高二语文组12月3日赛场简报
一
12月3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在璧山中学举行。开幕式结束后的上午第四节,来自重庆大足二中的谢筱婷老师在新校区录播室给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作文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你想去何处?想观何景?”用诗词和散文景致的范例,老师引导学生用叠加词、无中生有、过往来去等方法进行作文片段描写。学生既有安静的思考动笔,又有热烈的讨论交流,还有几个同学上台展示了他们现场写作的优美片段。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也体现了文化建构作文教学的独特魅力。 (张福洪)
二
12月3日上午第五节,在新校区录播室里,来自重庆江津二中的李沁老师执教的是温庭筠的词《菩萨蛮》。李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表达准确,不时与学生互动讨论。她的课堂设计紧扣词中女子的美态和慵懒形象,突出该女子的哀怨情感。通过音乐的伴奏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对词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课堂最大的亮点是师生对这首词主题的探究,“这首词仅仅是为了塑造一个美丽而哀怨的女子吗?”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老师通过讲解香草美人、男子作闺音等的古诗文常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分析曹植的一首《杂诗》(其四),加深和拓展了诗词教学的内涵。(张福洪)
三
12月3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在老校区阶梯教室,山东师范大学的潘庆玉教授给璧山中学初一.2班的同学讲授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背影》是一篇影响几代人的经典课文,也是本次优质课大赛同课异构的主要篇目。潘教授的课堂讲授虽然融入了字词理解以及写作思路梳理等传统教学内容,但更多的是体现文本解读的深刻独到,突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文中父亲去买橘子时的形象描写是师生分析的重点,由此潘老师很巧妙地发出“时间都哪里去了”的疑问,叫学生练习父亲买橘子回来时的写作片段。潘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时隔八年才写本文,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玄机?”结合父亲给作者的那封信,以及补充的父亲辛苦培养儿女成才的材料,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由父子俩前后关系的对比与转变,表达了对血肉亲情的理解与珍视。潘老师正是通过这几个核心问题的精心设置,循序善诱,课堂教学生动而深刻。(张福洪)
四
12月3日下午第一节,广东阳江一中陈丽茹老师在新校区学术报告厅执教《雷雨》一课。这一节课从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和评价开始,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课堂以辩论形式展开,正方选择“周朴园对侍萍有真感情”,反方选择“周朴园对侍萍并没有真感情”以此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加之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对整出戏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整堂课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郭小华)
五
12月3日下午第二节,山西运城康杰中学曹晓丽老师在学术报告厅执教《雷雨》一课。上课之前,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教师设计了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梳理周朴园三十年来的变化。表格内容有:生活地点、客厅布置、用的雨衣、睡衣、身份、眼中的侍萍有无变化。第二个是:周朴园和侍萍相认前后的变化。表格内容有: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周朴园眼中的侍萍。最后用沈从文先生的创作理念“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来启发学生:在金钱、名誉、地位的考验下,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呵护我们优美的、健康的、自然的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上课时,教师循循善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够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陈琴)
六
12月3日下午第三节课,璧山中学语文组的汪飞老师在学术报告厅执教《雷雨》一课。这堂课,汪飞老师引导学生从哲学追根、《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的悲剧意义、人物的探析方法等三个角度对《雷雨》做了全新的解读。课堂上,汪老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用语简练而精准;学生讨论问题深入、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见解独到。整堂课的学习目标顺利达成。观课老师们认为,这堂课有很多亮点,其中,最独特的是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切入文本,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苏琴)
七
12月3日下午第四节,北京外经贸大学附中的关惠文老师在新校区报告厅执教《雷雨》一课。这节课主要是立足文本,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能够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并给予恰当评价,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不仅从文本解读人物形象,而且补充作者本人的资料,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作品。整节课环环相扣,设计精巧,立足文本,最后又超越文本,联系生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邱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