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382阅读
  • 1回复

(巴蜀交界)诗画江津!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在江津留下“前八景”“后八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诗画江津!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在江津留下“前八景”“后八景”
山水为地方标题,年岁为史家眼睛,乡愁为游者动力,探寻为智者境界。在江津的古代历史中,说起江津前八景和后八景诗,多为本土文人骚客所信奉和推崇,也为喜山好水的江津草根津津乐道。
大名鼎鼎的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江渊乐山乐水,既仁又智,他以“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为圆心,以后半生沧桑岁月为半径,一路行吟,生动描绘了鼎山叠翠、华盖晴岚等前后八景,也勾画了诗人情牵故园、梦耽天下的心路历程。

江渊画像
500多年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津著名画家刁蓬就江渊《江津八景诗》创作了诗意画,让江渊诗词里许多已经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江津景色再现眼前,这是一个诗人和一个画家跨越500年时空的精彩对话。
江津八景诗流传500余年。每诗写一景,合8首。而有学者在文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中,发现八景诗另存8首,即八景每景著有2首,合为16首。此算一个新发现。八景现多为遗址遗迹,少数只留其名,踪迹难寻。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江津大地,沉浸在由这一幅幅诗意山水画卷里,来一场超越山水风光的文化行走,看看下面这些景,你还能认出几个?

1.鼎山叠翠:江津人文的点睛之笔



《鼎山叠翠》
其一
层峦叠巘摩晴空,堆螺染黛谁为工?
苍松远嶂暮烟紫,碧桃浅映春霞红。
见说崧高降申甫,孔硕之章振今古。
愧我宦游空白头,归来与世曾无补。
其二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
岚静天空青嶂耸,雨馀烟敛翠华重。
钩帘对酒情偏逸,拄笏吟诗兴颇浓。
安得辞荣归故里,巢云直卧最高峰。

“鼎山”称谓,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见于《太平寰宇记》记载,因山命名,由江津县析设鼎山县。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修成,江津县有11座山入志,鼎山排名第一。江渊《鼎山叠翠》诗出,“鼎山几江”成为诗文常见词汇,高举起古邑江津自然人文旗帜。
鼎山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平实的轮廓,还有平凡的成熟。作此诗时,江渊在辽东贬所,他在记忆里复活了故乡风物,在功高不自恃的胸襟里,寄怀着周代名臣申伯和仲山甫,浮现出《诗·大雅·崧高》的句子:“维申及甫,维周之翰。”这种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珠联璧合,正是学士江渊的透明之处。
鼎山形如鼎,也似一只反扣在大地上的巨大铜锣,于是鼎山就被“铜锣山”的俗称取而代之了。鼎山东面斜伸的一足,就是小官山车站油库南上的低缓山岗。北面的一足,就是江津中学校园内山岗。西面的一足,从今日之紫荆花园开始向大西门外延展,隆起的地脉在壁立的艾青坪山崖下凸现。鼎山西足,有陈独秀原墓址.
鼎山一直陪伴在江津城南,但却奇迹般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于是方有把艾青坪(即艾坪山)当成鼎山的错误,鼎山本来就是艾青坪怀抱里的一座山,错误也是美丽的。依托艾青坪兴建的公园,最有理由命名为鼎山公园。鼎山公园于2014年1月28日开放,鼎山以鼎山公园的形式复活着岁月的记忆,系统整理了江津城市文化。五百多年前,江渊下了“几江形胜甲川东”的评语;五百多年后,鼎山公园成为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公园。这是当代江津城市发展与历史人文的郑重呼应。因为忘不了,所以不能忘,管它是鼎山还是艾青坪,江津人心里,永远有鼎山的崔巍身影。

2.华盖晴岚:山城江津的天表之障


《华盖晴岚》
其一
长风卷雨开晴昊,画障苍苔淡如扫。
远山不肯放修眉,黛色时时露纤巧。
我家正在山中居,浮岚滴翠满阶除。
共诧深林隐玄豹,十年不出将如何?
其二
华峰春晓雨晴时,岚气凝云起欲迟。
冉冉暂随林雾聚,飘飘还借谷风吹。
从龙出岫宁无意,捧日当天会有期。
未拟为霖苏万汇,山间草木已蕃滋。

华盖山是江津主城区长江北岸华盖槽山系的别称,一派苍茫横亘在璧山江津之间,为江津城江北屏障,古人赞誉云:“华盖列天表之障。”从唐宋到民国,华盖山在江津名山家族中,一直排名第三,它在排座次之前是江津城南比邻鼎山的聚宝山(即石子山),之后是江津城北岸的马骁山。
缙云山余脉由东北滑来,跨越璧山境内,穿越至双福新区双溪老关头,进入江津境内。这条北面来龙,龙身向西南一顿宕,就将一列翠峰安放在了长江北岸,依长江而蜿蜒,在临峰赶山寺昂起龙头,耸起海拔767.4米的主峰。山脉一路西去50里,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槽地走廊,整体山型肖似帝辇高撑之华盖,故名“华盖槽”。苍茫青龙渐去渐远,在青葱山影中回望江津城,顾盼有情,遂在天幕下亮开第二座高峰,这就是油溪镇街东北面的大白岩。大白岩与江南龙华镇境内的五台山隔江呼应,两山负势竞上,夹裹着长江,形成江津城上游继石门之后的第二道水口锁钥雄关。
一代“中兴重臣”江渊走上流放辽东之路时,深深眷念着华盖山下的故乡,“我家正在山中居”,故乡山水在梦中催唤他回归林下。远离政治漩涡,归隐山林,才能趋利避害。
从殿堂回归山乡,山在春风中,家在春风中,心在春风中。一抹晴岚,撩拨着心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只是和风细雨、淡烟出岫的华盖山,稀释调和着这种情绪,让江渊的思维寂寥着,葱郁着。

3.龙门春浪:水城江津的雷霆水口


《龙门春浪》
其一
蜀天春煖雪山消,岷江千里飞洪涛。
夜深忽看神鱼化,狂风鼓浪龙门高。
舟人渔子奔回顾,倚棹怆惶恐难渡。
不知变化在须臾,人间别有青云路。
其二
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
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
鱼龙泼剌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难。
谁解扬鬐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

龙门峡春浪,江渊定评为“江津八景”之三。这并非夏水襄陵的长江陡涨,但已经是惊涛骇浪的气象。
龙门峡又名“龙门滩”,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也是长江著名凶险水域。长江自石蟆镇史坝沱黄沙溪口入境,此为江津全境入水口。入境后收放有致,浩荡奔入江津城,龙门峡以上川江第一峡水的气势,开启水城江津上游入水口。唐初陈子昂出川,过此作有《龙门峡》诗,进入《全唐诗》,这是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风物。
龙门峡位于江津城上游30里, 处的龙华镇长江河段,是由紧束的20里江流冲击而成的雷霆峡水。川江过此,两岸山峰对峙,众多溪流汇入,形成众水来朝的壮景。20里流程, ,有油溪、桃子溪、麻柳溪、傍麓溪、沙溪、汇螺江、鱼塘溪、朱家滩溪、大清凼溪、乐施溪等9条溪河来汇,平均2里即有一条溪河汇入长江,是长江流域罕见的地理现象。溪河入江,往往形成巨大的回水沱,由西而东依次有马家沱、叶子沱、麻柳沱、丁家沱、双漩子,平均4里就有一段凶险水域。回水沱的回旋冲激,营造了峡水特色,峡水下切,枯水季节即成险滩。龙门峡由龙门滩、朱家滩、小滩子三道险滩构成,以龙门滩最为凶险。水落石出之季,这些险滩上沉积的泥沙可以种植早春庄稼作物,青葱碧绿浮在江边,消弭汛期的恐怖,良多情趣。旧时的江津长江段之上中坝、丁家沱碛坝、德感坝、下中坝,被称为“江津川江四坝”,其中丁家沱碛坝位于龙门峡尾水处。
“龙门春浪”壮景出现,当在长江春讯初起,俗谓“桃花水”期。该景致以川江第一峡龙门峡为载体,春风鼓浪是表现形式,明媚春光是美学质感。当此期间,江津城区江段的鲤鱼石没入江中,不再“剌剌”作响,原来“鲤鱼”跑到龙门滩“射滩”去了,是为江津所处的上川江“鲤鱼跳龙门”传说。江渊在“龙门春浪”其一中活用了这个故事,更在其二中化用庄子《逍遥游》的鲲鹏神话,借天造地设的川江奇观,抒发了“内圣”“外王”豁达自由的人生抱负。

4.鹤峰霁雪:江城举翼的扶摇具象


《鹤峰霁雪》
其一
遥峰敛翠留晴雨,素练平铺渺千里。
水刀剪水随风飘,乱落杨花飞不起。
骑驴仙客来探梅,霜蹄个个翻银杯。
冻鞍卧倒跨黄鹤,乘风直上琼瑶堆。
其二
积素凝华望不穷,参差埋却翠芙蓉。
高丘一夜成琼岛,老树千年化玉龙。
银海忽惊红日上,丹崖疑被白云封。
梅花开放知多少,雅称诗翁策短筇。

江津城地脉来龙深远,起自大娄山,中山镇双峰寺为入境之处。明末清初江津名士龚懋熙《重修双峰寺记》写道:“双峰为县治地脉所本,峻岭层壑,来自播城,蓊郁数百里,至是豁然延视,平芜拓为大观。”
位于江津城西南30里的鹤山坪,古称“鹤山”,是江津城地脉来龙过渡山脉。鹤山与江津东南的太公山呼应,构成坐南向北的江津城朱雀之象,即古志所云“鹤山太公左右其翼”。
鹤山又称“鹤峰”,明末江津邑封御史杨济之山居于此,杨济之工诗善文,自号“鹤峰”,时人尊崇之,遂以其号做山名。清末“联圣”钟云舫在天下第一长联里描写江津城形胜,有“西撑鹤岭”句,鹤山遂有“鹤岭”之称。它其实是西川常见的平顶山,所以俗称“鹤山坪”,简称“鹤坪”。有三峰浮在蓝天白云之下。中间一峰为仙鹤圆润头颅,是鹤山主峰;东西两峰是仙鹤肩胛骨,连接着两只翅膀。仙鹤似乎正要举翼天外去,一只翅膀还未张开,另一只翅膀已经长长伸出了。
如此这般的地理造型,就牵起了江津地域第一个神仙故事。五代时扬州人士然独角从太公山怀抱里的仙池结香草楼修道,道行圆满,遂骑驴登上鹤山之巅,驴被大雪冻倒,有仙鹤从云端而降,然独角弃驴跨鹤飞升。这是鹤山名称缘起,仙人遗迹有仙鹤池、飞仙洞等名目,游人可登临凭吊。
作为《江津八景》之四的《鹤峰霁雪》,有出尘之姿的清奇气象。山是青的,雨透着晶莹,风刮着雪花疑似杨花。雪景无穷,连类无穷。欲探梅的策杖诗翁江渊,已经伫立峰头五百余载了。
登临鹤山寻幽览胜,有至石墙院公路畅通。陈独秀在石墙院度过暮年时光,其文字学名著与最后的政治见解,就完成于鹤岭怀抱。
至石墙院途中,鹤岭主峰北坡似一匹绿毡漫漫铺下,卷涌成良田沃土。这一片地域,素为夏氏老业,统称“夏家湾”。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四川,夏氏举家逃亡遵义避难,遂将此大片土地以4两白银卖与乡民李小岳。康熙初年,夏氏返乡,欲夺回老业,然李姓人家已经开枝散叶成为当地望族。马拉松官司一直扯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江津县大堂才以李家保留的购买契约为证,做出了李家胜诉追加2两白银地价的判决。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李家以三千余两黄金将这片土地卖与江津闻人江含春,江含春写文感叹说:“昔时田贱至此,今一竹一木亦不仅值此矣。”江含春在鹤岭主峰上修建师竹山庄,这是方志里唯一记载的江津古代山庄别墅。
这是江津古志里唯一记载的土地纠纷官司。披开岁月的隐微,仙风道骨的鹤山,原来潜藏着一段巴蜀生民离乱凄怆历史。

5.古寺晓钟:古邑江津的黄钟大吕

《古寺晓钟》
其一
瞿昙夜半吼长鲸,天风吹落云间声。
几多逐利求名者,匆匆车马奔遥程。
蔀屋谁知有贤士,寤起烧灯究经文。
满朝却听长乐起,肥马貂裘艳青史。
其二
谁扣蒲牢向夜分,通城烟火动尘氛。
催残银海千家月,散彻瑶空几片云。
游客梦回思远道,老僧出定厌声闻。
缅怀骑马趋长乐,三十余年颇效勤。

江渊时代的江津城,有两座建于宋代的禅院,一座在江北石佛山上,一座在县城南门今佛学社处,统称“古佛寺”。从诗内窥知,依长江而出的石佛山古佛寺为其一,城内的古佛寺为其二。
石佛山隔江凝望江城,直线距离仅一里。山有奇泉名“巨蟹泉”,据说与江底相连。旧时县民来此求雨,老僧敲击木鱼,泉水即应声涌出,水中有螃蟹游出,蟹颜色黑则下大雨,颜色黄则无雨。
又有摸儿石,乃山间一泓清池,鱼游其中,空游无所依,澄水游鱼而外,实无他物也。邑人来此求嗣,在池边躬身礼拜后,即闭目探手于水中,此时有物似在游动,急以手摸之,光滑圆润者如玉如石,块状漂移者如瓦如砖,附会“生男弄璋,生女弄瓦”之圣训,手感如玉如石者生儿子,如砖如瓦者生女儿。
江渊少时读书处的圣泉寺,与此仅2里之遥。当然更是辞荣归里、呕心办学的江公对江津学子的鞭策啊,“秋雨漫漫夜復朝,可嗟蔀屋望重霄”,正因为有此鞭策,大明一代江津崛起为巴蜀文化大邑,走出了67名进士和137名举人。
石佛山西山麓有小溪萦回,轻快注入长江,其流程全部在今江津境内,伫立滨江路边,眼光溯小溪来源而望,见小溪谷里数处山峦构成美人情状,斜倚石佛山,欲濯几江水,此景名“美女晒羞”。
古寺的一声晓钟,穿越时空藩篱。古城江津醒了。江渊也醒了,反刍在江渊29岁出仕、奉献至年逾花甲的勤勉里。山水人文糅合沉淀的一种特质,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契约,江津因此多勤奋之人。这是地灵人杰的一种回音。6.马骁春色:安宁江城的玄武之象

《马骁春色》
其一
丹崖碧嶂如排列,乾坤秀气钟奇绝。
一夕东风送雨来,烧痕幻作青青色。
有时挂笏当轩中,拖蓝染黛看无穷。
只恐春光易衰歇,碧桃零落胭脂红。
其二
隔江山势耸亭亭,宛转浑如列画屏。
膏雨染馀岚气碧,软风吹散烧痕青。
何须扼险夸天堑,已荷生贤表地灵。
且爱山中多禅侣,携琴时复到林垌。

马骁山位于江津主城长江北岸,正对着江津老城北固门,它是江津城的玄武之象,古有“马骁壮北固之篱”的定评。行过江津滨江路,青葱的马骁山似乎伸手可及,长江江段在此进入莲花石水域,江中鼓涌漩涡,马骁山就像从江心伸出的巨龟脖子,又似江边耸出的碧绿圆润巨笋。
鼎山雄其南,马骁壮其北,江津城固若金汤。宋朝时期,鼎山与马骁山成为江津名山双璧,在《大明一统志》里,两山排名伯仲之间。因北宋骁骑将军马邈葬于此山,故名。中国封建时代北方王朝对南方的征伐,战略要地江津常常是军事争夺的焦点要道,一代名将葬于斯,是“自古雄关名将守”的写照。
《马骁春色》其一写景,景中有人物。辞官赋闲的江渊在石狮子街府邸的御书楼中,当窗挂笏,就能饱览马骁秀色。那个时代的皇家赐建的江公府邸,应该是江津城气势最恢弘的建筑群落。依山临江的城区,路径从沙滩漫上来,走进长街与绿树共处的氛围,水墨画一般,浑然一片春日的柔媚。江公垂垂老矣,临窗北望,仿佛看见了马骁山麓正在褪下胭脂色的桃花。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九载:“治北隔江一里有石佛山,与马鬃山相连,又县西北十五里有华盖山,皆高耸。”这里的“马鬃山”是马骁山的别称,它比邻石佛山,远眺华盖山,在“挂笏看山”的江渊眼中,就构成了“隔江山势耸亭亭,宛转浑如列画屏”的丽景。
其二抒情,情中有深意。江渊是从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中崛起的一代名臣,对大明一代屡起兵事有着冰水浸骨的认知。于是寄语雄性的马骁山:不必扼险称雄于世,消弭兵灾和平共处才是大道所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瞪着眼睛吼出这样的诗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就是这个朱和尚,曾经在历史上树立了杀人的专制理论。他把一条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去拿,见太子面露难色,就训斥说:“我杀人就是把棘杖上的刺全部除掉,让你好使。”朱家的孤家寡人有如此圣训,于谦被屠戮,江渊被流放,是明朝皇室最恰当的安排。
痛定思痛中,孔武的马骁山在柔媚的春色中点燃了江渊的和平思想。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主流。五百多年前这朵思想之花绽放之后,马骁山就凝固为扼守江城北大门的不老青莲。

7.仙池古迹:古代江津的神仙黄页

《仙池古迹》
其一
骑鸾仙子无消息,蔓草凝烟带花碧。
山桃野杏浪迎春,怨紫惊红几时毕。
池边不见香草楼,空遗初月挂帘钩。
芙蓉寂寞含霜老,枯荷战雨鸳鸯愁。
其二
何年遗迹在林丘,尚记双成此地游。
笑引碧池圆作镜,戏拈香草结为楼。
春花秋月还堪赋,暮雨朝云空自愁。
欲向高唐重想像,才非宋玉更夷犹。

江渊辞官归里后,佛道思想成为他生命的又一条线索,他品评的江津美景,因此也揉进了一种出世般的孤清。台阁重臣的这种意识,就他从政治家转换为了山水诗人。当他品评江津首次进入古代典籍的神仙遗迹时,就活像道院中人了。
《仙池古迹》其一以仙人骑鸾跨鹤入题,追寻渺渺仙踪,大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之惆怅。其二的原点还是在神仙遗迹上,修道成仙,游戏般玩一玩而已。暮雨朝云高唐神话浮上心头,清醒并非宋玉之才,春花秋月以及神仙好梦,就在心头熄灭了。诗人江渊比后来的读者更快从神仙遗迹里走了出来,热爱着恬淡的山水和生活,很像陶渊明的归去来。
仙池古迹今何在?在江津鼎山街道办事处高牙村,“联圣”钟云舫故里。位于太公山与观音岩之间的山间平地上,比邻的牛头山为其拱卫,距离江津城区15里。平地分为三级,第一级由太公山北坡蜿蜒而来,名“大瓦口”,第三级是靠近牛头山,名“小瓦口”。大、小瓦口之间,为最低的第二级,数十亩面积的水塘宛然九天跌落的碧玉,此为“仙池”。
大、小瓦口和仙池,最早见于五代梁朝李膺的《益州记》。宋代的《渝州图经志》引用《益州记》记载。而宋代的《太平广记》里,仙池神仙故事完整了:“渝州仙池,在江州南江津县界,岷江南岸。其池周围二里,水深八尺,流入岷江。古老传说,有仙人姓然名独角,以其头有角,故名。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独角忽登楼,命仆夫烧其楼,独角飞空而去。因名仙池。见有石崖一所,向岷江而见在。”
引文中的岷江是长江的古称。仙池作为古地名,活了一千五百多年,一直沿用至今。因其为丘陵之间平畴,俗称“仙池坝”,为观光农业生态园。

8.江心砥石:千年江城的不谢莲花

《江心砥石》
其一
老龙脱骨当鸿濛,六丁移下冯夷宫。
屹立中流作砥柱,百川倒障皆朝宗。
想当神禹工疏凿,波涛奋卷风雷恶。
巨电斫断驱山鞭,乾坤从此开龈腭。
其二
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
每视低昂觇水候,还将出没验丰年。
根同海底千寻玉,形比峰头百丈莲。
一自神功疏凿后,独留万古镇风烟。

古人论及江津山水形胜,有这样的定评:“江津鼎岫为屏,岷江(长江)为座,华盖列天表之障,马骁壮北固之篱,鹤山太公左右其翼,龙门珞峡开合其流,际水陆之衢,纽黔播之会,洵川东之雄治也。旧云奇峰秀岭,地轴天关,锁锦江之水,界泸渝之间,会水陆之冲,全蜀要地也。”江渊品评《江津八景》,就是循着天造地设的山川肌理展开的,一代博学名臣,对乡梓山水察之深,才爱之切。
处于江津城上下游开合其流两大水口的龙门峡和猫儿峡(珞璜峡),距城区均为30里水路,在两道峡水之间的江流中点上,亭亭玉立着江心砥石,这就是千年江城的不谢之花——莲花石。风水宝地江津城几江水域,天生一款鲤鱼石,皈依上游水口龙门峡,擎起“鲤鱼眺龙门”的雄浑。天生一群莲花石,近配浒溪与玉水湾。鲤鱼上滩,意在成龙。江湾水浒,宜植亭亭莲花。两景之配合,一远一近,一疏一密,水城江津,几水流淌的是美学意蕴。
莲花石古名挑灯石,江渊评定《江津八景》之前的“挑灯渔火”即此。“挑灯”是巴蜀古语“跳蹬”谐音,所以又名“跳蹬石”。“跳蹬”是巴蜀人对原始的墩步桥的俗称,江津城与水为邻,乡野溪河旧时多墩步桥,隐现于江中如莲的磐石,若断若续,颇类桥梁史上幼年时代的墩步桥,这是莲花石俗名“跳蹬石”的风土民俗成因。
莲花石位于今天的藏联阁北侧滨江路外江心里,由36块礁石组成,面积八百余平方米,为川江著名的六大枯水位题刻之一。八百多年来,史载莲花石出共计14次,其第一次在宋乾道辛卯(1171)年正月十九日,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题刻共计24处,最早的刻勒于南宋乾道年间。江渊吟哦莲花石的两首诗,并未陈列于水底碑林,却开名人题咏莲花石先河。江渊之后,有明朝成化朝江津籍进士、甯州刺史曹邦化刻诗于莲花石江岸石壁。江唱曹和,名诗辉映,自此水落石出之季,登临莲花石题咏的多为文人雅士。
天造地设的江底文化舞台,冰沁着情怀与生命的壮美,江水呼啸而过,撞痛着游人的神经。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1
后八景

1.《金井寒泉》

传闻孝女购灵湫,投落金钗影未收。
三尺冷涵平地雪,一泓香湛半山秋。
濯缨顿觉尘器净,入口方知病疾疗。
好酿黄流供大脯,未应专美在西州。

此景指两处,一指金钗井,在江津城区东门转盘至原县委莲池之间的武城山下中段,有一小庙叫金钗寺,寺门对面是一古井名金钗,井泉清甘,甚旱不竭。今名存井无,遗迹难寻。另一处指龙华镇罗坝场东侧周望山下的金钗影。传说有孝妇周氏,婆病渴思泉,时旱,妇徘徊周望山下,遇仙拨钗掷地,泉出,婆饮泉病愈。今乱碛中有一水凼,隐显金钗一双。

2.《石笋凌云》

岹嶤玉笋插云烟,万丈丹梯未可缘。
屹立数峰高拔地,孤撑一柱上擎天。
盘根迥出鸿朦外,落箨原从造化先。
拟驾飙轮凌绝顶,徐看海水变桑田。

即石笋山,有两处。一于石门镇永安村与永川区柏林镇交界处,有雌雄石笋双峰相峙,雄属永川,雌属江津,海拔700余米。青峦叠翠,云雾缭绕。峰顶有佛寺、道观、城墙、城门等遗迹。山涧清泉湖泊与绿荫相印生辉。另一说在江津东二百里处,平地一石突起二十余丈,有石磴可登至顶。顶平可容数十人。上有石刻棋枰坐榻等。此处具体方位无法寻觅。

3.《古佛禅院》

招提高耸与天邻,夕梵晨钟远近闻。
出洞龙翻千嶂雨,上楼僧踏一梯云。
巉岩古记何年刻?深院名香尽日焚。
安得投闲居此地,北林猿鹤想同群。

古佛禅院有二,一在江津北部约30里原双河乡下狮桥与十八洞之间的长河扁下的四桥坎上,此处原有地名尽废,名无寺无,无法寻址。二是在江津南部山区中山镇之太和村,又名嘉乐村。在该村一土地岩下,有庙原名三府庙,当地群众又称古佛寺,古时禅院深深,香火甚旺。今只留下两三陋宇。

4.《南江寓钓》

僰溪遥合大江流,浩荡烟波送白鸥。
暮雨半衰移浦内,夕阳一线挂滩头。
鱼穿柳絮好沽酒,竿拨桃花懒系船。
圣代只今召隐逸,何须频下饵文钩?

南江又名綦江,古名夜郎溪、僰溪。长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由南向北,左奔右突,最后在江津区顺江口汇入长江。江水清碧,浩荡烟波,风光旖旎,特产柑橘。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綦江发源于夜郎,作苍帛色,故名綦。昔南平军之长官司也。”古为重庆府重要水隘。


5.《石羊晚渡》

落日苍茫古渡头,几人相聚立沙洲。
萧条行李无知已,浩荡烟波少济舟。
隔岸晚吹明夜火,谁家寒杵动清秋。
此时名利心虽壮,风雨何堪起暮愁。

石羊,在江津区油溪镇石羊村境,面临长江,是有名的古渡口。文献载:北宋江津辖七乡十四镇,其中有一大镇石羊镇,即为今天油溪镇,其核心地域即位于今之石羊村。发掘有石羊、石马等文物。疑似三国时乐城古县城池之地。

6.《栖清书院》

春风崖畔草青青,苔藓模糊篆刻平。
壮士已随龙虎逝,剑光犹傍斗牛横。
三馀事业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
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读书声。

栖清书院即今德感街道圣泉寺,位于江津城长江对岸北约12千米。这里古木葱茏,清泉淙淙,寺后石岩上遍布题刻,江渊幼时曾在此刻苦攻读诗书。几年后,他直接从书院进京赴考,一举金榜题名。江渊功成名就,十分感谢书院栽培,曾捐资维修书院,今日圣泉寺遗址里尚存。

7.《浒溪烟雨》

人家比屋临溪渚,翠树层层霭烟雨。
放舟拟作潇湘游,玄圃沧洲渺何许。
推窗坐对心神娱,彷彿缃缣开画图。
几迥误认辋川曲,落红飞絮春模糊。

浒溪,原江津县德感区双龙公社内的一条溪河,在江津主城区长江对岸注入长江的,此处名浒溪口。双龙公社曾设浒溪大队,队因水名。队域耕地823亩,1819人。现溪在名在队撤。现属江津滨江新城的核心开发区之一。

8.《莲塘夜月》

方塘弥漫侵江城,云影天光滉漾生。
影湛碧波千顷浪,光涵孤月半轮明。
芰荷香泛琴樽润,杨柳风微泮壁清。
安得坡仙同载酒,细听一曲洞萧声。

莲塘,即莲花池,今江津城区东门外原县委机关驻地。池广三十余亩,遍种莲花,杨柳依依。此是古代江津城百姓外出郊游的最佳选择。池中建有一楼,名水心亭。莲池岸边,有一个遗爱祠,百姓称为遗爱寺。是津城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白屋诗人”吴芳吉和“联圣”钟云舫等都题有诗联。现池无,改建遗爱池商圈。

来源:江津发布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