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07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大足田家炳中学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08
重庆片区大足田家炳中学分赛点获奖名单
高2017级11班     易静文     指导教师   李爱平      一等奖
高2017级7班      孙书婷     指导教师   王小英      一等奖
高2016级4班      唐廷曼     指导教师   陈仲梅      一等奖
高2016级6班      郑巧       指导老师   李定芳      一等奖
高2015级11班     周玉梅     指导老师   李俊        一等奖
高2015级12班     邱月       指导教师   李俊        二等奖
高2015级12班     韦娅       指导教师   李俊        二等奖
高2015级12班     梁影       指导教师   李俊        二等奖
高2016级1班      罗婧宜     指导教师   王燕平      二等奖
高2016级12班     刘颖       指导教师   陈仲梅      二等奖
高2016级17班     刘敏       指导教师   唐勇        二等奖
高2016级12班     司成柔     指导教师   陈仲梅      三等奖
高2016级17班     唐倩       指导教师   唐勇        三等奖
高2015级4班      莫小红     指导教师   李祖凤      三等奖
高2015级12班     吕雪莲     指导教师   李俊        三等奖
高2015级12班     孙正伟     指导教师   李俊        三等奖
高2017级7班      杨潞       指导教师   王小英      三等奖



                                                        报   摘
   高2015级4班    莫小红     指导教师  李祖凤

古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下面是本报记者通过借助时光穿梭机对渊远文化的探寻。
                     先秦两汉时期 昔日文化长河,翡翠云集
   (本报讯)漫步于堤柳河畔,听那浣女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朴实的人民运用语言,歌谣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和韵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只见仲尼从桥边走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本《论语》“择”尽多少古人精致的生命体验!
   不觉间以行至圣人门堂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记者:xxx)
                     魏晋南北朝 回望华夏文明,人才辈出
  (本报讯)拜别老 ,登上碣石,早已是气喘吁吁。只听得那豪情壮阔的声音连同海水一齐奔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忽然间,一股‘墨香’随风而至。原始逸少的墨池呀!好一位王右军,好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神笔一挥,就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瑰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回”瞬间刘兰芝已立在身前,她那坚韧的声音响在风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记者:xxx)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世俗几多坎坷,破茧成蝶
  (本报讯)站在紫禁城内,忽闻笑声,李白潇洒走来,当他迈出殿门,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赢得多少人的青睐。路过马嵬坡,清风起,那幕幕“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秀丽。
    玉溪生笔下,世人熟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你,蜡炬成灰泪始干”不都是文化的倩影吗?雨歇长亭,蝉晚凄切。柳永几番在徐徐长亭吟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烛离阑珊,连他也潸然泪下……
(记者:xxx)
                二零一零至二零一四年间  传统文化遭遗,悔不当初
    (本报讯)2010年江苏中学课本删了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名篇。
     2014年上海小学一年级课本删古诗以借“减负”据网友称“减负拿古诗词开刀的做法,很明显是偏离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谁小时候不是念着《三字经》、《静夜思》长大的?”也有家长表示:该做法会给师生传递“古诗词不重要的错误信息。令年轻一代与传统之间的断裂更加严重。过去,百年间,我们的国民追捧舶来文化,掘断传统文化根脉,传统文化遭到背离,已使我们的文化精髓变得满目苍夷。
    中国人,醒来吧!大陆儿女,振作起来,那些失了的文化精髓,哪去了?
              二零一五年十月  重拾文化精髓,东山再起
    (本报讯)在沉重的打击下,人们终于明白了“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决心东山再起,重振中国的民族经典。
    新一代文人层层叠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这里,我想用毛泽东领袖的一句话作为此次报道的结语,它映衬着我们民族复兴的现在和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记者:xxx)
文化深,诗意存
高2015级11班    周玉梅     指导老师  李俊

    静谧的古道中,哒哒的铁骑披着斜阳的残晕,沐着轻柔的晚风,浩浩荡荡地从远方驰来,漫天飞扬的尘埃肆意地遮挡我的视线。本彷徨无措地在这喧嚣的红尘客栈中栖息,不觉间竟漫步在那充溢着诗意的文化史景中,由此踏上了寻找文化与诗意的征程。   九万里神州,五千年华夏,自洪荒中孕育,不知历经多少岁荣枯,方在历史文化的刀光剑影,厮杀无度中打磨成一柄锋利又不失柔情的宝剑。盘古开天,鸿钧合道,女娲造人,三教合一,中华文化悄然降临在这个苍白的俗世,为凡尘点染了一抹新的晕彩。它浮沉千年岁月,荣盛不衰,于世界文化之林中,自若地闪耀着令人仰息的炫目的光彩。
   我漫步在历史文化的美丽画卷中,注视着它由狭隘走向宽容;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枯燥走向诗意;由没落走向辉煌,一点点的沉醉在它妖娆的美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缠绵送别的文化;“忽见陌上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是思妇闺怨的文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热血报国的文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人生感慨的文化。。。。。。在此中尽显中华古文化的美丽与诗意。
   在历史永不停歇的脚步中,中华文化,一种凝结了炎黄子孙世代心血的结晶,它是温雅的,优柔的,诗意的,美妙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用他们卓越的才华,诗意的灵魂凝构和锻造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唯美。   而现在,历经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走在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上的中华文化,因其独特的包容性,正显示着它的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却也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渐渐迷失着自己。包容意味着会受到冲击,中华文化正在这猛烈的冲击中一步步遗落着它的精髓,它传了几千年的神韵。与此同时,一些浮躁,一些虚假,便倾轧而出,打击着中华文化的本真和纯粹。
   文化是共生的,需要包容,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但并非是所谓的牺牲传统精华以谋求无法预见的不知是好是坏的发展。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如何发展,文化如何创新,我们都应守住文化的那一团炙热的神韵,并注入一种无与伦比的诗意于随时处于新生中的文化,在传承中陶冶自己,在诗意中升华自己,切莫让中华文化这块传承了五千年的净土在未来某个不知名的新时代中荡然无存。   用诗意的文化充实灵魂,诗意的心态栖居俗世,方能优雅地丰满生命的轨迹,在文化共生中坚守自己的纯真。同时随着文化长河滔滔而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论是代代相传至今的还是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改变了的,都在时间的筛选下,大浪淘沙需要我们用慧眼去挖掘最精华的部分并加以传承与创新同时莫忘注入一股滔天的诗意,以防在新时代乃至以后背离甚至损弃我们的文化。
    滔滔黄河不尽流,滚滚长江悠然行。中华文化千年孕,滔天诗意文化深。
                                 中华文化很重要
                          高2015级12班   邱月  指导教师  李俊
    当我说出“中华文化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国人的背离乃至损弃。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国人早已恐慌不已;面对文化精英与政治强人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国人破坏了精神传承,掘断了文化根脉;面对外来文化的侵扰,国人苦学“舶来文化”,日渐消弥了文化个性,日益荒芜了民族精神家园。越来越少的人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宣告“中华文化很重要”。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和丰碑,也记下诸多辛酸和遗恨。疏理这条河道,披金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但是,当我们在图书馆里翻阅到陈列在角落布满灰尘的唐诗宋词、散文名著、文言精品时,我为国人的自卑自残而黯然。就在对面,满满的国外小说、名著等,不时的被借阅。在如今国人的眼里伟人们毕生心血著作的史籍经典不过是生色难懂大文字罢了。中华文化难道真的不重要吗?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懂得孝敬父母,帮助他人。文化便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难道可以对亿万词汇编而成的文化古卷,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背离乃至损弃中国传统文化,否认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听着教室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在昏黄灯光下伏笔的学者背影,感受着崎岖山路上求学孩童照明的火把的温度,我常常遥想:
    假如中华文化隐去,孩童将失去中心动力,空余希望,在空中如蛛丝般飘荡;假如中华文化淡化,学者将枯干心灵,只剩下想象,如石块般毫无生气;
    假如中华文化消失,中国将停滞不前,只余下空壳,如浮萍半人风吹雨打……一种令人恍然以至令人恐惧的想象,像雾霭一样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断思绪。
    面对如此难言的苦果,我们还有胆量说中华文化不重要吗?中华文化很重要,就像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我思维的创新,需要翱翔于民族精神家园的上空,飘飞……
    中华文化不能替代外国文化,就像外国文化不能替代中华文化一样。中华文化很重要。
    “中华文化很重要”,小声的宣告着,毕竟我的声音不代表所有人;“中华文化很重要”,声音大点了,我能感受到来自别人心中那份急的呐喊;
    “中华文化很重要”,我终于可以大声的宣告了。片刻,传来了三川五岳的回应。不仅我要宣告,中华民族的国人也要一起宣告。
    我们是中华这株古树上新开的枝叶,不仅属于自身,也属于土地。中华文化是我们心灵的源泉,继承并发扬文化,这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向这颗生长着无数山川草木并由日月星辰汇集而成的星球宣告:中华文化很重要!
                             文化——于感受中体悟
                    高2015级12班   韦娅   指导教师  李俊  

   冥冥之中,我似乎能在文化之中感受到些什么东西......
                            圣母院的旋律
   岁月缓缓流淌中,我仿佛听到了圣母院的钟声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又凄婉。   那是一个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敲钟迦西莫多。
    初始,迦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了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形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做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都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是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澄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使役他的洛克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呢?他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然而,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依旧满足地、勤劳地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我想,不会是这样的。   我不由得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原始的目的。这与外貌没有关系。
  不得不说:文化层面上的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穆斯林的葬礼
   葬礼,表面上在说新月的葬礼,实际上,书名中的这个葬礼包含了很多东西,几乎书中每个人多丢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韩子奇丢下了与冰玉的爱情,丢掉了心爱的女儿新月,丢掉了自己守护一生的玉;梁碧君,试图控制一切却失去了一切,她操纵儿子的婚姻,毁了儿子天星、天星喜欢的女孩小荣子还有天星后来妻子淑彦三个人的幸福;不了解丈夫为什么视玉如生命,伤害了自己和丈夫的感情,逼走了妹妹,伤害了妹妹的感情;冷落了养女新月,并伤害了她和楚雁潮的爱,伤害了新月。而冰月,丢掉了自己对爱情的信仰,也丢掉了自己心爱的女儿;丢掉了最爱的姑娘还有自己的妹妹。很多很多,所有的人都在失去........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的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来,文化的魅力,我所能够体悟到的,大抵就是这些东西罢。然而,对于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当然灯钟响彻在那巴黎圣母院里,所有的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被永恒地铭记,这一份文化,沉甸至极的。
   然而,在感受中我体悟到了,于漫漫人世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尝遍人生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文化,会在那感受的体悟中闪闪发光,弥足珍贵。

                                 文化传承
                         高2015级12班  吕雪莲  指导教师  李俊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国的旧迹,让余秋雨带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去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烛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们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们在文学的殿堂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在蝴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般的甘露,在花的眼里,蜜蜂是挚友,因为蜜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蝴蝶的眼里,蜜蜂只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蜜蜂的眼里,蝴蝶只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跳出爱憎之圈,历史应给我们一扇真实的面目。
    在时间的筛选下,大浪淘沙,留下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下去。但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国人的背离乃至摒弃。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国人急于找到一种救亡图存的途径,许多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都浮躁地否定传统,破坏自己的精神传承,掘断自己的文化根脉,学欧洲,学苏联,学美国,学日本.‘‘舶来文化’’成了一种文化时尚。时至今日,传统文化遭到遗弃,整个社会价值混乱,道德危机,人的危机,生态危机,无不令国人痛首,甚至令世界侧目。但是,中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该怎样抉择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澜?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    他的诗是烈火去烧不透黎明前的夜,却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烧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    面对对中华文化的抉择,屈原为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一个值得四万万同胞学习的榜样在面对放逐,皇帝的不信任,小人的诬陷,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选择了投身汨罗江。彰显了屈原高洁、清白的情操,同时,他的爱国情怀也流传至今。这样的文化,难道我们不该继续传承下去吗?
    面对中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们该怎么办呢?正如政治书上说,“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历史而言,我们走过了对外全盘苏画和对内文化革命的曲折与教训。在文化软实力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我们该抛弃传统文化呢?当然不,相反,我们应该继承并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无论是词还是曲,古风永远是律诗,楚辞还是汉赋,是清甜还是麻辣,酸咸还是原味,我们在抑扬顿挫中感知悠远与雄浑,冲淡与旷达,清幽与工丽......
    文化味城的宽广,让东西南北56个名族个性鲜活,文采斐然。
                                 与文化同行
高2015级12班     孙正伟  指导教师  李俊

    100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同样传承的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发生碰撞。于是发现——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黛玉的一弯清水;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是闪闪发光的楚辞;是仙乐飘飘的大唐华章。同样文化也是满腔热血的哈姆莱特;是不言不弃的桑地亚哥。文化让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开始互相学习,感受文化的异样魅力。“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线断有谁怜?”缓缓书香气息漫入心海,犹如黛玉的一颦一笑,深荡起心中无数涟漪。让她的才华,孤傲向世人娓娓道来。
    她是“水做的骨肉”亦是”世外仙姝”。但命运喜爱开玩笑。家道中落让她孤苦伶仃更是多愁善感。作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圆滑。眼里容不下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的她,不愿在封建社会带上面具过好世俗生活,只愿提笔书写一生“愿侬比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了解到那个多情女子所遭受的无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个性刚强的女子与黑暗直面抗争,让我们懂得了世间的无奈与残忍。是文化的力量,将这生动的故事跃然笔下,让我们今天能够感叹黛玉的人生。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孤独的老渔夫桑迪亚哥连续出海84天,一无所获。第85天他仍在捕鱼,终于收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却被这鱼拖了两天两夜才真正收入囊中。不料在返航时,又遭到鲨鱼的攻击,老人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拼死搏斗,但返岸之时却只剩下一副鱼骨架。桑迪亚哥在鲨鱼面前的战斗失败了,但他也绝不在厄运面前低头。至始至终在他看来人可以暂时被打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永远不会被打败。这位刚毅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中,他也许是失败者。但在读者心中,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不管环境多恶劣也敢于战斗的勇士,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了解到西方国家那些刚毅的灵魂。不仅仅让我们知道中国有108位梁山好汉,更让我们知道不向命运屈服的老渔夫。文化充当着人们的餐食、朋友亲人,让我们与文化同行。
    让我们于圆月下,一口饮尽杯中的杜康,静坐于凉亭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漫天云卷云舒。让我们驾一叶扁舟,航行于文化之海。
    让我们伸开双手,打开心灵之窗。与文化同行。

                       找回逝去的诗意时光
                  高2016级1班      罗婧宜     指导教师:王燕平
    带上行李去找寻曾经的诗意时光。                                                                     ——题记
    六月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的,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后一秒天空便已乌云密布,十七岁的我站在窗前,心中感到了一丝慌乱,手指轻翻妹妹的语文书,想找到能使自己心静的港湾,一遍又一遍才恍然,改革下古诗词早已淡出语文课本,黯然关上课本,开始想起曾经的诗意时光。   “鹅,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初逢时,就已注定了我与诗词今生的缘份。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的江南总是格外美丽,杨柳随风轻拂过行人的脸颊,孩童早早地散了学,拿着心爱的纸鸢,慢慢的放开了手中的线,奔跑在草地上,草地上只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在春风里,纸鸢才是他们童年的课本,六岁的我将我的童年也随着纸鸢飞到了诗人笔下那如梦如幻的江南中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门前的青石板路一直沿向了远方,微弱的烛光透过窗扉轻洒在青石板上,烛光摇曳在诗人的梦中,偷偷看向窗内,母亲正在为即将离家的孩子缝补着衣服,一针一线全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不断地揉着眼睛,提醒着自己一定要抓紧时间,直到天快亮才睡去。转身轻将门打开看着那为即将离家的我收拾衣服的母亲正轻拭着眼泪,我的眼泪也不经意的划过我的脸颊,十二岁的我踏着青石板独自走向了远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离开了家我才发现我对家的眷恋,每每思家之时便会翻开诗词寻找一份精神的寄托,月光散落在江面上,朦胧了我的双眸,那月下孤单的人儿,不知是那昔日的诗人还是当时的我,十五岁的我借着那月亮传达着我对家的思念。    十七岁的我,因为学业放下了这种充满诗意的生活,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回忆起曾经的诗意时光,才发现原来曾经的诗意早已被深深的刻在了心上,铭记在了脑海中。
    我们不能因为教育的变革而放弃过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先辈们留下的最美的礼物,我们作为中国孩子,这份诗意早已在我们呀呀学语时便与我们的血肉融在了一起,我们应该让更多人能过上这种诗意的生活,重新重视诗词让我们一起找回那段逝去的诗意时光
                                             共生共存  交融多赢
    高2016级4班    唐廷曼  指导教师   陈仲梅

    古往今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因文化冲突而留下的血和泪,痛与恨。但人类历史的车轮碾过了那血泪痛恨,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路,因为我们懂得了文化共存之理,社会便洋溢着交融多赢之喜。    文化的共存共生既是多元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是加速异国沟通,民族团结的催化剂,更是各国各名族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
    有人却言:“这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入侵与威胁。”这,未免狭隘,我们当用辨证客观的眼光辨别,用发展交流的眼光吸收,从而享受这各种文明共生的美妙之境。文化的共生共存,交融多赢,使各名族洋溢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盛景之喜。
    “此去妾心终许国,不辞辛苦汉三军”,这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断一人之锦绣,而免万民之痛的大义凛然。昭君,她曾心携文化共存,交融多赢的慨然坚毅,毅然出塞。将中原文化与塞外文化融汇,带去了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使中国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相沟通,加速了匈奴文明进步的脚步,使汉匈在五十多年的和平文化交融中自我完善发展,洋溢出“剑戟归田竟,牛羊绕塞多”的繁荣与喜悦。文化的共生共存,也是国与国之间彼此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
鉴真,这位唐代高僧,带着“为是法事,何惜生命”的献身精神, 东渡日本,讲援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日益提高,亦是促进了中日的沟通交流与发展。文化的共生共存,为彼此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创新发展。
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一上映便席卷全球,取得了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你不能不说,该片的成功,有中国元素对该片的巨大作用,这也是文化共存带给影视的发展。    文化的不断融合和碰撞,带来了社会空前的繁荣发展。
    在这漫长的文化交融中,我们应尽情地寻着生命的轨迹,秉持开放包容,去伪存真的态度,在这种多样的文化中,既包容,更要懂得取舍,从而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开放的窗迎着纷扬文化,在光阴的轮回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化冲突和抵制带来的杀戮,更多的应是文化共生共存带给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融多赢。
   据此,如今的我们应大力发扬本土文化,大力接纳各种文化,让文化共生共存,交融多赢,让多元文化满足生活的美好诉求!
                    冬日未冷,春日未暖
           高2016级6班  郑巧  指导老师:李定芳

    手指轻轻叩响古墙,发出“梆梆”的声响,如同钢琴那样纯厚温柔的声响,古墙班驳的脸上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我不在的时候,古墙就是借青苔的手为我一笔一划写下思念的文字。记得童年时候的我,笑声溅湿了你的脸,槐花瓣儿簌簌落下,淡黄色的花蕊落地,我总爱捡起贴在你苍老的脸上。
    你是我最亲的人,我是你一手带大的孩子,几个孩子中属我最闹腾,最令你头疼。可我也是你最最疼爱的外孙女,你会包容我的小打小闹,也会严厉批评我的过错。你一生信佛,信得虔诚,是祖辈对佛的信仰,是从古至今佛学的精深。文化大革命时,冰冻了你对佛的热情,迫使你把家里供奉的佛藏到了深山。那几年,你过的并不好还很艰难,但唯一不减的是对佛的信仰。文革后,你又把那尊佛请回了家,只是佛的脸上多了一道裂痕,你只叹这是一场罪。黑白电视开始出现在每家每户时,你迷上了《地道战》,每次看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沉重。越渐苍老的手抓着木方桌总是青筋暴露,指甲深陷其中,像是木方桌里长出来的枯丫。那时,我还不知道是为什么。除国歌外,你最喜欢的便是民风淳朴、民歌缭绕的《刘三姐》与《五朵金花》。年迈的老式收音机,播放着昔日里的歌剧,你偶尔会翘着二郎腿,咿咿呀呀的哼着。之后,你恋上了《西游记》妖神鬼怪、惩恶扬善。唐僧是你对佛一生的信仰的诠释。
    我上学了,闲来你总爱叫我念几句诗给你听,我被你缠得烦了,索性就不理你了。你学聪明了,拿着各色吃的在我面前晃,没经住诱惑的我就这样着了你的道。后来,我懂的越来越多,也不局限于课本了,你听得极其认真,我讲得却极其敷衍,听到有趣的,你会哈哈大笑,就连眼角的皱纹也会跟着你乐呵,阳光下的你像个老顽童,也是个忠实的听众。对于你的奖励,我向来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眨巴着眼还想对你讨,你无奈地笑笑摸着我的头叫我好好读书,不要像你一样碌碌无为,我吧唧着糖,含糊的应你。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生于动荡的年代,经历太多的纷争,你是我崇拜的对象。你参过军,那是我在小伙伴中最引以为傲的资本,我整天缠着你讲部队里的事,好让我在小伙伴中大肆炫耀,我期待的目光停留在你脸上,你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当了逃兵,在参军的几个月后。我惊住了,忽略掉了你眼眸里的黯淡,一时间,我不只所措,你却笑笑,闭眸假寐,那之后,我却不再对你崇拜。
    曾外祖母走的那天,我至始至终都站在门外。干瘪的身体像风干了的葡萄,陷在床褥之中,只有那眼球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握着你的手,一个劲的掉眼泪,你叹了口气,默默地为她擦着眼泪,你说你不怪她,真的。她的眼泪掉的更厉害了,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无奈什么也说不出。在大外公那里我了解到其中的原委。原来,在你参军过后的两个月曾外祖父病逝,你没能及时的赶回来。那之后的一个月里,曾外祖母思念成疾,你赶回来的那天,跪在曾外祖父的坟头,你任由外祖母打着你坚毅的身躯,骂你的不孝。曾外祖母的以死相逼加上妻儿的挽留,让你没能回到部队。无尽的哀愁,化作你无声的哭泣。夜风微凉,只有残月与你作伴。在我印象里曾外祖母很少笑,在她走后,你守了三年的孝,保留了一些传统。无论何时,你都会去他们的坟前看看,三年如一日,日日如此。我觉得这不可思议,对老人尽孝道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尽到孝道就行了。“百善孝为先”你教导我要孝顺,你很注重礼节,任何有失礼节的事你都不会做。
     我开始懊恼自己的无知,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我后悔自己对你的不理解,对你表现的不耐烦,对你的敷衍,对你的忽略,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羞耻。但我明白,我会传承那些优良品质,我坚信,你的优良品质将会由我传承。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我知道,冬日未冷,春日未暖。
                             不能丢的魂
          高2016级12班  刘颖     指导教师   陈仲梅

    走过红尘的纷扰,跨过岁月的鸿沟,弹落灵魂沾染的尘埃。我与你积累了几世的缘,终相约在了这今世的尘俗中。一路走来,踏遍千山与你相守,走过风雨与你共进。我张开双臂,拥抱你所有的美好
    东方骄子,你愿作一枝根,烙印于国民心灵之中;华夏九州,你愿做一缕魂,封存于千秋万代记忆中。我口中的文字是对你的传承,我心中的精神是对你的守护。
    三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源远流长。汨罗江畔,感受千年古韵风尚;天姥山中,独喜李白的浪漫洒脱;赤壁之下,领略苏轼旷达情怀;红楼梦里,叹息封建兴衰;呐喊声声,唤醒国人灵魂……
   这些从古至今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深得人心,扎更深处。这是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化的标志。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足以震撼我们,足以唤醒我们,足以引领我们。随着时间流逝,你的容颜依旧未改,你的气质依然光彩。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删经典,删古诗,删鲁迅等“去中国化”现象成为了语文教育的不良现象,这是我们古典文化的失落。我在课本里只寻得你满身凄凉,我在书卷里看到你日渐远去的背影。满眼倦怠的文字,落在书框的枷锁里,孤单身影,苍白无力。不读经典,不谈文学,只看分数,未免急功近利,这埋藏了文化的存在,删除了文化的骄傲。
    这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极度融合的时代,但绝不会是“去中国化”的时代。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因为有思想,我们才伟大。而我们的思想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更来源于我们伟大的历史文化。一个民族强大,需要文化强大,文化强大,需要文化启蒙,文化启蒙,需要传承优秀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扎根于心里,根植于记忆和灵魂深处,成为民族之魂。
   我们常忆屈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常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爽的不羁;常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爱国激情……经典文化,永不朽,但是如今他们渐渐消逝在我们的眸眼里,消散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的文化从第一片甲骨走来,从第一个汉字走来,几千年漫漫长路,携着一身的馨香抵达我们的身旁,而如今的我们,却要漠视它们,这,值吗?  如果我们真的活在“去中国化”中,那么我们迟早会感到心痛,感到悲凉的。丢了自己文化的根,也就是丢了我们民族的魂,那样的我们也就将会是少了血肉的躯壳。所以,我坚信,这不是一个“去中国化”的时代,也不应该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
   重拾文化,我笔下的文字便是你留下的美丽面庞,我将用这一笺墨香,虽轻笔淡写,却是我将对你的敬仰和爱,藏在这文字的痕迹里,默然守候。  落笔眷恋,随墨成文,我挚望你的身影。笔下的横撇竖捺,每一个简单的汉字,都传达着对你的仰望。  
    起风时,愿风轻轻吹,吹散你一身的红尘纷扰,独留你经典的美轻舞飞扬;飘雨间,愿雨温柔轻落,洗涤一身沾染的尘埃,只留中华传统熠熠闪耀;潮起潮落时,愿浪花狠狠拍打,冲破一身束缚的枷锁,让中华文化如浪花一浪高过又一浪,在世界的海洋中,永不干涸。  愿时光安好,我用每一笔蔓延你的存在,我与你的相守,来日方长。
                                                                                                         
文化,岁月的孤本
      高2016级17班 刘敏   指导教师  唐勇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诗。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倾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不朽的诗篇诠释文化的内涵,成为历史上永恒的符号。在世界的文化坐标中,每一个地方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巴黎之优雅,伦敦之谦和,雅典之古朴。各国的文化让各国的人们津津乐道。中华文化积淀了千年文化的底蕴,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文风绵长,代出英才,濡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文人。
    吴侬软语的温婉柔情,秦腔南音的独特韵味,唐诗宋词的抑扬顿挫,王颜欧柳的神采飞扬,各类文化以礼相待,推杯问盏。从古典江西派的临川气韵,到近代沈从文书扉里的湘西风情。从汪曾祺笔下的端阳节,到梁实秋笔下的真性情,其风土人情,洗涤着我们的心灵。一方水土滋润一方文化,厚重朴实的民间艺术文化曾哺育了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孕育了顽强不屈的勇士英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贞不屈,让一腔爱国热血凝入历史;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闲适,坚守本真的性情可昭日月;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惋惜,巍巍如山的忠贞万古流芳。他们的诗歌中,传记中,他们的寓所里,魂归处,甚至是血脉里都充斥着文化精神的气息。
    千古悠悠,人文勃兴,必是有俊杰或以气节道德著世,或以文章书画扬名。那些文人的高风亮节,至今读来,仍然荡气回肠。李太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太白恣肆狂放,挥洒自如的自信张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太白不畏权贵,坚持自我的人生追求;“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是太白以山为笔,以月为墨的诗酒人生。他把不朽的精神撰入历史的扉页中,他不朽的诗篇万古流芳,他让文化精神永驻身边,万古长青。山合书卷气,水流墨翰香。文化之树,正是在这样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成长,经风雨,历荣枯,直至成就参天气象。你可以在梅雨潭边倾听朱自清的绿色陶醉,也可以在西湖岸上欣赏西施的淡妆浓抹;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独立船头赏花兮祠,也可以斜风细雨闲情逸致。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独特的文化,都给世界增添亮色。
    江海流日月,春秋代古今。文化是漫长岁月里的孤本,千百年的光阴都在文化里耀耀生辉。
传统,不过时的美丽!
高2016级17班   唐倩  指导教师 唐勇

    文化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枝细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文化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文化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在匆匆的年华里,在那逝去的岁月里,在惆怅的时光里,改写了很多韶华,但终究改变不了传统文化的经典。从数以万计的流传于后世的唐诗宋词,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散文名篇,微言大义字字珠玑的文言精品,可以读出政治家的人生抱负和济世热忱,才子佳人的文学造诣与浪漫情怀。
    我们可以从李白那里读出豪迈洒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表现,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永王府里,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甫吟》的诸葛亮极为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在寂寞失落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我们也可以从武则天那里读出“登高揽日月,谈笑点江山”的自信人生。武则天,一代女皇,中国历史上亘古一人。她由一个宫女成为一个女皇。自入宫侍候文墨到通晓官场政治,从平定徐敬业叛乱到实现女皇梦.......这一件件石破天惊的大事,让她主宰了46年的大唐江山,却在自我评价上留下了一页白纸,也拒绝了别人在她的墓碑上歌功颂德。“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她相信自己的作为,立下无字碑,功过是非任由后人去评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们还可以从王昭君那里读出柔中带刚的坚强人生。王昭君,你用纤弱的双肩担起两个民族的和平,你用柔洁的双手托起整个时代,你让最顽野最强悍的男人的灵魂也化作一泓平静的涟漪。当匈奴和亲的消息传至长安,惊了后宫佳丽三千,而你却淡然接过了圣旨,也接过了历史。那塞外风沙中的身影,幻化作分隔战争与和平的标点,印上了《汉书》的扉页。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情怀;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忧国之心;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源于古代经典吗?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后,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作为中国未来的接班人,面对中国文化,我们应当用双手筑起理想的墙,用思想来传承历史的优良传统。让中国化文化如一朵永不过时的花朵绚丽的绽放!
  
201711 易静文   指导教师  李爱平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题记
    今天,我又走进了这里,走进了这座园林,这昔日辉煌的圣殿。我挪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一步步,向园林深处走去,向历史深处走去。这里,不再有木石金玉,不再有诗情画意,没有了古朴,亦不见了绮丽。自然的风风雨雨,洗刷不了屈辱的痕迹;历史的沧海桑田,改变不了泣血的记忆。
    沿着残垣走去,我见到满塘荷花,叶已发黄,花已凋谢,在如血的残阳下,是如此的颓废——是一百多年前那两个强盗抢劫时放的火,窒息了它的生机?沿着断壁走去,我见到一尊雕像,昔日该有怎样的美丽?她的身材,该是怎样的婀娜曼妙,何以在她的身上,有如此多的凹陷,如此多的疤痕?她原本的肌肤,该是怎样的光滑细腻,何以在她的身上,有如此重的烟火痕迹——是一百多年前那八个强盗掳掠时放的火,夺走了它的魅力?
    蓬岛瑶台呀,曾有水雾中的如梦如幻瑶台在哪里?在哪里?曾有的“名葩卓约草葳蕤”“天上画图悬日月”的仙境,在我的眼前,何以展现是衰草、冷月?牡丹台呀,见证了康雍乾三朝盛世的牡丹在哪里?在哪里?曾有的数百本牡丹,曾有的“镂月开云”的胜境,在我的眼前,何以显现的是残花、断壁?
    海晏堂呀,曾有的“水力钟”在哪里?在哪里?十二生肖铜像不在了,我的眼前,又岂会有铜像依次轮流喷水与同时涌射这喷泉时钟再现?海晏堂呀,破败的海晏堂,期望的是“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期盼的是“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作为中国人,我们原本可以亲身游历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本可以见到那最宏丽的画卷,原本可以聆听过那最华彩的那段乐章!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却只能 行走在废墟间,只能悲情于记忆里,只能心中呼喊着那泣血的名字——圆明园?
    燃烧在圆明园上空的熊熊烈火早已熄灭,翻卷在圆明园上空的滚滚浓烟早已消散,于是就有了在圆明园故址重建的提议,也有了浙江横店筹资200亿重建圆明园的议案,可是今天,我们真的要在心中将曾经的屈辱的痕迹抹去?真的要将曾经的屈辱历史忘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涂抹历史的痕迹同样意味着背叛,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沦落为歌舞升平的主题公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的,今天,中国发展了,中国富强了,中国正在重返世界之巅,可台湾尚未回归,钓鱼岛、南海诸岛尚被觊觎, “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尚在到中国家门黄海军演,我们岂能忘却我们国家受过的屈辱,我们岂敢忘却我们民族遭受过的蹂躏!
    今日的中国,不缺高档的楼堂馆所,缺少的是一个地方,一个刻满历史血色痕迹的地方,一个让我们追思、让我们清醒、让我们更加奋然前行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