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76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重庆110中学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03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初赛获奖名单
姓名    作文题目名次 指导教师
甘乐新诗﹒字﹒文化一等奖徐芯蕊
蔡思琪正在消逝的“年味”一等奖陶涛
罗楠丫传统魅力在中国一等奖罗荣碧  
刘德玺正在消逝的辉煌一等奖王晓玲
关秋妍消逝的年味一等奖鲁瑜  
刘依颉祖祭与传承一等奖鲁瑜  
卢芮曦渐渐消逝的遗珍一等奖刘云  
何亚林正在消逝的中国古韵一等奖刘云  
范铁瀚重拾对汉字的敬畏一等奖戴盈  
夏溥谦正在逝去的历史二等奖徐芯蕊
欧思琪正在消逝的诗词二等奖徐芯蕊
任颖正在消逝的灵魂二等奖徐芯蕊
吴沙正在消逝的文化二等奖陶涛    
周心雅听,那是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二等奖王晓玲
李雨蝶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二等奖王晓玲  
熊仕琪正在消逝的经典二等奖王晓玲  
游俐莎正在消逝的文化二等奖彭杰    
杨小漫传统文化的魅力二等奖罗荣碧  
夏佳颖写好字,好写字,字写好二等奖罗荣碧
李文鑫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二等奖罗荣碧
祝诗涵正在消逝的文明二等奖罗荣碧
李亦非枪王之王二等奖鲁瑜  
陈紫萱正在消逝的古国风情二等奖鲁瑜  
杨双瑜时尚的真谛二等奖鲁瑜  
周月瑶正在消逝的汉服二等奖刘云  
史智宇悠悠中华情二等奖刘云  
段雨虹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二等奖刘刚  
李诗雨正在消逝的端午文化二等奖刘刚  
舒梦棋不忘传统,承接文化二等奖戴盈  
冉俊恺传统文化二等奖戴盈  
张鑫正在消逝的长城二等奖戴盈  
许元怡正在消逝的园林二等奖戴盈  
陈渝正在消逝的美三等奖徐芯蕊
罗佳正在消逝的文化三等奖徐芯蕊
余玛琳正在消逝的文化三等奖王晓玲  
黄琪祺正在消逝的中华文明三等奖王晓玲  
罗安旭传统的中国文化――春节三等奖陶涛
帅瑶国家之灵魂三等奖陶涛
何美玲传统文化的美三等奖陶涛
冉小蝶正在消逝的古迹三等奖彭杰  
倪瑜萍文化的魅力三等奖罗荣碧
胡蓝心正在消逝的瑰宝三等奖罗荣碧
张芷维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等奖罗荣碧
石雪楚正在消逝的文化遗产三等奖罗荣碧
蒋文杰感悟汉字的美三等奖罗荣碧
霍思颖正在消逝的文化遗产三等奖罗荣碧
刘铠瑞谁之过三等奖罗荣碧
秦语晗传承三等奖鲁瑜  
杨彩霞剪纸三等奖鲁瑜  
王宗颖莫把“愚乐”当“娱乐”三等奖鲁瑜  
吴均鸿正在消逝的瓷器文化三等奖鲁瑜  
胡思语正在逝去的中国文化——川剧三等奖刘云  
陈秀林文化盛开三等奖刘云  
刘南希我们是如此富有三等奖刘云  
杨彤文化遗产——民族的魂三等奖刘云  
赵思宇传统文化三等奖刘云  
赵荷曦正在消逝的唐诗文化三等奖刘刚
谭宇卓正在消逝的京剧艺术三等奖戴盈
叶文静正在消逝的传统汉字文化三等奖戴盈
马文瑞正在消逝的戏曲三等奖戴盈
曾瑞正在消逝的艺术瑰宝三等奖戴盈
林晓正在消逝的莫高窟三等奖戴盈
何天妮正在消逝的欢乐三等奖戴盈
徐庆洁正在消逝的国粹三等奖戴盈



听,那是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
姓名 周心雅   学校 重庆市110中学   组别 初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存于塞北大漠哀凄的雁啼里,或是娴静江南柔情万千的丝竹之声里。提到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想到文言文。在那朗读时朗朗上口的精简文字中,往往包含着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又或者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文言文不单单只是“之乎者也”,它也有像诗词那般精巧的用词。不过相对于诗词多是描写风月之事来说,文言文倒是更偏向于写实,就算是灵异志怪小说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比如冯梦龙和蒲松龄的作品,粗看只当是看了一个故事,而隐藏在其中的深意还得自己用脑子去想。
    在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但最弱的就是诗词。诗词里,我喜欢记叙风月花鸟风流韵事这一类的,这类的诗词中,它用的都是非常喜人的,是看着就很美丽的那种,像“杏花含露团相雪” 这类,从字面上就能触摸到的美丽。词,词牌名也是很美的。每一个词牌名都有一个故事,并且很容易让人遐想万千。比如“临江仙”、“醉花阴”、“点绛唇”、“声声慢”。然而,诗词难便难在韵律,念起来要有节奏,要有韵脚,要有美感。一个字的差错就会让一首诗词掉上好几个档次。我连用古文叙述一件事都难,更别提找什么韵脚了。只好抱着书本,小心地抚摸那些易碎的美。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远。听,它来了!
    随着高考、中考语文的提分,传统文化自然也加入了进来。再看看手中的教材,一定会发现传统文化的痕迹,并且听见它的声音。它并没有那么的高深难懂、遥不可及,传统文化也能很亲民。因为真正的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字中间,它在生活中是有载体的,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听,春节时鞭炮的炸响,那是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
    听,清明时焚纸的噼啪,那是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听,端午时龙舟上的鼓声,那是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
    听,中秋时秋风拂桂树之声,那是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再听……
    听学堂里的学子们朗读古诗文的声音;听毛笔拖过宣纸时如春蚕食桑的沙沙声;听寺庙里诵经的声音;听古钟楼里深沉通透的撞钟声;听那不知来自何处但清雅温柔的琴笛萧瑟之声。听我们自己之间说话的声音。
    听自己的心跳、脉搏声。别忘记自己!我们流淌的是炎黄的血液,我们代表着的是中华!看自己的身份证,看那流光溢彩的底纹。中华的传统文化和它的子民是一体的,一起穿越千年的坎坷风雨,至终如一。
    听,传统文化到来的声音。它来了,站在我们面前。
    “一起走吧,传承我,听我的声音”。
写好字,好写字,字写好
  夏佳颖   2017级8班   重庆市第110中学   初中组

     一方砚、一瓶墨、一张纸、一支笔,简单的工具,可以创造不朽的艺术。
    小时候,我的字写得不好,做的作业不是这里歪了,就是那里散了架,就像一堆残兵败将,惨不忍睹。被老师批评几次后,我不甘心,就让父母给自己报了个书法培训班。第一次去上书法课,我十分忐忑,生怕别人嘲笑自己的字。一会儿,老师过来了,握住我的手,用那粗大的毛笔写了一点。我感到那“、”由轻到重,游刃有余而又一气呵成。我呆呆地看着她,觉得是那样的美丽,仿佛汲取了天地所有的精华。就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好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字渐渐有了笔锋、顿、平¼¼我十分高兴,也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夸奖。我有些骄傲起来,慢慢被仅有的一点成就所淹没。一天,我拿出以前写的字来看,突然发现自己的字没有丝毫进步,比老师的字还差得很远呢!于是,我又一次静下心来,每天坚持练字。虽然累,但那如诗如画的汉字让我坚持了下来。一年以后,我的字逐渐流畅,逐渐有力。不知不觉中,我开始把写字当作一种享受,那一撇的舒展让我的心也舒展,那流畅的书写让我心旷神怡。在我眼里,每一个汉字都是赏心悦目的,似一首诗,似一曲歌,似一幅画,优美、自如、大方。我爱上了书法,每次写字都像在聆听泉水叮咚的清脆自如,像在创作一首优美的小诗,像在勾勒一幅山水画;那墨汁的古香令我深深陶醉,优美的汉字让我身心愉悦,我“好写字”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一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优美的书法艺术是谁创造的呢?原来,汉字书写的用笔、结构、韵味是无数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那些大书法家们也无不是经过多年的苦练才写出赏心悦目、别具风采的汉字来的。是啊,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有的狂野奔放,有点苍劲有力,有的龙飞凤舞,有是紧凑有致¼¼各有各的特色。但要把字写好,绝非容易之事。我不由得更加敬佩书法大家们,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仅用手中的一支笔就写出了行云流水、令人叹服的一幅幅传世之作。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我们是炎黄子孙有责任把她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在学校的一次书法比赛中,我轻轻松松地拿到了第一名,然而我深知自己的字还差得远。可见,现在认认真真学书法的人已经不多了。我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细细品味独特的墨香,拾捡历史长河积淀下的文化精髓,把那深远的汉字书写艺术发挥到极致。
    一方砚、一瓶墨、一张纸、一支笔,可以书写出美轮美奂的汉字,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张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字写好”,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承到永远。
正在消逝的端午文化

    记忆中,姥姥每到端午节时总爱亲手抱一个个粽子给大家吃,包粽子的每一道工序姥姥都亲力亲为,那时包出的粽子也是最香甜的。每年端午我几乎都是闻着姥姥包的粽子所散发出的清香过的,每年也只有端午才能吃到粽子。可是,如今变得不一样了。在科技,思想日益发达的今天,不管是谁家都很少有人会亲自一步步地完成包粽子的全部过程。在大家看来,粽子只是用来吃的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吃粽子时还会想起多年前的端午节这天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他那种爱国到了极致的崇高精神再也没有人愿意去想,去赞扬了。因为大家都认为粽子只是用来吃的。或许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过去的人们只能也只会在端午节时吃粽子,可如今不是。如今,你想什么时候吃,就可以什么时候吃。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超市中买到,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买到,还可以选择多种口味。这时,你还有没有把他当成一种文化呢?不,这已经不是一种文化了,他在利益的促使下,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赚钱的商品了。
    国人啊!我们真的应该注意我们尽余的精神食粮啊,他们正在被你们丢弃。几年前,我了解到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正在引起热烈争议,就如同日本和我国争夺钓鱼岛一样,韩国和我们争夺端午节来了。因为,这端午节可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这韩国也太过分些了吧!端午节在我国存在了几百几千年的历史了,以前不知道端午节可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时,你怎么不来和我们争呢,还说什么屈原是韩国的。不知大家思考过这件事没有。今天有韩国趁我们不重视端午来抢端午节,那是不是明天后天就会有美国,英国来抢春节,元旦清明节呢?或许今天仅仅只是有说“屈原是韩国的”,那明天会不会有人说“孔子是日本的”,“李白是俄罗斯的”.正是因为有如此多让人未知的可能,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与骄傲。守住了这些文化也就是守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正是有这些文化才会让我觉得,我可以为“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大字骄傲。
    我们今天守住了这份文明,这份精神财富,那么我们也要传承给下一代,他们也要守住这份独一无二,难得的财富。
班级:2017级7班     姓名:李诗雨  

                                     正在消逝的文化
       一种文化叫传承,一种文化叫废墟。

                                                                                           ——题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蓝天渐渐地褪了色,森林渐渐地没了影……难道,难道连我们传承已久的文化也要渐渐地消逝吗?
      一种文化叫传承,一种文化叫废墟,当我们不能挖掘废墟,遗忘传承下来的文化时,我们的文化将就此终结,将停止不前……  就让我们走进看看那些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吧……
     消逝的风俗  风俗是一代代传承下俩的,但却在传承的途中没了身影。

    为了跟紧时代的脚步,原本的风俗被我们无情的遗忘、抛弃,以至如今已被西方风俗所替代。  古代成亲虽看似最平凡不过,但却有着极多的风俗:
    新人结发为婚,在礼节上不能有一个度过。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将两人介绍,然后双方拜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八字,若八字相合,则送聘礼订婚,之后便由男方择选日子,定结婚日期。
    结婚当天,新娘身着大红色喜衣,头戴红巾布登上新郎的红轿,送入新郎的住宅。上轿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也有女儿上轿,母亲哭送,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或抱上轿,新娘由兄长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拜堂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停轿后,由一名五六岁幼女迎新娘出轿, 喜娘伴其身旁,新娘步入新郎主厅,新郎新娘会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给父母敬茶,敬完茶后,便可将新娘送入洞房。
    这些过程一样不能少,而现如今的婚礼大多数都崇于西方婚礼,以前的诸多风俗被埋没。
                                      消逝的礼仪
    中国古代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风范全然不在话下,而现如今我们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古代的见面礼——拱,两手放在胸前相合以表敬意;长揖,这是不分尊卑的见面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
    古代宾礼——朝聘,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朝觐,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按尊卑分为三种:土揖,时揖,天揖。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坐法也是颇有讲究的,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而把身体往前挪,就是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还有一种跪拜叫做九拜,那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古代也有女子专门的跪拜礼——肃拜,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我国的礼仪远不止这些,但我们保留下来的有多少呢?现在随处可以听见脏话,随处可见对别人的不尊重,我们真的还配得上“礼仪之邦”的称号吗?
    消逝的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向来是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他们的诗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上,被我们一遍遍的朗诵着,背诵着,这是先人流传的文化,先人的智慧,他们被传承了下来,既然他们被传承了下来,那我们就该去继承它,把它发扬,但是为什么我们写不出他们这般的诗句呢?因为我们渴求进步,进步就要去学习别人发达的技术,在学习的途中我们就忘记了我们的智慧,我们自己禁锢了自己的智慧,选择了进步,但却没保留我们的文化,这是多么的可悲呀……
    时代在进步着,而我们的文化就在进步的途中逐渐的消逝,请放慢一下前进的脚步,回头望一望,或许我们那正在消逝的文化正在等待着我们,他们正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挖掘他们,继续传承他们,请不要让他们在我们这一代就就此终结了。请转过头,看看那,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
第110中学  2017级3班  游俐莎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如果没有了传统文化,就如同没有了血脉,中华民族还有多少血脉在流淌——题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节日繁多的民族,中国也被称为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深深扎根在神州大地之上。可是,随着外文化的传入,古国文化正在一点点的被代替,一点点的消逝。
外文化的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自秦朝开始便与其他国家有所往来。两汉时期和日本及西亚各国有了联系。到了后来,物质上的分享已经满足不了双方的需要,于是,中外文化由此开始了交流。到了现在,中国的大陆上有了西洋楼,外国也有了唐人街。不过,最大的还是节日上的改变,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纷纷进入了中国。每个中国人似乎都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愚人节,不知有多少明星在微博上说自己离异,又有不知多少人的友谊受到了伤害;情人节,超市里的巧克力被疯狂抢购,画满桃心的气球漫天飞舞。平安夜,几乎每个学生用礼盒装着苹果送给老师。圣诞节的那天,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圣诞老人的塑像和圣诞树随处可见,小孩儿的枕边,都摆着一只长长的袜子,下面还压着一张精心装饰的愿望单。这些在西方国家才有的节日,如一阵风从大洋彼岸吹来,久久不肯散去。而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一点点淡忘,就拿过年来说吧,本该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现在,满城的灯火掩盖不了一年比一年少的人群,掩盖不了一年比一年低的欢呼声,掩盖不了一年比一年淡的年味儿,人都去哪了?几乎所有人都呆在了家里,有的在看春晚,有的再聊天,更多的是在电脑手机前“抢红包”,难道中国的春节真的会变成“抢红包节”吗?
华夏文明的去向
    不仅如此,我们的华夏文明被抢走了,占领了。不久前,韩国居然口出狂言:“春节、元宵节是我们韩国的节日,中国所谓的传统节日是从韩国传过去的。”这是从文化上的侵略,更是精神上的侵略。每个中国人看到这条消息时都怒气冲冲,谈论着韩国的种种不是,而忘记了自己的“罪行”。当那些守候在电脑手机前的中国人忙着抢红包时,殊不知邻居韩国正年味十足。他们说不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着春晚。饭后,又到街上散步,放飞孔明灯,马路上,人们敲着锣吹着号······这本是中国过年的景象,如今都已经变成人家的了。让你意想不到的是,一大波一大波的美国人跑到中国看春晚,过春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一桶水,但盛水的桶有一个洞,水正在一点点流逝。
拯救我们的文化
    桶破了,我们就要修补它;水漏了,我们就要重新再挑。中国人应放下手中的手机,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中国人,应放下情人节的巧克力,和家人一起过好每一天;中国人,应该放下枕边的袜子,安安稳稳睡个好觉。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找回属于自己的文化,丢弃那些并不重要的外国文化。
我们要找回属于自己的文化,我们要拯救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我们要让华夏民族的血脉一直流淌!
                                       重庆市110中学  七年级9班  蓝文韬



                     《悠悠中华情》

    古老的歌声在传唱,悠久的文化在传承。中华文化,必将千古不朽。                                               ——题记
    烟花烂漫绽放,只落得稍纵即逝。五千年的文化,随历史潮流而生,又随历史潮流而去。
    金色的麦浪,碧蓝的天空,那是童年的味道。伴着蓝天绿水,细听遥远的灵魂,诉说那悠远的传说。爷爷常说:“我们是中国人,要发扬传统文化。”我不以为然。爷爷见状,只得做罢,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明所以,但爷爷的话和他讲给我的传说,至今我还记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孩子,你知道这些节日吗,春节又是怎么来的吗?”“难道不是春天来了,所以就叫春节吗?”我天真的问道,“那您知道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吗?”爷爷好像丝毫没有发觉我顶撞了他,只是耐心地说:“春节,表面指春天来临,万物初始,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所以古代把春节叫元旦。传说,古时,每逢春节这一天,有一只妖怪会来祸害百姓,人们听从了一位乞丐的话,家家户户都贴上红色的对联,放鞭炮,用以庇护自己家里不受妖怪的破坏,这就是‘年’。”我装作是懂非懂的样子,一个劲的点头,一溜烟的功夫就不见踪影。爷爷自顾自的念叨起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亦或是“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都不足以形容春节前的元旦。
    这天,到处灯火阑珊,喜庆的气氛充斥着大街小巷;各种美食的阵阵香气弥漫在各处,每家每户的小孩都在街上追逐嬉戏。不过,现在,我多么的渴望,渴望书中描述的,这样的春节,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再是一片冷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除了祭拜先祖,其实还有踏青。每逢清明,婆婆就会拿出她珍藏多年,伴她一生的二胡,拉上一曲《二泉映月》,凄凉的旋律,令人悲叹,诉说无尽的艰辛,似乎映照出婆婆艰辛的一声。悲伤,心酸,在这一刻,蔓延,感染了村里村外的每一个人,一直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凝而不散,直到——泪流而尽!
    等我的眼泪不再夺眶而出时,爷爷便用他粗糙的大手拉起我稚嫩的小手,一前一后,漫步湖边,心情终得舒缓。全身积压的伤痛在那以后,消散于天际。
零碎的记忆,记录着我与爷爷、婆婆间的欢乐。忽而,我似乎明白了爷爷的话——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无法被外国节日所替代的。顷刻间,我胸中的血液在沸腾——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和地位!
清酒一饮而尽,只落得恬静淡雅。历史的岁月中,中华文化,必将传遍四海,名扬天下。
    悠悠岁月,漫漫征程,华夏文化,永垂不朽。
——后记
班级:2017级10班姓名:史智宇
正在消逝的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题记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比如:那宏伟建筑的长城,那水平如镜的西塘,那庄重严肃的故宫……这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到了现在,这些文化遗产正在消逝中,特别让人蚂蚁揪心般的痛苦的就是万里长城。
雄伟端庄

   长城东至鸭绿江畔的虎山,西至嘉峪关,全长七千多万里。它首先是被秦始皇时期的两万人民非常辛苦建造的,而后是汉武帝至汉宣帝加以修建,用来抵抗匈奴和东胡的强烈攻击。可见万里长城是多么的宏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这项宏伟的建筑敬礼。就连伟大的毛主席都提出了高度的评价:“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只要有长城在,我们就不怕敌人的猛烈攻击,正如李广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人度阴山。”也正如汪遵所说:“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丑陋不堪
   然而现在的长城已经变得不敢直视。由于近年来,观看长城的游客越来越多,并有些游客不自觉地在长城的城墙上乱涂乱画,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特别是在节假日,地上的垃圾量达到了几万吨,再加上黄沙如硫酸般肆无忌惮地侵蚀着长城的肉体,雨点似针刺般疯狂地打着长城的肉体,狂风像野兽般无情地撕裂着长城的肉体。长城因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座长城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在修筑和保护之中,另一三分之一残缺不全,最后三分之一已经完全消失不在了。这简直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奇耻大辱。
呼吁拯救

   当然,我们不能光说不做。因此,我们现在就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财富,来表达我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当我们去长城旅游时,要遵守秩序、规章制度,做一个讲文明的人,不要知法犯法。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宣誓吧:我宣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争做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做,那么我相信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幸福,我们的文化遗产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心目中的长城将会恢复往日的繁荣,甚至更加宏伟端庄。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十分多,但都要靠我们去保护,珍惜它们,以致于让它们永远傲立于世界的东方,闪耀出一缕巨大的灿烂的光芒。
“长城,长江,黄河,黄山,在我心中重千金。”——后记
七年级十一班:张鑫
          正在消失的古国风情


    一首古曲,摇碎了多少如梦的风情;一场婚礼,终结了多少如画的文明;一餐便饭,消释了多少如水的瑰丽。
                               ——————————————题记

    它轻轻的吟在我的耳边:“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 、云自摇, 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岁月涟猗,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

    它本是恋人离别的伤悲,只独留一人在人间的彷徨,可如今却被吟成了梦碎的忧愁。它恍然如梦,却写出词人心头的悲凉,可歌人,终归恋于娱乐圈的浮华,不懂其中淡然。多少的节目打着让大众了解文化的幌子,赚取收视而大众对于其中好玩的东西,也终不过笑淡了就罢。

    我真不知,真不知该如何形容。形容我们正在消逝的古国风情。回忆往夕,梦亦尤在,而它,我记忆中的古国风情一如既往的美好。可如今,我想抓住它,它却被一座座挻立起来的大厦,毫不留情的埋葬了。

    一场具有浓郁西方风情的婚礼开始了,新娘着一身洁白无暇的婚纱,牧师、礼堂。似乎在当代人眼中西方的就一定是高尚的,儒雅的。却忽视了、忽略了我们华夏文明的传统婚礼。一场在山西开展的民族古风婚礼开始了。百位身着红裙,头盖红纱,头发挽成鬓,鬓上插着各种美丽发簪的新娘款款而至。跃火盆、为父母送上一盅清茶。简单的婚礼,简单的妆束,却引得中国内外一度叫好,正是国为它,向全世界表述了。“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婚礼!”

    生活的步伐总是快的。在这日渐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更喜爱快餐的方便。殊不知,当你安静下那颗浮燥的心时。再细细的品味一盅淡淡的清茶,尝一尝经过传统与岁月洗礼后留下的瑰宝。而人们,却忘记了在这一座座、一家家西餐厅,写字楼的背后,深埋着我们的文化。

    一场小小的钢琴演奏会,换来无数的掌声与鲜花。他们说这成功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的汗水。而中华五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传统乐器呢?二胡、古筝、笙、萧已经被慢慢的淡忘。我的古筝老师曾告诉我:“我学过许多的西洋乐器,可从未有一种是弹进了我的心里的,而它,却以最轻柔的拨弦,演绎了高山的磅礴,流水的潺潺,以及中华文明的魂!”都说高山流水难觅知音,只怕现在能弹出它的人都举不胜举吧!当无数学习音乐的人拜鼎着: “do  la  mi  fa  so”时人们却淡忘了它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是“宫  商  角  徵  羽!”而这五个音符却唱出了中国人的魂!

    我们从未尊重过它,我们的风情。当一个个属于我们的传统,变为别人国家的传统时,不知道,你是否会心疼。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了我们华夏。当我们纪念屈原的节日沦为韩国人们的节日时心头是否有愧疚,我们 ——— 真的尊重过它,保护过它吗?如若我们再不保护它,它终将成为他国炫耀的资本。所以,请行动起来吧!保护它们,保护属于我们的古国风情!不要让它在一座座兴建起来的大厦中消声匿迹。


重庆市110中学7年级15班            陈紫萱              指导老师:鲁瑜
正在消失的莫高窟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而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坐落在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鸣沙东麓,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说到敦煌莫高窟的历史,那真是渊远流长,一时半会儿讲不清,道不尽,听不完。但总的来说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先秦前期,历经十六国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莫高客的洞窟有七百三十五个,而内部笔画长达四点五万平方米,而它的彩泥素质有近二千四百一十五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而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所以说,我们俗称莫高窟为千佛洞。
    如此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为什么会在一点点的消逝呢?因为自从莫高窟被考古学家发现以后,有游客不停的参观,导致栩栩如生的古文物被风化,颜色褪变,而在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成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之一,而又过了26年之后,就在一九八七年时,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对大家无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上千年的文物被破坏掉了,那怎么才能知道我国的历史呢?
    所以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很好的,这样既可以保护文物,又能保留住古代人民为后被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更尽力的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布,不要再让莫高窟,以及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遗产一点一点的消逝了好吗?
    不要让莫高窟在像秦始皇兵马俑那样,只能让人去看那些风化了的雕塑,如果莫高窟进去参观到成为秦始皇兵马俑的话,我希望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的确,世界文化遗产正在消逝,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保护,爱惜它们,不也任然可以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吗?
    而且我不希望重蹈覆辙,所以我们就不要再让世界文化遗产一点一滴的消失了吧!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来保护爱惜世界文化遗产。
    阻止正在消逝的世界文化遗产,阻止正在消逝的秦始皇兵马俑,阻止正在消逝的莫高窟。
    
重庆市第110中学2017级12班 林晓
正在消逝的传统汉字文化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说着汉语。从小时候的“哑哑学语”到现在的“妙笔生花”;从格子本上的“横竖撇捺”到作业本上的“群蚁排衙”。汉字是中华儿女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病毒”——不规范的汉字。我们在电视、电影、网络上汲取营养的同时,可曾注意和重视过这些“病毒”的危害?
    电视是大家时刻关注的对象,在宫廷剧火爆的时候,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呈现在屏幕上,但可曾留意过屏幕下方的字?例如,当皇上整理政策,说到大唐江山的“忧患”时,屏幕下方的优(忧)患;“嫉妒”总是说成jì(jí)妒;甚至还出现把“极”误写成“报”。
    如果说电视上的“错音错形字”是百密一疏情有可原的话,那流毒更远,影响更大的是媒体、广告商随意“玩弄”文字游戏,严重影响到下一代的语文水准。有同学将“刻不容缓”写成“咳不容缓”,将“其乐无穷”写成“骑乐无穷”,将“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
    网上为了使汉字简便易懂,将一些“新新文字”开发了出来:“你银(人)好好,偶(我)好喜欢你哦!”“9494(就是就是)”,“886(再见)”“木有(没有)”……这些“新新文字”收到青少年的广大推崇,更甚的是把他当成常用语,随口而出。现如今。新新成员阵营在不断扩大,它吞噬着我国古老的汉字传统文化,后患无穷。
    从一方面来说,他们煞费苦心“发明”的成语广告,网络用语朗朗上口,又容易记住,何乐而不为?但是从另一个发面来看,这些广告成语、网络用语的“毒性”很大。
    首先,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屏幕上的错音错形看得多了,也就记了下来。倘若把它用在学习上,一直写错,又不及时纠正的话,那该多么可怕!
    其次,大家之所以喜欢使用成语,是因为他方便,言简意赅。而这些媒体、广告商为了引人注目而将好端端的汉字篡改得一塌糊涂,破坏了原本的意思。这种成语一旦扎根在人们脑海里,就会潜移默化,将原本的汉字取而代之。这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不便,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危害啊!
    再次,网络语言或许开始只是为了简洁,“好玩”,但渐渐的,人们把它用在生活中,就会形成一些奇奇怪怪的字母拼音,那这样的汉语还是汉语吗?
   汉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余光中曾说过:“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纯粹的语言。”是啊,汉字就像纯洁而美好的空气,而现在,空气正受到污染。让我们持着灭火器,一起去扑灭那场污染空气的大火。让我们规范写字,文明用语,别让汉字这笔伟大的财富在我们手中消逝,让我们在洁净的规范汉字中呼吸吧!
                      重庆市第110中学 2017级12班   叶文静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高深,但它却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每一个都了解它。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绽放。
   传统文化的含义非常之广,它包括了思想、文字、语言等。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了传统节日、传统技艺、书法、六艺等。
    对我国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不仅出现在书中、电视上,还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对所有人都影响着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春节,家家户户都贴对联,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放鞭炮,吃年夜饭。犹豫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更有了看春晚的习俗。在元宵节,每家每户更是张灯结彩,闹市中挂满了绚丽多彩的灯笼,远远看去,像天空中洒满的五彩的雪。在清明节,人们都带着一缕忧愁,回到家乡扫坟,正如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端午节,小孩子们跟着母亲包粽子,煮鸭蛋,男人们都去赛龙舟了。在中秋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任一缕缕明亮的薄纱披在身上,赏着圆月,吃着月饼,空气中流露着一丝欢乐的味道。
   生活中,对我们学生来说,书法与六艺起着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位严厉的数学老师。虽说是数学老师,但却十分注重我们的书法。有一次,我因着急,写得很快,所以字迹潦草。当数学老师看到本子上  “龙飞凤舞”的字迹时,眉目瞬间拧在一起,重重地说:“抄十遍!”当时的我十分委屈,现在的我渐渐明白,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行,况且汉字是中华民族祖先心血的结晶,怎能被我们糟蹋!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中我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却独独对“乐”情有独钟。我对中国传统乐器的每一样都万分偏爱,但奈何不能全部学习,只好选择了古筝学习。第一次听老师弹古筝时的感触最深,琴声忽而似小鸟啼唱般清脆,忽而似流水声般柔和,忽而似孩子的笑声般欢乐,忽而似微风声般轻柔婉转。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古筝,弹出似老师弹奏的美妙琴声。
    生活中,人们很少看到传统技艺的表演,那是因为学习它的人太少了,我希望有更多人去学习传统技艺,保护这些先辈思想的结晶!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绽放,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传统文化之花开遍大川南北,甚至世界每个角落!
姓名:张芷维 学校:重庆市第110中学组别:初中组 班级:2017级13班
正在消逝的唐诗文化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名字的2300位唐朝诗人创作出近5万首唐诗,他们内容丰富、气象万千。边塞诗充满豪情壮志,用雄奇瑰丽的笔墨写出了西部的景象;田园诗谱写一首首婉转动听的田园曲;现实主义诗则写出了老百姓的快乐与劳苦;浪漫主义诗呢,当然是以浪漫、抒情为主。这诗人古有李白、杜甫,而今有谁呢?
    当今时代发达,写诗的人少之又少,就算写也是以现代诗为主,他们早已忘记了中国古代文化唐诗的押韵与文采,他们只记得当今的手机与电脑。科技产品代替了一切。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人们都不写唐诗,而依然学唐诗呢?”我的看法是人们体会不到唐诗那种美好境界,所以对写唐诗就少了兴趣。先不说李白大诗人的千古名句,就是一首简单的《春晓》,也很少有人去认真感受。想象一下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情景:春天在你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鸟正在树上欢乐地啼叫,晚上雨里夹杂风声传入你的耳朵,一朵朵花里夹杂着雨水落到了地上。这是多么美的场景,可惜没有人能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现在的人因为时代发达,而忘记了这一重要文化;现在的人因为学习新的文化,而理解不了唐诗蕴含的道理;现在的人因为懒惰,而放弃学习并且给予他人唐诗文化。现在的人喜欢写蕴含哲理的文章,可他们不知道唐诗就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小文章,只不过没有人发现而已。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唐诗文化的流逝,我们应该让全中国的学校都制定一个“年度写唐诗大赛”,让写唐诗也成为时尚潮流,当然,仅仅这样做还不够,我们还要办一个“唐诗在身边”的娱乐节目,这样才能使广大的群众更加了解与认识唐诗。让所有的告示牌都变成唐诗,让唐诗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让唐诗在中国闯出一片天地,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写唐诗!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而李白、杜甫、白居易则是站在巅峰上的伟人,可我不希望站在巅峰上的永远都是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古代诗人,我希望有一天一个伟大的现代诗人打败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站在这座唐诗的巅峰。赵翼不是也说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我就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创造奇迹,成为赵翼口中的“才人”。
    唐诗,博大精深,言简意赅,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大的巅峰,我不希望人们丢掉这个巅峰,而是去挖掘它,寻找它的精华。

班级:2017级7班     姓名:赵荷曦
正在消失的中华文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理由之一。我们为写着方块字、说着中国话而深感自豪;我们为看着中国画、听着中文话而深感高兴;我们为嗅着白米饭香、睡在檀木床上而深感满足……在大家都享受中华文明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有多少人知道,中华文明正在慢慢消逝。
    中华文明不是现在才开始消逝的。早在清末,它的影子就在慢慢缩短;随着二战的开始,一直以来自以为是的清政府就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与失败,从甲午海战到南京条约再到国民党时期发生的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中华文明遭到了重创,留下了“中国总是比不上外国”的阴影,一直延续至今。
    看看吧!这个阴影影响了多少人呐!一谈到学习,亲朋好友就会对你说:“好好儿学,将来到国外去。”一谈到医疗,亲朋好友就会对你说:“这是国外的药,这个好。”一谈到饮食,亲朋好友就会对你说:“这是外国进口奶粉,比中国的放心。”更别提广告了,差不多是半句不离一个“洋”字。如:X国权威机构,X国著名专家等,先不说它的真实性,不说广告是谁打的,我就想说一句:外国人吐出的都是象牙,中国人吐出来的就是骨头吗?
    连自己国家的东西都信不过,中华文明怎不消逝!现在,与国际社会接轨,是我们不可避免也必须做的事,中华文明是唯一可以证明我们还有民族精神的东西,所以可以说,中华文明消失了,我们也不是中国人了,就被西方同化了,一个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不知道的“外国人”。
    再看看吧!中华文明的消逝带走了些什么,从鲁迅的《社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的朴素、热心、善良,没有人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比现在,多少人为了钱不惜与父母反目成仇,与兄弟刀枪相见,中华民族的家庭和睦、孝心哪去了?公交车上不让座,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哪去了?中国国民素质越来越差,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哪去了?这都是中华文明消逝的证据。
    不能让中华文明这样消失下去!值得庆幸,不少专家和政府人员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给了我们大家警醒。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挽救中华文明。李白、杜甫会写诗,我们不说会写至少也要知道背到吧!中国古人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我们应该传承!中国历来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我们至少也要有一点吧!如果我们连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都做不好,那中国还存在吗?
    中华文明正在消逝!谁来挽救它!
    问天问地问自己,答案只有一个,中国人自己。
    但愿中华文明深入每一个国民的心,让中华文明永远长存。
黄琪祺   重庆市110中学 七年级14班      初中组
            
文化之美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美的,也只是这样的文化才是中国、中华儿女的,但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与亲人团聚、合家一起吃团圆饭的盛大节日,但也是象征团结、兴旺、抛旧迎新、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来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些较大的变化,也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比如说,春节吃团圆饭,合家团圆是一件幸福的事,在我小时候,每一次过春节的鞭炮声、笑声、做饭声......都能看出人们对春节的喜爱,甚至还放烟花来庆祝这伟大又庄严的节日,虽然我现在还仍然恐惧那种声音,但看到别人那么开心,脸上满是洋溢着灿烂的时候,渐渐觉得烟花的声音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可怕。在吃团圆饭时,我好奇的向妈妈问了一句:“为什么要吃团圆饭、要放鞭炮呢?”看着妈妈那自信的表情就知道 她肯定什么都懂。不一会儿,妈妈回答了:“团圆饭,代表合家团圆、欢乐的情形,一年就一次,是渴望见到亲人的家人的美好愿望。至于为什么要放鞭炮嘛,在古时候,人们信以为真有“年”这个怪兽,所以大家用鞭炮来将它赶走,为的只是新一年有更好的生活,财源广进;
     但在春节时,“吃饺子”也是习俗,更是我的最爱。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的饺子,吃起甚是美味,但它的做法并不简单,我仍记得以前我做饺子时那花猫的惨样,记忆深刻。首先,准备材料是主要的,不止需要馅,饺子皮可真是我一手一块地揉出来的,那时的一副惨样真是惨不忍睹,看着那一个个饺子的皮从我手里做出去的,心里甚是欢喜。那是,邻近人家的小孩也冲进来和我一起做,虽然我们玩的很开心,但却不知后果有多严重,却是被罚了“包饺子”,但是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一盘盘香喷喷的饺子出锅了,对自己甚是鼓励——春节的饺子是美味的,但包饺子的性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美的。
     守岁的夜晚宁静而美好,只有鞭炮声在外回荡。以前的守岁规则是大人不能睡,只有小孩子才可以。但现在已经不像往常一样了,不管什么规律,大人,少年照常休息。那时的我并不懂得这些礼仪,只是想睡就睡,其余一概不管,这就是我对春节的喜爱。在春节里,好像就可以肆意妄为一样。夜已深,屋里无比宁静,只有外面那鞭炮声不断回荡......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团圆饭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班级:2017级1班    姓名:何美玲
                
  正在消逝的文化

      中国,这个藏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这个拥有“礼仪邦”之称的国家,这个拥有最宝贵文化的国家,正处在危险之中:“文化危机”!
      人啊!只追求新的事物,新的发扬和发展,却早早的将远古时代中“存活”的文化抛在脑后。这种做法,真的对吗?这样将文化放在一边,真的可以吗?
                        汉字
      汉字,它本来就很美。但为何人类要将它“改造”?一次,一次又一次的,不断的将它简化,害的它面目全非!许多人为了图方便,不断的将汉字“改造”。看得我们很是心痛!汉字啊!包含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髓,见证的中国的兴旺衰亡!你,就是中国的见证人!可是,人类又是如何对待你呢?提笔忘字,依赖电子产品,淡忘汉字的重要性……难道,这些都不是吗?
    汉字,你本来就很美,随着时光的推移,你在慢慢的变化着,变得我们再也认不出你的时候,恐怕,就是人类后悔,自责的时候吧?
    汉字,正在消逝的文化之一。
                        礼仪
    碰到长辈,要问好 ;朋友相见,打招呼!这些,恐怕是人类最基础的礼仪吧?可是,为何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人忘记了它呢?大家不都争着,抢着想当乖孩子?听话、懂事的学生吗?可是,连一句“你好”都不肯说出口的人,还会是好学生吗?中国不是有着“礼仪之邦”的称呼吗?可如今,为何是这样一个不讲礼貌的场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礼仪,不也跟汉字一样,流传了五千年吗?可为何,跟汉字一样,被人“唾弃”呢?
    流传了五千年历史的利益,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哎!难道你们不觉得可惜吗?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打招呼,问好,就这样被人淡忘……
    礼仪,正在消逝的文化之一。
                               节日
    中秋,端午,清明……这些节日,不都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吗?可为何有网传“端午是韩国的”呢?难道,中国人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吗?原来,从不放假的中秋,端午,清明。如今,都放假了!难道,这不是一种对文化的弥补吗?正是因为文化的消逝,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维护我们国家的文化。中秋,吃月饼,赏月,可又有多少人这样做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有几个人这样关注过?清明,踏青,扫墓,有几人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中国的节日啊!就这样白白流失吗?就没有一个人去挽留吗?这样,就这样,淡忘它们吗?
    节日,正在消逝的文化之一。
    文化,文化,文化!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呀!我们中国宝贵的古文化呀!为何,那就这样白白流逝,却没有任何人来挽留你?清醒吧!中国人!
    正在消逝的文化!寻妖你们的援助与挽留。
                                       2017级9班  余玛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