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
正在消逝的妙高寺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3班 黎瑞 指导老师 莫春郁
我的家乡是一个宁静的小镇,在那里没有秀美的风景,没有令人回味的小吃,最令我难忘的是家乡的妙高寺.
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延伸到尽头,路的那头是一座历经沧桑的古寺——妙高寺,听婆婆讲起妙高寺的历史变迁,心里不禁生起时过已境迁的苍凉之感
妙高寺的历史其实是比大足石刻,宝顶石刻还要久远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香火最旺盛的时期在明朝,那时的妙高寺据记载共有48殿,大和尚三千,小和尚无数的鼎盛局面,但后来的清政府腐败,而古寺又遭遇大火,寺内的香火渐渐变少,寺内是一幅破败荒凉的景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古寺渐渐被人们遗忘,前年和姐姐一起去时,妙高寺的墙上布满了青苔,虽然现存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仍能从这些逃过一劫的石刻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仍能在其中的全国罕见的佛,儒,法三教合一的石刻中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文化
昔日妙高寺的繁荣景象已如昨日黄花,一去不复返,今年回大足时,听说妙高寺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心里不由得一阵悲伤,这可是八百多年的历史啊!怎么能够就毁于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呢?
我想,并不是只有故宫那样的宏伟建筑才算得上历史,并不是只有像敦煌莫高窟那样知名度高的才算得上文化。我认为,所有经历过时代变迁的,见证我国走向富强的都是历史。所有蕴含着中国古老气息的都叫文化。如果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那么历史将只是历史,将尘封在博物馆和历史教科书里,失去那些承载历史的载体,林徽因说过:“如果以后还重建,这还叫历史吗?”是啊,这些历史文化一旦摧毁,就荡然无存,再也不复存在。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消逝,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消逝,现在消逝的不仅是物质,也是精神上的。
今年又去了一次妙高寺,临走时,我回望这历经八百多年沧桑仍屹立不倒的古寺,竟是曾经建好它的人的后代又亲手摧毁它,我的耳边回响着挖掘机的轰鸣,像这古寺在抽泣。
夕阳西下,天边有一道不可抹灭的红霞,那是中国的古老文化正在淌血的伤口。
正在消逝的古雅之乡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4班 罗汕 指导老师 莫春郁
喜爱古色古香的一切事物,哪怕只有一点儿古典韵味也令我迷醉不已。但喜爱之物却愈来愈少……
夜幕欲临, 烈日缓慢滑向西边,抹红半边天的夕阳也渐渐褪尽。走在阴间小道上,淡淡的稻香迎面扑来,芬香绕在鼻尖,不禁眺望远方,我的古雅之乡。
“咚啰,咚啰!”看,敲锣打鼓的迎亲队回来了。“嘭嘭的”鞭炮漫天乱舞,擦出丝缕白烟,每个人都满脸笑意。哇!一身殷红旗袍的娇羞新娘从娘家过来了,戴着简单的凤冠,眼眸中爬满笑意。这时,胸前戴着大朵红花的新郎立马出来,蹲下身子,背起粉颊的新娘。周围响起一片欢呼,旁边的迎亲队也不断向新人撒花。
等新郎背着新娘到大堂时,已经挤满了人,主持人适时的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新人父母兴高采烈的接过茶,递上红包,然后,在哄笑声中新郎抱起新娘进了洞房。
酒席开始了。在大家谈笑进餐间,一直不停有菜上桌。而且每一桌还有一位阿姨盛饭,正门前更有人在表演戏剧。最令我期待不已的可是酸辣可口的下席汤,一碗下肚,满足了,拿着喜糖看戏剧去了。
这便是儿时记忆中的婚礼,但现在却很难再参加了。回到家乡也只是满眼白色的婚礼。
新娘老早就在新郎家坐着。婚礼开始后,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新郎的手走一小段红毯,两边有少许人向新人放烟花。主持人开始拿着话筒,背出噼里啪啦的一大段,总之就是你愿意嫁(娶)他(她)吗?然后新娘开始扔捧花,大家配合的拍拍掌,抢抢花。宴席开始了,大家坐上椅子,开始各自享用早已放在桌上的美味。平平淡淡的用完餐后,送贺礼,于是回家!
这样的婚礼多参加后,便觉无趣了。但不仅是热情似火的婚礼慢慢消逝,由似冰雪纯洁冰冷的婚纱来代替。甚至儿时的平瓦砖房被拆除,盖上新的高楼大厦,绿茵茵的田野荒废了,稻香在空气中的比例渐渐变小了。高大的青山修了许多伤疤那样狰狞的公路。守卫的大树也换成了发出阴惨的黄色的路灯``````````
我的古雅之乡在沦陷,不久便一去不复返,可我想守护它,想让更多地人看到灿烂的古雅之乡。
夜幕终会降临,日落,霞褪,散尽,消逝。但我坚信努力用心时,明天将会到来,古韵之风会飘回!
正在消逝的中秋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2班 黄梦娇 指导老师 康莉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璀璨的历史文明中,中秋节诞生了。 时间也随之定为农历八月十五。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拜月神,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华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赏家结饰台榭,民间争上酒楼玩月。”再后月饼出现了:“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己牧的《梦梁录》中。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之团圆,所饼之圆兆人之常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宋代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也读得朗朗上口。
重庆人,以前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把粑,杀鸭子,吃麻饼,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中秋节至今有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传说,我们都耳熟能详,而“玄宗故事,月饼起义”却开始很少听说了。
现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活越来越好,人们都在跟上时代“潮流”。逐渐的外国的文化也流入我国。
万圣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年11月1日,不仅外国人过着他们自己的,中国也在过着。万圣节也叫做“鬼节”是祭祀亡魂,避免恶灵干扰,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而中国三大鬼节也只会知道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却无人知晓。
现今,我们就像滑稽的小丑一般,跟随着所谓的世界“潮流”的脚步。万圣节到了,各家商铺早已做好了装扮,摆好了南瓜灯,糖果,千奇百怪的服装造型,想利用此机会“大赚”一笔,节日的气氛洋溢在大街上小孩子露出喜悦的笑容。反观中秋,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却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它对我们许多学生来讲,也只是一个能放假休息的日子,吃月饼本是一种习俗,却变成商家盈利的机会。那些自古流传下的习俗已遗失了大半,这本是文化的精粹,我们却弃之不顾,过着外国的节日也让其他国家争取了这个机会。或许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之后,这已不是我国的文化精粹,它的含义也早已换主。
许多传统文化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吸引人眼球的节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中华人民都应该去捍卫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再让它从我们手中轻易失掉,使它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
正在消逝的老街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1班 包红霞 指导老师 万代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依山而建,面江而依,蜿蜒如龙,上天入水。在我的心中也有一条这样在记忆深处,永远忘不了、变不了、拆不了的老街。
作为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就应该享受得了辣的美味和热的火辣,如果你认为重庆的每一处都受烈日高温的眷顾,那么我将带领你去感受老街的温柔。
老街,老街,一条蜿蜒如龙的街道,还有山城棒棒军走过的长梯,号子声在耳旁荡漾,“四面竹树环合”,冬暖夏凉;不用闹钟,你也会咋小鸟优美的歌声中醒来,每天早起晚归的人们,还有下棋的老爷爷们;街道里的商店总是被淘气的小孩子光顾,这闲适的老街生活,无非也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今年前的一个暴风雨,让老街洗了一个澡。外面大马路上也在洗,我家也难逃劫难。“啪啪啪”的下雨声,吓得我都不敢出门,只能和妈妈待在家里。几天后,雨还没有停,听说某个地方都被雨水冲倒了,我的心揪了起来,心里想到:“老街也会被冲垮吗?”担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水流到了家门口,屋里屋外都被“淹没”了,好像一个游泳池,可惜我既不会游泳,又没有游泳圈,妈妈不得不带我出去吃饭,我们走在街道上,没有什么人,连鸟儿都不叫了,只听见“哗啦啦”的水声和“啪啪啪”的雨打在地上的声音。一把雨伞是遮不住的,所以,我和妈妈虽然是抱在一起走的,但没一会儿身上就全湿了。到了饭店没一会儿,雨停了,看外面亮晌晌的天是要出太阳了,妈妈说道:“总算要雨过天晴了。”真的会吗?果然,在我们正在为一时的雨停所欢乐的时候,雷声交加着闪电,雨就来了……我和妈妈急忙打开雨伞,一路快跑回家,但终究躲不过暴风雨的残暴,一路上风还在和我们抢伞呢,它就喜欢看人们成为落汤鸡的样子。
踏在老街上我还在想它会不会经受不住暴风雨的摧毁?老街,老街,不就是因为它年代久而得名吗?如果它经受不住暴风雨,拿在这里生活的人又将何去何从?直到雨停了,我才放下心中的担忧,老街完好无损,只是街道上的垃圾多了些,老街老是老,但它哺育了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不可能倒。
我现在已经离开了那个世外桃源,但再回去看它的时候,已经全变了样,以前的商店只剩下了烂门,爷爷们下棋的地方只剩下了几块石头,山城棒棒军走过的长梯已经是几堆石头了,每家每户的门上都写上了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拆“字。再见了老街,我永远的老街,你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抹不掉、忘不了、拆不掉。
老街,老街,你哺育了在那里生活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现在您将继续你的工作,您将变成为人们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新区,您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老街……
戏曲给我的启发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5级3班 周莉昕 指导老师 吴玲
小时候,我总会看见外公拿着一把大蒲扇,悠闲地坐在太师椅上,闭着眼睛享受那跌宕起伏的唱腔和饱含情感的念白,时不时还能跟着唱上几句。久而久之,我便也能随便哼上两三句。就这样,我开始接触到了戏曲。
那时,外公总是会耐心地为我讲解每一个剧种的特点。比如那精彩绝伦的川剧,优雅柔美的越剧,韵味醇厚的京剧,激情奔放的豫剧,都使我深深沉浸在了博大精深的戏曲海洋中,无法自拔,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
于是,我每天都会跟着外公听一听戏曲,模仿着戏曲演员的唱腔,津津有味地开始学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当数黄梅戏《天仙配》中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就算是现在,也仍然记得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中蕴含的浓浓爱意。京剧《白蛇传》也是我的最爱,白娘子那带着浓浓悔意的诉说曾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一句“悔当初不听青儿语,端午佳节把杯贪”就足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可这一切,都随着外公的过世而停止。外公过世后,就再也没有这样一个能不知疲倦地为我讲解戏曲,带我徜徉于戏曲的海洋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兴的大众文化不断地涌入人们的视野,层出不穷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和韩流的风靡都快令我淡忘祖国的传统文化。现在仍然深爱着戏曲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而喜爱戏曲的年轻人却是寥寥无几。难道千百年来从未中断过的中华传统文化就要就此消逝了吗?
答案是不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如此优秀的文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中华文明退出历史的舞台。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青少年更是如此,因为那不仅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责任来爱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虽然要传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这样,我们才能使祖国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戏曲带给了我欢乐,但它同时,也带给了我一些启发。它使我学会了在经典中回味,在创新中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关注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就算是经典,也可以让它变得流行起来!
正在消逝的文化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5级2班 李淼 指导老师 吴玲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需求,人们不得不舍去一些旧的东西。由于陈旧,他们面临拆除;由于古老,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不断的沉没,消失在人们的眼中,就像石库门。
一排排石库门错落有致的环绕着,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时不时的吹来一阵风,风中却不是那么有着平常的味道,而留有历史的余味和伤感的气息。
夜晚时分,黝黑的一片正是它德高望重的表现。泛泛灯光便成了点缀,虽然听不到,却能感受到极其深刻,黑与炫的对照,科技与历史的斗争。
这正是他们之间的较量,石库门只有深深的内涵和可以倒背如流的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改变和强盛。
还没有走上前去观看,就能听到喧闹嘈杂的汽车鸣笛。一眼望去,伤感的气息就涌上心头,愈浓愈烈。石库门减少了,那种幽黑的沉默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各种小店,渐渐的转变为危机,转变为危害,转变为一个不可收拾的惨局。这不但是为了上海的发展而消失,更应该存留的意义是中国深邃之远的历史象征。
古人云:“人去近依旧”,而如今去并非如此。
不是只有一大会址那样的地方才能算得上是历史古存,不是只有新天地的高雅经典才能称得上文化。所有的石库门,所有见证过中国的蜕变和强盛的都算得上是文化、历史。而如今人类却仍然没有意识到。那么失去了的那些也将只会是一个过去,永远消失在人类的脑海中。只有将尘封在博物馆,历史教科书、人类脑海中的历史才不会在光辉灿烂的峥嵘岁月里随风消逝,荡然无存。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国里,难道不应该重视那些正在消逝的文化或是那些历史古迹吗?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在行驶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保留那些历史文化,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也的确是博大精深,所以我们更应该维护我们本有的历史精髓。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5级1班 代昕琰 指导老师 刘苏
如今,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变得逐渐的单调起来,继而忽视了一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导致我们的文化正在不断地消逝。
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都开始过洋节,明明全然不知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的含义,偏偏要跟随他人去过这些节日。而取而代之的便是韩国人不知廉耻的‘抢’走了端午节,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节日风俗被遗忘,这些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即将被我们给断送,人们却完全不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受到保护,她们将不断的消失,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失去我们一向引以为傲的几千年的文化,我们的子孙将会失去学习她们的机会,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我们那只追求物质生活的腐败心理。 可为什么文化会消失得如此之快呢?这跟我国一味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经济的不断需求,人们将那些陈旧的,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的古建筑拆除,用来建设商业街等能帮助经济发展的东西。山西泽州半坡古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由罕见的青石砌成,异常珍贵。全村有明清时期的院落古宅多达六七十处。2007年,该村被认定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就在同年,当地政府以煤矿开采为由,将全村的近200户居民进行了强制搬迁;而后,又以复垦的名义将这里的古宅强制拆除。现如今古宅大部分被拆毁,面目全非。在最近几年里,全国有许多的古建筑被拆除,拆除他们就是在拆除我们的文化。不止建筑,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艺术被人们淡忘,而这些反映出的便是日益消逝的中华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即可反映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在这里,我呼吁大家站出来为我们的文化而战斗,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用行动来拯救我们的文化,不能再一昧的”崇洋媚外“。当然,如果我们坐下来品味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文化同样很精彩,。
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文化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它,去理解它的内涵,明白祖先们创造他们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真心的去珍惜这些文化,去热爱他们,与一切妄想破坏她们的恶势力做斗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三等奖
正在消逝的中秋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3班 吴佳满 指导老师 莫春郁
泱泱华夏,千变万化;百年历史,显中华。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传统中华,过中秋。——题记
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且历史悠久,这一天里人们怀着浓浓的思乡情团聚在一起。而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古人们认为每一年的八月逢秋期之中时,正是明月最圆满之时。故此,人们也称中秋为仲秋。
在我记忆中的中秋,绝不像现在随随便便吃上几个月饼,聊几句家常而已。中秋节的习俗在悠悠的历史洗礼中,渐渐地不再熠熠闪光。童年的“流星香球”已经很少再被人舞起来,逐渐成为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又是一个月圆夜,故乡人民即将迎来一个热闹的夜晚。站在街头望去,仿若一条灿烂的星河,是一条由流星香球点亮的星河。我和姐姐急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木杆,柚子以及香。在门前的庭院忙碌着,将柚子插在长短适中的木棍上,将闪烁着“星光”的香一根一根插在柚子上,完成如此简单的步骤后,一个流行香球就做完了。随着月亮渐渐变圆变亮,手中的流星香球也在夜晚中摇晃,每家每户的孩子手里都举着流星香球成群结队的奔跑在田间小道上,远远望去,活似蜿蜒的火龙。坐在庭院里的大人们热络的聊着家常,赏着满月,吃着月饼......眼角眉梢皆是笑意。不好动的孩子则坐在小凳子上,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虽然是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孩子们依然听的很认真,整个村庄一派祥和。
那一幕幕鲜活的场景,越渐模糊了,再没了举着香球的孩子们,没了聚在月下聊家常的大人们,也没了讲故事的老人。节日的味道在时间的冲刷中越发浅淡了,历经千年的文化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怎么能任由它从手中溜走。满怀智慧的节日习俗难道不应该由我们传承下去吗?
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习俗,是他们制定了它们,我们一代一代人应当带着敬畏与向往,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
被人铭记的东西当永远不消逝;富有智慧的习俗应永久被传承。
——后记
如果文明消失了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3班 张庆 指导老师 莫春郁
文明是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是经过漫长岁月留存下来的,它源于智慧生物,智慧生物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而团结协作就构成了文明的物质基础。它是人类,最高等生物脱离野蛮状态的一大实证。如果文明消失了,那语言就将消失。时光将倒流,人类在地球表面上爬行,跳跃,吱吱呜呜地交流。生气时“呜呜。。”哭泣时“呜呜。。”就连大笑时也“呜呜。。”那时它就将是我们唯一就交流方式了。
如果文明消失了,那文字就将消失。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它是经过岁月磨练而成的,却就会在当代,消失。人类,拿上木只枝,在地上乱画,树上乱画,树上乱抓,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将会留存下一代代人的“文字”。如果文明消失了,那法律就将消失。一个国家没有法律,那他将在不久就消逝在世界,那一个世界呢?恐怕也会在不久后消逝在宇宙吧!消逝在无尽的黑暗中。整个地球一片混乱。
如果文明消失了,那信仰就将消失。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就像一颗跳动着的心脏却失去了活力。世界没有信仰,那就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呀!人世间充满着悲惨的味道。无情、残忍、邪恶、暴力将一并而来,让人们呼吸不上,心也将停止它的跳动,血弥漫笼罩在整个地球,就如同一层让人想要打破逃出的“保护罩”如果文明消失了,它将带走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回归到那曾经经过无数岁月想要脱离的野蛮状态。
我不想让世界进化成那样,我们应该向更高层进化,让文明得到提升,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相信吧!它会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识;相信吧!它会使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更美好!请相信它吧!
正在消逝的评书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4班 黄琴悦 指导老师 莫春郁
“听众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楚汉相争的故事,这可是一篇长篇故事呀!从哪讲起呢?这得从这个公元前221年说起,那是······”看到这儿,相信各位已经知道这是讲的什么了吧。没错,就是评书。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早在宋代便开始流行。在我的记忆中,我依稀记得我初次接触评书是在偏远的老家。介于那时在老家搜不到多少的电视节目,所以便只能听听评书来消遣时光。有趣的是,那是的我对评书简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老先生讲的故事还挺有趣,跌宕起伏,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恨的是,老先生讲评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虽娓娓道来,别具魅力,但对于向来急性子的我,这无异于是一种折磨!所以,在我的幼时记忆中,除了在老家那段日子里听过评书外,便不再听过了罢。
今年,3月2日。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袁阔成先生突然离逝,这震惊了整个曲艺界,却也让评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而此时的我,也正是因为这则新闻才重新注意到评书这一表演艺术,才第一次去了解它。四千万的微博点击量,因为袁阔成先生离逝的原因带来的点击量呀!可是呢,没过几天,评书又复归沉寂。这一切,不由得引起我的忧虑。难道这评书界这么引不起人们的注意?难道这评书就要走向消亡了吗?单田芳,八十一岁;田连元,七十四岁;刘兰芳,七十一岁,这些都是老评书表演艺术家。而所谓的后起之秀呢?恐怕是屈指可数吧?现在,21世纪,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电视上的各种娱乐栏目纷至沓来。在各种娱乐栏目的挤压下,不可否认,像评书这类的传统艺术会渐渐脱离大众的视野,会有一个逐渐的没落。但,在这逐渐没落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努力让它不至于湮灭在历史的长流之中呢?我不希望评书这类的传统艺术在教科书上,在宣传册上书写曾经的辉煌;也不希望这些传统艺术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人们只能赞叹观赏,却不能赏玩。我希望的是,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能给评书一个新的地位,让它与另一种艺术形态相结合,使之,让评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让评书重新绽放出它的光彩。评书,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它不该是衰落,请让我们为这本就纤弱的传统文化穿上一层保护衣。
关注传统文化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4班 王宇 指导老师 莫春郁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名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对联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 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2班 况琴 指导老师 康莉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都是我们所拥有的灿烂的瑰宝,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淡忘自己国家的节日,转而喜欢外国的一些节日。圣诞节
圣诞节是12月25日,是外国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西方人会用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来做圣诞树,并在树上悬挂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传说,在这一天,晚上圣诞老人会驾着他的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然而这一个西方人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却在我们中国盛行起来。在圣诞节那几天,你可以看见一些商场的门窗上挂着圣诞老人的头像,铃铛,麋鹿等。导购员则身着圣诞老人的衣服,向人们挥手示意,广场上的圣诞树挂满了五颜六色,会发光的铃铛,同时还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人们一堆堆凑在一起,脸上带着欢乐;幸福的笑容,一起吃饭,购物,互相送礼,整个一个喜庆的气氛,好不快乐。春节
春节是人们一年最重要,热闹的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现代的春节习俗相比已往少了很多,一些节日习俗也开始渐渐变了味。在已前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但现在就只有除夕那天的习俗还被大多数人记住。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发展,春节也渐渐被世俗沾染。如走人户,这本是亲朋好友间互相拜访,加深感情,关系的一大乐事,但由于亲友之间的社会地位并不平等,经济条件也有差异。在相见时,富的人,谈吐风生,意气奋发。而较穷的人只有自卑,恐慌,当送礼、请客,发放的钱超过自身的底线,还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这滋味可不好受,同时给红包的问题也很严重,给的人成为了自身的负担,收的人又相互攀比,这简直是“春劫”。 从上述所看,不少外国节日已进入中国取代了传统节日的地位,越来越受欢迎。反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坐起了“冷板凳”,或者是变了味。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追求新潮流和文化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我们对于外国节日要抱着客观态度,不崇洋媚外,自觉有负起弘扬、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担。
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1班 罗金凤 指导老师 万代云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格外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没有繁华绚丽,是历史的专用词,节日,是每年每月某天的特殊象征。合起来共筑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否还记得这些典型节日我们干了什么呢?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端午节作为我国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于2009年9月30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最为熟悉的习俗也就是,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但,端午节却还有很多的习俗,呵呵,有几人知道呢?或许有的网上查过可也不知道啊。佩香囊:避邪驱瘟之意,悬艾叶菖蒲: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给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利,驱病邪……这些不知道没关系,但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早就忘怀了它最初的面容。让人最为气愤的莫过于韩国人过的端午祭!模仿我国不说,在那天特么吃车轮饼,荡秋千等由此来度过那一天!
这是赤裸裸的改革,赤裸裸的伤我们的自尊!属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被模仿,被用其它方式度过!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关心呢?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秋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诗仙”李白的诗,怎么样耳熟能详吧?何节呢?——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那天,会有许多对家的思念,特别是对于在外的游子。月圆,团圆。现在,最大的好处是,那天可以放假,但是为了玩,而不是和家人一起过节,对于很多的空巢老人最愿中秋节回家陪陪她们,看着赏月。或许那天嫦娥仙子,也会在幽静的月宫中,想着后羿哥哥吧!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不要让那天的月如此凄冷,那天的夜如此悲凉。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多宣传传统节日,可以通过制造手抄报、写作文、举办演讲等方式去提倡、感染更多的人尊重、重视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可以发出一些口号。例:勿忘历史节日,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永存。虽然我们只是微薄之力,但人多了就不会在微薄了,传统文化也不会再消失了。弘扬传统节日,重温历史史事!别让传统节日失望的流泪,让它的辉煌闪亮中华民族!民族的辉煌,难道想再次被模仿吗?被遗忘,被模仿吗?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为不消逝传统节日共同出一份力吧!让传统辉煌,让节日绽放光芒!
正在消逝的石桥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初2016级1班 罗惟心 指导老师 万代云
抬头仰望,见到那似曾相识的人,看到那似曾相识的地方——“五布桥”。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叫“五布桥”呢?其实,是因为那个镇叫做五布,所以称这座桥叫做“五布桥”。
“五布桥”是那个镇——五布中最大,最宽,最“美”的石桥,是全镇几千人的必经之路。也许大家会认为这座桥很漂亮,很华丽。其实恰恰相反,这座桥是同乡的人用汗水修建的,它是我们五布人民用汗水和勤奋换来的。 “五布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涨水时,我们可以通过它到对面买东西;在桥上,左右两边分别有石头做的石梯;家里停水时,我们可以在石梯上洗菜,洗衣服……“五布桥”给我们太多的好处。自己却没有向我们索要什么。正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所说:“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小河里有很多小鱼,在家的我们闲得无聊,成群结伴去小石桥抓鱼。有一次,当我们正在抓鱼时,一位小伙伴跟我开玩笑,就在我专心致志抓鱼时,吓到了我。我一不注意,就掉下河里你,我先在水里挣扎,后来发现,原来我可以站在水底的石头上,心想:我可以在河里抓啊,这样太方便了!太好了!于是心动不如行动。 不一会儿,河里有块玻璃,割到了我的脚,一股一股红色的鲜血流了出来。我痛得无奈地爬上石桥,我一脸痛苦地躺在石桥上。
伙伴们着急得不知所措,有人提议说叫来父母,其中一位小伙伴叫来了妈妈,妈妈急忙地把我背到了诊所,大声说:“医生,医生,快来看看!”医生帮我取出玻璃,包了一些药,说:“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那次以后,家里人便不再允许我再去抓鱼了,我也少了和石桥的亲密了! 可是,两年前的一场洪水,那座石桥就塌了,只剩下现在的废墟,我的童年,我的回忆也在此回了一个残缺的句号了。
正所谓:“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