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74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广东片区肇庆市高新区大旺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01
简   报
春风化雨润万物  文化育人益千年
  20155201430分至16点,我校在区教育局领导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高中部图书馆二楼,举行了“第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本次大赛,我们先进行选拔赛,利用班级作文课,每班按百分之十的比例选拔,然后集中在图书馆进行竞赛。竞赛作文的批改,按照高考改卷模式,由两位老师打分,取平均分,两位老师所打分数相差六分以上者,再进行三评。从参赛选手中,按十分之六选取获奖名次,名次以1:2:3的比例分别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常言道:“春风化雨润万物”,我想说:“文化育人益千年”。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文化做后盾。当今社会,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素养的事例比比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打造校园文化气场,推进教育文化化。”
获奖佳作展

古代经典——国人之基因
广东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高三(1)班  张梓健

  古代经典和“中国味”,两者相融而使国人齐身修性,明礼知节,此为“中国之经典,国人之基因”。针对某些中小学“删古文、古诗词”一事,习总书记很是反对,去“中国化”不可行。
  是的,作为“文化之基因”的中国古代经典,怎能轻易从中小学课文中删除?中国古代经典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集大成,收入教材中的经典更是“精髓之精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之浪漫婉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寻根安土;
  “永郊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之坚贞不屈;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之豪迈豁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济世情怀;
  ……这是代代炎黄子孙心中一场场精神盛宴!
  “不拘于时,行古道”,韩愈振臂高呼学习先哲之经典,这何尝不是看到了中华文化经典中所蕴含的力量!何尝不是重奉华夏民族智慧之结晶?倘若我们舍弃了中国经典,中华文化教育哪有文明之源可寻?倘若我们认为在课本中“删去经典”是学生“减负”的最好途径,五千年华夏文明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又从何谈起?删去经典,便删去了我们先辈的心灵历程!删去经典,便抽离了我们代代文化传承的优秀基因。
  中国古代经典,是中国古代人民精神的高度表现,它给历届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忘“典”而删之,需慎之又慎!
  “兼爱”、“非攻”、“尚贤”、“尚力”,是指引学生走上和谐之道的人生向导,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先哲指导;
  “欲善其事,必齐身”,主张法治社会,这不仅是当今学生守法齐身的准则,也是“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文明之源;
  “养浩然之正气”为当代青年建设自身道德素养提供模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学生待人处世之道。
  先秦诸子百家将他们的种种哲学思想录入其书中,汇成经典的长河,流淌至当代文明的海洋,为我们当代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古代经典对当今文化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盲目而删之,也许会导致中小学教育成为“空中花园”——华而不实。
  我们必须阅读经典,重视经典,让我们的教室回荡起郎朗读书声,让平仄之音沁润学子心灵。
  赵之谦掩书而睡,梦见经典成鹤,醒来之时,他手捧古卷,才发现神鹤是智慧之聚舞,先哲经典之灵舞。
  在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祭日,俄国学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位沉睡的文学家坟前,肃然起敬,手捧普希金之诗卷,倾情而读。
  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在柏森森的锦官城外,寻得那一座武侯庙,将诸葛先生的《出师表》捧读吗?
  古代经典似中华民族之血液之骨肉,它的鲜活可以孕育生命,可以生生不息,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特有的基因,“应把经典嵌在学生的脑袋中”,这岂能一删了之?
(指导教师:陆荣玲)
古代经典应犹在
广东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高三(2)班  李东燕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如此意境美妙的诗词,如今竟有被剔除出课本的危险:江苏中学曾删《孔雀东南飞》,甚至有其他学校认为删除课本中的古诗词文能给学生减负等这些古代经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瑰宝,哪能一声令下说删就删,读古代经典,应是享受,不是负担,因此,古代经典去不得。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读古代经典,体验才子佳人的文学造诣浪漫情怀。“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饱含宝刀未老不服输的豪气;“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充满词人点点忧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彰显豁达情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体现物是人非的感慨:“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传递的是至死不渝的无怨!读着美妙诗词,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试问如此古代经典般就此删去吗?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读古代经典,懂用兵治国之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提示我们蓄势待发,一击而溃,乘胜追击。“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借刀杀人”等计谋告诉我们勇不敌智。“吾妻之美吾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告诫为国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提醒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古代经典,教予我们用兵之道,治国之道,把先人的心血从课本抹去未免有不识金镶玉之及过河拆桥之嫌疑。古代经典,删不得!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读古代经典,赏政治家人生抱负及济世情怀。读《岳阳楼记》,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情怀。读《出师表》领略“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也,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读《鱼我所欲也》,体验“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廷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坚守本心的意念。读古代经典,让文人墨客伟大的抱负笼罩莘莘学子,学着修身养性,忧国忧民,何乐而不为?古代经典,必留在课本上,教育后世人。
古代经典,不仅教予我们用不完的知识,技巧,精致的体验,还有匡世经伟的雄略,更是中华名族代代相传的瑰宝。如此传世宝物,不留在课本上泽被青少年,如何对得起祖先心血呢?古代经典,应该必须留在课本上。
(指导教师:肖文坤)
古代经典中的“中国味儿”
广东省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高三(8)班 唐巧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大家耳熟能详?犹记得小时学的时候,长辈们便教我说,诵读一首古诗,须读得抑扬顿挫,还要了解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年少的我虽未能理解,但古诗中的这种“中国味儿”已然渗透到我的心间,在心灵深处,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萌芽。
   年岁渐长,我开始接触到了更多的古代文学,知晓了原来古代文学中不仅有古诗,而且还有许多的词、曲、赋及各类通志。我的视野不断拓宽,我知道了许多古代名家,如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也读过大家们的许多诗篇。每读一篇,便觉略有收获,但再嚼一嚼,却觉得多了许多东西。我曾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读出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节俭;也曾为岳飞的《满江红》中的爱国情怀所激励;少时读过《红楼梦》选章之后,便向往成为像林黛玉般文静而富有才华的女子……还有很多很多,于我而言,我所读过的古诗词的作者,都是我的老师。我敢说,我身上的大部分优良品质,皆得益于古文学的熏陶,那渗进骨里的“中国味儿”。
    高中后,我所接触的古代经典也多了起来,而我对这些作品的情感的把握也更深了。似本能一般,抓起诗词,细细诵读,不觉一阵微妙的感觉从心头涌过。闭上眼睛,可以看得到哟,诗中的画面,感受得到的而是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中国古代经典的美,是其他民族的文化所没有的。它让人甘心为之倾倒,因为,这其中的美,渗透出了浓浓的“中国味儿”。
    未学习高中选修《论语选集》前,我对其是有些抵触心理的,因为它没有诗词那么美。但读了之后,方觉受益无穷,无论是从修身还是修心。后又学会联系孔子的事迹来解读,听着王菲唱的《幽兰操》,不禁联想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画面,感动于圣人对“仁”的执着。我终能学会静心去嚼《论语选集》了。
    现在众多地区都选择删掉语文课文中的部分古代经典名篇,我觉得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能选入中学课文书内的古代经典名篇,篇篇皆是古代才子的精作,现今的学生们正是通过这些作品来了解古人的忠义、仁厚于敢于追求自由的傲骨。恰如王羲之所言:“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古今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便是由这一篇篇文作串连起来,连成一串璀璨的中华文史。在这耀眼如明珠一般的中华文史之前,谁人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何人忍心让部分古文退出高中舞台?
    现今,众多学校都删除语文书中的部分古代经典,对此,我呼吁:“请保留下“中国味儿”!
(指导老师: 钟德)

附:高中部同学获奖名单:
等  级
班  级
姓  名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高一(1
冼泽然
《夺回桂冠的中国科技》
李东华
高一(1
蔡雨婷
《科技为爱撑起一片蓝天》
李东华
高一(2
朱仲伟
《科技创新,构建未来》
李东华
高一(6
卢芷莹
《科技之花处处开遍》
李积勋
高一(8
吴广娣
《科技创新,构建美好未来》
陈小燕
高一(12
彭晶晶
《科技创新》
徐国后
高一(13
  
《改造基因,将开出科技之花》
  
高二(10
麦泳安
《未来的烙印》
蒙肖琦
高二(10
翁晓兰
《锦绣未来,以何啸歌》
蒙肖琦
高二(13
李洁颖
《孤独的旅行》
张兰兰
高三(1
张梓健
《古代经典——国人之基因》
陆荣玲
高三(2
李东燕
《古代经典应犹在》
肖文坤
高三(2
罗业成
《留住经典》
肖文坤
高三(3
杨文文
《课本中的中国风》
肖文坤
高三(8
唐巧玲
《古代经典中的“中国味儿”》
  
高一(1
周雨滢
《未来之都》
李东华
高一(1
冯斯玥
《伟大中国的复苏》
李东华
高一(2
刘星云
《科技构建未来》
李东华
高一(2
邱焕婷
《我们心中的科技未来》
李东华
高一(2
程  淇
《中国文明之科技创新》
李东华
高一(2
李君琳
《科技创新,构建未来》
李东华
高一(2
欧国权
《基因改造是中国文化土壤适应现代科技的前提》
李东华
高一(3
孙小川
《中国与现代科技》
  
高一(3
  
《一间用科技创新构造的“房子”》
  
高一(4
陈月丽
《科技创新》
李积勋
高一(4
  
《一年》
李积勋
高一(4
  
《全新的科技世界》
李积勋
高一(6
伦国风
《科技正展翼之光》
李积勋
高一(8
项玉英
《创新医疗科技,惠及全球》
陈小燕
高一(8
  
《科技成就未来》
陈小燕
高一(13
温雅婷
《科技创新,未来不是梦》
  
高二(1
张铭兴
《中国,加油》
扶启根
高二(5
杨敏芬
《文化照耀科技之光》
张兰兰
高二(5
徐丽香
《让科技之花绽放时代枝头》
张兰兰
高二(5
  
《中华科技的绮丽年华》
张兰兰
高二(6
朱莉婷
《中国梦,梦中国》
蒙肖琦
高二(10
黄俏兰
《让科技之光在未来闪耀》
蒙肖琦
高二(10
凌正雯
《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未来》
蒙肖琦
高三(8
曹惠莹
《经典诗文不可弃》
  
高三(8
郑德娟
《重温“中国味”,莫让经典消失》
  
高一(1
陈晓伟
《寻找丢失了的创造力》
李东华
高一(1
  
《中华伟大复兴之科技梦》
李东华
高一(2
  
《伟大的科学精神决定伟大的技术》
李东华
高一(3
黄旖琦
《中国人正缺少了一种宝贵的品质》
  
高一(3
  
《科技一花怒放?》
  
高一(3
郭邵骏
《改变中国》
  
高一(3
梁家铭
《科技中国,中国科技》
  
高一(4
胡天强
《科技与创新》
李积勋
高一(5
江远玲
《中国文化历程与未来发展》
徐秀峰
高一(5
陈景泉
《我自豪,我是炎黄子孙》
徐秀峰
高一(6
  
《谁说中国只会复制》
李积勋
高一(6
温春梅
《屹立于世界之上的中国》
李积勋
高一(6
刘小甜
《走进中国》
李积勋
高一(7
许建刚
《不忘过去,展望未来》
陈小燕
高一(7
李翠玲
《不忘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陈小燕
高一(16
余玲凤
《梦想起航,科技创新的开端》
杨小雨
高一(17
张迎婷
《科技之花在中国怒放》
陈小燕
高一(9
  
《中国发展之“催眠剂”》
杨小雨
高一(10
  
《科学的友谊》
杨小雨
高一(11
杨木连
《科技创新,构建未来》
徐国后
高一(11
邹丽姗
《中国科技,构建未来》
徐国后
高一(12
朱莹莹
《岁月的洗礼》
徐国后
高一(12
卢雅琦
《科技创新,构建美丽未来》
徐国后
高一(12
巫嘉敏
《科技创造未来》
徐国后
高一(13
黎子瑜
《未来不是梦》
  
高二(1
韦嘉慧
2114-2116:摘自无名氏日记》
扶启根
高二(5
  
《中国之花在科技枝头永不言败》
张兰兰
高二(6
刘俊河
《论中国潜力、发展、崛起之一飞冲天》
蒙肖琦
高二(6
薛玮婷
《让科技之花开满中国的枝头》
蒙肖琦
高二(10
卓嘉林
《科技创造未来》
蒙肖琦
高二(10
吴燕妮
《中国,世界的王者》
蒙肖琦
高三(4
卢淑雯
《读古代经典,品中国味道》
顾向阳
高三(4
黄功元
《去中国化的悲哀》
顾向阳
高三(6)
周梦盈
《中国化,中国梦》
顾向阳
高三(8
严小雅
《莫让删除消逝了传统情怀》
  
高三(8
邓碧莹
《留中华诗词,续经典之情》
  
高三(9
黄春兰
《不要让古代经典车轮停止转动》
李思思
高三(9
覃建玲
《我们需要你》
李思思
高三(10
朱春燕
《古代经典与时代同行》
李思思
高三(10
黄丽萍
《古代经典请留步》
李思思
高三(11
叶彩仙
《跨时空与“他们”握手》
孔志群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