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80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7

重庆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第十一届文化作文征文比赛活动简报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屡屡遭到人为破坏,着实让人心疼。好在这种现象如今已被有关部门重视起来,而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主要群体——在校学生,他们将会是未来中国的主要脊梁,所以培养他们的文化保护传承意识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用“新文化作文”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气场,砥砺学生文化思维,养育学生文化人格,激活文化良知,承担文化责任,我校积极配合南岸区的书香校园活动,在校科研处和初中语文老师的认真组织下,于2015年5月5日—5月22日开展了“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重庆片区南岸赛场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分赛点的征文比赛活动。
      此次征文活动,分初赛和决赛两次完成。初赛全校初中学生362名参加,由各班语文老师在教室组织。通过老师们的第一轮筛选,每班选出5名选手,参加学校的现场作文决赛。作文卷当场密封后,由七位语文老师给每份作文卷打分,然后取平均值,按分值依次评选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8名。
     此次大范围的征文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对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的进一步的有意识关注,对地域文化及其它各种文化资源作了深入的再认识。本次征文活动,更大大促进了学生对家乡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习性文化、孝文化、生命文化的不同程度的探知和感悟,对文化一词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一次深刻的体悟和解读,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正在消逝的乌镇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4班 冉妤婕  
    乌镇,拥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坐拥在群山当中。乌江,是这儿的生命魂,来这儿的人无不赞不绝口。
    小时候来到这儿,第一感觉是旧。
    它真古老啊!处处都是木质的楼房;吊脚楼,古楼是这儿的标志。走在青石阶上,要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准会以为到了古代。环顾四周,一条石板小路,两旁乌镇古楼,一直延伸到天那边,仿佛无穷无尽。浑然天成的石壁,鬼斧神工搬刻着画得栩栩如生,为乌镇增添了一份古老的气息。
    第二次来到乌镇,它在渐渐变化着,处处充满了文化色彩。
    在这儿,沿着青石小路,会走到商品街,各处都是土家族、苗族特有的服饰与饰品,街上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有时,还会在小镇中心跳起土家摆手舞,四方拜礼拜佛,跳的摆手舞场面之壮观,文化气息之浓郁。
    这样的一个乌镇,在如今发达的现代生活中,与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
    最后一次去看乌镇是在几个月前。随着科技的进步,政府决定把古建筑都拆掉,要在乌镇修建出高楼,让乌镇的人们都住进新修的高楼里。四周的古建筑已经被拆了很多,镇上接二连三的隆隆声不绝于耳,抬起头只能依稀望见耸立着的大厦。最爱的古楼已经被损害的七零八落,青石小道上静悄悄的,没有生机,只剩下空荡荡的栋栋残骸。生命魂——乌江,原本清澈见底、绿的发亮的江水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一道灰蒙蒙的江河。
    如今,像乌镇一样被拆迁成高楼大厦的小镇有很多很多,像乌镇这样有悠久历史的小镇为什么要破坏它呢?为什么不能留下历史,保护好乌镇呢?
    最爱的乌镇去哪儿了?抬头一望,依然是那片天,可垂下头来,只剩下一片荒芜。
    最爱的乌镇不见了,乌镇带着它的历史随风飘散。
    我的乌镇,我的乌镇,何时才能再见你?
                   (指导教师:何梅)
正在消逝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4班 张钊萱    
     我国古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如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浙江雁荡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风光,也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的杰作和一些自然景观。当然,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也是古代人民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过去北京的胡同遍布京城,老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大多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回的。看起包罗万象,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四合院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在如今北京这个繁忙的大都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简陋的胡同和四合院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人们都喜欢住舒适的空调房,而那种散发着大自然清香的四合院已经被人们遗弃;人们都喜欢在宽敞的马路上开着豪车,而那种长着苔藓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胡同已经被人们嫌弃。北京胡同和四合院传承至今的不仅是复古的建筑、老北京人朴实的精神,还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更是我国历史繁衍的见证与文化的深厚积淀,所以应当适当保留。
    但是在前一段时间,我亲眼目睹了北京四合院和胡同被拆,轰隆隆的机器声和房屋倒塌的声音,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中。古人们保存下来的文化艺术就这么毁于一旦了。
    北京胡同、四合院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沧桑,她是北京文化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指导教师:何梅)
       正在消逝的历史
    (重庆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2015级四班  梅新宇)

    屋外的雨从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楼下的绿叶显得格外的青翠,耳间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鸣笛声。感受着从窗外吹来的清凉的风,莫名的想起了那个与你告别的雨天,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那时错落有致的小院里还住着一群热情好客的人们,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父亲带着我来这里探访他的一位朋友,看着山西太谷别样风景的我好奇地问着父亲:“爸爸爸爸,为什么他们的房子跟我们的不一样呢?”附近牵起我的手,看着这古色古香的青石街道,笑着回答:“因为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房子啊,它建起来的时候,爸爸都还没有出生。”“原来它已经那么老了啊!”我恍然大悟,似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问道:“既然它那么老了,为什么不拆掉重新建一栋新房子呢?”“因为……它承载着很悠久的历史啊!”滴滴雨珠划过屋顶暗色的砖瓦,顺着屋檐落下来。晶莹的水珠里倒映着这淡雅的风景,溅在地上,发出悦耳的声音。我看着这片宁静而又有着别样的美丽的房屋,想要把它记住:茂盛的青苍大树,错落有致的瓦顶房屋,一道道各式各样的院门。可惜没能将你记住。
    再见你时是在网络上,你将要被拆除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再后来,你便离去了,只有那些过往的照片以及你如今的废墟说明,你曾出现在这个世界。
    2012年,虽然没有如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的到来,但是武家花园却迎来了它生命的终结,网络上的一则则新闻,一张张已成废墟的图片,让我心如刀割。至今记得有一张图片配的文字是这样的:武家花园,保存完好的整体晋商明清建筑,卒于2012年。
    卒于2012年,看到这几个字,我的心猛地一颤。
    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多的古文化建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随着历史的消逝,愈来愈多的人们将心沉浸于利禄之间,忘却了曾经的美好。有谁能听见它们的啜泣?有谁能看见它们的悲伤?是人心的迷失,是建筑的湮灭,更是历史的断绝!
    “你们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再盖一个假古董了!”北京旧城里带着哭音的呼喊没能唤回远去的灵魂,宏伟无比的城墙轰然倒塌。
    如此下来,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知道些什么!即使如今许多建筑已被重建,但就若林徽因所言,再建,不过只是一个假古董,再也没有了时间刻下的种种痕迹!他们又能怎样从这些重建的建筑之上了解到我中华的悠久?我中华的繁盛?
    我们享有着从前的人们所留下的资源,所创造的辉煌,可是,谁给了我们权利?给我们肆意破坏他们精心制成的建筑的权利?没有人能够给予这般的权利,欲望支配了人们的内心,使得他们只为更多的利益而努力,可他们可曾想过,在某一天,蓦然回首,发现曾经的风景早已烟消云散,成了过往云烟。直到那时,一切已经太晚,无法挽救。
    雨已经停了,外面是薄薄的一层雾气,我在阳台边发现了几滴晶莹的露珠,倒映着这个世界。可惜没能看见那古风古味儿的庭院,只看见那高高耸立着的大厦。
                                           (指导教师  唐春香)
  
       正在消逝的文化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1)班 黄小雨

    从小,听大人讲“女娲补天”的传说故事,看纸鸢飞舞在天空的动人画面,听“天女散花”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的镌刻在我的记忆里,心灵上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中华文明的洗礼。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她源于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然而时代的进步正在一步步的侵蚀这些文化。
    幼时,我打开电视,正好在播放皮影戏的片段,那精美的影人,独特的唱腔吸引了我,在我小小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
    可是,到了清代后期,地方政府禁演皮影戏,日军入侵,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一蹶不振。建国以来,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渐渐活跃,却又因“文革” 而元气大伤。
    进年来,动画片的兴起,人们趋之若鹜。更使皮影戏难有容身之处,渐渐没落。
    曾经比比皆是的皮影戏班,如今却难觅踪影。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现代化进程迅速猛烈,人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遗产的保留。这些历史沉淀积累下的传统文化,正在悄然失传,濒临灭绝。
    在某一个角落,被遗忘的文化猝不及防的消失,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的迅速时,许多外来文化悄然闯入了我们的世界。人们欣然的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中华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多少灿烂文化随着光阴的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多少不能忘记的从此淡忘;有多少绝迹的璀璨需要我们去寻回;有多少即将消失的文化迫切需要我们的保护……
    我才意识到,记忆中的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离我远去了。
    中国的进步,是以对传统文化的摒弃为代价的,曾经辉煌的华夏文明,如今却被自己的传承者所践踏……
                                           (指导老师:潘榕)
       正在消失的汉字文化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2)班 邓丰仪  

    中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岁月的沉淀,衍生出了无数优雅又古典的瑰宝。尽管后人总是在谱写前人的历史,推翻前人的文明,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的,我们所拥有的智慧结晶,我们炎黄子孙所拥有的志气与精神,永驻心中。
    相传仓颉发明了文字,我们用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渐渐地完善它,造就了一个个古朴大气的方块字,这是中华的骄傲,也是世界的人类的骄傲!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汉字听写大会,人们惊奇的意识到,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字,竟渐渐地滑出了我们的生活,被电脑中各式字体所取代,渐渐地人们提笔忘字,无形中丢弃了重要的却被我们肤浅敷衍的文化。
    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各有风韵却同样大气优美。可是反观现在的灯红酒绿喧嚷浮华的世界,又有多少人静静地泡一壶茶,品味浸润在墨香里品味其中的神韵与深埋其中的沉静淡然…
    我们活的太恣意,太狂妄,竟忘了我们的根。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手机电脑,自己反而忽略了“写”字的重要,科技的发展伴随的却是人民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流失!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点,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可是我们也不能靠牺牲经济发展来保证传统的稳定,国家正是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来相互制约,我们必须要有保护我们的汉字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意识。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历史,有历史的国家人民才有文化底蕴,才会有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促使国家更为发达团结,我们的汉字就是我们的历史的一部分,可是如果连历史的一部分我们都眼睁睁的看着它衰落,又有何资格与条件去谈保护我们的所有传统文化呢。
    就比如韩国申遗端午节,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简直是一种洗刷不掉的耻辱!
    中国何时竟到如此地步!
    汉字,这个中国的代表与瑰宝,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又及其坚定地态度退出历史,也许多年以后它只是电脑硬盘里储存的几个符号。可是我们不能让五千年的历史在我们的手中落魄,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小小的努力,每个炎黄子孙在心中坚定着弘扬汉字文化的信念,汉字文化必然依旧高傲而昂扬地屹立于世!
                       指导老师:潘榕)

正在消逝的戏曲文化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3班 陈是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台上的老生咿咿呀呀地唱着,神情严肃,有时停顿一下,像在感叹故事的悲凉,一曲唱罢,台下观众不断的叫好声给予了表演者最大的肯定。老生站在台上意犹未尽,他的表情忽而愤怒,忽而悲伤,又夹一丝不解。最后终于神情复杂的走下了台。啊!他是真的将自身融入戏曲了!
    戏曲作为中国国粹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有流传甚广的“五大剧”,也有鲜为人知的地方戏曲。而剧种则以天上繁星一般,在历史长河散发着独特魅力。老一辈的记忆中,经常看戏时富人家的做法。但穷人也能看戏,这时他们表现的热情始终能给表演者鼓励。在看戏时,品一盏茶,唱到高潮时大叫好是多么惬意啊。那时的看戏,常常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可到今天却大不一样。
    由于影视娱乐文化广泛地传播,现在大部分人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现在的戏曲艺术正在逐渐消逝走向衰败,这个我们曾今引以为傲的戏曲许多人已逐渐淡忘。举个例子知:一个戏曲团到重庆人民大会堂演出,来观者仅仅数十人,连个班级都没有坐满,而且多是老人来寻回记忆。这难道不能领我们引起深思吗?现在小孩和年轻人将注意力放到娱乐上,却不知戏曲文化正在消逝,这是民族的耻辱!所以,挽救正在消逝的戏曲文化艺术已迫在眉睫,否则,这个耀眼的文化瑰宝也终将黯淡。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底蕴又会淡薄一分。
    “咿——”台上女旦幽怨地唱着,观众响起依稀的掌声,我却想了许多,戏曲艺术的延续,需要我们的行动。
                                               (指导教师:何梅)
正在消逝的古老记忆
           重庆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6级4班   谢佳烨
     在老一辈的心中都有一段古老的记忆,古老的记忆在岁月中不断地沉淀、凝固......最后在左胸膛扎根、生长。
     我曾看过一部影片,故事的内容很贴近生活,没有一丝浮夸。坐落在一个平原上的鱼米之乡,每个人都怡然自乐,像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般安适,左亲右邻都是非常和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突然,一对无良奸商看中了这座村庄的一个祭祀的祠庙,打算把这座祠庙卖给大城市里的老板,说是前景很好。
     但是,这对奸商的计谋不久就暴露了,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的愤怒,因为这个村的村民们每年都要去祭拜庙里的先祖,他们认为是先祖赐予他们这么好的条件生活,把庙卖了是对先祖的不尊敬,是要遭到报应的,他们则极力反抗那对奸商的行动,但是他们的亢奋却没有截止住奸商贪婪的欲望,那对奸商又花了重金让这个工程加快了速度,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那座包含着村民真挚的情感的祠庙已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
     走出影院后,我的心情十分的复杂,在这科技发达,商人一心想得到利益的社会里,我们还能守护住自己的精神世界吗?宛若小孩紧紧抓住舍不得吃掉的糖果,突然被抢走了,那该有多失望啊。
     电影反应了我们的生活,说明我们的文化遗产正在一点一点被吞噬,我们的精神文化正一点一点被侵略,如果那座祠庙没有被卖,或许现在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吧,或许那个村庄的人们正在努力耕作,依旧信仰着他们的祖先吧,依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吧。
     古老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保护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别让糜烂的金钱吞噬我们的信念,吞没我们的理想,让我们共建有特色文化的祖国吧!
     古老的记忆像是开在脑海中的花朵,凉风卷进丝丝寒意,我好思念你......
                                                (指导老师  王雄梅)
“低俗文化”满天下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4班 刘芷麟

    如今媒体越发开放,低俗文化已遍满天下,人们被娱乐迷住了双眼,我们又该怎么变化?
    为什么如今的电视节目已被娱乐节目占据,不说地方台的节目全无当地的文化特色,连中央台也花了大多数时间做《星光大道》之类的节目,可是就是这样毫无文化的节目,却占满了“大半边天”。
    记得小时候曾经喜欢过一个综艺节目,每周痴痴等待,一到周六晚上,电视必定被我“霸占”。就这样也过了两年。
我爸爸并不支持我看这类节目,他说:“不过是一群人在台上哈哈傻笑,你便也跟着笑,要是有点文化内涵,我也便允许你看,可是他们说的无非是一些明星的八卦,你看了有什么用?”
   我当时不听,反驳道:“我不过是看了来放松放松心情,平时学习这么累,放松不行吗?”
    后来我想想,当时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麻醉自己,大多数人爱看电视,爱玩电脑,估计也是这个道理。为了逃避现实,而做出的不明智的决定。
    如今,宣传中国文化的节目已不多,在电视上三百多个台里,仅仅有几个台是有文化内涵的。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想法早在大多数人心中扎了根,商家的目的是赚钱,既然钱是最终目的,文化不过是一个辅助品,可是由这样的想法做出来的节目,能有什么文化内涵?
而没有多少文化的节目,被大多数人看到,甚至迷上,那我们中国人的内心,将是荒芜的。
    也正是这样,我们难以摆正文化的位置,就无法赋予中国产品文化的附加值,更难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已在那些商家心中植入的根,但是我们能做的,是改变扎在自己心中的想法。
    我们的心中不应将娱乐节目放在第一位,应意识到,时代在变迁,我们的想法也应变化,把看娱乐节目当做一种真正的放松,而不是依赖它来麻痹自己。
    中国的节目应附有文化内涵,让“低俗文化”,不再满天下!

                                 (指导教师:何梅)  
          正在消逝的艺术文化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初2017级1班 唐咛

     文化,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知识,文明,却都忘记了,文化也是经济建筑习俗,也是音乐美绘文字,当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科技的同时,中华文化也在一步步走向消亡。
     琴棋书画,乃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它们不仅是古代的娱乐,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一种素质的代表。 古筝,二胡,古琴,琵琶,可谓中华民族乐器的始祖。清脆悦耳,淡雅清闲乃是中华乐器所奏之乐的特点,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闲的意境让人向往。可几千年后的今天,所谓的流行音乐比比皆是,聒噪刺耳被说成时尚,震耳欲聋被当成潮流;锅碗瓢盆都能敲出的声音换种形式让人觉得是高不可攀的境界……
     中华乐器在消亡,中华文化在消逝! 象棋,中国象棋是我国自行创立的一种游戏,可以说是古代人民少有的游戏之一。可几千年之后的今天,各种玩具满大街地卖,中国象棋却只有老年人还在传承……
     中国棋艺在消亡,中国文化在消逝!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乃是中华民族从古到近代奇妙的字体。中华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字迹,字帖上优美的字体,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涵养,可几千年后的今天,电脑成了人类的代笔,敲击几下键盘,字便出现在荧屏上。因此,人们所写的字再也不那么优美,那么鲜活。同时,由于同音字的缘故,书本上常常出现不少的错别字……
    中华书法在消亡,中华文化在消逝!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画,一笔笔勾勒出中华的大好河山,一点点描绘出中华的美丽乡间。包含万色的墨绘出清新素雅的画,哪怕只是随意地点上几笔,也给人一种淡雅安然的感觉。可几千年后的今天,线描,油画走进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小孩都能画出的杂乱无章的画被称之为抽象……
    中华美绘在消亡,中华文化在消逝!中华的艺术文化,是炎黄子孙生活的逸致;是中华儿女生活的娱乐、是中华艺术让古人在百忙之中能抽出一空享受,让古人知道怎么享受;是中华艺术让我们今天能有一丝清雅。现代社会的文化,已经局限了,已经在消逝了!
    中华文化在消逝,请珍惜身边的每一样文化,或许明天,它们便不在了。
                                                (指导教师  谢华)
           正在消逝的汉字文化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初2017级1班 胡琪琪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由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可谓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但是到了现代,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手一部手机,传送信息就不用笔书写了。由于发明了高科技,于是人们忘记了自己国家的汉字文化。看:大街小巷上,商店的招牌故意把成语书写错误,很容易让小孩子误写。那些难书写的字,随便做个统计,在大街上的路人,不到10%可以书写正确。     中国近年来,经历了彻底性的改革,虽然信息时代让我们过上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但是也让我们面临着灭国性的问题,很多应聘者去填个人简历的时候,领导过来视察,不禁一阵感叹啊,这龙飞凤舞的字就代表着我们国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吗?我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过这样一句令中国人心塞的话,一个外国的领导者义正言辞地说:“等到中国人把最基本的汉字文化都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那时,就是我们吞并中国的日子。”我看到这段文字,不禁令我心寒,如果真的有那样一天,那时,中国国民该如何去何从呢?汉字文化正在消逝,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当然,像我们这样愤慨的知识青年有很多,也一直在关注中国汉字文化的今年走向,是比以往有所改善还是更加退步了呢?幸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颁布了一系列改善的措施。
     像我们正在读的中学,已经开展了汉字书写的课程,许多高级的部门应聘才能的人首先也以书写好的优先录取,近年来,国家也严厉打击了大街小巷把汉字,把书写错误的商店对其进行劝说。电视上也开展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的活动,让冰冷的汉字活起来,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它也向广大中国子民昭示了汉字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如此,社区还开展相关汉字文化的活动。    手持书本,上面一个个方正的方块字,就像有魔法的小精灵,用它富有活力的外形吸引着广大的爱书人,让爱书人了解到它的宝贵。“低头族”爱不释手的手机,冰冷的平板电脑,比起它来,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它用力地呼喊着“中国人,请别把我遗忘了,我可是你们中国人最强的象征文化啊!”
                                                 (指导教师  谢华)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初赛获奖名单


学校: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联系人:夏荣春    
姓名
作文题目
名次
指导老师

罗添天

正在消逝的传统饮食

一等奖

潘榕

朱彤

正在消逝的城

一等奖

潘榕

陈雪愉

正在消逝的码头文化

一等奖

秦中国

张寒

正在消逝的骄傲

一等奖

潘榕

曹媛媛

正在消逝的象征

一等奖

王雄梅

方艺洁

正在消逝的历史

一等奖

王雄梅

曾廷培

正在消逝的茶馆文化

一等奖

秦中国

冉妤婕

正在消逝的乌镇

二等奖

何梅

张钊萱

正在消逝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二等奖

何梅

梅新宇

正在消逝的历史

二等奖

唐春香

黄小雨

正在消逝的文化

二等奖

潘榕

邓丰仪

正在消逝的汉字文化

二等奖

潘榕

李雪琴

正在消逝的那一生命文化

二等奖

何梅

田梦雪

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等奖

何梅

陈秋露

正在消逝的江南建筑

二等奖

唐春香

杨灿

正在消逝的风景

二等奖

唐春香

孙庆楠

正在消逝的传统美德

二等奖

王雄梅

刘百涵

正在消逝的纤夫

二等奖

秦中国

陈是丞

正在消逝的戏曲文化

三等奖

何梅

谢佳烨

正在消逝的古老记忆

三等奖

王雄梅

存婉嘉

正在消逝的古城

三等奖

唐春香

刘芷麟

低俗文化满天下

三等奖

何梅

唐咛

正在消逝的艺术文化

三等奖

谢华

胡琪琪

正在消逝的汉字文化

三等奖

谢华

张兰心

时代的火花

三等奖

王雄梅

李杭波

正在消逝的文明

三等奖

何梅

王君

正在消逝的修养

三等奖

谢华

冉珏墝  

正在消逝的文明礼仪

三等奖

谢华

陈荟羽

正在消逝的建筑文化

三等奖

谢华

朱莎莎

难以忘怀的皮影戏

三等奖

何梅

苏笙

正在消逝的礼仪文化

三等奖

何梅

何颖

正在消逝的中国文化

三等奖

何梅

杨倩

如今,书法令我着迷

三等奖

何梅

罗黎佳

正在消逝的“糖和戏”

三等奖

唐春香

刘小冉

正在消逝的文化遗迹

三等奖

唐春香

陈沺伃

传递汉字之美

三等奖

唐春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