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40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南坪中学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5
重庆市南坪中学文化作文初赛
简   报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初赛——南坪中学写作及评选工作,在初中语文组老师及参赛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
    本次作文大赛初赛于5月5日举行,初中部近千名学生参加,经过老师近两周多时间的评阅、登记、整理,共评出一等奖26篇,二等奖39篇,三等奖65篇(因部分同学没有交电子稿,实际为43篇)
    “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举办的一项国家级公益性免费作文赛事。大赛坚持以“传承人类文化、养育文化人格”为大赛宗旨,以“厚积文化底蕴,叙写文化情思;植入文化芯片,抒写文化生活”为目标,用“新文化作文”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气场,砥砺学生文化思维,养育学生文化人格,引领作文升级换代。为了培养学生文化写作兴趣,提高学生文化作文水平,以培育文化型学生为己任,让作文教学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各中小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激活文化良知,承担文化责任。
    这次作文大赛,很好地促进了“书香南岸”的打造,有效利用了地域文化和各种文化资源,扩展了学生文化视野,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此,向所有参赛同学和获奖同学表示祝贺。

                      正在消逝的记忆                                        
            南坪中学校初一8班    谭夏琴   指导教师  曾明远

    我们的记忆正在消逝。在漫漫长夜中,原本闪耀着的一些星光正在逐渐消散,在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星火正在消失。我们脑中被尘封的记忆啊,正如烟花,美好一瞬,终会消散。现在,脑中还仅存的一丝亮光,将带领我们寻找新的方向。那冰封的记忆啊,如同醒来的野兽,逃脱出冰的困锢,重新展现在世人的眼中吧!
    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陈氏祠堂,他已经有了七百三十年的历史了,已经算得上是当地有名的文化遗产了。可是,人们愿意把他拆了拿来建筑高楼大厦都不愿意将它保留。现在已经成为孤楼的陈氏祠堂面临着多么巨大的危机啊!
    一处已经成为孤楼的文化遗产是将没有任何依靠的,现在,它会变成一堆废墟。几年后,周围将会建起高楼大厦,建起高速快轨。再过几年,还会有人想起这里曾经是一个享誉久远的祠堂吗?这块地底下埋藏了多少人的记忆?粉粹了多少人的梦想?
    不只是陈氏祠堂,还有许多的文化遗产也是如此啊!原本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地方,现在变得荒无人烟,随着这些文化遗产的遗失,我们也遗失了脸上的笑容,遗失了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记忆。那些记忆不愿再被记起,只能消逝在我们内心最深处,成为一颗流星,一逝而消。在流星下许下的愿望就如同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挂念。随着流星的消失而消逝,随着文化遗产的消逝而消失。
    现在,我们来寻找这些记忆。是的,寻找,寻找那冰封的记忆,寻找那文化遗产的遗址,寻找我们最初怀的那一颗本心。但是,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失去的就没有了,再怎么找也不会有结果的。这种方式虽然有开头,但是并没有结尾,我们只能在黑寂的夜里一直不断地寻找那一丝亮光,直到我们精疲力尽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人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
    经历了与文化的生离死别,才会明白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才会升腾起去捍卫文化的决心。现在的高楼大厦,噪音污染,又会有谁还记得这里原来有一排排绿柳迎风飘动,有一幢幢吊脚楼曾在这里定居呢?在这喧闹的环境中又有谁还知道这里曾经还有一片幽宁呢?
    一个民族的文化正在被替代,一片地区的文化正在被更换。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唯一一点就是救赎还未消逝的文化。
    让我们齐携手,把握未来,救赎文化,打开记忆,永不忘记!让我们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让我们创造那些文化的未来。老一辈的痛苦将由我们来承担,老一辈的错误将由我们来纠正。这时候,文化将由我们来接力,文化将永久传承!                    
                    正在消逝的民间艺术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初一8班    指导教师  曾明远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论述诗词歌赋;不论是规模浩大的兵马俑;延绵万里、宛若巨龙般的长城;还是见证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紫禁城,这一切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现代化、机械化的生活,而那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正在渐渐地被埋没。当我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穿着华丽的服装用奢侈地品牌来修饰自己的内心和外表时,仍有一些人还在为了寻找那记忆深处的美好与回忆,而努力探索,但也许当你转过一个街角,你就会找到答案。走进一家看似不起眼的书店,迎面扑来的是无尽的书香气息,还有那随处可见的学生,在那安静的看书,远离了世间的喧嚣。穿过一排排书架,你会发现摆放在热销书架的书,总是那些漫画和小说等诸如此类的书,而那些讲述人文历史、传统文化,蕴含人间哲理的书却被隐藏在那最深处,不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到那排书架前,一边走一边用手滑过那些书,可能是因为没人看或无人购买的原因,那些书上已布满了一层薄灰。突然心血来潮,想再次找寻那最初的记忆,踮起脚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依着墙,沐着阳光,尽情地遨游在书海里,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从不去了解那些传统文化,也从不会去体会蕴含哲理的文化,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许遇到值得自己留恋的人、事、物,也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民间的艺术正在悄然消逝......
    京剧,我国独有的戏剧,包括黄梅戏、越剧、花鼓戏......传承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独有的态度。戏曲的魅力在于它的语言十分丰富,一下子将人吸引住,然后是它的内容,人们将生活中易而鲜见的事编排成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更加有兴趣,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表演者浓厚的妆底,传统的服饰,更加生动形象地衬托出人物的特点,比如,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这首歌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这正是《说唱脸谱》,所以说戏曲可谓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上浓墨色彩的一笔。戏曲的传承,自古以来,师生之间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不太了解传统师生关系,以为大多都是在学艺的基础上建立的深厚师生感情,如王瑶卿老先生和四大名旦一样。戏曲,老一辈的人们十分喜爱,在以前,如果想听场戏的时候,就会去戏院,听听戏,摆摆家常,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十分充实和惬意。如今,这样的愿望也成了一种奢侈,但现今,这样的愿望也成了一种奢侈。现今社会,我想早已没了传统戏曲的立足之地了吧,流行乐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并接受,在街角、在地下通道,随处可见街头艺人的身影,他们不分昼夜的表演,我想也只是为了守住那最后一丝的梦想罢了!如果想要挽回这样的局面,首先人们的意识要正确,认识到这起其中的重要性,然后这方面的专业老师也应该大力培养人才,可能只有这样戏曲才不会彻底消失。走在街上,随处可见许多“低头族”的身影,手机在现今社会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因为他的发明与存在,人们开始脱离社会,有一位摄影社曾拍摄过一组照片,黑暗的地铁里,人们的面庞被手机的光所照亮,人人都低着头,各自忙着各自的“事业”,只得听见手机发出的声音,现今,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手机的高效与便捷已渐渐取代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
    民国时期,大量的夏布出口至日韩的东南亚等国家,但这也是夏布最后的繁盛时期,随着现代纺织业的发展,廉价的机织布料取代了夏布,主要原因是夏布是纯手工编织而成,成本较高,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接受廉价的机织布料,所以夏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夏布在国内早已没了市场,人们也不愿意穿夏布了,只有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会对夏布重新感兴趣。如今的社会,当你走进商场,目不暇接的商品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要什么有什么。但价格更是不忍直视,奢侈品牌基本上已占据了大半个市场,什么Lv、adidas......也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内心的虚荣感、满足感、攀比心罢了!
民间艺术的消逝,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我想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去挽回那些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
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
       重庆市南坪中学初一8班 曹莹琪   指导教师  曾明远

    如果你拾起一块贝壳,你会从那复杂的纹路上看到它生命的光辉;如果你摘取一朵鲜花,你会从那浓郁的香味中嗅到生命的芬芳;如果你了解一种文化,你会从那深邃的精神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生命。
    中国的古代人民多么优秀啊!是他们让中华民族有了生命,有了精髓——那些中华的传统文化。
    抬起头,看见圆圆的月亮,嫦娥奔月的故事历历在目;坐下来,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细语。多么精彩啊!我们的传统节日。
    但是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态已经沦陷。可再也听不到惊喜的鞭炮声贺着春节,只听得见小朋友们高兴地摇晃着手中的铃铛“叮当叮当”的响声,互相祝福着:“圣诞节快乐!”;可再也看不到重阳时晚辈给长辈洗脚嘘寒问暖,只看得见人们烤着火鸡互相感恩;可再也闻不到飘香的腊八粥,只闻得见南瓜在锅里渗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屈原,我国的伟大诗人,他为了中国的政治忧愤而跳进了汨罗江冰冷的江水之中,人们不忍他被鱼群啃食,用糯米包成米团继而投入江中,如果鱼群吃饱了,屈原的身体就不会被啃食了。一个美丽的节日——端午节就这样诞生了,从前人们吃着粽子,一边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屈原?还有多少的小朋友知道屈原?我们仅仅是吃着粽子,评论者:“下次买另一个牌子的速冻粽。”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像一颗大树的根,一棵苍天大树的根。但传统节日的消逝并没有被人们重视。难道让传统文化的根就这样失去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或许在某一天,传统节日退出了中华人民的生活,全民族进入科技时代,那么民族精神在哪里?我们一个民族的精华何在?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是否能挽救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挽救消逝的文明应该从小事做起。也许是了解节日的背景故事,或许是参加一次节日文化活动,也可能是去博物馆了解它们。
    有了草,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有了云,天才会蓝的更加绚丽多彩;有了鱼,海才会更加的生机勃勃。只有中国的传统节日,才能挽救正在消逝的,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论文娱节目对文化的导向作用
            重庆市南坪中学初2015级7班      邹传奕    指导教师:    李  胜   

    这些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把如何休闲娱乐放在生活的首位。观看文娱电视节目成了大多数人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方式。
   为了博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各大电视台可谓是绞尽脑汁。2012年首度在浙江卫视开播的《中国好声音》,掀起了文娱节目的波澜。有了它的热播,其他电视台也不甘示弱。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吸引了众多大牌,引起了强烈反响;还有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爸爸去哪儿》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随着这些节目的热播,众多明星被挖掘出来,如香港小天后邓紫棋随着《我是歌手》的热播,在内地打响了名气;李绮、张碧晨等好声音学员也同样收获了不少粉丝。  
    可是不曾想,这些节目的热播却给了文化错误的导向。这些新兴的综艺节目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如《中国好声音》原版版权属于荷兰;而《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则来自韩国。这正反映了我国文化创新能力的缺失。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作出好节目?这个问题发人深省,然而各大电视台仍不惜重金引进节目。这样一来,属于国产节目的市场将不复存在。  
不过目前也有电视台注意到了这一点,前些日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激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人们广泛关注,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人们也因此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少人放下手机、电脑,重新提笔书写汉字。
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人也是能做出好节目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应当好好发扬它,而发扬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电视台,电视台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打造出更具文化气息的中国人自己的好节目。所以电视台应该给观众一个正确的文化导向。
  只有有了正确的文化导向,中华文化才能继续流芳百世。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文化便会重新焕发光彩,走向世界!
              娱乐节目应具有教育意义
南坪中学初2015级7班    陈卓  指导教师:    李 胜   

    现在许多人都爱看娱乐电视节目,我也是,比如《我是歌手》,每周五都守在电视前,必须看完才肯睡觉。那些艺人的歌喉个个千回百折、凤吟鸾吹、余音绕梁……刹那间,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起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情感,每每陶醉其中。可每次看完心中总是会有一种后悔的感觉,三省自身:我为什么要看,我看到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答案是:不知道。
    随便一个时间打开电视,总会看到好多频道在播综艺节目,可没几个是“营养”的。
    近段时间播出的《跑男》火爆了,我从来不看,宁愿坐在沙发上发呆也不愿看一集。原因有很多:一是这个节目就是艺人们互相撕名牌做游戏,二是这一集就一个多小时,啰里啰唆,浪费时间。三是电视看久了对视力严重不好……虽然这些节目有一定的魔力可以让人对着电视捧腹大笑,让人放轻松,让人释放压力,但看多始终是无益的。
     现在不仅地方台有许多类似的节目,中央台也不甘落后。《星光大道》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为我们提供了展现才能的机会。但这些节目到底对我们有什么益处?
     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国家,但始终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创新型人才。我们经常说的科教兴国,科教兴国还得从教育抓起。中国是个大国,13亿人口中儿童,少年,学生占几亿,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但如果他们整天都沉浸在毫无意义的电视节目上,怎么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国作贡献?中国何时才能超过别国,实现真正的强大?
    我平时爱看些科普类节目,但大多是国外引进的。这让我深思,中国的节目怎么了?
    娱乐节目应该是让人看了有所回味,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哪怕是中间穿插一个历史的真实小故事,一个物理小常识,一个快被遗忘的文化习俗,我觉得《汉字听写大会》就是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它成功不是它赚了多少钱,不是拥有了多少观众,它的成功之处是让人在看节目的同时学习,让人醒悟,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汉字文化正在慢慢流失。
     还有一些节目是受欢迎的。《舌尖上的中国》我外公每一期都看。当他看到一些不常见的小吃失传总会发出叹息:“吃不到咯,吃不到咯”。这些节目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并宣传出来,让中国人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让中国人更中国人,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
     外国一些好的综艺节目里面融进了发人深思,看了让人受益匪浅的内容。我们的节目应该跟这些好的节目多多学习。我多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随手打开电视就能学到知识,那怕是看一会也能受益,心中不会有后悔的感觉,能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让中国人更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它们可以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出一点力,愿我们的祖国更强盛。

                 传统文化的现在与未来
南坪中学初2015级7班     张馨予   指导教师:    李 胜    

    你是否曾在无意中听到一两声低回婉转的轻吟,感受到那清脆的情意绵绵中猜不透的京腔调子?你是否曾在中秋佳节赏池畔边圆月迸发出的一星半点儿喜悦或惆怅?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一门手艺。他可以很平凡,但也能惊得人们发出叹,在岁月的年轮里不断发光。现在的生活,已让这样的传统文化慢慢远走,很慢,却看得到他的疲惫,如何停下流逝的步伐?
    这门手艺可能是剪纸吧,在一张平淡无奇的纸上,时而精雕细刻时而轻轻勾勒,把那带着古色古香的带着珠帘般叮咚响的的梦刻在每一处天地。这门手艺可能是做紫砂壶吧,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制造紫砂壶工艺的节目,当看到它时,我想到了一粒饱满圆珠,在哑色摩挲中沉淀开淡然的痕迹。
    所以我想,当我们醉心于富有魅力的富有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时,是否能有意识地将它领悟,创新,发扬光大?当看到中考试卷上越来越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时,我的内心还是沾沾自喜的。虽然不是那么擅长和专注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我对她的美,对他的刚劲,甚至它的神秘都敬仰着,憧憬着,有一种想要将它融入现实创新中变得“时尚”却依旧保持“高傲”的特殊感受。但仔细想想,其实它的出彩不是依靠现代化的生活,而是现代生活发掘出了它的美。有着美好精神的传统文化终将惊叹于世人而不朽。
    在电视上,网络中,看到过各种各样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展示。最打动我的不是工艺的精巧绝美,而是人。在看到一个人为一幅画上釉时,她专注着且并没有和身边的人多交谈,所谓专心致志,上出的色彩自然剔透而饱满,不渗出多一分。很多人在完成自己的传统工艺作品时那种快乐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们不是为了人们的赞赏,而是为了自己的内心。那些为传统文化刻苦钻研,沉浸享受的人,成就了如此精彩的传统文化,那是属于他们的辉煌。
   当我们在为传统文化的美叹为观止的时候,依然有人对它不屑一顾。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压制和反驳,而是让他们也爱上中华传统文化,领略其中的美,所以现在我们要更加努力地了解传统文化,开动我们的大脑,在一点一点思考中连出新意,在尽显传统中国味儿的前提下,用更新奇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传统文化的美。我认为现在和过去美好的承接也是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就像,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手握一支玫瑰,她头上陪着简单而精巧的钗子,脸上勾勒出淡淡京剧味道的轮廓,在青玉珮环和紫珠相碰声中踮起婀娜的步伐向你走来......
    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现我们所失去的,创造更奇妙的,感受更快乐的世界。
    对,我看见她了,她向我越靠越近,我甚至摸得到,听得到,闻得到她,我觉得,我们会一步一步地,我们还要带上我们的朋友,走向更大,更大的未来。
传统文化          
学校:南坪中学   姓名:马临峰    指导老师:张欣

   当古风古韵的诗词萦绕耳畔时,你是否总是逾越时光的鸿沟,身临其境般与古人抒发豪言壮志;在精彩绝伦的京剧映入眼帘时,你是否总是打破时间的禁锢,像与历史的名角一同演绎故事的悲凉。有一种文明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沉淀,经受岁月的洗礼,智者的精拣,留下了千锤百炼后的馥郁精髓,流芳千古。这种文明就是古老的过去追忆——传统文化。
   日转星移,海枯石烂。穿越千年的旅途迎来了新的一站。唐诗宋词,融合了中华的国粹。每当读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总能想象出当月亮挂在天幕上,苏轼在深蓝的苍穹下,狂饮高歌,幻想着能与苏轼的邂逅,却又能从这首清丽的词中感受到苏轼在月影下的淡淡思念与无法相聚的无奈。
   每当有人颂起李白的《朝发白帝》,总感觉自己就在这位缥缈浪漫的诗仙身旁,与他眺望湍急的三峡,倾听猿鸣的悲凉,不由赞叹这位洒脱不羁的天下才子的宽阔胸襟。在诗中遨游,把往事抛弃,只觉过往云烟。
   把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精华加入中考高考无疑是值得的。它能使我们豁达胸襟,思量自己的言行及品格,能使我们在逆境中仍有一份洒脱,冷静思考,不言弃亦不抛弃,最终打破囚笼,走向胜利。更能使我们明辨是非,通晓人情事故。这纵然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文化的遗产无疑是巨大的,却像冥冥中的一把钥匙,锁住这笔珍贵的宝藏,能否获得这份可贵的遗产,只在于你能否知晓文化中的奥义。每一个传承下来的文化无一不经过千锤百炼,在看待这些精华的同时也要尽量了解幕后的背景,想象作者或故事的际遇,汲取知识,经验,或有不足取,陈腐的思想观念也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人生的价值观,或许也能够让自己有所收获。
   传统文化如今多次受到日新月异的时尚潮流的侵蚀,然而真正具有馥郁文化的宝藏又怎么会受到新颖潮流的冲击,当传统文化与新兴潮流交汇,或许会得到更加正确的观念吧。
   大海彼岸的日本就是一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之处。在高楼大厦下有身着和服的老人,又有古风旧韵的唐式建筑下倚靠的西装青年。两者风格迥异却又巧妙的融为一体,在时光上划过一道岁月的痕迹。
   传统文化应当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应该能够得到广泛的推行,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华夏文化上永不磨灭的精华,而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永传不衰,千古传唱。
正在消逝的磁器口
南坪中学初二3班      张庭怡      指导教师:周勤秀

    磁器口,位于重庆市,临近长江,一座历史气息浓蕴的古镇。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有那么一座古镇,青砖白瓦,曲蜿直上。一栋栋吊脚楼参差不齐,长短各一;一块块糍粑软糯香甜,回味无穷;一阶阶石梯凹凸不平,坚硬无比。江风刻画出它悠久的容颜,细雨轻诉着它历史的韵味。棒棒扛着扁担,穿梭于小镇之间;纤夫拉着麻绳,唱着那深厚的号子;木槌打着糍粑,带着香甜的气息。陈记的麻花铺,排成长队的食客品尝着小城酥脆的味道。
    我短短的小腿费力的踏着那青石板铺成的路,屋檐上滑落的雨珠滴在我的头发间,鸟雀像受到惊吓似的,飞向天青色的远方。
而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这样一个景色:规规整整,千篇一律的“古建筑”,粉刷的白得不正常的墙壁,铺得整整齐齐的石阶,种上与这安静的古镇完全不搭调的鲜艳、热烈的花朵。昔日的棒棒不见踪影,纤夫的号子随着油轮的轰鸣声泯灭,一块块长方形的糍粑从机器里源源不断的装进塑料袋。我再一次来到陈记麻花铺,白炽灯的招牌让我眼前花了一下,虽然还是排了长长的时间,才买到一袋麻花,却是一种机械的味道。
    我原想缓缓的记录着这古镇的样貌,繁杂拥挤的人群让我不得不加快脚步,我如同提线木偶,随着人流移动,带着泥浆的雨水滴在我的外套上,渲开了一图案。嘈杂的声音充斥着这座古镇,却掩盖不了古镇的悲伤。
    我突然想一口气跑到最上面,而当我站在那里时,你原来已经在离我那么远的地方了。不知是何处来的开发商,正在规划这一片吊脚楼,打算用来开发成景区,供游客观赏。我从他的笑容里嗅到了铜臭的味道,又莫名的有一种疲惫和悲伤。
    我偶然翻看到美术老师的作品集,好熟悉。哦!这是磁器口啊!那个记忆中:青砖白瓦,曲蜿直上的它,现在身处何方!
    请让它带着文化的记忆,留在这美丽的小城,这烟雨朦胧的小城。请不要让它仅仅留在那窄小的画纸上。那窄窄的画纸只留住了它的形,却捉不住它宁静的灵魂。
                 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文化
                      
    重庆市南坪中学  初一十班   冉冰琳   指导教师:向智灵

   中国上下五千年,处处充满丰富而艳丽的文化,这些文化,以前风靡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现在,它们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它们变得不为人知,人们将它们渐渐地埋在了地底下!当时辉煌的一面,已经开始坍塌,成为废墟。
   中国有“琴、棋、书、画”,大家知道“琴”是指什么吗?有的人说是古筝,有的人目瞪口呆。其实,“琴”是古琴,它跟古筝完全不同,到现在,还有的人说古琴就是古筝,可以看出,现代人别说是去弹古琴了,他们连了解古琴的心都没有兴趣。
   古琴在几百年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哪一个人不会在平常弹上两三曲?古琴的外表很美观,做工很精细,就算在细微的地方,都没有一点不足!它发出的旋律,可以轻脆,可以混浊,只是简简单单几根线,就能奏出天籁之音。
   我之前看到过一次古琴表演,台上一个人,台下也寥寥无几,甚至台下的人拿着自己心爱的手机,目不转晴地盯着。表演者见到这副样子,只是轻叹了口气。到了表演开始时,表演者像是得到了巨大的力量,她的精神焕发身心变得飘飘然,全身都已舒展开来,用手按下第一根旋时,那根旋所发出清脆的声音,像一阵清风。吹向了观众台上的观众,人们的注意力,凝聚在了台上的古琴上。观众们容光焕发,眼睛炯炯有神。她又按下第二根旋,这根旋使人们看见了碧绿的湖面,再第三根,人们又传来了人的声音,加快了速度,这一幅幅使人心情畅快的画面不断地出现,当乐曲结束时,人们还不能回到现实。听完这首用古琴演奏的曲子后,才深刻地体会到,古琴的世界多么美妙,它给了人一种与当代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生活中少了这一门乐器,是多么地遗憾。
   如果当代古琴能够一直延续,每户人家,都会对它了解很多,可以想象,在闲暇时光,弹上几曲,仿佛回到了古代,听见鸟语,闻到花香,看到美景,感受生活。在日常中,可以举行关于古琴的活动,不同琴技的人相互争奇斗艳,将古琴当作自己最好的伙伴,给观众们带来优美的乐章。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告诉人们中国的“琴”,它不该被遗忘,不该被抛弃。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五千年的精华,这是先人向中国现代人发出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声!留给子孙宝贵的财富,寻找文化,别让它成为废墟,传承他,才是每个中华儿女该做的事情。让中国传统文化之花,开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传统文化
           重庆市南坪中学    李诺奔   指导教师:向智灵

    文化是每个民族的根基,文化是每个民族的象征,文化是每个民族最耀眼的明星!每每看到,听到,说到传统文化,心中油然而生的敬意之感。因为他里面承载着祖辈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它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人。
    作为初中生的我认为,古诗词蕴含着无限的魅力,诗人把自己的感受用规规矩矩的格式。文字汇编出来,它们有时轻盈奇妙,有时磅礴大气,使现在的我们看到了古时候的发展那一首首我爱的小诗,如同时间的年轮一般望去,看着未来,在读古诗词时,更是一种享受与陶醉,每一段,每一字都有它特殊的语气与读法一轻一重,一刚一弱,时而舒缓而激。
    每每当我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总会把“举头”与“低头”读得更重一些,“望”与“思”能把我的情绪带入高潮,所以读得要更重一些,最后“明月”“故乡”两个事物收尾,渐渐把音拖长,余音缭绕,不绝于耳!
    读了之后是写,认认真真书写每一笔每一画,写出来的应当是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刻意地模仿。
    美术传统----也是我喜爱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我看来,虽然美术作品十分有韵味,可做起来却特别难你在绘画时,需要掌控每一笔的力度每一种色彩的浓度以及其他的外来因素,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集中,不能有一笔的偏差,这样会影响整幅作品的构图。
    还有一项就是戏剧,被称为国粹的它,在我眼里就有几个字闪过:看不懂、无味,这也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毕竟还有那么多爱好它,愿意学习的人。我的姥姥就是一个戏剧迷。因为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所以每逢有戏剧队的来唱戏,她非拉着我去,而且在她家中,关于戏剧的光碟堆得如同小山似的。我在她的影响下,慢慢地认识了戏剧,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它。
    我想,当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考场时,那些对它不熟悉或有些忘记的学生会一直记住传统文化,对于今后的我们也是一种慢慢的怀念。因为它在童年,在少年带给了我们正能量,让我们把文化、祖国放在心中。
    我想,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传说,更是一种发扬!
                正在消逝的“古砚台”
       重庆市南坪中学   李思颖     指导教师:向智灵

    中华民族,早已经告别可当初那贫穷落后的年代,走向了繁荣与富强,迈向了光明的未来。然而,随着时代的迁移,人们逐渐忘记了以前的古文化,并大肆破坏着这些曾经有过悠久历史文化遗迹……
    在我的家乡,当地饮水的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中,有一块极似一方砚台的巨大石头,那块巨石有十几平方米,四角尖锐光滑,中间凹进去一块,简直堪称巧夺天工!细细一看,却是天然形成!
    听老人们讲,那巨石好像在两百多年前就早已存在这条河中,或许更早以前就有了,因为它像一方砚台,人们亲切都称呼为“砚台石”
回想儿时,也有曾带我亲自去看过一次,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是砚台人,因这条河而活着,这方砚台便是我们砚台人心中的圣物!因为它,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写书法,连一手好字。将来你若长大了,也不要忘记!”当时的我太小,还不太懂,只是听爷爷讲关于砚台的历史,听他讲年轻时候对书法文字的热爱与追求……
    如今,我再次来到这条滋养我们砚台人的河流,眼前的景象却令我惊呆了: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流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垃圾,河水肮脏不堪,臭味刺鼻!砚台竟生生被锯掉一块!再也不似以前那般光滑美丽,其余三个角细细观看,似乎都有了缺损,极为丑陋!
    “怎么会成这样子?”我心中愤愤不平!顿时一股怒火从心中燃烧了起来,我们砚台人为何会这样?
    河边路过一个老人,看着我呆呆地望着河流,不禁感叹道:“小姑娘,这河水已经不能饮用了,政府决定把砚台石切掉运走,让上流的水流的更顺畅!你还是走吧!”“老伯伯,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急切的问。“哎,都是政府官商决定的,不是要搞经济开发么?”他顿了顿“下个月,这方砚台就彻底从这儿消失了……”老伯伯悲伤地说,转身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深思:砚台这方自然文化遗迹已经快消失了,那其他的自然文化遗迹呢?他们是否也面临着存在的危机。过去的文化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难道不该让人们反思一些内容么?
    传统的音乐,戏剧,美术等作品会不会也渐渐消逝在高楼大厦之间呢?当人们抱着金钱过着所谓的舒服的日子时,中华民族的根又该飘往哪里?
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发展,但人们不该忘本,我们应该保护好自然文化,曾经的消逝时我们的教训,今后的拯救,我们义不容辞!

                   正在消逝的历史文化
学校:重庆市南坪中学     姓名:谢直帆     指导教师:张文进

    站于古老的文化面前,望着他渐渐消逝的身躯,他的泪水化作警醒人们的幕幕现象,无声地告诉我们这些无知的人类,说:“终有一天,你们会后悔。”
很古,先祖打江山,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被我们后代发现后,有的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的却被抛弃。
    我在梦中被惊醒,回想梦时情景,那些古老的建筑被废墟围困,已成孤楼;坍塌的坍塌,抛弃的抛弃。我的汗水打湿衣襟。
    我是亲眼看见过那些文化遗产的,土家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摆手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都在消逝,埋没于沙土里或将抛之脑后。当一座房屋,幢幢高楼大厦建起时,人们离去了祖先留下来的古屋,搬进了那些现代化的房屋。
    记忆中,农村的人几乎全是住的木屋,很大的一间房,充满自然味道的木屋。当去年我回趟老家时,故乡已都是水泥路,踩着硬硬的,小河也失去了当年的颜色,只留些污水与垃圾。我想着,木屋还会在!我翻了一座山后,到达了爷爷奶奶那一辈住的老房屋,山顶上只剩我的舅婆和舅公两人。
    “那些人都住去城镇了,有的人还去了城市打工,山坡上那些屋子留着也没用了,会有人来拆,明年,我们老两口也要下山咯!要去城镇里住,毕竟山上太孤单,交通不便,你们也不常回来。”舅公说,他笑着,皱纹堆在干枯如涂了黄蜡般的脸上,深邃的眼眸透着农民的淳朴。
    又是一些古老的房屋在被拆迁,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慢慢地消散了,传承的人儿都走了,为了跟上这时代的脚步,他们不得不将文化遗产给遗弃。
    凄凉的灰色在那些废墟里重现,而人们却只投去了无奈的目光。
    我们到底该怎样传承传统的文化?
    那些文化遗产的日渐消逝,呼吁我们保护他,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发扬,不去破坏它,诗文化得以延续,让我们今后的后代也了解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一代又一代地保护,传承下去!
    只有我们这一代能拯救文化,否则下一代,便没了机会,欣赏文化,我们别无选择,这个现实由我们自己毁坏的,便由我们自己去保护。
正在消逝的大足石刻
   学校:南坪中学校  姓名:黄茜于  指导教师:张文进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的国家。它的历史是猜不透的,它的文化是美妙的。
   在如今,中国的广泛区域里,有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迹象,虽说中国已经开始注重文化遗产的保留,但这些文化依然在消逝。
   在我的家乡重庆,有一个被列入保护遗产的地方——“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闻名中国。
   我曾亲身走进过“大足石刻”,去感受过中国文化的魅力。但是,我发现“大足石刻”已经开始在慢慢消逝。景区中有很多雕刻被损坏,有的已经不见了头,有的断了臂。情况很不好,“千手观音”也在维护中。
   如果说,照这样继续让它消逝下去,或者是推进它消逝的脚步,那么结果呢?结果就是“大足石刻”完全被损坏,雕刻的佛像面目全非,甚至化为废墟。整个大足石刻都化为废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足石刻”这一说,重庆就少了一处旅游胜地。
   如果说,我们去阻止它的消逝,让它得以延续,那么结果呢?结果就是“大足石刻”里面的所有文化和景象将会被保存的完好无损。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参观,有更多的人知道。“大足石刻”甚至会走向世界。
   两种不同的做法,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搜取决于我们的决定。选择前者,不止“大足石刻”,中国的所有文化遗产将消逝。选择后者,中国将会越发繁荣昌盛,文化遗产将会源远流长。
   文化遗产已经在不停的消逝了,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阻止它、维护它、拯救它。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绝对不能让文化遗产消逝,让它变成文化的废墟。
   中国文化是足以走向世界的,我们要用行动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开出绚丽的花朵来,绽放出中国文化本身最为耀眼的光芒,让其余的国家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正在消逝的圆明园
学校:南坪中学     姓名:梅心语     指导老师:张文进

    朋友们,你们可曾记得,那一日英法联军掠夺我们的财富,焚烧我们的文化?那一堵堵残垣断壁在向我们哭诉,哭诉英法联军的暴行,哭诉它守卫者的无能。
    如果说,它以四大园林中最美的景象,以优美的身姿告诉我,它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或许我会相信,可那片废墟,无论曾经多么繁华耀眼,对于年少时的我,也只是一片废墟罢了。
    从小就听爷爷讲勿忘国耻,听得爸爸说要珍惜幸福,我从来不以为然,方才知,原来我的安定生活是由烈士们的热血浇成的!也才明白,原来圆明园是如此可怜。
    不知清政府是怎么想的,闭关锁国并不是个好政策,我暗暗庆幸,我并不属于哪个封建、灰暗的年代,那时的中国,一定流淌着世间无尽的战火,听到圆明园被烧得消息,不知当时的统治者有没有惋惜?
    那该死的偷盗的罪人啊!谁允许你碰触我的东西,作为中华大地,我要把你驱逐出去!
    有事,我捧起一盏香茗,便会回忆起那战火纷扰的年代,如果当时清政府没有闭关锁国,中国就不会那样无力,母亲的悲鸣,孩子的无奈,只有中华大地,指着他们,愤怒无言。
    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灭,那祖国母亲的秀发上,是否又多了一颗珠翠?闪闪发光,让世界都能望见。
    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的入攻,没有中国的无力,那历史上悲剧的一幕还会发生?我记忆犹新,第一天,他们偷走了银锭,第二天他们带走了金子,第三天他们又抢走了宝石,第四天,他们把不能方便带回国的玉器,瓷器全部打碎,然后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他们抢走了财富,连美景也不愿留给我们。
    可悲?可笑?悲的中华懦弱,笑的是敌人吝啬。
    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我和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是否在它林荫上的小道上,流连在它古典优雅的楼台旁,欣赏那些瑰丽的国宝,暗暗赞美古代工匠的精美工艺,在记忆深处,烙下它的倩影,或许因为它的价值,它会成为在高楼环抱中的古宅,成为幽静的一方,成为数万人梦想的地方!
    叹!千年之后,或许还有它的残影,沉睡的人们,醒醒!忆!那失落的地方我愿你重新站起。



           正在消逝的诗意
             重庆市南坪中学  张馨心  指导教师:孙志敏

    纤细的碳素笔尖固然是写不出墨汁游于纸的行云流水。我曾慢笔写过的汉字也被时代的节奏抛在久不复来的岁月里。顿挫的短句、用心的描绘,感触别样的韵味;在激昂的长段中,用心的抒发心中感慨,显得格外珍贵。猛然间明白,在历史的积淀里,那并不为之褪色反而更熠熠生辉的是古老的诗意。而过远的眺望却总是遗落“蓦然回首”,为人所珍视的难道只是那”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
   我却要叹惋辛稼轩的苦心孤诣了,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英气里流露出的如此温婉,却要在流芳百世中隐没踪迹。我要挽留古老的诗意,去追随秦观“画角声断谯门”的留恋,去追忆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多情,去怀念陈与义”三十余年如一梦“的豪情,去感受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的难忘。他在恋人的海誓山盟中“山无梭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他在友人的相知相惜中“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他是如此的动情,以至于千年之后的读者,还要为这苦难的命运、不公的待遇、不该的分离而伤心,为苦闷的思绪忧伤,为坚贞的情谊而动心,还要为这个古老的诗意高歌。
   而我不过是为他歌唱的人之一。张晓风致力于用唐时女童短幅的《送兄》震撼人心,余光中用细腻的心灵书写诗意,何其芳在独语中将视角的诗意淋漓表达,用执著的传承诗意的呼声引起灵魂的共振。

抑或是在鼓角争鸣的战国仍存编钟音韵,在时局动荡的魏晋也有琴筝和鸣。战乱不曾泯灭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而再久远的历史也无法磨灭这优雅的诗意。这美丽的诗意,这动人的诗意!
    我会在小雨之时,随口念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在晚春时分,不无惋惜“雨狂风暴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在杨花飞舞之际,赞它”点点是离人泪“的柔美;在时光飞逝中感伤“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这些微小却充满柔与美的文字表达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文字的精炼,思想的灵动。
    我为这诗意挽歌,是对她永不断绝的留恋。他的美丽在于对生命的享受,对生活的认真,对自然万物怀有求知的敬意,对偶遇的风景抒发由衷的赞美,在于它对过往的情感的深情,对未来的未知的希望。它是民族给未来的精髓,对历史的献礼。它在流年中消逝,却也因岁月的漂染而更为美轮美奂。我只愿它的美丽能入更多人的视野,它的精彩能使更多人体会到,以此不负隔世的先贤那饱含心血的诗意,那蕴意深厚的诗意,那引人深思的诗意。
路,走的人多了,便狭窄了
           重庆市南坪中学   叶姜利  指导老师:孙志敏


    在当下这个被选秀节目占据视线的时代,不仅地方电视台涌现“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我看你有戏”等选秀节目,连央视电视台也推出了“黄金一百秒”、“中国好歌曲”等节目。这样的经济唱戏,让“草根”也有了可以在舞台上闪耀的路,赚足眼球,赚足金钱。那么,是否这就是一个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呢,千里马是否能在这里发挥它们日行千里的才能呢?
    首先,并不否认这确实给为了梦想拼搏奋斗且有实力的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绽放梦想的平台。在一些知名的选秀节目中也确实涌现出一些脱颖而出,在近几年娱乐圈中取得成就的人,比如我们熟悉的李宇春、张靓颖等。他们的成功不可置否,这成功中不仅有他们自身实力的原因,也不能否认这些选秀节目的功劳。所以选秀节目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随着某些选秀节目的超高收视率,自然迎来其他电视台的跟风。于是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乍一看似乎有所不同,其实也不过换汤不换药,一个套路走的。在一些节目中也有不少熟悉的身影活跃在各个选秀节目中,这就是网友调侃的“炒回锅肉”现象。也有一些不红的明星参加这样的选秀节目,是炒作还是真的想要证明实力我们不去猜测,但目的应该也是为了更高的知名度。还有的网友调侃,这年头没个悲惨的身世都不敢参加选秀节目。当然这只是极个别,总而言之,选秀节目的炒作点就是——“草根”成明星,更有看头,更具话题性,也给那些想成功而找不到通往成功的道路的人更多的幻想。
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时,不仅观众会审美疲劳,从比赛中选拔出来的新人何去何从也是问题。当选秀节目风头一过,那些活跃在荧屏的身影,极少数会继续活跃在荧屏上,而其他的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会渐渐忘记他们曾经闪耀的瞬间。也有曾经被人追捧但后来无人问津,回归到原来生活中的例子。于整个娱乐圈来说,新人队伍庞大,但真正能给观众带来闲暇时刻的享受的却真是犹如用细针挑沙,凤毛麟角。
    而这些选秀节目容易误导人们“我唱歌唱得好就可以出名”“我跳舞跳得好我就可以出名”。有主见有思想的人会一笑置之,但有的人就会有“我也可以参加节目,即使不得个名次,至少可以出名”这样可笑的想法。即使你有一技之长,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与其随波逐流,在这条路上与别人比肩接踵,不如另辟蹊径。或许另一条路需要你去探索,或许过程会更加坎坷,但与其在这条路上与别人你拥我挤,经历过美好的风景再回到原点,不如跳出跟风的洪流,与其幻想自己成为屈指可数的幸运儿,不如相信好运气是自己努力争取的。
    去开辟另一条路吧,它会更宽阔,更明亮。努力在当下吧,要知道一条路,走的人多了便狭窄了。
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
     南坪中学      唐清馨    指导老师:孙志敏
     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给予我们精神文明的财富,是一个民族长久的记忆,是一代代人传承的中华文明。
   它也许隐含在唐诗宋词中,等待你诵读它时,眉色的飞扬;它也许演奏在京、川、豫剧中,等待你陶醉于它时,嘴角随着乐符跳跃;它也许伫立在被繁华城市包围的孤楼中,等待你点亮烛时,那一盏灯火入眉弯。
    它承载着先人对我们的期望,承载着先人的辛苦劳作与心血。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样伟大的财富用了一个含蓄却又张扬的名词命名,那就是传统文化。
然而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一点儿一点儿地被高科技取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演变成笼统地传承文化。
   何谓笼统呢?就是选择自己认为的文化来马虎传统,现在的中小学生,记得深切的传统文化便是要放假的端午节,中秋节等一系列法定节假日。在如今,人们思想是有个误区的,那便是大多数提及的传统文化便是能去领悟,去认识的,而这样的思维就意味着文明的传承将在我们这一代中断。
   然而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列如“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会”、“一站到底”以及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开学考试的比重。
   一个民族的灵魂便是文化,而能让这灵魂发光发彩的是生命里有了中华文化特征,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中国人。
   你不必刻意去钻研,也不必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传统文化就在你身边。当你饮了一喉清茶时,如果你想到神农创出茶艺,那便是传承了传统文化;当你闲趣时练练书法时,如果你能忆起王羲之的“入木三分”,那便是传承了传统文化;当你无意阅起《史记》时,如果你能体会司马迁的刻苦坚持,不畏生死,那便是传承了传统文化。
   让我们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他文化营养,在思辨中剪掉生命的旁枝,青春的花朵会开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正在消逝的美好
重庆市南坪中学   邓莎   指导教师:孙志敏

    
    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陈氏祠堂,历史悠久,拥有着显赫地位。然而,这个承载着家族悠久历史的祠堂,现已是一座被废墟围困的孤楼了。作者梁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样态已经沦陷,整个村子无论是在地理还是文化样态上,都处于坍塌和被抛弃的状态,已经成为文化废墟。所以,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挽救中国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中华传统文化被忽视、冷漠。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中国掀起了“外语热”。英语被列入中国学子的必修课,出国留学也越来越普及大众了。面对现在中国巨大的就业及各种无形的社会压力,许多中国家长心中也同样认为,只要孩子能出国留学,便一定会前程无量,找到一份羡煞旁人的好工作!因此,在中国便形成了一种社会意识,只要喝过洋墨水就一定优秀,只要是外国进口商品就一定好,凡是从大洋那边儿飘过来的,都是好东西!由于这个观念的影响,小孩子三四岁便开始接触英语直到学习生涯结束。这致使小孩儿对英语的熟悉程度比中文还要深。一个中国学子,也许他可以顺溜儿地背出英文字母表,但却无法熟练地记起我们的中文拼音表,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呢?
    中华传统文化值得被流传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存在。在中华名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司马迁、唐太宗、李世成、孙中山,更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这些人物共同编绘出了多彩的中国文化。而《论语》、《增广贤文》、《三字经》、《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水浒传》、《史记》等文学巨著更是我国文化星河中最耀眼的几颗,这是世人无法逾越的经典。
    文化的挽救行动正悄然进行。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出来,人们终于开始放下匆匆的步伐,回头看看我们遗忘了许久的传统文化。卸下现代人的束缚,回归到那恬静美好的传统文化中去。沏一壶茶,在淡淡的茶香中体味那份宁静,才会发现,原来最美好的不一定就是我们一直奋力追寻的,可能他就在你的身后,只要你愿意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你就会感悟到那份被你遗忘已久的美好。所以,即使喝了洋墨水也可能一无是处,碌碌终生,漂洋过海的进口商品上说不定还写着“MADE IN CHINA"呢。所以,不要盲目跟风,中国文化是最历史悠久的,你最值得探寻的文化!现在政府也开始着手保护文化,修复那些名胜古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都表明着人们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越来越重视了。
  以前,因为我们的疏忽,不在意,使我们错过了许多中国古老的文明遗产,使文明古迹被破坏,甚至消失了。这些这必将成为我们的惨痛的教训,在今后,我们应携手共同传承古老的文化,使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保存、发展,使祖国的未来的发展拥有最坚实的根基!
                          传统文化
          南坪中学初2017级4班陈思月     指导教师:刘迎萍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当然也有多种传统文化,而那端午节也是其中一种,它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因亡国之恨跳江自杀的爱国情怀,每当端午节到来之际人们便在各个地方举行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粽子最为可口,鲜香。每到端午节,我就会缠着奶奶给我包粽子,但在奶奶眼里包粽子有着特殊含义,每次包粽子前奶奶就会花大量的时间选优良食材;糯米,粽叶。去年端午节,下着大雨,我和奶奶在家包粽子,奶奶来了一把粽叶放到桌上,在端来一大碗糯米放在旁边,调皮的我看到后,抓起一把糯米就往天上丢,却被一向温和的奶奶给收拾了一番,奶奶说:“包粽子要洗手,"说着奶奶把碗里剩下的糯米拿去洗了一次。而我只好去把手洗干净,等我洗完后,奶奶的粽子已经包好两个了,我蹑手蹑脚的走过去,拿起一个翠绿的粽叶正不知所措时,看看奶奶,已经包好了第五个,我只好看奶奶包了,只见奶奶轻轻地拿起一片粽叶,对折成一个小三角包,抓一把糯米,拿几颗甜枣,一起倒进三角包里,再对折,最后用手指用力把粽包鼓起来,用麻丝绑上,这样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几个粽子包下来,奶奶那苍老的面容上就有了几颗汗珠,那鱼尾纹皱的更紧了,好似又多了几条,黑白相间的鬓发更白了,我不明白问什么,奶奶为什么那么专注,那么认真。几个小时后十几个粽子包好了,我和奶奶小心翼翼的把粽子放到蒸锅里,盖上盖子,开上火,随着那香甜的气味越来越浓,从若有若无到满屋飘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粽子的魅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粽子叶好了,我便不再等一分一秒,掀开锅盖,笨手笨脚的拿出一个粽子,啊!好烫,我双手一扔粽子差点扔到地上,唉!幸好奶奶接住了,不然···我随着奶奶把所有粽子摆到盘里,端上桌,看着奶奶细心地解开麻丝,打开那对折的粽叶,那香甜扑鼻而来,我的口水包不住了冲上去咬了一口,那甜枣的香甜在嘴里蔓延,让我久久回味。
    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奶奶到粽子那么认真,那是因为他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超出了我的想象,她对祖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敬仰,如今像奶奶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放假也只是出去玩,谁有真正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吗?那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让我们为祖国文化传承献出一份力量,让大家更加了解冲过传统文化吧!
正在消失的汉文化
   南坪中学初2017级4班刘楚翘  指导教师:刘迎萍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条巨大的龙,它的名字叫中国。
                                         ——题记
    中国,或许,该叫龙。它海纳百川,身影存在于中国各地,到了国外,也能看见它的身。它曾在百年前受过重伤。好在,它的子民强大起来了,走出国界,在世界占了一席之地,为它扬眉土气,让它的伤口慢慢愈合。可喜的是,它包容了更多的、先进的技术、思想,可忧的是,在日渐强大的中国,有些东西正在消失。
    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祠堂;或是代表古代先进建筑艺术的苏州园林;或是千百年来盘伏在国都的长城……它们代表着古代人民精神、勤劳、热爱生活……
好在,热爱祖国的龙的传人,及时的醒悟过来了。
    在龙的怀抱里,有着数亿人口。他们的民族不一,可是思想——热爱祖国,却是一致的。
    中国有个民族,叫做“汉”,从远古时,它便与龙共存。它有着强健的国民,以及强状的身躯。不知什么时候,它开始衰微了。
    它的思想,随着日渐强大的中国,一起衰弱,淡出了世人的视线。
    汉文化。
    还记得它的人开始这么叫它,不知是否在哪天,突然记起自己身份证或者户口本上民族那一栏写的是“汉”了吗?我不禁哑笑,自嘲地勾了勾嘴角。
    “汉”,存在于中国上千年,是汉族的、长久的一份记忆,一份骄傲。它有些物,很好的传承下来了。比如说,茶,比如说古代汉人的诗、书、文;有些却差点因为被汉人嫌弃,又受到时代潮流的诱惑,跟着去了。比如说,一些传统节日应有的活动(如元霄灯会),比如说,汉服。
    是了,汉服。汉人的传统、代表民族的服饰。可笑的是,它竟然被赋予了和服、韩服等的称号!在民族档案上,“汉服”却未曾如回族等民族服饰一般出现,甚至,还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寻到了自已民族代表的存在,我们是欣喜的,重重关过,不被认可,我们无奈又悲伤。
    所以,我们在坚强的意志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上,我们兴起了活动——汉服复兴。只是让汉人了解,了解自己的民族服饰,了解并知晓,我们汉人的服饰不叫和服,不叫韩服,不是Cosplay,只是一种思想,一种应该拥有的,具有尔雅、恬淡、安逸,让人心旷神怡的思想。
所幸,我们成功了。更多的汉人了解了汉族的服饰,不是电视剧中的,花哨、俗气得让人眼花的服饰,带给人们更多的,应是清丽脱俗,眼前一亮的舒适感。
我想着,梦着,笑着。
    若哪天,人人温和地打着招呼,看着街上穿着汉元素(非汉服,指汉服与时尚结合)的姑娘、男子,不再是嫉恶如仇的、好奇的、不屑的目光,那该多好!
    我就这样想着,梦着,笑着,去传播着,似乎看到了,民族档案上,清丽脱俗的汉服女子,温文尔雅的汉服男子……

                 我对文化导向的呼吁
       南坪中学初2017级7班刘钰婷    指导教师:刘迎萍
   当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学习时,总会打开电脑电视寻求暂时的放松,而如今媒体节目正不断地向着娱乐发展,令人不禁产生疑问:只要把歌唱好,把节目做好就能有美好的生活吗?
      小的时候,我常常通过电视了解到有趣的知识,会好奇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但如今的我打开电视电脑却只是为了一些无聊的娱乐新闻,似乎接受新知识的一扇窗户被紧紧锁上,而我本身还没深刻意识到这几年电视节目的改变带给我的影响。
      娱乐文化节目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导向,从以前以文化为主到如今以娱乐为主,难道这些改变影响还不够重大吗?我的弟弟才三四岁就了解很多电视明星,可我每每问他类似“黄河和长江对中国重要吗?”这样的简单问题,他竟一次也答不上来。我也不禁担忧现在的娱乐文化节目真的还存在教育意义吗?
      当一些娱乐文化节目走上以娱乐为主的“不归路”时,也有的节目依然能通过电视向人们展现中华文化的灿烂,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舌尖”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几千年来中国美食的变化及美食的文化意义,怎能不使人入迷?但如今这样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节目的不断减少,又怎能不使人着急?
      我在生活中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诉苦:“学习太累了,还不如唱好歌,跳好舞,一样能有出息!”他们这样的观点正是来自于现在娱乐节目的影响,使他们忘了本,产生了娱乐工作更能轻松赚钱的错误想法。试问,没有学习哪来思想?没有思想哪来成功?退一万步,就算选择唱歌舞蹈类的工作,没有文化也无法更好的生活。现在的娱乐节目逐渐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节目不断向娱乐发展,真正蕴含文化的节目正在日益减少,对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的不良影响被人们一天天所发现,这些娱乐节目的导向着实令人担忧,生活在外表华丽,里面空虚的生活里又怎么不是一种慢性的精神自杀呢?
     当文化演出的目的成了赚眼球、赚金钱;当人们梦想成为明星的愿望成了逃避学习文化的手段;当儿童们更多了解的不是知识,而是娱乐新闻,这一切的改变原因都源于娱乐节目的不良导向。历史告诉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懂得审视各种文化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捍卫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传承文化、了解文化、捍卫文化!
     我也再次呼吁媒体将娱乐文化节目的重心重新放回文化上,只有将自己的生命与传统文化紧紧相连,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生活迸发光彩!


磁器口
南坪中学初二3班    李虹润    指导教师:周勤秀

    磁器口,对面是歌乐山。据史料记载,治水告成后,“大禹召众宾歌乐于此。”
    经歌乐山之时,看着历史由来,似乎真听见了那朦胧的夜中的喜悦,那石磬的敲击声。月光下,人人欢庆,举起酒皿,对月抛酒,篝火星星飞舞,再无怫然不悦。大禹在那月光下,
    不光开创夏朝,还为中国文化中坚持不懈的精神,诠释了多么漂亮的一笔。
    那时,那地,所有人,俱欢颜。
    然则,月光是冷寂的,是有情归于无情的寂。
    月光下,细溪旁,一伊人哭泣。走近来看,只不过多了几丝华发,少了一些初贞。

    我们是步行到达磁器口的。冬雨过后,一片光风霁月。路上人们戴着围巾哈着白气,有说有笑,甚至有几名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游客。和风微许,风中浸透着笑语和麻花的油香。
    我在想,磁器、磁器,字声铿锵有节奏,必定一直是繁闹之地。
    渐近正门,人愈来愈多,熙熙攘攘,我一眼看见解说的导游。花甲之年,几丝华发。不知为何,她好似穿过人群,特意看到了我。她看了看磁器口拥挤的人群,看了看青葱的歌乐山,再看了看我,满目凄怆。
    很快,导游系上扩音器开始讲解。
    “我是你们的导游……磁器口原名慈溪口,相传是大禹……涂山氏……”我们在人海带中传送着,周围商品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磁器口的代表麻花在这却有上十种,有位商店老板在蜂拥的人中收钱找钱,笑着,露出一个金牙。街上,人们啃着椒盐花生,冰糖葫芦,麻花,无一不欢乐着。
我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边看着一街上的商店,心中不无感喟,昔日的世外桃源演变为商品的聚集点,昔日的意义早已消散。
很可能是经济在发展。昔朝低廉的物质生活已满足不了“上进人”的精神需求,上进人们不断向每个方向发展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因而磁器口被捆上了各种美食,各种玩具,各种纪念品。
    在文化的新陈代谢中,在物质的演化中,人们是否明白,自己的初贞是何?
    自己将会怎样将初贞以及文化加以保护?
    日本禅学中有一句语得很好——
    勿忘本心。

    导游在欲到一条“人街”的尽头时,遽然指着一个不起眼的拐角,示意我进去。
    少顷,一条细溪横于群木之间,细溪的溪滴敲击着石头,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日光映到溪底,散着蓝光。
    溪水一旁,有一块光滑的石头,刻着苍劲有力的两字:慈溪。
    我想,
    溪水是,
    涂山氏的泪,
    是快乐的寂寥。
    是快乐的荒凉。
正在消逝的春节
南坪中学初二3班    田智敏    指导教师:周勤秀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洋溢着欢欣热闹的气息,有除夕夜桌上鲜香美味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有噼哩啪啦好似永远不会停歇的鞭炮声,还有一声声祝福的话语,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大人们会笑眯眯地给我们分发红包,街上灯火辉煌,盖住了漫天星光。
    然而,现在的春节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朗朗上口的诗句,现在成了我对于儿时春节的美好回忆。祖屋是具有特色的别院,祖屋的春节,从腊八开始。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小孩儿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包含着人们过年的欣喜、欢乐。祖父总会在书房里铺上大红条幅,提笔书写对联,苍劲有力地大字,令许多人都来请祖父为他们书写。于是,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上了祖父书写的对联。
    除夕前一天是要进行大扫除的,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清扫得干干净净,透出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期盼。
    看过不少大文豪写儿时春节的记忆:拿着大人们给的角角钱去街上买零嘴吃;在新年睁眼时对见到的人说恭喜,吃福橘。街坊邻里互相串门,老远就喊着“新年好,新年好”。小孩儿们不管这些,高兴的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红包拿。
    而现在呢?
     春节……不见了。
   高楼大厦,路灯孤零零地站在街边。人们关上门,把春节的气氛关在家里,如斯寂寞。依旧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只是,每个人手中都握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荧幕,疯狂摇动着手机,只为了抢到所谓的“电子红包”,然后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或抱怨或为炫耀自己摇出来的金额。为了环保,街边售卖烟火的摊位不见了,只有声响的电子鞭炮怎么也没有传统鞭炮的温度。
    安静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西方科技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明啊,被历史车轮碾压过的印痕,不容被遗忘和取代。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为何昔日的辉煌如此被我们遗忘,那一日日消逝的春节,那一日日消逝的文化遗产……又在何方?!
              传承古文化还是顺应新时尚辩论会
南坪中学初二5班     吴易巧    指导老师:张心
  主持人开场白:
    沧海变桑田,灯火遮星辰,历史洪流掀起一轮又一轮变迁。昨日琼楼玉宇,月下蝉愁,佳人与舞琴瑟起,十里长亭水悠悠;今者高楼林立,科技日新月异,万家通明灯火阑珊,霓虹绚丽车水马龙。千年前陶渊明饮酒东篱悠然遐思,千年后众人卧守荧屏笑道娱乐——那我们究竟是应传承延续古时文化,追探古仁人之心,还是应顺应新时尚,随众共追时尚娱乐以此博乐?各位辩友——正方:传承古文化,反方:顺应新时尚,请双方开始辩词。
正方:
    中国上下五千年,自古以唐诗宋词扬名四海,中华文明之博大之精深更早便是远扬八方,而那电视中,不过是一些偶像一些明星为博众人注意的空洞的毫无内容的娱乐节目,怎么能动摇抑或取代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历史的车轮碾过,我们忘记了“星光璀璨,静夜无声,满上盈谷的,那是二月梅花岭上开”的美景无争;我们忘记了古人对酒衔觞,于烟波画船中,赏“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闲静雅致。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也许这样才是真的美景。
    圣贤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生活在这科技俱进的时代,名利横飞,熙熙攘攘,便更应守住本心。多少人在这纷扰浪潮中迷失本心,随波逐流,在家便守电脑,在外便捧手机——何以明志?何以致远?娱乐节目便不就是商家为吸引观众眼球,博取高收视率,为更高的经济利益,而选择的低俗浅薄庸劣的节目。莫不如追求古人 “不以物喜” “忘怀得失”之心境,以淡泊宁静之心处其世,传承古时之精髓,终成朗朗乾坤之风!
反方:
    现如今科技发达,早已步入潮流时期,人们对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偶尔的消遣娱乐也无不是不可,通情达理。对娱乐节目的向往不过是工作学习后的稍微放松,且那也确实是放松娱乐的好方法;对于时尚潮流的追求也并非就是随波逐流,或许因时代的影响,众人仅是凭个人爱好而选择喜好。
    不是新时尚动摇了旧文明,而是因时代的变迁,时代在变,众人因时代而改变,在历史长河推进下,塑成了新的时尚文明。
    史书一遍遍告诉我们——应遵循历史发展,逆者亡,顺者存,既当下盛行时尚潮流,我们便应顺应时尚潮流,顺起所律,不被历史淘汰。
    低俗浅薄如何——众人因此而快乐,而不因以为乐?既过去早已过去,昨天成为历史,我们何不乐享今日之乐?星辰早便渐行渐远,为何不在灯火阑珊下寻找另一份快乐?若一直惋惜过往之可贵,莫不如珍惜当下之可贵!
主持人结束语:
    双方所言各占道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明固都可贵,都不应流失,传统文化应将世代传承,汲取社会发展的养分,不断地衍生下去,与新时尚共同开出最美时代之花!

我所见之的娱乐文化
南坪中学初2016级6班   王雨        指导老师:程白冰

    不得不说,现在算是各种娱乐文化如春天的百花一般绽开的季节。每当打开电视,或许还没换几个台,种种娱乐节目接踵而至,像是现在流行的“黄金一百秒”、“中国好声音”等等,如同玻璃柜中的各种商品一样让人应接不暇。
    看着课间同学们聊着这个节目里的谁怎样,那个节目里的某位如何。临时插话几句时政新闻,就会得到诸如不符他们流行时尚“很无趣”的回答。
    当然,也并不是说此类节目不好。
    毕竟从人类群居起就有为了打发无聊而伴生的娱乐文化,而一个人在休闲无聊或是劳累的情况下很自然地会想到去看些娱乐节目。并且现在的制作人又是极为聪明的,将各种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使得大部分人都能够抽出时间去看。能够想象,一个人在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的疲劳烦闷被节目的轻松所缓解,第二天又能鼓足精神做事,倒也不失为维持动力的方法。
    然而,现在似乎有什么地方变得奇怪了。
    大家在电视机前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在占满了眼球的同时,又赚足了收视率,地方台就乐意见得,然后便用更大的资源搞起这类节目,占用更多更好的时间,使得中央电视台也是如此。至此,便容易出问题了。
    这一切似乎在给观众传达一种“唱好歌,做好游戏,谁都可以在出名的同时大赚钞票”的思维,在各种台看来,收视率高就自然而然的忽视了这种现象。而广大观众则是看着这些出名率乐不彼此,甚至有些放下手头的工作,大家的视点都聚集在了这上面。问题,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肯定的是没有人会想要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心情沉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盲目追求欢乐,且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其余都是次要的。就此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至少就这样看来。
    也许有人会用“已经如此累了何必再增加自己的负担”来反驳,但为什么不想想在很久以前各种娱乐节目并不如现在的丰富,然而却不见人人说着无聊,或许其中有时代不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一颗懂得生活寻找乐趣的心。在娱乐文化还未发展到如今的水平时,古人能以山水为乐,不也照样乐在其中?
    娱乐文化应遇着社会生活上的压力而生,它们如同大树一般扎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然而仔细想想,这种文化固然磅礴,却终究不能代替主流。若有朝一日代替了主流文化,那便是一个可怕的危机了。我们可以借娱乐来放松,也可以借此愉悦,但终究不能沉迷其间。人生道路还很长,不能将一门心思放在娱乐上。
    别让一切本末倒置。
                
               正在消逝的兵马俑
南坪中学初2016级6班    雷雅雯 指导教师:程白冰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随着历史长河源源不断,每一代的人都在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中成长,而到了每一代,珍贵且文明的传统在不断被破坏,被减少,被遗忘,甚至化为乌有。
    迄今为止,我们所拥有的,亦是显得弥足珍贵。例如扎根在西安的兵马俑。
    兵马俑于秦始皇手下千千万万的士兵们修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地下军事博物馆。光看它那雄伟的场面,便能够想象得到古时人们的智慧与辛劳;再看看那被时代留下伤痕却仍然充满斗志让人肃然起敬的士兵俑,我们联想到的是那时历经风雨叱咤风云令后人惊叹不已的每一场战役。我们敬畏着,感慨着……
如果现在兵马俑是完好无损的,我们将会更为那浩浩荡荡的宏伟场面所震撼,将会情不自禁浮想联翩、感叹、崇拜。或许那完整的兵马俑会为考古人员提供更具有价值的线索,也许会让我们知晓更多奥秘,让我们更了解秦始皇一代。深深吸引我的,是那千万士兵们坚定不移深邃的目光。尽管这样,我还是为它们身后那片“废墟”感到悲哀。因为,曾经的一切壮观已被倒塌的石块代替!很不容易在这偌大的地方找到一尊保存完好的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残缺和烂泥。
    心里悲怆,我突然意识到,人类再这样无休止地破坏伤害传统文化,到最后,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时尚?就算兵马俑主要消逝的原因并非只是人为这一方面,但它却是我们所有文化正在濒临消亡的一个缩影。
    我似乎听得到那些士兵那些马的哀叫,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委屈与不满,抱怨着这一切:停下来吧!救救仅有的文化,救救正在消亡的传统!适可而止吧!人类。
    适可而止吧!人类。
    能否放下手中的利器,想想我们的明天;能否闭上眼睛,不被利益左右。想想危在旦夕的大足石刻,多次翻修,意味着传统文明已被抹去;想想垃圾成堆、石砖上刻着各种字样的长城,它是东方的一条气势磅礴的龙,它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防止匈奴,保护祖国部分边疆地区,带领着我们走过多少光辉岁月!再想想千手观音、陈氏祠堂那破烂不堪的“整容”适可而止吧!
    兵马俑曾让多少人折服,它淋漓尽致表现出历史荣耀,它折射的是古人那铁打仍不屈的身板,那晶莹剔透密密布在额头的汗珠,它更加折射出,现代人的自私与盲目。假如我们都不珍惜文化反而拿它为所欲为,这个世界将会乌烟瘴气,是一架赤裸裸无血无肉的骨架,毫无心跳与生机的胸膛。或许,时不时,还能听到人们的叹息、后悔。
    那么,我们现在最应重视的就是——救赎文化,别再让传统文化颠肺流离。尽管在这发展迅速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科技与创新,难免会遗漏时光深处的文化,但这些在保护传统文化的面前不值一提。让我们齐心协力去挽回,补上那残缺的石块,添上那褪去的色泽,还我们的未来一片美好明亮的蓝天,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在绵延冗长的中国文化中茁壮成长!


正在消逝的客家话
南坪中学初二5班   杨烁文    指导老师:张心

    客家话曾是下南洋汉族的通用语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是现在,他的情况不容乐观。
  
客家话,又被称作“土广东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的一个重要方言,通行于赣南、闽地山区、粤东北以及湖南和四川部分地区。客家话可以分为八个大片,分别为粵台片、粵北片、海陆片、粵西片、汀州片、于信片、宁龙片和铜桂片。使用人数约4400万人(数据源自2007年统计)。一般以粤台片中的梅州话为标准音。主要流行于客家人中(其中不乏大量海外华人)。
  
客家语形成较早,大概于南宋时就已初步定型。当中的古风古韵,即使是在一个70岁的老太婆口里,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称“我“为ngai,转换成汉字写做涯,称你为”汝“,即ngi。它没有现代汉语中的卷舌声母,没有现代汉语中的儿话现象。保留入声,并且具有完整的-P、-t、-k韵尾。分尖团音,拥有古重读,比如称”网“为mang。无颚化现象,称”解“为gai。”鸡“为gai。分尖团音,比如称“妻”为tshi,但却称“期”为ki,这些在普通话中同音的字在中古汉语中却不同,客家话则完美的继承了这一点。词汇也大异于现代汉语,比如称蝌蚪为”拐鲶鲶“。太阳叫做”日头”。是一种和普通话完全不能够互通的汉语方言。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句话是客家民系中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意思就是说宁愿把祖宗的田地卖掉,也不要忘掉祖宗说的话。因为客家话正是客家民系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之一,但是现在也面临着危机。在香港,原住民大都以说围头话和客家话为主。后来香港涌入大批外地移民,其中不乏大量的客家人。他们在开办的私塾里用客家话进行私塾教学。但60年代后,香港要求私塾、学校必须使用广州话进行教学,此后香港的客家方言点急剧萎缩。新界的客家话已被压缩到了新界北部的山村里,以其为母语的人数仅有62340人,只占到香港总人口的0.9%。在台湾,由于推行”国语“,客家小孩已很少能流利地谈吐出一口客家话。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男子有三成可以理解客家话,但是会说的只有不到10%。而大陆地区则由于”推广普通话“及客家人外出打工,客家话传播也颇受影响。以口头方式流传的传统的客家童谣现在已经极少人能完整诵唱。在”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由于许多年轻人长年外出打工,加上没有母语教学的因素,已经很少说甚至不会说客家话。而在四川地区的客家方言岛,更是日式其微。虽然客家话仍然是四川的第二大方言,但已经大不如前。以致于许多人在70、80后这一辈就很少讲,甚至不会讲客家话。因为他们说的话别人听不懂,甚至会引来笑声。
    
试想一下,如果客家人不讲客家话,就像华人不讲中文一样,那哪里还是客家人。是的,我们是中国人,是应该讲普通话,但是我们同样的,就不能讲客家吗?这并非危言耸听。客家话由于与普通话差异巨大,所以当客家话脱口而出时,外地人很难听懂。特别是在四川等地,这种矛盾更为突出,能讲客家话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你的周围充斥着湖广话。比方说像重庆市荣昌县的客家方言岛,虽然许多客家人特别是老年人仍然坚持继续和客家人说客家话,因为那样显得更亲热,但是由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于是不得不同周围的湖广人说湖广话,而小时上课也要使用普通话,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便会使其母语能力降低甚至不会说。而下一代更是令人担忧。虽然说我们家谱上写着“广东迁来”或你就在梅州、台湾等客家人聚集区地,有着更好的环境。但是只能听不能说或者是听都做不到,那还是真正的客家人吗?并且作为中古雅音的嫡存,不因随时间的消逝而逝去。
    
我希望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至少让我们多一点说客家话的机会,台湾就已经在2003年内开通了客家电视台,并且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报站语言之一。设立了客家委员会,来管理境内的客家话。虽然这个并非是强制性机构,但是仍然了很好的效果。客家小孩会说客家话的百分比大大提升。我希望六南后代都可说自己与众不同的“汉语”。因为多样也是汉语的特色之一。



                     正在消逝的文化
南坪中学刘婷   辅导老师:邬鸿燕

    从古至今,我国的文化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例如,司马迁所编写的《史记》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了解历史的课本;河南出土的四羊方尊让我领会到古代青铜艺术的精美绝伦;还有从古至今的汉字,它们从商朝的甲骨文一直延展到草书,楷书,行书;还有很多很多。
    可是,你知道吗?这些精美绝伦的文明正在随时光一天一天消散在世间,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迫害”。就拿大足石刻来说,大足石刻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大足石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至今也没有人可以说清大足石刻的修造过程,在古代条件那么简陋,古人是如何刻出精美的雕像呢?这个问题不由而知。近年来,有人不断到大足石刻游玩,导致大足石刻内的雕像不断受到破坏,游人相机的闪光灯,游人尖锐的小刀,让大足石刻不再拥有以前的光彩夺目,它被一刀又一刀无情地刻画,没有了当时雕刻师巧妙的手法来,代替他们的是一双双充满邪恶的手。你听到了吗?它在哭泣,它哭得那么伤心,它在说:“为什么?为什么?我看着你们一步步地成长,可你们却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我,我是鲜花,只用来欣赏,我不是玩具,不是供你们玩耍的玩具!”
    你听到了吗?它在呐喊,它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它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它只是一尊有一尊的石像,它没有生命可他会哭,它没有心脏可它会痛,它没有声音可它会呐喊。无独有偶,世界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历史文化,看着人类一步步成长的文化在接受着人类的摧残。如果中国文化真的像世人所说的那样源远流长,那么为什么不让科技带动文化,让历史文化也更上科技进步的脚步呢?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或许有人会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让科技再造一个文化遗产,消失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科技?现代科技再发达能让人类会带古代吗?这种结论早应该随着黄土一起消散在大地里,纵使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造就古代不可替代的精神文明。
    看啊,那一双双眼睛正在盯着你呢?它们躲过了风雨的自然灾害再躲过人类的摧残是可以发生的。让精神文明不再消逝,让文化得到传承,让明天的太阳可以反射出属于历史的光辉。
    历史,铭记于心;文明,保护在手,行动每刻。历史文化啊,请你不要离我们远去,请你不要消逝。
                        
                   正在消逝的古村落
                                   南坪中学李茂露   指导老师:邬鸿燕

    漫步在浙江乌镇的桥头上,远处古村落发出的微光进入了我的眼睛,一阵微风扑面而来。一股愁绪顿时涌上心头——古村落,你还好吗?
    近几年来,文化遗产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每当我听到或看到这类报道时,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担忧与不安。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再一次来到了乌镇,没想到这一次的旅行却引起了我对保护古文化遗产深深的思考。记忆中的乌镇美得赛过人间天堂,说它像一幅举世闻名的山水画也一点不为过。那时的乌镇就像沉睡着的仙女,它不必整天担忧会被遭到破坏,去乌镇旅游的人也并不多。白天的乌镇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光艳美丽,雨天的乌镇就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格外的朦胧与可爱。晚上的乌镇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它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灯,一个接着一个,村落,一个挨着一个。灯光使整个河面闪闪发光,水中还有船、村落的影子,每当我看着这些,我就像穿越到了从前一样:我成了很久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晚上我们坐在家门口、坐在桥头上互聊家常,月光照耀下的我们显得格外幸福。
     如今的乌镇成了国家的旅游景点,每天慕名而来的人数也数不清,道也道不尽。只是,如今的它究竟还是缺少了几丝韵味。我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穿越感。村落、桥头上刻满了XXX到此一游。由于有些古村落在时光的打磨下出现了部损,所以它们有的被直接拆除了,还有的拆除后重新修建了。可是这还是当初的村落吗?古时对内部格式的布局,要求已完全没有体现。甚至里面的装修也显得十分现代化。各种商铺、小吃店不知从何时起就坐落在了这里,地上的垃圾也成了乌镇的一大“美景”,一股油味弥漫在上空。现代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我时常担心会有那么一天,古镇会被现代化的建设代替。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难道看到古文化遭到破坏就没有一点反思吗?难道觉得这些都与自己毫无关系吗?难道非要等到它们消逝的那一天才会后悔吗?
    行动起来吧!趁为时不晚,趁心还在。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逐渐感化身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总有一天,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
    我爱古文化,我想保护它。而你呢?让我们手牵手,为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初赛获奖名单
学校: 重庆市南坪中学   联系人: 曾明远
姓名
作文题目
名次
指导教师


  由芸熙
   墨  香
   -------青少年的守望  

一等奖
曾明远  

简佳颖
            诗·江山
一等奖
曾明远  

程婉霁

           传统文化
---行走绝不滞怠,奔跑绝不停息
一等奖
曾明远  

钟雨池
正在消逝的悠远文化
一等奖
曾明远  


彭章鑫
正在消逝的的大足石刻
一等奖
刘迎萍

杨雨欢

      浅谈身边的传统文化

一等奖
向智灵

袁欣彤

     正在消逝的古国礼仪文化
一等奖
向智灵

谢伊
古典诗词之美感
一等奖
吴斌

于晗
正在消逝的的老北京
一等奖
吴斌

沈雨竹
汉字“美”    
一等奖
吴斌

巫乔熙
正在消逝的的“财富”
一等奖
张文进

李杰
正在消逝的的记忆
一等奖
张文进

梁司雨
从衰落走向黎明

一等奖

     邬鸿燕

马临峰

        传统文化  
一等奖

     张欣


张庭怡
正在消逝的磁器口
一等奖
周勤秀


魏鑫
媒体与文化
一等奖
孙志敏


唐清馨
传 统 文 化
一等奖
孙志敏


黄晓妍

        传统文化·萦绕我心                          
一等奖
谢越


王雨桐

       正在消逝的物质文化                                  ---糖画记忆
一等奖

     谢越


秦曼琳

          正在消逝的年味
一等奖

谢越


陈瑜佳

          正在消逝的她
一等奖
谢越


曾明静
心中的那道银泓
一等奖
潘莎


钟若兰
正在消逝的“年”
一等奖
潘莎


孙澜倩
正在消逝的古镇
一等奖
潘莎

熊丹丹
正在消逝的京剧
一等奖
潘莎


彭静怡
正在消逝的童年
一等奖
潘莎

曹莹琪
正在消逝的传统节日
二等奖
曾明远

谭夏琴
正在消逝的记忆
二等奖
曾明远

陈思雨
正在的民间艺术
二等奖
曾明远

潘星羽
正在消逝的喜庆
二等奖
曾明远

王雨
我所见之的娱乐文化
二等奖
程白冰

雷雅雯
正在消逝的兵马俑
二等奖
程白冰

李虹润
磁器口
二等奖
周勤秀

田智敏
正在消逝的春节
二等奖
周勤秀

吴易巧
传承古文化还是顺应新时尚辩论会
二等奖
张心

杨烁文
正在消逝的客家话
二等奖

   张心

曾溯涑
传统文化
二等奖

   张心

李青彦
正在消逝的文明
二等奖

   张心

谢直帆
正在消逝的历史文化
二等奖
张文进

梅心语
正在消逝的圆明园
二等奖
张文进

黄茜于
正在消逝的大足石刻
二等奖
张文进

谭歆柔
传统,文化
二等奖
钟俊

张心馨
正在消逝的诗意
二等奖
孙志敏

叶姜利


路,走的人多了,便狭窄了

二等奖
孙志敏

陈思月
传统文化
二等奖
刘迎萍

刘楚翘
正在消失的汉文化
二等奖
刘迎萍

刘钰婷
我对文化导向的呼吁
二等奖
刘迎萍

何睿哲
娱乐的目的
二等奖
吴斌

冉冰琳
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等奖
向智灵

李诺奔
传统文化
二等奖
向智灵

李思颖
正在消逝的“古砚台”
二等奖
向智灵

伍诗宇
正在消失的黏味
二等奖
谢越

吴永灿
传统文化
二等奖
徐蕴

余青倩
正在消逝的故居
二等奖
徐蕴

尹龙伊洋
话诗
二等奖
徐蕴

吴璇
正在消逝的言语
二等奖
潘莎



覃瑶

剪出精彩
二等奖
潘莎

张馨予
传统文化的现在与未来
二等奖
李 胜

邹传奕
论文娱节目对文化的导向作用
二等奖
李 胜

陈卓
娱乐节目应具有教育意义
二等奖
李 胜

赵子显
正在消逝的背影
二等奖
邬红燕

杨洋
论娱乐节目
二等奖
邬鸿燕

李茂露
正在消逝的古村落
二等奖
邬鸿燕

龙怡薇
文化铁饭碗
二等奖
邬鸿燕

张丽丽
正在消逝的刺绣
二等奖
邬鸿燕

刘婷

        正在消逝的文化
二等奖
邬鸿燕

龙婷
正在消逝的传统
二等奖
简家润

孙奕
消失的母语
二等奖
简家润

李若彤
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等奖
简家润

文清
传统文化
三等奖
曾明远

舒犀
正在消失的文化古迹
三等奖
曾明远

夏晓玉
传统文化
三等奖
曾明远

邓吉星
正在消逝的华丽废墟
三等奖
曾明远

郎渝翔
正在消逝的“刘备”
三等奖
周勤秀

马凌波
传统文化
三等奖
张欣

郭漫然
娱乐文化留我心
三等奖
张欣


  冉轲
正在消逝的星星河
三等奖
张欣

袁斯语
传统文化
三等奖
张欣

田培培
正在消逝的磁器口
三等奖
张文进

周子懿
正在消逝的文化
三等奖
张文进

陈梓嘉
留住那份田园
三等奖
简家润

龚函昆
文化?文化!
三等奖
徐蕴

黎思勰
娱乐节目真应如此吗?
三等奖
钟俊

李巧妹
正在消逝的文化
三等奖
钟俊

付泉云
正在消失的美丽
三等奖
孙志敏

陈彬
正在消逝的艺术文化
三等奖
刘迎萍

何静蕾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三等奖
刘迎萍

刘旻菲
正在消逝的川剧
三等奖
刘迎萍

李小萌
在轻烟薄雾中所弥漫的传统乐章
三等奖
吴斌

张鑫鑫
正在消逝的汉字文化
三等奖
吴斌

曹若昕
传统文化
三等奖
吴斌

鲁逍遥

     正在消失的艺术文化
三等奖
向智灵

夏倩
《正在消逝的汉字文化》
三等奖
向智灵

张智鸿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等奖
向智灵
段雨谷
《正在消逝的孢皮衣》
三等奖
向智灵
熊锐
正在消逝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等奖
向智灵

范雨芯
致笔
三等奖
谢越

刘鑫
正在消逝的辉煌
三等奖
谢越



邹欣吟



传 统 文 化

三等奖
徐蕴



张瀚月

历史文化之我见
三等奖
程白冰



周馨语

行走传统间
三等奖
程白冰



欧渝坪

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
三等奖
潘莎

艺洁
精神的财富——传统文化
三等奖
潘莎



寿雪岑

传统文化
三等奖
李 胜



秦超

传统文化我来传承
三等奖
李 胜



夏若茜

正在消逝的文化遗产
三等奖
李 胜



徐鑫



文化——一个民族的根基!

三等奖
李 胜



余悦

正在消失的”我”
三等奖
邬鸿燕

刘婷

        正在消逝的文化
二等奖
邬鸿燕

龙婷
正在消逝的传统
二等奖
简家润

孙奕
消失的母语
二等奖
简家润

李若彤
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等奖
简家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