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94阅读
  • 1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珊瑚中学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5

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珊瑚中学分赛点
简  报

二等奖      
                 牵起文化的手
       重庆珊瑚中学八年级级5班杨剑渝  指导教师  徐慧  
    我愿牵起你的手,一同行走于茫茫乾坤中,携阳光,伴微风,听五千年来迁客骚的喟叹,看悠悠岁月中绝美的风景。

    顺着历史的长河漫溯,我向往陶潜悠然南山,饮酒采菊的自得其乐;我欣赏东坡月夜漫步,与友赏月的豁达胸襟:我钦佩屈子行吟河畔,九死不悔的悲壮决心……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岁月尘封,蕴藏在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词中。
    读诗词,我看见你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扬鞭西指,壮心不已;我听到你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意长。你是中华文化,是凝聚了无数优秀思想的磁石。千年难寻一片情,读你,使我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清晰地看到了华夏儿女的那颗拳拳赤子之心。
    可是,如今的你,却被深深推向深渊,被人们遗忘。人们不再喜欢阅读古典文学,取而代之的是手机上最新潮的小说;人们手中握的再也不是能笔走龙蛇的毛笔,他们更喜欢从外国引进的英雄牌”钢笔;人们逐渐开始认为使用筷子是低俗的,他们笨手笨脚去学洋人,手握刀叉……不仅如此,他们还践踏文学,恶搞古人留下来的经典名句。他们又岂能听到悬崖边上的你,那痛彻心扉的呐喊!
    时间如白驹过隙,所有的功利的,都将被初阳蒸融,被微风吹散。唯有你,泡沫聚散,依然如旧。你从黄帝与蚩尤交战的那日起,就与天同在,俯视着炎黄子孙繁衍生息,静静地,似乎从不曾被遗弃。
    前几日,我偶然听到这样一则消息。说的是教育部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我倍感欣慰,你终于得以回归。
朋友,中华传统文化它正熠熠生辉,不要让它做涧底静止的石头,任时光如水般冷漠残忍地从它身边匆匆流过,不留一点碧波浅痕。
    中华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云蒸霞蔚,汇聚吐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中华文化是一缕永不停息的风,一季有一季的色彩,一程有一程的精彩;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枝高高地伸向苍穹任流年翩跹,任光阴荏苒,我愿执着地牵起你的手,再去寻一片文化的净土,再为你等上一千年。

二等奖
正在消逝的美好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12班 钱科伊   指导老师:蔡景秦

   又是一年中秋时。
      回忆童年:墨蓝色的天空中镶嵌着一轮金黄的满月,月光轻轻柔柔的,给大地披上一层轻盈的薄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亮在天空中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月光如泻,月色似水,美轮美奂。
      华灯初上,家中仿佛过节般热闹。彩灯闪烁,茶几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瓜子花生、糖果饮料。客厅里人来人往,大人的谈话声,小孩的玩乐声,电视的喧闹声,餐碟的碰撞声,让小小的客厅注满了欢乐与幸福,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溢出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各自的近况、见解,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小时候最期盼的,当然就是吃月饼和赏月。那时,月饼有拳头大小,外面是一层油腻的酥层,还嵌着几粒芝麻,有些像淘气的小孩随意丢弃的糖果,不经意地洒落在月饼外面。里面的馅五颜六色,有白糖、丝瓜、陈皮、山楂等。在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下,亮晶晶的。孩子们把月饼捧在手心,满足地咬上一大口,相视而笑。吃过晚饭,家人把茶几架到宽大的露台上亲戚朋友围成一圈,聊聊家常。在月光的注视下,一大盘月饼被一扫而光。人们都满足地斜倚在椅背上,手轻轻地抚摸自己圆鼓鼓的肚子,嘴角向上扬着,浮现出隐隐的笑意。几个顽皮小孩的嘴边,还粘着芝麻粒儿呢!清风徐来,群山好像也被陶醉了,蒙上一层面纱,在远处若隐若现。月亮仿佛也沉醉其中,变得更圆更大,月光也缥缈起来。我凝望这一切,感觉自己也变得轻盈而宁静。仰望天空,那月亮中灰黑色的影子,是嫦娥和玉兔正在嬉戏吗?
      往年的中秋,一家人团圆欢乐,吃月饼,赏月,天真而美好。
      今天,中秋佳节。月亮仿佛害了羞,娇滴滴地躲在厚重的乌云后。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肆虐的风雨。爸爸妈妈仍在工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老家休息。我孤身一人留在这空荡偌大的屋里,望着寂寞的四周,我掩面抽泣。同学朋友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或是沉迷于手机。我不禁有些疑惑:昔日的童真、欢乐、幸福、美好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了吗?如今,团圆、赏月等中秋习俗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岁月长河的奔流,中秋是否将会毫无意义?先是精神文化的消逝,接着是文化习俗的消逝,再是文化建筑的消逝,最后,中华民族五千年所沉淀的文明,是否也会消失殆尽?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四季交替,桃符更新。日历一页一页被撕落,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其中中华文化、习俗的烙印也逐渐变淡。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留住中华文化的根脉。那些正在消逝的美好,让我们救赎它。


二等奖
正在消逝的女书
        重庆市珊瑚中学九年级1班  马茂荐    指导老师:胡娜  


    如同迷失的水鸟,扑腾着孤零零的翅膀,惊起一江水浪,水涛为它们的翅膀泅染上沉重的桎梏,它们只好不停地盘旋,像固执的孩童,在这杳无人迹的江畔,兀自绝唱……
    朴素的人们的血肉中早已铸刻好了女书的斑驳记忆,他们热爱的祖先,在大江之畔,重山叠水,倾诉衷肠!远在天边的丈夫出征已久,生死未卜,善良的她们创造了女书,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只属于女人的文字。多少年来,篇篇女书,默默慰籍着这里普通的农家妇女的心田!那隽秀的字迹,书写着多少女子的百折柔肠,刻画着她们内心的婉转曲折,寄托着她们心中绵长的思念,于是女书,伴随着独属于水乡女子的渺渺梵音,飘散在上江之上……
然而昨夜西风,只道是寻常,望尽天涯路。
    她们热切而欣喜向外乡人赞美着女书的美好,然而因为女书与红尘世界格格不入,她们的愿望落空了。大家面对眼前怪异的女书,竟无一点敬畏之心,因为心灵的纯洁,终会被滚滚俗世所抛弃!她们无奈叹息,孤独地坐在船头,一如不肯离去的水鸟,她们只属于这里。这漫天的水雾,谁又知道是上天的怜悯,还是水鸟的哭泣?
    手绢,是这里每个女子的随侍用品,或许是天意,她们叹花红落去,江水东流,红颜薄命!她们走向命运的南极,那心中柔情,向谁诉说?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指尖轻流,胭脂红妆,晕晕点染,一位位柔情女子的悲歌人生,也就记录在了手绢上。她们去世前,总会叮嘱后人,务必将手绢随同她们一起,葬身于火海。肉体在燃烧,成就无坚不摧的熔炉,在烈火的热情亲吻中,手绢上的女书随之刻进她们的灵魂之中,而后飘散,空留红颜在人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肯将这种奇妙的文字接纳的原因,因为它们实在太过妖异,它们总会和创造它的人携手长眠土地,因此也没留下什么供后人把味。我想,人们也是不能解读女书之情吧。它们的主人固执地创造了它,又带走了它,因为每一位女子的一生,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花去落空人散……
没有人愿意打扰女书中的柔情,正如她们的坚守,当你见到星光灿烂,我们在心中记住了女书。
    水鸟展翅,她们还在原地,水波扑咚,扑咚……


二等奖
正在消逝的艾香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1班 刘静茹 指导老师:沈晓玲


    二零零五年。清晨。风吹来,吹起了窗帘,吹到了屋子里。是什么味道?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滑入我的鼻尖。我穿起拖鞋,走下楼去。
    妈妈、姨母、外婆、舅娘,都在下面。她们围着一张木桌,手中拿一片粽叶,旁边放一盆黏米。那片粽叶,被她们卷成一个锥形;用勺子,把黏米盛进卷起的粽叶里;把粽叶卷过来,卷成一个锥形,在外面套上一条长绳,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中。于是,那黏米便开始在粽叶里酝酿。
    那边传来“唏唏啐啐”的声音。转过头去看,爸爸拿来一束艾草和一束菖蒲。他边走边说着:“说是端午节挂艾草菖蒲辟邪呀!我也就给全家老小求个平安。”他搭板凳,站上去,把艾草菖蒲挂在门两边。
    妈妈正包着粽子,忽然大惊,想起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似的,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跑进了屋子。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后,她出了屋子,手上多了一个荷包似的小玩意儿。我正好奇那是什么。妈妈便走了过来,蹲在和我的面前。她边把那小荷包戴在我的胸前,边说着:“怎么能少了香包呢?防蚊驱蚊呐!孩子戴上多好!”戴完后她便转身,又去忙活包粽子去了。而我留在那里,只闻见一阵阵香气从那小香包里发出,不闷、不燥。
    我又和其他伙伴去田间玩耍了。回来时,已是中午。
    大人们端菜的端菜,洗碗的洗碗。爷爷招我过去。他正在喝雄黄酒,口中哈出的酒气,很好闻。他把我搂过去,说道:“孙女啊,端午了,怎么也得有个“雄黄王”吧,来,爷爷给你画上!”爷爷用食指,沾了一下碗中雄黄,他又随即在我的额头正中央,写上一个“王”字。冰冰凉凉的感觉,好舒心!
    “粽子来喽!”远远地听到舅娘的声音。她端来一盘粽子,正是早晨家里的妇女自己制作的。好香!我拿起一个粽子,解开绳子,剥开粽叶,黏米的香甜和粽叶的清新混合在了一起。咬下一口,满嘴都是清香与甜蜜!
    屋子外,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呐喊声。我跑出家门。他们正在举行龙舟赛。健壮的龙舟手不断划着自己手中的桨,一边大声呐喊鼓舞士气。我也加入了呐喊助威的阵营当中,看龙舟手驾驶的一条条龙舟从眼前飞驰而过。
    ……
    那天玩得可真是尽兴。它们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记得,那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可是……
    现在,再也听不到孩童在端午那天念“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民谣了;再也看不到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桌边包粽子了;再也闻不到胸前那小香包散发出的那一抹清新的香气了……
    人们只是发个短信,问个“端午好”;或者从超市买回一堆冰冻粽子,塞进自家的冰箱里。可是有谁看见?粽子在寒冷中哭泣。
    我想要一家人围坐在桌边说笑着包粽子,我想要挂在门两边的艾草和菖蒲,我想要胸前那个散发香气的小香包,我想要龙舟赛中观众激烈的呐喊助威声,我想要额头上那一个大大的“雄黄王”……
    人们已经渐渐地忘记了香包,忘记了龙舟赛,忘记了那额头上的“雄黄王”……我想用艾草的香气,唤醒他们的心,我想……
    香魂一缕随风去,愁绪三更到梦遥。


三等奖
刺绣魂
重庆市珊瑚中学八年级1班李劲奕   指导老师:吴芳  

    坐在桌前,展开娟布,穿针,引线,手腕微提------这既是刺绣的动作。
    刺绣乃是古代女子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称为“女红”。拥有好的绣功就代表着贤惠,有诗曰:“花随玉指舔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这正是当时刺绣水准的体现。这项技艺在古代女子之中传得十分广泛,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可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及特色。因此刺绣也谓是中国文化当中的瑰宝。
但是,时间流逝,这项技艺好似也被时间冲走,几近消失。至少我从未见过,从未见过,它就好似在深闺中的女子,很少出现在世人面前,连记录片也鲜少涉及。刺绣正在慢慢消逝。
    最贴近刺绣的,乃为十字绣,却远不如刺绣那般具有艺术色彩和文化底蕴,降低了工艺难度,用编制品代替了娟制品,没有自然的色彩过渡,总归失去了那份独有的中国色彩,只留有一些许刺绣的神韵。
    但十字绣确实能够修身养性无疑。我曾买过一两幅来绣,闲来无事时拿出来,绢上一两针,不知不觉竟中有种“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的心境了,让人情不自禁沉入其间,而忘乎时间了。
    我曾不经意间见到个一女子,让我印象深刻。她所处的不是在绣廊,不是在静室,不是在郊外,就在喧嚣的街市上,却恍然给我一种处于江南水乡的静谧之感,她那时既是绣十字绣。
    她的打扮并不突出,反而相当朴实而不显眼。就着一身白底碎花体恤,有些灰旧的针织衫,和一条休闲裤。我惊于她自然顺直的长发,没有经过烫染,是纯正的中国黑,长至腰间,给人印象很深。
    那天天气有几分闷热,也不慎染上了人们的心头。她就那样端着张小板凳,拿着绣袋,坐在了街市边的树荫下里。周围行人络绎不绝,街道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而繁华。行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却打不破她淡然的面容。她就是那样动作轻缓地理好线股,挑出彩线,引上针,对上一个位置,干脆而优雅地穿入孔中,微提手腕,轻抚绣娟,再重复动作,别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不念,望天外云卷云舒”之意。我透过她仿佛看到在一个焚着檀香的古色古香的房间里,一名美丽而端庄的女子,得体地静坐在绣桌前,一针一线,手上的动作好似演绎一出舞蹈,那种淡雅的气质,显出一种江南儒雅。而桌前的绣娟上,绽放着一朵明艳娇嫩的花,引得黄莺也飞下枝来,欢快地吟唱,正应了“绣成安向小园里,引得黄莺下枝条”的景。
    不过,那也是偶然一瞥。此后,我再没看到一人绣十字绣,也再未见到过这份同样的宁静与淡然。
    刺绣既为修身养性,绣的就是淡然,求得就是宁静,这是刺绣的灵魂所在。由于物质的需求和社会的形势,人们乐于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沉醉于灯红酒绿,金钱名利中,在无尽的欲望中寻找快感,忘了那份最重要的初衷,那份内心的宁静,那份刺绣的魂。
    刺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淡然是刺绣的灵魂。
    刺绣正在随着时间消逝。
    随之的,还有刺绣的魂。

三等奖
正在消逝的绵长戏曲
重庆市珊瑚中学 九级10班 阳羽昕  指导教师 罗丹


  哀婉的二胡声一响起,朱红的帷幕缓缓拉开了,那人身披光环,似万丈光芒投射在了那一片片繁茂的绿叶上。
  “快来看看这是什么!”我的同学在一旁惊讶道,“戏曲传统文化,梅兰芳……”
  “原来就是电视里常说的京剧啊,不就是咿咿呀呀的一些让人烦躁的曲子吗?”另一个同学说道,“也真不知道这是怎么成为国粹的……”
  当我听到这话,心里的确也是这样认同的,可我的父母却深爱着戏剧,每当有什么戏曲班子来表演,他们都会叫上我一起去看。直到现在,我才觉得戏曲并不是这样无趣,只是那满身华丽的装扮就已经让人流连忘返。
  恰是一个大晴天,晴天的夜晚满天繁星,微风里带着甜味,好不凉爽。我们三人坐在三只木凳上,想必朱红的帷幕后是一位花旦正在涂抹胭脂粉末,淡淡的花香引来蝴蝶的停驻。手拿一支支金簪,用它盘好那黑直的长发。
  终于二胡声响起,帷幕渐渐拉开,小步走来的正是一位花旦,她比我想象的竟更加艳丽。身披一件五颜六色的披风,轻轻挽起青色长袖,手捏一把绣着梅花的扇子,忽地又走到台中间,开启他那迷人的朱唇皓齿。隐隐约约之间,一种凄凉便侵染人们整个身心如梦幻泡影,如水波涟漪,婉转绵长。好似月亮上广寒宫的女子也是这般憔悴却又动容。那双极富有神韵的眼睛在淡淡的胭脂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水灵,似一泓清泉在山间静静流淌。也许在这身华丽的背后是遍体鳞伤,是心力憔悴,无能为力罢。简单的乐器带着这样动人的歌声,怎会不成为国粹,在这“咿呀”声音的背后又蕴涵了多少悲苦惆怅,我终于明白这戏剧便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最精彩的诗篇。
  朱红的帷幕缓缓拉上,灯光也熄灭了,可是我却仍然沉浸于这份忧伤却美妙的氤氲中。
  也许戏曲在很多人眼里都是这般无趣,可它人仍在多数人的心里传承着,而正在消逝的是人们的真心,真情。


三等奖
有一种团圆,叫月亮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9班 周琪皓指导老师:杨艳娇


    每当到霜浓秋重的时候,光着身子的大树犹如一把利刃,狠狠地插进天际,而枫叶也不甘寂寞,默默把自己打扮成红色,跳着最后的华尔兹,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在静谧而无奈的夜里,一个身影总是按时出现在天空的一角,就那么孤独而漠然地挂在那里。
    众所周知,秋天的正中是八月,八月的正中是中秋,那一天是月亮最圆的一天。中秋节这三个字可谓是耳熟能详,然而许多人对它的理解,也仅仅是吃吃月饼而已。
    中秋节在唐朝初期被固定,盛行于唐朝,甚至中秋到了明清时期可以与元旦齐名。在宋、明、清,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常常可见“望月楼”、“拜月坛”等建筑。但中秋节的起源最终还是要追溯到月亮上。
    到了中秋之夜,望向天空,你会看见这些:在深邃而纯真的淡蓝色天幕中,星星浮在天空上,又仿佛随时都可能掉下来。金黄色的大饼就好像挂在那张幕布上,却不知背后是否有一根坚固的螺丝钉。它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望着古今多少人望着它自己。它不会说话。只会默默地在它该出现的时候出现,该消失的时候消失,在今晚,它圆得让人心中只能默默赞叹。中秋团圆,这个习俗在它眼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它没有可以与之团聚的食物,只看见人们家家户户站在阳台上,窗户旁,望着它那圆圆的身躯。而这些人群,都只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华民族所在的地方!
    我深感荣幸的是,几百年后,我还可以感受到古时前人们做过的事,几百年前的那种氛围。这一点必须要感谢先辈们的付出。现在的人在团圆时,真的有想过这一点吗?
    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可以在几百年后,感受当年的文化。文化不是木棍,不能想扔就扔,想捡就捡。文化更像是一棵古树,它盘虬卧龙,经过多少岁月的磨砺和沉淀,然而一旦没了这棵树,人们的思想就只会变得平淡无奇,千篇一律。
    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每当我说出我是中国人,我国中国的节日时,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独一无二的气息。我能感受到,我所在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注重保护文化。
    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文化从先人,从父辈手中,传到了我们这里。而我也乐意去保护它,去传承它,让它保留千秋万代。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去捍卫文化。
    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的身上,包含着文化的种子,有着文化的图腾,它的名字,叫中华。
    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每当到了月圆时分,我望着月亮,就仿佛感受到所有的文化,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团圆。
    我望着月亮,心中的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有一种团圆,不只是亲人的团圆,更是文化的团圆,它——叫做月亮!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6-05
获奖名单

班级             姓名      作文题目        名次
2015级7班    陈梦雪      听戏         一等奖
2015级4班    刘濛     正在消失的碑林      一等奖
2015级7班    夏绪龑    裁出一朵时光的花     一等奖
2016级11班    陈金歌    兰亭韵          一等奖
2017级1班    罗晗菲    牡丹亭上三生路      一等奖
2016级3班    乔子耘    正在消失的糖人       一等奖
2015级12班    张可童    正在消逝的古韵      一等奖
2015级3班    郝荣庭    正在消逝的那片尘烟     一等奖
2015级8班    张韵千    梨园惊梦          一等奖
2016级3班    周 洵    正在消逝的桃花源       一等奖
2015级1班    陈雨菡    正在消逝的孔明锁      一等奖
2015级4班    李嫄嫄    正在消逝的老规矩      一等奖
2016级12班    吴静怡    熟于心头,从不陌生     二等奖
2016级11班    王诗琪    情寄唐风,魂牵宋韵     二等奖
2015级3班    黄亚东    正在消逝的声声吆喝      二等奖
2017级12班    钱科伊    正在消逝的美好       二等奖
2015级1班    张皓睿    正衣冠           二等奖
2017级1班    袁迦萱    琴弦上滴落的宫商角徵羽    二等奖
2015级12班    张馨予    正在消逝的半阕繁华     二等奖
2015级8班    曾雨欣     魂             二等奖
2015级4班    李珏甫    正在消逝的老山城      二等奖
2017级1班    刘静茹    正在消逝的艾草       二等奖
2017级11班    王逸    正在消失的记忆        二等奖
2015级1班    昌津竹    新文化革命?新经济革命?    二等奖
2016级5班    杨剑渝    牵起文化的手        二等奖
2015级10班    左芯睿    正在消逝的声声古琴    二等奖
2017级1班    范佳芸    野有蔓草         二等奖
2017级6班    李佳应    正在消逝的成语文化    二等奖
2015级8班    李晓燕    久违了,吾独念卿     二等奖
2015级1班    马茂荐    正在消逝的女书      二等奖
2015级4班    李一肖    正在消逝的黄葛晚渡    三等奖
2015级5班    吴芷昕    正在消逝的评书文化    三等奖
2015级10班    阳羽昕    正在消逝的绵长戏曲    三等奖
2015级8班    谭钦引    花·木·世界        三等奖
2015级7班    韩朵    正在消逝的古韵       三等奖
2015级11班    梁育嘉    正在消逝的香味      三等奖
2015级11班    王雅晨    正在消逝的青砖白瓦    三等奖
2015级12班    刘毓林    正在消逝的早春归燕    三等奖
2016级7班    马若婷    笔 墨 年 华         三等奖
2017级6班    邱诗珈    传统文化-中国画      三等奖
2017级11班    罗婧纯    正在消逝的桃花源     三等奖
2016级9班    田乙淋    嗜琴,逝情        三等奖
2016级5班    赵力欢    正在消逝的江畔号子    三等奖
2015级10班    袁小茜    正在消逝的茶韵      三等奖
2015级7班    张競玥    正在消逝的吊脚楼     三等奖
2016级3班    宋凌云    正在消逝的云霞锦缎    三等奖
2016级1班    李劲奕    刺绣魂          三等奖
2017级10班    陈锦旖    正在消逝的辉煌      三等奖
2015级5班    王海燕    正在消逝的民间工艺    三等奖
2016级7班    何艾迪    正在消逝的年味      三等奖
2016级9班    朱浩然    墨    魂          三等奖
2015级11班    郝玥    正在消逝的古道      三等奖
2015级4班    汪小涵    正在消逝的书卷      三等奖
2016级7班    王玄之    正在消逝的圆明园      三等奖
2015级5班    李恺雨    正在消失的青砖黛瓦    三等奖
2015级10班    彭雪芮    正在消逝的戏剧     三等奖
2015级7班    何金璐    正在消逝的戏剧      三等奖
2017级9班    周琪皓    有一种团圆,叫月亮    三等奖
2015级11班    陈秋岑    正在消逝的对联      三等奖
2015级8班    刘昊奇    正在消逝的乡村“人龙”    三等奖
2017级1班    刘书言    笔祭    破格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