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52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南岸区东港学校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5

东港学校文化作文获奖名单

姓名

班级

题目

名次

指导教师

赵自游

初2016级2班
《悠悠中华魂,吾心永存》
一等奖

  周春

胡诗懿

初2015级3班

《品读唐韵》
一等奖

何忠新

聂莉

初2015级2班
《正在消逝的文化记忆》
二等奖

江燕

周锡源

初2015级2班
《正在消逝的汉字》
二等奖

江燕

赵汶龙

初2016级1班

《唐诗背后的故事》
二等奖

周啟彬

冉婷婷

初2015级3班
《正在消逝的广阳民间故事》
三等奖

何忠新

王伊娜

初2016级2班
《正在消逝的年味》
三等奖

周春

邓启谋

初2017级2班
《正在消逝的记忆》
三等奖

徐任远

曾欣怡

初2017级2班
《正在消逝的节日》
三等奖

徐任远

易红

初2017级1班

《正在消逝的端午节》
三等奖

徐元红


二等奖:
正在消逝的文化记忆
东港学校初2015级2班 聂莉    指导教师:江燕


     阴雨绵绵,踏在爬满青苔的石阶上,漫步前行,在路的尽头有一栋房子。
    许多不知名的藤蔓植物爬上了房墙,将岁月留下的道道裂痕遮住,但无论无何都盖不住这栋房子破败的景象。看看那墙角因破碎而堆积的碎石,屋檐翘起的四角因多年风雨的磨刷而没了最初的锐气,屋内破碎的门窗上堆积了厚厚的灰尘,其间还有许多白色蛛丝缠绕着。这样一栋破败不堪的房子,虽景象萧条,但依稀能辨认出那古老的建筑形式。
    也许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平地,长满了杂草。但随着一块又一块青石板的到来,一栋样式新颖,依山傍水的宅子修好了,人们争着要住进来。最后,幸运的那个家庭搬了进来,一位妇人会坐在院子中暖洋洋地晒着太阳,又会有一个可爱的娃娃在院子里嬉闹,他们非常喜欢这栋房子。可是,随着时光的变迁,他们开始厌倦这栋房子,渴望外面更多的样式新奇的房子。于是,他们搬走了,只留下这栋房子孤单的立在那,独自承受着风雨的洗礼。
    这栋房子变得落寞,它怀念那家人给它带来的欢乐。多少年,它在寂静中看着那一江春水涨了又退,望着那座座高山青了又黄。终于有一天,来了一群人,他们欣赏着这栋房子,这栋房子也渐渐被修复,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来这里游览的人很多,这宅子也变得热闹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又过了多少个春秋,房子变得更加破烂,可并没有人为它修补,它又一次变得落寞。杂草越长越多,渐渐的,它被杂草掩盖,它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正在一点一滴的流逝。
    这样一个文化,在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看过了几千次花落,而渐渐消逝了。
    在历史的年轮上,不停转动的是一件件历史往事,还有那一样样文化,它们被发明,被推向鼎盛,可始终抵不过岁月,最终慢慢消亡。
    我们眼前所能看到的种种历史遗产,都是文化的积淀,我们不应忍心看着它慢慢消逝。保护它,、亦如保护最珍贵的宝物,让它经久不衰!
正在消逝的汉字
   东港学校初2015级2班周锡源    指导教师:江燕


    一颗星,陨落。是那正在消逝的文字啊!这颗传承了中华五千多年历史,照亮华夏几千年文化的明星正在陨落,若灰烬般吹散于时间的长流。汉字,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各族间交流的纽带啊!可这载体似乎将要在如今摧枯拉朽般破碎,这纽带也仿佛将被扯断。那闪耀的汉字文化将在我们这一代消逝,心情不免有些阴霾有些惆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时伤怀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的情感便伴随着文字的消逝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舍身忘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似海一般的包容,博大的胸襟啊!这比比皆是的豪情壮志,这处处能见的诗情画意,无不是因为汉字才得以传承,这古人思想的精髓,伟大的文化艺术无不是因为汉字才得以让今人略睹其风采。
    甲骨文,那深沉又充满古风的文字。金文,那铭刻于青铜器上厚重而庄严的文字,正如司母戊方鼎那般沉重。篆书,古朴而不失灵动。而楷书的方正规范,也仿佛启示着我们做人因正直端正。行书,以他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与灵动而著称。还有那挥笔泼墨而成的草书,字里行间无不刻出一份潇洒......这都是汉字,一种灵活而多变的文字,也真是拿正在消逝的汉字。就像那晶莹的冰在热浪的吹袭下消逝,化作一股清流,付之东去。蓦然回首,见它自身后流去。弯下腰,掬起一捧清泉,只望它短短的停留,却见它从指缝流逝,汇入江河。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只能在一旁来回踱步,往返彳亍。
    女娲造人,仓颉造字,唐人赋诗,宋人赋词,先辈以他们的智慧留下种种结晶。可如今。唐人的诗,宋人的词,又有几人能赋得,只是习得它的皮毛罢了,又有人能了解它精神的核心呢?只是依葫芦画瓢罢了,而汉字也在渐渐消逝,它的内在文化又有何人能懂,提笔忘字,已变作普遍。难道之后灭亡的就是我们人类了吗?又或是人内在的精神丧失,化作一具行尸走肉。
    汉字啊,你的精神,难道就要在此消逝于历史的长流中吗?你可知我真想化作那激湍中的石柱,将消逝于眼前的你留住啊!
    一颗闪耀的星,正带着它最后的美好划过天际。一股清流,正从破损的堤口流逝。那颗星。闪烁着最后的光亮,清流,不回头的流走,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它消逝于眼帘吗?

唐诗背后的故事
东港学校初2016级1班赵汶龙    指导教师:周啟彬

    唐诗犹如一杯醇香的咖啡,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意味;唐诗犹如一剂苦涩的中药,要完全喝尽才能起到良药苦口的效果;唐诗犹如一杯香甜的美酒,要小口细品才能知道美酒的年份;唐诗犹如一杯清香的龙井,要用适当的方法去泡制才能让它发香引人品尝。。。。。。  
    唐朝是诗的海洋,诗的田园,诗的殿堂;唐诗中有很多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们走进唐诗背后的故事吧!                          一
    人面桃花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崔护,字殷功,他是博陵人,天资聪慧,一表人才,年轻时便考取了进士,但他生性孤傲,不喜欢与人来往。清明节这天,崔护一个人来到长安地南郊游玩。这天天气晴朗,春意融融,芳菲满眼,崔护信步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个一亩方的院子。庭院里花草葱郁,鸟的鸣叫显得环境更加幽静,仿佛没门,始终无人应答。待他快要离去时,门才开了一缝,一位少女在门缝中向外观望,一面问道:“是谁呀?”崔护赶紧答应:“博陵人崔护寻春路过此地,口渴难耐,相烦姐姐给些水喝。”少女觉得门外的少年公子彬彬有礼,就答应了。她顺手把门打开,带崔护进去喝水。崔护进入院中,院子里桃花簇簇,非常好看。那少女把水端来,含笑看着他喝下去。崔护喝完水,抬眼望去,只见那少女的小脸在桃花的映衬下显得可爱动人,好像一朵绽开的花儿。崔护心中有些触动,两人眉目对视好长时间,好像心灵沟通一样。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崔护与少女依依惜别。那次经历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常常回忆起那个少女和那一院子的桃花。到了第二年春天,桃花盛开,崔护循着旧迹,来到小院,桃花依旧盛开,大门被锁上了。哪里还有那可爱的少女呢?他无法克制心的感情,于是在门上题了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后便怏怏而归。过了些日子,崔护到南郊办事,便又去访问。崔护来到门前,见一老者问:“您是崔护吗?”“是啊”“就是你杀了我女儿!”老者哭着说。崔护听了,一阵痛楚,请求哭祭女子。崔护抱着女子哭喊:“我在这里啊。”说来蹊跷,女子竟睁开了眼。后来女子与崔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二     慈母缝衣几千年:
    孟郊的父亲去世早,由母亲辛苦养育成人。孟郊小时候十分聪明,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经过孟郊的不懈努力终于在50岁那年考上进士,谋得了谭阳尉的官职。上任后,孟郊想起自己多年在外漂泊,始终未能尽孝,心中惭愧。心想一定要把母亲接来享福。他告假还乡,亲自去迎接自己的母亲。回到家乡,看到那熟悉的一切,热泪盈眶。回到家里踏破的房屋,那昏黄灯光下年老的母亲一针一针的缝着衣服。孟郊跪到母亲面前,说:“母亲我回来了!”母子互想抱着,互道别后的艰苦生活和思念之情。孟郊将母亲接到谭阳后,回想自己的一生,写下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始终母亲那勤劳善良,缝衣着棉的形象,延续了几千年。
                            三
    徐凝题诗挑战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李白这首诗应该是咏庐山瀑布的绝唱了,浑然天成,别有韵味。诗中夸张的描写,突出了瀑布的神韵,壮观奇丽。后人谁还敢来咏庐山瀑布。李白在看见崔颢的《黄鹤楼》后,不禁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人头。”可李白没想到,后来的诗人见到李白自己的《望庐山瀑布》也如此感叹。到了中唐,便有人挑战李白了,那就是徐凝。他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十分得意,经常炫耀。当时也有许多人推崇,其中包括白居易。但过了一个朝代,人们不禁觉得徐凝的诗小气直白。过了几百年,苏轼评论道: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认为徐凝的诗,连李白诗歌的一点点“飞流溅沫”都比不上呢!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明亮的星!诵读古代诗词,欣赏品味唐诗中的意境。让唐诗走进校园,进入高考中考是必须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是好的是正确的。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让我想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延续下去,永远不会消失在历史文化的河流中。

三等奖:
正在消逝的端午节
东港学校初2017级1班易洪    指导教师:徐元红
    楚国的上空乌云滚滚,似乎在哭泣这可怜的国运。碧罗江边,狂风大作,波涛起伏,一个人站在江边。他的发被狂风吹起。一身白衣,显得他更加出尘。他的脸上充满哀伤,他的脸上充满悲愤。看着汹涌的碧罗江他一无反顾的跳下去。他就是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他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虫虾吃掉他的尸体,不断往水里丢吃的,还发动许多船支打捞他的尸体。可还是没找到。后来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日子叫做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往水里丢吃的,划龙舟。
    碧罗江依旧在流,江上的龙舟依旧在划。但却没了从前划龙舟的味道了。
    每年看龙舟的人还是那么多人,但注意力都不在龙舟上了人们有的低头看手机,或者边吃东西边看,都只为了玩。而划龙舟的人也没有原来划龙舟的本意了,划一次就有五,六百可以拿。在水上抓到鸭子,还可以多拿。开发商打这个做一种推销手段。粽子,传统手工包的最好吃,但现在有几个人会包呢?去超市买一包就行了。以前的粽子是一家人一起吃,可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在端午团圆,一起吃粽子了,粽子已经变了味了。有一篇文章叫《奶奶的粽子》里面有两段话: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都却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成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一个端午节温暖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端午节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如今的端午,又有多少人可以这样回味粽子之间的亲情。所以啊,人们啊,救救端午节吧!不要让她再消逝了啊,现在的龙舟是用钱坚持下去的,可能拿钱别人还不愿意。划龙舟的人已经很少了,以后的以后,我们还得见精彩的龙舟,看得见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龙舟吗?人们啊!救救龙舟,救救端午节,救救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啊!
正在消逝的广阳民间故事
  东港学校初2015级3班 冉婷婷   指导教师:何忠新

    也许,在我们每个广阳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个广阳民间故事,它是那么的小,却在我们心的角落闪闪发光。
    “那个张三娃,硬是不晓得......”,看着楼下讲着民间故事的老爷爷,一手拿着蒲扇,一手在空中挥舞着,表情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着,在他周围的小孩子也随着他讲述的情节而表情不断的变化着,这不禁让我想到小时候外祖父给我讲故事的样子,可惜再也见不到了。因为我市的广阳民间故事已在不经意的消逝了。也就几年的时间,记忆中的童年没有了。其实,民间故事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它所体现的内涵,“武松打虎”的勇气,“鲁班造大佛”的勤劳和聪慧等,这些富有内涵的文化正是我中华少年应学习的,正如梁启超所说:“中华之崛起,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而民间故事中所体现的宽容更是我们做人所必须要学的。法国的斯达尔富人所说:“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美国的的爱因斯坦也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信念。”举两个例子,在广阳民间故事中,我曾看见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庭中的大儿媳为了利益不善待婆婆,上天责怪她没有善心,就让大儿媳瞎了只眼睛,而二儿媳善待婆婆,于是上天使儿媳妇富裕,但儿媳妇得到这一切后不计前嫌,不仅对婆婆更好而且还友好地对待大儿媳,因为这样他她们一家才过上幸福生活”,这足以见得宽容之重要,这不正是因为宽容才幸福的吗?我伏在窗边,风轻轻地吹动耳发,三国时曹操的“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唐代张九龄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连叶盛多的“宰相肚里好撑船”,也在我耳畔一一回荡,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风不停的吹着,手前的书在风的吹拂下快速翻动,待停下时看见艾青带的“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司汤达的“嫉妒是诸恶德里面的最大的恶德。”引我思绪飘向远方。
     广阳民间故事中王书生与夏侯孜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王书生是个呼声很高的人,夏侯孜是比不了的,但两个人落第而归,而后因为王书生高傲自满终生未取得功名,而夏侯孜不仅高中且成为了宰相,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个理儿吧!鲁迅先生曾经也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蓦然回首,我仿佛明白了许多,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而这宽容也是由广阳民间故事一点一滴的侵入脑海,但“中国传统文化何乡村文明的样态已经沦陷,整个村庄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样态上,都处于坍塌和抛弃的状态,已成文化废墟。” 楼下的老爷爷仍旧讲着,但次数却越来越少,回首着往昔,那民间故事已渐渐消失,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未来的子孙也可以听见民间故事,传承民间文化,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广阳民间故事传承人吧!
正在消逝的年味
东港学校初2016级2班 王伊娜    指导教师:周春


     我只不过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十四岁小孩,仅仅是在世间看了十四年风景的人。从记事开始我渐渐对这一年一年的变化感到疑惑与深思。二十一世纪这个高科技时代,人们方便、便利,但也正是这日趋便捷的世事,使人们遗忘了许多东西,也缺失了一些东西。“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味道,人们称之为“年味”。
    在朔方,寒冬大雪纷飞。在鲁迅的笔下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但在我认为朔方的雪并不孤独,因为在那时四处正热闹非凡,四处弥漫着难得的温黁,四处飘着春饺的香味。若你伸出手接住一些雪花后,送入嘴中,一尝即隐隐淡淡的饺子的味道。雪地上有不少所堆的雪人,若是这般塑一个必然单调无味,所以总是要添上条围巾,添上一顶帽子。可在我认为火红的围巾与帽子和雪人搭配才是最棒的。这是有着朔方特点的——“年味”。在暖国,冬天不似朔方那般寒冷,没有纷飞的大雪。可这次我与鲁迅的观点一样也是“滋润美艳之至”。不单如此还有着热闹。与朔方也有着不同的年味,但那也是极好的。
    中国春节,不论你身在何方但总有些习俗相仿。夜晚守岁到新年伊始,12点之后放鞭炮,获压岁钱......这般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属我们中国的一大文化。可是如今,不知怎地年味越来越少了。团圆是春节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但如今或为事业不能回家,或为买不了票于异乡苦苦牵挂。因此在过年时多少老人也只能茕茕守家,胜似平常。个个都市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为了避免出事故,有些地方单方面严令禁止燃放礼花,鞭炮;甚至有不少的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使人们畏惧去买去放。因此在本因夜空美丽,五彩斑斓的12点之时,空中也只是黑压压的一片,留一片恐怖的漆黑予人以压抑。有时的我们应该沉思,譬如这类习俗在不久之后消逝了,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一辈的我们每当到了过年时,也只是认为单调乏味。而在我们的下一辈,下下辈是不是仅把这往昔有着辉煌过去的春节当作一个休闲的假期看待罢了。“年味”这般渐渐消逝的感觉,我们是不是应该将它重拾回来?我们应该深思。
致正在消逝的年味。
正在消逝的记忆
东港学校初2017级2班邓启谋    指导教师:徐任远

    耳畔边回响起一声声的筝鸣,脑海里那泛起一层层的涟漪,使我如同身临其境,流连忘返。那美丽,精致而又新奇的玩意儿是多么的令人爱不释手。
    跨进高高的门槛,来到美丽而有宽敞的隋唐宅院。高大而精致的圆柱像巨人一样撑起了房屋的脊梁使它屹立不倒。大堂里那桌椅的显摆的庄严但是依旧能令人感受出主人与家人之间的和谐与幸福。触摸精致的支柱上面的花纹是多么的细腻啊!是多么令人神往!金龙缠绕在圆柱上,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望着远方的,似乎是告示皇上要看远方不要局限于一点。我心中有些疑虑,但不知是什么。我看看自己恍然大悟,它怎么没有一点体现现代化的东西呢?我认为是华夏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又感到悲哀,我不仅叹息又在为中国的传统的丢失而感到悲愤。
    突然,一声现代化的机械巨响打破了我的幻想,又把我拉了回来。拉回这个正在流逝传统文化的现实世界。文化的流逝像一面又一面镜像出现在我的眼前。看了之后我不禁垂下了沉甸的头颅。昔日,我国一遇到传统节日便张灯结彩,如今传统节日一点点消逝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体味爱国的端午,就因为我们的遗忘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展现了端午的氛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全国世界非物质遗产。但这是件好事,因为它让我们懂得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可是毕竟它不属于韩国。不仅如此,许多传统的文化和记忆也流逝在我们眼前。就像风一样吹走了它们再带回来,可惜它们已经不再是它们了。
    我的记忆中老家有一座高大的木头房门,形似古代宅院的大门,雄伟古朴,高耸入天。可惜如今只剩了一个空架。如同一个老人奄奄一息,让人十分感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记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今,他们却要消失了。口袋鼓了,脑袋空了,伦理丢了。人们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统文化去塑造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只有将消逝的记忆找回,传统文化才能长青。
正在消逝的节日
东港学校初2017级2班曾欣怡    指导教师:徐任远

    “嘿咻!嘿咻!嘿咻!”整齐而又洪亮的声音活着整齐的鼓声盘旋在空中。一条一条的龙舟,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朝着同一目的地进发,河边摆放着不同的位置,桌席和小摊。有边吃粽子边聊天的,有边喝清茶边玩耍的,也有边看比赛边赌船的。一切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这便是农历五月初五独有的壮美景象。
    这一天的端午节让我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那画面震撼了我罢,也许是因为城里早已没有这样的庆祝方式了罢。都无从知道。如今城市里有的只是按照工厂流程制成的粽子,有的只是以端午节来推销的可笑人们,有的只是祭拜屈原的外国人士。为何是外国人祭拜屈原呢?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我们竟无抵抗般将我们自己古代传统佳节让给了韩国。韩国竟然声称屈原为他们国家的人。这荒唐的言语更出乎意料地被联合国同意。对于这个消息,我又好笑又悲哀,笑的是韩国无厘头的说法,但同时我也为我国节日被剥夺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我可不想我以后的子孙把端午当做外国节日来过。但我国的确有一些值得改正和认识的地方。例如我国一直把经济放在了较高位,渐渐淡忘了我国古代的高尚品德。并且我国某些广告集团以传统节日为借口,为赚钱而利用节日便利。这使我国大多人民扭曲了节日的作用以及来历和祭奠方式。不止如此,我国大量宣传方面公司宣传的并不是传统节日,而崇尚的是流行,追求快乐的西方节日。清明节到来时远没有万圣节人群繁多。就以端午节为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端午节的真正意义,更有许多中国人不知道端午的来历,也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这并不好笑,不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中国人怎能称为中国人,如果中华民族一直任由这种现象持续发展,那么不出若干年,中国文化节日将不复存在。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流传的最多的便是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是表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悠久的象征,如果我们能记住并流传这些节日,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及习俗一定会得以传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