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038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秀山县凤凰中学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13
传承人类文明   养育文化人格
------我校举行了第十一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为响应十八大“文化强国”追求,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提出的“文化中国、文化阅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砥砺学生文化思维,养育学生文化人格,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校于2015年4月10日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本次作文竞赛,同学们以合理、大胆的想象,或以真实的事件、真情的描述,紧扣作文大赛主题,思维活跃、文笔流畅,很好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涌现出了一部分写作小能手。最后,通过评委们的认真审评,共评选出一等奖8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20人。




获奖作品
浅识文,后而存
作者:秀山凤凰中学2017级8班  李秀艳  
          指导教师:张宗分        


  有一种知识叫文化,有一种文化叫传统,它是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就伴随我们的。
  也许,我们还小,并不是很了解传统文化,甚至我们常想我们的志趣不在传统,现实那么好,又何必去追究过去呢?
  我爱学习,爱的是知识,却唯独不爱文化,我一直觉得它很枯燥,无论是现在的还是传统的,我的认知都是“很烦,很枯燥”。
  但是,它——传统文化,又被编进了人生关卡,这让我不得不学。我在一步一步的试着去爱上它,从单爱到全爱,最后成为挚爱。
  我爱父亲的一笔好字,那么飘逸,那么有神,让人赏心悦目。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模拟父亲的字,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字也是文化,我只知道,我对它,一见钟情。              
  可是当学上它的时候,我才发觉,真的不容易。最基础的笔画临摹数百遍,最后也只是得其形,而无其神。真正的书法追求的不只是间架结构,笔锋等这些外在的形似,而应该追求一种境界。我想称得上书法艺术的,应该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俗话说:书以言情。书艺如人品,书法的形态,就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读一个人的书法,就能深切感受其人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王羲之说:书法是人的情感流露,是心灵的律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十年磨一剑。”任何一门艺术,达到高深的境界并非一日之功,都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如愿。虽然我只是初学阶段,但我还是执着与自己的爱好,我激励自己,书香,墨香是一抹淡淡的乐趣。虽不能像古人一样活得潇洒,写得精绝。但是,我,就好这口。“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坚信付出的,总会得到回报。只要坚持不懈,终能一浪更比一浪强,一笔更比一笔美。因为这字有我挥洒的汗水,有我下笔时强劲的力度,有我饱含了的感情。它的美流于纸上,刻于我心上。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化存留在这个世界上,传统文化也在,它也有美,只是我们没有仔细的去发现而已。
  细品文学,他有语感的奥妙;细看书法,他有笔锋的精彩;细观绘画,他又轮廓的优美;细听音乐,他有旋律的美妙……
  这些文化艺术需要我们去细细感知,细细品味。在慢慢的咀嚼中,浅浅的认识它,认知这个让我们抓耳挠腮的文化,让我们可望不可及的文化,去爱上它,不感它的烦,它的枯燥。
  让我们不再把它当成杀害脑细胞的毒品,一点一点的感受它的美,爱上它的美,认可它的美,欣赏它的美,诠释它的美,存留它的美,而我,在书写它的美……
中华文化记忆“名片”——端午
凤凰中学 初中组  卓思懿  
指导教师:陈华  


  有一块地盘叫中国,有一个民族叫中华,有一种文化叫传承。他们有黄河,有长江。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些,孕育了一群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子民。他们勤劳,他们聪慧,不断使自己的民族壮大,拥有了专属于自己民族的记忆。而那些记忆的“名片”也成了我成长中的乳汁!
NO.1儿时的记忆——“粽子节”

  以前的我,并不知端午节称“粽子节”,只知它要包粽子,然后吃粽子,之后还会放假。呵呵,于是啊,就在那个懵懂的时候,便糊糊涂涂的过了这个节日。
“粽子节”的早晨(也就是端午节),一家人上上下下的便开始忙碌起来:收拾屋子、取出好吃的零食与瓜果,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白的米,红的枣,绿的豆……欢喜的气氛在屋里氤氲。
  嘿!接下来,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啦——包粽子!是不是很期待?别急,慢慢往下看。
先把粽叶做成一个类似“漏斗”的东西,但是下面没有孔。然后再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慢慢放下去,不能填太满,因为煮的时候糯米会溢出来。折叠好,用类似于“绳”的东西紧紧捆好并打上一个结。哈,一个粽子便诞生啦!
  看看外婆的手啊,动个不停,就像个“机器人”在运作一样。看着外婆如此郑重认真,平时淘气的我这会儿一下正经起来……给外婆捶背!于是啊,包粽子也变得可爱有趣起来。这个流程中欢笑与白头外婆的低头包粽子的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孩子,过来吃粽子了!”妈妈在一旁叫着我。刚进厨房,一股香气便扑鼻而来,打开盖子,这种清香更是强烈。
  一个个粽子如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一般,可爱而又调皮。我用筷子怎么也捏不住它,只好请来外援……妈妈。看着妈妈灵巧的双手不费吹灰之力便捏住了,我是高兴呐而又羡慕。
  把粽子的“身体”裹上一层晶莹美丽的白色外衣,一口咬下去“啊呜”,哇!太好吃了!既拥有米的饭香,又有粽叶的清香,萦绕舌尖久久不能离去。
  粽子节温暖而诱人;充满长辈的慈爱,充满孩童的欢喜!
  年复一年,我,我的同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家庭,在期盼中,温馨中度过一次又一次端午节。
  难道人们过这节日就只为吃粽子吗?我天真的认为着,直到……
NO.2历史故事——“端午”“屈原”

  直到一年级的时候,才从“博学多才”的姐姐那里知道。“粽子节”并不叫“粽子节”,而是“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这个“端午节”呐,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爱国,有理想。可是不幸的是,他的国家即将灭亡了,他救国无门,无能为力,它他不甘做“苟且偷生”的人,也不甘自己的国家被灭,于是便投江,自尽了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祖国最深沉的爱。人们在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没找着,可又不想让鱼儿“糟蹋”他的尸体,被用粽子吸引鱼儿,使鱼儿不去吃他的尸体。于是啊,这天,便被后人命名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拥有爱国精神的诗人。端午的温馨与欢喜又加上了一层历史的厚重!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划龙舟、挂艾叶、吃鸭蛋、画虎符、喝雄黄酒等等。每一个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平安,健康的期望,寄托了长辈对孩子无尽的爱意!
  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民族长久的集体记忆,或记载着某些历史事情,承载着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与敬意,或满载了长者对家庭的祝愿,对孩子的期待!这些节日,成为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忆名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能让这个传统节日消失,不让它和我们告别或淡忘。而是要让我们铭记。要捍卫传统文化,要有捍卫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让我们接受传统的洗礼。要让我们的生命里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把生命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在思辨中剪掉旁支,让生命之花开得酐畅淋漓,永亨清香。
  让一代代中国人传下去,让未来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揣着自己的文化身份证,走向全世界。

不要徘徊,停下脚步
学校:凤凰中学初中组   雷秀丽
指导教师:邓君



    2015,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追梦的时代;2015,同时也应追梦,不少人把文化的灵魂出卖了、抛弃了,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娱乐。是的,他们的灵魂成了娱乐对象。
    在校园,“娱乐”成了同学们的共同话题,甚至是唯一的话题,为此,有的人荒废了学业;在公交车上,在公路街道上,“低头族”潜心关注“娱乐”,充满了虚缈的憧憬,去忽略了生活的美好;在周末,人们很少出门,每天都是电视、电脑陪伴他们,精彩的娱乐节目牵着他们的眼,他们的心失去了自我!
  是的,娱乐节目无处不在,它带给人们欢乐与快乐,可他却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这样的观念:学习好像并不重要,只要我有长处,能歌能舞,就能出大名,赚大钱。
  不,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现在的节目,是以“文明搭台”,却是用“经济唱戏”,它让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化为经济的附属品,不能让人们摆正对文化的真正认识。这样下去,中国文化将会成为残灰,一吹就飞,再也没有价值。
  每个人在记事的那个年龄,便会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都渴望在自己的一生,留下自己一步又一步走来的足迹。如果有一天,你回头去张望,却发现以前的自己总是沉浸在一个总也走不出的“娱乐梦”中,你会怎样?懊悔还是憎恨,或是无所谓?
  人,为什么要活?这不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场无所谓的旅程,而是要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娱乐梦”是当代人所向往的美梦,有的人追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就这样,他的生命结束了。这,难道是你想要的吗?
  为了金钱,为了名利,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路的那头,是多么的诱人,追梦的途中,却丢弃了地位与尊严;到了路的尽头,我们得到了名利与满足,却迷失了自我。想要回到以前,找到自己,殊不知,自己的灵魂早已被自己丢在了路上的某一个角落,找不到,寻不着,只剩下毫无意义物质。
  这条路,害了我们,害了这个国家,使我们将自己国家的文化抛之脑后,让我们无法面对内心真正的自已。现在,有很多人正痴迷于它,追求于它,我想对他们说:“停下你们追求的脚步吧!不要徘徊,不要再前进。    2015,是一个追梦的时代,让我们用文化灌溉我们的灵魂,脚踏实地追求我们的梦吧!”  

承文化  传中华
秀山县凤凰中学初中组   宋佳佳  
指导教师:车丽娟    

    

  筝、琴、笙、萧合奏出了动听的古乐;笑、点、转、弯演绎出了柔美的民族舞;勾、擦、染、画挥舞出了淡雅的水墨画;篆、隶、草、行渲染出了别样的文字
  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现光芒,可又因历史而丧失辉煌。文化,是国家深厚的底蕴,是民族的力量,是智慧的凝聚。中华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中华文化,曾作为世界先进文化而傲视世界。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传播和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清朝、民国、抗战时期,一度面临覆灭的危险。当鸦片战争开始,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怀疑;五四时期,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摒弃,更是使传统文化在中华的国土上产生了断裂;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部分地区日语的使用,汉语的禁用,也使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近年来,当传统文化正逐渐恢复时 ,又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崇洋媚外的炎黄子孙们,一度学习英语及西方文化,使得中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流失。现在,当中华文化再次被提起,并且走进校园走进考场时,我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吧。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终于有了文化的底色,我们的中华文化将在我们年轻一代薪火相传。我们会为此高兴和沸腾,因为,中华文化正在逐步恢复本来的面目,开出最绚烂的文化之花。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然而,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把它学好、用好、写好。这样,就不得不提到书法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年年岁岁的书写风格及文化内涵各有千秋。“歪歪斜斜,与众不同。”正是郑板桥的字,乱得没有章法,却又显露出傲气竹坚。这是他的人生写照。拥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大书法家的字写得入木三分,苍劲有力。似乎没有柔软,全是豪迈的气魄和势不可挡的气势,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王羲之写出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行,草两全。同时,也向世人诉说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气势磅礴。从古至今,书法的韵味和魄力总是令人乐此不疲。商代的甲骨文,是充盈着模仿和简化;三国两晋时的行书、草书又是端庄严谨,又是龙腾虎跃,乱中生美的景象;楷书,方正圆润,有着中华民族所行的正直信义之道。文化的传承,不止于此。书法的形式也由简单的毛笔,发展成为了钢笔。这样的变化也让书法更加普及人心。一手好字,象征着中华民族多年的书法终有传人。书法,将在年轻的我们身上熠熠生辉。书法,会在一撇、一捺的书写笔画中流畅传承。不仅书法,那清淡、悠远的中国画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印象部分。有山水虫鱼的山水画,也有人生百态的人物画。不过,更多的是山水画。拿上毛笔,轻轻蘸染着墨水,用最纯朴的勾勒笔法勾勒出杨柳的风姿绰约,鱼虾的天真活泼,四季的风景如画。水墨画的出现,象征着中华古代人民的艺术水平正不断提升,记载着文化的精髓。中国人的审美趣味融于画、生于画。文化也在这笔尖的灵动飞舞上一点点渗透。赏玩古画,你会发现,不同时期的画有着不同的风格, 也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体现。齐白石善于画虾,而那时,时局安定祥和,画家才有心思去欣赏、品味;顾恺之的人物画令人称奇叫绝,也反映出当时的人物记载独树一帜。其实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变相的历史。
  吹、拉、弹、唱戏剧也就由此产生。 黄梅戏、京剧、昆剧等等,生旦净末丑,各个人物形象,其文化内容中包含着当时的事迹,讲述着中国的历史。动听的音乐伴奏,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承载了华丽篇章,文化的发源、传播也在这简单的、雅俗共赏的表演中,演绎出来,浮现了中华历史的渊源,足迹。
  文化,中华文化,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没有一个人不为它感到骄傲自豪。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是一个国家的印记,一个民族的标志。当我们面对废墟时,应该想想会有怎样的文化与精彩埋藏在这儿,我们应该学会寻找、发现、接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当我们面对未来时,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去追寻、创造、革新、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青春,应在绚丽多彩的泥胎上,添上沉重的记忆文化,那该是一抹怎样的色彩,新时代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文化亟待我们的传承与发扬,这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青春,因文化而精彩动人;文化,因传承而发扬光大;中华,因文化而永世长存。延长中华的宽度与深度——传承文化,创造文化!
芳尽易安,情断武陵春
凤凰中学 初中组    杨思
 指导教师:陈佳  



    总要一边忘记,一边追忆,触摸历史,深秋的雨,目光如渐远的萧声,沿着深秋最后一枚树叶滑落。化心为碟,翩然于亘古。

                                                                     ——题记
   扬起犹沾晨露的花瓣,任它在阴霾的天际飞舞……记忆中,第一次接触文化,似乎是宋词。如残花,消逝……
   易安词柔雅,婉约。仿佛看过一季花期从含苞欲放到荼蘼凋零。透过小窗,犹可见清澈空明的月辉,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层银粉撒在室里。慢慢地,清幽空明笼罩了房子。或许易安希望一生永逸,安宁恬淡。像月一样清澈美好的女子,似花一般柔和芬芳的女人。
   吹去一缕轻风,薄薄的月光淡了。留下的不过是空灵的房子和镂花雕草的明窗罢了。月夜思愁,郎君不知何去处。易安,你是否还在想念你那悄然逝去的丈夫?莫愁,禁锢在内心深处的不过是往日的一丝欢乐与悲伤。眼角的泪水还未消散。凄凄惨惨戚戚,独酌杯酒揽月,人比黄花瘦。
   愁绪如丝。同是赏月,你们含笑对饮;同是看花开花谢,你们共同感慨。时光总喜欢在昔日的欢愉中隐埋,如今却成为你独自一人在月夜下徘徊。
   望月思乡,你犹安坐在雕花木椅上,黯然失神地梳着那掺杂着几许银丝的头发。愁,如血裹入心弦。还记得桑梓的一草一木,还记得不知流向何处的小泉。国,仍不在;梦,未消散。希望若水底游鱼呼吸的小泡,瞬间洒落尘埃。战争,纷乱。百姓饿死街头,达官显贵携眷逃流。仍是你,在河岸叹息。本想与绿叶共语,却不料叶儿早已随风而去。世事已不再安宁和平……
   国虽临亡,君虽入葬。抹不去眼角的泪水,远方仍存希望。你听说在遍布的恐慌中仍存有一方安乐满足。勃然蓬起的希望,春芳不歇。你向往能再一次拥入恬淡之怀,乘坐一叶小舟,随风,划开水面金鳞般的闪耀。透过清澈透明的水波,你犹见群鱼翔底,游若天龙。是太多的愁了。那心中无法排谴的愁,如何才能赠得你心中释然远去的幸福?
   你孤苦无依,双眉愁穷不展。我知道,流落异乡的你已无所依靠,拥有的除了愁绪的黯然之外,还有谁与你相依?
   金粼般的水波仿佛感染了伤愁,此时早已不再翻越跳动着金色的玻璃球了。代入,是一片灰蒙在心中无法排除的愁绪,裹着狰狞的阴郁,融入轻舟泛过的痕迹,将小舟翻入重重噬心的压抑。小舟无法承载着愁绪。惟有你,迈出阴郁,在梦幻中追寻逝去的国泰民安,郎君相伴。
   梦不现实。睁开迷蒙的双眼,独酌杯酒,尽饮月夜。无言间,或许有月辉的幽影停留不去;或许花期未到芳菲荼蘼时。这一切,仍在梦里。醉,惟有醉中入梦,暂别愁绪……
   天空不再显现出阴郁的面庞,不再将泪挥洒漫天,重重压抑散了……拨开散布黑云,几颗星辰在晚风中摇曳。纵使是梦境,我仍看见清幽透明的月光,卷入丝丝欢乐愉快的回忆融入这绝美的天际。猛然回首望逝东流水。忆一曲古乐看忧愁。忆清照,芳菲未尽。凋零的花瓣使我叹息。易安逝去,相遇花期。在梦中,逝去与相遇,错过一个美丽的花季。
   这文化,本该如此。我笑轻风,轻风去……

                                          化   文  
                                  学校:凤凰中学初中组  陈姝冰
                                         指导教师:张雪


    抿嘴读完了《纲要》后,我提笔,写下了这样一个问:何为文化?   “摹书法,诵诗词,一笔一句墨点纸。”一个声音对我笑道,指向那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白纸黑字,一幅“入木三分”;跃然纸上,宣纸上那一个个不羁的灵魂;篆、隶、草、行、楷,称它为“书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唐诗的哲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诗的情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唐诗宽敞的胸襟,是属于它的豪情壮志。还有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的祝愿,还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元曲的哀叹……
    一幕幕,一幅幅,一位位。多少芳华写在了那纸上,写入了我们的心。这,是文化。  “琴弦上,水墨下,一弹一绘千秋夏。”一首首乐曲在耳边徘徊,一次次的挥笔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你听,它是有灵魂的,宫、商、角、徵、羽赋予了它不朽的灵魂!每一次演奏,每一次倾听,都会有什么东西与我们的心灵相碰触,让我们了然于心。你看,它是会说话的,或深或浅的一笔,都描绘着这个世界的美好!勾、擦、染、点赋予了它说话的能力。每一次提笔、落笔,每一次观赏,心中的那点愁绪都会被它勾起,耳边响起的是一声声叹息,一声声笑语。
    一首首,一张张,一位位,唱的不仅仅是歌,是情啊,是文化啊!画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山水画,而是梦,是文化啊!  这,是文化。
    何为文化?  文化是让我们学会持之以恒、勤劳刻苦的王羲之,是他笔下的随性,是一幅幅承载着灵魂的书法!它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永恒,每一笔、每一划都成了经典!
    何为文化?  文化是那个豪迈的李白啊,是他的《将进酒》,是那一首首难以忘记的诗词,是那一位位学识渊博的诗人啊!更是那些教会我们敢爱敢恨的精神!
    何为文化?  文化是那一首首乐曲,一张张水墨画。是那被触动的情感,是那浅浅的无奈,是那为了被铭记,被传承下去的传统啊!
……  多少个日日夜夜,令那一册册书倾尽一寸寸年华,让孩童长大,青丝变白发?又是多少次练习,才令“怪人怪画,怪好看?”,才让那一双嫩手长出厚茧?
   三千梦,三千夏,文化化文、化诗、化乐、化笔、化天下!兴我文化,爱我中华!  没错,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我们所挚爱的中华!我们要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的宝贝!它是我们当今中学生必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是需要“执你我之笔,绘未来蓝图;牵你我之手,共创美好明天”的前提。
   我爱文化,爱它化文成书、成乐、成诗,爱它培养了我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爱它令我强大,令我坚强。  也正因为我热爱它,我要化文为武器,兴我文化,爱我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三千梦,三千夏,爱我文化你我他!万千情,万千笑,兴我中华看今朝!  这就是文化,这正是化文!

   还文化一个尊严  
  学校:凤凰中学   郑田渝
 指导老师:万 顺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古老文化的国家,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我们都以此为骄傲,自豪! 可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的文化地位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现在上初中的我们,学业较重,半个月才回一次家。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样,一回到家就是和电视“谈天说地”吧!细心的你们发现了吗?最近电视上的娱乐节目是应有尽有呐,什么“中国好声音”“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等,就连中央卫视也推出了“星光大道”“黄金一百秒”等节目。有许多人因为参加此类节目出了名,且富有了起来;这就给了人们这样一种思想:只要把歌儿唱好,游戏做好,就能又出名又有大把的钞票。说到钞票,就让我想起了我国改革开放这30年来在各地举办文化节,经济论坛,祭拜大典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这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句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她就这样成为了人们吸金的一块磁铁,在金钱,在铜臭中一点一点的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如果用在这里的话,便可以说是:“文化搭台不在文化,在乎经济发展也!”这听起来是多么让人痛心!当你们在用文化做工具时,你问过文化的意愿吗?当你们达成目标时,你听见过文化的抽泣吗?当你们利用完它后,你想过文化的感受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们真的应该用心去体会被淡忘,被遗忘的感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文化,将它当成我们精神上的益友;而不是供自己娱乐,消遣的玩具。我们要摆正文化的位置,用一种纯洁,渴学,向往的心态去面对。现在的我们可以算得上是知识青少年了,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文化是精神的象征,我们应该去维护它,维护它本身的尊严!虽然我们只有一丝的绵薄之力,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这一个观念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实现。
  从此刻起:我们要让它像永不干涸的泉源,源远流长;我们要用理想和信念,点亮它身上的光;我们要脚踏实地;一齐努力去维护它的尊严,将它发扬光大!
  

铭记传统,留下文化    
学校:秀山凤凰中学  刘子恒
指导教师:贾吉仙  
  

    我的梦始于生我养我的酉水河畔。曾经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那条河水旁,如今却也已黯淡无光,那些曾经倒映在文明中朴素的人们,终于还是背井离乡。  依稀还记得,村里曾经大大小小的场景。像所有中国人一样,我的童年弥漫着文化的气息和传统的魅力。刚开始一切在我眼中皆是妙不可言的。
  人们喜欢互帮互助。曾经,当我的生活穷愁潦倒的时候,是许多亲朋好友的帮助,是他们施以了援手,助我们摆脱了窘境。我当时真真的以为他们恰似那击碎我噩梦的天使,认为也有许多人是如此的慷慨解囊,以为得到他们的救赎是何等的幸福。即使懵懂的我在那时还不知道借了东西是要还的这一说法。在我眼底,在我心底,自始至终都认为他们能帮人撒网种菜,不求回报;他们能爱惜生命,尊重自然;他们能通人情世故,友善相处,彼此慰藉。  人们喜欢热情串门。每到过年,家里总有众多的客人,不知道是亲戚或是朋友。我们总是会一起听新年的鞭炮,看喜庆的烟火将前一年的不悦烧为灰烬。我就坐在椅子上妈妈教我如何称呼别人。家家户户门庭若市,我总会一直等锣鼓喧天的嘈杂而清脆的声音散去,在享受过年夜饭的琼浆玉露后浑然睡去。我坚信,下一天,是火辣辣的一天;也坚信,下一年,是红彤彤的一年。
  我的童年乃是如此让我魂牵梦萦,以至于我至今仍不愿意丢掉某些传统的思想和乡音。  多年后的现如今,故乡的山和水被黑橡皮擦去了颜色,故乡的人和事被暴风雨褪去了光泽。一切开始发展,一切开始堕落。
  人们不再互帮互助。一个闷雷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选择继续慵懒,直到第二天听到噩耗。一个伙伴的爷爷就在昨天病逝。我呆若木鸡,还在四处打听发生此状的原因。一个我在不久前看着都还硬朗的老人为何会突然与世长辞。原来,他在不久前查出了癌症晚期,昨晚病处流血,儿女四处找车将他托运。有的人怕晦气避而远之,有的人顾自己袖手旁观,几经周折,在还没上车前,老人便撒手人间。我痛斥他们的无情冷漠,愤恨他们的麻木不仁。但终于也只换来了一句“世事如此”。  人们不再热情串门。今年的冬天没有雪,却也冷透了。过年时一家人一起仍是欢腾,只是往年的常客未曾光临。我并无觉得失去了年味儿,只是少了些可观的氛围。莫名的生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感受。灯上挂满了中国结,家家户户也换上了新联。只是有的事有些人,开始冰冷,开始可厌。
  诚然!世事如此!传统文化的缩影如此!  但我不得不说,那些昔日里美好的传统去了哪里?那些美好的文化又流放去了哪儿?被遗忘的传统久而久之也便成了回忆,被践踏的文明多年之后也成了痕迹。它们犹如一种满载希望的种子,抽出新鲜的嫩芽,却要受到压迫而长不大,开不了花。
  中华的文明还在按图索骥,逝去的时光已经了无牵挂。  留下吧,传统!留下吧,文化!

                                        清明的解  
                              学校:凤凰中学  徐慧
                                   指导教师:张雪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爸爸告诉我的,如今想来,这句话便是一句哲理了。春分后杨柳依依,万物复苏,待昼夜等长,阴阳分隔,便就是清明。                                                
  创造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是有大智慧的。 山水同为清,日月同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中华文化的秘密。无山之水少了情韵,无水之山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傲;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所有的一切,在大同里都体现出来了。  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也是残缺的人格。  所以,人格即天地精神。
    人格在于奉献,奉献在于觉悟,觉悟又在于天地之间。  天可覆,地连载。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以生之乐悟慈,以死之苦悟悲。生之纯净,死之安逸。  说到生死,庄子曾说过:天地赋予我们形体以劳累,赋予生命以享受,赋予衰老以安逸,赋予死亡以安息。如此说来,“生”是一种快乐 ,那么“死”就是一种归宿。只有在生死之间,才能看清天地之间的一个“我”,才能知晓自己所坚守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我们祭拜先祖后深深地呼一口新鲜空气,你是否会有些许羞愧?怎会以这种形式来祭拜自己的先祖。我们是通过珍惜生命,珍惜年华,勤劳俭素,勇敢创新来光宗耀祖,而不是以清明为借口来填补我们的不安,亦或许不是不安,那只是我们在清明时节的雨中所折断的灵魂,那只是精神的衰竭,那只是一段文化,而不是气节。  庄子也曾说过,生命是一条路,走到路的尽头时,生便成了归。那么“归”也就成为了精神的寄予。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而是心灵的净土,需细细领悟的天地精神,需慢慢揣摩的中华文化。我们或许会在这得以一些灵魂的归往吧!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分一过,便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万物复苏,流水潺潺,精神的惬意在青樯间蔓延。
    种下的是伟岸,点到的是柔和,收获的,便是生活的性灵之光。它不需要任何的粉饰,也不需要过多的刻意追求,只需跟随自己那颗崇高、清廉、雅致的心,一份“清明”的灵魂。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戈壁滩,我们就是其中无数粒的沙土。因为有了静如隆冬之学的心,有了端如绝谷之松的毅,那便不再感到渺小与孤独。即使在漫漫长夜,贫瘠的戈壁滩中,也会燃烧起灵魂的篝火,照亮属于我们的一切。
   下面是我为“清明”所写的一首词:
   月影心寂寥,落红情憾渺。朗朗倾城一笑,乱世唯此清明一心。
   宅旁五柳以为号,不慕荣利,岂为五斗米折腰?两袖清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乐终生。潇潇暮雨,掩不住满院红肥绿瘦,泛舟东游,载不动丝丝情愁。渊明清照,此乃清者。
   金銮殿中,挥毫弄墨,故作狂态,嘲尽天下富贵,随洞庭长江,望银川飞流三千尺,念大江东去不复返。京谪至密城,悼亡妻,思舍弟,把酒临风问青天,天上宫阙无数间,叹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太白子瞻,此乃明士。
   功名私欲又如何?一生清明一身轻。
   清明是节气,更是精神,是历代炎黄子孙的精神,这就是“清明”的解。

                                       人生好时节
                           学校:凤凰中学初中组   易芯如
                                  指导教师:张雪

  我没有什么座右铭,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喜求助于神灵,我喜欢在诗词中寻找答案。
  对诗词的兴趣源于妈妈的培养。妈妈总爱时不时地教我一些诗词,我耳濡目染后也因此记下不少。
  开始时妈妈只是教我读,并不告诉我其中的真意,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虽不曾读过“百遍”,但也渐渐能够通晓它的意思。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虽“短小”,但却“精悍”。仅只言片语就能描绘出诗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让人每每品读,都能有新的收获。
  诗人从不吝惜自己的文采,把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经验又意蕴深长的诗句吐露在宣纸之上。而写得最多的,应属四季吧。你喜欢哪个季节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春天野草的写照。在经历“燎原”烈火的灼烧后,又默默挨过了一个漫长严寒的冬。它一直坚忍着、等待着,等待着春天的第一缕光照进它的人生。
  当春天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大地时,它终于穿透了湿润的泥土,冒出了嫩芽。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内心有一团年少的火,就能照亮黑暗,生出一片绿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初夏向日葵的心声。园中依然青涩的向日葵,每天都在等待着阳光,它向往光明。和柳絮的柔弱、飘摇不定不同,无论太阳在什么方向,它一生都执着地追寻着这个目标。人生是否亦该如此?只为了那一个梦想,不断努力、奋斗,执着于那一个目标,执着于心中的信念。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深秋独特的风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空气里浮动着瓜果的香甜,充斥着农民的笑声。在这热闹的气氛、背景下,霜叶孤独地、轻悄悄地落在土地上,它不想打破这热闹的场面。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寂寞。虽然每个人都不是不能独立存在,但孤独反而能让我们冷静下来,在这块节奏的生活里思考一些来不及思考的问题。何况,换一个角度看,孤独其实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生活中正是应该时而“浪漫”一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冬梅的暗香。冬天寒冷砭骨,可梅花却要做大自然中的勇士,临寒独自开。人生就是应该拥有这样的坚忍、傲骨、勇气。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被坚定不摇的意志所感动,所打败的。
  人生的行囊中就应该装一首或几首这样的诗,它不仅是启示,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让我们边走边颂,带着这中华文化的结晶,给自己一个繁花似锦、诗情画意、蕴含中华文化特征的好时节。
三足鼎立的中国
学校:凤凰中学  黄莹
指导老师:叶莲花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作为龙的传人,这首歌对我,算是耳熟能详。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边城姑娘,漫步在历史文化的长廊中,翱翔在灿烂的传统天穹下。如果你想了解这泱泱华夏的传统文化,那么不如让我毛遂自荐,向你一一道来这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
  虽然我是一个南方姑娘,但体型却是北方汉子,这原因当然和美食离不开,勤快的吃货总是幸福的。踏遍祖国大江南北,总得一饱口福。那就让我来推荐推荐这些地方美食:重庆麻辣火锅、麻辣小面、十三香小龙虾、五香肉,兰州拉面等。一想到这些,都不禁感叹中华人民的智慧,不怪乎那句“民以食为天”。说说我的最爱吧——重庆麻辣火锅。别看它红油油的,上面还飘着无数辣椒,它的做法精细着呢。它是用四川地区高山采取的朝天椒、红辣椒、陕西与甘肃精选的花椒,按祖传的配方精心配制作料,在人工搅拌与大火的熬制下南方与北方的碰撞,朝天椒与花椒的邂逅,才让我们舌尖儿上一百多个味觉细胞发出愉悦的鸣唱。试想:这冬日的夜晚,一家人围着木桌,拉着家常,门外的积雪与桌上的火锅娇艳相映,可真谓红红火火。

  吃的说罢,来点儿喝的吧。在中国喝啥呀?茶。茶在悠悠历史中可算个人物。饮茶盛于宋朝,往宋朝街上一站,十家店铺九家茶馆。斗茶可是人们休闲娱乐时最常做的了。纵观中国茶史,雨前龙井、极品大红袍、铁观音、荷露碧螺春最有名。这荷露碧螺春可是乾隆老爷子的最爱,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下走南巡,碧螺春都不离左右。清泉煮茶对于爱茶之人来说实在是普通不过。洗茶,是重要工序之一。顾名思义,是为了把茶叶在储存过程中的灰垢洗净、把茶香更好的散发的一项步骤。茶味儿先苦后甘,如同人生历程一样。但多饮茶会生有牙垢,所以我最爱抹茶。抹茶是上好的绿茶通过蒸、晒、揉、磨等复杂过程而来的,茶研磨得越细,味道越香醇。听完这些,你愿意与我在一个“小雨润如酥”的午后,坐在庭院里那棵洗涤过的变得愈发翠绿的大树下,打一杯抹茶,等到茶中“绿映白”后,感清风徐徐,品茶之幽香?

  当然,华夏传统文化可不止有吃喝玩乐,还有一种奇妙的东西——境。境指意境,是指身心超然的感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心胸坦荡,庭中赏月,苏轼这种是恰然自如的境。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一种境,是舟行湖中,把酒对月的境。    意境不仅存在于迁客骚人,诗歌典故中,现代社会的中国也有。俗话说:“小隐隐于理,大隐隐于市”。民间艺人、民间高手何其多。传统文化就在身边。看看大爷写得一手好字;学学大娘剪得一对漂亮的窗花;听听小孩嘴里依依呀呀的民谣。这些何尝不是一种境?寺庙里的敲钟人,大学里的扫地僧,这种云淡风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才是真。现在你是否愿意在庭院里观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体会一下超然的境呢?    世人皆知,中国文化流传上千年,那么我所介绍的这如冰山一角的“三足鼎立”是否让你窥见了中国文化中的博大精深。


                                        赏·思·悟  
                            秀山凤凰中学初中组    杨霞
                                                                               指导教师:陈佳

    俯首窗台,轻抿一口香茶,余香环绕久久不散。手中依旧拿着心爱之书阅读,思绪紧跟作者笔下的辉煌,似要抓住那一个个鲜明人物之嗔之喜。
                            赏  
  一目十行或许不是我的风格,我读书并不似陶渊明先生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我就是喜爱一字一句地钻研,似黑夜之中迷途的鸟雀,定要寻找那光明之路。
      小说家曹雪芹曾经这样写过一个如水的女子“两弯似蹙非蹙吊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是的,这样的女子才堪称“如水”。她如流水般柔弱,也如微风般柔情。每当读到这儿,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莞尔一笑,总是会想到:难怪风靡万千多情少女的贾宝玉会钟情于这个如水的女子!
    还记得黛玉曾写过这首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试看春残花渐落,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按理来说,这样一个弱女子,一个行动时似弱柳扶风的女子应写不出这般悲壮的诗来,但她却做到了,并写出了这样一首为之称诵的千古名句,我不由得生出一丝敬畏之色,怜爱之情。
   有人看《红楼梦》看出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有的人则看出了那个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有的人则看出了曹雪芹的用心良苦和惊人才华。而你呢?朋友。    放下茶杯,合上手中的书籍,眼睛望向远方,思绪飘向远古,一代代的兴亡就此开始。
                                  
   “杀——”一声激烈声回响在个个战士的耳畔,顿时黄沙满天。南朝与元朝的战争就此开始,刀刃相见,只听见一声声惨叫与兵器相碰之声。那结果又如何?勇者为王,败者成寇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结果是南朝的爱国将臣文天祥在零丁洋前吟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罢了,远古的战争是如此激烈,但是我永远忘记不了,忘不了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远古的战绩显赫,中国无疑是世界强国。比如: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唐三藏取经等。这些都具史实,但由于中国后期的闭关锁国,又怎么样呢?英国用炮火轰开了中国那扇沉重的铁门,中国从此进入进化史,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知道中国共产党为腐朽的中国扫去了阴霾,迎来了又一个明天。
    还曾记得那个爱国变法英雄谭嗣同曾说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唉,令所有人惋惜的是这个英雄没了,死在了同胞的手中。唉!可能要是当时是我的话,也许心中更多的是悲凉。不知你是不是如此,英雄。
     再抿一口香茶,让茶香冲走心中的所有不快,但愿留下的是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但又如何呢,这只是但愿。
                                     悟
     如今的我们,不再有吃不饱或者穿不暖甚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这又如何呢?难道精神就也随着升高了?不,不是这样的!
  我国是走中国特色主义社会道路,其中我国对待五十六个民族都是平等的,不持有任何偏见。但偏是有人认为自己是汉族就高人一等。祖国希望人民团结,但偏是有人执意不听,但岂先读下面的故事:
  最近,在云南昆明火车站那里。在晚间,有几十个黑衣男子持刀砍死了十几二十个人,伤员达上百。地上的鲜血处处皆是,地上还躺着受难者的遗体。唉,我为中国母亲有你们这样的孩子而感到悲哀, 我为你们的父母感到心寒,为受难者感到悲痛。这反映出中国人还存在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欠缺。
    如今,听说传统文化进入中考高考了,我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应是可敬的、可畏的,值得中国人所骄傲的。还望今后我们的祖国的希望能在那个为掺杂任何杂质的土壤上发芽生长。我相信将来这些参天大树定会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定需要最好的,必然是最好的!
    放下了手中的茶,直起了身子。毅然、决然地向前方走去,是那么的坚定与洒脱。眼中不带一丝迟疑,只有睿智。心中不有任何抱怨,只有一股引我向上的力。行之所动,动之所想。


                                           文化 埋没 跨越
                                学校:凤凰中学初中组   蒋霄  

                                     指导老师:张雪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有多少人羡慕,有多少人流连那众星捧月,门庭若市的荣耀。那酒席间觥筹交错,谈笑嬉戏的惬意,或是并肩花前月下,畅谈春雨秋雨的浪漫,或是他乡遇故知,高山伴流水的充实,还有游走交际场,往来风月阁的浮华。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红颜白发叹似水流年。时光稍纵即逝,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人文历史逐渐踏上生活的舞台。默默的,人文文化也从往日的向往沦为昔日的记忆,那一颗追逐文化的心也沉沦。
  看庭外花开花落,望庭内云卷云舒。2014年,一个新的转折点《纲要》的印发,使我们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看法。
   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终于以官方形式定格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时,每一个中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忧虑。“啊!我讨厌书法,我讨厌那一篇篇写着天文的古诗,更烦那难懂的文言文。”“我喜欢音乐,因为唱歌的人是我偶像。”“我才懒得去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有了电脑,我哪都不去。”
  对!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但,又有多少人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好呢?我们,生活在富裕的21世纪里,最需要的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
   小时候,看着墙上挂满了外公写的书法,就对不同的文字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喜欢草书的不拘,独具一格;我迷恋行书的洒脱;我崇尚楷书的笔风。从小,生命的底座就印上了民族文化的胎记。童年的记忆里,依稀记得外公教我拿毛笔,教我书写人生篇章。外公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地,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他营养,最终花之绽放。
  对于传统文化,我也有我的想法。怎么说呢,我是一个爱诗的学生。虽写不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也写不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简单脱俗;更谈不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但,我所能做的就仅仅只是把我所爱的显露出来。我爱诗,只是因为诗能带给我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但,我也怕诗。我怕诗的消沉会影响诗在我心中的地位;我怕诗的分别会带给我沉痛寡言;我怕诗的诉说会使我对诗产生怀疑之感……
  传统文化走进中考高考,对我们而言,是一次真正能培养我们那颗重视传统文化的心。传统文化走进中考高考,必然会再次掀起一股“文化风。”我希望,更坚信传统文化走进中考高考会利大于弊。
   我们的生命虽没有高山流水的寂然;虽没有长漠顾炎的豪壮;虽没有晓风残月的婉约。但,我们有中华民族整整五千年的历史,游荡于无数种传统文化。无论物质也好,非物质文明也罢,作为传统文化精华,都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集体智慧!
   面对传统文化走进中考高考的政策,我们能做的,就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多读,多记,多写,体会书法的意境与美感;了解古诗韵味与意境,多尝试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与运用,提高欣赏品味,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修养。
  也许,《纲要》的提出,才让我们真正地对文化产生重视。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让我们真正地去了解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跨越世间的沉浮。
   虽埋没,却仍辉煌。

                                    文 化 落 跑
                           学校:凤凰中学2016级13班 刘语馨  
                                 指导老师:贾吉仙

  “跑男第二季要开播了,听说王宝强被包贝尔顶替了,其他人员不变。”“我早就听说了,还好杨颖没走,”“我的超哥也还在”
  这些就是我们课余的话题,如果你插不上话,那你就OUT了。跑男是浙江卫视正在热播的一档娱乐节目,开播以来,深受大家的青睐。连学校不少同学也玩起了跑男的一大经典——撕名牌,搞得整个学校乌烟瘴气的。学校应该是大家学习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的地方,这样在教学区疯闹,把我们的文化置之何地?简直是荒唐!
  不过,又有谁在意呢?如今的青少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更别说什么传统文化了。甚至连春晚这样文化内涵如此丰富的圣地,也冒出了“女神和女汉子”这样的娱乐小品。虽然,观众们都被逗得开怀大笑,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呢?中国不是文化古国吗?中国文化不是如此博大精深吗?难道,这只是中国披着的外套?难道中国向全世界撒了一个谎?  
   不!不可能!
    改革开放以前,老舍、鲁迅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中国文化的发扬人!他们这些大文豪以及其他各领域的佼佼者把中国这一光辉形象深深烙印在了全世界。
    而随着中国的发展,现在的人们似乎只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快马加鞭,却从不舍得挥一挥手中的缰绳,驱赶一下文化。你们是太爱文化了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却停滞不前。不!似乎还在后退!文化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不!似乎已处在危楼中!只要人们再加把劲,便克使那所谓的文化支离破碎,粉身碎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我们,这些文化的传承者。大家认为自己靠的住吗?你对文化又了解多少?你所知的那点皮毛和你对电子游戏的了解,对明星的了解,对名牌的了解根本无法比较。或许是不需要比较。一眼就能看穿的结果,又何必多此一举!
   此刻,坐在教室的我们是正在努力学好知识,为理想而打下结实的基础吗?或许你已是人在教室心在外。我们所期盼的,与其说是回家,不如说是玩耍。可见,我们的灵魂已被娱乐占据。文化落在我们手里,它的前景我深感担忧啊!
    中华这个大摇篮,孕育了我们一代代人,更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可今天,我国的瑰宝却被娱乐节目,经济物质摧残得遍体鳞伤;中华民族的血脉正一滴滴在流淌着鲜红的血液,那更是这些文化创造者的眼泪!他们用自己的血、泪呼吁我们,呼吁整个中华民族把灿烂的文化传承,使我们的文化奔跑起来吧!


                                           文 明 之 源
                            学校:秀山县凤凰中学  邹晓慧
                                   指导教师:文利娟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文明之源也就是——汉字。
   在我国,有“仓颉造字”这一个说法。传说,在仓颉的那一个时代,大家都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仓颉感到很烦躁,忽然,看见鸟儿从空中飞过,就照着鸟儿的样子,写了一个“鸟”字,从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字便产生了。从用绳子打结的方法记事,再到用文字书写的方法记事,这是人类文明前进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迈出的一大步。
  从圆润的篆书到柔韧的隶书,到狂放洒脱的草书,再到行如流水的行书,最后到方正的楷书。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象征着我国文明的字体出现在这片大陆上——汉字。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书法大家。他曾为了写好“之”字的一点,不惜苦练三年。他的一生洗砚无数,甚至把一池清水都染成了黑墨。所以,它在我国古代的书法界中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其书法水平也达到了巅峰。章芝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喜欢喝醉酒后写几个字来陶冶情操,大家都知道,人人喝醉酒后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若在此时执笔,定会出一个大丑。可章芝却不以为然,笔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灵性一般,写出的字洒脱狂放,却不杂乱,这就是被后人称为“章草”。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人在书法界具造诣极高。而在现代,虽然不乏其能者,但大不如前。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抛弃了笔,取而代之的是电脑键盘。现在人们看见一个几岁大的孩子熟练的用键盘打字,都会不以为奇。当看见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能用笔写出一手好字时,才会发出连声赞叹。在快速便捷的电脑键盘与笔之间,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键盘,而笔却因为人们的抛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勿忘国本”,这四个字大家可曾记得?而汉字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根源,我们的文化之本,为何被现代人所弃。
  现在,就让我们重拾那被遗忘在时光里的笔,让它带领我们远离这片喧嚣的尘世,走进我们心灵中的净土。让那笔墨在宣纸上飞舞,观那汉字演绎的传奇,品那笔画中蕴含的奥秘。
  汉字,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发展道路上,谱写一篇又一篇优美的篇章。相信吧,在未来的文明之路上,汉字——中华的文明之源,一定会流向更远的地方!


                                     正在消失的边城记忆
                               学校:秀山县凤凰中学   杨蒙                          

                                     指导老师:程洪 

  你们到过我的家乡吗?那儿是一个真正的古镇。人们的房子像电视剧里那样,被颜料染成了深棕色;房顶上那卷起的角被雕刻成各式的花纹;房檐上随时挂着火红的灯笼……这一切,倒真有些古镇的味道。
  人们穿上了“压箱底”的民族服饰,站在石板路上对来人招手;随处可见的是,苗族的阿公,阿婆蹲在路边叫卖着一些竹制品、木制品,一些城市找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礼貌的用普通话交流,尽管发音不怎么标准……人们的生活,也“和谐、融洽”的那么做作。再次走回这在半夜打湿眼眶的地方,我的心中总会响起一个声音:“孩子啊,这是你要的家乡吗?”
  是吗?是吗?不,他不是!砖瓦房被强制性地改造成了“古人的木房”;为了招揽客人而穿上象征民族的服装;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城市人听懂,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语言……
  为什么要变呢?爸爸说:“发展成古镇,好让大家都来参观啊!回味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也好!”妈妈说:“随便啦!反正迟早我们会搬家嘛!”这样扭曲的古镇是大家向往的吗?
  我的边城啊,你去了哪儿?曾经,清水江是一条透明的带子,静静地流淌过边城。打鱼的叔叔总是轻而易举地打到肥嫩的角角鱼。挽着黑色长发的阿姨阿姐,结伴来到清水江,从篮子里取出新鲜的菜叶来洗。也有调皮的小孩子跑到河岸边,双手一捧,便是好几只小虾米……
  可是现在,已经没人敢碰它的水。如今,再走到那条曾经清澈见底的江边,已经听不见人们爽朗的笑声了。游客如果想要把自己的手、脚放进江中清洗,船夫便会好心地提醒他:小心回去脚上生疮。过往的小孩子,也不再被江水吸引,因为江中已经找不到鱼虾的影子了。人们记忆中那条伴他们度过多年的清水江已经消失不见了。
  每逢端午,总是家家户户包粽子。包花生,包芝麻,包绿豆……不管是什么馅儿,煮出来总是又香又甜,粽叶的清香夹着糯米的松软,回味悠长。可是现在,端午几乎已经没人吃粽子了,要不,就是随便在街上买几个做得粗糙的粽子,象征性的凑凑这端午的气氛,让过往的游客还能感受到这端午的气息。
  ……边城的纯朴之美哪儿去了?是躲藏起来了吗?他们为什么要赶走我那最真实的家乡?――他们告诉我,边城的变化是为了缅怀曾经的古典生活。可是,虚伪的边城能让你想起什么?这样的变化,真的不是为了吸引游客,然后从中谋取利益?记忆中朴实、干净的边城,何时变得如此廉价?
  记忆中的边城,是中秋的时候,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奶奶摇着蒲扇,对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明月,哼出动听的童谣……记忆中的边城,是大群孩子跑到别人家的油菜地里追野蜂,追蝴蝶,却忘了踩坏油菜,回家要挨爸妈的骂……
  边城啊,横流的物欲是否让你不堪承受?你是否躲在历史的角落悄悄流泪?边城啊,你在哪儿?记忆中的故乡,从此就不复存在了吗?
            
正在消逝的“昨天”
学校:凤凰中学  梁叶红    
指导老师:文丽娟  


    黑色的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广阔的原野上弥漫着战火的硝烟,空气中时时传来孩童阵阵的哭啼。中华民族在这狼烟四起中任人宰割,如同刀板上的鱼肉,被外国所宰割,所欺辱。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常常会回想起圆明园被烧毁的场景:八国联军的坚船利舰打破了大清的海防后,如同一匹匹饿狼冲向了圆明园这座集聚了百年国力的黄金宝库。他们将一把把的火抛向了圆明园的墙内,用熊熊烈火把圆明园的繁荣一并吞噬。三天三夜,将这古人的智慧成为了一片废墟,无数的文化遗产在这三天三夜了被掠夺,被销毁。中国人的财富被他们贪婪地抢去,中国正在在守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侮辱。
    面对凶手的铁蹄肆意地践踏中华的土地,面对凶手的刺刀残忍地刺向中国百姓的胸膛。中国毅然决定站起来了,终于拉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他们没有注意,他们的革命不知多少次破坏了我们的文化。不计其数的古代建筑在这次抵抗外族侵略的战争中被洋枪炮弹所伤,有的甚至也像圆明园那样成为了永远的废墟!中华子孙啊!你们是在保卫我们的祖国吗?
   1945年,中国终于取得了胜利,当侵略者将手臂退回去的时候,中国人才保卫住了自己的祖国母亲,让她不再受到伤害,可是那时的中国已没有了当年的繁华,无数的古建筑纷纷倒下,古人的智慧结晶瞬间破碎……
   多少年过去了,在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如今的中国已能直直地站立在东方的土地上骄傲地说:“中国现已崛起。”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在这片神奇美妙的土地上,却少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高楼大厦是如此的壮观宏伟,令人赞叹!可是,这又能怎样?又有何人知道这土地下用沙土掩埋着的是多少的古建筑残骸被现今的楼房所代替。陈氏祠堂迄今拥有者730年历史的地方。孕育着的陈氏儿女曾多次为中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曾多次为中国戴上耀眼的光辉。可是当他们再回首故乡。儿时的那片乐土,现在也成为了一片废墟,唯独那座陈氏祠堂在这一片废墟中伫立,当陈氏的子孙在回到故乡时都不禁感叹:“也就一年的时间,记忆中的童年没有了。”一年,才一年,这座弥留近千年的地方就这样成为了“昨天”的旧景,成为多少陈氏子孙永远的怀恋!
   北京故宫在国家的精心呵护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昌盛富强;万里长城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雄气磅礴仍不减当年,千手观音石像在人们的竭力拯救下,也恢复了当初的壮丽辉煌……可是,陈氏祠堂却正四面楚歌,面临被拆迁的危险,谁又来拯救它?谁又来保护它?难道就因为它并非像故宫,像长城,像千手观音那样名声远扬而就应被沙土所埋没?就应该被这时代所淘汰?中华子孙啊!圆明园的凶手是八国联军,而如今毁坏这些古代文化遗产的凶手,是谁?难道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吗?当我们正在欣赏那些像故宫、长城那样的古代文化遗产时,又何时想起那些正处于我们身边的古代建筑呢?陈氏子孙自悔当初离开家乡,最终回来时,已成废墟,而如今我的身边的那些遗产,难道要等它成为废墟,才回来怀恋吗?中华子孙啊!醒醒吧!不要被那所谓的物质需求所困!一起携手来保护那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中华大地上时,中华民族迎来了光明,送走了昨天那段屈辱的历史。但是,我不愿意望见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也随着那段历史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成为“昨天”的景象!



                                         正在消逝的彼岸
                                   秀山凤凰中学     彭闽渝
                                      指导教师:陈佳  
  
    那些记忆中的美好事物,却一点一点流入深渊。                                                       ——题记
    看见了;模糊了;忘记了。   牵动记忆里的丝丝缕缕,为何在脑海中久久找不到你存在着的痕迹?
    我,真的忘却一切了吗?   仿佛从未知的世界中走出,看不懂你承载世界千千万万;看不透你在风雨中的艰辛;也看不见你在岁月的变迁中,坚守着的,跳动着火焰的心脏。
    不知何时,记忆中重生的柳枝,牵动了我们在一起的片刻回忆。疯狂的涌入脑海,占据了一切的空间。   “走累了,休息一下吧!”妈妈牵着一只稚嫩的小手来到你的身旁。小孩咿咿呀呀地叫着,双眼深情地望着着永不消停的河流。渔夫的船艄悄悄从你的跨下经过,摇起记忆中柔情似水的微波。桥,你在这河川之上,停滞了多少年啊!
     又是一路凯歌,又过了行如流水般的时间。原本冷清的小镇,在岁月的浸泡下,变得热闹起来。我冲出人多嘈杂的集市,在小伙伴的追逐下,冲上你那笔直的身躯。“嘿嘿!你是怎样也追不上我的。”少年笑了笑,向他身后的朋友做了个古怪的鬼脸。却不禁在清冷的微风扶过桥头时,心中瑟瑟。“嘿!看我还抓不着你!”伙伴向少年扑去,两人重重地摔倒在你的身上。那一年,你守护在这古镇中,也承载着我与朋友沉厚的友谊。桥,你在这小镇上,留守了多少年啊!
     梦想都已放飞,那永不停滞下来的风,除了吹走梦想之余,也悄然逝去了我的时间。冬去春来,在你的身旁,柳树都已抽出了新绿的枝条。当初的少年长高了不少,然而此时少了当初的年少轻狂不再那样顽皮,在您的身躯上玩弄。只是默默地站在那,双手抚在那凹凸不平的大理石上。头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心中却希望自己能永远停滞在那一刻,酸楚在心头油然而生。“看来风,不止逝去了我的年纪,也使我再也看不见你当初的精致身躯。”从桥头,走到他的另一边,再也不见昔日平整的石板。你在这些年的风雨中,又经历了多少?而当我看见一些比我小的孩童在你身姿上用刀刻着奇怪的符号,用细笔在石板上描着歪七扭八的字体时,我却从他们身体,隐隐看出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曾经的我吗?
  桥,我每次看见来往的车辆从你身躯上经过,不知为何会心生漠漠之感。还记得那个地方,我与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一起刻下了对方的名字。想起当时……回忆总是甜蜜的。但为何当我看见其他的小孩做着与我同样的“美事”只是会有厌恶的感觉?为之不屑?着是对你的摧残而挽起回忆的方式,即便人们回想起做过的一切,而心生美好之感。就是因为有着像“我”这样的人,早使你熬不住岁月向你施展开来的魔力。
   那些年的时光中,我看见了你。
  不知用多快的速度踏过你的那衰老的身躯,我已不敢用言语来面对你,而是默默踏入了汽车,离开了众多回忆的古镇,离开了久经识别的你。有人问,世界间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原子弹?生化武器?”在我眼中, 最强大的,乃至于人人都经历过的——岁月。
  岁月这种东西,可以使我认识你;可以使我成长;可以使你更加沧桑无力;甚至可以让我,对你的记忆越加模糊……多年之后,我可否还认识你?我可否还看得到你?


                                                正在消逝的财富
                                       学校:凤凰中学  李欢    
                                           指导教师:文利娟  
  拾起记忆的碎片,在消逝的岁月中寻求往事,可一切无法重现,它随着流逝的岁月已一同远去。

  望着新月从东方的那片竹林冉冉升起时,消逝的文化却悄然从脑海中浮出头来。我把它揪出来,再细细回味那段历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儿时朗朗上口的诗章,现在却如那遥不可及的海天一线,但我还是想试着靠近它。于是——
  “年”,远古传说中凶恶的猛兽。“它常常在夜晚出来,张着血盆大口,四处游走,想肆机抓几只小孩子来吃!以后可别乱走了,孩子。”夜空下,母亲对我说。望着闪烁的繁星,我似笑非笑,立马钻进母亲的怀抱,心中满是恐惧。
  清晨,老天爷还有些睡意朦胧,炮火声已早早的咆哮起来,我已不再是那时的小孩。村里的大人们正在赶着杀年猪,呼啸的寒风抚弄着他们疲惫的脸颊。屠夫们拿着闪亮而尖锐的利刃,一步一步走向挣扎的猎物,沸腾的热血从这个无辜的动物跳动的心中喷涌而出,我已不忍再看。
  看着看着这残阳从远山跌落,我知道,我迈着步子,走向厨房,清香扑鼻,是一种文化的味道。可现在,却让我去吞噬这美丽的文化,又叫我如何开口呢?
  瞧着瞧着新晨的雾水,像薄纱,笼罩了大地;似激流,汹涌着城市;如屏障,保护了漫天的烟尘。昔日那鲜红的太阳,已没有绚烂的光彩;昨日那花样的年华,也已暗淡无光。
  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片片深林却毅然倒下,文化也随之落下。然而,时尚的潮流却堪比病毒,以其迅猛的攻势击落了传统,占据了其领导的地位。传统,从人们的脑海中已要消失殆尽;一系列新颖的日子,从那遥远的太平洋漂流而来。文化,就此败落。
  望着硝烟从远方飘起,西方的坚船利舰打开了大清的防线,国内狼烟遍地,不断的战争,让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敌人还未赶走,自己人早已自相残杀,至到大张旗鼓地把自己优秀的文化践踏。
  不过,一个有能力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中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中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但是纵有再大决心和努力,没有了灿烂的文化,又有什么用了?就像一滴墨水滴在泉水上,被黑暗笼罩是注定的。
  别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别等黑暗了,才想到光明!别让这曾经绚烂的文化,沦为尘花!


                                       正在消逝的方言
                                   学校:凤凰中学 吴艺征
                                        指导教师:王琳  

  阳光像醇酒,浅浅的斟在每一朵杯形的小野花上。正值初春,当然要好好享受一下这美妙的气候。忽然,我的心思被几个小朋友吸引了。
  他们大概七八岁的样子,但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他们说话时,用的都是普通话。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城里,除了外来人口和教师上课时用普通话,平时说的都是方言。在我心中,每一种方言都是神圣美好而不可代替的。我一度以我会方言而骄傲。但是他们还这么小,就开始接受普通话的熏陶,会不会有朝一日会忘了这伴他们成长的语言。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广普通话没错,但这并不代表要用其它语言消亡,这样严重的代价来换取啊!
  张晓风曾在《我在》中写道:“山在。树在。岁月在。大地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想说:“山在。树在。方言在。普通话在。让他们和平相处不好吗?为何要为了追赶时尚,一味的传播普通话呢?”
  我喜欢方言,我喜欢“言子”“耙耳朵”“幺妹”这些词汇。它们汇聚了地方人民几代人民的智慧,伴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如果有一天它们不再来,而是换成了“语言”“妹妹”这样平淡的字眼,那么有多少人,多少是,多少物会疯掉。
  也许现在方言正处于快要消逝的趋势中,也许只是我多心了。但是这种现象却不能被忽略:地方小孩为何满口都是普通话,属于他们的方言却一字不吐?
  记得甲午,记得五四。我们大张旗鼓地破坏自己的文化,践踏祖宗的智慧,并把这一切视为一种优秀传统,把破坏者尊为英雄,数为榜样,一代代破坏下去。那我们现在是否也正是这样:大张旗鼓的破坏属于我们的地方语言,四处宣扬普通话,把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作为骄傲的资本,对于满口方言的人有一种深深的不屑?
  如何拯救方言,如何拯救我们的精神乐园?我想这并非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更是我们所有人的事。国家推广普通话,我们不排斥,但这并不代表这是我们语言的全部。就像我国的法制一样,以《宪法》为主体,其他法律为枝干,最后开出法治社会的花朵。我们可以以我们一出身就伴随的方言为主体,用普通话陶冶情操,如果你想,还可以学习高贵优雅的希腊语提升气质,学习法语作为兴趣爱好。但切记,不能忘本!
  酒不醉人人自醉,不要到最后才发现,曾经你无所谓却离不开的东西,正在慢慢的消逝。就像一笼烟,风一吹,就散了。


                                      正在消逝的古桥
                              凤凰中学    田茂蓉
                                 指导老师: 陈华  
  

    青瓦,白墙,那潺潺的流水,色彩斑驳的古桥宛如一尊智者架立水上,可那绵延的古桥缘正随水消逝,漾起一圈圈水花……      父母外出打工,让我有幸出生在水乡江南。我对江南的古桥情有独钟,那与古桥相伴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
     江南的水,是那样的澄澈,几乎没有一丝瑕疵;江南的水,是那样的清亮,仿佛可以亮照万物;江南的水,是那样的甘甜,甚至能直接饮用;江南的水伴随着江南的桥,成就了一段剪不断的古桥缘。
     江南的桥历史悠久,有的十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几百年了。就是这悠久的历史,得以让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传承下来,成为了文物。但也就是这悠久的历史,使古桥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现在的古桥尽显苍老,已无力阻止那讨厌的青苔、杂草爬上他的身躯。孩童的我们总是在他的身上蹦来跳去,他仍无怨无悔。
     江南的古桥构造精美,虽说桥多,但相同的结构倒真没有。他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不愧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结晶筑成的啊!他们中的一些雕有花纹:精美的花边,重叠的花瓣,镂空的设计加上娟秀的字体实在很养眼;有的还刻有图案:活灵活现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机勃勃的植物,一切显得那么和谐!那一块块斑驳的石砖穿插交错成的古桥,注满了心血,洒满了汗水,在水波的照映下熠熠生辉。当因为学籍而不得不回老家读书的我过了两年回到这里,想重温回忆时,迎接我的并不是青砖白墙,潺潺流水和那分别已久的古桥,而是大型的拆房机器在臭气冲天的河水边轰隆作响。
     我惊呆了!
     一切怎么都变样了?难道我走错了吗?我的古桥呢?不会吧!
     不可能,可这就是现实!
     我站在乌黑的河边望着那残破的古桥,心想:人们怎么舍得拆掉那些虽已古老,却承载了无数风雨,见证了一年又一年江南烟雨的老桥?怎么舍得把那波光明艳的流水变成这般浑浊黑臭?自然地生活,就是一种智慧。人类固然要前进,固然要改变。然而,在前进的过程中,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滋养我们心灵,能让我们内心宁静的风景不应该被破坏啊,当我们寻找童年的记忆,当我们寻找历史的印记的时候,他们应该成为见证啊!
      古桥啊,古桥……如今的你却已经无可挽回的消失了……
      消逝的又何止是古桥呢?
      我曾在清晨寻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清新,在夜晚里寻找“人闲桂花落”的静谧闲适……可是我抬眼所见的只是一栋挨一栋的摩天高楼,所听见的是一声又一声的催促,赶紧赶快,不然你要被时代淘汰了。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向前的时代,可是,我多么的希望:一边向前,一边珍惜。
      青瓦,白墙,潺潺流水和那美好的古桥,尽管你们正在消逝,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一定会重归美好!


                                     正在消逝的土房
                        学校:秀山县凤凰中学初中组  邓慧敏
                                 指导教师:陈

  一砖一砖堆砌起来的矮墙,再加上一片木板,一片木板站起来形成屏障,一把黄土,一把黄土糊住了缝隙,一颗钉子,一颗钉子钉住了木板。上梁,盖瓦,过喜事,这就是一间土木房。
  木房没有门,敞亮的堂屋里堆满了谷子、玉米。两旁是两间卧室,有很高的门槛,卧室上方是两间阁楼,上面堆满了玉米棒、柴火。主梁上有一块红布,象征吉祥安康。屋檐盖住了房前的台阶,下雨时,便会形成一道雨帘。堂屋后是厨房和餐厅,是一个很宽敞的地方,我还在里面捉过迷藏。
  依稀记得,寒冷的冬日里,年幼时的我耐不住夜的刺骨,自个儿架着木梯上阁楼去取玉米棒和柴火,在堂屋里拿个铁盆生起了火。火暖烘烘的,我的脸红彤彤的,俏皮的火光与我的影子嬉戏,那一把光与影的红火温暖了我冬日里的童年。
  炎热的夏夜里,堂屋里清清凉凉的。这时候点一盏灯,坐在地上,拿一把椅子倒扣住,在椅子脚上穿一只‘‘解放鞋’’,拿一个玉米棒子在鞋底上来回搓动,听见玉米粒儿落在地上的声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粒粒都落在收获的快乐上,此时的汗水也在灯盏的映照下变得透亮。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着,一直过着,过了很久。
  可是,现在住在钢筋混凝土楼房里的我,根本无暇顾及儿时知心的冷暖,冷了有空调,热了还是有空调,周末闲暇的日子里,坐在沙发上傻傻地对着电视机里综艺节目的搞笑片段哈哈大笑,不知所措,偶然看见电视里贫困山区的木房子,却有揪心般的难受与疼痛。
  如今家乡的土木房屈指可数,它们不是因年久失修,导致垮塌,而是家乡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摧毁了一座座矮木房,盖起了一座座高楼房。
  我不知他们为什么忍心毁掉一代又一代居住的土木房,也许是为了有更好的居住地,享受安逸;也许是为了物质之荣,互相攀比;也许只是单纯顺应,随波逐流。究竟是怎样,我也无从得知。
  家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但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文化样态上,都和其他地区的无一例外——楼,楼,还是楼!柏油路,柏油路,还是柏油路!家乡是越来越美丽,可这中美是被冰冷的钢筋混泥土填充的偌大的虚无,温暖的从前已然成文化废墟,家乡的文化已于坍塌和被抛弃的状态。
  可怜的人们哪!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啊!把它舍了,弃了,怎么对得起良心啊!
  文化?文化!
  我们能否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能否既取对方营养,又能继承并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我生活的小县城曾经有很多土木房,一座挨着一座,一家贴着一家,可现在家乡的土木房已消失殆尽,无处可寻。希望远在他处的你们能珍惜、重视现有的土木房,将那方心灵之土上的根完整地保留下来,生根发芽。
  时光在流逝,土木房在消逝。


                                      正在消逝的文化之躯
                           学校:秀山县凤凰中学初中组 王艳天
                                   指导教师:陈静

  那是生我养我十多年的地方,那是一个美丽而又勤劳的古镇。在记忆中,他有点小,但是古镇上的居民却很开心,他们脸上的笑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温暖,亲情……
    时光如飞,转眼之间,十年已逝。如今,我站在硬硬的柏油马路上,看着望不到边的马路,黑色如噬人的黑洞。两边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高耸入云。原本清新的空气现在木已成舟般污浊不堪,吸一口便如同敲在心口上的大锤般疼痛。压抑的阳光透过无尽的扬尘照在我的身上,使我感到无比的难受。
    我举起手挡住阳光,却感受到了一种刺痛,痛得近乎窒息。我的双眼一阵模糊,一种迷茫油然心生——我,在哪儿?
    曾几何时,我还在那古镇上。那时房屋低低的,阳光暖暖。地上是青石小路,数不清的苔藓如盛夏的爬山虎蔓延开来,像是要告诉你这涂满了生命最养眼的色彩。那时各种店铺随意散开,小贩们摆着地摊,笑意盎然地使劲儿吆喝着,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那时庙里佛像咧着嘴,尽显慈悲,数不尽的人们前来参拜,他们脸上,饱含虔诚。那时镇上的茶馆,每天来人来人往,门庭若市。爷爷最爱带我来这儿——抿一口清茶,听一段相声,睹一眼馆容。年纪还小的我兴许还不懂得爷爷对根土的钟爱,但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岁月的面纱,有一种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吹来,让人流连、陶醉。
     多么美呀,我的古镇!
     然而,有一天,这些都变了。鸟兽四散而逃,人们奔走相告。镇上的建筑全都贴了封条,预示着风雨的来临。我至今都忘不了这一天,就是这一天,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千年古房被推土机推倒,美丽的小湖被填上泥沙。一切一切,都在“轰隆”声中轰然毁灭。
  毁灭!毁灭!无休止的毁灭!那些头戴安全帽的造城者,似乎以此为荣,脸带笑意,对着那满目疮痍的小镇指手画脚。
  ——那个每天早晨与我打招呼的赵叔,神色愤恨,他猛然冲了上去,“你们要干什么!快滚出我们的镇子!”结果赵叔被两个黑衣人架着拖走,他两眼无神,四肢垂着,嘴里不住念叨,又或是自言自语:“不要,不要……”
  ——我最敬爱的大哥哥,跪在地上,双眼噙满了泪水。他一拳打在地上,血色浸出骨节,眼神怒带绝望。
  ——隔壁二婶家扎着羊角辫的小妹惊慌失措,紧紧地抱住院子里的梧桐树。
  ……..
  看着这一切,我感到深深的无力,瘫在地上,哭了起来……
    是什么,使他们如此无情?是什么,使他们破坏这美丽的古镇?是什么,使他们让我的童年,化为乌有?难道是为了实施“县级重点工程”?难道是为了提升所谓的国民“GDP”,还是是为了建造“国道”?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难道国家的发展是以毁灭人们心中的根为代价的吗?还记得福州市陈氏祠堂,曾经是多么的繁荣,大名鼎鼎的数学家陈景润正来自于此。许多的乡贤也来自于此。可是,就算是这祠堂,也是四面楚歌,随时可能如我古镇般的命运。不仅仅只有它,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址正面临无情的拆迁。
    在与国际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能否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或者说,我们能否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文化已经休克,遗址正在毁灭。许多文化已快要中断。在这文化的逆流中,我们能否守住本心?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能否不忘初心?新世纪的人们啊,让我们开启文化的拯救模式!
    我走在马路上,来到一片废墟前。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片段,我的记忆在复苏,我的心在滴血。走在陌生的残垣断壁上,心的声音不觉间已经哽咽。走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从地上捡起一张蒙尘的黑白照片,从那上面,我看到了曾经最宝贵的东西——茶馆。我的呼吸微微急促,很快又平复下来。
     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了一处瓦房前,这是整个废墟上依然伫立的房子。我微微颚首,房子已残破不堪,龟裂的纹路如蛛网般蔓延。我上前一步,推开大门,随着“吱“的一声响,门,开了。进门,一种沧桑的历史气息再次扑面而来。但此时的我被怔住了,不敢有大动静,生怕这久违的气息魂飞魄散。在瓦房里面,一张残桌上,有一蒙尘的石像。我上前去,吹了一口气,灰尘散去,露出金黄的身躯。
 “老祖宗了”我长叹一声,“唉……”
  眼神似在呐喊,废墟似在低吼,石像似在感叹:这是为什么?
                                   正在消逝的文化
                              秀山县凤凰中学   谢白慧                            
                                   指导教师:文利娟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朝代都有着不可抹去的文化,他们就是古国文化中的一颗颗星星,在茫茫黑夜中散发着独特的光亮。

     每一个纯正刚劲的方块字里都藏着一份文化, 拼写成一个文化渊源流长的大中国,它们都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文化味儿。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文化,只是模模糊糊的。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文化就是在每一个节日里都要做相应的祭祀活动,这,大概就是文化吧!”虽然我不清楚什么是文化,但我知道这一定是个很宝贵的东西,绝不是大街上随意修改的小广告,也不是电视上颠覆传统的娱乐节目。文化,一定很神秘。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了,在过年的时候便也知道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在记忆中的过年并不像现在这样索然无味,那时候的过年可就太有趣了,虽说离过年还有很长一短时间,即便是这样,大人们却在十几号就开始准备了,打扫屋子,准备腊肉,祭灶神等等,一切显得那么急促,不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都只是过眼云烟,转瞬间便也烟消云散了,因为什么都没有过年重要。                                                        
     而现在的过年也只是流于形式,并不可能一如既往了。宁静而致远,但现在,我们的心都被一种东西给覆盖,明亮的眼睛也被遮住了,甚至忘了——我们是中华人民是一名诞生于中国的新时代宠儿,我们应该铭记中华文化,把它们原封不动,甚至移开浮躁的心,把自己的纯洁心灵写进文化写进思想写进人们的心。在电视上看见了时装周,里面的衣服早已颠覆了传统,变得不伦不类,我认为时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实用美观的方法使它变得更完美,但绝非把原本就很好的东西,变成奇怪的展示,这只是一种侮辱!在国外,随粗可见——“中国人禁止吸烟”“中国人禁止吐痰”……诸如此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文化,早已销声匿迹。我们五千年的古国竟沦落如此?是!现在我们的科技早已非常发达了,但是我们精神文化却早已不知去往何处?
     再回首,中国已不再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泱泱大国,而是如今的脏乱差,几千年的古国文化,去哪儿了呢?
     如果我们依旧不把文化素养放在第一位,那么中国人只能用泪水洗净心灵洗净眼睛,用忏悔来忘却文化的消逝。
     勿忘国本,用行动把文化放在心尖上,收在眼底里——中国人,崛起吧!让文化萦绕在我们身边,常伴我们心尖。我爱那字字珠玑的文字加那风骨独具的文人,中国文化必永存!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