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江津双福小学分赛点
简 报
4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作文大赛重庆片区江津赛场的活动如期举行。我们双福实验小学3-6年级1200多名孩子参加了这次的作文大赛。
这次作文大赛的主题是“爸爸(妈妈)这样教育我”。关注家庭的教养,关注家风门风,唤醒我们的教养意识,引导孩子们做一个有追求又受人尊敬的人。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平安,社会方能更安。对家庭负责,方能够对社会尽责。
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应把家风和家教融入在对孩子的爱中,融入孩子们的血脉,传承好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
家和才能万事兴!
是阅读,让人变得谦卑。因为阅读者懂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个人实在是太渺小。而阅读,让个体意义上渺小的人,找到真实的存在感。
一个阅读者告诉我,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狱”内,而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越狱。
一位朋友,他读了不少书,可读到今天,有三样书,他百读不厌。一本是《资治通鉴》,一本是《圣经》,再就是金庸金大侠的武侠小说世界。《资治通鉴》,它是写实的历史;《圣经》,它超度人的灵魂;在金庸的武侠江湖里,有人的爱恨情仇。朋友说,读了这些书,渐渐生出苍凉之感,常常一个人去深夜里的大地散步,在秋夜,望见树木藤蔓上有霜,感觉大地好像是在夜里哭过一场。
一个人通过阅读,把自己微小的人生不断放大,最后又通过阅读,把人生还原到最小,还原到尘土尘世里的生活中来。正如萨特所说,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将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阅读让人变得博大和骄傲,也让人变得渺小和谦卑。好比一位老司机,开了几十年车,不是越开越狂野,而是越开越胆小。读书也是这样一 个相同的归宿,一个隐藏在阁楼里的读书人说,当书里世界如袅袅轻烟散去,最后浮现出一轮书里的老月亮,挂在现实浑浊的天空中,还是千古不变的冷冷模样。
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精神上的浩瀚故乡。通过阅读,仿佛站到了世界的中心,可有时通过阅读,也感觉被抛弃到了世界的荒野。
我和一些热爱阅读之人交往,发现彼此通过精神上搭建的桥梁巧妙地相遇了。而当一些时光老去,桥梁如海市蜃楼般退隐,伫立在白雾茫茫的大水边,彼此却变得无话可说。
是阅读,让人生变得坦荡如原野。依然是阅读,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沉默。有时听着原野上那若有若无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最后成了虚无。一轮苍凉的老月亮再次悬挂中天,照耀着苍苍天地。一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语言,都变得稀渺似无。深厚的阅读,让一个人变得紧闭嘴唇,像那奔腾的河流入海,暂时完成了 归宿,但还要在海洋中完成升腾。
河流入海,平衡着这个星球上的水循环。一生一世的阅读,完成了一个人一生认知这个世界的宿命。如果有幸,一个阅读的人,你还发现,这些阅读的时光,并不 是自闭的生活,卡莱尔说过,书籍里横卧着历史的灵魂。那些阅读里构建的世界,正是通过阅读者,在看不见的时空里,向书写者伸出了手,掏出了心,完成了河流 与河流、风与风、大地与大地的相亲相拥。
阅读让人心生苍凉,是因为听见了水声遥遥而来。一个人,漂流在大江大海中,临时寄养在这个地球上,都是小小的命。而阅读,最终让历史沉淀中最顽强的DNA得以延传,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个人史都可能是发生在你身上的历史。这样,阅读史才成就了自己的精神发育史。

妈妈教育了我
3.2 程蓝亿
教育,听到这个词我立即想到了一个人——老师。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接受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但生活中真正让我深受教育的还是妈妈的那次行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送暖的日子,我跟妈妈在放风筝。忽然,一个穿着轮滑鞋的哥哥向我们这边冲了过来,他在冲的过程推倒了一位老爷爷,还弄坏了我的凤凰风筝。妈妈看见了,直奔那位老爷爷,完全对我不管不顾。我心里暗自嘀咕:“凭什么妈妈就去扶那老爷爷,对我却不屑一顾呢?”想到这些,我火冒三尺高,朝妈妈走去。看到妈妈把那位老爷爷扶起来,细声细气地问:“老人家,摔到哪儿了?疼不疼?”或许是听了妈妈贴心的言语,老爷爷那刻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老爷爷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对妈妈说:“没事,人老了就禁不起磕碰,不大中用了。”妈妈笑了,又问:“老人家,你是要到哪儿去啊?”老爷爷回答:“到我女儿家去。”说着,老人来到车流如潮的路上,准备过马路。妈妈执意把老人扶过马路。扶完老人妈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你懂了吗?”我点点头。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常常帮助别人,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美德!
父亲教育了我
3.2 彭昊
这个事情,发生在三年前的一个晚上。
我和爸爸在广场玩,突然,我疾步如飞地向街边的一个角落跑去。
“一百元!”我兴奋的叫声把老爸叫了过来。
我说:“我们把这一百元钱带回家吧!”
“不行,这是别人掉的钱,现在他(她)一定会万分焦急地来找,我们还是在这里等他(她)吧!”
一个小时过去了,丢钱的人还没有来,就在我们心灰意冷想要走了的时候,来了一个人,对我们说:“请问,你们有没有捡到一百元钱?”就在我正准备回答“没有”时,爸爸却像抢答一样说:“捡到了,给你。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一大百元钱哪,你为什么要还给他呢?”
爸爸说:“做人要诚实,要拾金不昧,如果说捡到钱而不还的话,跟叫花子有什么区别呢?”
爸爸的话真让我感到羞愧。
给予比索取更容易获得
6.3张冬雪
以前,我的父母是在重庆主城做服装生意的。一次长假,我到父母那里去玩,自然也去了服装店。
在一上午的开店时间里,有不少人到我父母的服装店里买货,有的是新客户,也有老客户,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讲价钱。每次到了这个环节,那些客户都会计较一些零散的钱,72元一件的呢,便是70元一件,68元一件的呢,就是65元一件。更有一些买的多的,直接少一二十元也是有的。别看也就那几元,要知道我们进货的加价比卖出去的价钱少不了多少,再加上一些租店的费用,也赚不了多少钱,一不小心就会亏本了。我记得有一对大概四五十岁的中年夫妇,在店里挑了三件76元一件的衣服。原本76元的衣服,爸爸也只收了75元一件,总和是225元,可那对夫妇硬是只给200元。为此,他们与妈妈计较很久,最后,我们双方也是互相退了一步,只收210元
我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少那15元,便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还要少啊?若是你一定要收225元,他们也不会不给啊!”爸爸冲我笑了笑,说:“你想想啊,如果我们这次不收那15元,那两位顾客知道我们这可以便宜一点,下次又来我们这儿买了呢。相反,若是我硬要收那15元,他们有可能就认为我们这儿小心眼,下次不来我们这儿了呢!”
我对爸爸的话将信将疑,可我看到那位客户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时,我终于明白了爸爸话中的真正道理:给予可能比索取更容易获得!这在其他人眼中有可能是歪理,但我却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道理。因为给予而收获好处的事不少,我也遇到过:外公养了蜜蜂,每次他收蜂蜜时总要留一些在蜂箱里,我问外公为什么要留一些在蜂箱里,这样不是浪费了么?外公告诉我,这是给蜜蜂吃的,蜜蜂吃了这些蜂蜜就会采更多蜂蜜回来的。原来,不贪得那一点点蜂蜜,会有更多收获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给予比索取更容易获得更多。
不管怎样,给予都有索取达不到的一件事,那就是——真正的快乐。
我的品德这样来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受人爱戴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她的行为习惯非常的好,这也养成了我的习惯,待我慢慢跟你到来。
就从在家里说起吧,每次我或爸爸回到家后,家里才叫一尘不染呢,不用我说,你们肯定也猜到了吧,没错,就是我的妈妈利用下班时间所换来的,所以我们每次回到家后,看到这干净的屋子,本来有的“非分之想”“不脱鞋子直接进去”也没有了,这养成了我爱干净的习惯。
出门在外,只要一有认识我妈妈的人,没有哪一位不对她示好。有一次,她在街上买菜时,有一位卖菜的伯伯在挑菜,不知怎么突然倒在了地上,一副很痛苦的样子,可周围的人都无动于衷,各干各的,好像一点事都没有,这时,妈妈二话不说,马上去扶起了那位伯伯,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这养成了我助人为乐的习惯。
还有一次,我们到亲戚朋友家去玩,大人们在那边有说有笑地聊天,而我们小孩就在一边玩耍,我玩得可开心了!你们这时肯定想问我妈妈在干什么吧,她呀,可忙了,她可不像一个客人一样在那里玩,而是主动去帮助这里的人摘菜.扫地等等的事,到了吃饭时,别的来客都已经坐上桌开始吃了,可她却在旁边坐着,我跑过去问:“妈妈,你怎么不来吃饭呢?”妈妈说:“这里的主人都还没开吃呢,我们就更不能吃了,要有礼貌。”于是我从这件事又养成了凡事要有礼貌的习惯。
妈妈的行为习惯非常好,因此也就让我也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所以,当别人见到我或者妈妈时,都有几分敬慕之感,可这件事的发生让我和所有人都彻底震撼了。
那是在几个月前的某一天,妈妈照常去上班并送我去上学,我们看见一个小孩在过马路时,突然脚滑摔倒在地上,这时正好有一辆车开了过来,妈妈看到这情景十分焦急,她顺间冲了上去,把那个小孩抱起来躲开行驶过来的车,但因车辆行驶太快,妈妈的脚还是被车碰伤摔到在地,我大哭起来,马上把妈妈扶起来,并叫旁边的叔叔阿姨帮忙把她送到了医院。
妈妈,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你永远是我好榜样! 爸爸这样教育我
四三班:杨新鸿
今天,我读了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梁晓声开车走在郊区路上,窗玻璃被前面的车轮扬起的尘土和雨滴弄得一片狼藉。他想超车,可司机说在窄路上超车不礼貌。正为难时,前面车上的父亲却主动让他们走前面,原因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觉得别人礼让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文中的司机点赞。同时,我也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就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不会说教,却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教育着我。
清明节那天,爸爸带着我乘车去给爷爷扫墓。上车后,我巡视扫视整个车厢,发现最后排有两个空座位。我大步流星地走过去,一屁股坐了上去。爸爸见车上没有站着的乘客,也慢条斯理地走过来坐下了。公交车继续往前行驶着,到了下一个站时,上来以为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大约七、八十岁了,有一张枯树皮一样的脸,嘴唇也干裂了一道小口子。她拄着一根拐杖,颤颤巍巍地在车厢里挪动着身子。看到她那艰难的样子,我很想起来让座。可又一想:离爷爷的墓地还有十几个站,我要是让出座位,自己就得站一个多小时。想到这里,我移开视线,装作没看见老奶奶。正在这时,爸爸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走到老奶奶身边,把老奶奶扶到我旁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然后从包里拿出一瓶给自己准备的矿泉水,对老奶奶说:“老人家,您口渴了吧?喝点水润润嘴巴。”老奶奶直夸爸爸是个好人。车上的其他乘客有的羞愧得低下了头,有的连声称赞爸爸。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爸爸这几天腰椎病犯了,站那么远的路,他的腰怎么受得了?我呢?什么毛病都没有,却舍不得把座位让给老奶奶。想到这里,我轻轻拉起爸爸的手,红着脸说:“爸爸,我太自私了。您到我的位置上坐吧!”爸爸摸摸我的头,笑了……
爸爸就是这样,用他的动教育着我,督促着我,让我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三三班 唐欣悦
和妈妈在一起发生的两件事,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难以忘怀,并且一想起来我常常会偷着乐呢!在去年的暑假,阳光明媚。我和妈妈都很开心,因为我们要到刘阿姨家里去做客,好久没有见到刘阿姨,我可想她了。一会,客车来了,我和妈妈走上了公交车,由于没有位置,就只好站着。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身子随着车子尽量保持平衡。我旁边坐着一位阿姨,身上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男孩,胖乎乎的,很逗人喜欢。他手里拿着棒棒糖,弄得到处都是汁水,过了一会,他的鼻涕又流出来了,阿姨急忙从身上掏纸巾帮孩子,准备帮孩子擦一擦。这时车子一个急刹车,小男孩的双手一下子按在我的衣服上,糖汁和鼻涕都弄到了我的身上,阿姨看见了,急忙说“对不起”。这是阿姨手中的纸巾又掉在了地上,显得手忙脚乱,很不好意思。我妈妈安慰说:“没有关系,小孩子嘛。欣悦,把你的纸巾拿一些给阿姨吧,我们自己把身上的擦掉就行了。”我听了妈妈的话,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一些给阿姨,自己又轻轻地把身上的糖汁和鼻涕擦掉,还随便逗逗小弟弟呢!阿姨感激地说:“大姐,你家的孩子教育得真不错。”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到了刘阿姨家,我心里还在回放刚才的画面和阿姨的夸奖,偷着乐!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一天早晨,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朝天门看爸爸。车坐了一会,上来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满头白发,皱纹如同树木的年轮,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还带着许多的东西,显得即 吃力又很疲惫。这时车上坐着的人看起来都不愿意给老奶奶让座,甚至有的把头扭到一边,装着没有看见。车子一直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了。老奶奶茫然无助的样子,费劲地抓着扶手。这是坐在后排的妈妈看不下去了,站了起来,招呼老奶奶过来坐,老奶奶对着妈妈笑了笑,便坐了下来,感激地向妈妈说着“谢谢”。妈妈笑了笑,回答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每个人都会老”我发现此时笑着的妈妈比平时更漂亮。一路上我都在心里仔细地回味“因为每个人都会老”的意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正是妈妈的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初赛获奖名单
学校:江津区双福小学 联系人:杨先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