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54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秀山县第三中学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06
我校认真组织开展文化作文大赛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2015年4月10日,我校组织100多名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本次参赛学生,都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作文,用文字反映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赛后,全体语文老师认真评阅参赛学生作文。
    通过这次作文竞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写作,更多地用文字去表现生活,从而整体上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水平!
家人的“寄托”——清明节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潘东南    指导教师  谭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雨使空气变得更加凝重,魂使人变得牵挂。中国有句古话:夜路走多了,必会见到鬼。“鬼”一字使许多人心惊胆战,可使有些人无比怀念:当自己的亲人离世时,心中的泪无法停歇;当亲人闭眼时,上帝会将他们带入西方的极乐世界。在一年当中的那一天,他们会带着对于家人的“寄托”再一次回到原点吗?可是当那一天的到来时,谁也无法去确定及肯定。那一天的到来,使已闭眼的他们,与怀念他们的人,都会同时感到喜悦,就像两团火焰相互碰撞而擦出的绚烂。
    雨点轻抚着树叶,乌云遮挡着太阳,风儿细腻的呵护,都只为了一件特别而隆重的一天而展开行动——清明节。朦胧的雾中,总是隐隐约约显露出一个个人影,这些人影层次不齐,但只为了做同一件事——烧火,放鞭炮,烧香烛为祭奠。清明节来了,每家每户都在忙碌着,凑近一看,每一个锅中都装着平时都会吃的食物,可惜的是却没有油盐。过了一会儿,香火的前方会摆上一张桌子,使人不知用来做何事。过了十几分钟,桌子上又会摆满酒杯、菜、酒等在平时极少出现的东西,父亲敲完了钟,又到门外去插上两支香,又回到屋中去烧纸,等所有该做的事做完了以后,父亲又为爷爷、太祖爷等人斟酒。终于一切都做完之际,原来在那一刻,我才明白一切才刚刚开始。下午六点钟时,我与父亲登上了山坡,为爷爷他们去烧香,我们“一户一户”地去拜访。每到了一个地方,坟前总会有一只香烛,一堆纸钱,在墓的顶上方总会挂着白色的东西,我问父亲,父亲却不与我说。挂完了清,我与父亲便回了家,在返回家的道路中,我看见有许多被风刮起的火星落在了树枝树叶上,即使那是家人的“寄托”,也不可随风飘荡,毕竟树枝树叶是易燃的。但是现在仍有许多的人在这样子做。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节,是一天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沟通,是世人与极乐世界的“交通日”。即使说火焰擦出了火花,鬼会来到世界,都是虚无缥缈的。家人的“寄托”又是会使他们造出大罪,但是他们的行为毕竟是对于对面的人的怀念与尊重。心中的泪可以在清明节释放,心中的恨可以在清明节表现,但是唯独只有你已离世的亲人不能在你面前出现吧。
    心中的安抚,不如人的鼓励。家人的“寄托”,不如家人对于已离世的人的祝福与祈祷。即使祝福与祈祷无法送达但是风中的灵魂会将其送达。将其送达之际,将会是灵魂风铃的响动之时。

来,听我说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杨欢  指导教师  谭琴
    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如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代表我们中国有努力过。
    中国有句古话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它的含义是一句话说出口,就算有四条马也追不会来。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算数,不能言而无信。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的主要角色有:旦行、生行、净行、丑行。这四个角色写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过端午节,奶奶经常给我们煮大蒜、包粽子等,据说古代诗人屈原因跳河而死,我们就把那条河叫“屈原河”,为了纪念他,我们把农历的五月初一定为端午节。每到过节那天,我们就会到“屈原河”把粽子等东西扔到河里祭奠屈原。到现在为止,韩国还在跟我国争屈原是他们国家的人。过春节那天,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吃香的,喝辣的,还放鞭炮。我个人觉得,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好的,因为过节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回家,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不是挺开心的吗。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有说有笑的,开开心心地享受这个节日。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大人还要为我们小孩子守岁,给我们压岁钱。初一到初十那几天,我们小孩子跟爸爸妈妈去拜年,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一天,不仅可以吃到糖果,还可以得钱。过完十五后,家家户户都放鞭炮,一是为了去除晦气,二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清溪坝子哟……四季飘香……”这首歌叫《花海飘香》,大家应该都听过吧。我们秀山县清溪镇开油菜花节那天可闹热了,吃的喝的什么都有,游客们在那照相,爬狮子山,玩得可高兴了。记得是星期六,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敏去油菜花节那玩,我们去玩了飞椅,听到有个“飞”字感觉是有点儿害怕的,其实坐飞椅一点儿也不怕,只要你抓紧那个铁链保持平衡就没事儿了。我们那天还坐了海盗船,第一次坐的时候觉得很害怕,第二次去不会那么害怕了。这一天我和小敏玩得很高心。说起狮子山,我就想起我和小敏那天在山上放声歌唱,眺望远方的感觉真的很爽,有点像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中国的张家界、九寨沟风景都很美,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可以去玩一下。其实,我们的“杨氏祠堂”也不错了,我那天还和小学的同学去那儿玩了一下,那房间的墙壁上挂有我们祖辈留下的文字、图画。在大门进去的正中央那张画像是我们的杨氏祖先,抬头向上看还可以看到一个太极图。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提议每个中国人都尽一点力,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正在消逝的吊脚楼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卓思敏    指导教师  谭琴
    悠悠岁月,时光在文化的物质上留下道道轨迹。青铜腐朽,利剑愚钝。时光的战火侵蚀着人民败落的思想。从一群天真无邪、纯洁淡雅的人儿,在时光战火的硝烟中变得邪恶、黑暗、可怕。人类是健忘的,这些失去理智的人类正是由于文化遗产的消失,使他们丧心病狂的忘记了自己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一员。
    重庆市秀山县的吊脚楼是多少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房屋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可是在现代,贪欲的人类终于闲不住了,对于爬满青苔,腐旧潮湿的吊脚楼,他们不屑一顾,大肆拆迁。在古老的文化古国——中国已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处吊脚楼。虽然已经没有多少文化遗产,满世界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群楼耸立。但人类贪欲的心灵还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依旧破坏着先祖建造的种种文化遗产。
    难道他们没有想过,文化遗产的消失会给人类带来怎样巨大的损失吗?想一想,所有的文化遗产如果都消失了,会给后人带来怎样巨大的文化丢失。古老的吊脚楼是土家族人的世代硕果。如果没有吊脚楼,无法可想,土家族人竟不会知道自己的先祖是一个怎样智慧的人类,不会知道先祖建筑吊脚楼有怎样的经验,不会知道先祖对于吊脚楼的文化又怎样的了解。这一切知识对于土家族人便是一片空白,更何况不是土家族的人类,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罢。文化的遗产被人类踏成一片废墟,知识的源泉被人类白白浪费,一个品德高尚,道德美好民族随着文化遗产的消逊而消逊,这真是对中国一片巨大的损失。没有实际的例子,真正的文物,让后代了解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对于实际也许不会再有人知道,社会也因此变得邪恶。
    只有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等等文化遗产,让中国成为一个真实的文化古国,中华的炎黄子孙才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智慧人。用例如吊脚楼一样的文化遗产扶起人们坍塌的心灵。改正人们腐败的思想,才能让中华炎黄子孙成为真正的无邪的人类,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不让岁月侵蚀它,不让人类摧残它,让它成为人类精神的一根支柱,一种食粮,孕育出更多的优秀中华儿女。


  
春之美  

                        当春天暧暧的阳光照在身上时,你是否会想起冬天里呼啸的寒风呢!
                                                      ――题记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邓慧    指导教师 杨剑波

     这似乎是一年冬天的最后一天,我带着闷得可怜的脑袋走到窗前,掀起窗帘,打开窗户,只为呼吸一口久违的新鲜空气。我慢慢闭住了眼睛,深吸一口气,觉得畅快无比。许久未离开房间半步的我决定出去走一走,把学习的压力抛开,找回以前的自我。
    走出家门,我踏上了那条似曾相识,却在记忆中翻来覆去找不到半点零星印象的泥泞小路。我思考得快要爆炸的脑袋,已经腾不出半点空间来想这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便迈开步子继续向前走去。路边的小草都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儿,野花们娇羞地露出了含蓄的微笑。满眼望去,“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清新感觉油然而生。想必是当初诗人也看到了和我一样的风景才作出的这首诗吧!不知不觉间,一缕春风如丝绸般轻柔地拂过我的脸庞,很滑,很轻,很温柔。突然感觉鼻子有点痒痒的,原来是柳絮啊。我竟然走到了密密的柳树林了。柔柔的柳枝如纤纤玉手在春风是轻轻飘拂着,嫩黄的细长的叶子随枝条的飘拂在眼前曼舞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的,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术师,是她把柳树打扮得如此美丽。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我家附近是有名的小河桥树,这里的梨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名牌。望着树上缀满的雪白的梨花,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树上已结满了圆圆的果子,狠不得马上摘下几个来让我解解馋。河畔有几丛修竹,一年里都这么绿,这么翠。宁折不屈是翠竹的高贵品质,它经冬雪的洗礼,更显其苍劲,挺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曦之的美文又在耳边响起,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又使我感叹时光的飞逝.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又该怎样做才不会辜负眼前的大好春光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原中,是的,就用这样的劲头,以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发奋读书,为我的未来谱写一曲波澜壮阔的进行曲.想到这里,我精神抖擞,心情大好,先前的苦闷一扫而光.隐约间,耳畔传来动听的歌声: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跳花灯,不怕山高路又险,幸福生活乐无边.我知道,肯定是村里的花灯队在排练新节目.今年春节,他们走村串寨,到处演出,把周围的村子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乐翻了.听着他们新编的歌谣,我仿佛看到他们正穿行于村村寨寨,手握长长的竹杆,高举着红红的花灯,敲锣打鼓,盛装演出的火热场面.
   大人们都在忙碌着,我是不是也该回去继续学习呢?想着这些,不由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打糍粑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程刁南    指导教师  程祖华

                团结就是力量,关爱就是源泉。两者相聚,便形成一种精神,这就是团队精神。
                                                             ——题记
    过年时,在我们村里,糍粑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年货。糍粑的“制造”方式有几种:年迈体衰的爷爷奶奶们,将煮熟的糯米装在编织袋里,捆严实后,用一根粗木棒有气无力地捶打糯米饭,打烂后倒出,制成不太规范的圆糍粑。这种糍粑粗糙、很香,可我却品出了孤独、无奈;有钱任性的叔叔阿姨们,将白生生的糯米运到机器旁,花钱了事,依靠机器生产出规范、基本相同的圆糍粑。这种糍粑精细、好看,但我却品出了随意、无味。只有人人参与、程序复杂的传统方式——“打糍粑”,让我感到趣味无穷、快乐无比、至今难忘。
     我们村里,打糍粑是件很重要的事。先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选好日子,一般是腊月二十左右。日子定好后,提前一天邀人参加,邀的人越多越好。因打糍粑是一项重体力活,所以对家中无劳动力的要真诚邀约,耐心解释,让他们消除顾虑,轻轻松松加入进来,高高兴兴满载而归。
    打糍粑那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像赶趟儿似的,清早就来到一块宽大的院坝里。院坝的中央摆着一个两百多斤重的石碗,人们叫它“粑窝”,粑窝里放着两个长柄大木槌,那叫粑槌。在粑窝的右上方十米处,摆放着两张洗得干干净净的八仙桌。其中一张桌子上面紧贴着一张干净的塑料膜,上面抹着一层匀净的菜油,另一张没有塑料膜的桌面也抹了一层菜油。它们在那里静候着。
    随着大蒸桶的到来,久违的糯米饭香味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于是打糍粑正式开始了。只见一名妇女从桶里舀出满满的一盆冒着热气的糯米饭,麻利地倾倒在粑窝里,两名中年男子马上各执一把粑槌,一边绕着粑窝旋走,一边不停地用粑槌点压糯米饭。转了两圈后,只见两人相互示意一下,各自举起手中的粑槌,一前一后地砸向米饭,在他们的鼓捣之下,米饭逐渐变碎、变细,然后紧紧粘在一起,成为一坨,与粑槌粘连。这时每打一锤,极为费力,先要用力把粑槌从糯米浆中拔出,再高高举起使劲砸向米浆。同时速度要快,乘热打浆,不能让浆冷却,不然打出的糍粑会含有米粒,又粗有难看。这最后几锤真是考验两人力量的时候,这时旁边的加油声、欢笑声、和着两人发出的“嗨”“嗨”声、撞击声,一时齐发,整个场面便沸腾了!这时,只见两人又互使一个眼色,右边那人高举粑槌不动,左边那人快速地用力砸向米浆,然后将粑槌带米浆一起右翻,身子使劲倾斜,让米浆底层暴露无遗。右边那个人迅速砸向米浆底部,朝相反的方向侧翻,让左边那个人迅速摆脱米浆的缠绕,手中的粑槌再次快速地砸下去,这样你来我往,在他俩“大风车轮”式的击打下,只需五、六个回合,一坨上等的糯米浆便出现在眼前。这时两人会心一笑,将手中的粑槌紧靠在粑窝中,成一个十字型,绞着那团米浆,绕着粑窝快速转上一圈,在两名妇女的帮扶之下,在一阵阵的叫好声中,四人一起合力将米浆和粑槌一起搬到铺着塑料膜的八仙桌上。打糍粑的重头戏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之下圆满完成。
    空了的粑窝里还有零碎的米浆,只见一位老奶奶蹒跚地走过去,用手仔细地把米浆抠下来,转身把它塞进自己孙子的口中。说是吃了这米浆,孙子晚上睡觉便不会磨牙了。其他人纷纷效仿,不一会儿,干干净净的粑窝又出现在院坝中央,等候着第二窝糯米饭的到来。
    八仙桌那边,七、八个妇女干净利索地揪下一个个滚圆的浆团,整齐地排在塑料膜上,桌旁围满了好奇的小孩。等两名妇女把另一张桌子翻盖在浆团上后,那些小孩便争先恐后地爬上桌子,稍大的站在四角,稍小的手牵手站在中间,他们在那上面尽情地欢呼、跳跃。这时,那张桌子就成了他们的乐园。通过他们短时间的施压,米浆就发生了形变。当桌子掀开的一刹那,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满桌尽是圆饼样的糍粑。那圆圆的糍粑犹如人们的笑脸,承载着欢乐,洋溢着幸福。过年的喜悦在人们的脸上荡漾。
    在这个聚少离多的时代,“打糍粑”让我们感受到了互相配合的默契、共同劳动的快乐;“打糍粑”让我们看到了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在传承,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在发扬。人们有了糍粑一样的凝聚力,一切困难将不复存在,前进的道路将更加辉煌!
飞舞于宣纸上的一撇一捺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沈佳慧  指导教师  杨剑波


      中华几千年的文,经过时光的冲,传承下了最为精髓的部分.每一种文化都凝聚着先辈们无数的心血与智慧.我喜爱《诗经》里优美的民歌,爱《离骚》里激荡着的爱国情怀,爱唐诗的豪迈与壮阔,爱宋词的婉转与优雅.但我更爱的中华文字在浓墨与宣纸上展现出来的激情,或银钩铁画,笔力雄键,或纤细温婉,娟秀隽永.因为我酷爱书法.
    第一次亲密接触书,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是无意问从书柜里翻到一本《书法全集》,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如丝绸般飞舞的字时,我便迷上了这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艺术了.端正的字体,刚键有力地一撇一捺,让我感到是如此的美妙.我要学书法,这个念头一瞬间就深植于我的脑海之中了.
    为了学习书法,我查找了有关书法的大量资料,让我对书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此前我曾错误地认为书法就是用笔在纸上写字就是了.可当我拿起毛笔满怀信心地在纸上写字时,出现在纸上的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漂亮的汉字,而是一条条大大小小如同蚯蚓一般软绵无力的符号,这些字好像患得绝症的人,无力地躺在纸上,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我那腔沸腾的学习热情顿时化为冰块.就在此时,爷爷出现了,他背着手笑咪咪地说:我的小佳佳长大了,开始练起书法了,非常好!””爷爷,我写的字怎么这样没有力量啊,连站都站不起来.您教教我吧.
    在爷爷的教导下,我的毛笔了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更加热爱练书法了,特别是爷爷给我讲东晋大书法家王曦之刻苦练字终成千古第一人的故事,更是让我激动不已,也更激发我的热情.从那时起,我每天都会临摩名家名帖,笔下的字越来越好看.
   中国字是方块字,有的象形,有的会意,更多的则是形声字.我每天练字时,就像与老朋友见面,倍感亲切.通过练字,我的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小学毕业前,已多次获奖.
   中华悠久的历史,凝结出世界上最优秀的中华文化.我爱我的祖国,在汉字书写的笔意纵横中,我一点一点地体会着她的博大精深,在宣纸上飞舞的点横竖撇捺,不是符号,是音乐,是舞蹈,是诗歌,是滚滚的长江,是咆哮的黄河.愿汉字书法艺术在中华古老的大地上代代传承,愿中华文化在艺术百花园里开出最美丽的花,结出最硕大的果.

留住正在消逝的经典

   秀山三中    班级: 八年级5班  姓名:黄莹莹  指导教师:李祖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1世纪的新中国,和旧中国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工业商业日见繁荣,人们的思想也在该变着。但这些都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公园里我听到一位老人哼着曲儿:“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紧接着,又是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来,古诗词是可以拿来唱的。而我们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中国传统的经典。。。。。。写到这里,我不禁叹息:难道中国五千年的经典文化真的要消失吗?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深深地激励着我是啊一个国家的未来掌握在这个国家的少年的手里我们少年人有责任呵护经典有责任传承历史文化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了和陶渊明一起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和杜甫一起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和李清照一起“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和辛弃疾一起“醉里挑灯看剑”。。。。。。



我爱你奈何词穷

                     秀山三中八年级3班     姓名杨思     指导教师:李祖俊
   “我爱你是很爱。”
   “能换点新鲜的吗?”
   “对不起我词穷
    在现今是否还会有人记得那铮铮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跨越了几千年,我仍然热衷于那本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它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在那崖壁上是谁用忧郁的声音唱出那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哪般女子让歌吟者如此的思念
   《静女中的男子你是否还在为那女子的纠缠而心烦意乱
    那句流传千古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连小孩都能张口即来那男子是否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双宿双飞了呢
是否每位国君都如同他那般慷慨”,自己心爱的人远嫁他方他却站在城墙上独望迎亲队伍远去眼中只望到她身着大红嫁衣的样子和那张美丽的容颜待她远去他低首深吟:“燕燕于飞参差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郊”。我爱你怎奈我却不能给你幸福所以我只有放手哪怕我依然爱你可那女子又是否如他所想的一样呢
    千古佳句生死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同之处是,这是一位征夫对妻子的誓言。他要外出打仗了,不知是否能活着回来。所以,他对妻子许下诺言,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些诗词是多么美啊不知何时人们发信息都弃繁从简了把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化成了三个字我爱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成我会爱你很久”;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说成“我们真有默契啊”。。。。。。天哪,要是这样下去,我们的经典不就消失了吗?
    我们年轻人应该担负起传承经典文化的责任

                                           一个人的中秋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段 琪    指导教师 杨剑波
   “嘟――
   “喂,小海啊,中秋切你们要回来呀!哦,我知道了,那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哎,挂断电话后,奶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眼里是满满的失落.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人的中秋节了.
     农历八月十五,是咱中国的传统节日.奶奶和往年一样,一大早就起床,忙着准备做月饼的材料.忙活了半天,新鲜的月饼出炉了.奶奶的手很巧,小小的月饼,代表了老人希望全家人都在身边美满团聚的心愿.看着竹筛里的月饼,她笑了.嗯,这是老伴和儿子都喜欢的口味。可是,她忽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换成了满脸的悲伤和无奈.
     天渐渐黑了,蓝蓝的天慢慢变成淡黑,如一块笼罩着大地的巨大黑绒布幔,月亮升起来了,柔柔的光芒又将这黑幕重新掀起,天边散落着几颗星星,孤零零地闪烁着,就像院子里的奶奶一样,是那么孤单.
    奶奶坐在院中的一把椅子上,面前茶几上摆着花生,瓜子,月饼.她用如枯枝般的手拿起一个月饼,轻轻地咬了一口,泪水早已浸湿了衣襟.
    好多年前,老伴还在,儿子也还小.每逢中秋,她总会做各种各样的月饼.儿子很喜欢吃,年年盼着中秋,盼着吃她做的月饼.有时离中秋还早着,儿子天天跟在奶奶身边,求她做月饼,弄得她哭笑不得,心里却是甜甜地.老伴总是说奶奶的月饼很香,很好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因为里面有浓浓的家的味道.夸得奶奶满脸带笑.后来,老伴走了,儿子长大了,毕业后在外面创业闯世界去了.几年也难得回家一趟.有一年中秋前儿子打电话回来说:妈,今年中秋我们不回来,我给您打了些钱在卡里,对了,妈您不要再做月饼了,现在外面什么样的月饼都有,买着吃很方面的.奶奶打完电话放下话筒若有所失的愣了好半天,一句话也没说,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地像丢了魂一样.
    我知道,奶奶做月饼是老外婆教的,听奶奶说,老外婆做的月饼远近闻名,当初把这绝活教给奶奶时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奶奶把这绝活传给下一代.可是,如今儿子连中秋都不回家了,这绝活怎么传下去呢?
    望着眼前的月饼,奶奶哭了.她不明白,国家在飞速发展,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她只知道,当年自己答应过老外婆的,一定要将祖传的月饼绝活教给下一代,让自己家的世世代代都永远记住,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吃的月饼一定要有家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月影西沉,中秋夜就要结束了.明年,明年孩子们一定会回来过中秋的,我还要做月饼,让孩子们吃得满口留香,吃出浓浓的家的味道.
    奶奶的心愿会实现吗?


                                        正在消失的风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易文静  指导教师  田敏
                        
    上面的瓦还是那些瓦,支撑起瓦的柱头还是那些柱头,石板还是那些石板。只是停下来,会在她身上清晰地看到时间流逝所刻下的痕迹:阳光总是能有意无意地穿过瓦与瓦之间的缝隙,落到石板上,在上面跳着轻盈的舞蹈;柱头也如喝醉了汉子东东西西的仄歪着;石板也因走的人多了,磨损了、破烂了。当看到这些,心里禁不住的难过渐渐泛开去、泛开去。因为在她那里有着我太多太多的回忆,或喜或忧、或甜或酸。
    记得儿时,尤其是月满的夏夜,我总会缠着奶奶带我来到这里,水凉水凉的石板这是就成了我的床,把头搁在奶奶的膝上,奶奶的故事然后就会如同石板下的小溪水一样,缓缓地流过来,没过我的小脚丫,直到不经意间,故事堆满了石板。里面有勤勉的牛郎与漂亮的织女鹊桥相会,也有聪明的长工智斗坏地主,也有憨厚质朴乡民,也有不讲道理好吃懒做的悍妇,也有恩图报的义犬,也有古灵精怪的山猫,也有会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也有能呼风唤雨的法器,也有满肚子坏水的大灰狼……曾经以为生活就是这样:听那些听不完的故事,直到永远。每天都在幻想拥有无边魔力的法器,同时又告诉自己做一个善良、纯真、可爱的花仙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器发挥出最大的魔力。
    时间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淌着,等到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凭空添了些许感伤。因为似懂非懂地感觉到时间会带走许多美好,留下的是无能为力的遗憾。奶奶去了遥远的天国,没有了倾诉的对象,屋子更显得空荡荡的。就更加勤地跑到那桥上,心里就想着,奶奶就在那儿等着自己,就像儿时生气后独自一个人跑到桥上吹风,吹着吹着、哭着哭着,就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但那已是过去,再也不可能重现了。只不过在轻抚那栏杆、那柱头、那石板,从那时间所留下的痕迹里,能够清晰地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记得奶奶在最后的日子里所说的那句话:奶奶呀,和这桥一样,曾经光鲜漂亮的桥身在风吹雨打中人慢慢地变旧、变破;奶奶也会变老,离开你们,变成一颗星星挂在天上,但始终都在看着你,保护你。你会遇到很多很多不开心的事,只要你坐在桥上的石板上,静静地吹吹风,看看脚下流过的小溪水,就会明白了,什么都会过去了,心也就坦然了……
    其实,比起星星,奶奶更像是那坐风雨桥。风雨桥,为路过的人挡风遮雨;奶奶为我遮挡那人生的风雨,撑起我生命中的晴天。
正在消逝的打糍粑
         重庆市秀山县第三中学校  陈芳   指导教师  龙成

      
    在我的记忆里,进入腊月年味越来越浓,煮甜酒,杀年猪,打糍粑……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知道打糍粑是在腊月,可我敢肯定地说,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见过或参与过打糍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打糍粑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让我打开记忆的宝库,向大家讲述一下打糍粑的热闹场景吧!
    大人们一大早就起了床,我还沉浸在梦乡里,隐约听见,“糯米呢,放在哪个袋子里的?”“呯”的一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大伯和爸爸抬桌子不小心撞了墙。我本能地睁开眼,从床上爬起来,不情愿地嘟了嘟小嘴。我来到院坝,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只见院坝里放了很多东西,两张大方桌,一个石槽,两个木锤,还有一个大甑子。二伯正在刷洗石槽,抬头看见我,吩咐道:“小芳,快去提桶水来。把石槽洗干净了,我们今天打糍粑。”“糍粑”!多美味的食物,我不禁咽了一下口水,跑向厨房去提水桶。
    吃过早饭,真正忙碌的时候到了。把煤炭灶里的火烧得更旺,往大锅里加小半锅水,再放上甑子,然后把淘洗后的糯米一点点放进甑子里。不大的功夫,一甑香喷喷的糯米饭煮好了。“吃糯米饭啰!”我一声吆喝,小伙伴们蜂拥而至厨房。虽然刚吃过早饭,但糯米饭的香,小孩子是抵挡不住的。大伯和二伯拿起了木锤,妈妈舀来一大盆糯米饭倒进石槽里,打糍粑开始了。打糍粑是有讲究的,不能一开始就使劲捶,得先用木锤轻轻挤压糯米饭,然后逐渐用力捶打。很快,糯米饭就变成了糯面团,糯面团粘性强,捶打越来越吃力,我看大伯和二伯的额上已经浸出了汗珠。“快来改交啰!”大伯妈,二伯妈一边喊,一边往手上抹菜油。她们把糯面团抬到桌子上,然后拧出一个个包子大小的糯面团,整齐地排列在桌面上,再把另一张桌子倒过来放在面团上。爸爸把弟弟和妹妹抱到桌子上,让他们使劲踩。大人们抬下桌子,包子似的面团已经变成了又圆又扁的糍粑。
    糍粑很美味,但不能现做现吃。我们那里大概有以下几种吃法,待糍粑放干后,切成小方块,放在甜酒水里煮,这叫“甜酒糍粑”;也可以把糍粑用油炸;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把糍粑放在炭火上烤,再蘸上白糖,香甜可口。
    如今,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乡村,人们都忙于“经济建设”。传统手工糍粑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没有了打糍粑,年味似乎也淡了许多!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