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54阅读
  • 0回复

(文化观点)唐晓敏:经典的价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22

唐晓敏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首先,经典本身即是重要的价值。特别是中国先秦时期的经典,如《周易》、《诗经》、《尚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等,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到一个特殊时期产生的文化精品。就像那个时代不可复现一样,这些也是不可能再被人,后人创造出来。这些著作是中国文化中的“高不可及的典范”,具有永久的价值。

其次,经典不仅仅是一本书,书之中或书本的的背后,常常有一个文化巨人。如《论语》之中就有孔子的鲜明形象。阅读《论语》及相关的著作,读者心中就会浮现出孔子这个人。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如梁启超所说:“学者苟能将《论语》反复熟读若干次,则必能睪然有见于孔子的全人格,以作自己祈向之准鹄。”(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见庆善、于唐编:《梁启超章太炎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第50页  辽海出版社2003年)与经典中的这个巨人对话,对人的成长的重大的意义。梅贻琦谈到教育问题是,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是非常深刻的。不过,人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不是总能够遇到“大鱼”,这时,需要从古代寻找自己的榜样,这就是孟子的“尚友古人”。尚友古人,也就是要阅读古代巨人的书籍。

再次,经典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著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典作品是前无古人的。《老子》之前没有同类的著作,《庄子》也是一样。因此,经典是精神创造的最典型、最生动的体现,是创造力的范本。仔细地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感受其中的创造精神,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的方法。对创造力的形成而言,需要有知识、有经验,但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经典来提升自己的个别的经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过这样的:“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对此,中医师刘力红做了分析,他说:“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仲景在1700年前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守旧,什么是创新。当时的医生中,各人只抱守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叫守旧;而反过来呢?能够‘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就是创新。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内经》、《伤寒》这些著作,完全是为了“演其所知”。演是什么意思呢?演就是推演、扩大、发展、延续的意思。能够把我们那点局限的知识发展、拓宽开来,能够发扬光大它,这个东西就是经旨。这个分析很有价值。经典的价值在何处,阅读经典有什么作用?“经典”,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把自己的有局限的知识(即所谓来自“实践”的知识)推演、扩大、发展、延续。也就是帮助人超越自身知识的局限。个人实践需要与经典结合,通过思考经典来“演其所知”。这“演”的过程,就是个人经验得以提升的过程,也是个人获得创造力的过程。

第四,经典是学习其他有价值著作的基础。不懂得经典,对后来的著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金克木先生在《书读完了》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和《庄子》等,是后来所有读书人都要读的,他认为,这些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必须读,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等。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这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深刻的。

最后,经典也是对人类经验的完美表达。即是说,经典不仅内容深刻,它的文字也是非常精彩的。如《周易》语言奇幻简约,《尚书》语言质直古朴,《礼记》语言典雅凝练,《诗经》语言形象生动,《春秋》言简而义丰,《左传》简炼而富艳。再如《老子》语言精警、精确、精练。《论语》语言质朴准确,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孟子》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语言明白晓畅。《庄子》更是代表了先秦诸子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鲁迅称称庄子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