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63阅读
  • 1回复

(科举文化)进士八股文解读:学习八股精华,认识写作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逸民伯夷叔齐  
(清) 周镐  

  有逸于商周之际者,民之望也。
  (破题)概括、解释题义。不能直说,否则就是“骂题”。  
  夫夷齐之遇,不为民不可,同为民而又不忍也。民而称逸,此其所以为夷齐乎!
  (承题)  
  (标准:三句。承接破题所说出的意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自古圣人并起,莫盛于商周易姓之交。生文武以为君也,生三仁又生十乱以为臣也,天生夷齐何为也哉?曰以为民也。夫君臣不易得,民则滔滔皆是,安用圣人?不知有易代无易民,苟任其互兴互废于其间,民彝之性先亡,君臣之统愈乱。圣人适遭其变,不甘自外于民,而又不忍自混于民,于是有逸之一法,所以立民极存民心也。  
(起讲)  
  (一般不超过十句。)  
  故鲁论叙逸民而首举两人焉,曰伯夷叔齐。  
(领题)  
  首阳之薇蕨诚甘,则北海高栖,奚为引领就岐山之养。知姬宗行善,夷齐非有违心也。载木主而东征,死父难欺;三分服事之孤忠,入地应伤扣马。  
  
(第一股。说明夷齐并非原来就想隐居,也并不反对文王,只是认为武王伐纣的行为不太合理。)  
  镐洛之屏藩可慕,则墨胎华胄,奚不承祧袭孤竹之封。知盖世功名,夷齐不屑萦怀也。告武成而班爵,桓裳虽贵;八百会盟之侯服。戴天宜愧从龙。
   (第二股。说明夷齐原来就没有做官求荣之心,受武王酬勋封爵的人,比起夷齐,应该有愧。)  
  (以上二股为起股。是从夷齐正式去做逸民之前说起。)  且夫不得已而逸者,其逸最苦。  (第三股)  
  不必逸而逸者,其逸最奇。  
(第四股)  
  (以上二股为中股。起着引入正面题旨的作用。)  
  谓夷齐生不逢时,(而)时则何害于夷齐也。千古非常之举,数见则安。放桀南巢,来世不闻口实。况军士倒戈而反斗,筐筐载币以迎师,天心亦可知矣。夷齐素属布衣,去就不妨自决。即周旋二姓,岂有隳名失节之嫌。此亦何须于逸者,而夷齐乃不忍不逸也。如独夫何;周民也欤哉,如旧君何。以暴易暴之言,直欲澹麾旄仗钺之心,勉嗣王于养晦。故义人扶去,深恐阻挠大计,而又羞蒙杀士止名。斯岂普天率土之恒规所得强而拘也。逸焉已矣。  (第五股)  

  谓夷齐所事非君,而君则何弃于夷齐也。我周鼎革之初,怜才最笃。商容复位,下车首拔名贤。况朝鲜拜访范之师,东夏留象贤之客,王度亦恢宏矣。夷齐分异周亲,出处无难从便。即黄冠旋里,亦备新朝顾问之资。此又何容于逸者,而夷齐乃不敢不逸也。遗民也欤哉,呼之亦可;游民也欤哉,应止亦可。我适安归之叹,直欲破衔璧负图之案,警百尔以偷生。故槁饿奇踪,其文不载尚书,恐彰胜国耆英之丑。此岂崇德报功之盛典所得罗而致也。逸焉已矣。  (第六股)  
  (以上二股为后股。正面发挥夷齐必逸的理由。)  
  盖天下惟民最贱,壶浆箪食,反颜结新主之欢。逸以耻之,而德与怨两无所任。西山片石,犹恨在寰中也。腥闻易染。纣不能兴渊薮之波;大赉那辞,武不敢赐钜桥之粟。  
  (第七股)  
  周室惟民最顽,纪叙图功,乘衅煽多方之变。逸以谢之,而畔与服两无所徇。黄农之宇宙,何异在今日也。墓木受封,死不愿效比干之烈;宝龟见兆,生不轻为小腆之愚。 (第八股)  
  (以上二股为束股。从夷齐已逸之后发挥,说明他们逸的伟大。)
   呜呼!自有夷齐而民心可以不朽矣,此其所以为逸民之冠欤!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10-25
写作素材:沔阳进士周镐趣事

     周镐,沔阳县袁家口周廖壕(今湖北省仙桃市干河街道办事处周廖壕村三组)人。谱名德文,字西民,号盛初。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生,清嘉庆七年壬戌(1802)年22岁应提学试,补博士弟子。清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41岁中本省乡试举人。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43岁进京会试,中进士。因此,他家门前矗立着显赫的“进士旗杆”。方正的旗座四面台阶用雕琢的青石砌成,高大的杉树旗杆用天然漆制成。遗憾的是,1940年侵华日寇毁掉了旗杆,1958年修汉沙公路撤除了旗座,2005年平整土地填坑造田,该村民户搬迁,旗座遗址也消亡了。周镐因怀才不遇没放官,故在困京待缺多年中,致力习文著述,为人写状解难。后回到故里赋闲,凡新任沔阳知县都要登门拜访于他,县衙有要事也要恭请他商议,平时他就在家写写画画,凡民间有以强欺弱者,他就扶弱抑强。
  周镐文思如泉涌,反映像电脑,沔阳大才子,困京名墨客。著有《爱莲堂》文稿四卷、《纲鉴批参》二卷。他在家乡凡民间公益事业捐资出力,筑新河口、修西横堤、开幺沟港、建凤凰河石闸,乡民享安澜之福十余年,至今称道不绝。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57岁时,选授广东省增城县(距广州市东北约200里)知县。赴任途中,从襄河仙桃下汉口,入长江下九江市,由赣江南下抵江西南端大庾岭夜宿客邸(与广东交界处),不幸被砍头暗杀。传说周镐进士得罪了贪官,被贪官派遣刺客暗杀,运回家的遗体是用面粉做的脑壳。
  民间歌颂周镐进士“状词很”的传奇很多。笔者孩提时常听一些老人讲述,周镐的趣事余之脑海亦记了一些,这里记忆采撷9则,奉献读者欣赏。

  (一)周镐进士“给放牛娃提草鞋”
  周镐家是农村富裕之家,常年雇有长工、放牛娃。有年夏季的一天,风和日丽,下午放牛娃去凤凰河边放牛,周镐进士也同去。所行之意是,观赏田园风光的美景,感受微风拂煦的舒坦,目睹绿野无际的秧苗,领略放牛娃的艰辛。
  到了凤凰河,牛在河边吃草,周镐就与放牛娃闲聊起来。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放牛娃苦,到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做人难,聊得放牛娃乐以忘忧。不觉手一松,水牛拖走了缰绳,“发欢”地直往前跑,放牛娃赶了半里远,水牛突然划过了河,猛吃对岸别人田里绿油油的秧苗。
  放牛娃急了,索性脱了草鞋,涉水过河抓住了牛绳。此地土质坚硬,若连续晴几天,地上就像刀,刺得赤脚不能走路。放牛娃大声喊道:“进士老爷!涸土刺的脚疼,请您老把我的草鞋甩过河,我来穿。”
  周镐进士十分体谅放牛娃的苦衷,觉得赤脚走半里涸土路来穿草鞋,会刺伤脚的。便提起放牛娃的草鞋,喊道:“你站着,不要赤脚走来,我给你把草鞋提去”。周镐进士向前走了半里路,用文人之手,将草鞋甩过了河。放牛娃接到草鞋,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放牛娃把这事讲给他父母听,他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叫儿子要感恩戴德的好好为进士老爷家放牛。此趣事民间传为佳话。

  (二)状告鸡该烹
  一年夏天,烈日炎炎,周镐进士与几个乡邻在湾里一棵树荫下乘凉拉家常。人们看到一只“抱鸡母”,咯!咯!咯!的领着一群雏鸡,把眼前一家的菜园里的瓜,啄的大窟小眼,菜苗刨的乱七八糟。
  菜园主人看到满地狼藉,恨不得打死这只抱鸡母,又不好责其鸡主处决抱鸡母。便探问:“进士老爷!,人人都说您老写状词很,这抱鸡母害人不浅,您老能不能写个状词处决它?”
  进士老爷脱口而出:“抱鸡母害人,一窝一大群,啄了菜苗心,刨了菜苗根。菜地被踏平,瓜菜残害尽,大家论一论,该烹不该烹?!”大家齐声说:“该烹!该烹!”树荫底下传出一阵笑声!进士老爷的状词:“稳、准、很!”

  (三)栽秧成被告
  在栽秧季节,周镐进士老爷家,年年总是雇请本族后裔侄儿侄女侄媳、堂房孙儿孙女孙媳们抢插早秧。后辈们为自家老爷栽秧,个个十分下力干活,老爷爷看了也很满意。
  有天,周镐老爷招待后辈们吃夜饭,因高兴就去陪儿孙们喝酒。喝酒时,有个孙辈冒味问老爷爷,笑着说:“上上下下,人人都说您老会写状词,我们这栽秧的,您能不能写个状词,使我们也成为‘被告’呢?”
  周镐老爷说:“怎么不能,鸡蛋里挑出骨头,就成状词。”那个孙辈又问:“那您老告我们栽秧的状词是什么呢?”周镐老爷随口诵道:“赶人不上,稀插两行,栽冤蔸秧,浮蔸飘荡。种田减收,造成粮荒,误了国课,该进班房。”
  这误了“国课”的帽子谁戴得起!个个后辈听了惊讶不已地说:“我家老爷爷的状词好厉害呀!投到水里,连鱼也要涝死!”

  (四)借画讽县令
  周镐进士怀才不遇没放官,回家待缺,但沔阳新任县令都要到他家登门拜访。然而,有一位县令范大人上任多月,迟迟不来拜访于他,把无官的周镐进士不放在眼里。按照成规,后来这位新县令又不得不例行公事的来到了周镐进士家,虽走进了进士书房,但未言语。
  周镐进士画兴正浓,正在画龙点睛的画一只喜鹊,也视若无睹,既不理睬范县令,也不唤人持座上茶,让县令冷淡的站着。
  在僵局中,县令范大人说话了,他用心嘲弄周镐进士眼睛小,看不到县令。便说:“这喜鹊画得画的好,就是这眼睛小了一点!”
  周镐进士见范大人含沙射影出言带刺。心想,你迟迟从沔阳城来,站到我的画桌前,腿快站硬了,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地回击说:“这眼睛不小,你看这腿子画的好大的劲!”
  一个含蓄说眼睛小,一个幽默说腿劲大,两人会心地笑了。一个似笑非笑,一个皮笑肉不笑。范大人尴尬不已说告辞,周镐进士心中不悦亦搁笔……

  (五)宝地“出皇帝”
  周镐在困京待缺的几年中,他在京城大小官员的心目中,是个会写状词、善出点子的名墨客。因此,很多人有求于他,他也就有求必应。
  一次,京城有一王爷和一侯爷,为了得到一块风水宝地,双方发生了争夺。王爷的爵位虽比侯爷高,但侯爷掌有实权,这块宝地也就被侯爷占据了。
  王爷对此十分气愤,咽不下这口气,就去向周镐进士求计。周镐听了王爷的讲述,敏锐思考,我这个小小的进士,在京城一无官职、二无权力,王爷与侯爷我都不能得罪。于是,他别出心裁,委婉的给王爷出了一个点子:“明早上朝,您老不谈及双方争夺宝地之事。只向皇帝奏章‘京城附近有一块宝地,葬墓出皇帝,侯爷买了它,究竟是何意’?”
  “出皇帝”三个字,是皇上最忌讳的。道光皇帝熟悉,皇帝宝座,历来是皇家子孙世代相传,岂能让他人觊觎!?他一见奏章,就龙颜大怒!当场宣旨:“这一风水宝地,直属皇室所有,任何人不得占据,违者,斩!”
  周镐进士的这个“金点子”,使侯爷空喜了一场,为王爷出了这口不平之气,周镐得到了京城大小官员的称道。

  (六)狗不识字也
  在京城有一位将军,家里饲养了一只鹤,脖子上挂着一块小木牌,牌上写着“将军之鹤”。一天,将军的家小放鹤在外捕食昆虫失控,偶与一民户豢养的散狗相遇。鹤,首先展翅直扑狗身啄狗。狗,触痛,便跳跃咬鹤。禽畜突然交锋,自然禽不是畜的对手,瞬间,狗咬死了鹤。
  将军家小恃权,跑到养狗平民家,不容分说,将养狗户主拘捕问罪,威逼他用儿子来偿“鹤命”。
  养狗户主的内人吓得六神无主。经人指点,她去祈求周镐进士救她儿子一命。周镐听她哭诉了原委,为她写了一份“申辩状”。状曰:“狗不识字,怎知将军之鹤?畜伤禽命,岂要人抵禽命?”
  开庭那天,民妇对簿公堂时,向法官呈上了“申辩状”。京城法官阅状,连连点头,认为申辩状,4句话,20个字,字字申辩有理,句句驳斥有力。哪怕将军官高权大,也不能以权代法仗势欺人,更不能不以理服人没有王法。因此,法官主持公道,判断:“禽命只能畜命抵,养狗户主无罪释放。”
  这就是民间传颂的,周镐进士老爷的“20个字”,救了平民一条人命的传奇故事。

  (七)“灯笼”能解难
  清道光年间,沔阳有一冯姓建祠堂,向家大姓公然扬言,不准冯家祠堂屋脊上做“回龙背剑”。三天后,冯家祠堂就要“上梁”。向家人说届时就要去宣告勒令。
  向家大姓如此欺压冯家小姓,冯家族长忍无可忍,就到周镐进士老爷家,诉说向家欺人太甚,恳求进士老爷制约向姓,为冯姓撑腰解难。
  周镐听罢冯族长的苦衷,灵机一动,足智多谋地说:“后天你们祠堂上梁的早晨,你来我家,我给你们解难!”冯家族长听此佳音,尴尬之气也消了三分。
  第二天早晨,周镐渡襄河(汉江),过沉湖,中午到达天门净潭幄台村“状元府”,拜访同届进士第一名蒋立镛状元。两人见面,谈笑风生,家事国事天下事,海侃神聊到家家都点上了灯的时候,周镐突然谎称“错了拐(误了事)!我今夜要赶回去。”蒋状元说:“明早回去不行吧?”周镐说:“明早我家有急事,今晚非赶回去不行。”蒋状元说:“既然如此,今晚是个月黑头(农历月初一),那你就把我的‘灯笼’打回去。”于是,周镐打着灯笼黑夜回家,心想事成的目的如愿以偿。
  第三天拂晓,冯家族长就到了进士老爷家。周镐进士说;“你把这个‘灯笼’拿去,挂在祠堂大梁正中,我不必去,你们的‘难’就解了。”
  在冯家祠堂“上梁”的鞭炮声中,向家族长领着一班人,耀武扬威地走进冯家祠堂。猛抬头看见梁上挂着“蒋状元府灯笼”,灯光四射,显赫可畏。向家族长大吃一惊,思量这冯姓与蒋状元非一般关系,我向姓怎惹得起蒋状元呢!于是向家族长自知之明发话:“我们是本着以邻为友,前来‘冯氏祠堂’恭贺的……”从此,冯向两姓相安无事。
  这是周镐进士用心良苦,“灯笼”能解难,民间歌颂的又一传奇。

  (八)牛命岂斩人
  在清代,沔阳年年灾荒,民不聊生。有年青黄不接时,一穷汉为了全家人活命渡过饥荒,将一头老掉牙的黄牛宰了进城出售,被县衙的差役当场拘捕入狱。随之,县衙传闻,以乱杀耕牛、破坏农业生产论死罪,欲判极刑。
  穷汉的妻子得知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时,嚎啕大哭昏倒在地。经乡邻抢救苏醒后,一些好心人携穷汉之妻,去求周镐进士救救穷汉之命。
  周镐进士针对此情此景,认为要救穷汉之命,“申辩词”必须要以“情”来打动知县的“心”。鉴于此,他为穷汉之妻写的“牛命岂斩人”的辩词中,用“大字”写了这样一段话:“妾夫杀牛命以养人命;知县杀人命以偿牛命。于情何堪!于心何忍?”
  过堂那天,穷汉之妻将“申辩词”跪呈知县大人,知县大人阅后,动情动心,扪心自问,牛命岂斩人?于是,县太爷幡然改变了欲杀无辜穷汉之错判。便一本正经地喝问:“谁替你写的这个辩词?”跪在公堂毛骨悚然的穷汉之妻,怵惕直答:“是求周镐进士老爷为我代写的。”
  知县大人“哦”地一声,点头沉思,思索再三,当堂宣判:“黄牛虽老可役使,提前宰杀有过失,处刑穷汉杖三十,释放回家后没事。”
  周镐进士这一“出奇制胜”的用语,为牛命救人命的传奇,民间传诵至今。

  (九)你怎不做个盖子
  公元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沔阳有家财主的小孩,在外贪玩失足落水,掉进本地一平民水坑淹死。财主到县衙,诬告是平民的水坑淹死了他家的儿子,水坑户主被衙役捉去关押。
  水坑户主之妻如晴天霹雳,要申冤,一无钱物打点官吏,二无文化写出辩词。全家人无可奈何泣下如雨的去向周镐进士老爷倾诉了冤情。周镐进士老爷听罢,拍案而起,说出了掏心窝的话:“这个抱不平,我打定了!不必要写状词。审案那天,知县大人定要请我共同审案的,我在公堂一定仗义执言。”
  县衙审判本案那天,果然周镐进士老爷与知县大人同坐公堂。公堂里,台上台下,座无虚席静悄悄,只有知县大人的话音贯入人们的耳中。当知县大人向水坑户主问话:“你家的水坑淹死了人家的小孩,法不饶人,死了人要偿命的,你可知罪呀?”在这关键时刻,周镐进士老爷突兀插话:“这一水坑户主,你怎不做个盖子,把水坑盖起来呢?”
  知县大人一听,如醍醐灌顶的醒悟,天下坑塘何其多也。偌大的水坑,哪能做盖子盖住呢?判水坑户主偿命法典不容,世人也会斥余执法不公,行家也要贻笑大方。于是,知县大人便向周镐进士老爷耳语:“感谢您的指破迷津。判水坑户主无罪释放,进士老爷您看如何!”周镐进士听了赞曰:“知县大人,秉公执法,难能可贵呀!”
  周镐进士的这一“奇招隐语”既使知县大人受到了教益,又为平民挽救了一条人命,也成了今昔人们赞许的趣谈。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