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对于中美关系非常纠结,对美国友好的说“利益驱使”,对美国不友好的说“美国企图肢解中国”,中间派说“美国在南海制肘中国”,如此等等,竟然很少人会换位思考,如果把中国换成美国,中国会如何做?
按照“海权理论”和“陆权理论”的说法,英美属于海权国家,它们的战略是掌握海洋通道,扼守主要港口和海湾,意在控制世界贸易,以贸易市场为利益核心,而对于欧亚大陆领土本身并不追求。以德国、法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陆权国家”则追求尽量扩大陆地领土,打通四周海港出口领地,其中俄罗斯就是个典型。俄罗斯在彼得大帝时期击败了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卡捷琳娜向南获取了黑海出海口,之后俄罗斯向东获得了海叁崴这个不冻港,斯大林时代更企图永久占领旅顺港,这些都是历史印证。然而,俄罗斯势力向西遇到了德国,向南遇到了土耳其和伊朗,向东遇到了日本和中国,这些国家都不是软弱小国,因此俄罗斯只得暂时等待未来时机了。
也正是这两种理论模式导致了美国与苏联在二战中不同的战略思想。最终,二战是美国这个海权国家获得了最大胜利。但是,从苏联历史学者角度看,美国错过了统治全世界的机会。在一份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网站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说:“如果美国不主动惹至日本偷袭,只派海军坚守英伦海峡,耐心等待德国与苏联两败俱伤,同时促使日本进攻苏联并战领整个中国,那么整个欧亚大陆混乱不堪的局面将会导致无政府状态,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扫平所有大陆政权,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苏联与中国之间的核战争本来最容易让美国渔翁得利,但它却选择与中国站在一边而错过了机会”。文章作者相信德国和日本没有统治欧亚大陆的能力,显然这是一种陆权理论的看法。
中国读者中以陆权思维为主,因此对于美国这个海权国家的所作所为非常不理解。“为何美国老是制肘中国南海扩展?”“为何美国拉拢日本制衡中国?”“为何美国二战是不及早进攻日本保护中国?”如此等等,这类提问的前提都是“美国必须无条件允许中国干想干的事”。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从一个单纯陆权国家逐步变成海权国家,将与美国争夺海权,这对于美国还难以接受,中国自己也没有充分思想准备。过去一百年中,美国有三次主动保卫中国主权的武力行动,对于这些中国人并不清晰明白。这三次“美国保卫中国”背后的动力来自美国希望中国成为制衡俄罗斯和日本的一个砝码,美国认为中国不是一个武装侵略型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对美国产生有利因素。一旦中国脱离了这种美国预想的发展轨道,那么就必然导致美国调整对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制衡的方法,更可能放手让日本独立与俄国和中国竞争。
奥巴马逐步把美国势力退缩出欧亚地区会造成更多不稳定因素,目前伊拉克地区更加动荡,俄国在乌克兰的挑衅,日本右派的崛起等等都与此相关。远东失去美国这颗砝码会如何?当然对日本重新崛起最为有利,同时也将进一步刺激俄罗斯在远东大力推进军事能力,这两个相对较弱的国家很可能联手制衡中国这个较大较肥的对手。这种情况如同回到了日俄战争时期,当时却是日本和清朝两者比较弱而俄罗斯比较强。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中国必然希望美国能像过去那样再次帮助中国,这点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印证:
第一次“美国保护中国”发生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期。首先介绍一些当时社会背景。著名学者费正清最早是研究东南沿海地区,鸦片战争前后到五口通商定条约这段历史的。他依据的都是档案的材料,尤其是英国,美国各领事馆的报告,跟中国的记载。他说得很清楚。他说中国人跟外国人打交道,根本不懂外国人有法律、有制度,而不是靠私人套交情就可以解决问题。中国人一向官场习惯私下跟人家称兄道弟,杯酒交换,觉得公事也可以这样解决。这完全是文化上的一种差异。所以每次中国广州的官吏跟外国人打交道都不懂:我们私下里是很好的朋友,到谈判桌上他们马上就变了一副脸。公事是公事,私人交情是私人交情,决不可能靠私人交情让人家在原则上让步的。他的原则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情,原则都是可以商量的。外国人经商他有一套negotiation(谈判)的办法,就是商讨,大家讨价还价。怎麽样讨价还价,一方面当然看你的实力,另外也看你的技巧,看你能不能拿出说服人的根据来——你可以说服他的。但是中国人不懂这一套。以为靠私人交情,要是私人交情到公家场合没有用,他马上认为外国人是如何的“混蛋”。所以我们对付他就只有用武力之类的——许多误会就是这样起来的。最早从南宋开始就有。宋朝人跟金人打,打不过也不能和,和就是汉奸。实际上“和”是常态。列宁跟德国攻击俄国的人订立和平条约,俄国并没有人说他是“俄奸”。但是在中国,只要你一求和,就是汉奸。不顾一切就是要打。包括甲午战争,李鸿章知道不能打,但是慈禧太后一定要打,结果一败涂地。
当时,俄国大概野心最大;日本也有野心,但是日本那时表现还比较温和;美国是因为隔着太平洋,很远,所以他最早的政策是“门户开放”,就是大家利益均沾,大家公平竞争这个市场,我们都可以来,不要谁特别占某些地方。所以美国从它的利益着想,从他的外交背景着想,它愿意保持中国是一个和平开放的地区。大家都可以来做生意。所谓“瓜分中国”种种,其实包含了中国自己吓唬自己的成分,并没有确实的根据。你要研究当时各国的外交档案,你绝对找不出有什麽计划要准备瓜分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国家各有各的想法,怎麽瓜分呢?谁占哪里呢?租界,只是因为有个租界就可以有个根据地,就等於今天所有的大企业,欧洲的美国的,都到上海呀、广州啊,占些地方开公司一样道理,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租界。美国不但坚决反对瓜分中国,当时美军还派了所有入京美军及时把故宫保护起来,防止俄国兵和英国杂牌军抢掠,更出面阻止了英国军队破坏北海的事件发生,从中可见美国保护中国主权的决心绝非其他各国可比。
美国第二次“保护中国”发生在二战时期。有些中国读者盲目认为“美国二战抗日是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这句话没有逻辑可言,难道日本侵略中国不是自我利益最大化?难道中国抗日不是为了保卫自己利益?美国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那么为何不等到希特勒和苏联两败俱伤时再出手?为何美国招惹日本进攻美国?美国对中国的这次保护包括了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个方面。直接保护包括了派遣飞虎队与中国联手抗日,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大量杀伤日本有生力量。
日本作为岛国,以海洋立国,海军对日本来说更为重要。只要海军主力在手,就进可攻,退可守。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中全歼了中国国土上的日本“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又如何消灭日本海军,登陆日本迫使天皇签城下之盟?毛泽东气吞山河,指挥500万大军横扫天下如卷席,却受挫于距大陆仅10公里、小小的金门岛,而封锁海面的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仅是小型护卫舰“太平”号。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300多艘,有90%被美国海军击沉,被击沉的商船、油船也是这一比例,日本本土可以说被完全切断了外援,只有等死。而中国八年抗战,却未能击沉日本一艘驱逐舰。尽管国民党战史大肆宣扬“八一三”凇沪抗战中空军英雄沈崇诲驾机撞沉了日本侵华舰队旗舰“出云”号巡洋舰,但实际上“出云”号是在1945年7月战争结束前夕在本土濑户内海的吴军港被美机炸沉。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先后投入航空母舰25艘,被击沉21艘。二战中最大的军舰、被认为是日本海军象征的7万吨级的“大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也被炸沉,这些一般网友都清楚,不再多说。二战中美国建造、改装航空母舰150艘,除48艘送给英国外,其余大部投入太平洋战场,完全是以雄厚的国力将日本压垮(不要忘记二战中美国还是以德国为主要作战对象)。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死40万人,而在中国八年只战死2万人(大多为陆战队),相差20倍。
美军在太平洋上击毙日军120万,而且大多为精锐。或许有网友不同意这一说法,但我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这是因为,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并未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而在太平洋战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全军覆灭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一般认为,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即近卫师团和第1、2、5、6师团。近卫师团长期驻守皇宫,第5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进攻新加坡的战役,随后驻守印尼直至战争结束,其余3个师团都遭美军重创。第2师团以日俄战争时夜袭弓长岭著名,“九一八”事变时几乎以自己一个师团之力攻占全东北(也有东北军不抵抗因素),号称不败的常胜师团,哪知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打残,残余官兵患了“恐战症”,被迫调往缅甸休整,从此一蹶不振;第1师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6师团因由谷寿夫指挥参加南京大屠杀而为中国人民熟知并切齿痛恨,该师团战斗力排名日本陆军第一,最后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丧尽。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16个师团也为“皇军之花”,大部覆灭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2月,关东军第一个调出的精锐师团是第29师团,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上全军覆灭;还有第24师团覆没于冲绳岛。整个军被全歼的,有马里亚纳群岛的31军,冲绳岛上的32军10万人也全被击毙。菲律宾有以第14方面军为骨干的63万日军,指挥官是著名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结果有52万人战死(对比一下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人!)。其中莱特岛的第35军7万人全军覆没,除上述第1师团外,还包括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第16师团。美国人为中国人民报了仇!
美国第三次“保护中国”发生在文革时期,这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1969年,中国战备工作已趋顶点,而强调美国军事威胁的文章却几乎从媒体销声匿迹。7月11日,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帅签署的一份题为《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的研究报告交给了周恩来,他们在报告中得出了结论:“苏修把中国当成主要敌人。它对我国安全的威胁比美帝大。”军委已经把战略使命讲得清清楚楚:“当前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苏修,要把苏修放在第一位,把重点(从对付美帝)转到对付苏修方面来。”毛泽东的战略预言实现了,中国战略防御方向就剩下一条北方战线了。
至此,中南海认为,上述警告决不仅仅是虚张声势。8月28日,毛泽东批准成立以周恩来为组长的人民防空全国领导小组,由其设在总参作战部的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全国深挖防空洞的热潮随之而来,说明北京认为苏联对中国的空袭可能迫在眉睫。同日,毛批准公布中共中央命令,号召边疆军民要准备打仗。这项命令措辞严厉,要求立即停止派性武斗。同日,军委命令三北地区所有作战部队处于紧急战备状态,在战略要地和关键部门赶修足以防御核突袭的地下设施。
毛泽东指示总参重新评估苏联究竟有否可能发动突袭。总参在报告中表示,苏联发动突袭的“可能性不很大”。其他高级助理却告诉他,苏联在历史上向来有对敌国发动突袭的前科,苏联在上年入侵捷克就是例证。稍后,他对情势的演变趋向作出了悲观的估计。恰恰这时之后,美国修改了对中国的贸易管制条例,启动了缓和美中紧张关系的过程。7月,尼克松总统要求巴基斯坦总统向北京转达他的观念,即“美国不应该参加任何旨在孤立中国的安排”。事态发展迫使北京体会到了莫斯科“核讹诈”的巨大压力。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闪烁其辞地宣称,为了“惩罚”中国,将不排除发动核突袭。苏联外交官则轮番地接近美国智库人士,尝试就美国对苏联轰炸中国核设施的反应进行摸底。8月27日,外电报导,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向记者透露,“苏联可能就它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问题,向其东欧共产党同伙进行试探”。9月16日,一位有克格勃背景的苏联记者路易斯在《伦敦晚间新闻》上发出了苏联可能对中国核设施发动核突袭的试探性的警告。
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经指出,就美国同互相对峙的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而论,与中国结盟是个稳妥的战略,因为“在两个互相对立的伙伴中,最好是同其中的弱者而不是强者结盟”(来自海权理论)。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将此观念运用于如何对待稍后发生的中苏核危机。
早在苏联驻美国大使于8月20日奉命紧急约见基辛格,探询美国对苏中两国发生战争的立场之后,尼克松总统已经表示,一个强大的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因为中国可以牵制西方最大的敌人苏联。他认为,只要美国坚决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对中国发动核袭击。随后,美国通过各种途径,或者向中国间接警示莫斯科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核袭击的威胁,或者向苏联直接表示反对向中国发动核打击,理由是随之产生的核污染将危及美国驻亚洲的25万军队的安全。随着苏中核对峙日趋升级,核大战一触即发,美国觉得有必要采取更激烈的手段介入两国纷争,否则,不足以遏阻这场迫在眉睫的人类浩劫。于是,美国直接付诸异乎寻常的针对苏联的军事行动,实施军事威慑。
据中国资料透露,北京几乎很快获悉美军已经发生“异常情况”,也明白华盛顿已经命令亚太地区美军处于“全面戒备状态”。当时北京并不知道,白宫除了命令驻远东美军处于戒备状态以外,还正在秘密地准备将战略空军司令部置于核戒备状态。稍后,尼克松总统授权以业已被苏联破译的一套密码发出命令,将战略空军若干部队置于针对苏联的核戒备状态的“情报”故意泄露给苏联知道。另外,白宫经由权威渠道已经通知苏联驻美国大使,中国的利益与美国有关,如果苏联向中国发动核袭击,美国将参战,向苏联一百余座城市和军事基地实施核打击。截至10月中旬,这些信息均已传至克里姆林宫,给那些狂热的苏联领导人洒下一桶凉水。
犹有甚者,10月25日,几乎三分之二的美国主要的战略轰炸机群奉命满载核弹从战略空军司令部机场跑道上紧急起飞。数年前,斯科特·萨甘和杰莱米·苏里在《国际安全》季刊上撰文,论述那段引人注目的历史:“10月27日和29日,18架满载核弹的B-52轰炸机在北极极冠上空连续飞行了18个小时。这批轰炸机往北飞行,沿着加拿大海岸以椭圆形的飞行轨迹朝着苏联方向飞,然后返回美国。”这样,美国直接以战略层次的军事行动,向莫斯科明白无误地表明了美国决不容许苏联对中国发动核袭击的立场。
同时,尽管中国军队早已进入了戒备状态,美国却不予置理。显然,美国以核打击力量对苏联施加的军事压力是单方面的,是十分有利于北京的。美国的这个倾向在11月变得更加突出了,因为华盛顿告诉中国外交部,美国第七舰队将停止在台湾海峡的例行巡逻。至此,持续进行了将近二十年的“福摩萨巡逻”终于结束了。为此,周恩来欣喜若狂。他马上对毛泽东说:“找着门道了,可以敲(美国的大)门了。”毛泽东相信,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牵制苏联的重量级伙伴。至此,中国人的天空开始明朗了,中国人终于摆脱了一场被灭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