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13阅读
  • 4回复

(2014阅卷档案)江苏民俗文化走俏掀高潮,推荐高分样品:薄暮依旧炒米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7-05
       江苏高考作文风向标因受阅卷组影响,近几年摇摆不定。文化作文九大底蕴类型在高考上的待遇完全不同:历史底蕴疯狂被压,特别是历史人物类。而民俗底蕴则疯狂走俏。从绿色生活开始,什么桂花糕、棉花糖、皮影戏、粗布衫等等,从饮食到衣着、从民间小巷到乡下生活,民俗底蕴成为最香的高分。
      其次是情感底蕴,什么外婆类、姨婆类、父女类、母子类、乡情类等等,成为拉动江苏高考GDP分数的法宝。
      第三是生活底蕴,江苏阅卷场对生活场景人景物景事景的追求倒不是很特别,一些小细节或许就能突然得到高分,也能突然被认为低幼化而遗憾。主要是内容与情感精神上缺少文化内涵,无法沟通或唤醒阅卷老师的文化共鸣。考生或指导老师不懂得用文化作文去引导学生用生活化方式呈现文化内涵,导致生活底蕴的作文,只有生活,没有底蕴,更看不到群体文化。
     第四是思想底蕴,江苏阅卷场文化思辨类的作文给分通常比较高,虽然议论文或议论散文比较多,但总体能得到合理分数。
     至于诗词底蕴、科学底蕴、文言底蕴,江苏阅卷场对古诗写作或诗词名句意境的运用还是比较宽容。但这类作品可遇不可求,文言底蕴亦然。
     最可惜的是科学底蕴,江苏作为人文大省,科学底蕴缺失,一直让人质疑其作为教育大省的地位:我们在引导和培养怎样的学生素质?
     现在欣赏民俗底蕴高分作文:
薄暮依旧炒米香


江苏一考生



  夕阳笼罩下,村口一片静谧安宁。橘红色的阳光渗过茂绿枝叶间的缝隙,在天地间洇出一幅金灿灿的油画。

  我又一次迈进村子,却再也辨不出曾经的痕迹。村口的老人们喃喃说道:“扎伞的老王在你走后两三年就死啦,这不,十多年光景,当年那个还吮着指头的你,现在都长成大小伙喽。岁月不饶人哩……”见我欲问,一旁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插嘴上来:“若是说来,你该还记得那炒米师傅吧,喏,再往前走两个巷口便是。”

  年幼时的我,恍惚以为村里的所有都是永恒的。可岁月从没有停止她那匆匆的脚步,逝去成了不变的旋律。好在,还有这样一处值得我惦念。

  走上前去,三五人群团着的,不须再辨,正是我幼时那位炒米匠。他端坐在不知谁家砌房留下的水泥墩上,正心无二顾地边旋转边望着抓在手上、早已炭黑的葫芦形炉膛。阳光静静地覆在他的额头上。黝黑的额头上沟壑纵横,沁出的细密汗珠簇拥着,反射出迷人的金光,似一抔泥土中散落的金粉。

  他的右手正奋力地鼓着风箱,简陋的炉灶上火苗跃动。一旁的小炉灶上支着一口锅,清净的汁液正烧得噼啪作响。细细听来,寰宇间仿佛只剩下火苗炙燃的嗞嗞声。轻轻一嗅,糖汁熔化的丝丝甜意直润肺腑。

  炒米匠望着压力表,轻轻一唤:“要炸喽!”平淡中渗出一丝威猛,把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吓得哇哇直哭。炒米匠嘴角轻咧,围观的大人倒是笑得前仰后合。只见他娴熟地把炉膛塞入布箧中,手中一根杵棒猛力一拨,“嘭”地一声,白烟缭绕。那孩子这会儿破涕为笑。脆脆的香气混合着糖汁软软的清甜让人心旷神怡。

  趁着热,炒米匠将筷子挑起一丝糖汁,拉伸成一条绵绵的线。火候到了,将糖汁倒入了一旁的浅铁盒,再将新制的炒米倒入,竹篾将混合好的炒米糖摊平,待冷却了用刀切成方块,便成为我童年里最恋恋不舍的美食。

  “还是当年那般香呦!”我轻轻吐了一句。炒米匠这才抬头,仔细地凝望着我,愣了好一会儿方才恍然大悟。他笑盈盈地望着我:“还行还行,真没想到你居然也长成这般大了。”我笑问:“如今生意如何?要知道,当年的我可对你崇拜得不行呦。”他似有心思般轻轻一叹:“曾经,我们也以为这手艺会传下去。这才十多年时间,哎……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品出他心中的一丝不舍,悄悄离开,心中萦绕着些许困惑。回头望去,炒米匠和他的活计儿沉浸在薄暮里。

  薄暮依旧,炒米香。吆喝声渐渐地,渐渐地,寂了下去。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7-05
江苏民俗底蕴类文化作文写作模板:


开头:景物描写,一定要诗意。建议阅读文化作文专著《意境写作技法》
过度:融入自我,写成自我亲历类,情感基调可伤感,可怀旧,可欣喜。
中间:具体描写民俗饮食或服饰或生活的详情,注意多种描写融合,特别是细节上一定要文学化,以避免低幼化。
结尾:照应开头,景物变化。

注意事项:通常是人物置身于某个场景,所以多种描写,特别是细节渗透以展示文学修养很重要。
应考指南:寻找更多大家熟悉的民俗文化,比如修鞋匠、王老八、酒米糖、汤圆、民俗服饰、民间红白之事等等,运用这个模板一套,阅卷组就龙颜大悦了。其实是他们不懂考试作文,文化视野窄化所致。
惰考速成:针对实在没有写作兴趣的同学,建议速成,即寻找非主流报刊上发表的民俗文化类叙事散文或小小说,摘取其核心部分进行修改润色,完成主体部分的积累。然后根据每次平时训练或考试题目,将主体部分与不同开头结尾组合,以导向试题主旨,完成文章组合。将3-5个这样的核心素材,反复套用,则可应对所有高考试题。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浩浩长空

发帖
3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7-05
很好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3-04
桂花糕的满分作文展示:
1、桂花糕

中国之大,摇篮之广,我国的美食也数不胜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具有特色的广西风味食品桂花糕。

桂花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桂花糕洁白如玉、清甜爽口。桂花糕呈方块状,面有一条条压制的格纹,是用糯米粉、粳米、蜜桂花、饴糖等原料制成。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为先将糯米粉、粳米、蜜桂花、山泉水搅拌,加入饴糖,再次搅拌。将搅拌透的糕粉蒸上一刻钟,然后将糕粉擀平,拉成长条形,揉捏直至表面光滑,糕粉细腻为止。最后,抹上植物油,用纱布包住,捏成方块形,解开纱布即可食用。

桂花糕为一种糕点,需细细品尝才可评出品出一股沁人心鼻的桂花香,一次要嚼上二十多口才算是品尝呢!若是囫囵吞枣,那可品不出桂花糕的独特韵味!作文

桂花糕经过蒸、拌、擀等工序制成,有一股桂花的清香,口感细腻化渣,入口柔,品尝时带些甜丝丝的香味和偏微的清凉,有一股让人抵挡不住的诱惑,让人觉得还想吃。

你知道吗?桂花糕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呢!相传,桂湖的桂花是杨升庵从月宫摘来的。一天晚上,杨升庵在书房睡着了,魁星入梦,问杨升庵想不想上月宫折挂,杨升庵说想。于是,魁星命西海龙王载杨升庵飞上月宫摘挂。到了月宫杨升庵看见一座宫殿和一株桂花树,他努力地爬到桂花树上折下桂枝 ,回到书房。后来,杨升庵进了京,考中了状元。到了明朝末年,新都有一个叫刘吉祥的小贩 ,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后来桂花糕的做法渐渐改进,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吃的桂花糕了。作文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秋日,风姑娘把阵阵清香送入校园;今昔,桂花糕将桂香永久留在我们心间……

2祖母:桂花糕,祖母情  

又是一年秋来到,桂花清香满城飘。傍晚时分和爱人在小区散步,阵阵桂花香扑面而来。每当此时,我就想起小时候祖母做的桂花糕,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

一条很深很深的老巷子,夕阳西下映照下,光线昏黄,一位老妇人,略驼着背,推着一辆小破车,沿路大声地叫卖:“桂花赤豆糕,桂花赤豆糕……”声音嘹亮而婉转,惹得巷子里的好多小孩争相跑来解馋。这不是电影里的影像,而是我的祖母10多年的生活。

尽管她老人家如今已经身在天国,但每年到桂花飘香的时候,我总是怀念起她,怀念起她当年给我做的桂花糕中饱含的爱意。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颗很大的桂花树,那是我刚出生的时候她亲手栽种的。年幼时,每每盛夏在院子里面纳凉,祖母总是要絮叨:“你看这桂花树现在长得这么好,以前在你手上可遭了大罪了,你总喜欢拎个水壶,没事就浇水,没被你淹死算是幸运的了。”我仰着头:“您骗人,它现在不是好好的嘛?…‘呵呵,奶奶自然要救活它,不然用啥子做又香又甜的桂花糕给我的小馋猫吃呢?”

是啊,多么美好的桂花啊。几乎是每年的中秋时分,我们家的桂花总是引得周围邻居交口称赞。我也特别喜欢用小鼻子凑到那一簇小黄花上,深深吸上一口气,一阵清香迅速传遍全身,整个人似乎都要被桂花香醉倒了。

当然,最神奇和最让我解馋的,还是祖母的桂花糕。祖母年纪大了之后,会在业余时间做一些桂花糕。当然,她平时卖的那些桂花糕,原材料都是在外面批发,而院子里面的那些桂花,她则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专门做给我一个人吃。

每年到了秋天的时候,我看到祖母那个装桂花的瓶子装得差不多快满了,便整天缠着她赶紧给我做桂花糕。这个时候,祖母总是笑呵呵地,将桂花和面揉成一团,不一会儿便能做成香甜可口的桂花糕。

刚出蒸笼的桂花糕晶莹透明,漂亮得宛如白玉。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赶忙塞进嘴里。咬上一口,糯糯的、软软的,满嘴都是桂花的清香。当时.的我就觉得,这是人间最美味的糕点。祖母嗔怪地拍着我的屁股:“小馋猫,手还没洗呢。”我冲她做个鬼脸,又拿起一块桂花糕,跑了。回头再看祖母时,她脸上笑开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慈祥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初中开始便寄宿到学校,大学去外地求学。如果中秋、国庆的时候不能回家,祖母便将桂花糕做好,快递给我。即便我工作了,成家了,她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而我后来才知道,祖母早就不去外面卖桂花糕了,她的桂花糕已经很多年只为我一个人做了。直到前年,祖母病故了.桂花糕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香味。

只是那糯糯的、饱含了无数慈爱的桂花糕,会在每年秋季桂花飘香的时候,不经意地飘来,愈发强烈。

3甜在心底的桂花糕


桂花随着风在空中飞舞,我轻轻地伸出了手,接住了一朵,那金黄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犹如一位小巧玲珑的小姑娘,望着手中的桂花,我仿佛回到了过去……

从小,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去了外地,奶奶的故乡是一座美丽而纯朴的山,在那儿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奶奶,奶奶”。我蹦蹦跳跳的跑到奶奶跟前,撒娇的拉了拉奶奶的衣角,用甜甜地声音说“奶奶,我们门前的桂花树,已经开花了,我想让你给我做桂花糕好不好?”奶奶听了我的话,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她皱了皱眉头,陷入了沉思。我见奶奶不愿意,便嚎啕大哭起来,一边擦眼泪,一边断断续续地喊道“奶奶好坏,我就要吃桂花糕嘛!”奶奶见我坐在地上,马上把我从地上抱了起来说“好好好,奶奶明天就给你做”。我那泪水还没干的脸上,一下子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可是……

“你,真的要去帮她做桂花糕吗,医生可是说了,你的身体不能做这些重活,何况打桂花的时候还得用棍子敲打树,那你的身体吃的消吗?”爷爷用低沉的声音问奶奶。还没等奶奶开口,我便冲了进来,大声喊道“不行,不行,奶奶答应我的。”

窗外的风把树上的桂花吹的掉了下来。

早晨,睡眼朦胧的我,听到棒子的抽打声,忙起身,发现奶奶已经在那打桂花了。只见她踮起脚尖,吃力的用手中的棒子敲打着,不时的停下喘一口气,豆大的汗水从额头上,往下流,她也顾不得擦,我的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奶奶为了给我做桂花糕,坚持在太阳下,搅动着桂花,我终于忍不住了,扑向奶奶的怀抱说“奶奶我错了,我不应该任性的,奶奶”。奶奶却擦了一把汗说“没事的,奶奶现在很高兴,因为我的小孙女懂得心疼奶奶了”。

饭桌上,奶奶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笑眯眯的说“来,快来尝尝奶奶做的桂花糕。”我抓起一个,觉得它是奶奶的汗水做成的,吃的津津有味。

突然,奶奶一下子晕倒了,爷爷忙把奶奶扶到房间里,到来一杯水,从柜子里拿出一瓶药,忙给奶奶服下。我见这情形,手中的桂花糕一下子掉到了地上。过了好一会儿,奶奶醒了说“我没事的,只要孙女高兴就行。”我再也忍不住了,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心里想:都怪我,都怪我,我居然让我奶奶顶着病帮我做桂花糕。”

桂花,在我的手中不禁湿了,一阵风吹来,那朵桂花不见了踪影,可是,奶奶做的桂花糕让我永远铭记在心,奶奶对我的爱,我永远都忘不了,望着桂花远去的踪影,我……
4外婆的桂花糕


外婆的故乡在江南,山水氤氲的江南。

秋天的时候总是金灿灿的,天高云淡。空气中充满了宁静和喧哗。落叶躁动不安,露出些纷纭而又纤尘不染地鸣动。阳光总是很深很深地照射下来,刹那回首,古老的仿若经年。思忆穿过纷扬的灰尘回到从前,停留在农村古老的厨房内,高高的灶台上,盛着那份浓浓的爱。

江南八月桂花开,那也是儿时最幸福的时候,慈祥的外婆便会在那高高的灶台上做起美味的桂花糕,那滋味,此生难忘。

个把个八月的黄昏,外婆扫着满院的落桂,做糖酿蜜桂,再由我的一再央求下,开始着手做那香糯的桂花糕。每次我便乖乖地坐在一旁,看着她以缓慢的动作淘米,打粉,拌糖,揉捏,看粒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糯米最终在她那双满是皱纹如枯老树根一般的双手下变得柔韧有劲,殊不知外婆她那已经不再有力的臂膀下付出的多少辛酸与劳累。她花白的发丝随风飘散在漫天的花瓣之中,美的落拓。

我不时地在一旁插上几句顽童的话语:“外婆,为什么有的粉是白的,有的是黄的啊?”“外婆那些芝麻在上面好好玩哦!像小虫一样!”……然而外婆也耐心地回答着我,一边继续着自己手上的动作,一边带着和蔼的笑给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因为有些是糯米粉,有些是粳米粉啊。”“它们像小虫?那你就把小虫们吃掉吧!”那时的我并不听得懂很多,只是听着外婆那满怀爱意的声音,心里便荡漾起阵阵的波纹。于是我发现阳光透过厨房的竹帘流淌在厨房里夯实的青石地面上留下斑驳光斑,一刀刀把高高的灶台割成光与暗。

最终等缕缕白烟带着丝丝甜甜的香气由一层层高高的蒸笼上冒出,雪白的年糕嵌着点点棕黄的蜜桂如一方小碎花丝巾般典雅的托出,我开始鼓掌,开始笑着、跳着等着吃,外婆和蔼的浅笑着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来,夹入素净的白瓷碗中给我,恍惚的一瞬间,我差点以为那就是外婆浅浅的笑颜。然后我情不自禁的抓起芬芳一块塞入嘴中努力咀嚼吞咽,未

想舌尖已经被烫得通红,却任凭那清香透过毛孔弥漫全身五脏……

日光切入窗棂溅起尘埃,我也开始分不清到底是日光切割了灶台还是灶台拉扯着日光。

眼前的景物开始猛然改变,外婆的面容开始瞬间苍老最后直至消逝,而我的个头也越来越高,最后超越灶台,超越外婆…不觉眼角氤氲了温热肩膀延伸了颤抖最后流泪,分不清浑浊晶莹却越过空气划过弧线坠入手中的白瓷碗,碗里的芬芳却依旧飘荡……

灰尘轻轻漂浮在光柱上扬起像极了蒲公英的种子,再回首那高高的灶台,外婆忙碌的身影又似在眼前!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3-04
  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2014江苏一考生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