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84阅读
  • 0回复

(十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秀山县兰桥镇中心校 (初中)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6-11
  
2014年第17期
兰桥镇中心校办公室编印               2014年6月6日
信息员:潘守锋                    签发人:杨秀峰

兰桥镇中心校
举行第十届文化作文大赛

    2014年6 月6日,兰桥镇中心校举行了第十届文化作文大赛,中小学40多名作文爱好者参加比赛。
    随着作文竞赛的连续举办,“文化”这个词越来越为学生所熟悉和关注。许多同学甚至开始定向思考和积累文化知识,分类探究文化内涵。因此,与往年的文化作文大赛相比,学生盲目性进一步减少,写作自信进一步增加,写作的速度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今年的文化作文题目更加倾向于展示汉字魅力,更加关注如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文化,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学生不重视或很少了解的薄弱之处。竞赛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味和审美能力。
大赛现场


        报:县教委
    送: 委直属学校  各乡镇中心校



作品展播(大赛组委会版权所用,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我悔恨的一件事

                     兰桥镇中心校:莫诗雨    指导教师:张江南


生活是一幅画,多姿多彩的画,描绘出许多精彩片段;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值得我们去回味;生活是一杯茶,让我们去品味酸甜苦辣。在生活中有许多事,开心的、沮丧的、难忘的、、、、、、都让我们记忆犹新。每每想到那件事,难过、悔恨就交织在我心里,就像塞了铅块一样沉重。
农村的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懂事许多,或许八岁就会洗衣做饭,但我却整天无所事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后来一件事让我改变了。
那是上学期的事,星期五放了学,我走进家门,把鞋子一踢,书包一甩,就坐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忙这忙那。不久,爸爸也回来了。他看见鞋子在门口乱七八糟的,皱着眉,就蹲下来把鞋子整理好,来到我身边和我一起看电视。不久,一股喷香的气味钻进我的鼻孔,是我爱吃的麻辣韭菜,真让我垂涎三尺。 “吃饭了,把菜端出来。”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真是知我者老妈也!我和爸爸行动起来。哇,真可谓满汉全席呀!妈妈擦擦额头的汗说:“你们父女俩快吃吧,有你们最爱吃的的韭菜哦。”妈妈话音未落,我已经动“家伙”了,三下五除二,满满一盘韭菜就所剩无几了。这时,爸爸又夹了一夹韭菜,我一看盘里剩下不多的菜,便朝爸爸做了一个撅嘴的动作,以显示我的不满。爸爸也看到了,便把韭菜放回了盘里。我也不管,“秋风扫落叶”一下子夹了盘里的菜,送入口中。爸爸还说:“慢点,没人跟你抢,知道你爱吃,这不都留给你了吗,瞧你那贪吃样。”我顾不及回答,顾不及招呼妈妈吃饭,只顾埋头“苦干”。
这事过了那么久,我都没觉得脸红,对不起爸妈。直到上周,妈妈又炒了我爱吃的麻辣韭菜,可爸爸一直没动筷,我很纳闷,不禁问道:“爸爸,你怎么不吃呀?”“今天没胃口不想吃,你多吃点。”这时熟悉的片段在我脑海里出现,那怎么是不爱吃啊!那分明是让给我吃。可我却那样自私,甚至因为父亲多夹了一筷子韭菜而不满,我羞愧不已,眼泪盈眶……
我亲爱的老爸,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自私好吗?我多想亲口告诉你,可我难以启齿,我害怕我会哭鼻子,今天,就让我用笔写出我的心声,向您真诚的说一声:“爸爸,我错了,你的乖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身边的文化
     兰桥镇中心校七年级3班:吴晓燕; 指导教师:莫福波

    小时候,上学的第一天妈妈便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当时的自己,年幼无知,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只是把文化这两个字牢牢的记在了心底。
    长大后,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便是:“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这样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文化,这个妈妈从小就对我说的两个字,这个老师常常强调的两个字,我却并不懂它的含义,于是我跑去问老师,老师说:“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文化。”
    老师的话太深奥,他似乎忘记了我还是一个孩子,怎么会理解那么深奥的话。
    闲来无事,我拿出那本从老师那借来的《唐诗三百首》,开始细细的阅读,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不禁一番感叹,仿佛看见了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拿着采来的菊花在路上悠闲漫步的情景,心仿佛也随着他来到了那个世外桃源。读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仿佛也看见了那气势宏伟的庐山瀑布,心里不禁感叹古人那奇特的想象力和古代诗人不就是文化的一种吗?突然想起,这古诗不就是文化的一种吗?想到这,心里无端的轻松起来。
    星期天,和妹妹去竹林里挖竹笋,妹妹突然大叫:“啊!姐姐,我想起一件事,这竹好像是什么“岁寒三友”中的一种吧!”本想说她几句的,我听了后脑子里也浮现出“岁寒三友”的故事,它指的是梅、竹、松,因为它们在冬天也依旧不畏严寒的挺立着,所以叫“岁寒三友”,我不得不佩服古人那敏锐的观察力,和那渊博的知识,竟然想出“岁寒三友”这么一个文雅的名字。咦!这不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种吗?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老是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了。因为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书籍浩如烟海,而我们知道的仅是哪冰山一角,中国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永远也领悟不完。
    终于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说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细体会,就会发现那些伟大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写出来,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还有那流传千古的诗句,也是诗人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而写成的,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他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观察在加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我想如果李白不曾去过庐山,没有去看过庐山瀑布,那么他可能也就写不出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古往今来,哪个人的成就不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所以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文化。
    现在终于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多肤浅,因为这和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去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当然,我们更应该注意生活中的文化——因为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家乡的四季之歌
秀山县兰桥镇中心校 五年级2班 舒建祥  指导教师  吴俊

    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我爱这片土地,更爱那迷人的春夏秋冬。
    不 知不觉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小草偷偷地探出头来,柳树伸了一个久违的懒腰……世间万物仿佛都苏醒,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儿。这一唱,可把人们吵醒了,农民伯伯牵着一头老牛在地里耕作;邻家大妈背着背篓上山去采山花,觅树果;奶奶也闲不住,到茶林采茶叶去了,小朋友忙了起来,一个个拎着小篮子,到山林里采风,山林里好热闹,有蘑菇、树莓、野葡萄……有布谷、黄鹂、小野兔……在与动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我们收获的不仅很多东西,还有那无穷无尽的快乐。充满活力的一天又过去了,静寂笼罩着这个小村庄,家乡又沉沉地入睡了。
    告别了美丽的春天,迎来了热闹的夏天。清晨村庄的闹钟——大公鸡在冉冉升起的朝阳中更带劲地工作,人们纷纷起床,一下子就掉进了这个都被白雾笼罩的世界,如临仙境一般。这时只有一个地方最美,那就是池塘,水面上一层薄薄的雾,时而平铺,时而升腾,朦朦胧胧,神秘无限。不久,太阳射下的一把把利剑刺穿了一层层雾,直接插入大地,把整个世界都给亮醒了。小草长得又绿又茂,小树好像又长高了一截,柳树在拖着长长的头发,在风中舞蹈,就连池塘里的小鱼也喜不自胜,她们为这景这情在高歌呢!人们并不悠闲,一家几口人都各自分了工,做个力所能及的事。爷爷奶奶正在看守着西瓜,爸爸妈妈在地里干着农活,我们却在池塘里优雅地泡着澡,那水真凉快,谁也不想离开,玩腻了,我们也偶尔捉一些鱼,逮一些泥鳅,不是回家吃,而是觉得好玩。
    热闹的夏天过去了,令人愉悦的秋季伴着凉风悄然光临。人们在春天播散的种子,在这时候一定会得到回报。清晨凉爽的天气使人们更有干劲,孩子们像一个个被赶上架的鸭子似的,不得不跟随父母到地里收谷子,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谁也不敢怠慢。三四岁的小娃娃此时最好玩,他们头上顶个大草环,穿着小衣服小裙子,在田埂上欢快地奔跑,嬉戏,田野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时果树给我们很多的见面礼,有香甜可口的橘子,有营养丰富的猕猴桃,还有那些叫不出名的小野果呢!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小草开始枯萎了,一片片树叶纷纷离开妈妈,扑向大地的怀抱。小鱼儿躲在水里不肯说话,许多小动物也开始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小松鼠塞了满满一屋松果,屋檐下的燕子开始向南飞行,去躲避即将到来的寒冬。
    于是寒冷的冬风呼啸而来,整个世界一片白,像是穿上一件白纱裙,小动物们呢?噢!他们在冬眠呢!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组织了一场雪仗,把雪球扔过来,丢过去,差点把打搅了动物的美梦,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嘘……小心点,如果把动物们都吵醒了可不好,还是让他们静静地安睡吧!”这时一位战士依然保护着这个世界,他挺拔的身材在风中坚强挺立,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不用说你一定知道,那就是苍翠的松柏。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新的一年马上到了,为了做这个准备,人们杀鸡宰羊以示庆祝。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欢呼声中,新年来到……
    这就是我的家乡,虽然没有闪闪的霓虹,没有漂亮的高楼,没有不眠的夜晚,更没有奢靡的繁华。但他是一幅画,一幅活的画,画里无穷无尽的美景,有无忧无虑的笑语欢歌;是一本书,一本真的书,书里装载着无数哲理,也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文化并未流失    
兰桥镇中心校八年级三班 :张佳杰    指导教师:聂江华

    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我们就与汉语打交道;从一撇一捺到字正腔圆,我们无时不在感受汉字的魅力;从平凡人的大爱心到名人伟人的丰功伟绩,又有多少故事曾经或正在洗礼着我们的心灵……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文化,神秘,又博大精深;遥远,又如影随形。
    文化——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无穷的韵味,有的人用可以洞察一切的眼睛去解读他,可他依然那么神秘莫测。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从迁客骚人的笔下,它似乎已经迸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屈原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一个怀才不遇的年代里,含冤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将那一天定位“端午节”人们将亲手摘的竹叶裹着糯米旋转成棱角分明的希望,虔诚的投入滚滚江水,为的是别让汨罗江的鱼儿咬食爱国志士屈原的身体。而如今,这一虔诚已经载入我国的不朽传统文化,这一东方国度的传统文化还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就成了一种文化,并且绵延后世……
    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对于文化懵懵懂懂的孩子和似是而非的大人们似乎在慢慢误入歧途: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写着错别字的招牌门号,随手而扔的果皮纸屑,耳旁总是轰鸣不停的嘈杂噪声,污言秽语的谩骂声……文明,宽容,儒雅这些道德文化似乎与文化渐行渐远。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那么一些人,还有那么一些事,还有那么一些地方,文化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得以传承。听,学校里,琅琅的读书声悦耳动听,在这片让我们触摸文化的天堂里,有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有孩子们唐诗宋词与现代文明碰撞的火花,学校的“诗歌朗诵大赛”上,青葱少年正字正腔圆的传颂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看,电视里《汉字听写大会》,孩子们正在记忆的脑海里搜寻中华汉字的一笔一划,学校的书法作品展上,师生们正用黑白的完美搭配书写汉字的或铿锵有力或典雅隽永;搜索,“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正洗礼着一颗颗看似冰冷实则依然炽热的心灵,“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孝心少年”……正诠释着平凡的人,大爱的心,躺在病床上的高考生正用见义勇为为人生的高考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一字字一句句,一桩桩一幕幕,不正是中华文化的有力体现和传承吗?
    有人担忧:社会在进步,人类寿命在延长,青年心灵提前硬化。殊不知,文化并未流失,它一直在我们身边,以绚丽多姿的形态展现在我们眼前,融汇进我们生活。写规范字说文明语,我们有责,我们在行动;拯救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有责,我们在行动;美丽中国建设,我们有责,我们在行动…… 我们可以自信的告诉世人:文化之轮是片刻不停的,文化这辆列车将会迎来更绮丽的风景,馨香飘远千秋万代!
我悔恨的一件事
兰桥镇中心校:莫诗雨    指导教师:张江南

    生活是一幅画,多姿多彩的画,描绘出许多精彩片段;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值得我们去回味;生活是一杯茶,让我们去品味酸甜苦辣。在生活中有许多事,开心的、沮丧的、难忘的、、、、、、都让我们记忆犹新。每每想到那件事,难过、悔恨就交织在我心里,就像塞了铅块一样沉重。
    农村的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懂事许多,或许八岁就会洗衣做饭,但我却整天无所事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后来一件事让我改变了。
    那是上学期的事,星期五放了学,我走进家门,把鞋子一踢,书包一甩,就坐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忙这忙那。不久,爸爸也回来了。他看见鞋子在门口乱七八糟的,皱着眉,就蹲下来把鞋子整理好,来到我身边和我一起看电视。不久,一股喷香的气味钻进我的鼻孔,是我爱吃的麻辣韭菜,真让我垂涎三尺。 “吃饭了,把菜端出来。”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真是知我者老妈也!我和爸爸行动起来。哇,真可谓满汉全席呀!妈妈擦擦额头的汗说:“你们父女俩快吃吧,有你们最爱吃的的韭菜哦。”妈妈话音未落,我已经动“家伙”了,三下五除二,满满一盘韭菜就所剩无几了。这时,爸爸又夹了一夹韭菜,我一看盘里剩下不多的菜,便朝爸爸做了一个撅嘴的动作,以显示我的不满。爸爸也看到了,便把韭菜放回了盘里。我也不管,“秋风扫落叶”一下子夹了盘里的菜,送入口中。爸爸还说:“慢点,没人跟你抢,知道你爱吃,这不都留给你了吗,瞧你那贪吃样。”我顾不及回答,顾不及招呼妈妈吃饭,只顾埋头“苦干”。
    这事过了那么久,我都没觉得脸红,对不起爸妈。直到上周,妈妈又炒了我爱吃的麻辣韭菜,可爸爸一直没动筷,我很纳闷,不禁问道:“爸爸,你怎么不吃呀?”“今天没胃口不想吃,你多吃点。”这时熟悉的片段在我脑海里出现,那怎么是不爱吃啊!那分明是让给我吃。可我却那样自私,甚至因为父亲多夹了一筷子韭菜而不满,我羞愧不已,眼泪盈眶……
    我亲爱的老爸,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自私好吗?我多想亲口告诉你,可我难以启齿,我害怕我会哭鼻子,今天,就让我用笔写出我的心声,向您真诚的说一声:“爸爸,我错了,你的乖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