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43阅读
  • 0回复

(十届初赛联播)广东片区湛江二中 港城中学(初一)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16
湛江市第二中学“红嘴鸥”文学社港城校区初一级分社
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简   报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举办的一项国家级作文赛事,大赛以“和平崛起” 为主题语,以语言文化、文化表里、感知文化为话题。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
    为贯彻大赛的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我级语文组组织了全级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经过备课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获奖结果已揭晓。全级共有103人获得初赛奖项,其中一等奖22人,二等奖33人,三等奖48人。
现将我级初赛获奖名单通报如下:
    一等奖22人:
    郑丹迪、张妍、麦天颖、孙浩杰、何旻蔚、钟玮莹、陈格安、卢思宇、庞开元、孙浩然、王如恳、丁紫晴、苏文琦、陈俊铭 、张雅婷、黄靖恩、李忠记、黄婷、朱佳琳、李婉林、李思莹、庞静乐
    二等奖34人:

    王李清靖、张嘉滢、蔡雨斐、朱佳韵、黄楚然、林智超、曾泓亮、欧力维、黄汝霖、范欣然、钟香莹、胡佳、黄艺卉、刘芝含、谢源力、袁雨欣、杨碧映、王兴基、邱祉君、林春燕、姜宛慧、王倩楠、肖俊宇、叶芷青、罗泓旭、李昊程、洪安琪、吕怡君、陈冰清、王一桢、梁成泽、陈新怡、冯伟华、邓业扬
    三等奖47人:
        戴昀轩、纪子濠、王沛颖、刘秋雨、林洛伊、陈星宇、张诗韵、彭思炜、袁可欣、陈玥凝、邓宇瀚、陈泽汛、谢其珊、王昊阳、黄悦平、陈俊杰、全丽然 、韦 林、彭雨星、肖文悦、蔡海腾、陈儿、孙若心、林巧玉、张瑞怡、卢皇珍、黎新元、胡睿仪、苏燕燕 、余紫祺 、李碧莹、陈颖悦、陈楚茹、陈明伦、廖致远、谢锦昱、谭才智、刘潮禧、陈美亨、黄靖、吴尹诗、孙喜晴、招嘉怡、吴婉婷、徐祖贤、黄琳莹、陈明策
湛江市第二中学红嘴鸥文学社
港城校区初一级分社
2014年 5月9日


湛江市第二中学港城校区初一级 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   2013.05.7
组别
初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郑丹迪
初一
汉字之魅
刘宗贵
2
张妍
初一
长龙
刘宗贵
3
麦天颖
初一
我爱你,汉语!
刘宗贵
4
孙浩杰
初一
被遗忘的文化
刘宗贵
5
何旻蔚
初一
中华长河的灵魂—-汉字
刘宗贵
6
钟玮莹
初一
揭源
刘宗贵
7
陈格安
初一
观文化之表,思文化之里
刘宗贵
8
卢思宇
初一
文化的“新衣”
刘宗贵
9
庞开元
初一
用柔软的心触摸文化
刘宗贵
10
孙浩然
初一
身边的文化
郭慧
11
王如恳
初一
郭慧
12
丁紫晴
初一
岁寒三友
郭慧
13
苏文琦
初一
文化之韵

郭慧
14
陈俊铭
初一
烟柳清明
郭慧
15
张雅婷
初一
自然无言的启迪

   郭慧
16
黄靖恩
初一
何谓水

郭慧
17
李忠记
初一
中华汉字

郭慧
18
黄婷
初一
诗魂悠悠在我心
罗瑞芳
19
朱佳琳
初一
汉语魅力
陆秀媛
20
李婉林
初一
文之魅
陆秀媛
21
李思莹
初一
沉醉在中华图腾里
沈洪娇
22
庞静乐
初一
感知文化
沈洪娇
23
王李清靖
初一
茶,中国的文化
刘宗贵
24
张嘉滢
初一
汉字的魅力
刘宗贵
25
蔡雨斐
初一
文化,无处不在
刘宗贵
26
朱佳韵
初一
重塑经典,复兴中华
刘宗贵
27
黄楚然
初一
丝绸之路——向往源远流长的文化
刘宗贵
28
林智超
初一
中华汉字
刘宗贵
29
曾泓亮
初一
铭记我们的文化
刘宗贵
30
欧力维
初一
美丽的汉语
王海波
31
黄汝霖
初一
汉语的魅力与危机
郭慧
32
范欣然
初一
何谓文化
郭慧
33
钟香莹
初一
汉子魂
郭慧
34
胡佳
初一
中华文化——汉子
郭慧
35
黄艺卉
初一
花·文化
郭慧
36
刘芝含
初一
郭慧
37
谢源力
初一
文化,无处不在
郭慧
38
袁雨欣
初一
花中的文化
郭慧
39
杨碧映
初一
中国文字
郭慧
40
王兴基
初一
诗魂
罗瑞芳
41
邱祉君
初一
汉字•传奇
罗瑞芳
42
林春燕
初一
汉字的魅力
罗瑞芳
43
姜宛慧
初一
文化的表里
罗瑞芳
44
王倩楠
初一
归隐文化
罗瑞芳
45
肖俊宇
初一
文化,无处不在自然中
陆秀媛
46
叶芷青
初一
对汉字的感受
杨洁婷
47
罗泓旭
初一
文化表里
陆秀媛
48
李昊程
初一
敬畏文字
沈洪娇
49
洪安琪
初一
传承中华文化
沈洪娇
50
吕怡君
初一
汉语
沈洪娇
51
陈冰清
初一
独特的汉字
沈洪娇
52
王一桢
初一
文化那一点儿事
沈洪娇
53
梁成泽
初一
中华之魂——汉字
王海波
54
陈新怡
初一
人生四大汉字
王海波
55
冯伟华
初一
琴中的话
黄伟清
56
邓业扬
初一
茶道•人生
刘宗贵
57
戴昀轩
初一
喜气洋洋看春联
刘宗贵
58
纪子濠
初一
汉字文化,你在哪儿
刘宗贵
59
王沛颖
初一
敬畏汉语
刘宗贵
60
刘秋雨
初一
重望历史文化
刘宗贵
61
林洛伊
初一
中华文化一角
刘宗贵
62
陈星宇
初一
汉语的魅力
刘宗贵
63
张诗韵
初一
被遗忘的文化
刘宗贵
64
彭思炜
初一
属于我们的文化
刘宗贵
65
袁可欣
初一
汉字之魅
刘宗贵
66
陈玥凝
初一
汉字的魅力
刘宗贵
67
邓宇瀚
初一
五味调和
刘宗贵
68
陈泽汛
初一
请救救汉字
刘宗贵
69
谢其珊
初一
茶文化
刘宗贵
70
王昊阳
初一
汉字,我们精神的源泉
刘宗贵
71
黄悦平
初一
刘宗贵
72
陈俊杰
初一
郭慧
73
全丽然
初一
遗忘
郭慧
74
韦  林
初一
文化
郭慧
75
彭雨星
初一
梅——文化
郭慧
76
肖文悦
初一
大自然的坚强
郭慧
77
蔡海腾
初一
掘·崛——文化
郭慧
78
陈儿
初一
四季交响曲
郭慧
79
孙若心
初一
零落成泥香如故
郭慧
80
林巧玉
初一
文化之感
郭慧
81
张瑞怡
初一
花·品味·人生
郭慧
82
卢皇珍
初一
耀眼的文化
罗瑞芳
83
黎新元
初一
汉字的危机
罗瑞芳
84
胡睿仪
初一
文化•茶
罗瑞芳
85
苏燕燕
初一
我爱我们的母亲——汉语
杨洁婷
86
余紫祺
初一
   带着汉字上路
陆秀媛
87
李碧莹
初一
汉语
陆秀媛
88
陈颖悦
初一

        汉字文化在我心中
陆秀媛
89
陈楚茹
初一
美丽的音符——汉字
沈洪娇
90
陈明伦
初一
我们的汉字
沈洪娇
91
廖致远
初一
中华文化危机
沈洪娇
92
谢锦昱
初一
文化绽放的那份美
沈洪娇
93
谭才智
初一
中国,汉字
沈洪娇
94
刘潮禧
初一
“大黄鸭”之祸
沈洪娇
95
陈美亨
初一
文化的表里
沈洪娇
96
黄靖
初一
汉字·中国魂
沈洪娇
97
吴尹诗
初一
汉字
沈洪娇
98
孙喜晴
初一
无处不在的文化
朱 琳
99
招嘉怡
初一
笑谈汉语
朱 琳
100
吴婉婷
初一
属于我们的“汉语汉字”
朱 琳
101
徐祖贤
初一
品茶之道
朱 琳
102
黄琳莹
初一
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心底扎根
朱 琳
103
陈明策
初一
煮酒论诗
黄伟清




三等奖作品展播(大赛组委会版权所用,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中华文化一角
作者:林洛伊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

     世间万物,奇妙绝伦,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多少文人墨客借着一个个“杰作”创造了无数震惊当代,甚至流芳百世的著作,这些著作用诗歌的浪漫;散文的隽永;小说的跌宕;戏剧的精彩,勾勒出源远流长的“文化”两个字。
    文化中有文学艺术,文学中最早的一门艺术是诗歌,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多少诗人用世间的天地悠悠,四季轮回寄托了自己凄凉的愁情,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歪风邪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陈子昂在埋没人才的世间,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痛斥了摧残人才的君主。“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诗人又借用辽阔的天地与渺小孤寂的自己相比,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伤与无奈,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如此精妙的四句诗,借天地的悠悠,将诗人的感情挥洒得淋漓尽致,将当代的世事呈现得真实生动。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王昌龄用悲壮苍凉的基调,准确地把握戎边将士跃动的心律,意境高遂深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期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古代的诗歌巧妙绝伦,千古绝伦。诗人用其精湛的才华与世间万物,书写了一首首质朴无华的名诗,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更深,更久,更高的基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固然,在明清两代中,最盛行的便是小说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成书于清代,这部小说名扬中外,堪称世纪经典,其间记载了大量清代贵族的史实,以及许多服饰和饮食文化,为后人考究历史,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生动细腻的文笔刻画仿佛将我们带回了当代。如此丰富多彩的一部小说,几百年来让世人赞叹----这是文学巅峰的凝结这是传承世代的精华;这是文化璀璨的明珠。
    清风徐徐,流水潺潺,世代相传,永生不息,正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位文人墨客,济济一堂,让原本朴实无华的文化变得绚丽夺目;各种文学艺术,汇聚一堂,让原本绚丽夺目的文化变得灿灿生辉!
请救救汉字
作者:陈泽汛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到现在我们所运用的文字,不难看出,汉字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可又有谁会想到,生生不息的汉字竟“病入膏肓”了呢?也许很少人会相信,人们的生活成了汉字的“病毒来源”。
    “哒哒哒……”在一阵轻松的敲击声中,打字成为了“一号病毒来源”。现在,大部分的人们都是需要依靠电脑工作的。白领们写报告,作家们写文章,打印员们打印文章……无一不需要打字。在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中,人们竟渐渐地淡忘了汉字的笔画顺序,甚至是写法。大多数的上班族面对着一张稿纸写报告,竟错别字一大堆,如“武”成了“”,还有的就是笔画顺序不正确的,如“出”字,很多人都没有写正确。看来,打字对我们的朋友——汉字的伤害真的不少啊!
    “不早了,妹纸,88!”在一次愉快的聊天里,网络聊天成为了“二号病毒来源”。现在的青少年都喜欢上QQ和朋友同学聊天,而他们所接触到的是些潮流用语:“虾米”、“88”之类的,乍一看,还挺新颖的呢!就这样,许多青少年聊天时都用这些用语。殊不知,这些青少年对我们的汉字越来越陌生,一些笔画多点的字根本不了解。若这样下去的话,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朋友将会离我们而去!
    第三,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小错误竟成了“三号病毒来源”,也是对汉字威胁最大的一点。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一篇文章时,把“病入膏肓”的“肓”字读成“máng”,而且在黑板上把“病入膏盲”大大地写了出来,让我们之前一直认为“肓”是“盲”字。    就这样,现在许多的同学都把“肓”字读成“máng”,真是错误误导了他们!看来,在生活中,我们可要避免出现这些小错误啊!
    不过,在部分人们的呼吁和领导下,汉字也开始“康复”起来。比如最近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锻炼和考验了青少年对汉字的了解、认识,而且也吸引了许多人们,加强了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在“百家讲坛”中,也有几期讲的是汉字的。这些节目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不少人们都获得了许多关于汉字的知识,还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使汉字得以“康复”,真是“一举三得”啊!
    不过,在部分人们的呼吁与领导下,汉字朋友一定会早日康复,变回“生机勃勃”的!
敬 畏 汉 语
            作者:王沛颖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出生在中华民族这片神舟大地上,就注定我们与汉语有解不开的缘。幼时嘴中说出第一个音,笔下写出第一划,汉语与我们,已如影随形。
    汉字是世上为数不多的注音表音型文字,凝集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从甲骨文到行楷,每一次渐变, 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前进, 更是文化得以传承和生生不息的表现。热爱汉字,敬畏汉语,是我们不容推却的使命。
    五千年文化传承,汉语谱写了一曲绝世的悲壮长歌,以读音为曲,形态为词,筑就了多少风流才子梦中的壮丽山河。汉语,您的魅力与风采,令文人骚客尽数倾倒,天下炎黄子孙为您骄傲!
    赞美汉字,惊叹于它的复杂多变,造字的美妙精巧,一笔一划间,一个个汉字如同翩翩起舞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与文化的精彩。中国人借助汉字,宣泄内心的七情六欲,发之为语,著而为字,如大地上的涓涓细流,一同汇入并绵延历史的文化长河。
    仓颉造字,真也好,假也罢,汉语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永无法被其它所替代。只要仓颉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方块般的形象就必会在心中长在。一个汉字便是一个天地。因为汉字,我们感受到祖先的回忆与寄托;因为汉字,我们明白了生生不息的希望与保家卫国的志气;因为汉字,华夏文明在五千年后的今天依旧长盛不变!
    就算凭空写一个 “春”字,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蓬勃的朝气跃然笔下,一地紫化与一原野翠绿,一切的柔媚欲滴,就宛然其中。仿佛听见山泉欢唱,看见树木抽芽……听觉、视觉,这种美感;岂是一个“spring”所能满足的。
    一直很喜欢《我要说汉语》一文中蒋作宾的那句话:“只要热爱汉语,你就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没错,我们都应为汉语而骄傲。有语言就应大声说出来,对它的热爱与赞美就应毫不掩饰。文中有外国人认为学汉语难,但世界上却有六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此话不是甚为可笑吗?
    汉语的美,要用心去体会,它的音描述了怎样的不屈与无奈,它的形体现了多少淡淡的愁绪与欲泣的喜悦。奇妙、变幻,一切尽在汉字中流转,述说着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奇迹。
    但在如今,随着时代前进,我们渐渐遗忘了白宣纸上的文言。是“春风得意马中蹄疾”的喜,“人比黄花瘦”的悲;还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现在有多少人还记这些文字背后最本真的涵义,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正悄悄埋下伏笔。
    字是语言的基础,当字出现危机时,语言该何去何从?这样一个时代,汉语是否会继续长盛不衰。我们都应祝愿:汉字能传承千秋万代载,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多说、多写、多记汉语,让汉语真正在笔下起舞,在口中成章,在脑海中浮想联翩!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本。记得语言就记得文化,记得文化,民族就会得以传承。当人们忘却自己身上血脉中流淌地最本真的东西时,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的悲哀。
    汉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因为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守护的坚定。在当今和平的环境下,纵使有科技的进步,浮燥浅薄的文化氛围,我们更应去亲近汉语文化,热爱汉语,敬畏汉语,守住中华文明之根!
作者:黄悦平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古往今来,无数人为花倾倒,养花、赏花、赞花。我们对花赞不绝口,为她们的美丽和内涵所沉醉。花中四君子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
                                 梅
    梅,花形美丽而不妖冶,花味清韵而又芬芳,花资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怡人。她总是在冰雪茫茫中,众花逝去之时,迎着寒风冷冽,傲骨而放,成为白雪茫茫中唯一鲜艳的色彩。“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她不在意世人的看法,只一心一意为自己而美丽、而绽放。她在寒风中挺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代表着坚忍不拔、不屈不饶和自强不息!这就是梅,无数中华人民的精神象征!
                                 兰
古    今有为之人都对兰花评价极高。她不似玫瑰,给人以视觉和嗅觉上巨大的冲击,有着自己独特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却也令人陶醉。她是小巧的,白中透黄的花瓣在她身上不显俗气,反而像一位尊贵的王者,高贵、优雅、美丽。张学良在《咏兰》中吟道,“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果真不假!同时,兰也是高洁和清雅的象征。她,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是翠绿色的,是代表生机的颜色。一节接着一节,一片又一片细长的叶子,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官享受。竹,不仅是用来观赏的,亦是谦逊、有气节、宁折不弯的代名词!在中华民族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中,天数文人墨客留下关于她的丹青,其中所蕴含的赞美和佩之情不言而喻。
                                 菊
    菊花,其瓣狭长,一片连着一片,颜色浅淡,清丽脱俗,傲岸不屈,就像是位不染俗尘的仙子。她是秋天的代表,荷花凋零就是菊花到来之时。荷逝去了就是逝去了,而菊凋谢后残花依旧傲然于枝头,正所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她美得不可方物,象征着傲岸不屈与淡泊名利!晋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他隐居山林,不与世同流合污,却独倾心于菊,他欣赏菊的品性,曾在诗中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花,是那般的多姿多彩,不是空有其表,更有丰厚的内涵。除了花中四君子,更有莲之高雅、桃之温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无论何处,都留有花的影子。可以说,她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慢慢长大、成熟,然后走向强大!她不但是中国,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永远不会被掩埋的明珠!

      被遗忘的文化
     作者:张诗韵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魄,一个民族的精神烙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希特勒说过:“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要先毁灭其文化。”而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无数次站乱和天灾却仍能绵绵不绝地生存下来,正是因为我们国人至始至终都吸取着中国文化。从投江自尽的屈原,到忍辱负重完成著作的司马迁;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没有人命令他们必须去流血流汗,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例规定他们必须承担一切责任。可他们都拥有国魄,才会敢去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才会拼命去保家卫国。我们所看见的,不应该仅仅于纸上的文字事迹和这片先人付出血汗打拼下来的大好河山,他们留给我们的更是为强烈的中国文化及生生不息的国魄。
    有人说,如果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首五千年,去吸取中国人的智慧。
    可在现代,我们国人又有多少人仍拥有国魄?仍牢记绵延千年的文化精粹?街上全是欧式现代化的高楼、麦当劳、肯德基、西餐厅、婚纱店、别墅。还有谁知道斗拱结构?谁还辨识得出柏木、楠木、花梨、黄杨?大家现任只知道拥有“超能力”的“都教授”,却不知被无数世人尊重的孔子、老子,大家都在盲目追求“超人气组合exo”,却对《三国》中蕴含的智慧一头雾水。我们每个华夏子民都该在韩剧的老套情节和欧美节日的欢庆中清醒过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魄,留传千百年的文化怎么能在我们手上毁之于旦。
    回顾历史,不得不说,鸦片战争打响后,我们的中华文化开始不断流失。西方的舰船厉炮不单是叩开了大清朝的大门,还带来西方文化。这股高科技的西方文化热风乱遍了神州大地,吹倒了中华文化的堡垒。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奢侈品随着西方文化热风带进中国,虽使国家经济略有改善,但西方文化里的完全自由、绝对民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又会使人的私心、贪婪、欲望等疯狂滋长。这些不又正与中华文化里的勤劳、勤俭等有所冲击了吗?可在这些时候,西方的高强科技使许多丢弃自己的国魄,去相信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很厉害的家伙。那么,还有谁会在乎“仁、义、礼、智、信”?谁还认同孔子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呢?可中华文化是华夏族人的国魂,就如同人体里的“心、肝、脾、肺、肾”,人没有它们,还能存活吗?没有文化的经济如同没有灵魂的经济。
    我们有文化绝对不能为了活着,让我们重拾国魂,点亮遗留五千年的文化之光!

茶文化
作者:谢其珊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天赐香叶,带着热之热烈、月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香醇,是以为茶。人间有神农氏,采其饮之,于是人间便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仙露。
                                                                ——题记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虽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赋诗,但对茶的了解却是数不胜数。周末,家里总飘着一缕一缕的茶香,香远益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我激起我对茶的喜爱。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北宋时期,茶就被人们当成是常用饮料了,颇得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喜爱。
    茶,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高约30~70厘米,有的甚至高达数十米。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茶的品种,除了我们平常知道的铁观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种类。饮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样的,饮这种茶就用这种茶具。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发出来,也让人们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韵味。
    中国茶随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世界各地,对很多地方都有影响。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学,文化时,归国时携茶籽回国种植。16世纪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继承了历代茶道精神,正式创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
    “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内容精炼而丰富,而且注重礼仪。朝鲜茶礼讲究清、寂、和、乐四字真谛,希望所有喝过精心泡过的茶后能忘掉所有的烦恼与不愉快。韩国的茶礼则是五行茶礼,是为了纪念神农氏而举行的功德祭祀礼仪。这都是仿照中国茶道而创立的。
    中国茶,不仅传至日本、韩国,甚至远渡重洋,漂到了英国。在英国,享用中国茶曾经是身份的象征。
    中国茶叶第一次进入大不列颠人的世界是在17世纪。由于当时科技的制约,航海技术落后,中国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黄金。在当时的英国,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到中国来的茶叶,所以中国茶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英国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茶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天从“早餐茶”开始到晚饭喝最后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中国人一天都不喝这么多次茶,看来中国茶给英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无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则用自己的笔和智慧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茶的诗。茶圣陆羽写下了《六羡歌》以表达自己对茶的感情。
    浅斟慢饮,与神相会。在深宫中,统治者冲腾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缕缕青烟,让人心旷神怡;香炉里点着香料,与茶的清香一致,在听着古琴弹奏出低沉的音乐,在不这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这不是许多隐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吗?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实早已沉醉,身边一切俱以空灵。这就是茶,一种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汉字之魅

            作者:袁可欣   年级: 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有人说,汉字之魅,魅在情感;有人说,汉字之魅,魅在细腻;有人说,汉字之魅,魅在意义。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用一个个汉字组成一句句诗句,谱写出“朗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寥寥几字,却饱含了作者或复杂,或喜爱,或伤感的内心情感。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学可以与汉字相比拟呢?
    美女如花如云,“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妖娆美丽的庄姜,“云鬓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是高贵端庄的洛神;“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写之外俗”是清丽脱俗的探春。这些词句,让你在恍惚中,似乎看到了正缓缓向你走来的美人,你乱了心,失了魂,在淡淡的灯光下,她们似乎在向你笑。汉字将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如一幅画般将她们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栩栩如生。相比之下,外国的语言就显得苍白无力,比如说英语,就算西施,也是用“beautiful”来形容她的容貌,显得呆板无趣,更不用说叫他们翻译“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了,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美貌怎么会和鱼,雁,月,花这种完全与美不沾边的词有关系。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是汉字的精髓。如果汉字是皓月,那么别的文字就是萤火,它们之间的差距遥不可及。
    汉字历史悠久,犹如千年佳酿,越经时间的磨砺,越发的香醇,白酒是如此,葡萄酒也是如此;汉字语音响亮清晰,犹如轻快小曲听了之后,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四小天鹅曲》是如此,《土耳其进行曲》也是如此;汉字结构精致,犹如蝴蝶扇翅,枯叶蝶是如此,蓝色大半闭蝶也是如此。
    汉字之魅,魅在情感;汉字之魅,魅在细腻;汉字之魅,魅在意义。有什么能与汉字相比呢?
属于我们的文化
作者:彭偲炜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汉语,是我国的语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华夏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
    汉字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魅力。
    正当外国人惊叹于汉字结构的复杂多变,汉字造字的美妙、精巧时。而我们—华夏的子孙,却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语言,使汉语渐渐成为被遗忘的文化。
    现代的人们,早已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又一个的标准的宋字体,在宣纸上的自由书写已被渐渐淡忘,文字最本最真的涵义被疏离,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埋下伏笔。
    记得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则公益广告,是关于汉字的。记者访问了许多人,有学生,有工人,有职员……却很少有人能正确书写出“未雨绸缪”这一个成语。这本是一个常见的普通成语,却很少有人写出。这也意味着方块字在中国人的心中被渐渐淡忘,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被渐渐淡忘!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提笔忘字的时候?本该会写的汉字却怎样也想不出来?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身为中国人,又怎能忘记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汉字呢?
    汉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经历千锤百炼而成的智慧的结晶。从甲骨文到金文,又从金文到小篆,又从小篆到隶书……经过无数次的改造,无数的精挑细选,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我们无法想象一种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多少的挫折,这也使得我们更不能遗忘属于我们的文化。
    汉语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用来交流的语言,更是我们不可忘记的文化、财富。我们是中国人,汉语是属于我们的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放弃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汉语就是最美丽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钥匙。只要我们不遗弃这把钥匙,那么我们的国家、民族,就不会泯灭。放下手中敲打着的键盘吧,拿起笔,书写出属于我们的文化!

汉字文化,你在哪儿
初一(12)班  纪子濠 指导老师:刘宗贵

    中国的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无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亦或是各种古代的文物,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晋时期的隶书,再到现在的楷书,汉字的发展见证着我国历史文化的进步。从古到今,汉字在一步步简化,一步步变得美观,它的作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有了汉字,我们的历史才不会是空白;有了汉字,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空虚;有了汉字,中华民族才能一直源远流长。
    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汉字的精髓呢?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街区不完全了解汉字意义的人数就占了街区总人数的七成左右。是的,尽管现在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今出现了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物,它们也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写一手真正漂亮的字呢?
    正因为有了汉字,才有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首首押韵的诗词,一本本奇妙的书籍。也正因为有了汉字,才产生了书法这门奇妙的艺术。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仅存的汉字文化,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形体,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但现如今,仅存的文化又有多少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记者们关心的并不是他的成功经历与秘诀,而是他的吃喝拉撒;模特为了弘扬京剧这门艺术,却身着比基尼,让人啼笑皆非;又有多少的古建筑,倒在了无情的挖掘机面前……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现在,汉字文化也正在逐渐消失了,难道我们不应做点措施去挽留它吗?若是连汉字文化都消失了,我们中国又怎么能对得起“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称号?
    汉字文化,你可是中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啊!你不能离开我们!你在哪儿?快点回来吧!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都需要你!
汉语的魅力
年级:初一    作者:陈星宇  指导老师:刘宗贵

    没有谁能否认汉语是中国人伟大的发明。自从汉字出现,并在华夏大地流通时,它便开始了一次次的脱胎换骨。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汉字,没有一个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心血。
    汉字对于其他语言一个不同之处是:汉字是注音表意型文字。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可爱的小生灵。它们在一起玩耍嬉戏,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这难道不是吗?看到一个个汉字,我仿佛看到了它们所代表的的事物。譬如一个“雨”字,那四个小点不正像一滴滴可爱的小雨滴吗?我仿佛置身在小雨淋沥的屋檐,观赏着如针似线的小雨。
    当然,汉语的魅力还不止这些。试想一下,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汉字排在一起不是更有魅力吗?古人们早就替我们想到了。你看:汉赋、宋词、元曲,“四大名著”……
    从《龟虽寿》中去体会曹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信条,在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中品味战士们思念家乡之情;而杜工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我们深刻地了解长安城被安史叛军掠夺后的惨状。诸如此类流芳千古的诗作,在中华漫漫五千年的文化长问中并不少见,它们发出灿烂的光芒,也让中国人的头颅昂得更高。它们让我们能和古人进行“思想交流”。这便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然而,在现在这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键盘渐渐代替了手写。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方块字就这样被遗忘在了角落。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正是因为汉语的存在,才使得华夏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才能让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渡过了那段最黑暗的时期,建立起新中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根本,忘了我们的文字。
    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将它传承并发扬光大。让它永远在世界文化中焕发灿烂的光芒。
回望历史文化
作者:刘秋雨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回望历史,它的一点一滴满满的都是文化。我们都说,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都在追究文化的内涵和存在。自然,也会有人问:“什么是文化?”其实,文化在生活中,可是他们并没有被国民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反倒被人们破坏,曲解。
    在我的老家,据一些年长的长辈介绍:“这里本都是一排排青色的瓦房,还有不少的碉楼。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瓦房和碉楼大多都因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改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楼大厦,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瓦房。”我不禁为此感叹:那些建筑了一百多年的青瓦房,竟保存至今,散发出一种特别的,迷人的美。可惜现在已经少之又少了。
    湛江是粤西最大的城区,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899年,湛江被法国“租借”,名为“广州湾”。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正是名为“湛江”。湛江这个城市的闻名,应该是从法国统治的那一段时期开始的。法国留给我们的文化和遗产和文化,也刻画出我们湛江的发展历程。
    沿着现在湛江分局警察署走往东堤路,你会发现,原来这里旧残的楼房正被拆除或改造。我们现在往那条路走,仍然会看见正搭梯子在装修。而那些破旧的楼房,正是法国当年留给我们的遗产—法式骑楼。人们因创建卫生城市,把路面扩宽,整理;有些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恐怕过不了多久,这些古老的文化,将会永远的消失在湛江。
    国人对待历史就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非但不保护,还要去伤害,破坏他们。这种行为还随着国人,也给国外的建筑带去破坏。
    去年,一位国人在国外旅游时,在当地的一座有名的建筑上,“光荣”地刻上了几个大字:XXX,到处一游。这在国际上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国家对这件事纷纷议论并谴责。认为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不文明的人,可以随意在一件物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破坏了文化遗产,更是给我们中国蒙羞,让其他人看不起我们。这样真的好吗?
    我真心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认为破坏这些宝贵而稀少的文化遗产了。我们都追求古风,而这些古派的建筑在我们面前,却要去破坏。让我们好好地保护这些为数不多的建筑了。让我们能够在这一草一木中,体会真正的文化!
汉字的魅力
陈玥凝 初一(10)班  指导老师:刘宗贵
    我打开台灯,撕下一张便条,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爸爸:
    我先睡觉了,你回来把钥匙放在茶……
     咦?“茶几”的“几”字怎么写来着?查完字典,我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百思不得其解:“我怎么能忘了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终于弄出了原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渐渐地“闯”进了我们的家门,网络通信自然也代替了书信。每当人们打电话、微信、QQ聊天时,都忘记了从前一种东西叫“书信”。又随着网络用语的半路杀出,人们几乎都渐渐地忘记了汉字的存在。
    当人们还沉浸在电脑打字中时,还有多少人还记得中国汉字,还在深深感叹着汉字的魅力?
    有人说过:“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没错,汉字同样是在没有灭绝的文字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经历了5000多年。它包含了古代人们的艰辛与汗水,包含了他们无数的智慧与脑力精华!中国人用汉字宣泄着他们的喜怒哀乐,那是因为它形象、美丽、精巧。简简单单的一个“鸟”字,就体现出了小鸟小小的眼睛,尖尖的嘴巴;简简单单的一个“山”字,就体现出了山的挺拔与巍峨;简简单单的一个“火”字,就体现出了火燃烧时的旺。多么形象而有趣啊!我不得不拍手叫绝。
    汉字如此的变化无常,一笔一划间,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蹁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这,外国的文字能做到这样好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副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没错,在外国,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汉字而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这个国家!我爸爸酷爱看《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我发现几乎在里面每一个外国的男嘉宾都会用不大熟练的中文说:“我很喜欢中国,尤其是中国的汉字。我现在正在努力学习中文。”可见,汉字有多大的魅力与征服力!
    当外国人在苦学中文时,我们炎黄子孙却几乎淡忘了它,这应该吗?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暂时忘掉电子产品,忘掉网络,重新好好地学习一下汉字,去感受中国那充满魅力的汉字吧!  

喜气洋洋看春联

           作者:戴昀轩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正月里,在当涂县的大街小巷,春联是一道迷人的风景,欣赏这些春联,使人如痴如醉,心里充满希望和激情。
    县城街道两旁的春联尤多,超市的春联是“滚滚财源从实起,滔滔生意自诚来。”,介绍的是自己的生意,当然也兼具广告的功能;文化用品商店的春联是“敲锣打鼓迎明媚春光,战天斗地降峥嵘岁月。”,透出商店老板对未来的十足信心;一家私宅门前的春联是“五府过年人丁兴旺,宾客至家烟酒款待。”,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的人情礼仪;银行门前的春联是“银行以热情服务用户,人民以存款支援国家。”,此联可谓与实际结合得恰到好处,既说得实在,又说到了点子上---人民群众企盼的正是服务行业诚心而优质的服务。
    有趣的是,春联如今也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新时尚。有一户人家的春联是这样写的:“成家立业光景好,保国为民幸福长。”,这幅对联道处了老百姓的心声:有了国家的兴旺,才有小家庭的富裕;在丁字路口有两副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的对联,一副是“过一年过一年过了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长一岁长一岁人生究竟能长几岁岁岁长。”,另一幅是“人生于世,重在志气,一切困难暂时的,没啥了不起;掂量自己,勿乱攀比,他骑骏马我骑驴,拼搏出奇迹。”,读起来生动有趣,品起来意味深长。
    听爷爷说,旧时春联的功用是迎春纳喜,祈祝吉祥,兼带有供宾朋观览赏读的性质。现如今,春联的行业联、广告联、宣传联相结合,可谓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如城西农贸市场一带的春联有“金马年光辉前程须靠社会各界,迎新春大展宏图全仗广大人民。”、“新启新开开开心心,货真价实实实在在。”又如县林业公司的春联是:“改革开放森工企业林海春色,只争朝夕林业公司重振雄风。”这几幅春联,既表达了迎春祈福之意,又将店名和行业精神巧妙地编入了春联中,可谓神来之笔。学校和书店的春联也很有意思---“笑看满园芳菲,喜迎群卉烂漫。”,“春联寿联喜庆联,楷书隶书行草书。”。
    在居民家中有一副春联最能反映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特殊关注:“腐败当随除夕去,文明应新春来。”在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看到春联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发挥出新的作用,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感到欣慰。
    喜气洋洋看春联,其乐融融读心声。

汉字,我们精神的源泉
作者:王昊阳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你是否喜欢敲击键盘打出一排一排具有“特色”的文字?你还是喜欢挥动指尖点出一个一个带有“特点”的汉字?你还是喜欢拿起笔,抑扬顿挫地写下几个汉字——我们精神的源泉!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尊严!
    从仓颉到我们,从商代到现在,中华民族无不跟汉字打交道。从甲骨文到简楷,汉字无疑是经历了大革命,一次次的变革……不变的,是其所拥有的精神——鲜花一样,在眼前怒放,是那样艳丽!精灵一样,从口中溜走,是那样奇妙!汉字不是僵硬而无生命的  符号,她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她拥有悠久的历史,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她,孕育了整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情操!
    是汉字,带领着我们走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触摸着几千年前那跳动的脉搏。是汉字,造就了一代书圣王羲之,走进了史圣司  马迁的那份精神和武圣关云长的那份忠义。是汉字,让我们了解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般气势磅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般果断执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般淡泊从容。是汉字,告诉我们王小二的勇敢,黄继光用胸挡枪的无谓,红军长征的艰难……
    而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并非来源于平铺直叙的计算机字体!而是一笔一画、平平仄仄,亲手写出的汉字!因为那时所拥有的情感都只会融入那亲手写出来的平仄当中,永远不会被抹去。

    每一个亲手写出的汉字都像一个个小生命,都有着一双明亮的眼镜,观察、在现、描摹着这个世界;每一个亲手写出的汉字,都有着一对大大的耳朵,倾听、接纳、记录着这个世界;每一个亲手写出的汉字还有一副铜牙利齿,向我们诉说着许许多多美丽而遥远的故事……每一个亲手写出的汉字,都蕴藏着一个故事!
    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她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耀!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在我的眼里,她是神秘的兵马俑,是雄伟的长城,是孔子无尽的思想,是李白写下的不朽的诗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伟大的发明。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她抛在旧时代的世界里。要抓起笔,认真得写下几个汉字——我们精神的源泉!
                  
   花·品味·人生
         作者:张瑞怡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老师


    品味,似一种花香,嗅着它的芳香让你陶醉,留连忘返。
                              淡淡菊花
    雏菊,张舞这的花瓣在摇摆,淡淡的黄,粉粉的白,浑身散发出一种淡泊,优雅。
    诗人陶渊明远离城市,官场的喧嚣,归园田居,独乐,自乐,寄情于菊,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然结为一体,陶渊明的人在菊花里显现除了品味:超凡脱俗。
                              清新莲花
    在满满绿蓬里,伫立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它羞涩地观察红尘,细细的思考人生,吃糖泛起涟漪,它静静地开放,没有出世的欣喜,只有清新的香气溢满人间。
    周敦颐钟情于莲花,说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任何时候,它都不显妩媚,清新的像个仙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感叹人生自存高尚。周敦颐的人生在荷花里显出品味:清新高雅。
                              幽幽腊梅
    白雪铺天盖地,把大地粉妆一番,所以的五点被掩饰,独留傲骨的梅花在世间盛放。它身上压积着厚厚的白雪,然而雪愈厚,梅花开得愈香,雪无法掩盖它的傲骨。
    陆游就是这样一位铮铮汉子,不管环境多么恶劣,路途多么坎坷,他都不屈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人生在梅花里显现了品味:傲骨无畏。
    人的品味如一缕花香,它不是靠高级的香水、昂贵的名牌服饰、虚伪的君子道义、万能的金钱来体现,而是靠书气、才气、义气散发出来的。我们不妨多读一些书,染一层书香;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能,修一层才气;多修炼自己的人生态度;炼一层义气。这样,我们的人格魅力才会饱满,品质才得以充实,品味才能高。
作者:陈俊杰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  郭慧
  
    岁寒三友,翠竹占得君子高名,它没有寒梅的香韵,没有青松的傲岸,却是人间长翠的知音。在风起的绿烟里,琴声婉转,唱其清韵;在沉香的水墨间,淋漓瘦叶,舞尽风骨。
    我曾看过翠竹─那种傲然挺立的精神令人敬佩,直直地立在泥土里,毫不放松。纵然风雨飘摇、千磨万击,依旧百折不挠,苍翠挺立。例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萧萧翠竹,恍若出世的隐者,幽居深山,淡然隔尘。几竿翠竹,静处山林,做遁世的隐者,与白云为伴,与山水为邻。正如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隐居山林,削竹做笛,每天伴随着竹林,就像他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营造出了优美、高雅的意境。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都具有竹子这种高洁傲岸,百折不挠的这种良好的精神品质。例如南宋末年,首都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拘囚在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抵抗,最后被杀害了。再如闻一多先生在临死前还痛斥国民党特务。
    月明清风下,这千竿翠竹,以其清瘦的风姿、俊逸的神采、高洁的品格、深厚的涵养,滋长在岁月走过的山峦水畔,给古人寄存淡淡的风雅,也给今人留下无言的想象。

遗忘
          作者:全丽然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 :郭慧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碾过多少艰难的日子到了今天,然而传承了上百年的文化在今天也被遗忘了。
    谈古,古代的大家闺秀应懂琴棋书画,有一首好字,重阳节要登山,元日要喝屠苏酒,换桃符……靠着双手创造出流传至今的名胜古迹。
    论今,当今射虎UI人们习惯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出标准的宋体字,习惯热闹的过着外国“洋节”。似乎都忘了中华名族流传百年的习俗、忘了田字方格里如梦如幻般的汉字
                              遗忘——汉字
    2014年,网路上刮起了一股“文言风”,它颠覆了真正的文言文,“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转眼间成了“富贾,可为吾友乎?”,“女汉子”变为“安能辨我是雌雄。”在我们那文言文搞怪的时候,是否想过过人究竟有多久没有接触文言文了,这种搞怪究竟是一种好事还是坏事,是让我们重温文言文,还是说明了我们无视历史。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唤醒了我们对汉字的认知,它不再是局限于电脑屏幕的标准宋体字,它更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篇典故。
     汉字,从仓颉造字开始就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应该被遗忘。
                              遗忘——创新
     儿时的回忆,莫过一直浮在-盆里的小黄鸭,可如今却是它掀起一场风波。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出十只全世界最大的大黄鸭,随之而来的便是国人的更疯,天津武汉等城市皆出现了盗版大黄鸭,广东清远更是出现了大黄鸡。在这一系列让人啼笑而非的跟风后,它也折射出国人的素质和创新力,只懂盲目跟风不懂创新,长城,故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创新,先人创造出了那么多名胜古迹,我们不应该遗忘。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只记得眼前的时尚潮流,找个悠闲的午后,品一杯茶,想想我们曾经遗忘的中国文化。
文化
作者:韦林      年级:初一      辅导老师:郭慧

    一剪浮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
                                                              ——题记
                             真·伪
    曾是沧海今为水。
    现代人的生活花红柳绿没各式各样。现代人的步伐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当我们深醉在世俗中,可曾想过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喝酒的人说我在传承中国文化,打麻将的人说我在宏扬国粹,收“红包”的人你说我在弘扬中国文化。呵,真是讽刺呢!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当我们的世界被世俗蒙蔽,当我们的手脚被诱惑控制,请记得,不要丢了老祖宗的尊严,不要拂了中国的面。
                             尘·世
     红尘不过梦一宿
     有几人能看破红尘。有几人能悟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荣者必枯的真意。百年之后,我们不过是黄土一堆。
     我们不必活得这么累,追名逐利。只要静坐小憩,赌书泼茶。
     文化就在这一言一行之中。在这一山一水中。
                             对·错
     渐行渐远渐无声。
     “咳”不容缓、无鞋”可击、“衣”鸣惊人、“灯”峰造极……
      这些都是商业广告语,是商家惯用手段,一来吸引顾客眼球,二来让人牢牢记住。
     他们不曾想过,这样不仅扭曲了祖先创造的文字,还玷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他们不配做中国人,不配做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就要喊威龙的尊严,龙的神圣。
     文化就在字里行间,在我们的脑海里。它既陌生又熟悉。
                             守·护
    文化其实已深入人心,但它一直被污染,被伤害。我们要守护它,发扬它。
梅——文化
作者:彭雨星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

    文化,在哪里?文化蕴含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蕴含在一草一木,蕴含在蓝天白云里。文化,在字里行间,在冰山上那一朵朵雪莲里,在春日那一抹抹新绿中,在一阵阵麦浪中,在寒冬绽放的梅花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诗句流传千古,在那一片白茫茫的积雪中,隐隐约约显露出一抹抹淡红,似雪、似霞。近看,是梅,在寒冬下依然绽放得美丽。它,不被寒冷的天气吓倒;它,不被厚厚的积雪压垮,反倒坚强地直起腰身来,挣脱了积雪的束缚,在寒冬中独守一份高洁。风愈大,雪愈猛,它却绽放的愈精神,愈秀气,愈显得美丽。
    “墙角数梅枝,凌寒独自开。”梅花,虽然没有春日里的花朵艳丽的色彩,虽然没有茉莉那扑鼻而又浓郁的香气,但它也有着一番独特的韵律。它高洁,孤傲,从不与百花争春,从不追求名利。它,独自绽放在冬天,默默无闻的,只为为单调无味的冬天点缀,献出自己的一份美丽。它,独自绽放在冬日,为了给人们预示春天的来临,为了人们,为了冬日,无私奉献,把自己单薄的力量奉献到世间。
    它,就是梅。它诠释了坚贞不屈,高洁,孤傲;它,被千古文人所赞颂……
    文化,是这般神秘,又是这般熟悉。文化,在世间的万物,在每个人的心中萦绕……

自然的坚强
作者:肖文悦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

    说起文化。
    不禁想起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禁想起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不禁想起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天的清晨,大雨慷慨地把雨珠洒在大地上,洒在那娇弱的小草身上。看着那雨下的小草,无论风雨多大,都不愿倒下。仿佛在对大雨说:“我不倒,我就不倒,无论你多么强大,我都不会屈服。”就像那不倒翁,宁死不屈,我们是否该学一下它的坚强?
    冬天,窗外,雪无情地下着。人即使在火炉前,也不禁瑟瑟发抖。看!那是什么?只见窗外有一缕粉色,顽强地屹立在风雪之中,强忍着那残酷的大雪带来的寒冷。
    不错,那就是梅花,就是那越是寒冷,越是竞相开放的梅花。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它都能坚强地生长。看着,不禁心头一震,为什么那梅花都那么坚强,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它那样?那样坚强?
    看着世间万物,无论是雨中的小草还是雪中的梅花,它们都在向我们述说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应该坚强。无论多大风雪,无论多大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是啊,那大自然是多么的坚强,我们难道不能像它们那样吗?
    就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
    就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花。
    就如“千磨万砺还坚硬,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

作者:陈俊杰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  郭慧
  
     岁寒三友,翠竹占得君子高名,它没有寒梅的香韵,没有青松的傲岸,却是人间长翠的知音。在风起的绿烟里,琴声婉转,唱其清韵;在沉香的水墨间,淋漓瘦叶,舞尽风骨。
    我曾看过翠竹─那种傲然挺立的精神令人敬佩,直直地立在泥土里,毫不放松。纵然风雨飘摇、千磨万击,依旧百折不挠,苍翠挺立。例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萧萧翠竹,恍若出世的隐者,幽居深山,淡然隔尘。几竿翠竹,静处山林,做遁世的隐者,与白云为伴,与山水为邻。正如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隐居山林,削竹做笛,每天伴随着竹林,就像他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营造出了优美、高雅的意境。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都具有竹子这种高洁傲岸,百折不挠的这种良好的精神品质。例如南宋末年,首都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拘囚在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抵抗,最后被杀害了。再如闻一多先生在临死前还痛斥国民党特务。
    月明清风下,这千竿翠竹,以其清瘦的风姿、俊逸的神采、高洁的品格、深厚的涵养,滋长在岁月走过的山峦水畔,给古人寄存淡淡的风雅,也给今人留下无言的想象。


掘·崛——文化
作者:蔡海腾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

    文化,如深山的幽潭清水,伴随着蛋雅清,吹起的粼粼碧波,荡漾于你我之间。
    历代诗人,面对高山河水,题绝笔,静穆下,自然界与人类享有的美呈于世间——文化。
    历代诗人,游于山水间,面对着大好江山,一句句文化种子从他们嘴里吟出,渗人天地间。
    时代前进,老师看着本该十分优美的作文,如今,却不少网络在里面安家了!
    校园里,一句句用网络语对的联,编的诗吟于人口。
    找文化,那一个个放下童年,背上书包的孩童如今来到书摊找起文化来了。
    其实,你静下那颗热血的心们来到大自然间,你的那种与文化天涯若比邻的感觉消失了。
    睁大双眸,感受,渗透大自然吧!你会有无穷无尽的思源思源的连接点,便是文化。
    弱不禁风的小草,颇有人性的小动物,它们都是文字的祖先,仓颉创字的灵感,当然,也是文化的起源。
    将心依附在崇山峻岭,汪洋大海之间。感受真的文化吧!
    时代潮流,文化,逐渐败于高科技网络潮流语,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右铭座。
    圣诞节,外国一个小的节日,竟给我国人民看得比春节还隆重。
    中国结,如今隐世了,取代的是圣诞帽。
    难道,文化是我们现代人的累债么?拿到古代人民的结晶——文化,将葬于我们或下一代之手吗?
    山川之美,深山之宁,曾造塑历代天骄,挽留过的文化。我们要用心,执着地守护那辉煌的,让我们祖先引以为傲的那方文化。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我们,曾造塑过,执着过,现在,我们要守护它,将它融入中华民族,让其发光,是我们骄傲——文化。
四季交响曲
作者:陈儿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                  

                               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唤醒了万物,春雨洗浴了大地。仿佛一夜之间,覆盖着冰雪的大地换上了新装。桃花开了,芳香四溢,柳枝上抽出了嫩叶,小草从地下冒出尖尖的头。
    一场春雨后,世界更加美丽了,所有的景都在点缀着这斑斓的春,可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啊!
                                  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漫步在池塘边,看着那亭亭玉立的莲。
    突然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不是嘛,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不正如那风度翩翩的君子吗?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惬意的散步时光,当然是在枫林中度过了。正值深秋,阵阵秋风吹来,带着幽幽的香气,独自走在枫林的小路上,感受着秋的气息。
    路上铺满了红叶,红得耀眼,红得辉煌。尽管只是落叶,却不改它的美丽。
    这让人略略伤感的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冬
    “腊后花期如渐近,寒梅已作冬风信”。
    冬,是个冷酷的时节,没有春的妩媚生机,没有夏的热情似火,亦没有秋的伤感气息,但,冬,却拥有它最独特的美丽。
一场初雪,便是冬送出的第一份礼物。一夜之间,世界就变得白茫茫的一片,难怪古人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色的世界里,偶尔出现的一剪梅,更是一剪美,一剪闲逸。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时光飞逝,眨眼,又是一年。但每一年,都有满满的欣喜,满满的期待。

零落成泥香如故
作者:孙若心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老师


    天地间,雪花以轻盈的姿态做一次洁白的回想,追思过往,那些苦乐年华,在大自然的眼睛里最初的文化。                                                    
    ——题记
    哪怕零落成昵,也不会忘怀她冰雪的容颜;哪怕碾作尘土,也会记得她翩然离去的背影;哪怕繁华落尽,也会永恒留存着她淡淡的冰香。
    她不是皎皎月色,也不是风雨霜霜。她是李白“燕山花大容颜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飘然美丽。
    她不是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可爱桃花。她也不是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的清秀水仙。但她也是花,是纯白冬日雪花。
    人们永远只关注雪花下的梅花,雪花上的月亮,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美丽的雪花。人们只是踏雪寻梅,寒山汸松,也从未有想过幽觅纯雪。她携一身素雪,在天地间往返,汲取的是山水的灵气,之润德是诗意的人生。无数古今贤者到深山寻梅,虽然寻的不是她,但却从她身上踏过,留下一缕诗心。
    她不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的猛烈。她犹如窥视冬天心事的孩子,用烂漫无邪的心灵,以轻逸若仙风骨气守护人间呈真的纯净。从楚辞汉赋,穿越唐诗宋词,飞度千山碎雪,依旧守护,至繁华今世。
    碾转千世,有人想功成名就,有人想平安平淡,也有人想做南山篱下的一支幽菊,做深林老树上的一片古叶……而碾转千世,我想做一片冬日雪花,虽生命不长,但我却像带着一缕诗心,满心真诚,在天地间做一次真正的飞翔,直呈落地化水的那一刹那,留下暗世的幽香,让“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看如故”这句话形容最美的冬日雪花。
你呢?碾转千世,你想干什么……

化之感
作者: 林巧玉  年级: 初一   指导老师:郭慧

    在满目苍痍、血泪斑斑的神州大地上,谁可曾记得,有这样一座被称之为奇迹的宏伟建筑,它承载了多少风雨,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它不屈不挠,顽强的屹立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骄傲。
    它叫做万里长城,是绵延万里的伟大工程。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缮,才有了今日的规模。它正如一条巨龙,盘桓在神州大地上,守卫着中华儿女那一份独特的文化与情思。
    我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登上长城远望。踏着长城古朴厚重的青砖,我的内心竟然涌现出一种文化的沧桑感。极目眺望,无尽河山尽收眼底,仿佛看到当年帝王雄心勃勃,心怀天下之景。一代又一代,帝王之争从未停止,长城宛如一个旁观者,见惯了腥风血雨,却岿然不动,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令史上文人墨客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所倾倒。
    一排排瞭望孔,一片片斑驳剥落的墙体,印证了它饱受战火的洗礼,最终仍坚不可摧,它将无数侵略者生生阻挡在了一道道关卡之外,应了一句老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城就这样以它独特的军事价值和历史地位闻名于天下。
    长城之险无可逾越,帝王便去贪图享乐,沉醉于天朝大国的梦幻之中,亦沉醉于长城不可动摇这一假象之中。达官贵人花天酒地,沉湎于富贵乡中,处心积虑地争权夺利,使一个王朝迅速衰败。
    帝王的梦就此破灭,长城终究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洋枪洋炮。帝王、达官贵人仓促逃跑。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烧毁了王城中一座座精巧奇丽的建筑,将历代帝王积累下的宝藏洗劫一空。这是中华文化史上一次巨大的浩劫!
    此事震惊中外,也震醒了中华民族这头酣睡的雄狮。中华儿女奋起抵抗,他们亲身体验到了中华文化的切肤之痛,他们已与中华文明融为一体。
    如今,没有了当年所谓的帝王,没有了争权夺利的恐怖,长城显得如此寂寥。它见证了那些文明一次次地发展,无数朝代的更迭变化,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带着它厚重深沉的文化,隐藏在了角落里。
耀眼的文化
作者:卢皇珍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罗瑞芳

    在中华文化这片浩瀚的宇宙中,在远方出现了两颗耀眼的星星——汉字与汉语。
    汉字,它陪伴着中华民族渡过一个个难关,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它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正楷,从仓颉到颜真卿的书法家,汉字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改变,每一个汉字都凝聚了创造者的心血与对其美好的期愿。
    如“柳”字,轻盈的字体,使诗一般的春展现在眼前。看到这个字,心中不禁感受到春回大地的生机,万物复苏的喜悦,眼前仿佛一位少女飘扬在微风河畔;“明”,日月一起,便是“明”。看到这个字时,仿佛头顶上的天空光芒四射,映出地上万物那一张张充满希冀的脸,世上每一处都是明亮的,不再有黑暗与恐惧。“冰”字,水本为凉物,却再加上两滴水珠,使凉变为寒了。这个字令人联想到大雪三日,整个世界变为童话的世界;更令人联想内心的纯洁无暇……
汉    字是一株柳,飘扬在微风河畔;是一尾鱼,游弋在明澈柔波中。是一首曲,传诵在草扬莽原中;是一缕风,低语在深深胡同中;是一位浣纱女,在溪边唱着绝代的歌……汉字的风华令人无法领会,只得赞叹她的艳丽。
    与此同时,汉语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瑰宝。中华儿女因为有了汉语,才有了交流,有了来往,有了一定的凝聚力。
从原始人类混乱的音节到今日清晰悦耳的汉语,它见证了历史的每一刻,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使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更加团结……它所做出的贡献是文字无法描述的,它在中华儿女心中地位已不可撼动。
    轻而缓的汉语,使心灵化为一瓢弱水;铿锵有力的汉语,使人充满力量与自信;悲而轻的汉语,使人轻易落泪……汉语,或如清风拂过水面,不留痕迹;或如雷声阵阵,使人充满朝气;或如棉花相碰,坚定而温和……
    汉语与汉字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是连起中华儿女的一根藕丝。我爱它们,爱这在历史长河中追溯了几千年却越发耀眼的文化!
汉字的危机

             作者:黎新元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罗瑞芳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我坐在椅子上,看着一本书。摸着上面发黄的纸张,上面印着正楷。啊!汉字,那浓郁的墨香。
    汉字,是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的产物,是华夏的瑰宝。但是,在计算机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从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宣纸上那独有的书写体渐渐被遗忘,墨香越来越远,字体最基本的涵义被疏离。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经埋下了伏笔。
    说起字,我不由得想起早上哥哥在电脑上的“忙碌”,机械的敲字声不时响起……
    今天早上,我睡晚了,经过书房,听到里面传来噼里啪啦的敲字声。“哥哥在干什么?难道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吗?”我推门而入,果然不出我所料,哥哥正在“勤奋”地“写”着作文。不时复制网上的好词佳句。
    “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呢?”我故意把写字重读。
    “对啊!你写完了吗?写了就借哥哥我参考参考呗。”哥哥头也不抬地说道。
    “为什么要在电脑上写作文?你们学校不发作文本吗?”我疑惑地问,一边盯着屏幕上越来越多的汉字和时不时转换的页面。
    “电脑方便呗!再说了我的字也不好看,我的语文老师说了,让我回去好好地练字。要不,我也帮你打一份?”哥哥终于停止了手中的“活儿”,抬头问我。
    “不用了,我已经在稿纸上起稿了。”我退出书房,回到卧室,看着写了一半的作文。
    汉字,是多么有魅力的呀!不同的书写,展示了汉字的铿锵有韵之美。一笔一刻间,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翩起舞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与魅力。
    也许,当我们亲近一个个汉字的时候,我们的语言自然有了深度与热度,有了激情与文采,有了文化的内涵与哲理。

    正在电脑前敲字的您,是否该握起手中的笔了呢?
文化·茶
作者:胡睿仪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罗瑞芳

    大家对苏东坡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试院煎茶》中,他写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开头两句便谈论煎茶的汤水、火候,其描述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中国茶的品种很多,主要的还是红茶、绿茶、花茶。绿茶又有毫茶、毛峰,炒青的毛尖,烘青的龙井茶等……而红茶是由绿茶发酵后制成的,有四川泡茶、广东铁观音,有滇红、祁门红茶和普洱茶等。花茶主要是茉莉花茶及菊花茶,红绿花茶各有风味,绿茶清香润喉,提神醒脑,芳冽沁人。最妙的是当年的新茶,苏东坡有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洒趁年华”。绿茶中的碧螺春是清淡怡人,清香袭人,而乌龙茶稳重沉着,有后劲,醇香回味如老酒;黄山毛峰,冲泡后如白兰,味醇回甘;恩施玉露,香气清新,白毫银叶,清香甜爽……所以众茶中我对绿茶情有独钟。
    一杯茶怎样入杯?所求殊异。曾有品茶人说:“茶,一杯为品,两杯为解渴,三杯便算得上粗饮了。”世人好茶,便常吟苏东坡之诗,“从来佳茗似佳人”,常想生活中有茶相伴,人生足矣;文人好茶,可见“琴棋书画诗酒茶”便是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了,彼此密不可分,就如“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又或是“茗爱佳花饮,诗看卷素裁”所言的一种淡雅的生活之趣;百姓好茶,便可闻“柴米油盐酱醋茶”被并列排位为百姓开门七事,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就如白居易所言:“食罢,觉醒,起来两盅茶。”
    茶就是一种人生,不同的人品茶品不出相同的茶意。百姓喝茶,是生活闲情时的必需品;出家人品茶,是一种禅道;而对我来说,茶,就是一种文化。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动听的茶名,让人浮想联翩,脑海中峰之奇,山之秀,湖之丽伴着茶的香气,使人未饮先醉。而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闻茶、品茶,就是茶趣。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从茶经中的茶歌茶谣到陆羽的茶经、温庭的采茶录到宋徽宗赵佑的大观茶论,从茶花到茶叶,到茶具茶艺……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可见茶文化在中国之深之远之悠久。
带着汉字上路
作者:余紫祺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陆秀媛


    在路上,带着汉字前行。别有一般韵味在心头。
    点,横,竖,撇,捺……一笔一划间,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汉字是有情感的。一个字能让你嚼上一辈子。为何“情”字的心旁是青?为何“愁”字心上是秋。又为何“思”字要有一亩方田在心上?你知道吗?一个字,一个字地拆开,再合上,人间的一切情感,全藏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方块字里。
    汉字里藏着思念,那是游子漂泊的心。理不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绪。剪不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道不尽“月是故乡明”的情意。闻不绝“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声声叹息。一个“望”字,望穿了多少秋水;一个“思”字,盼白了多少少年头;一个“愁”字,搅浑了一潭秋水。汉字,把思念藏在深处,又写在脸上。
    汉字里藏着一种精神。那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踏着汨罗江柔波款款而来的屈子,吟唱着“九死而不悔”的悲歌。散发着兰花一样的气息。“上下而求索”怎么一个“忧”字了得。“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激越雄浑,气吞万里如虎。岳飞把“忠”字招牌描写得金光闪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忠心耿耿,日月可昭。他的人格光照千秋。汉字,方方正正,恰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既浪漫奔放,又沉郁顿挫。李白展示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浪漫情怀。杜甫凝炼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悲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舒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深邃意境。这一句句千古绝唱,无一不体现着汉字的魅力,它以它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闪耀在文化的天空。
    汉字,如一缕明媚的春光,普照着人们的精神园地。
汉字,如一阵滋润的春雨,洗去心灵的枯燥与乏味。
    汉字,如一杯甘冽清醇的美酒,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汉字,博大精深,让人感知到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让我们带着汉字上路吧!

我爱我们的母亲——汉语

作者:苏燕燕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杨洁婷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一员。我们对我们的母语——汉语,发自内心的真诚热爱,而且与日俱增。
    这种热爱已经凝固在骨髓里,流淌在血液里,固化在我浑身的血肉之中。记忆中有三件事促成了我对母语的深情热爱。
    那是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令我印象最深,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讲师对文章最后的分析讲解,他说:即使做了亡国奴,只要还掌握着母语,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我当时震惊了,我平生第一次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母语的动人与震撼,我深思:我该如何热爱并捍卫自己的母语——光辉灿烂的汉语呢?
    第二件事是源于一首优美动听、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由谢小东演唱的《中国娃》:姓啥从那百家姓里查,祖籍在那黄土高坡大槐树底下,家住东方神州又名叫华夏,走遍天边不改名咱叫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就像它,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每当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我浑身热血沸腾,直冲天灵,我一下感觉到自己一个会说中国话的娃是多么自豪,多么伟大,大有顶天立地的感觉,对母语的热爱就在唱歌中深深镌刻在大脑记忆的石壁上。
    第三件事是偶然机会下听到的一场有关语言和母语的报告。我非常清晰地记下了教授说的一段话,好像是一位语言学家叫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说的:从深层含义上讲,我们的语言,包含着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它反映出大家的欲望、遗憾和梦想,他在沉默不语时,甚至在诉说这我们想忘掉的一切。这段非常深奥的话,令我久久反思,来回咀嚼、久久品味。说实话,到现在我也认为这不可言传,更无法进行解读、进行解释、进行分析,估计这一切在语言面前都会苍白无力的。但这段话,却一下子把沐浴的神圣与庄严写在了我的心中,令我不再忘却。从小弗郎士到歌星解小东,到从史密斯,这些生活学习的片段,不断巩固我对母语——汉语的无比热爱。
    我是中国娃,我是深深热爱母语的中国娃;
    我是中学生,我是苦苦学习母语的中学生;
    我是中国人,我是坚决捍卫母语的中国人;
    我爱你,博大精深的汉语,我会用自己的一生去捍卫您的尊严和神圣!
汉语
  作者:李碧莹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陆秀媛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母语是什么时,我会自豪地对他们说:汉语。汉语知识博大精深,不禁让我起了敬佩之情,她的每一个文字的魅力都像一只精灵,构建一个美丽丰富的文学世界。
演绎唐诗风韵的精灵
    唐诗是大唐完美的文字,例如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为大唐时期做出令人至今不忘的诗。就说李白的《静夜思》,小时候读起来会感到十分有趣,到了现在,我还能从中读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被视为千古名句,简单的十个字,却抒发了诗人志之远大,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我感叹着,汉语真奇妙,组成了那么多风韵别致的唐诗。
演绎宋词意境的精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词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无限怀念之情。是汉语,把诗人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展现在我们面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反映了那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热爱生活、自然的情感。这是多么醉人的意境啊!走进这片圣地,沉迷于汉语的神韵,发现宋词也是一道绝妙的风景。
演绎现代文学的精灵
    鲁迅、冰心、老舍、朱自清,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道童年之窗。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童趣。冰心的《观舞记》把异国的文化情形象展现我们面前。《济南的冬天》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老舍爱山水、爱生活的情怀。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市一方“宝地”,把我们带进他的理想世界。还有朱自清的《春》,用优美的词句向我们描绘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提醒我们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我还读过不少名人的文章,一个个作品吸引着我。这还是因为汉语的奇异。
    汉语确实是个魅力无穷的精灵。完美的演绎着从古到今的文学。我热爱我的母语——汉语。她让我身临其境,受益匪浅,我会更好地去认识她。


汉字文化在我心中
  作者:陈颖悦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陆秀媛

    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不可否认就是一个个活跃在纸上的小精灵-------汉字。你瞧,字里行间,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凑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美丽的组合。
    汉字其实是有生命的,你瞧,这横竖撇捺,无一不透着一股灵气,组合在一起,就像是有了生命。好比“兽”字吧,上面的两点好似老虎的耳朵;中间的“田”字,就像是老虎的脸;下面的一横,你敢说不像是老虎的胡须吗?而下面的口字,不活脱脱的是老虎张着的血盘大口吗?当年仓颉造字,其实是源于动物的外形体格来创造的,只是人们为了把汉字写简单点,把它们简化罢了。
    汉字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但是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电脑打字已经差不多取代了手写,还有谁管汉字原本的意义啊?你看现在网上传的火热的网络用语,“窘”变“囧”字。呵,这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笔败笔。
    教师节前夕,在某中学,一位记者随机抽查了几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问:“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是打字做贺卡给老师还是手写贺卡送给老师?”没想到几位学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打字贺卡。这里中学的退休老师说:“以前的学生,送贺卡给老师,全部都是手写的,写的还工整;现在的学生,偶尔有几个送上手写的贺卡,却全都是错漏百出,那可叫一个‘车祸现场’,惨不忍睹。”这位老师不禁扼腕叹息。
    现在的80后,90后,几乎个个都是“哈韩族”“哈日族”,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形式,时尚,问什么原因,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汉字那么老土,日本的汉字那么新鲜谁还会学中文啊?”那我试问一下你们,日本的文字不是抄袭我们的汉字吗?可笑,现在的外国人都来中国学中文了,可见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多么博大精深。在某卫视播出的一档节目中,让中国人来写中文,却都错,这真是可悲。
    我们有必要在下一代中教好孩子学汉字,汉字是我们中国的伟大遗产,我们不能让汉字文化流失,不能让汉字成为中国可悲的过去!
美丽的音符—汉字
作者:陈楚茹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是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的产物,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注音表意型文字。它如同蹁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的每个部首、每个偏旁,都蕴育着深奥的内涵和哲理。“”在古时曾是“爱”,其中的“心”表达了爱即从心出之意。“休”,如果你细细观察,细细品味,就会发现“イ”是指一个人,“木”是指一棵树。人靠在树旁,创造出了休息的“休”字,可谓汉字蕴育着其中之意啊!“”便是如今的“马”,其前部与“ㄅ”分别是其中的头部与身体,而“....”便是马的四蹄了。“象”字,一眼看过去,总会给人带来庞大粗壮的感觉,此感不正与象给人带来的感觉一模一样吗?“明”字是由“日”与“月”构成的,顾名思义,他们分别代表着太阳与月亮。而太阳与月亮,不正为我们照亮着前往的路吗?……像这样的字数不胜数,这便是汉字的独特之处之一。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计算机时代,我们习惯了键盘上敲下的宋体字,在宣纸上的自由书写渐渐成为过去。文字最本真的涵义渐渐被疏离,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一次“中国书法”的系列调查中,结果显示:有94.1%的受访者都曾提笔忘字,期中26.8%的受访者经常出现该错误;除此之外,很多人经常写错别字或者写字越来越难看,甚至是惧怕手写。
    如今,键盘代替了书写,网络用语也渐渐成了时尚。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手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汉字的真正内涵,汉字也好像只是人们的沟通语言,在现如今掩盖住了自己的美妙与魅力。汉字成了“哑巴汉字”我们自身文化的根基正在流失,损害!中国出现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汉字危机”。
    而在最近,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好像看到汉字在复苏,在恢复它的生机勃勃,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涌起了汹涌澎湃的波浪。
    我相信,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汉字的深度和热度,汉字的激情与文采,汉字的内涵与哲理,寻回汉字的博大精深。


                                
汉字
作者: 吴尹诗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汉字文化迄今已有八千多年了,是一种奇妙的文字。随着文化发展,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它逐渐从抽象走向具体,以符号化方块式的形式逐渐固定了下来,如今还出现了综合体,浮云体…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的甲骨文发现,历代中国使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追溯到八千多年前,古人依据他们的喜怒哀乐,依据大自然的奇妙变化,依据他们的情感思想,创造出一个个奇妙精巧又复杂多样的汉字,这些汉字一个个形态各异,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汉字承载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一部部经典著作是汉字的优美组合,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是汉字在说话,一处处生活场景是汉字在表达。望见“朝阳”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幽深”,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看见“冷霜”这个词,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哀”字一望皱眉……
    中国的汉字,有着他强大的同化力。蒙古人来了,满人来了,最后都心悦诚服地拜倒在汉字的脚下;日本的文字是借了我们的草书,朝韩的文字,则是透着当年小篆的气息。别的民族也许用刀剑征服过我们,但最终,在浸透墨香、散发着悠悠书卷气的汉字面前,他们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乖乖地做了学生。当雅典文明被相对落后的文明拖垮时,当中亚的信徒们被十字军大肆屠杀时,中华文明却一枝独秀地傲视武力,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中国的汉字,还有着美丽绝伦的字体。我们有楷书的四平八稳,有草书的狂放不拘,有行书的龙腾虎跃,有魏碑的圆滑达世,还有小篆的神秘莫测和仿宋的平易通俗……我曾经狂热地钻研过各种字体的空心字,因为每种字体都太有特点了!好像每种字体都象征着什么,诉说着什么。例如行书,这种界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完全地吸收了两者的优点:草而不乱,正而不拘,他像是一名好男人,忠于妻子的同时也会有点小叛逆。行书与我为人处世也无不相符,坚守大道,偶尔也淘气一下,放松一下。
    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如今,我们对汉字缺乏尊重,爱惜和保护的态度,汉字被肆意地错改,错用,提笔忘字的“新文盲”的出现,乃至汉语出现的文化危机,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艾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陷入了极度的精神贫困,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该认真反思和审视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
    所以,我们有责任去守住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本,有责任守住古人宣纸上的自由书写,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像磁石一般的心力必然长在。只要我们热衷于汉字,热衷于中华文化之根,汉字危机就会被打破,汉字将会永久流传下去。
文化的表里
作者:陈美亨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一个国家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是这个国家祖祖辈辈对生活的感悟凝聚而成的,是文化的精粹。所以,文化是每个国家都应宣扬、保护的。各种行为,或文化之福,或文化之祸,屡见不鲜。
    在这个网络时代展开开端的21世纪,似乎古文化流失的更快,有些人虽说是宣扬文化,可是谁知道是想炒作还是真正的想宣扬文化?
    一个年轻模特,穿着比基尼,戴京剧头饰,据称是在宣扬中华文化。看起来像是“中西合璧”,但是在中国传统一点的观念来看,只能称其为“伤风败俗”。
    先不说这样子搭配显奇怪。若真是有心想宣扬中国文化,为何不正经办一场京剧?各国之间的文化是可以互相融合、包容的。所以,中国一直在吸纳西方文化,并尝试与其融合。只是这一次贬低中华文化的“融合”,不要也罢。这样一种在中国人眼里的’“伤风败俗”,他们眼中的“中西合璧”,在我看来,便是主办方的一次炒作,一次贬低中华文化的炒作罢了。
    对文化的宣扬需要合适的方法,那么,对于文化的保护我们不更应该引起重视吗?
    武打巨星成龙,将自己家继承下来的古屋,捐献给了国外。
    一下子,世界风言风语,许多人责备成龙不爱国,将古屋捐献给了国外。可是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此之前,成龙已多次将这座古屋申遗保护。可是得到重视了吗?答案是,没有。
    这是成龙自己家继承的古屋。它拥有历史价值,可同时也脆弱不堪。没有保护,它或许会在某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某个时间,轰然倒塌。然后,媒体就会来报道,大家就开始责怪所谓的“有关部门”。接着,又开始要人们警醒。人们也不知道警没警醒,看完了  新闻该干啥干啥去。换来的代价,却是一个历史文物的消失。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对古文化的保护,对古文化的申遗不够重视。有多少文化因国家对其没保护好而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成龙并没有错,若是文化一直在国家“境内”,却没有国家的“合法保护”,那么这个古文化倒不如让其他国家来保护、来宣扬。
    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它们诉说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倾诉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坎坷。所以,应当被后人保护、尊重,不能任由其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我们的汉语
作者:陈明伦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中国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汉语是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汉语是中华文化瑰宝。传说在四千多年前,仓颉就创造了这些生动有趣的汉字,每一个方块字都存在着仓颉的灵魂。这些字不是单纯的方块字,每个字都有它实在的意义。当我们习惯于使用这些汉字时,它们就会变成一幅幅图画。例如看到一个“星”字,满天星辰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了,似乎这个文字也在闪烁着。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惊叹于汉字的美丽,从它那独特的美妙中读出  汉语的真谛。当我每每看到那些变化无常的方块字时,我总会被它那多变的美感所打动,将自己置身于汉字的世界里。
    多年以来,中国人借助汉语来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抒发自己的宏伟志向,这条中华文化长河才得以绵延不绝。然而,在如今的科技化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输入”文字,对于某些汉字的写法已经逐渐被现代人遗忘,在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也层出不穷,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就此埋下伏笔。其中最大的杀手,就是计算机。有些人可以熟练地在键盘上敲下文字,然而提笔写字却成了万分困难的事。我们自身文化的根基在流失,在损害,我们读不懂汉字的内涵,无法了解汉语给我们带来的真正意义。
    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是另一大问题。换言之,我们根本读不懂古文。在上海的一次双语互译活动竞赛中,要求学生们翻译“富贵不能淫”这句话。然而竟有不少的选手将这句话理解成“富贵,但不能性感”,让人啼笑皆非。我们酿成的这些文字悲剧,真是让国人悲哀。现在,已有不少外国人能把汉语学得比我们还好,我们还有何脸面去当龙的传人?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对汉语的态度,而不是让现代化网民们去自由地糟蹋中国人的结晶?
    汉语不是儿戏,我们需要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这种文化的流失与损害不引起重视,我们这条文化长河将有可能终止于二十一世纪,让汉语退出语言的队伍。
中华文化危机
作者:廖致远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中华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可称得上博大精深,而仓颉创下的汉文字,经历千年岁月的磨砺,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注意表惫型文字,这本是我们中华人民值得骄傲的,可恰恰相反,中华文化正渐渐消散,如今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出现,使我们对现代汉字都感到陌生,现代连载小说的出现,使我们再也读中懂蕴意深刻文言文,不久我们将不再记得中华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文化瑰空。例如圆明园,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导致八国连军大举入侵,并攻入了当时的北京——紫禁城,将皇宫里的珍宝一抢而空,皇帝和慈禧太后因懦弱,连夜逃走了。没有人制止后,八国连军变得更加猖狂,一把火把圆明园烧了,导致现在许多国宝下落不明。
    更令我感到担扰的是一些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广告更吸引人的眼球,故意将一些字改为别的同音字,这种作法随处可见,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可能会误导下一代,使他们认为“风驰天下”的“驰”字是这个“弛”,然后长大后又教下一代,从此就再也没有人知道正确写法了,从这我发现了个问题:现代人对中华汉字越来越不够重视了。
    还有个问题是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够重视。这也可以会导致中华文化的消失。其中就有这样一件事,大明星成龙想让国家把一座古屋列入国家保护建筑,可国家因某些原因对此不重视,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将其交给重视文化保护的国外去了。
    人 们出去旅游,观看和了解中华文化本是件好事。可偏偏有那么几个人忍不住要在文物身上加点什么,或刻上自己大名和到此一游,使文物本身经历数百年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世界四大奇迹之一的长城,据统计几乎每块暴露在外面的砖头都有现代人为的痕迹。
    种种迹象表明中华文化正遭受一场大危机,我想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和遗址,让我们的后代还能因中华文化而感到骄傲。

中国,汉字
作者:谭才智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有人说过,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它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文化结晶,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骄傲。
    当你下笔写字时,一个个汉字渐渐浮现眼中。无论好看与否,下笔的力度也都各不相同。若是观看一些书法家写字,你会发现,这不已经只是单纯的写字了,汉字之中,有些重于泰山,有些却轻于鸿毛;有些飘若游丝,,有些却矫若惊鸿。这些汉字,无一不带给你视觉上的冲击,使你不由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一如说汉字中的“一”吧,他表示着数量词中的“1”。可是,当你再加上一个竖时,它就变成了“十”。很简单的笔画,不是么?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竖却令得它在表示数量时大了十倍。或许是仓颉吧,或许是哪个不知名的造字祖先吧,他是想借此来向我们说明,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要用自己永不磨灭的意志与笔直的躯体,奋勇前行,穿透眼前的重重困难,以一个自信的姿势站在终点!
若是你细细回想,你会发现,祖先想要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么少。
    当你在“十”的头上加上一个撇时,它就变成了“千”。同样也是一笔,可是却令的它足足增加了百倍之多。想到这时,我不由感慨起汉字的神奇,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他们是想再次告诉我们,遭遇困难与挫折时,奋勇前行虽好,但不要一意孤行,要懂得灵活变通。
    从前的我,每当听起“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这句话时,在我脑海中会出现许多的条条框框,数不清的笔画,不仅复杂,而且乏味,如此的文字,怎能称得上美妙,实在是可笑!
    当我如今再回想起来,我会不由得释怀一笑,甚至是感慨,每个汉字,都蕴含着某种深刻的道理,就宛如那新生的笋竹,只待你细细去找寻。

文化绽放的那份美
作者:谢锦昱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有人说,汩罗河里流淌着文化;
    有人想,做南山篱下一支幽菊……..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堤。文化,是这般神秘,又这般宽阔;这般惊喜,又这般熟悉。
    听,窗外又下起了小雨,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溅起了一个小水洼,正如杜甫在《春夜色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是啊,下雨了,人们喜爱的春天也到来了,滴滴点点。时光清浅,岁月嫣然,那一季又一季的流年像顽皮的小孩子从人们的指尖逝去,孰不知随着岁月的流逝,世间的一切也在变化。
    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写出了他的慷慨就义,表现出了那崇高的节气,那刚正不阿,宁死不降的精神,不就是我们汉人,中国人一直以来都不屈的骨气吗?唐代女诗人李清照,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写出了做人,尤其是做为中国人,活着要为祖国的发展作奉献,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是因为作出了贡献,光荣牺牲,而不是因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而死!即使你没作出多大贡献,但至少,在你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婉惜!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未丢的骨气吗?这不就是我们历来如此的中国文化吗?
    当夕阳吻别大地时,在月亮刚刚升起时,是整个城市最繁华的时候,那些喝酒、打麻将的人在街上随处可见。他们都说自己是在传承祖国文化,好像满大街都是文化, 国民素质已经到了相当高的一个程度,孰不知,其实我们都错了!“李白醉酒”,因而写下如此壮丽的诗篇,流芳百世。可那些人正与他相反:天天酗酒,从而闯下弥天大祸,因而遗臭万年!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去谈弘扬文化精神?这根本就是伪文化!
    走进满是灵性的文化里港,你会发现文化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当它悄然绽放的那一瞬间,那份美,你会惊叹,会把它永远放在心里。镌刻在生命平仄的韵律中,执着与守护那份美好,那份纯真的文化内涵,点点滴滴……

汉字·中国魂
          作者:黄靖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盘古开天辟地,打破了混沌,让宇宙有了新生。恰似汉字,铸造了传承了千年的中国魂。
    仓颉创造了文字,从此中国人的存在多了一种生命的意义。它为中国文化的长河开启了新的一页。创造了如此优美的字体的中国人,又怎能不称赞他的智慧?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方天地,蕴含了各种的含义。组成汉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渗进了生命的力量与气息。一笔一划之间更是变化无常,智慧的先人用那简简单单的几笔,写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觉中,你将会沉醉于这汉字,沉醉于它的美,因为你已经深深被它迷住。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就如同那蹁跹而出的彩蝶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一个个不同的汉字,编织成一句句话,字里行间你便可发现它其中包含的各种情绪:或欢乐,或悲伤,或迷茫,或忧愁。我们不禁感叹:一个个小小的汉字竟会那么神奇!
    汉字会说话。是的,每一个汉字都是活的,每一个跳动的汉字,都是一个个小精灵。看着看着,你就会看到它小小的身躯里包含的道理,就以“人”为例吧。这是笔画最简单的汉字了。但是我相信,创造这个字的人一定另有深意。人字有很多写法,唯独汉字中的人字可以体现作为一个人该拥有的坚强。看似简单的两笔,却永远站立。这就好比人的双腿,因为人是要站着活的!没有人愿意屈服,弯曲双腿任人践踏尊严。“人”这个字恰好体现了作为人该有的尊严!只是这样一个基本的字,就拥有这么深刻的寓意,汉字的博大精深真是令人咂舌。
    在渺小的汉字中,体现出来的是中国文化长河的源远流长。唯有中国人,才会创造如此神奇的汉字。汉字中的精髓,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在小小的汉字中,凝聚的是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大黄鸭”之祸
       作者:刘潮禧   年级:初一级  指导老师:沈洪娇
    不久前,电视台播出了北京颐和园的画面,在那美丽的景色中,天的蔚蓝,水的碧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大跌眼镜的是,湖边却出现了一只塑料大黄鸭。

    其实这只塑料大黄鸭不只是在北京的颐和园有,最早是在中国香港特区出现的,现在中国的许多景区都设有了,这不就是小朋友玩的小黄鸭加大版吗?一条粗黑的眼睫毛,一双黑亮亮又有点笨重大眼睛,一张扁扁的大嘴巴,身上除了上述外所有地方都是黄色的。不敢说俗,咋一看就是七八十年代的玩具了,可能是香港的制造商为了让老百姓知道“黄鸭”工业的历史,也为了让更多人买这种塑料黄鸭玩具所制造出来的。
    香港是一个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也是塑料黄鸭玩具的最早起源地,政府把这个塑料大黄鸭摆在那里也就算了,让人们时时记得它的历史还可以,但现在却又把它摆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整只塑料大黄鸭几乎把湖畔最美丽的景色都挡住了,真是大煞风景啊!看到新闻上的报道,游人比往常要多一半啊,人们争先恐后与塑料大黄鸭合影,好像很开心呢!从五湖四海,千里迢迢来到颐和园,难道就是为了来看这只塑料大黄鸭的风采吗?中国古代人类技术的结晶,耗时快一百年的奇迹工程还不如这只塑料大黄鸭有价值吗?更加离譜的是,塑料大黄鸭现在遍布了七八个中国的名胜古迹之中,是不是地方政府为了方便人们不用赶到北京看而设立的呢?!还真是,为此地方上景区的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政府先要做对,人民才能做对。政府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谋取利益,应以人民为中心,要首先为人民的利益着想。首先要把这只塑料大黄鸭从各个景区撤出,振中华民族之正气!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完全以西方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加强对孩子的本土教育,吸其精华,排其糟粕,要多宏扬中华民族文化。
    父母老师要会引导,孩子才能成才。现在大部份孩子们总是喜欢看一些没有教育意义内容很空洞的无聊动画片,而家长们也没及时引导,家长们有时间应和孩子们多说说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若没有时间,可以建议孩子们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如央视的《百家讲堂》、《法律讲堂》文史版。相比之下,日本的文化教育就做得很好,政府和家长们都很注重对孩子们的本土文化教育,这使他们更加团结和爱国,这也是日本民族日益强盛和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吧。
    国家文化教育的好坏,是这个国家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国家一定要重视文化教育,要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治理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东方的蛟龙!
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心底扎根

作者:黄琳莹   班级:初一(15)班    指导老师:朱琳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云蒸霞蔚,汇成聚纳;
    中国文化是一缕永不停息的风,一季有一季的色彩,一程又一程的精彩;中国文化是一颗参天大树,跟深深地扎进泥土,之高高地伸向苍穹。
    喧闹的锣鼓炮声震得枝杈微微摆动,亮红的炮纸对联
映得莹白的天地赤耀绚烂,皎洁的月光衬得漆黑的夜空闪闪迷人……这些洋溢着中国气息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历史,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一定要感知我们中国文化的礡大精神,让中国文化深深在我们心底扎根!
    传统节日是不仅是历史的载体,还是民族的象征。社会的腐败黑暗,统治者的衰落无能,使对祖国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深感愤恨与绝望,面对昏庸君主的痛恨却无能为力去救国的遗憾,他最终无奈但骄傲地对着罗江发出了生命的最后一声叹息……为了纪念这位高洁傲岸的君子,端午节是,人们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不仅是对屈原的缅怀,更多的是对他那不屈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汨罗江里载着屈原的仙体,淌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中华名族的不朽精神。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深秋的却独自一人感受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寂寞;中秋节,我们“举杯邀月”,与家人团聚,比那月饼更香甜;清明时,站在烈士墓前,感受革命烈士的豪迈激昂……节日是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的表现,它让那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我们。
    当我们在兴高采烈地作弄他人时,在圣诞树前许愿时,在西餐厅里享受着美味的牛排时,别忘了擦亮双眼,拨开迷雾,看看我们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它正熠熠生辉,不要让它做涧底的静石,任时光如流水般只是从它身边匆匆流过,不留半点碧波浅痕。
    铭记着那些美丽的传统节日,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心底扎根!

笑谈汉语
作者:招嘉怡  班级:初一14班  指导老师:朱琳
    中华上下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母亲,已有五千多岁了。她历经战争烽烟,文明优雅,可不管怎样变化,它的文化之光从未熄灭。从宏伟建筑到自然风景,从美食到衣着,从笔墨纸砚到美丽传说,哪一不见证了祖国的文明。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他经历了重重的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后来的行书。楷书这些方方正正的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他们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特点,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小精灵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弱惊鸿。
    汉语起源于图画,都是描绘实物的形体轮廓为起点。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但我们的国语是普通话。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属于汉语,他们都是汉语的一部分,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唐代作家李白写的,诗中表露了诗人想念家乡与亲人的感情。中华民族是诗的名族,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天生就有诗的灵性。有时候,一个词就可以翻译成一句简短的话,一个字就可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可以描绘或突出山水景色的秀丽,更可以暗喻某种道理,和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情感。一个个灵动活跃的汉字,流露出中华古老的文明,传诵了中华的辉煌与古典。每个国家都一样,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那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汉语是我国最宝贵的财富,失去了它,国家就等于回了一半。
    在中国,处处都有“中华老人”的存在,他们每天早上在公园晨练,练中国功夫,吃的是中国传统食物,下午,倒上一杯香浓的茶,再练练字,画会画,是多么的美好啊!
    可现在,大多数人都投入到繁忙的工作里去,用的都是电脑打字,更多家长从小注意孩子培养外语,文化正在慢慢损失中。
汉语似一块千年古玉,汨汨地散发着湿润淡雅。平仄的韵律,吟诵出的却是千年的文化底蕴,如诗经的伊人,又好似诗人笔下的莲,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又模模糊糊地瞧不见真切。
品茶之道

作者:徐祖贤    班级:初一(14)班   指导老师:朱琳
    我们的祖国,也就是中国,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延续到现在。在我们小的时候,便时常听到老人和大人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没错,渐渐长大的我们也都知道了这个事实,而且,我还认为,品茶之道,更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茶,有不同的口味;而每一种口味,都能使真正会品茶的人感受到一丝丝的意境。喝大红袍,会感到酸涩和苦涩,可如果慢慢品味,你会觉得必入心脾,似乎如进入了梦境一般,沉醉其中;喝铁观音,会觉得它很清淡,可那是不会品茶之人的感受。铁观音虽然清淡,可如果配合它散发出那浓浓的茶香,慢慢品尝,那可是别有一番滋味,有一种隐居世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觉。每种茶有每种茶的滋味,可只有真正会品茶的人才会知道茶真正的味道。如果在《马说》里面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那么把这名话引入品茶之道里,应该是“其真无茶邪?其真不知茶也。”
    喝茶的时候,要用杯具。喝茶的那时候,要用茶具来喝。这句话是我年幼无知的时候,慈祥的外公告诉我的。这句话在当时的我,会对外公说出一番那样的话。“外公,你也太会说笑了。这茶,只是一种酸酸的饮料而已,倒在哪个杯不行?切!”在当时,因为说出了这番话,免不了受到了外公的痛骂,可现在的我,为我当时的言行而感到羞愧。我现在至少可以知道,用茶具来喝茶,不但是对茶的尊敬,更是对品茶之道这项文化的尊敬。茶具有许许多多,每种更是形态不一,并且边上的图案栩栩如生。许多茶具更是出现在古董之列中。例如九龙杯,九条龙在杯边里四边排列着,形态各异,好像九条龙在杯中游动着,这杯更是帝皇之物。古代来说就是端庄大方,现代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这茶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许这样说实在是太夸张,不过那的确是巧夺天工,做工精致。
    茶可以反映别人的品行,就犹如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本质。品得茶,知茶的人便是淡泊名利,想为社会真正做贡献的人。
    文化,我们为此面惊叹;中国文化,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品茶之道,博大精深,希望这个文化,这个茶道,能一直传承下去……
无处不在的文化
作者:孙喜晴 班级:初一14班  指导老师:朱琳

    众人皆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的确,汉字的演变过程如此曲折;汉字的内涵意义如此深奥;汉字的思想感情如此丰富……可谁又知,中国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其实无处不在呢!
    看看你们门窗上所贴的剪纸,这一件小小的装饰品,看起来如此的简单,殊不知它又是经过多少繁复的项目而诞生。据考古,剪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那么久远的历史,它本身也算是件古董了吧!剪纸可用于祭祀和装饰,此外,它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剪纸经常被剪成各种人像及物像与死者一起下葬,这一习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剪纸也是仪式的一部分。现在,剪纸更多地是 用于装饰,也可以点缀礼品送于他人。
    京剧是生活中的一种消遣,这也是一门深奥的文化艺术。京剧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其中包含音乐、美术及杂技等多种因素。人物造型又包含头、面部化妆种服装两大部分。
    京剧中的脸谱都有各自特定的象征: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骁勇善战,一般为武将,亦或是富有心计的文士;绿色表示侠骨义肠;蓝色表示刚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色表示老年枭雄;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及鬼怪等虚幻形象上。
    经过长期无数艺人的努力,京剧终究成为了世界艺苑上的一朵奇葩。
    被广大华人所钟爱的中国结不仅是一种精巧的手工编制结装饰品,同时它是一门美好的文化艺术。
    中国结由一根线编制而成,每个结都有着它简单又复杂的编制规律和意义。中国结比的不是不是手工技巧,它比的是心意;中国结结的不是一味地编制,它结的是中国人的智慧;送中国结的人送的不是礼物,而是一层层甜蜜的祝福.....
  …..
    也许,文化的存在方式有点特别,它既不像树木一样长在地上,他不像蚯蚓一样窝在土里,更不像鱼虾一样游在水里…..它也许是在一件小小的装饰品里,也许是在一张平凡的纸上,亦或是藏在那方方正正的汉字里…..它可能是一片树叶、一个石头,又或是一个小小的机械…..
    也许,文化真的无处不在的吧!

属于我们的“汉语汉字
作者:吴婉婷  班级:初一14班  指导老师:朱琳

    对于汉语汉字,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自是熟悉,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刻不是在使用着汉字。回眸千古,汉语汉字已经经历了好几千个的春夏秋冬,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不应将汉语汉字这份属于我们的财富继续传承下去吗?
    然而如今,在中国,渐渐传入了一股“混搭风”,就如人们为了洋气,时不时地在一句中国话中混进几个英文单词。在大街上,我常常能听见类似于这样的一些话:撞到人时说道‘噢,sorry.’购物聊天时,两位说着‘你的这件衣服真nice!’‘噢,他的衣服不合我的feel’‘这东西really beautiful’…等。这样或许是洋气的,但英文字母真的比得上我们的方块字吗?我们不应为我们能说出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而自豪吗?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外国人留在中国努力地并享受地在学习中文,他说:“我真羡慕中国人能流利的说出中文,中文对于我而言,是最动听、最动人的。”看!一个外国人都觉得,汉语是动听的动人的,然而我们呢还要一再追逐着欧美风吗?
    如果说汉语是最动听、最动人的,那汉字便是最有魅力、最神奇的。
    汉字复杂而有趣,它经过了许多次的蜕变,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然后再到大篆小篆,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字体、宋体,从最初的象形字,到现如今的方块字体,这一切显得多么地复杂又多么地美妙精巧。然而,在这先进的二十一世纪中,人们越来越习惯甚至依赖起了键盘的敲打,习惯了电子产品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人们似乎渐渐忽略起了在纸上写字的感觉。就在这时候,一起节目又重拾了我们对汉字的重视,《汉字听写大会》当时如火如荼地举行着,或许在那时,我们才重新回忆起写汉字的感觉吧。汉字的书写,不仅是在传承着我们的文化,也是在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对于汉语汉字,我们当然有这份责任传承,更有这份责任去发扬,我们要将这我们这国家的国粹运用的更好。
人生四大汉字

作者:陈新怡  班级:初一四班  辅导老师:王海波

    中国汉字千变万化、各种各样。有时粗大挺立;有时细小娇嫩;有一些则是复杂多样;有一些便是简单明了。但我们人生当中,最美、最好听、最主要的只有四个字——“信、勤、聪、德”

    信可组成信心、信用等一类词,人的基本要讲信用,不可言而无信;人的一生的成绩高低也包括你个人的信用的存在。一个人要讲信用,首先要明白言出必行的精神,这就做到了一半了。

    人生中不但要信,还要勤。勤是“勤劳”的减意。懒人的形成是因为心被自己说服了,一旦久了就会堆积如山的负债。但勤劳的人也是很难办到的,他首先要有力气,要勤快,不被“懒”字说服了心,成功不可缺的字——“勤”。

    人生的两大字——“信、勤”。但是我们有些人却是愚笨的做事,那也是不可以的,所以,聪明人要做聪明事。但是“聪明”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又有什么含义呢?所谓的“聪”是指要用耳朵、眼睛、嘴巴和心去做一件事,去学习大量的知识。之所以“耳”占了一半,是因为耳朵是最主要的,如果无耳聆听,那还有什么作用去做、去学;接着便是心灵的用心度;再到眼和口的并用了。“聪”是人的大脑的必须之品,没有了它,人就会做“愚昧的蠢事”。

    人生中不但要“信用、勤劳、聪明”还要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了道德,便连人都不如。所以才要加重了“双人旁”,但也要有心辨别是非,如果没了好的心灵去思考,便成不了“德”字。有人认为“德”是文人才配有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德”是人人都可以有的,也是人人都要有的!它一个通往成功的路上的“陪客”。
    中国的历史漫长,汉字的演变丰富多彩;但最让我感到高傲、美丽、主要的四大汉字是——“信、勤、聪、德”。
中华之魂——汉字                                                                  
作者:梁成泽  年级:初一(4)班   指导老师:王海波                                                   
    “魂不灭,国不破。”中国从洪荒走来,在残酷的物竞天择中,我们的祖先为了延续下去,用自己的鲜血混杂着汉字,开辟了一条走向文明的路。                          
     因此,汉字是中国的化身,代表着中国人的骨气和尊严。                          
    从北京人到现在人,从西夏到今夕,汉字    从未停歇,兢兢业业地为我们记录着。在悠久的历史中,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无论是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是邓成功的收复失地无一不是中国璀璨的明珠,而汉字如大海一般接纳着这些天之骄子,并用他们的事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还记得那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臣吗?对,他就是文天祥。一边是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一边是元朝的高官厚禄,进一步便是艰难坎坷的处境。进退维谷的抉择拷问着文天祥的赤子丹心。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唾手可及的富贵,选择了继续抗元。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选择无愧与他的那颗忠君报国之心。他被后人景仰,他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汉字用带血的石头刻下了中国人的骨气。                                        
    虎门的一把大火,烧掉了许多外国人的妄念,他烧出了一个民族不可侮辱的尊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人生信条。他不畏洋人的大炮,一心只想毁掉那祸国殃民的鸦片。在他的严办和督察下,在虎门成吨的鸦片被销毁。只因头上带着官帽,心里装着百姓,林则徐所做的一切从未为自己想过,他对得起百姓,哪怕被罢官流放,他也活得有尊严。                                                              汉字用这粗硬的字体记下了中国人的尊严。                                    

     汉字在记录的同时,也用那沧桑的纹路警示着我们,莫忘中国的的尊严和骨气。
   魂在,魂亦在,汉字既然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我们是否应该让那崇高的文字在内心延续,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中国人!

五味调和
作者:邓宇翰 年级:初一 指导老师:刘宗贵


    在“调和”这个词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字便是“和”。“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人对一道菜的评价标准。    “和”字代表了中国人对最佳平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和”的概念在饮食文化上,是对完美与平衡的追求。在中国厨师眼中,组成一道美味佳肴的味道只有五种--甘、甜、苦、辣,这是五种最基本的味道。
    中国人善于吃“苦”,感受苦的味蕾这舌头根部,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人对苦味的敏锐感受。人们喜欢吃苦,是因为喜欢寻找隐藏在苦味背后的甘味。在“甘甜”这个词语中,甘的位置在甜的前面,所以甘味中所带的甜味是少于甜的。甘味性缓,因此常被用作于中药中的辅药。甘味给人以一种清凉的感觉,如果要用词语准确地描述出甘与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最好的莫过于“苦尽甘来”。甜味来自于一种物质--“糖”。不论是在国内或国外,甜味都用来表示幸福和快乐,他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犒劳,在年夜饭中我们不难发现甜的踪迹。
    准确地说,辣味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物质对口腔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酸麻的感受,四川盆地的地形是四川人嗜辣的一大原因。盆地让水汽在上空大量积攒,四川人为了中和体内的湿寒,大量使用辣椒作为食物,川菜的特点就是在于辣。
    不论其他四味如何搭配,能够调和这一切的,只有咸味。咸味源自于盐,盐来自海水。把海水导进步透水的盐田中,经过太阳的猛烈炙烤,水分蒸发,盐便开始慢慢结晶。盐的作用在于维持体内水分的恒定。但对于人们来说,盐更大的诱惑在于调和,让食物在原有鲜味上更加美味。
    甘、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其味,单一的味道给人的感觉不能尽善尽美,五味要经过调和,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作用,达到适口芳香,这便是中国味!这便是中国文化!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