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10阅读
  • 0回复

[ 全国大初赛 ] (十届初赛联播)重庆市江津赛区东方红学校(初中组)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4-11
方红学校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传承人类文化、养育文化人格”,2014年3月24日上午,东方红中学组织校学生参加了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上10点,现场作文大赛正式开始各班班主任担任监考老师。


    本次作文大围绕“文”给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当考题和作文纸发下去以后,整个考场鸦雀无声,同学们或低头沉思或愤书疾笔,整个考场呈现出安静的氛围。比赛期间,学处、教务处领导查看了比赛情况。


    上12点,本次大赛圆满结束。学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批阅,最终评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30名


    本次文化作文大赛,培养了学生文化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文化水平,激励了孩子们多开展文化阅读。通过此次作文竞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不给了同学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也为教师承文化责任、开文化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东方红学校:段

获奖作品展播(组委会版权所有,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不能停止的思念
方红1 何玉

    那丝丝细雨,牵引着我的思绪;那点点灯光,开启了我的心房;那条条,使我魂牵梦绕
    曾过一个小镇,它青石上的苔藓,斜顶屋上的水滴,用砖砌成的围墙,还有那专属它的芬芳,无时无不方步我思念
    那春途中的某一天,路经这个小镇。路旁繁花似锦,一簇簇迎春,一丛丛油菜,伴着蜜蜂的嗡叫,随风飘,春的到来,不言而喻
    踏着春光,独自穿过小桥流水,走青石阶梯,步入了文化里巷
    春的光彩,让我有了新的期盼。纵眼四望,红瓦灰墙贯穿了我的心房。多么清冽的暖
    乘着清,驾着阳光,走上了神圣的古巷。石板小道间英缤纷,实作春泥更护花溺的心,莹的雨了浇着古老的韵律入了。木风铃,小铜梳,青瓷……知是那精致,还是那古典,使我不由自主地拥它们入怀
    出,空气中混泥土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管雨水怎样放荡,如何洗涤,只青地白,古老的街区。青石板更加耀眼,雨滴落下,竟泠泠作响,奏起了一首悠扬的,源远流长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古人描绘之处也比不上这时细雨中的古镇——清丽亮眼。如同一位绝色女子,薄衫轻裳,倾国倾城,倾倒了我心灵
    那雨总也不停仍旧步雨中,感受从未有过的宁静。霎时,阵阵悦耳的读书声伴雨。闻声而寻,那是一个小学,在雨中显得古朴而又应景对联醒目,窗,雨水流过玻璃,把个个忙碌的身影映得清晰。
    再看那古巷的尽头,一把把雨伞静静伫立在空中,伞下的老人目不睛盯着眼前的棋盘,眼神就被定格在了一秒滴答滴答,雨有节奏地敲打着棋盘,但怎么也浇不老者的热情
    柔风留下了对雨的依恋对文化的感知。我多,留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做一名雅士,“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镇透出了古老悠远的风人情,这何尝不是我们所寻的文化的脚步
    直到今天,我的思念还在梳中盘旋,聆听阳光的声音穿越,倾听檐下的雨落在心上,请带——那个小镇,那条古巷,遇见那场雨
    任凭我的思绪继续飘远,带去我那不能停止的思念……
(指教师:段娟)
文化之解.梦竹
东方红学校初二(2)班 邓雯嘉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还是有形有声?文化可有定义?抱着这些个疑问,我走进了一片竹林。
    一阵风吹过,竹叶的香气与泥土的芬芳打着转儿钻进了我的鼻孔,我头一沉,掉进了一个绿色婆娑的梦……
    悠悠醒来,眼前一片漆黑,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摊手摊脚的奇怪符号,镌刻在陶器之上。这是……?还没待我看清,一只大手就把陶器高高地举了起来,那只手的主人兴奋地宣布道:”各位,这是仰韶遗址中最有意义的发掘物之一!上面的字符,便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象征“竹”的符号!”全场欢呼雷动,我也激动不已。同时,荧幕上的画面一帧帧地闪动,映出了一条漫长的历史河流:原始人民对竹的顶礼膜拜,婚丧仪式中耀眼的“竹”图腾,随处可见的竹篮竹筐……我仿佛看见一枝淌过历史长河的竹风姿绰约地向我走来——“所以,文化是推动历史之舟的流水?”话音刚落,我又陷入了沉睡……
    这次醒来,我化作了一株货真价实的竹,与千千万万的竹友唱着林涛森浪。在我们身旁,还常有七个年轻人。他们吟诗品酒,逸兴遄飞。他们有时笑得惊起一树鸟雀,有时却大哭着号着悲歌。嵇康谱下一曲《广陵散》,音韵铿锵;刘伶写下一首《酒德颂》,文意灼灼……每一声,每一笔,浸透了丝丝竹韵,在史书上,留下了"竹林七贤"的美名。“文化,是放达外表下的痛苦坚守?"才起了个念头,转眼又被黑暗吞没。
    再醒来,我就成了一张带着墨迹的竹纸。郑燮长吁着朝廷的腐败,短叹着人民的疾苦,却只字不提家里经济上的拮据与官途上的不顺。他吟起了我身上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难道,文化是对民族的守候?”我问道,却又沉沉睡去。
有时,我是坚硬的竹瓦;有时,我是飘荡的竹筏;有时,我是刻着有珠玑内蕴的竹简;有时,我是在火中发光发热的竹……每一次,我都在思考,每一次,我都为人,添上了一点力量。我在时间之海中浮浮沉沉,以竹的种种形态看着文化的百态千姿。突然,我灵光一现,呼道:“是了,文化是人类美好的结晶!”
    在梦中醒来,我惬意一笑,信步走出了竹林。只剩下那一片竹海,还吟着那亘古不变的文化之歌……
(指导教师:苏梅)

氤氲茶香意韵长
东方红学校初二(2)班 宋书槿

    是夜,放一杯清茶于桌前,思绪随袅袅的白雾飘得遥远......凝视着茶香浓郁的浅青的茶水,殊不知这清亮的色泽却是茶文化永恒的底色。茶文化便是中华文化灿烂星河中的一颗明星。疑惑油然而生:这便是中华文化么?
    轻轻捧起茶杯置于鼻前,扑面而来的清芬幽香的气息钻入肺腑,潜入头脑,使灵台一片清明。是了!中华文化便是阳春白雪!优雅而圣洁,馥郁而清幽。它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郑燮,它是“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杜牧,它是“采菊东篱下”的隐士陶潜,它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士李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壮志满怀......这些质量,都融入了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凸显了中华文化高尚的精魂!
    吸着这沁人的芬芳,微微颔首,啜一口清茶,霎时间,浓厚的气息盈满了口腔,炙热的茶水刺激着口腔里的每一个细胞,火烧般,像那火艳艳的红高粱。我灵光一闪,嗯,中华文化不是阳春白雪,至少不全是。中华文化也如同下里巴人,厚重似黄土高坡、浓烈如高粱麦穗。千里的黄土、裸露的土壤、雄壮的西北汉子、红布似的高粱、洁白的米粒都象征着激昂厚重的中华文化。黄河流域孕育出了独特的黄色文化,不同于西方的蓝色文化,它是粗犷的、豪放的。但不论是黄河文化还是长江文化,都是朴实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是《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乐府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陕北的信天游,是洪亮铿锵的秦腔......吟出的、吼出的都是劳动人民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结晶。为中华文化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吞下这一口茶,口腔重获清凉,但茶的余香仍萦绕在唇齿间。历经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也依旧盘绕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平日里一句客套的问候、一条节日的祝福短信......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间,亦是中华文化的剪影啊!就好似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中华的饮食文化更是深深刻入了中国人的骨髓里,难以磨灭。《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更是让它印的更深,引起了无数国民与华侨侨胞内心的共鸣。一块毛豆腐、一片金华火腿、一碗山西臊子面、一碗绍兴黄酒,或只是老母亲煮的家乡饭......都是化不开的乡愁和浓浓的中华文化。文化就在身边。
    茶的味道虽已淡去,但那高雅、热烈、淳厚却震撼了我的心。
    中华文化存于高山幽谷,也存于市井俗世,它存于天地间的一切灵物。可天地如此宽阔,大千世界如此纷繁,如何去感知、去发现文化呢?
    其实,有了中国心就有了中华文化。一颗中国心蕴藏着经过五千年才沉淀下来的厚重、清雅,厚积薄发,只为了传承、守护文化。
    茶杯见底,仍有丝丝缕缕的幽香飘入心间,这便是中华文化——一颗中国心。
(指导教师:苏梅)

姹紫嫣红总是春
东方红学校初二(2)班  杨心昊

    它,是亭台轩榭的创造者;它,是古典诗籍的缔造者;它,是真挚友情的维护者……它无处不在,似空气,伴随着你生命的一呼一吸;它灵动秀美,似清泉,滋润着你心房的一丝一缕。它为生命的精彩而狂舞,它为世间的和谐而雀跃。于是,它便有了一个别致的名字——文化。
    文化不是夜空中的星星,让人膜拜却不食人间烟火。它寄身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它隐藏于人类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必煞费苦心,千里迢迢地寻找,我们只要热爱生活,便会听到文化的召唤。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瞧,朋友聚会上,人人争执一杯香茗细细地品尝着,愉快地谈论着。他们时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点评着现实中的各种新闻;时而又轻言细语,互诉着彼此的情感和衷肠。那苦涩而不失甘甜的茶水从口中淌到腹部,润了肺,那淡淡的茶香便久久地萦绕在舌尖,驻足在每人的心田里。熙熙攘攘的城市里,流光溢彩。那飘飞的裙角,犹如天边的云彩,绚丽多姿而又张扬,那流动的灯光,闪闪烁烁,照亮了车来车往的大街。乡间田野里,小桥流水边,绿树掩映着红砖碧瓦。当倦鸟归巢,牛羊返家,农家小院的上空笼罩着袅袅炊烟时,你目之所及的,难道仅仅是一场聚会,一个场面,一种景色,而不是蕴含了文化的生活?
    也许,当我们真正懂得了生活,理解了生活,生活便成了文化,文化便成了一种艺术。在那精美的餐桌上,摆满了一道道菜肴,精致可口,缤纷美丽,好似沾了仙气似的,让人食指大动。那油汪汪的油而不腻,那红彤彤的艳而不俗,那绿油油犹如颗颗翡翠串联而成,润泽通透,那白生生的饱满圆润,晶莹透亮,恰似那灵动的珍珠……映入眼里,那哪里是一道道普通而又平凡的菜?那明明就是一幅最美的画。这幅画散发出阵阵香气,仿佛变成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瞬间不但吸引了你的眼,抓住了你的胃,还牢牢系住了你的心。于是,我们欣赏到了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是的,文化与生活就这样密不可分,相依相伴,是生活孕育了文化,是文化充实了生活。文化,它可以是诗人笔下的阳春白雪,它也可以是老百姓口中的家长里短;文化,它可以是大家笔下的传世名画;它也可以是顽皮小孩的涂鸦之作;文化,它可以是音乐殿堂里的千古之音,它也可以是街头小巷的随意吟唱……只要我们拥有慧眼,便能寻找文化;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便能品味文化。
四海之内,皆是文化,就像姹紫嫣红总是春天。让我们嗅文化,品文化之美吧!
指导教师:苏梅

书香盈满人生路
方红学校1) 白亚南

    文化,是一本本百读不厌的书籍,是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是一个个神奇奥妙的万花筒。文化,是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五千年的战马嘶鸣,五千年的拳拳诗情。文化给我快乐,让我陶醉。
    轻轻地推开历史的大门,时光倒流,岁月可逆。快乐地追寻文化的足迹,文化像透明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或许只有在阅读中去领会和感悟吧!
    什么样的人生是充实的呢?有人说,是香茶伴经典,欣然同意之时。我想说,更应当把阅读文化知识养成一种习惯,充实的人生不应该离我们远去,阅读的习惯便是它坚强的支撑。把阅读说成“悦读”再好不过了,这便把阅读的快乐串联起来。好读者不如乐读者,而充实的生活则必须要把快乐放在首位,同时拥有快乐和丰富。
    阅读更能极富思考之乐,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阅读,往往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读到圆明园的断章遗简,不禁泪下心酸,何等的辉煌竟一日火光,皆成废墟,为何?读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明白了少年的志向和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会想,是怎样的灵魂才会在阳光下独自盛开,孤独的装点世界……阅读是文化知识里的守护者一样,只有真正的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才能从而吸取精华知识文化无处不在只是你从未读到或静静的坐下来与书作战,从而你才失去了与知识文化的的共识机会。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即使是在网络阅读也好,但重要的是真诚地用心去迎接那字里行间饱含的睿智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人生路不平,书香引,书香盈满人生路。
    成长中,文化逐渐让我们成长,让我懂得了“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执着,懂得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贡献,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忍不拔;成长中,我试着去体会那份文化之美,秋风荡过,拾起一片落叶放在手心,抚摸着纹络清新的叶脉,嗅着叶子最后的清香,去感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坐在树下,闭上双眼去想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放飞心情去体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这一切,都让我享受到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快乐,刹那间,一段段精悍的文字,一篇篇深邃的文章,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插上理想的双翼,展翅飞翔,我不由得惊叹文化的神奇魔力,羡慕文化的无穷魅力。
    那陶醉自我的文化啊!我想成为你瑰宝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嗷不,哪怕是一颗晶莹的“露珠”也好,纵然生命短暂,也要展示出转瞬即逝的美丽,我追寻文化的足迹接过她手中的彩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飞越高,越舞越美。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想走近你,没有陌生的词能修饰你苍凉的华丽,只有白发插满时光的隧道,猎猎张扬,一个民族,因你而自豪,走近你,我无法诠释你生命的密码,但我驻足之时,面对沉默的你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走近你,我才发现你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哪里都交融着你的历史,日月穿梭,回时转序都融入你那高耸的身躯,我在书籍中走近你,喜欢你——我最爱的文化。
    书香承载和传递着文化陪伴和滋养着心灵!人生之路步步芬芳,必然盈满一路芬芳。
:彭
中山古韵
东方红学校初三(2) 罗焱

    已然是春的时节了,身处山城之中却无这春的闲逸。
    或许,是该寻个好去处,去感受那梦寐已久的浸淫于文化中的春。
    早闻一地名曰中山,闻得此镇脱离尘世,依山傍水;篱落飘香,疏林如画,独具风韵,想必定是个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生香,岭上蟠桃红锦烂,洞口茸草翠丝长的人间仙境罢。
    怀揣着憧憬来到镇上,但见一柳树斜枝侧卧,拂于水面,傍水之巷便是古镇了。镇上游客络绎不绝,人潮拥挤之中 虽是春阳柔和却早已是汗透衣衫,已失赏景之心,那古韵尤存的木制阁楼早已被彩漆所染,气味甚异。漆面闪现的都市光泽反让人所感城市的厚重压抑,古镇之风尽失。
    穿过巷来,便见一树,树形甚异,却被挂满挂牌,美其名曰:保护树,人们往往到此处留影但辄返。
    本以为这便是古镇尽头,大失所望之时,却瞥见几方青石板青幽湿润,重叠成梯状,梯上便为一巷。
    步入巷中,外界嘈杂纷扰一扫而空,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夹杂着木香的湿润气息,这巷中房屋尽数是由铆钉拼接,原木搭建,天长日久,钉也融入木中,渗出些木香来,甚是好闻。偶有一老人,坐于屋前,打些璎珞,那日光星星点点把那璎珞的素色流苏尽数染成了淡棕色,足是这古镇的颜色。喜爱者便可购一两个去,没有叫卖冗杂之声。唯有那潺潺流水之声,携清风入镇。偶时又有渔者歌曰:清水池边明月,绿杨堤畔桃花。别是一般滋味,凌空几片飞霞,细听其又道:野外清风拂柳,池中水面飘花,借问安居何地?白云深处为家。果真是应情应景。
    巷有一拐角,转过弯来便豁然开朗,可见一庙宇,雕梁画栋,甚是巍峨,真一大观也。上分八卦含阴阳,下属九宫定龙虎,上含天地应四时,下含地户属五行,中合人意风调雨顺。来往参拜之人。尽是虔心所向,皆为此庙应合山之巍峨,水之壮美之态所折服,又为中华传承千年的文化与山林浑然一体而感叹。
    前行数十步,便真是到了古镇尽头,一棵参天古树屹立于古镇之巅,盘虬的树根若巨蟒之形,卧于树下。树下有一怪石,顶部浑圆,中有通透之处,似玉非玉,极其秀美,石下有雏鸡十许头,或俯身啄米,或藏头于羽翼,悠然自得。
    我盘膝坐于石上,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几处临水之轩,新叶拥簇间却只能窥见几许灰白的青瓦,不可知其位置。这古镇沉淀多年的文化之魂融于自然,脱于凡俗,给予我这春的蓬勃与灵魂。
    夜深春意愈浓,古镇便只余下些昏黄的灯火了,应是告别古镇之时了。这古镇给予了我的文化浸淫下的春的灵魂,万望莫被人叨扰,余愿足矣。
(指导教师:宋海龙

方红(2)  漆雨铮

    自古文化流派三千,但将其划分为两类:则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又包含着思想文化。所以说古今文人墨客的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也是一种文化。
    出世,即是想寻一处寂静通幽的山林,隐居于陋室茅屋,与鸟啼虫鸣相伴。他们因而得以远离世事的浮华,远离官场的明争暗斗,过上自己向往的夕餐秋菊的生活。每适天晴,捧茗焚香,执一孤本,略发感慨,惊于前朝文人的兴,叹于今朝诗人的颓。往往这样的人能够安贫乐道。正如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著文自娱,以乐己志,却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乐与闲适。如此雅致,不愧为一代出世大家。
    入世,则是想一朝入仕,光耀门楣。这些人攻读四书五经,十年寒窗,渴望一日及第,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可是,官场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平静。权流暗涌,结党私营。那些清高、不愿巴结讨好当权派的文人,总是被当权者视为眼中钉。无论是选择同流合污还是孑然一身,他们往往忧虑自己的乌纱帽是否能保,未及知天命之年却已早生华发。李青莲离乡赴京,求得功名,几度官场沉浮,他的豪情壮志屡屡受挫,最终落了一个晚年凄惨了命的结局。
    而物质文化不同于精神文化的包罗万象,可以简略地用真文化与伪文化来概括。
    那什么是真文化,什么是伪文化呢?
    在我眼中,真文化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文化,应该被大家保护并且传承。正如众所周知的《诗经》、《论语》,它们是文化的载体,教会人何致以学,何致以思。琴技、棋艺、书法、水墨画则是文化的韵,可以怡情修身。虽然经过历史的兴衰,却不失其独特魅力。
    而伪文化则是我们需要摒弃的对文化的错误认知,它们应当被指出并且改正。正如酗酒的人说自己传承了酒文化,不该受到制止,应给予支持一样,以传承文化作为他们陋习的最好借口。就像当今社会上许多自诩专家、学者的人,他们用满口“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企图向民众灌输:‘文化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推求’的错误观点。如果真的是这样,古诗只不过是为了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才创作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治学只满足于表面,而不去挖掘文化的精髓,那治学又有何用?
    也许当中华儿女熟背那些“之乎者也”,却不知其意的时候,这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上下五千载铸就的文化,一朝一夕毁于一旦,这才是我们的殇。
    莫到文化穷,才知已成殇。
(指导教师:宋海龙
愿做空巷半折枝
(3) 雨婕

    细雨的夜青石板将整座城照的毫无防备,带着春雨氤氲的馨香。马蹄在不远处发出轻声醉响。马车中素衣男子身裹狐裘,火炉烧得正旺,马灯也放出温柔妃色火光在车前摇摇欲坠。马车在青石路的末端停下,男子下车望向深蓝的苍穹呼出深长的白气,眼前满是早春残败的梨花。他伸出手将花放在手心,嘴中轻幽念道:“愿做空巷半折枝,即也不愿自悲,吾如三人。此三人皆如吾。”
    杨花开在湖心孤港中,他寻芳入足,闻着空气中花的醇美幽香嘴角上扬。早晨他拿着锄到田中除草,一直到了傍晚之时,才扛着锄归巷。月亮出来了让路边的树枝充盈着夜露,如风霜夜雨向他白衣袭来。身上有着泥土和夜露的洗礼,对他而言,泥痕更像官场中的淤泥,他可怜他自己,因为他曾深入那片危急的泥潭无法逃离。但现在巷中的夜露沾湿了泥痕,让他素衣上的泥变淡直至消逝。于是他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打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他为他的抉择而自豪,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就是他的精神,将骨灰埋葬在杨花树,愿做空巷残忍的半折枝,也不愿入步官场。
    读到那句“但使愿无违”我双眼不清,清泪两行。他是如此清高的人,他从不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他就是拥有中华清性的折枝魂。
    草房荒巷,他孤卧冰坚冰寒的床。身上是几个月都还未休止的病痛窗外狂风暴雨重未停息,仿佛将锋利的爪伸向他。天夜苍惶如墨,他在一声干咳起身点燃浊灯,却怎样也挡不住黑暗的爪牙。他也是空巷中的折枝,但他心之所向还是国家。就连自己疾病交加,还远远不忘铁马冰河连连入梦。多么长久的梦,多么令他向往的梦。他用干枯的手握起毛笔,眼泪潸然用情挥洒:“僵村孤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他身着素衣身为归隐折枝却心向国家虚实中触动潸然泪下。
    晚唐江山,安史之乱国民动荡不安。他一身素衣坐在破屋中,大风为茅草斑驳欲乱,还是将茅屋风得支离破碎。他向天望去,黑灰的天幕卷着愤怒的狂风。乌鸦在天空中发出国家兴亡的哀号。本来温软的被子像铁板一样冰凉。乘着夜凉如水,雨痛快的来了,落入他的破房只留下无欲无求的涟漪。他多年颠沛流离就如峰山恶灵的明镜,照得他心焚玉消。望着身边的受苦受难的乡人。向天长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山河的折枝想用自己的力量大庇江山,就算死也足矣!
    素衣男子凝望湖心空巷,心中愤恨,悲哀如一江长歌潇潇冬去中的悲哀,化作清泪两行。
    空巷折枝为何为,那是古心浓稠的魂,为了国家为了气节甘愿献身甘愿一啸长歌的精神如是,我也会望向灰白的天空许下诺言!
愿做空巷半折枝,既也不愿自悲,吾如三人,以上三人皆如吾。
    一枝,空开三日。三日既凋,凄凄清清,清雅浓稠。直至气若游丝,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此为空巷半折枝也。
——后
(指教师:李文勇

梦回盛唐
方红中学初(4) 万苏瑶

    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奔腾流淌的是那瑰丽无比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是这般神秘,宽阔;这般令人惊喜,熟悉,又这般让人魂牵梦绕,潸然泪下......
    入夜,燃一盘檀香,尝一杯奶茶,在丝丝缕缕的轻烟中,戴上耳机,婉转的钢琴音响起,悠扬的声音好似从天边飘来。带着虔诚的心,翻开唐朝历代诗人的作品,那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在盛世唐朝这段历史的小路上,我似乎与这些狂放不羁的大诗人们不期而遇......
    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蒙蒙春雨中,诗圣杜甫携着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姗姗而来,他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又有"剑外忽传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白衣飘飘,仙风道骨乘风而来的是诗仙李太白。他一人一驴一舟,手握酒囊,遍访青山绿水,在那烟花三月的时代,游历百州,看不完"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道不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浪漫主义情怀。"举杯邀明月",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夜已深,恍惚中,踏步而来的是:诗风宏放浑厚,独具一格的诗杰王勃;秉性放达的诗狂贺知章;少年得意的诗佛王维;天纵之才的诗魔白居易;冷眼望世的诗鬼李贺......
    在当时,辽阔的疆域,繁荣丰富的都市生活,清明的政治造就了灿烂的“诗唐”文化。这是一个气势恢弘的时代,寺之崛起的诗一批批风格不同的诗派——浪漫主义诗派,现实主义诗派,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的唯美,诗人宽广的胸怀不断激励鼓舞着后人。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也会背好多唐诗,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就开始教我这些影响世界的国粹。
    今天,当我们回望唐朝,才发现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为历史文化泼墨添彩的文人墨客!
(指导教师:唐

话 说 汉 字
中学初一(4) 张双琦

    蘸墨,提笔,悬腕,转肘。一个个或圆润秀丽或大气豪放的方块字屹然挺立于白色宣纸之上。就是这几个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在东方的一个大国——中国,悠悠流传了五千多年。我们中国的汉字,就如一杯甘醇,道不完,诉不尽。
    商代甲骨文的形象生动,秦朝小篆的秀美修长的……在隋唐时期,书法园地更是群星荟萃,令人眼花缭乱:“癫张醉素”那疾走龙蛇、满纸云烟,如狂风暴雨般的草书;颜真卿那敦厚雄浑、雍容华丽、遒劲有力的楷书;柳公权那清劲挺拔、方折俊丽、自创一格的“柳体”楷书。敢问哪种文字能有汉字的书写这样多姿多彩,琳琅满目?中国汉字不仅书写方式多样多彩,在应用中更是令人称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连三岁的黄口小儿都会背两句的《三字经》,《弟子规》更是被万口传颂,校园里传来的:“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朗朗读书声是如此悦耳。李白豪迈飘逸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适爽朗昂扬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孟浩然优美宁静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忧国忧民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唐诗我们耳濡目染,懂得了人生哲理。而李清照婉约细腻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苏轼挥洒自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晏殊清新隽永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辛弃疾雄奇广阔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等宋词让我们知晓了世间的冷暖人情。而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因为当时清朝人必须留长辫子而被同学们打压、欺负、嘲笑。他为了自己与祖国的尊严,当即去理发店剪去了长发,并照了相,在相片背面留下了几句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馨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令无数通晓汉语的外国人动容不已。这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汉字。敢问哪国语言能有汉字底蕴丰富,含义深远?
    汉字向自然学习:听鸟鸣,便仿为“唧唧”;看日月花草走兽,摹万物之形,就有了“日”“月”“木”“牛”等象形字;物加物,人加物,就有了“双木为‘林’”,“一人靠树为‘休’”等;耳辨动物,就有了马叫为“嘶”,狗叫为“吠”虎吼则为“啸”……试问一哪一种文字是如此的生动,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可现实生活中,“刷刷”的笔声渐渐少了,而“嗒嗒”的键盘敲击声却多了起来,屏幕上的流行语多了起来,脑海里的汉字却一个一个的在丢掉,中华五千年的深深烙印,正在一天天模糊,模糊……
    提起笔来吧,把五千年的传奇书写下去,因为汉字是我们的根啊;以汉字为自豪吧,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精髓,是我们民族不老的美丽。正如余光中所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汉字啊,你是如此多娇美丽!就如一杯甘醇,叙不完,颂不尽。
(指导教师:唐
文化,与你我同在
东方红学校初一(4)班 李玉珊
    不错,正如诸位所见,我们所说的文化,就是你和我身边的存在。
    从甲骨上刻着的符号,到秦时的小篆;从竹简上艰难的刻画历史,到在纸上泼墨挥毫的快意;从生吃兽肉鱼肉,到琳琅满目的街头小吃摊……这些或平凡、或发黄的细碎点滴,都是那似乎遥不可及的文化吗?
    当然是,这些文化,有的五千年前就加入队伍,有的两千年前才汇入洪流,有的数百年前才如被强大引力俘获的行星般被强大的魅力俘获……但它们都是文化,都是你的、我的,乃至所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它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浩浩荡荡地挺立在我们眼前:“我们也许是平凡的、也许是古老泛黄的,但我们更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是中国五千年沉积的文化!象征你,象征我的,就是这些文化!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看,这是我们的楼房!“如一条长龙蜿蜒盘旋,无穷无尽,看不到终止的地方。”看,这是我们的城墙!“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看,这是我们的爱情!“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看,这是我们的英雄……
    在这世上少有的、独属于我们的古老文化面前,不容自卑!不容卑躬屈膝,不容任何外人侮辱,更加不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更加不容“外国水电费和房价性价比都比中国高。”把这些东西——自卑、懦弱、胆怯,一股脑儿地扫出中国境内!直视自己耀眼的荣誉和百年的耻辱,宣布:“我们,站起来了!我们,是中国文化新的传承者!”
    古老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傲然伫立在世界前沿。“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有着超过欧美的文化认同——屈原投江,就是因为无力挽救祖国;我们有着千年的长城,华丽的《滕王阁序》,万古奔流的长江黄河;有着拯救无数生命的《本草纲目》,有着景德镇“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的蛋壳瓷,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复杂美丽的汉字,享誉世界的印刷术和火药,指出前进方向的指南针……就连中国菜里再普通不过的筷子,也“能撮,能夹,能切”,神乎其技,洋人望洋兴叹!
    捧着如此强盛的传统文化,我们好意思说什么“外国样样比中国好,中国就是比人差”的话吗?中国正在崛起,伟大的复兴就在眼前,让我们拿出勇气咆哮:“我,是龙的传人!”
(指导教师:唐
走近李白
中学初一4) 王雨琪

    古人常常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却独有一人喊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就是生于盛唐时期的旷世奇才——李白;他,就是号称“诗仙”的浪漫人物——李白;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也唯有李白敢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豪迈之气直抵胸间,令人振奋。李白狂傲洒脱,不为功名所束缚,就算皇帝亲临,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都不曾打动于他。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黄河的写照,更是李太白心中怀揣的豪情壮志!李白的一生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左右不逢源,但他却豁达乐观,从不自怨自艾,自甘沉沦。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故官场之路尽失意,但他在诗歌世界挥毫泼墨,乘风破浪:于是有了“举杯邀明月”的浪漫;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纯如初雪,一如他的名字“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这样一个伟大的旷世奇才,却也有浪漫情怀在心头。如若不然,又何来“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摧心肝”的深宫幽怨;又何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怨情;又何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春思;又何来“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和“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的怨歌……罢了,罢了!这种种既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永那“执子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有的皆不过是那胸间的一抹情思愁绪,只因凡人皆是有七情六欲的啊!李白啊,不愧为“诗仙”,一个依市而居的隐逸仙人!他一挥手间,便留下一世风骚在世间!
    走近李白,走进李白,就走进了中国文人的心灵。
(指导教师:唐
阅卷现场
阅卷现场
大赛现场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