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75阅读
  • 0回复

(文化校园)基于人本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4-09
功用·途径·原则:
基于人本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促进人本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导向功能、教化功能、管理功能和调适功能;必须从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先进性原则、全员性原则、统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人本发展;功能;途径;原则
  中国校园文化的历史回顾:
  色彩斑斓的古代校园文化;(中国古代的校园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受政治风气的影响最大,对社会文化、政治风气的反作用也最大。重伦理纲常经史的教育、轻生产知识自然科学及各种技能的训练是其主要特点;教学相长、温故知新,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是其精华;“学而优则仕”(宋仁宗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展平生志,六径勤向窗前读)的功利主义目标是其糟粕。以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为核心的近代校园文化;以爱国救亡为主旋律的现代校园文化;以“三个面向”为特色的当代校园文化。
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关于校园文化的含义,学术界并无一致的观点,综合起来大概有这三种主要看法:
  一是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其主要内容对学生传播艺术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各类文化艺术科技社团,开展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观点。
  二是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与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办学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型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三是认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
  综上所述,所谓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创造的一切外显的物质和规章制度,是长期培育形成而又内隐的一种校园精神,是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对于浓郁学校的人文氛围、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校风,对于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学习力和创造力、促进人本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学校,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缺乏校园文化的阳光照耀,就会失却特色和品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因此,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
  从文化形态角度看,广义的校园文化由三种形态构成:一是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场所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功能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二是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奋发向上的学习方式,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以及业已固定和物化了的校徽、校歌、校训等,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三是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全校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集体舆论、精神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校园生活尤其对师生的成长影响重大。
    1、导向功能:引领师生确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奋进愿景
  校园文化对校园整体、对校园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观,使生活于校园内的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内化为自我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向和践行目标;校园文化所呈现的精神追求和理想愿景,对沉浸其中的师生员工,是一种鼓励,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尤其对新入校的学生或老师,更是一种召唤,一种要求,一种期望,使其融入其中而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引导,认同校园文化中包含的发展目标、团队意识和价值理念。
  2、教化功能:启迪师生锻造思想,陶冶心灵,培育能力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化是多方面的,尤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影响,这种影响逐步在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上显示出来。其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其二,校园文化所营造的崇尚理性、展现精神、追求成功的氛围,可使学生时刻浸润其中而生发对理想、对高尚、对美好的追求,从而不断磨砺意志,增长能力,健全人格。其三,各种形态的校园文化,都渗透着启迪、放射着理性的光辉,学生于耳濡目染、心感身受中,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识辨能力。其四,校园中的人文景点,弥发出的求知上进的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管理功能: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激励学校成员迸发干劲,促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反之,消极颓废的校园文化,则会抑制学校成员的士气,窒息师生思维,阻碍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说,校园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师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有校园文化的折射。校园文化也在时时刻刻警醒教师和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校园文化能使师生深刻领悟到“学校精神”,强化师生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并自觉接受其中蕴含的有关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或动力,使师生自我激励,生发较为持久的内驱力,去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4、调适功能:改善师生的心态,优化心境,提升心志
  校园文化的调适功能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谐调上。对教师而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使同仁之间精神上相互认同、互为支柱。在校园精神文化的烛照下,同道之间信仰上理解,追求上默契,人格上认可,品德上尊重,情感上融洽,理念上求同,行为上信任,构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场。在这种关系场里,教师个体胜不骄、败不馁,富不淫、贫不移,贵不威、卑不贱,永远拥有一颗平常心,永远能理解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人生;在这种关系场里,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得到整合,发展目标一致,团队精神得到光大。对学生而言,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学生弭除思想障碍,化解不良情绪,放松紧张心理;启迪学生正视自我,愉悦身心,克服困难,增加信心,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因校制宜,多措并举,师生戮力合心,愿景共同一致,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才能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营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一所学校师生员工所创造、所使用的,能够体现出创造者自身某种价值、信仰并且能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受的客观存在物。作为一种能为人们看的见摸的着且沉淀了一定文化观念的客观存在物,它不仅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而且具有持久抗蚀的特点。一座寓意深刻、与四周环境相得益彰的雕塑,一幢别具艺术风格的建筑物,一块布局合理幽雅别致的花坛,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又能以其独具特色的物化形态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又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石。
  校园物质文化具体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的内容。
  一是学校的总体环境及其布局。包括学校所选择的地址,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校园内部的整体规划及其布局,尤其是教学区、生活区及文体活动区之间的布局。任何一所有特色学校的物质文化,一旦选定了校址,在内部的整体布局上首先考虑的就是三大区域的建筑应如何摆布,建造者既要考虑这些建筑的和谐合理,又要考虑到相互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在实用性、教育性、审美性的总体原则指导之下,尽可能画出一幅既实用又美观的校园画图。
  二是学校三大区域的建筑物。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礼堂、体育馆、田径场……这些建筑物的造型、布局完全可以将无形的精神、文化融入其中,让死的东西活起来,让静的东西动起来,达到“一草一木皆说话,一砖一瓦都育人,一事一物均传情”的最佳效果。
  三是附着于各类建筑、场所的装饰及设备。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内部的灯光照明,墙壁的布置装饰,各种设备的摆设;学生宿舍日常生活用品的布置;图书馆图书报刊杂志的摆放;食堂饮、餐具及排污除废设备的布置,灯光的照明;各类文体用品的购置摆放等等。
  四是学校各种人文景观。具体可以分为美化与绿化二大部分。
  学校的美化主要是指全校师生员工对物质环境的改造妆点,通过改造妆点赋予这些物质环境以美的特性、教育的内涵,从而达到陶冶师生的情操、提高师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学校美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学校大门的建造,其主体建筑与辅助设备如色彩图案、校名题字,要符合典雅端庄、内涵丰富的原则。学校道路的建造,其主干道以及各种辅助小道,要符合硬化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教学区的道路整洁,运动区的道路对称,生活区的道路休闲。亭台楼榭的建造应符合精致高雅,悠闲得体的原则。校旗校徽校服的设计造型、设计制作要符合个性化特色化的要求,其图案色彩造型搭配合理、内涵丰富,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
  学校的绿化是指一所学校建筑物之外土地上花草树木的覆盖情况,她的主要任务是使校园更整洁、更明朗、更安静、更舒适,主要作用是提升校园师生员工的审美品味,振奋师生员工的精神,陶冶师生的情操,还能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温、减少沉埃、协调光线,有利于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
  学校绿化包括:各个区域的绿化。如学校大门口的绿化、教室周围的绿化、运动场的绿化、宿舍食堂周边地形的绿化以及道路护坡的绿化。各个层次的绿化。如面上的绿化,专指地表、墙面的绿化;点上的绿化,专指在校园的任何一个点上,如校园一角、教学走廊、阳台窗台等地方的绿化;层次的绿化,专指在学校围墙等地方,利用不同的植物来建构富有层次感的绿色美。各个时空的绿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绿化不能因季节的转换而中断,应该保持时间的延续性,根据季节的变化,精心选择好互相搭配的花草树木,使整个校园春下秋冬四季都有绿的流彩。
  在文化教育功能发挥上,格调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决不比空洞枯燥的说教逊色。尤其人文化的物质环境,可以体现人性的自然、淳真、质朴,体现人性对美的渴望与追求。通过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师生可以解读其中蕴含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加深生命的体验,感受校园文化的韵律。因此,学校环境建设品味要高。一是,要根据教育的特点、民族的特点、时代的特点,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二是,要特别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愫,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三是,搞好学校空间文化建设。宏观上,规划好校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微观上,注重开发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细小角落,重视花草树木的培育,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内部的设计,校园过道、教室走廊的壁画设计等。如语文教师的办公室,可悬挂一些墨宝字画,以凸显国学魅力;外语教师的办公室,可张贴一些有西方特色的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和图片故事等,并定期更换。教室里的课程表、值勤表等要精心设计,规范张贴;教室内可设置展示学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有特色的园地或专栏;积极支持班级建立“图书角”。寄宿制学校要搞好寝室文化建设。四是,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经常更新书籍,充实藏书量,并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汲取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好校园电视台。五是,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等,创办校园文学刊物、科普文摘,为学生提供一个播撒知识、开启智慧、展示自我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抓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保障系统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法令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在学校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学校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道德标准所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内化成了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对于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校园制度文化的具体内容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规章制度的有无,制定的优劣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规章制度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符合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条例,符合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其次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客观实际,因地制宜,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都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校园规章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工作与学习方面的制度具体指:
1、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常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批改作业制度等等。
2、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生道德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生活制度、学生寝室制度等等。
3、后勤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消防责任制度等等。
4、设备管理制度:如图书借阅制度、电视设备管理制度、文娱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等等。
5、劳动人事制度:如教职工奖惩制度、教职工聘任制度等等。
6、体育锻炼制度:如两课一操制度、学生体育达标方案等等。
7、考试制度:如考试违纪处分条例、考试常规管理制度、阅卷评分条例等等。
  其他还有科研管理、奖学金制度、档案管理等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具体指:
1、各级行政领导的分工负责制:如校长工作职责、教导处主任工作职责、后勤处主任工作职责、工会主席工作职责等等。
2、各职能机构及职能人员工作职责:如图书管理人员职责、食堂管理人员职责、水电管理人员职责、生活辅导人员职责等等。
3、教师工作职责:如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任课教师职责等等。
4、后勤部门人员工作职责:如校医职责、会计职责、出纳职责、文印室人员职责等等。
  某些特殊的制度具体有:
1、家访制度;
2、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3、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4、学生综合考评制度;
5、校长接待日制度;
6、校内结构工资制度。
  二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不等于形成了制度文化,只有当这些有形的可见的制度与那些无形的规范内化成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这所学校的制度文化才会最终形成。因此,如何实施这些成文的制度,采取什么样的得力措施来落实这些制度,这才是制度向文化转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
  贯彻落实各种规章制度,首先要加强宣传,将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阐释清楚,使全体教职员工认同这些制度。
  其次就是要对规章制度的实施进行经常的或定期的检查,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要把检查的情况予以通报公布,并且对制度落实优劣的单位及个人予以适当的奖惩,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逐步使这些条文内化成全体教职员工的行动。
再次就是要反复强调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种规章制度与各个领域工作人员的职责一经制定,领导能否模范的遵守执行,势必对下属员工造成巨大的影响。
  当然,如何采取措施来落实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各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三)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认可、共同遵守、共同反映出来的基本的人生信念,基本的价值观念,基本的审美观念,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根本,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与精神风貌。
  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注重公德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师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丰富其文化修养,提升其文明程度。
  2.加强载体建设。
  一抓物质载体建设。因为校园精神文化要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校服和校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等,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抓活动载体建设。通过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素质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对于愉悦师生身心,丰富师生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等,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一般说来,活动载体建设分两个层面:
  就教师层面而言,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或开设示范课,点评优秀课例;组织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学术讲坛、专题沙龙、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奖励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举行优质课、优秀论文、教育教学案例评比和教学能手评选,激励教师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自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反思活动,鼓励教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载体建设,促发教师积极参加组织学习,并把学习看作是人的天性,把工作看作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由此能系统思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自我超越,从而在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自我。
  就学生层面而言,一要抓好课堂学习活动,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提问诱导、答问指导、追问教导等,与学生进行思维交锋、个性碰撞,共同进入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的良性互动境界,以此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能。二要抓好文艺活动,通过组织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崇德、尚美的校园景象。三要抓好体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体育锻炼,开展诸如球类、棋类、体操等比赛和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定期举行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越野赛等,既可强健学生体魄,又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四要抓好实践提升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知识和智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力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会、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学科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调查,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建优良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映现,它是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校风更是一种办学精神,一种做人为学的品格,一种催人向上的氛围,一种助人成长的环境。好的校风,能使浸润其中的师生受到自觉与不自觉的良好熏陶和影响,更使学生获益无穷。校风是由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班风组成的。教风,反映教师为人师表、敬业乐群、淡薄名利、不尚空谈、德行美好以及对教育的高度事业心与责任感;学风,反映学生志存高远、一心向学、勤奋自砺、积极进取的求学态度。校风与教风学风互为形成的前提,互为提高的条件。良好的校风,为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滋长提供软环境支持;教风与学风互动建设的良性循环,又能促进校风的巩固、发展和升华。在良好的“风气”场里,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意识得到洗礼,思维灵性而深刻,思想纯正而丰富,精神光彩,个性激扬,境界高格,使人本发展成为一种生动的现实。
  4.强化示范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对师生具有直接的示范激励作用。因此,要激励教师和学生举翮思远,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凝练前进方向,争先创优,做教与学的楷模,做文明的表率。学校要注意发现和培植典型,聚焦教学、教研、学习、活动等先进中的光辉点,借助校内外媒体大力宣传,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发挥榜样的启示、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必然带有所处社会和时代的印记。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为此,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二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我们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又要体现日新月异、万象更新的时代风貌;既要以开阔、开放的胸襟,善于博采众长,又要以前瞻、发展的眼光,善于推陈出新。三要坚持服务师生发展的宗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师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行为向积极方面发展,引领师生以天下为己任,瞩目高远、发奋磨砺,胸宽如海、乐学上进,以达到社会所期望的要求。
2、全员性原则。

  有形的校园文化易于创造,而无形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其一,学校领导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要整体规划,科学管理,强化措施,强力推进,把创建健康、和谐、文雅、文明的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的大事来抓;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作为学校的普通一员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创建活动中。其二,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传承者,其本身文化素养所透显出来的师德风范、人格魅力、知识水平及教学艺术,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学生对校园文化精髓的感受、认识、体验,也往往首先从教师身上汲取。所以,教师要做到政治上锐意进取,思想上不断进步,业务上精益求精,生活上严格自律,以高洁的师表形象影响濡化学生。其三,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积聚与光大,离不开一代代学生的传递和传播。如果学风不正,无疑会干扰、阻滞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此外,学校的职工也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管理与服务育人,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3、统合性原则

  统合性原则,是指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各个组成要素和各种不同形式,形成合力,使校园文化的强大教化功能得以发挥。一是,既要做到相同或相近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又要做到不同校园文化的内容之间的结合和不同校园文化表现形式的结合。二是,要把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与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三是,要把校园文化的营建放在更高的视界上去认识、去筹划、去实施,要作为校园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四是,努力做到软硬环境和谐统一,通过优美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条件等硬环境,与严明的校规校纪、催人上进的风气等软环境的有机统合,发挥合力激射效应,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4、个性化原则,

  个性,即形成独特的文化认同意识和学校个性与特色。毕竟,各个学校的特点各异,人、财、物条件不同,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立足自我、展示个性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使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辅相成,打造成为品牌;既要体现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特色。只有个性魅力得到彰显,特色立校才能实现,才能使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的发挥达到最大化。
  总之,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朝庄 .试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7).

2. .田自力.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3.彭仲生.试论校园文化的功能〔J〕. 当代教育论坛,2005,(8).
4.朱红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J〕.中国教育,2004,(5).
5.张义泉 季俊昌.教师人本化管理的理性探讨 [J].当代教育科学,2004,(2).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