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935阅读
  • 0回复

(现代化进程)台湾是怎么留住传统文化之根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3-11



台湾是怎么留住传统文化之根的?







借用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传统文化滋养台湾 我们却弃之如敝屣

面对粗口,我们自惭形秽于自己的文化,面对专横特权,我们归罪于中国的奴性文明。总之,我们把自己的一切粗野归于文化的劣根性。
然而,在与我们相隔一湾浅水的宝岛台湾,传统文化的根却扎得很深。国学在年青一代心中种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并对台湾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台湾人的儒雅与普及国学教育密不可分。
处于转型期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对新旧的变迁,充满迷惘、惶惑、浮躁、挣扎。精神层面的“危机”促使人们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去寻找慰藉和支持。
我们这个有着伟大“文统”和“道统”的国度,这个向世界贡献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和民族,经过对“国学”的否定和抛弃,再经过全盘西化,眼下出现了文化断层和精神缺钙!像是一群文化的孤儿,东讨一口,西乞一勺,吃得再多也没有自己家做的饭香。我们今天的虚无感、今天的功利主义,很多都源于我们对于历史的失忆。
傅佩荣先生说:“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 如今,我们成了无根的国度。
有人说国学热了,但热的是权谋诈术、风水阴阳、歪曲历史,真正能够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精神却未得到真正弘扬。我们不能总是功利地问“国学到底能带来什么”,而是应该反思“丢了国学,我们将失去什么”。

统一的哲学基础,道德伦理教育才有落脚点


台湾的国学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这个哲学基础,也可以说是信仰,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人生活的。有了统一的哲学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道德、伦理与人格的教育也才有落脚点。
许多人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上层建筑。其实,儒学真正的本质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儒学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修身。也就是说,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健康社会的主流人群,应该奉行的是基本相同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而这一切,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而教育中,语文教育最能够承担这个功能。

强调知行合一 知识化为行为准则


台湾国学教育强调的就是躬身实践,就是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非常注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陆语文教育在生活实践上,可以说极为欠缺。例如,台北县国中初中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课程设计,我们就会明白台湾的国学教育是如何倡导身体力行的了:
课文:《论语论孝选》
主题:躬行孝悌
学习单设计:
1. 先说明自己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实情)。
2. 这一个月来的变化(言语、行为、态度)。
3. 因为变化、家庭气氛变化(反思、思考)。
4. 因为躬行孝悌这件事,让我体悟到……(感受)
□ 反省自己的言行。
□ 认真观察熟悉又陌生的父母。
□ 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思考父母所做的事。
□ 尤其重要的是:实践孝悌不是一个月的事,是终身的事。





以“传道”为目标,语文不只是工具


将“传道”作为目标,可以说是台湾国学教育最明显的特点。而内地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似乎并不是一种人文教育,死的东西太多,活的东西太少,甚至把古文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变成死记硬背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悲哀。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在国民教育期间,它的教育目标明晰,就是“培养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的健全国民”。所以在其《语文课程纲要》中,明确地将“体认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其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
包括中国过去的私塾教育,除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外,它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陶治,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体系所缺乏的。儒家文化的基本就是修身,学问的目的,也是学习做人。这一直是我们教育体系中所没有的。

传统文化教育并非堆停在故纸中


内地的国学研究一直注重校勘与考据,使得中国传统思想的微言大义根本无法进入公共话语平台,更不用说指导普通民众的生活与认知了。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大多带着偏颇的个人视角,很多普及读物,对国学的解释方法是混乱的,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达是谬误的。
而台湾国学教材注重与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结合,对原典后的“析论”部分都会注意培养学生生活经验与伦理意识。比如在论语“言行”篇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而在孟子“存理克欲”篇后,问题是“孟子主张养心寡欲,但发展经济必须刺激消费,如何在寡欲和消费之间取得平衡呢?”这些问题都会促使学生在反省现代社会时获得生活的智慧。


传统文化教育并非堆停在故纸中


内地的国学研究一直注重校勘与考据,使得中国传统思想的微言大义根本无法进入公共话语平台,更不用说指导普通民众的生活与认知了。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大多带着偏颇的个人视角,很多普及读物,对国学的解释方法是混乱的,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达是谬误的。
而台湾国学教材注重与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结合,对原典后的“析论”部分都会注意培养学生生活经验与伦理意识。比如在论语“言行”篇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而在孟子“存理克欲”篇后,问题是“孟子主张养心寡欲,但发展经济必须刺激消费,如何在寡欲和消费之间取得平衡呢?”这些问题都会促使学生在反省现代社会时获得生活的智慧。


国文和语文 一字之差减了母语体认


内地1949年之前,“语文”被称作“国文”,而台湾一直沿袭了“国文”的称谓。
“国文”本身暗含着对自己母语的一种自觉的体认。“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使我们从拿起母语课本的第一堂课——即开启童蒙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我”是中国人。它给我们一个文化上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烙在我们情感和意识的深处,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不会丢失。  
但“语文”好像只是一个模糊的所指。它可以指原生态的母语作品,也可以指用母语翻译过来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作品。总之,与“国文”相比,它缺乏对母语的一种自觉体认,无法诉诸于我们的情感和心灵。因此,两者无论是在符号学,还是语义学上的内涵都不一样。


共同校训“礼义廉耻” 注重公民道德教育


台湾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
除此之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当时国民党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而几乎所有学校的墙上都印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也以忠孝、仁爱、信义命名三大主干道,让国学点点滴滴深入人们的生活。
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一直遵循“有教无类”的古训,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这与我们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类似,只不过台湾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合作体现在“群”里,也并非不提倡“劳”。台湾小学有一门功课叫《生活与伦理》,重点加强对孩子的社交礼仪、生活起居、孝亲尊长、善友乐群等方面的教育,校园里的卫生保洁也全由师生共同完成。


考试题古今贯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台湾国文的考题设计巧妙,融会贯通。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绚烂多彩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歌谣,成语对联等,均被编制者搜入“囊”中。古今上下,信手拈来,相互佐证,彼此融通。而在这些表面的背后,编题者的出发点在于通过考试来发掘、发现学生潜在的国文素养,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并使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培养对母语的感情。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欣赏名家碑帖 辨识各种书体特色


书法教育曾经在台湾备受重视。蒋介石曾特意筹组了“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兼任会长,在全台各县市系统地推广中华文化。当时,从小学二年级起,每个学生都必须用毛笔写作文,有时一周要写两三篇,最少也得写一篇。书法也是初中国文的必修课,平均每两周一课时,学生每天要练习毛笔字。
比如在《纲要》的能力指标中就要求:“欣赏名家(欧颜柳褚)碑帖,辨识各种书体特色”“用硬笔毛笔写出正确而美观的硬笔字、毛笔字”“能欣赏书法的行款、布局、行气”。书法成绩计入国文成绩中。
直到现在,30岁以上的台湾人大部分还知道如何使用毛笔,虽然字未必写得很漂亮,但执笔的方法很是有模有样。

学注重背诵 “立体的懂”融汇于血液
现在很多人反对孩子背诵国学经典,认为他们无法理解,背了也没有用。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中国一千多年私塾教育检验过的,可以说是学习文言文最佳的办法。有读过私塾的老学者就说过,刚开始背时,是一点不懂,但若干年后,一旦豁然贯通了,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
这个“立体的懂”很有意思。现在小学生的学法是,记住一个生字,再记住有哪几种字义,然后记住句子,这只是一种平面的懂。比如说“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0多次,每一次的用法含义都有一些微妙的不同。按照我们现在的学法,就是将“仁”的含义归类,然后记住这些归类后的含义,但你读《论语》时,碰到一些词义变化微妙的地方,还会不大懂。如果能熟读背诵了,把有“仁”的句子都记住了,把这些句子的上下文也记住了,那么因上下文关系而发生词义变化的地方,你自然理解了。你不仅理解了它的含义,你还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含义。这就是一种“立体的懂”,是融汇于血液中的懂。


家庭讲究父子纲常、孝悌之仪


台湾家庭教育中很多方面,特别是“伦理教育”,都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台湾,父子纲常、孝悌之仪非常讲究。虽然电玩、流行乐让很多年轻人玩得很疯,但回到家里,这些年轻人都能对父母有着恭敬之心。
台湾的年轻人,英文读得很好,西方文明了解很多,但他们遵从中国传统道德来,甚过大陆很多年轻人。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总统候选人为谁应当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
孩子上学之前,台湾父母会有意识教孩子背诵一些浅显的古诗文,会给孩子讲中国的童话和寓言故事。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整个台湾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大陆所不能比拟的。


父母和老师自发创办读经班


马英九曾说,台湾的读经班是志工妈妈、上千名教师自发组织,在教孩子读经。十多年前台湾读经人口,在北部只有40、50个小学生,到2011年已扩及全台湾老中青,达200万人,占台湾人口近一成。
台湾社会有一些读经班,其学员大都是未成年人,有不少孩子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台湾父母会主动将孩子送往读经班,他们还会主动联系老师创办读经班,因为他们认为在家学习还不如在学堂学的多。
比如,有一个台湾家长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有经验的老师学国学,可学员不够,于是家长就主动为老师招揽学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比如《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等典籍。虽然孩子们不会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但通过诵读可以印刻孩子们的心里,但长大后内化为一种气质或精神。


用法律条文明订“父母教育孩子”


台湾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们已经形成这样共识:国是家的集合体,家是国的基本单位。早在2003年的时候,台湾地区就颁布了《家庭教育法》,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为健全个人身心发展,营造幸福家庭,以建立祥和社会,而透过各种教育形式以增进个人行家庭生活所需之知识、态度与能力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光,亲职教育、子职教育、两性教育、婚姻教育、伦理教育、家庭资源管理教育以及其他家庭教育事项,父母教育孩子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长会权利大 可以“炒”老师


台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程度非常高,已经接近于欧美地区。1996年,台湾“教育基本规定”第八条就明确规定:“在民众教育阶段内,家长有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事务的权利。”在台湾,所有学校都成立“学生家长会”,下设“班级家长会”,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关心资助学校的发展。
这个“学生家长会”的权力很大,家长不仅直接参与台湾教育规定的制定,还拥有投票、表决等权利。家长有权参加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工作,参与评议学校课程。家长会可以派家长代表参加学校校务会议,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还有权参加评审委员会的工作,甚至有权遴选学校校长。在大学里,家长会经常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如果有教师工作不称职,家长会可直接要求校方“炒”老师。
相反,大陆的家长则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我们大陆也有家长会,但这只是一种“会议”,不是组织,而且我们的家长会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更没有规章制度,像一盘散沙,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



领导人古文功底深厚 力倡传统文化


台湾国学教育基础深厚,“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等语句时常见诸报端,还有不少名人对经典名句信手拈来。以马英九为例,他虽然在哈佛大学攻读的是法律,少儿时代却在父亲的要求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左传》、《论语》等经史百家,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古文功底深厚。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学功底也很深厚。在连战很小的时候,父亲连震东就教他背诵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诗文的造诣很深。
马英九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台湾的“核心价值”,即“正直、诚信、勤奋、朴实、包容;这些观念,构成了我们台湾人非常基本的核心价值”。其实,这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勤”,而台湾人恰好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核心价值”,这都源自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



有担当的编书者 用童话传承文化


在台湾,许多出版机构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比如汉声杂志社花了多年才编写出《中国童话》一书。二十多年来,这套书在台湾销售了三十万套,有一些读者给汉声写信:“这套故事书是我母亲买给我们孩子中最喜欢的,也陪伴了我们接近有二十年,这一套我们还是舍不得,因为他是可以给下一代继续阅读的好套书”。
编书者耗时多年,广泛采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将之整理、归类、改写、编辑出这套适合现代儿童阅读的故事。全套十二册,配合农历岁时,从年头到年尾,每天一个故事。以中国农历的节气为引,一路发展出节令掌故、历史及伟人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甚至包括科学、地理、宗教等故事,利用各类故事交替穿插的手法,期望孩子们在逐日读完一年份的故事之后,不仅扎下传统文化的根基,更在潜移默化中心胸开阔,目光远大。
另外运用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剪纸、壁画、雕塑石刻等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采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体会传统、非西方式的美感。



有担当的编书者 用童话传承文化


在台湾,许多出版机构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比如汉声杂志社花了多年才编写出《中国童话》一书。二十多年来,这套书在台湾销售了三十万套,有一些读者给汉声写信:“这套故事书是我母亲买给我们孩子中最喜欢的,也陪伴了我们接近有二十年,这一套我们还是舍不得,因为他是可以给下一代继续阅读的好套书”。
编书者耗时多年,广泛采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将之整理、归类、改写、编辑出这套适合现代儿童阅读的故事。全套十二册,配合农历岁时,从年头到年尾,每天一个故事。以中国农历的节气为引,一路发展出节令掌故、历史及伟人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甚至包括科学、地理、宗教等故事,利用各类故事交替穿插的手法,期望孩子们在逐日读完一年份的故事之后,不仅扎下传统文化的根基,更在潜移默化中心胸开阔,目光远大。
另外运用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剪纸、壁画、雕塑石刻等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采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体会传统、非西方式的美感。



从孔子到周杰伦 全社会传统文化氛围浓厚


国学教育为台湾几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也形成了全社会的国学氛围。不但每逢孔子诞辰岛内孔庙要举行庆祝大典,每逢新春社会名流还要举办诗歌雅集,政治人物酒酣耳热时还常常吟诗高歌,前“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就曾在大陆与友人共同赋诗;一位“陆委会”官员也私下透露,上大学时无钱下酒,知交旧好便吟颂《长恨歌》佐酒。
也是因为台湾社会有这样的基础,才诞生出方文山等著名词作者,也才有《东风破》、《青花瓷》、《菊花台》这样古雅的歌词,掀起华人乐坛的中国风。
如今,国学渐有淡化,不少学者和学生加入到捍卫国学的队伍中。在世新大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中文系同学卖糖葫芦,买的人还可以得到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古人诗句。东海大学中文系成立“大一国文教学改进委员会”,加强写作训练。尽管方法不同,这几所学校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抢救中文,抢救国学。



结语:圣贤藏于心 笃于行 德必向善


台湾名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一篇散文《我有一个梦》,她梦想在这号称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生物、物理、化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学建一栋古色古香的书院式讲堂,让老师可以在古风情境中,身临其境地传道授业,让学生耳濡目染,在琴韵书香中吟诗唱词,潜移默化。
国学精神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耳不听,强调天下为公。这些古训维系调节着我们的家庭和社会。今天的我们不用再用“之乎者也”交流,但需要在内心深处找到自己的信仰,在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人,其实会优雅而幸福的。
老祖宗留下几千年的国学是一种让心灵深处充满营养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回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学始终该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源。

摘自雅虎学堂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