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为什么固若金汤?
自1243年建城以来,钓鱼城与蒙军反复鏖战三十六年,从未失守。直到1279年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在崖山投海殉国,钓鱼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后的孤岛,这座城市才不得不向元军投降……直到那时候,仍然没有任何一个蒙古士兵能够活着踏入这座无法征服的城池。
Afterthis city was builtin 1243, residents here and Song army had beenfighting againstthe Mongolian armyfor 36 years, and never loose. Until the last emperor of South Song Dynasty jump into the sea and dead,this city becamethelastisland ofthe country, andthis city surrendered to the Yuan army. Even at that time, no Mongolian soldier could got into this invincible city.
不落之城:鏖战三十六年,从未失守
公元1259年,宋开庆元年,七月九日。重庆府,合州,钓鱼城。
五个月的激战已经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化为人间地狱。茂密的森林早已化为焦土,肥沃的土壤被鲜血浸泡成紫红色。硝烟带着死亡的气息盘旋在山河四塞,渠江、涪江与嘉陵江的滔滔江水也无法冲刷沙场的冲天杀气。骄阳似火,数千名顶盔带甲的蒙古士兵在城墙外排列起整齐的横队。他们是欧亚大陆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军队,庞大的花剌子模帝国被他们踩在脚下,十万匈牙利骑士在他们的兵锋下全军覆没,穆斯林引以为傲的马木留克骑兵也败在他们手下。数十年来,他们的铁蹄踏过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城市,最为华丽的宫殿,他们的弯刀饱饮着半个世界的鲜血。但是眼前这座方圆不过十里的小小城池,竟然已经让他们五个月不能前进!
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自从七万蒙古军队发动四川战役以来,两个月时间就攻下了几十座城池,将宋军在四川的防线几乎一扫而空。而他们对面的钓鱼城里,只有区区四千守军!拥有接近二十比一的巨大优势,竟然五个月毫无进展,这样的记忆深深刺痛着在场每一个蒙古人的自尊心。尤其,在他们的大汗蒙哥面前。
在蒙古军队的身后,有一座叫做脑顶坪的孤山。孤山上正竖立起一座高耸的�望塔,冷峻地俯视着二百步外的城墙。�望塔下,威严的汗旗代表着蒙古帝国至高的权威――大汗蒙哥凝视着这座坚强的城池。多日的痢疾或者霍乱让他的身体显得瘦削而虚弱,但他的意志仍然坚如钢铁。在他视线的正前方,在那斑驳的,被火药与石弹反复洗礼的城墙上,一位全身铁衣的宋朝军人正透过女墙上的射孔眯着眼睛注视着脑顶坪上的�望塔――他就是王坚,四千钓鱼城保卫者的指挥官,犹如一位悄悄接近猎物的猎人,王坚屏息凝视着。脑顶坪上,一个人影顺着�望塔的柱子攀援而上,一直爬进�望塔顶的护栏里。“放!”王坚一声令下,隐藏在城墙后的石炮同时发射,无数石弹呼啸着扑向脑顶坪。霎时,汗旗披靡,�望塔分崩离析,塔顶上的人影摔向百步开外……
公元1259年七月九日,蒙军撤离钓鱼城,数日后,蒙哥在温汤峡(今北温泉)死去。分布在多瑙河、大马士革、襄阳、杭州的蒙军闻讯纷纷撤退,开始了新一轮的汗位争夺。蒙古帝国扩张的极限提前到来了。
这就是钓鱼城神话的高潮,但远远不是他的终结。自1243年建城以来,钓鱼城与蒙军反复鏖战三十六年,从未失守。直到1279年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在崖山投海殉国,钓鱼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后的孤岛时才向元军投降。直到此时,仍然没有任何一个蒙古士兵能够活着踏入这座无法征服的城池。
三十六年猛攻不落的传奇,上帝折鞭于此的神话,七百年来吸引着众多访客前来,探寻钓鱼城固若金汤的秘密。
金汤之城:炮矢不可及,梯冲不可接
在中国军事史研究领域,钓鱼城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遗址。中国军事博物馆特别制作了钓鱼城全景沙盘,《中国军事史》单独辟出一节叙述钓鱼城。每个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来到钓鱼城,都会惊讶于钓鱼城近乎完美的防御地形和充满智慧的军事工程。它是宋代山城寨堡防御体系的最佳范例,代表着宋代中国军事工程领域的杰出成就。
和中国绝大部分建立在平地的城池不同,钓鱼城建立在合川城外的钓鱼山上。这是因为当时宋朝的国力已近油尽灯枯,川军兵力薄弱,只有依赖大兵团不易展开的特殊地形,才能与拥有优势兵力的蒙军长期抗衡。钓鱼山三面环水,四周均是悬崖绝壁,只有几处小道可以通行,是典型的利寡不利众。钓鱼山山顶却是一处宽敞的平地,土肥水甜,不仅适合屯兵屯粮,甚至可以开垦出几百亩土地,让守卫者能够长期坚守。
当今天的游客们从水军码头拾级而上,登上护国门时,他们可以充分地想象蒙哥的七万大军拥挤在这条仅容三五人并行的狭窄小路上,他们庞大的兵力无从发挥,陡峭的山路让那些庞大的攻城器械无法运输上来。而宋军士兵则站在城墙上,将雨点般的弓箭、石弹、滚木和火药武器砸在他们头上。这些城墙并不是直的,设计者精心规划,依托山势将城墙修得曲曲折折,蒙军攻击任何一个点都会受到几个方向上防御火力的夹击。蒙军重点攻击的城楼上也充满了机关,这些城楼被分为两层,下层士兵用刀矛与蒙军肉搏时,上层士兵则可以用弓箭射击。这样的上下夹击让爬上城楼的蒙军难以招架。城门分三道,当蒙军费尽力气冲开第一道城门,进入门洞时,仍然会被第二道城门所阻。而第三道城门还会从他们背后突然落下,将蒙军关在门洞之中。滚油和毒药从天而降,让陷入其间的蒙军遭到灭顶之灾。
位于东新门和护国门之间的南一字城遗址经历了七百年风雨苍凉,风化的巨石似乎仍在向探访的人们述说着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南一字城自钓鱼山南飞檐洞左侧峭壁据山脊而下,一直伸入至嘉陵江内,与横亘江中的人工挡水堤相连。七百年前,这里曾经是两军争夺的重点。在连续攻打城门多日无法得手的情况下,蒙军决定把攻击重点放在这段看上去十分孤立且突出在主城之外的城墙上。但是当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一字城时,城上宋军却立刻退回主城。原来,主城高而一字城矮,当蒙军攻上一字城时,宋军向主城一退,蒙军就只能暴露在光秃秃的一字城上挨打。而蒙军一旦从一字城上撤离,宋军便又回到一字城上,折断蒙军的联系,侧击攻击主城的蒙军。
当蒙军企图架设起石炮砸毁城墙时,他们会发现守卫者早有准备。后世的游人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主城所有的城墙都建立在不适合设置石炮攻城的位置上。它们的外侧要么是高不可及的险峻石崖,要么是坡度很大的密林,使得蒙军极难落脚。少数几处平缓处,又完全暴露在城内火力的直接轰击之下。在围城的五个月中,蒙军始终找不到一个防御上的薄弱环节可以用石炮砸毁,反而在城内石炮的猛烈轰击下损失惨重。蒙军哀叹道,钓鱼城“炮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险峻的自然环境与优秀的工程设计,让钓鱼城成为攻击者的噩梦。
日复一日的拉锯战从二月持续到六月,蒙军的士气开始逐渐低落。蒙古军队历来不习惯南中国的夏季气候,他们也极少在夏季作战。炎热的气候和连日的大雨令疾病在军中流行,即使请到了来自中亚的异族医生,也无法阻止霍乱与痢疾的肆虐。百般无奈之下,蒙哥甚至下达了“用酒来对付霍乱”的命令。看上去,这座金汤城池已经如此的牢不可破。但是,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一位猛将将为钓鱼城带来真正的考验。
而钓鱼城也将在这次考验中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座金汤之城,更是一座英雄之城。
英雄之城:无名勇士为南宋王朝延寿二十年
1259年6月,黎明之前,暴雨如注。
钓鱼城马军营寨突然响起激烈的梆子声,喊杀与呼啸伴随着沉闷的雷声滚滚而来。一股蒙军敢死队员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口衔利刃爬上护国门,杀入马军城寨,将措手不及的宋军搅得一片混乱。指挥这支敢死队的是蒙军名将汪德臣。汪德臣,蒙军入侵四川的先锋大将,征蜀十余年,战功等身,是蒙哥最为倚重的一员猛将。在敢死队的掩护下,一座云梯终于靠上了护国门的城墙,数以百计的蒙古士兵顺着云梯鱼贯而入,报急的竹梆子声响彻夜空!
昏暗的火把映照着一排排铁甲武士,王坚亲帅钓鱼城主力顺着跑马道奔向护国门。这条环绕全城的大路由平整的青石板铺就,是守卫者们快速调动的生死动脉。今天的游人走过这条可容数马并行的石板路时,似乎还能感受到战士的铁靴踏在石板上的倥偬铿锵。
大雨滂沱而下,双方的火器无法施展,怕水的复合弓也不能使用,只有刀剑与长矛伴随着铁衣血肉在碰撞,粉碎!漆黑狭窄的山道上,阵型与队列早已无法区分,士兵们凭着本能在拼杀扭打。不及上马的宋军骑兵挥舞着巨大的长铁刀在人群中疯狂砍杀,来自草原的蒙古士兵举起锋利的标枪掷向宋军刀牌手。操纵石�的士兵抱起一块块石弹砸向蜂拥而来的蒙军,受伤的军人扭打着摔落悬崖……
现在,当我们凝视着护国门城楼上的“全蜀关键”四个大字,实在很难想象七百年前那个钓鱼城最为危险的雨夜,这座城楼上的战斗是多么的惨烈。雨水、鲜血、钢铁似乎汇集成一座巨大的绞肉机,吞噬着双方士兵的生命。尸体铺满了双方脚下的石板,鲜血与瓢泼而下的雨水汇集成一条殷红的河流。东方露出黎明的惨白色,越来越多的蒙古士兵从云梯上爬上城墙,和保卫者微薄的兵力相比,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后备力量。黯淡的晨光下,自认为胜券在握的汪德臣看见王坚正在不远处战斗。不由得大声喊道:“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回答他的是雨点般的矢石与守卫者们更加猛烈的抵抗。突然,城下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一队宋军犹如神兵天降,突然杀入城下的蒙军队列中。他们个个手执宣花大斧,以一当十,横冲直撞,把拥挤在城墙外的蒙军杀得狼奔豕突。攻城的蒙军慌忙调转阵型,重整旗鼓,这队宋军却调转方向向云梯杀去。蒙军仓促结成的队列如同薄纸一般被轻易撕裂。冲到云梯下的宋军勇士挥起大斧向云梯砍去……
今天,我们仍能在钓鱼城飞檐洞里寻找这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勇士。飞檐洞位于离护国门不远的一处石缝中,直通城外,洞内又窄又陡,仅容一人通过。洞口极其隐蔽,从未被蒙军发现过。勇士们就是从这条密道潜入蒙军身后,发动了改变战争结局的逆袭。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勇士参加了这场袭击,不知道是否有人从这场无法撤退的战斗中幸存,但我们知道,这次蒙军最接近胜利的攻击在钓鱼城保卫者的英雄行为下仍以失败告终。先锋大将汪德臣负伤“感疾”,不久后就在缙云山死去――史载,蒙哥“如失左右手”。
钓鱼城的勇士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钓鱼城最坚不可摧的不是悬崖峭壁,也不是巨石城墙,而是这一城英雄的军民,这一城无畏的勇士。是他们,创造了钓鱼城难攻不落的神话;是他们,挡住了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是他们,为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延寿二十年;是他们,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他们,值得后人用七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