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57阅读
  • 0回复

(历史真相)慈禧没有挪用海军军费 只是借海军名头敛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1-13
核心提示:醇亲王负责的海军衙门担起了筹集这个重任,这也许就是后世所谓颐和园花费了海军军费的由来,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笔巨款的确与海军经费无关。
凤凰卫视1月10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为了平息朝议,1888年3月1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向天下昭示此事,从此颐和园工程便公开进行了,到了第二年的1月16日,紫禁城中发生火灾,这在当时被看做是不祥之兆,表明人怨激起天怒,天意示警,再加上不少臣工对颐和园工程的批评,慈禧太后不得不发布懿旨,表示顺从天意将园工规模缩减,即便如此据历史学者推算,颐和园耗费也达到了千万两白银上下,造园就要花钱,这样一笔巨款从何而来呢?醇亲王负责的海军衙门担起了筹集这个重任,这也许就是后世所谓颐和园花费了海军军费的由来,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笔巨款的确与海军经费无关,因为一年区区100万两海军经费是远远不能满足造园的需要的,这笔巨款是取自海军衙门的经费,海军衙门是清末一个十分特别的中央级洋务机构,虽然冠以“海军”的名字,由于设立最初的目的是用海军衙门来分解总理衙门的权力,海军衙门的权限极广,不仅海军建设矿务、铁路、电报这些业务也都属于海军衙门的管辖范围。


除了挪用海军衙门经费之外,颐和园工程所挪用的带有“海军”色彩的经费还有两部分,一是海防捐,另一笔就是“海军巨款”。

1888年秋,醇亲王通过李鸿章向一些沿江海省份的总督巡抚授意,让筹资报效颐和园工程,但为颐和园而筹资无法摆上台面,醇亲王于是便想出了海军的名义,各省督抚对此认捐踊跃,共集得260万两之巨,即“海军巨款”,这笔钱并没有拨入颐和园工程,而是全部存进了天津的外国银行和洋务企业,以所得的利息补贴颐和园,而本金则号称将来用于海军建设,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上折要求提取这笔“海军巨款”购买军火,获得慈禧懿旨批准,不过因为存期未满等原因,只提出一百五十八万余两,颐和园修建之时清帝国的财政已经是捉襟见肘,尽管造园所费并非直接取自海军经费,但是客观上多少影响了海军的发展。1888年之后到甲午之前,北洋便没有再添置过铁甲舰,而修颐和园的花费就相当于十几艘定远级铁甲舰的费用,甲午战争一起与日本联合舰队相比,北洋海军已经没有多少“大舰巨炮”的优势可言了。由此可见,政治的掣肘与无能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关键,政制不行,所谓坚船利炮不过是一堆废铜乱铁。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