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233阅读
  • 1回复

(报道宣传)《教学考试》华丽转身:从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1-08
— 本帖被 长河 执行加亮操作(2014-01-09) —
  《教学考试》理论实践版第9-11页教坛先锋栏目,刊发了钮勤章老师撰写的文章:《华丽转身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对谭蘅君老师进行了采访报道,介绍了他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引起较好社会反响。现将该文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该理论。
  《教学考试》理论实践版简介:
  主管单位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西藏自治区报刊出版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  CN54-1058/G4
  国际统一刊号  ISSN2095-2627


华丽转身:从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
——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
钮勤章

人物扫描:
   谭蘅君,亦名谭恒君,“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探索者、实践者,创建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曾任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等职位。
  平头,魁梧的身形,微凸的将军肚,商务西装,白衬衫和紫色领带从黑马甲里面衬托出来。精悍,帅气,博学,这是谭蘅君老师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本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位精悍、帅气、博学的“文化作文” 的领航人,凭着一股韧劲,把文化课堂大赛,从第一届办到第九届,每一届都是那么精彩!值得称道的是第九届大赛,由谭老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与张家界市宣传部、教育局、旅游局共同主办,由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承办。来自吉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等全国十二个省市的参赛选手在1167号,分四个组展开优质课逐角,11月8号进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高峰论坛。
  谭老师少有空闲时候,但我还是抓住机会,采访了他。
  月夜。崇山。
  一杯清茶,一窗清风,开启了一段文化教育视界的对话。


文化作文:做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

  “文化作文” 有许多名人题词,如北大教授孔庆东:“文化作文,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重大教授、作家莫怀戚:“让文化作文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但在江苏高考作文里面,“文化作文” 一直作为贬义词出现,因此参加此次大赛,我一直抱着疑惑。
  “多数老师接触文化作文概念,首先产生的是字面意义,是属于他们内心定义的文化作文,不是我们讲的文化作文。所以,我们的丛书又叫‘新文化作文丛书’,希望与望文生义产生的文化作文区分开来。”
  谭老师这样解释,让我想起他在开幕式上关于“文化作文” 的讲话,那是判断“文化作文” 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文脉。即学生的作文内容,传承了中华文化或世界文化的精神,将阅读所得的写作素材、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和生活观察所得的心灵体验、生命情感等“化”进自己的文章,使文章内容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与生命底蕴,有文化脉络的痕迹。二是文法。学生作文是文学的艺术呈现形式,因此要审看学生将文学的语言、结构、立意等技法有多少“化”进了自己的作文,使学生作文在多大程度上呈现出艺术的美感。因此“文化作文” 是有层级的,从内容到表现形式。
  “为什么要提倡文化作文?其他作文没有文化么?”我追问。
  “其实作文很乱。有的老师把学生作文局限在必须亲历的所谓‘真情’里,有的把作文局限在必须有现实气息的所谓‘生活’里……包括浙江、江苏的高考作文阅卷标准,都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历史是昨天的生活,生活是明天的历史,未来生活是后天的历史。因此学生的写作空间不能局限在‘亲历’或‘今天’这样的狭窄范围,通过十多年文字阅读,他们拉长了生活体验的空间,可以将历史、现实、未来结合。这才符合中学生写作的客观现实。不允许学生写过去或想象未来,都是极端做法。我们提倡文化作文,就是尊重写作的客观空间,让学生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活底蕴,为自身灵魂的成长打上中国文化的底色,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培养他们用文化的眼光看世界。
  “作文的文化性,应该体现在传承二字上。从写作内容和思想及情感上,传承了多少中华和世界的文明积累,展示自我怎样的文化气质与文化情感,具有怎样的文化品位等等?从文学的呈现角度看,传承了多少文学的审美与内涵。文化作文追求这样的品质,所以与普通作文比较,它在语言、技法、情感、思想等方面,更有‘文’性和‘雅’性,更能突出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精神气质的作用。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诗教王国,文人历来称为雅士,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正能量的高层品位。文化作文的提倡,也希望学校教育明白自身的功能定位:传承文化与育人。”
  谭老师的“文化作文” 观如一山月色,很美。让我想起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文化作文追求什么?”我继续追问。
  “文化作文有十大追求。”谭老师如数家珍,“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 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
  很美的追求,我看到了“文化作文” 与普通作文的区别。
  谭老师说起了“文化作文” 经历的五次演变,内容上:名人名句→古代文化材料→当代文化材料→古今文化思辨→描写生活文化。形式上:大散文→议论文→小小说→文学体→创新文体。
  “文化作文先从历史文化入格,掌握文化脉络,然后借古述今,进行古今思辨,最后借生活中的人景、物景、场景、事景表现生活中的文化。这是文化作文的训练层级。”谭老师补充说。
  原来“文化作文” 借昨天的生活,连接今天的生活,并贯穿明天的生活。谁说“文化作文” 只是过去的文物?看来人们对“文化作文” 的理解狭隘化了。
  “文化作文每年举行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大家认可么?”我想透过参赛数据,知道“文化作文” 在全国的认可度。
  “虽然部分老师对文化作文有误解,但共同的文化良知与文化责任,使文化作文新理念的推广在全国势如破竹。以第九届大赛为例,参赛学校涉及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广东、四川、云南、重庆、贵州、陕西、吉林、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赛学生数十万人,北京清华第一总决赛现场和重庆西南大学第二总决赛场,给全国各地优秀学生提供了一展风采的平台。
  说起大赛,谭老师对全国各地教委和学校的支持,充满感激之情。更重要的是谭老师们的大赛全是公益免费性质。不收一分钱,也不要求学生购买任何资料。
  “那你如何看待文化作文的考场表现?”这是每个老师关心的问题。
  “我每年都在主编全国各地高考和中考优秀作文,2008年我主编的《高考优秀作文》列北京王府井教育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二。我们提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所以,考场作文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
  “从高考作文情况看,全国各地文化作文的得分最高。没有文化内涵的作文,能得高分,那一定是整个社会的失败。只是江苏、浙江两省更看重文化作文的生活化呈现。这可能跟阅卷负责人的文化视野及文学审美或一线教学经验缺失有关。他们可能认为作文一旦走进历史,就是死物或古董,不要忘记了,郭沫若的《屈原》曾引发人们对抗战的共鸣。其实江、浙两省老师们的反对情绪也很大,浙江的阅卷老师就曾痛苦自述大气文章得低分,小女人似的作文得高分。从纯应试的角度看,江苏、浙江一代的考生,可以尽量寻找小小说或叙事散文中有文化内涵的生活场景、事景、人景、物景等,作为应考素材,根据考场作文试题,适当化用进去,就是一篇高分作文,我就看到过好几篇浙江、江苏高分作文是化用这类生活细节。这说明考场作文完全可以根据阅卷者的喜好起舞。而阅卷负责人站在太主观的视角,无限拨高了生活化呈现方式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引导作用,将另一类艺术呈现方式的作文给扼杀了。这是一种遗憾。”
  也许,谭老师是对的,文化的多元性注定了艺术的多元化,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艺术选择空间。而仅仅靠某种形式的作文得高分来引导课堂教学的想法,也许并不成熟。
  一线教学20多年,谭老师站在素质教育角度分析高考作文的弊端,给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以新的思考,让人深省与反思。

文化教学: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

  第九届大赛参会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郝志军主任在听完重庆大足二中谢筱婷老师的作文标杆课后,认为“文化教学”的课堂与他听过的很多课堂都不同,更厚重大气,更能唤醒心灵的某种愿望。随后沉吟出一句哲理语言,作为题词:文化教学,促进中国教学文化的发展。
  是的,中国只有教学,还缺少正向的教学文化。而“文化教学”给中国教学文化以较高的起点。
  走进第九届大赛承办学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校门,两幅标语,引人遐想。一幅是“五千年文化名片,对话全世界。四千载古庸底蕴,构建大未来。”另一幅是“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
  开幕式大礼堂跃层悬着一幅大标语,很令人感动:“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四个分赛场,都有令人动心的文化教学标语,让人感觉深厚凝重。
  每位老师的听课证背面,则印着:力行“文化教学”,营造“文化课堂”,打造“文化校园”,养育“文化人格”,抒写“文化作文”,实现“文化中国”!
  “为什么提文化教学?什么时候想到的?涉及哪些学科?”这是我感兴趣的问题。
  “这来自两个方面的感悟,一是个人教学经历。我历来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六年学习,能留在学生灵魂的东西,几乎没有。初中能留下的也很少,高中好一些。这让我思考教材的文化性:我们究竟想传递什么信息给学生?教育的目标和过程该怎样定位?一是文化断层。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仅以宋为起点考察,就出现多次断层:南宋涯山之战,蒙古铁骑南下,科举中断80年,这是一次断层;清军入关,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个,而古书亡矣!’这是一次文化断层;近代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打倒孔家店,这是一次文化断层;文化大革命带来文化荒漠,乃至民间文化也被连根拨起,这是一次文化断层。沿着这条文脉伤痕看,我们这一代人实际是最没有文化的一代,精神最悲怆的一代。从教材的文化性、教法的文化性、教师的文化性、培养目标的文化性等角度看,我们离文化很远。
  “所以文化教学由最初的文化作文教学走进语文学科远远不够,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氛围,仅仅写作或语文难以实现学生的文化化。人的文化性,不仅仅是人文,还包括科学的理性精神,健康的心理,强壮的身体(养生文化),艺术的审美等各个方面,文化教学便开始在各个学科推广。”
  叙述这一段历史,谭老师的声音很凝重。张家界的夜风似乎起了凉意,我关上窗户。
  “文化教学与普通教学的区别在哪里?”我问。一个来自历史支撑的理念,必然有其特殊性。
  “这可以从文化教学的定义上看出来。狭义的文化教学是以课堂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呈现为本质特征的教学理念。以文化的课堂形态和过程达成文化传递和文化人的养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上都围绕文化内容的传递、文化精神的培养、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展开;教学方法简捷高效,直击最短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情怀、文化思辨,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的目标。
  “广义的文化教学不仅指课堂,而是泛指以文化育人为本质特征的教学思想。涉及教学内容与教学艺术的文化性、文化传承与跨文化思辨等文化终极意义上的人的培养。
  “余秋雨在《千年庭院》里说:‘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这句话与文化教学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
  如果我们的教学以这样的理念进行,我们离文化确实会更近一些。想到本次大赛有九条评分标准,与我接触的常规评课标准不同,很新颖。
  “文化教学有自己哪些独特理念和追求?”我不断提问。
  “文化教学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理念,如文化教学的‘三观’:史观、格观、情观,这是从备课到课堂生成。‘素教、艺教、个教’这是教师成长模式。素读、素解、素写、素教这是课堂素理念等等。这一展开,内容很多,每次应邀到教委或学校讲座,完整讲下来三个小时。
  “文化教学的追求有十点: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 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其实,这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
  只可惜时间很短,无法一一理解谭老师的文化教学理论。
  希望今后有时间能完整倾听全部理论及其课堂操作系统。


文化课堂:是生命课堂

  本届大赛参会嘉宾、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堂江先生对“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题词:“挖掘课堂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人格。”刘会长对文化教学的认可,其实代表了一大批有文化情怀的文化界和教育界人士对文化回归的肯定。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文化教学,你想怎么说?”化繁为简,也许更好理解。
  “这也简单,”谭老师挪了挪身体,“第八届大赛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广一副院长作为嘉宾发言,他讲了三句话:教育是‘人’学,只有基于此,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是‘文化’学,基于文明,养育人格,这才是教育;教育是‘生命’学,基于生命的课堂,才是文化的课堂。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想应该是:文化课堂是生命课堂。它的理由是:文化的全部意义,在于回馈生命本身!”
  最后一句理由,让我突然悟到什么。
  “刚才你说了一句话,我很感动:你说你们其实是由文化良知的苏醒,主动肩负起文化责任,借教育平台,修复民族文化基因,实施复兴中华文化的目标。你能用一段或几段文字来述说这种责任与情怀么?”其实,我想知道谭老师和他的团队是怎样一群教育人或文化人,他们想推动教育或教育文化的发展,出于一种怎样的心态。
  谭老师的笑容慢慢消失了,他站起身推开窗户,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初冬的凉气有丝丝刺骨的寒意。
  “这是我们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大赛宣言,也许这几段文字能够说明我们的一切。”
  这是《第八届全国中小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打开来,几段文字呈现眼前:
  “我们以商周的礼仪、秦汉的雄心、魏晋的清傲、隋唐的胸襟、宋元的气势、明清的自信拒绝官方行政形式,拒绝杂志社出版社商业诱惑,更拒绝名人明星的浮躁场景。我们高举草根旗帜:以珠峰为旗杆,以黄河长江为旗风,以昆仑秦岭为旗骨,以儒道释为旗语,以龙呤凤鸣为旗啸,以中国版土为旗面,以5000年底蕴为旗史,以东亚文化圈为旗花,以56个民族为旗色,以麒麟北斗为旗徽,飘扬起振兴文化的征旗,以最民间最朴素最良知最实践最中国的方式担当起中国教育改革与实验的责任与希望。
  “当你的目光掠过字面,已经看出我们其实是教育界的志愿者,也是中国文化的志愿者”。在推进教育文化化,重塑中国文化魂,培养中国文化人的过程,以志愿者的真诚,以文字的厚重、文人的良知、教师的执著、学者的清苦,用宗教的奉献精神,祭奠着一个民族濒临失落的信仰,耕耘着教育的土地,建造着文化的大厦。也许大厦的建筑标志上没有我们的名字,我们只是这个时代有良知和责任的一群,一个注定会以符号形式消失或被遗忘的灵魂。
  “但我们阴德永存、文德永留、品德永新。
  “我们努力聚集中国民间残存的文化良知,坚守中国教育的桃园净地,以中国文化孝子贤孙的身份,用贫困而富有的方式,守望着和创造着教育的历史。”
  我没有想到采访的结局是这样的感动,我沉浸在一种厚重而崇高的情怀里。
  “感谢上苍给了中国教育这样一个或一群人!中国文化不死!中国教育不死!”这是我离开房间,走回自己住处时激荡在心里的声音。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1-12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刘堂江题词:
  挖掘课堂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人格!    --祝“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青竹吐翠--节节高!


两幅手写之一




两幅手写之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志军题词:文化教学,促进中国教学文化发展。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