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35阅读
  • 0回复

(教材有错)课本质量应持有庄严的使命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1-01
对课本质量应持有庄严的使命感
【文】凌国华


  近日,河南一位历史系副教授指出,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多处配图存在史实性错误,涉及“古人坐姿及桌椅错误”、“车骑”、“衣饰”、“动植物”等内容。对于这些错误,人教社表示已经看到该副教授提出的意见,由于涉及诸多历史专业性和细节问题,目前人教社正在进行严密论证,有了结论后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师生。(北京青年报,1219
  三国时期人物坐在唐朝才出现的桌椅旁,战国时期的女仆盘子里端着西汉通西域后才传入内地的葡萄,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乌”变成了两条腿……这些插画中的历史性讹误,并非出现在末流出版社编写的普通课外读物中,而是出现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其对文化产品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意识的疏失,实在令人错愕。
  一直以来,人教社在教材编写出版方面的地位都堪称“中流砥柱”,出现这些并不算太晦涩的历史知识讹误实在不应当。作为向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传播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语文课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材的组织编写、审核到出版,显然需要一系列科学严密的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具有相当的文化敬畏感。虽然教材课本也是一种广义上的产品,但这种产品因为担任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的功能而具有特殊地位,更应精心编写、严格审核,打造对得住道义良心和文化使命的精品。
  或许有人认为,不就是一些插图出现失误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从课本的整体性来看,插图也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因应少年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接受和吸收情况来讲,那些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反而更容易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对编写、出版机构来讲,课本的编写出版,不能只偏重文字内容、确保文字质量,更应该统合图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小学语文课本主要面向认知和识别能力仍旧处于较低层次的小学生,一旦出现讹误,对他们的文化认知和素养形塑的影响较为不利。
  平心而论,被历史副教授发现的这些讹误,比如古人啥时候跪姿啥时候坐姿,啥时候有了高腿方桌,葡萄什么时候传入我国,这些历史知识对于普通人尚且有一定的辨识难度,更别说小学生了。此外,插图出现问题,或许还反映出配图者的历史认知滞留在一种想象阶段,亟需充实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予以支撑。话说回来,这些讹误在普通人眼中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教材编写、出版者来讲,却非可以掉以轻心的问题。作为知名出版机构,这套课本的编写出版者应对此讹误仔细调查论证,廓清民众疑窦,负起应有的责任。

  课本插图出现的小讹误,却映射出大问题。语文课本出现历史性讹误,其实还涉及到学科交叉和知识统合的问题。作为各学科的基础教材,语文课本不只关涉语言认知,而且关涉文化养成,这种文化养成,应该囊括一个民族、国家乃至的文化畛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所应当地都要投注厚重的目光。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历史知识讹误,本身就警示出教材编写出版中不能过于进行专业知识的分割,而要以闳阔的眼界和庄严的使命,坚守文化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文化产品不能是在工业流水线上简单装配的产物,对文化产品应保持敬畏之心和责任意识,对包括课本教材之内的文化产品质量应保持敏感的“洁癖”。拿教材编写出版来讲,从创意构思、资格审查、人员配备、审核报批以及出版面世等一系列过程,都应充满对文化的责任心和敬畏感,不仅要对职业精神负责,更要对文化使命负责;不只要对当下负责,更要对未来负责。(凌国华)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