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46阅读
  • 0回复

(九届年会)秀山教师进修学校吴文胜主任:对“细腻描摹,让妙笔生花”作文教学的评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
-----对“细腻描摹,让妙笔生花”作文教学的评价
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吴文胜


 2013年11月68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隆重举行了“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高峰论坛。”来自17个省市近400名一线优秀教师和部分全国知名专家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县部分中小学校长和优秀教师参加了这次大赛,同时选派秀山一中吕芸瑶老师代表我县参加优质课比赛。在众多高手的比拼中,吕老师的“细腻描摹,让妙笔生花”这节作文课获得了评委一致好评,被评为特等奖,为我县争得了荣誉。下面本人就这堂作文课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执教情况和效果,谈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


一、加强《标准》学习,注重用《标准》指导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写作,不重视作文教学。因为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质量,能有效反映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综合知识,所以,习作教学一直都被老师和学生重视。我国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作了定位。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还从八个方面对初中(七---九年级)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学生需要在三年之内逐步达到。可见,要搞好写作教学,首先离不开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各年级写作目标和要求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吕芸瑶老师执教的“细腻描摹,让妙笔生花”这堂作文课,对象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去张家界赛课之前,我跟秀一中语文组的部分老师(曾芳、黎红、姚玉惠等骨干教师)进行了两次磨课,磨课中我们研究了《课程标准》,参看了“全国第九届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的评分细则,考虑了张家界这一地域文化和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学生实际能力,应该说是全方位思考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两次磨课,大家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了五点要求。一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即:学生在课堂上要能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二是教学策略必须符合新课程理念。即: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要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三是学生必须学会细腻描摹的具体方法。即:课后学生要掌握本课所学方法来描写人和事,让妙笔生花。四是必须让学生亲自习作,并展示其学习成果,达成设置的教学目标。即:要让学生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实现自我评价。五是要体现文化教学主题,要求以张家界的饮食文化作为题材,创设学习情境。可以说,两次磨课,基本实现了以上五个要求。回顾这个研究历程,《课程标准》在教学设计中真正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性作用。平时我们要上好课,必须重视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只有用《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设计,才能创设出高水平课堂。


二、根据《标准》评价课堂教学
  吕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课,得到了专家的认同,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就是一堂优质课、标杆课。这堂课虽然不能复制,但可以通过对课的反思和评价,来引发我们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探讨其写作教学的一般性知识,然后反过来指导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设计评价
  看了吕老师的课堂实录,便会知道这堂作文课分为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对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能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和表达(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符合《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第二环节是观看张家界春节打糍粑图片,对照图片读一段写打糍粑的简洁文字,引发写作欲望。这一环节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读,自评,体会文章写作效果。引发如何描写才能写好文章这个话题。(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并激发其学习欲望,体现了新课程学习理念)。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发问题。第三环节是再展示一段有细节描写打糍粑的文字,让学生体会这段文字与前段文字的区别,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描写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细腻的描摹所产生的效果。这一环节的任务是点出细腻描摹的具体方法,初步体会这种方法对文章所产生效果。第四环节是再次展示一段带有人文情感,文化色彩的描写打糍粑的文字。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描写对文章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一步体会融入情感和文化色彩后,文章所产生的独特魅力。同时掌握细腻描摹,让妙笔花的基本方法。(这里突出了文章融入情感和文化这个主题,合符合大赛评分要求)。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感悟最高境界的细腻描摹方法,深层次地体会情感与文化融入后文章所带来的效果。第五环节是实践操作。在学生认识、体会、感悟、理解了细腻描摹的具体方法后,吕老师展示了另一幅图片(张家界特色饮食图片),把镜头指到了张家界的特色饮食。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现场写作,写好后以小组形式对他人作品欣赏评价,最后展示小组最佳作品。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应用、巩固、提高。第六环节是小组展示,评价、鉴赏,归纳总结。这环节的任务是自我评价,欣赏作品,总结提升,形成方法。可见,上述六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这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逐步认识、体会、感悟、领会各种描写的方法,最终知道细腻描摹对文章所产生的效果与魅力,并能当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定位是很准确到位的。这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三段描写打糍粑的不同文字,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细腻描摹的具体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应用。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体会学习的成功,所来带的自信。从而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选材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本课选取的题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打糍粑这一具有文化特色生活事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有亲身感受,能产生共鸣,还能激发写作欲望。写作的内容也是张家界的特色饮食,多数学生都做过、吃过,完全可以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符合新课标要求。
  3.设计思路清晰,实现了指导习作讲评相结合。从课堂实录看出,吕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十分清晰,教学起点也找得非常准确。从张家界自然、人文出发,引出问题,通过对话、交流又生成问题。采用指导习作讲评这样的方式,让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评价
  1.教师教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有两大作用,其一是“教什么”,其二是“怎么教”,分析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无不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显然这堂课老师在“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上是十分清楚的。对于“教什么”一般来说,分析课题便可知道。一堂课,一旦课题确定,教的内容就确定,“教什么”便自然清楚。教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教材也能得到。这堂课的课题是“细腻描摹,让妙笔生花”,一看吕老师的课堂实录,对于“教什么”显然是非常清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教的内容来开展的。而且重、难点突出。最后学生的写作效果也很好,学生掌握了细腻描摹的基本方法。“怎么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教学方法。吕老师利用了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常见的生活题材而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看到图片,便立即融入生活情境,产生写作灵感。符合新课程要求,课堂效果也很不错。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上,吕老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应用《学记》中所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方法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启思、概括、总结,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如:在引导学生体会利用侧面描写时,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写孩子们‘吃糍粑’和‘糍粑’有什么关系。”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侧面描写这一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从课堂实录中我们应该肯定,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率是非常高的,学生在课堂中是通过自我认识、体验、感受、领悟最终达到对知识建构的。应该说这堂课在“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上,是非常清晰的。特别是在“怎么教”上,教师创设了三段不同文字描写“打糍粑”,层层思维递进,慢慢感受文字的变化,体会文字所产生的魅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最终让这堂作文课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学生学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核心的理念之一。评价课堂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主动思维、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认真交流讨论、是否能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用这些指标来评价这堂作文课,不难看出,从课堂情景导入开始,学生就被吕老师的精彩而简洁的语言深深吸引,学生发言积极,如在鼓励学生当导游,介绍张家界奇特美景的过程中,有五个学生起来介绍张家界自然风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还和吕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在积极动脑思维上,学生能根据吕老师的提问,分析几次不同描写,并能对不同的描写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学生读完第三段文字后,能找出“就像弥勒佛快要撑破的大肚皮”这个比喻很形象。学生还能回答:“我读这段文字时感受到了过年的喜气,还有打糍粑时的热闹。”可见,学生在课堂中是在积极动脑思维的。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上,学生发言积极。课堂上有不少学生举手,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写作完后,也乐意上台展示自己的文章,对同学存在的问题也能善意地提出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课堂上教师做到了让学生有言可发,有言想发,有言得发,发言时做到了及时肯定、鼓励、拓展、概括、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均处于一种和谐的轻松的愉快的状态之中。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习作情感和积极的习作态度。因此,学生是在讨论、交流、展示、碰撞中发现学习、发现自我。通过这种学习和发现,使“苦学”变为了“乐学”;使“死学”变为了“活学”;让“难学”变为了“易学”;最终变“学会”为“会学”。这堂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课程标准》核心理念。
  一堂好课按照叶澜教授的五个标准来看,它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吕老师这堂课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学生看了第一段描写“打糍粑”这件事后,老师跟学生在交流时,学生说“写得不好”,老师说“你会怎么写,”学生回答“我会写一写糍粑的味道。”这时学生已经对此事写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老师并没有对此观点进行深入探讨,而转向了别的话题。如果这时老师应继续追问:“糍粑是什么味道,味道怎么写”,让大家思考。当学生说出糍粑的味道后,我们才能说,通过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生成了知识。像这样的深入浅出的引导与启发,这节课仍显得不够到位。
  对于课的研究是永不止境的,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应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研讨程度;基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它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有了好的设计,再加上有高水平的课堂调控能力(即:有根据学生现场回答,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回应的能力;有根据学生生成的知识,提出教学预设中没有的问题的能力;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教学起点的能力)。这样就能创设出有效的高水平的写作教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