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45阅读
  • 0回复

(江西古县)缤纷的文化地:靖安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1
靖安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距省会南昌37公里,距昌北机场56公里,全县总面积1377.49平方公里,人口15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1%,是一座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山水之城,宋代散文家曾巩游历靖安诗赞曰:“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靖安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越,秦属九江郡,西汉属豫章郡海昏县,东汉属建昌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始立靖安县。
一、丰富的文化遗存。高湖老虎墩遗址发掘的距今6000多年的红陶和彩陶文化,填补了江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段空白;东周墓葬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特的“一坑多棺”型墓葬,出土各类文物填补了国内同期诸多领域的空白,改写了中国纺织织造历史,“金龙神徽”入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华五千年文明展》。《古棺奇闻》、《亡灵悬案》、《封土下的亡灵》等以靖安东周墓葬为题材专题片先后在中央四套《走遍中国》、中央十套科教频道等栏目播出。郑家坳文化遗存、寨下山遗址、下败遗址、商周古城墙遗址、南宋中期丫髻山古窑址、马祖塔亭、茶坪花桥、犁壁山革命旧址等,每一处遗存,凝固一段历史。
二、恢宏的村落建筑。人以村居,村达人意。靖安人几千年的繁衍生息,留下了众多沧桑而仍散发出璀璨光芒的民居建筑。明代雷家古村厅堂廊廊相接,小巷青石深深,“雨后天霁,湿不沾鞋”,其间的保家楼更是设计讲究且厚实坚固,全国罕见;明代水垅古村,两排五进,整齐划一,题写着“进第”、“官厅”、“进士第”、“广惟堂”、“儒林”的门楣仍静静流淌着当年的诗书气息;元初赵氏皇族后裔居住的云山世第,镶嵌精美浮雕明代万历年间的云岭六楼,九个大门一字排开的清初建筑九门楼,以楠、杉、柏等名贵木质为原料构建的五栋直进“郎官第”等,都在诉说着靖安曾经的繁盛与儒雅。
三、著名的历史人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来,钟灵毓秀的靖安人才辈出,盛唐诗人刘慎虚寄梦桃源,深柳读书堂传唱出靖安山水千年如一的恬淡与神奇;宋代状元刘起龙转湖广左参政,在任六载决狱详明、民无冤抑;江西十才子之一的明代礼部尚书李叔正,一心国计民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代清官况钟为官富庶之地,三次离任百姓联名挽留,进京述职“不带江南一寸绵”,明断十五贯的故事更是天下皆知;清代诗词大家舒梦兰,所撰《白香词谱》“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成为真正的词谱而风行全国;敦品励行的爱国志士舒恭受,在浙东抗英斗争中屡建战功,实践他报国安民的人生志向;此外,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舒味三,近代著名学者雷祚文、当代著名导演陈方千等人以其节行操守、才华学识增添了这片土地的深沉与厚重。
四、厚重的禅宗文化。靖安山灵水秀,禅宗文化源远流长,仅盛唐一朝,著名寺庙已十余座。双林寺开靖安建寺之先河,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亲笔手书该寺门额“大中双林禅寺”传为佳话;云阳寺立九岭之巅峰,逈道人“白云深处”摩崖石刻苍劲雄浑、禅意深远;禅宗“三大祖庭”之一宝峰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和舍利安放地,伴着“马祖建丛林”的佛教里程碑意义而声名远扬;龙门寺、云峰寺、法药寺、圆藤寺……一座座寺院,一段段传奇。而今天,以宝峰寺为首的靖安禅宗文化,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因全国一流的江西佛学院、因修身养性以文化人的宝峰讲堂,吸引着善男信女膜拜,招领着八方弟子来朝。
五、幽远的客家文化。靖安客家人自南宋开始从闽、粤、赣南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清初达三百支客家人在靖安开基立业,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特色语言、农耕歌舞、饮食习惯等客家文化。靖安县客家《打鼓铲山歌》、《香花和尚舞》、《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拓印工艺》、《客家童谣》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野生食材为原料加工客家点心,或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或农耕农事而品种变化繁多,其以选料精、工艺巧、造型美、色香味佳而令人垂涎欲滴。客家籍退休干部骆厚生所著《靖安客家初探》(上下集)、《靖安客家历史歌舞》和《靖安客语》等四本专著(附两套光盘),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其《靖安客家初探》获评江西省民俗学会三等奖。
六、浓厚的诗词文化。靖安自古诗风鼎盛,文化积淀厚重。近年来,靖安县继承诗词传统,充分发挥诗词文化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作用,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写诗吟词来陶冶情操、传播文明。全县现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58人,以农民为主体的写诗填词者达3000余人,忙时荷锄、闲来赋诗蔚然成风,先后在海内外发表诗词作品6万余首,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中获奖170余人次,出版诗集180余本。建有全国首家县级诗词网站——靖安诗词。中华诗词学会授予靖安“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人民日报曾刊文赞誉:“踏遍山乡路,诗朋满靖安”。
近年来,靖安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旅游项目开发相融合,不断延伸文化旅游的内涵与厚度,一方投资兴业福地、休闲旅游胜地和绝美的生态家园正悄然玉立于赣西北大地。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