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845阅读
  • 0回复

(江西古县)人文之地:分宜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1
分宜县位于赣中偏西,袁河中游。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389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下辖6镇4乡和1个办事处。分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被誉为“赣西明珠”。
一、“分宜”地名的由来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自西汉至北宋太平兴国属袁州府宜春县。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从宜春分出,立分宜县,仍属袁州。之后,政区虽几经变革,但至今“分宜”这一县名及版图从未改变。县志载有“分得宜春地,东偏一画屏”,故称“分宜”。
二、分宜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历经数千年文明的洗礼,分宜县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完好,处处弥漫着古朴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1.分宜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东汉名士陈重,唐代江西省第一个状元卢肇,宋朝白州知府孙亿,元朝文史学家欧阳玄,明朝首辅严嵩、礼部尚书刘仲质、“靖难之变”主要人物黄子澄和公正廉明两御史严孟衡、钟介,威震西南的都堂巡抚李香,清朝总督欧阳谨、名画家万上遴等,当代语言学家严学窘等均出自分宜,并为后人敬仰;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任分宜教谕时写下了古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古代分宜诗文享誉全国,唐朝卢肇的《文标集》发扬光大了袁州刺史韩愈开启的袁州文化;元朝欧阳玄的《圭斋文集》,誉为元代文集之冠;明朝严嵩《钤山堂集》堪称分宜诗文第三高峰。
2.分宜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她是全省50个重点旅游县之一,自然景观达100余处,人文遗迹150余处。有千古绝唱的钤冈岭和群峰萦迴的二仰峰(大岗山最高峰),有雄伟巍然的万年桥和碧水鳞波的钤阳湖,有千姿百态的洪阳古洞和神奇瑰丽的牛郎织女洞;分宜是《天工开物》的诞生地和明朝首辅严嵩的故里,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旧居,有黄公略、王震、肖克作战地,有革命先驱走过的红色古驿道,有赣西最大的湖泽尚睦客家邓氏围垅屋,有袁河钟山峡石刻等;有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南京明城墙砖官窑遗址群;还有仰山行祠、昌山庙、广庆寺、金栗禅林等古代大小寺庙70余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11件、国家三级文物80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凤凰山铁矿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邓家围垅屋)、市级11处、县级55处。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分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今年9月,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和钤山镇防里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实现了新余市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零”的突破。这两个古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建筑环境、建筑风格,具有独特风俗民风的村落。尤其是分宜镇介桥村有900多年历史,是明朝权臣严嵩出生和生活的故乡。介桥村累计出了7个进士,据《介桥严氏家谱》记载,因严嵩与其曾孙严云从都贵为一品隆及亲人,使获得一品官职或朝廷诰封的达8人之多,所以该村又有“八世一品”的美称。介桥村现存宋元古樟群、明清古祠群、毓庆堂、古牌匾、古井、古廊街、石砌古巷、严氏祖公墓等文物古迹。毓庆堂内还保存着明朝嘉靖帝手书、严嵩手书的原制匾额、严嵩用过的朝笏及20多块文物原匾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位于毓庆堂后的严嵩史料馆中有严嵩像、严嵩手迹及有关文物、碑刻100块,记录了严嵩一生87年里为官之后的事迹。(2009年6月介桥村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3月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
3.分宜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历年来,分宜县高度重视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工作,目前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市级11项、县级15项,以夏布制作和赛龙舟最具特色。
夏布制作是分宜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1997年分宜被授予了 “中国夏布之乡”称号。分宜夏布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向朝廷进贡精制夏布。宋时袁州知府刘克庄在进贡《表》称“袁郡之邑,向进苎布,今俱归分宜督办”。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还收藏着一匹乾隆下江南时携带回宫的分宜夏布。明崇祯年间,科学家宋应星在任分宜教谕时期,对种麻织布进行实地考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就有“腰机”和“夏布”两章,图文并茂,生动真实地介绍了这种麻织布的制作过程。目前,分宜夏布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均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端午赛龙舟是分宜人代代相传的一项民间习俗,尤其在“龙舟之乡”洋江镇赛龙舟更为热闹和精彩。分宜县洋江镇自宋雍熙年间建乡以来,居住在此的人们利用袁河和杨溪河两江交汇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每到端午佳节都要赛龙舟。一千多年来,赛龙舟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世代相传的民间习俗,一直延续保留至今。史载:“分宜西邑,袁水纵贯之,端阳,民竞舟于其上,万人空巷。”所描述的便是分宜洋江端午赛龙舟的盛况景象。如今,洋江赛龙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分宜古文化的利用和保护
多年来,分宜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挖掘、利用和保护全县文化资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深入实施“打造文化大县,建设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力度,重视生产性保护、开发利用与培训教育相结合,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努力加大夏布文化、天工文化、名人文化等古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形成各种民俗文化和谐共存、共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分宜正着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利用本县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逐步打造“中国洞村——分宜蒙山旅游风景区”、“严嵩故里——介桥历史文化名村”、“夏布农业产业化观光游”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中国洞村”。
分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耗时两年半,于2006年编辑出版了《分宜县志》,其中《文化》、《文物 胜迹》、《习俗与传说》等篇章,从地理、地名、文物、古迹、历史名人、文化艺术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分宜县的历史文化。县志综览新河历史、社会经纬,史料翔实,包罗万象,溯古有据可查,继今有理可循,是一部挖掘、整理和弘扬分宜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宏篇巨著。2013年4月,分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原始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制成电视专题片便于保存、传播和研究。同年,专门成立了文化志编纂委员会,开启编修首部《分宜县文化志》工作,目前正处在资料搜集和稿件上报阶段,力争早日完成志书编纂工作,为全面掌握分宜文化的历史、现状,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