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16阅读
  • 1回复

(湖湘文化)解密古庸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解密古庸国
                               堵河潇湘子
 一
  地处巴山堵水间的古庸国,应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的方国之一。据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舜典》记载:“舜帝三十而征庸,在位五十载,徙方乃死。”可见4000年前的尧舜时期,庸作为一个部落方国就已存在了。
  庸国在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精彩登场,是在公元前1046年。当时的庸人与同居秦巴地区的“西土八国”一起,不远千里来到牧野(今河南孟津),与周武王姬发会师,直捣商纣王的首府朝歌。其事迹见于《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由此可见,庸国是武王伐纣联军的主要部分,排在蜀、羌等国家的前面。《史记》关于牧野之战的记叙则更为详尽,每一位读过此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周武王姬发摇头晃脑的生动表演记忆犹新。
  在古庸国生存繁衍的秦巴地区,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也发现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印痕。如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发现于湖北郧县的、距今100万年的“郧阳人”等。在堵河流域的竹山霍山坡、潘口、两河口黄土包等地,先后出土了大量新、旧石器,留下了1万年前古人类的信息。这里中小河流纵横,物种丰富,气候适宜,应是古人类生存繁衍的宜居场所。《康熙字典》、《神仙全传》、《舆地纪胜》等记载的女娲炼石补天遗址,在竹山城西四十里的女娲山,则是从另一侧面记录了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
  关于庸人的起源,古往今来众说纷纭,目前较流行的有几种说法:一是"容成氏"之说。上古时期,"容"与"庸"通用,因此有人说容成氏就是庸成氏,容成氏就是庸国的先君。二是"祝融"说。认为钻木取火的祝融氏是庸人的祖先。三是巴人说,认为巴人为其先祖。四是“百濮”说,认为百濮部落是庸人祖先。
  这些说法大多猜测臆断,并无多少考古和文献依据。倒是近现代一些大家的观点,似更接近于史实。如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巴庸系》中说:“庸分布在湖北西北部汉水流域,北以秦岭山脉与汉族分界,南以巴山山脉与巴人分界,其民族介乎巴与汉族之间。周初助周人灭商,春秋与楚为敌,后为楚秦巴灭而分之,后遂同化于汉族。庸在商周间殆纯为异族。”王桐龄《中国民族史》也说:庸为西方民族的一支,庸族血统界乎汉苗藏三族之间,在汉水中流流域,是与巴、蜀各自独立之民族。综合诸多因素来看,古庸人应该是颛顼苗裔的分支,从各地散居的庸人后裔的生活习俗来看,他们与土家族是“近亲”。
  二
  夏商时期的庸国有何作为,因无正史记载,不好臆揣。但从“庸”字的变迁,似可看出一些影子来。古庸国人应掌握着先进的青铜技术,国内又盛产金属,是铸钟大国,因此又被称为"镛人",夏商时期许多鼎器都是庸人的杰作;庸人掌握了先进的修造技术,善于筑城建房而被称为"墉人",周朝时周人就曾请庸人在洛邑建造都城,竹山县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3000余年风雨侵蚀,仍然屹立不倒,这足以证明庸人的建筑艺术的高超;庸人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史书中记载"茶风源于巴山楚水间",庸人是最早饮茶的先民;庸人还追求生活的艺术,注重娱乐,史料记载庸人是围棋的发明者,堵河流域的上庸是尧统治时期尧长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发明了棋类博弈游戏,史称“尧时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庸人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古代战事考》说“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牧野之战后,庸国被封为“伯国”,在“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中居中,在异姓诸侯中位居上游。庸国开始迅速崛起。疆土不断扩大,鼎盛时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国及巴国还大,与南方正在崛起的楚国不相上下。其疆北抵陕西汉中、安康,南到湖南常德、张家界,西至重庆奉节、万县,东临湖北保康、兴山,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书记载中提供了庸国疆土丰富的资料。《读史方舆纪要》载:“四川首州府,周庸国地。大宁、奉节、云阳、万县、开县、梁山皆其地也。”《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本附庸国,属蜀。”《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载“于周为庸国之地”。《魏书》记载:“皇兴四年置东上洛,永平四年改为上庸郡。辖商、丰阳二县。”上庸郡就是商洛东部丹凤、商南、山阳一带,名为庸郡,可能与曾经是庸国属地有直接的关系。
  庸国的爵位也很高。《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仪礼》说:“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庸国国君世代为侯伯,其他诸侯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周时分封制度是严格的,非伯者不能称其为诸侯,故楚子威逼周王室给其封号,“欲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庸既为伯,说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证明庸国的强盛。
  庸国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前期少有。而疆域广大的庸国并非是徒有其表,其国力也非常强大。商朝时期,庸是群蛮之首,“百濮”都归集在庸国麾下。春秋时期,庸国称雄于楚、巴、秦之间,曾打败楚国几次入侵,以至于给楚国造成迁都的威胁。最后的庸楚之战,楚如果不联合巴、秦,单靠某一个诸侯国想灭掉庸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庸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竹山县境内,古今学界无争议。但具体的方位却仍是一个谜。据说已故著名楚史专家石泉先生,生前曾派弟子来竹山寻找古庸都旧址,并说“庸都何在”是“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他根据史料考证,初定六处“疑址”:一为文峰皇城村境内;二为原田家坝北坝街;三为田家坝镇两河口;四为今县城所在地;五为今竹溪县河镇境内;六为城北80里的原沧浪乡境内。终因无考古文物支持,没有得出令学界信服的结论。近年来,省、市文史专家实地考察地形地貌后初步认定,考虑到古史记载古庸都“三面际水”的记载,今竹山县城所在地为庸国都城的可能性较大。
  三
  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庄王在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楚之四邻乘其危难群起攻楚。庸国国君遂起兵东进,并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国危在旦夕。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楚王实现了“一鸣惊人”的壮志。
  庸国灭亡后,秦、楚两国疆域相连,在两大强国近四百年的战乱中,故庸旧地朝秦而暮楚,昔日的古都方城不断地变换着两国战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显然,这样的生存境遇是一个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族群不能承受的。早在灭国之时,庸人就开始了悲壮地迁徙,去寻找新的家园,在四面强敌、遍地狼烟的虎视下,他们的迁徙路线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沿着武陵山脉过峡江,进入到清江、酉水、澧水流域,而这些区域,正是现在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地。
  有关庸国的历史记载,随着楚、秦、巴三国灭庸之战烟消云散,庸人在逃亡的迁徙中也从历史中消失踪迹。从流传于今的张家界、湘西的地名中可以看到,从遥远的庸国迁徙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在与当地族群经过了最初的冲突后,他们融入了土家族的先民中,并为我们留下一系列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滩、大庸坪、大庸口、庸水、武陵江……庸人的后裔,除少部分在原住地躲进深山,繁衍生息外,大多数流散于在鄂西、张家界、湘西更为广大的山林中。
  四
  庸国因其立国早,灭国也早,正史记载少,其事迹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故为学界关注少。其实,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梁启超、陈寅硌等大家,对古庸国都有过精彩论述。如在谈到秦楚巴灭庸时,梁启超说:“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可见庸国在春秋时期,是一方影响时局的重要的力量。
  近年来,古庸国再次被湖北、湖南的学界所关注,甚至被称为“东方古罗马”、“中国的庞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著名巴史专家张良皋在其专著《巴史别观》中,首章便以《故国神游》为题,全面揭秘古庸国文明,提出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巴域说”。他认为:古庸文明和已经发现的三星堆文化、玛雅文化一脉相承。先秦时代许多文化之谜,包括四灵、十干、五行、八卦及楚文化、巴文化都与庸国息息相关。道教盛言四灵、五行、八卦,因而庸国也是道教的原生地。庸国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么高估都不过份。古庸国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里。他的《离骚》的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就明确告诉我们,他的家族是中原五帝高阳氏颛顼的后代,而他本人则是某一位“庸伯”的嫡嗣。庸国是巫文化的发源地,今重庆巫溪、巫山两地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十巫降临”之地,“巫风”仍浓。而崇尚“万物有灵”的巫文化正是“狂放奇丽”的楚文化的源头,可以说,庸国文明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瑰宝——《离骚》和《楚辞》。
  湖南张家界政协主席周元庭曾专门撰写提案,呼吁深入研究古庸文化,建议湖南省委、省政府应对“古庸国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聘请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传播学、遗传学、地理学、天文学、环境学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综合研究的专家团队,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古庸国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系统地分项考证和联合攻关,彻底破解深埋历史底层的千古之迹,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擦中华文化中这张珍贵的历史名片。应在在湖北竹山建造庸国文化纪念堂。在此基础上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领导小组,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提出申报,争取将湖南大庸和湖北竹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更有趣的是,从2004年始,竹山被不少学者考证为“桃花源”的原型地,称陶渊明的《桃花源》里描写的“避秦时之乱”的村民正是古庸人,其原型地就在竹山南部的桃源村,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连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等权威媒体都来探源。由此看来,古庸国又成了中华隐逸文化的源头。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0-31
Re:(湖湘文化)周元庭:深入研究古庸国历史文化
经学者初步研究证明,古庸国文化很可能是巴楚文化的前身、河洛文明的近祖,是孕育江汉文化、预衍中原文化的母体文化。湖南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主席周元庭为此呼吁——

  深入研究古庸国历史文化提升湖湘文化底蕴

  近日,湖南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主席周元庭提交的《关于系统研究湖湘远古文明,擦亮湖湘文化品牌的建议》的提案,被湖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评为2009年度六大优秀提案中的两大重点提案之一。

  为何被评为重点优秀提案,抑或说为何引起省政协的高度重视?答案只有一个,这份近万字的提案所涉及的问题,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为湖湘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这份提案的主题是,古庸国文化很可能是巴楚文化的前身、河洛文明的近祖,是孕育江汉文化、预衍中原文化的母体文化。一个南方文明古国——古庸国,就像无价之宝,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周元庭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深入研究湖湘远古文化,尤其是以张家界古庸国文化为核心的澧沅流域文化,对抢救和保护湖南省巨大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湖湘文化底蕴,塑造湖南文化大省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湖南张家界及湖北竹山部分学者初步研究证明,古庸国是“肇基远古,亡于春秋,南起湖南大庸(又称夏庸,今张家界市),北抵湖北竹山(上庸),地处长江中游,境跨长江两岸,涉及湘西北、鄂西南、渝东北、陕东南四省市边境界邻地区,西侧紧邻渝东巫山猿人、滇北元谋猿人两大人类起源地,东北直通洞庭湖盆地及江汉平原,与远古“三苗”、“百濮”部落先民有直接渊源关系,以湘、鄂、渝、陕四省市边境大武陵山区土家、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南方文明古国。”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大胆设想:古庸国是“东方古罗马”、“中国庞贝”,位于张家界市的崇山很可能是比晋南“夏墟”、河南“殷墟”更早的文化遗址,是有待揭开谜底的“庸墟”。

  为此,周元庭委员建议: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古庸国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及时制定实际措施,聘请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传播学、遗传学、地理学、天文学、环境学、生物学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综合研究的专家团队,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古庸国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系统的分项考证和联合攻关,彻底破解深埋历史底层的千古之迹,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擦亮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这张珍贵的历史名片。

  周元庭委员还建议,对代表古庸国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文化遗址应当进行开发性保护或保护性开发,恢复重建一部分具有纪念意义的古器古物或古建筑,展演再现一批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农事、民俗、祭祀、宗教等文化活动。同时,精心设计,在张家界市崇山之顶连五间村修建中华寻祖堂,在崇山之麓大庸溪伏羲泉村或太极水村修建古庸国历史博物馆,在湖北竹山建造庸国文化纪念堂。在此基础上,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领导小组,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提出申报,争取将湖南大庸和湖北竹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元庭委员的提案引起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文化厅分别就此提案作了答复和原则部署。

  湖南省委宣传部在答复中表示:“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省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湖湘文化的研究,省里专门成立了湖湘文化研究会,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湖湘文化研究一直十分支持,一些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也对湖湘文化研究高度重视,省文化、文物部门在湖湘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部已将你们的建议转文化部门,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紧接着,湖南省文化厅就提案办理作了原则部署:1.深入研究古庸国历史文化对发掘湖湘文化底蕴、塑造湖南文化大省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省文物局将要求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加强有关考古发现和遗物遗迹的研究。2.关于组建古庸国历史文化研究小组的问题,鉴于古庸国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建议先组建以张家界为主导的地方性领导小组与专家小组,等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机构升格。我们将积极把具备条件的古庸国遗存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保护和开发工作。

  杨通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