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539阅读
  • 1回复

(基督历史)何新世界史札记:尼西亚会议辩论: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02

何新世界史札记:基督教也有一部伪史(2)
尼西亚会议辩论: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

【尼西亚大公会议投票决议:耶稣是神!】

公元4世纪基督教虽然取得合法地位,但教内并不太平。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以后,出现的问题是基督教中教派林立,对教义的解释因人而异,争论不休。

于是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召开一次神学辩论会来统一认识,这就是早期基督教史上著名的尼西亚神学会议。

尼西亚会议辩论的最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关于耶稣的神性问题——耶稣究竟是神还是人?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犹太教认为宇宙间只有唯一神——上帝存在。而罗马的密特拉教认为,除了上帝宇宙中还有许多神存在。

基督教是耶稣传布的宗教。那么耶稣是人还是神?以及圣母玛利亚是人还是神?如果耶稣只是凡身,那么他是否真正的救世主?基督教本身的神性何在呢?

尼西亚会议(即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于公元325年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

尼西亚会议的参加者有两派。多数一派主张耶稣与上帝是同格同神,另一派(阿里乌派)则怀疑耶稣具有较低的神性。

[阿里乌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个教士。他的教派认为耶稣是主借人胎生出来的儿子,虽具有神性,但相比上帝来说神格要低。阿里乌的信众主要在东方罗马,那里既受东方波斯等中亚国家等级森严的政治现实影响,又受东方多神论影响。反阿里乌派的教士主要集中在帝国西部,他们认为耶酥就是上帝的化身,和上帝是一体的,都是圣灵本身的显现,一次发展出后来的“三位一体”学说。]

尼西亚会议最终以多数表决的方式,否定了耶稣低于上帝的从属论观点。在所有参加者中,最后只有两人支持阿里乌教派,多数与会者签署通过了会议的决议,即所谓“尼西亚信经”。

[据基督教历史学者的记述: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开,按罗马元老院的形式组织大会的进行。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边紫袍进场,恭敬地坐在主教们后,作为会议的观察者。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奥塞思主教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会亦委派两位教士出席会议。

会议主要是解决亚历山大教会中,耶稣与天父关系理解上的分歧:耶稣是否与天父同为神灵?

亚历山大教会内一方的主教认为耶稣与天父同质,另一方(阿里乌教派)则认为耶稣是人类。

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为合法信仰后,却仍然继续支持和扶植已传遍帝国全境的罗马密特拉(太阳神)教。

为平息围绕信仰问题发生的纷争,亲自召开约有300名主教参加的会议,解决长期陷于纷争的神学和教会体制问题;以使基督教教义世俗化,并有助于巩固帝国统一。

会议由皇帝的宗教事务顾问西班牙柯都伐主教何西乌主持。议题中心是密特拉(太阳)神和基督教合二为一。围绕三位一体中的神父与神子的关系。会上发生两派,以主张“父先于子,子为被造而次于父”的阿里乌为一方,以坚持“父子同质,子为道成肉身”的亚大纳西为另一方,展开复杂激烈的论争。

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新罗马帝国内部各民族以及各地方势力间的矛盾。君士坦丁一世对神学问题并无兴趣,因而想以妥协办法来平息争论一切利于帝国的统治。最后,根据何西乌的建议,以该撒利亚主教、教会史家犹西比乌所提出的信经为基础,添上父子“同质”一词,由皇帝施加压力强行通过一个决议——《尼西亚决议》,作为正统基督教教义的标准。

这个信经后经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圣公会议修改,成为后世大多数教会所公认并接受的《尼西亚信经》。此外,会议还制订了肯定主教制,按帝国行省划分教区,加强帝国政权对教会的控制等条规,废除了当年耶稣在死前立下的逾越节,并确定以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复活节。

君士坦丁一世多次出席会议。最后,何西乌建议以该撒利亚主教、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形成了决议,决议认为:“圣子(耶稣)与圣父(上帝)同质(都是神)”。]

“尼西亚信经”确定了正统的基督教教义标准,否定教义者则被定为异端。会议同时制定了20条教会法规,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并对罗马帝国全境教会具强制性约束力。

据与会者该撒利亚主教优西比乌(Eusebius)记述,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亲临主持会议,“彷佛是上帝的使者”。

但是实际上,君士坦丁一世本身是不信仰基督教的,他仍信仰多神论。他同意召开尼西亚会议,与他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化一样,是出于东方帝国基督教徒日益众多的妥协。

在会议中,出席者在基督教逾越节(即现今之复活节)的日期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以春分后的、第一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节日。会议还确定了圣诞节的日期——12月25日。但是讽刺地是这个日子并非耶稣的真正诞辰日,而是罗马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会议授权埃及亚历山大城主教(推测可能是按亚历山大日历)每年向罗马全国的主教宣布复活节确切的日期。

在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对尼西亚公会议,透过小说人物李伊·提宾爵士(Sir LeighTeabing)与苏菲·纳佛(SohpieNeveu)的对话称:“直到那时,耶稣被他的跟随者认为是一个人类的先知……一个伟大而有力量的人,但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作为’神之子'的建立是由尼西亚公会议正式提议和表决的。”

丹布朗认为耶稣基督具有神性是尼西亚公会议的公决结果。但一些西方史家则认为,在大会里并没有进行投票表决,只是进行了一些讨论来形成《尼西亚信经》,然后由几百名与会者签名,除了两人拒绝签名以外,所有的人都签了名。

由《尼西亚信经》形成了基督教著名的三位一体(拉丁语:trinitas,简称:三一论)学说。三一论主张:圣父、圣子、圣神(天主教会译为圣神,东正教会和新教则译为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三个不同的位格。他们都以小亚细亚的“希腊语”:homoousios来表达。三位格为同一本质,三个位格为同一属性。即,仅有唯一的天主(上帝);圣天父是天主,圣子是天主,圣神是天主;三者合一无区别,是同一神格。所以圣天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神,圣神不是圣天父。

三位一体论即基督神性论,于公元4世纪,由北非利比亚地区的神父圣奥古斯丁阐述确立为基督教的主流神学信仰,成为基督教经典教义的重要部分。此后直到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改革家加尔文进一步论述三位一体的教义,故此也成为新教意识形态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现代,传统基督教仍然恪守三位一体——即耶稣神性论为最重要的教义。[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论》中认为神是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虽有别,但共有一体,本质是一。奥氏以神的本性作为讨论三一神的基础。奥古斯丁的正统三一论是以《圣经》为本,发展出神是绝对存有,单一不可分的形而上观念。]

按照正统神学的观点,三位一体是有限的人类理性所无法理解的:“天主三位一体的奥秘,非凡人的智慧能测;在人的有限经验上,没有类似的事,可作比拟;因此一切比拟的想法,都不能达成愿望。在中古时代,乃视为一个奥秘;在十八世纪,乃视为一种无意义和不合理的教义。即使到现在,三位一体论仍不能有一个圆满的解释。在人的经验和理解上,不能有一个完全恰当的比拟,更不能积极阐发其奥秘。”

西方史家认为: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基督教历史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徒代表集会形式取得共同意见,也是基督学(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的第一个起因。无论在教会及三位一体的教义发展方面,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其后基督教发展影响长远重大。

通过皇帝的权力召集基督教会的主教们首次聚在一起,签署发表一个联合同意的教义声明,首次由皇帝运用国家力量影响主教会议的程式——这被基督教神学家称为所谓“君士坦丁转换”。

通过这一转换,基督教教会、教义及意识形态直接与国家政权连结在一起,政教合一。[尼西亚会议制定二十条教会法规,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但规定主教由皇帝任免。按罗马帝国行省划分教区。规定君士坦丁堡教区皇帝管辖,赋予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3个教区主教以自主的管辖权力。统一复活节日期的计算方法,否定东方以希伯来圣历1月14日(逾越节)开始的推算方法,而是以西方(亚历山大历法)立春为计算基准,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将尼西亚会议看做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事件之一,称:

“当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帝国皇帝时,在帝国庞大的疆土上,宗教不一,信仰混杂。为了平息各种宗教争端,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召集全国318名主教到尼西亚开会。今天的基督教就是这次会议一致达成的结果。尼西亚会议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因为它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徒代表集会的形式取得一致意见;它也是基督学发展的第一个起因。另外,由君士坦丁来召集和主持会议,标致着皇权对教会有了一定现度的控制。而《尼西亚信经》的产生,为后来的一些尼西亚大会开创了制定信仰声明和正经的先例,为教义的正统性和为整个基督教国家的合一提供了指导纲领。这无论是在教会历史上,还是整个欧洲的历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说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事件是: 1、试管婴儿诞生 2、莱特兄弟试飞成功3、达尔文加拉帕哥斯之旅4、孟德尔遗传学 5、美国独立宣言 6、糖的发现 7、黑死病8、尼西亚会议9、古安哥拉集会10、火药的发明]

然而实际上,尼西亚圣公会议并没能最终解决基督教信仰的分歧问题。《尼西亚信经》的反对者——阿里乌和米勒修斯,不久后就重新得到了所失去的权力。君士坦丁一世在尼西亚会议之后也转而支持阿里乌派,对支持尼西亚结果的派系(耶稣神性论)施加打压。君士坦丁一世临死前受洗于阿里乌教派。

尼西亚大公会议以后,有关三位一体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曾经有段时期,反对神性派的势力反过来压倒信经派的势力。两方势力都努力寻求罗马皇帝的支持而互相抗衡。但是政治的干预并不能平息教内的斗争,两派相互用逐出教门,组织敢死队搞暗杀、暴乱等方法将罗马帝国搞得乌烟瘴气。皇帝召集多次宗教大会,仍然无法统一思想,反而使局势越演越烈。 在4世纪剩余的时间里,阿里乌教派继续传播,并导致东方与西方的基督教教会发生分裂。

[有人认为:尼西亚会议酝酿了基督教东西方派的分裂。尼西亚会议后,基督教分裂为以西罗马帝国意大利罗马教区为首的拉丁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正教。东正教只承认《尼西亚信经》的前36条。天主教与东正教的主要分歧是围绕是否承认圣母为人和耶稣是否为神而展开的。

东正教不承认大会设立教宗这一职位,只承认各教区的牧首。所以直到今天,主要信仰东正教的国家中牧师的最高领袖仍然不是罗马教皇而是各个教区的牧首。]

直至公元380年2月2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并在次年的君士坦丁堡主教会议上正式将《尼西亚信经》确立为“国家标准信仰”。至此,耶稣神性论及三位一体的教义方被确立,反对声音再次被暴力压制。否认三位一体教义的人被判为异端,被直接处死或者死于火刑。基督教的早期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腥的意识形态斗争史。

问题是,耶稣是否具有神性的问题,从基督教开始传播即发生,到今天已经两千年了,无论在西方的宗教界还是历史学界,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附录】尼西亚信经(圣公会版本):

我等信独一之神,即全能之圣父,创造天地,及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之主。

我等信独一之主耶稣基督,上帝独生之圣子,是圣父在万世之先所生,是从神所出之神,从光所出之光,从真神所出之真神,是生非造,是与圣父同体,万物皆借圣子而造;圣子为要拯救我等世人,从天降临,为圣灵感动之童贞女马利亚所生,成为人身,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等钉十字架,被害而葬,照圣经之言,第三日复活,升天,坐在圣父之右;将来复必有荣耀而降临,审判生人死人,其国无穷无尽。我等信圣灵即是主,是赐生命者,是从圣父、圣子所出,与圣父、圣子,同是当拜,当称颂者,众先知说预言,皆是被圣灵感动;我等信使徒所立独一圣而公之教会;我等信因为赦罪设立之独一洗礼;我等望死后复活,又望来世之永生。阿们。(摘自中华圣公会出版之《公祷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三槐客

发帖
6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0-04
信仰成就完美人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