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作文全国总决赛”高中组作文点评 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 耿世强 尊敬的谭老师,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各位选手们: 大赛组委会安排我谈一谈本次总决赛高中组作文的情况。昨晚我大体浏览了一下选手们的文章,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文题目是以“变”为话题写文章,举了三则事例材料,这里不再赘述。相信同学们看到题目都能围绕“变”字联想到许多人、事、物、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商业战场瞬息万变,社会思想、个人身心、文化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审题没有多大难度,让大家都能有话可说。但面对众多的素材,如何出精出彩,就需要抓住一个突破口深入展开。变革的时代,我们仍需坚守一些东西;变革的时代,我们也要顺时而变,在“变”与“不变”之中打造有利于自己或民族未来发展的平台。总之,题目不难,出精品难。 对于大赛作文,我的总体感觉是八个字:可喜可贺,隐忧依然。 首先说“可喜可贺”。选手们不愧是各地初赛推选出来的优秀选手,你们的写作水平确实非同一般,可喜可贺;你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或者说通过参加比赛改变了对于写作的认识,同样可喜可贺。 通览这些文章,不少文风大气,文采涣然,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安阳一中田园园同学的《于长城思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篇文章写自己登临长城的所见、所思、所感,通过写长城的历史沧桑和登长城人们的行动,谈到生活的改变,国家、社会的改变,有思考,有判断,有见解,有给人的启发,很好地阐释了话题“变”的内涵,很大气,很老练。所以写一篇思想内容厚重的文章是大赛的要求,也是文化作文的追求。另外,河南安阳二中黄佳祥《变与不变》、陕西岐山高级中学路晨《当变则变》的理性思辨色彩,新疆博州实验中学王萱《牧羊人在天涯》、河北冀州中学董文姝《泪凝山重水复,殇绝柳暗花明》等文章的文采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总之,亮点多多,可喜可贺! (提议为本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鼓掌祝贺!) 第二我要说说“隐忧依然”。我不说你的标点不规范,也不说你的字迹很潦草——虽然说这些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我要说的是,即便是在座的这些优秀选手写出来的文章依然存在一个毛病,就是形式高于内容,单薄,苍白,缺乏厚重感。我本人一直对我的学生讲,你的作文可以文采不足,只要文从字顺即可,但不可以无思想,无理性,一个高中生写出的文章不能幼稚无知。我想起18号晚王君老师上课时概括的今天中学生作文的两类通病:一类是文采优美而旨意寡淡,一类是艰深晦涩貌似深刻。这话总结得很到位! 什么是文章的厚重呢?就是有内涵,有底蕴,有个人独到的见解,给人启迪,就是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你表达出来了。但是,反观同学们的文章,许多是泛泛而谈,“变”这儿,“变”那儿,只是一些变的现象的罗列,没有个人的东西的表达,反而在形式上做足了文章,行文格式的诸如小标题、题记等等,修辞上的排比、对偶都出现了。这些不是不能用,而大家应当明确用它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主旨,它们永远是为内容服务,而不是为了表达而表达! 怎样做到文章的厚重呢?这也是困扰我多年的教学难题。 我们一直教育学生要向书本学,向生活学,要多记多背,要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并记录生活。这些话没错吧,但很虚、很空,缺乏实际上的可操作性。比如学生背了大量素材,但写作时却不会用,想不起来用;用上了,也仅仅是形似神散,材料堆砌。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我们每年都要求学生背过,但实际运用效果却很差。那人儿,那事儿,那词儿,只适合那个语言环境,引用起来多数时候与要表达的中心无关。因此,学生除了多读书、多积累,增加个人积淀,还要多思考,活学活用,文章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写真情实感。 我最近两年开始接触文化作文,谭老师创立的“学中游,游中学”模式确实可以让我们“一次游学,终身受益”。本次游学,我们感受了百年清华等名校,游览了长城、故宫、国家博物馆,听取了许多专家、教师的讲座,相信这样的经历必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文化作文,不仅是理念,更是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就找到了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相信大家会学以致用,促成自己写作技能的飞跃。文化无处不在,感受文化,融入文化,就可提升我们的人格品味,让人厚重起来!这就是使我们文章有张力,有生命的良方!文化作文,破解了多年困扰我的作文教学难题! 谭老师本着对民族未来负责的精神,以“传承人类优秀文明,重塑中华文化人格,提振民族精气神”为宗旨,倡导“文化教学与文化作文”的理念,顺应了时代要求。谭老师就是一位播火者,在座的各位就是洒向神州大地的一粒粒火种,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化作文必成燎原之势。 传承中华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时代重任,让我们每个人都像谭老师一样,勇敢担负这个责任,尤其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学习经典,传承文化,你们都能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 不揣冒昧,一家之言,难免孤陋,恳请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