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88阅读
  • 0回复

最伤父母的9句话走红 九成被调查者说过类似的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7-04
最伤父母的9句话走红 九成被调查者说过类似的话
来源:北京晨报



    近日,一则 “最伤父母的9句话”的帖子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思考,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讨论。
        生活中最不缺少矛盾,一家人也是如此。父母和儿女之间未必永远都一团和气,不经意的一句重话,可能会造成意料不到的伤害。诸如“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我的事不要你管”等,有媒体调查称,超过90%的被调查者对父母说过类似的话。
在今天,家庭关系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数十年来独生子女的现象更加剧了这种变化,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最伤父母的9句话”,引起了网友们对于家庭关系,对于传统的“孝”的思考。这些话是否真的那么严重,是否真的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其实这些话,主要还是一个语境问题,倘若家庭关系本来就紧张,那么这些话确实可能引起一些更加激烈的矛盾。但是在一个家庭关系良好的环境中,其实问题也不大。而这种表达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说明许多年轻人对于老人缺少尊重的现象,可能要比想象中的更多一点,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不一样的孝
        传统社会一般都是前喻文化,长辈是晚辈的标杆和准则,而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喻文化的时代,整个社会特别重视年轻人、孩子……
        北京晨报:家庭中我们子女对父母的一些语言表达,有时候会伤害父母很深,而我们却并不知晓,对此您怎么看?
李河:这些话单独拿出来说,是不是有统计学的意义很难确认,单独的某句话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过能够引起共鸣,说明不少年轻人对于老人缺少尊重的现象,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多。
        北京晨报: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李河: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经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晩辈学习。传统社会一般都是前喻文化,长辈是晚辈的标杆和准则,而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喻文化的时代,整个社会特别重视年轻人、孩子,典型就是西方社会,各种对于儿童的权利保护非常完善,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过度的嫌疑。这样的社会中,家庭关系自然会变化,以中国传统的孝来说,过去聚族而居,讲的是父慈子孝、父父子子,年轻人一切都取法于老人,老人的经验和智慧弥足珍贵。这样的形态,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合适的,不仅仅是聚族而居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和宗法性的政治伦理有关,国和家、忠和孝,都是这个政治伦理的核心。但是在现代化之后,这样的伦理发生了变化,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讲孝,这没有问题,但是和过去那种完全服从的孝已经不一样了。
        李河:普遍的道德情操更重要
       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变化之下,社会中一切组织和关系也在变化,家庭,毫无疑问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绵延数千年的大家族逐渐风消云散,新的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模式。
        那么,在这样的模式下,又该如何重建家庭关系呢?几十年来过分地宠爱子女、重视孩子的现象,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在父母逐渐老去的时代,又该如何去慰藉老人的心灵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变化,一方面要求诸伦理的教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解决机制也不能落后。而我们今天,在这两方面,显然都还远远不足。”
        家庭的流变
        特别是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使得传统家庭解体更快,新的2+1家庭,即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更快构建。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关系的变化,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基本上和传统社会颠倒了。
         北京晨报:家庭关系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李河:中国进入现代化之后,家庭关系的解体速度很快,可能在农村还会有一些解体比较慢的地方,但在城市基本上已经很难见到传统大家庭了。特别是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使得传统家庭解体更快,新的2+1家庭,即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更快构建。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关系的变化,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基本上和传统社会颠倒了。除了望子成龙,这个观念还有传统社会的影子,而且即便是望子成龙,也不全是传统观念,也有社会竞争激烈的原因。此外,独生子女风险比较大,现在“失独家庭”现象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而“失独家庭”的出现,更加加剧了人们对于孩子的重视,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过分地宠爱、溺爱现象变得普遍。
北京晨报:这是否是年轻人不太尊重父母的原因呢?
        李河: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实际上任务更重,因为整个家庭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孩子成家之后,夫妻双方的父母、祖父母要  照顾。有材料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人类历史上找不到哪一代的孩子承担的责任比2020年后的孩子更重的。但是另一方面,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对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的培育并不足够,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孩子的任务前所未有的重,但是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却很差。
       伦理与社会的结合
        年轻人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负有责任,在教育中加强伦理和道德情操的培育。但是仅仅单纯地复制一些传统社会的伦理,这样是不可能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的。
        北京晨报:现代许多人提倡孝道,提倡重建传统的家庭伦理,是否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李河: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那如何解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问题,这需要伦理上的教化和社会解决机制两方面来共同完成。加强伦理的培养,这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仅靠伦理来解决。有人提议把家庭伦理变成法律法规,但是这种东西是发乎内心的,更多是要靠社会教化来培育,除非是社会教化完全溃败,否则不宜滥用立法。
        北京晨报:那么如何加强社会教化呢?
        李河:让年轻人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负有责任,在教育中加强伦理和道德情操的培育。但是仅仅单纯地复制一些传统社会的伦理,这样是不可能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的。
        伦理的培育是必要的,但第一,不意味着要变成法律,第二,伦理不能取代社会解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中,社会的解决方案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怎么样让老人安享晚年,享受到权利,更重要的是得到乐趣,这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一个已经不能回避的问题,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上,而要有切实的行动,社会的发展不可逆转,家庭关系的变化已成事实,而社会解决方案至今尚不完善。然而时不我待,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了。
        过分的伦理之害
        人类的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无非是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这种道德情感不仅是对父母,也包括对待其他人……善是普遍的,如果过分地强调孝,那就会造成不好的现象。
         北京晨报:对于伦理教化和培育,很多人重提孝道,重提传统伦理,您认为是否合适呢?
        李河:传统的伦理,可以呼吁、可以提倡,但是不能过分,不能再来24孝,比如曾经有新闻说某个学校集体让学生给父母洗脚,这种事情,个人愿意,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不应该打着传统的旗号,把它变成一种群体性的行为,这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行为,它会伤害到孩子的尊严感,对适当行为的分寸感。所有人对社会行为的适当与否都有一个分寸感,西方概念中的“right”,既有权利的意思,也有适当的意思,某些过分的行为会导致人失去这种适当的分寸感,最终演变成不好的现象。
         北京晨报:那对于伦理道德的培育,应该如何呢?
         李河:人类的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无非是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这种道德情感不仅是对父母,也包括对待其他人。亚当·斯密、休谟他们都曾有过类似的思考,即普遍的“同情感”,建立人对待父母、亲人以及所有人的“同情感”。善是普遍的,如果过分地强调孝,那就会造成不好的现象。比如说父母和人吵架,结果孩子对对方施加暴力,这就违背了基本的善。大而化之,对父母家庭的情感,变成对地区、族群乃至国家的过分的爱,那就会出现打倒对方的情绪。所以说,可以爱,但不能过分地爱。最重要的培养人的普遍的道德情感。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反对对家庭的情感和责任,老龄化现象,也叫空巢,老人对于亲情和空缺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这个时候,让子女关注父母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还有一句叫“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即便是老人贫困,孩子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但是首先抚慰的,也是心灵。所以,对于家庭伦理和道德情操,提倡可以,呼吁可以,但不能过分,过分就会适得其反。
        不能缺席的社会安排
          社会基本的公共服务中,如医疗、养老保险要健全,我们现在肯定是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人中,社会解决的程度非常低,这不仅是心灵抚慰的问题,恐怕还是基本的生存问题。
        北京晨报:为什么说伦理的培育不能替代社会解决方案呢?
        李河:现代社会的构成条件,有不同的层次,有些是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这些东西,就不叫现代社会,比如法治、比如私产保护。其次是必要但不见得充分的条件,比如都是市场经济、都是民主社会,美国和欧洲就不一样。比如诽谤罪,在欧洲告一个人诽谤会容易一点,但在美国就非常难,因为它要保护充分的言论自由。第三,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只是一部分人自愿的选择。但要说这是现代社会的充分必要条件,这是瞎扯。要说只有这些才能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这是本末倒置。
北京晨报:那么,社会解决方案又是如何?
        李河:社会基本的公共服务中,如医疗、养老保险要健全,我们现在肯定是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人中,社会解决的程度非常低,这不仅是心灵抚慰的问题,恐怕还是基本的生存问题。此外,如养老院,不论是公办还是私办的,都应该多支持,还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缺乏监督,好东西就会变质,老人交了钱还受到虐待的现象恐怕并不少。还有如社会医院、社会食堂、对老年人优惠的家政服务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不能再停留在讨论阶段了,而要有实质性的解决行动。可以预见的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元素之一,和社会的关系会愈加密切,倘若社会安定、高效,家庭就会幸福,反之,社会对老年人的保障体系出了问题,一个是养老、医疗体系崩溃,这也是现在西方社会担忧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社会无视老年人的保障问题,相关单位不作为甚至渎职,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比子女少回家、不愿意说几句贴心的话要严重得多。 晨报记者 周怀宗
        李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主编,北京哲学学会理事,《文化蓝皮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和《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编委。专业领域包括现象学、解释学、西方政治哲学史、当代国外文化政策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等。著有《得乐园·失乐园》、《人在故事中》、《概念栖身于语词世界》等。
●最伤父母的9句话
1、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
2、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5、你那一套早过时了!
6、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7、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8、说了别吃剩菜,怎么老不听?
9、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