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21阅读
  • 0回复

第六讲:文化作文的创写方法(下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6
— 本帖被 谭蘅君 从 文化作文(旧) 移动到本区(2010-08-02) —

第六讲:文化作文的创写方法(下讲)


谭蘅君



第三节:诗词引用法



【温馨点拨】:


  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它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给文章的襟边插上一朵底蕴的小花;也可以根据主题需要,让相关诗句联合成一个诗句的方阵,让诗句成段,强力展示古文化的芬芳;也可以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开一个诗句的全民大会,让诗句成篇,倾集团军的力量宣示古诗文在文化领域的主导权和不朽的生命力。
诗词引用法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引用诗词文赋是基础层次,化用诗词文赋是高级层次。化用又分为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
一、直接引用 



考场范文:          我心中的诗情



  诗,把诗人领向绝境,同时也使诗人获得新生。――题记
  古代文人的诗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要耐心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酣醇。
  我欣赏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感慨贺知章的:“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我无奈张九龄的:“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明。”我喜爱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我赞叹李欣的:“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我震撼王昌龄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向我谴责张方的:往杜甫的:“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我敬佩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呤双泪流。”源源不断的古诗像涛涛奔来的黄河水,那般瑰丽又壮志我心,一发而不可收拾。我独自坐在月夜下的窗前,品味着古典的艺术魅力。
  现代文人的诗犹如一盏清香的绿茶,需细细感受,才能感到绿茶的清新。
  你能体味出“六根弦架成的桥通向心渊,弹落了多少春花秋月”中地无奈吗?你能体味出“一粒千年的老盐,腌咸了爱的花苞”中的辛酸吗?你能体味出:“思念在风中弥漫,空气中充盈着湿湿的感动”中的诗情画意吗?你能体味出:“雪花尘封天地的季节,爱是一枚单程邮票”中的感动吗?你能体味出:“百花伤尽了春,只有一朵秋”中的悲伤吗?你能体味出:“在遗忘的过程中,漂泊的月光经常来我的梦里栖息。”中的孤寂吗?一句句轻灵的诗句让我体味到了一种语言上的诗意美而又不缺乏哲理,让我在飘香的花园前,感受着现代小诗清新秀丽。
  诗的神韵,隽永与温馨都是其它所有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在诗中漫游,我的头脑中思想在蓬勃生长,蘸着月光书写某个凄美动人的故事,笔尖的冲动溅起无数风情!
【温馨感悟】:



诗词佳句是星星



  如果说一篇文章是就是一片广阔的天空,那么诗词佳句就是闪烁在天幕上的星星。
  他们挑逗的光亮散发着文学的魅力和芬芳。
  在一片文字的丛林中,它们象活泼的萤火虫,吸引着阅卷老师的眼睛。
  一篇文章也象一片原野,如果没有蓬蓬勃勃充满活力的文字,没有流畅的思维之水,没有一朵朵灿烂的诗词之花,这片原野注定是没有生机和亮点的荒原。
  就象没有草,没有水,没有花的戈壁。
  读NN篇文章如果是一种任务的话,用李敖大师的话来说,是一种虐待。
  受虐待的教师突然发现一种美,并让美换了一身好心情,这是什么效果?
  加分呵!
  《我心中的诗情》是挂了满天亮晶晶的诗的星星之瀑布了。沿着这条闪烁的光瀑阅读下去,我们感受到灵魂被照彻的舒畅。
  多准备些天然的星星,让它照亮阅卷老师的眼睛。



二、化用句意法



  化用古典诗词或文赋的句子,用现代白话语言表现古代诗词名句意蕴精华,这是底蕴写作的高级思维层次。
  如:“那润万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阴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更让我醉心啊,乘上落霞,与孤鹜齐飞;泛舟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只是化用名句意蕴成段。
  围绕一个中心,化用众多名篇意蕴和名句意境,化用诗词里的文学情景、文学典故,化用诗文里已经提炼引用过的历史轶事等组合成篇,才是真正读懂中国文化的人。
  典型的如《唐诗里的中国》,这是底蕴化用成文的典范,学文者应该熟读成诵。



唐诗里的中国
吴克欣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sǎn)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wéi)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祖国在心中。



【温馨感悟】:



化用是一种智慧的创造



  无论你是否承认,别人的东西终究不好意思原样抄袭。
  它在证明你博闻强识的同时,也证明着你的愚笨。
  如果把别人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撞击,变着套路引用别人的牙慧,一定会让人称赞不已。
  化用就是一种博取他人称赞的办法。
  它至少证明你不仅背得,而且懂得。
  《唐诗里的中国》所表现的浑厚的积淀与运用的才智,令人感叹智慧的伟大与无穷。
  化用充满着创造的才情,是对他人智慧再次镀金后散发的美丽。
  把诗词的矿石扔进自己思维的熔炉,锻烧后流出来的是智慧的金子。
  化用其实就是将一颗草变成春天的过程。



三、化用意境法



  意境是所写之“境”与所达之“意”的水乳交融。化用意境,是站在透彻文章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领悟,智慧地选择角度进行新的演绎与扩张。是对原有意境的着色与补充。
  我们先直观地感受一下吧。



  水晶绝句——《题西林壁》
鄱湖一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西林寺的墙壁,因为你的一首水晶般的绝句,成就了不朽!
  思想者说,这不是诗,是一个哲理:解说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的微言大义有了一个经典的范例。
  美学家说,这不是诗,是一个命题:距离会产生美。不是吗?只顾采撷枫林中一片落叶的人,视线就不能与满山的秋色对接。
  社会学家说,这不是诗,是一个关于婚姻的比喻。不是吗?为什么厮守数十年的夫妇仍然白首如新,而相隔千里的恋人却能心有灵犀?
  佛门中人说,这不是诗,是一个偈子。不是吗?芸芸众生参不透人世的喜怒哀乐祸福无常,不就是太执着于尘世的功名利禄?
  你一生身不由已地被卷入宦海风波之中,却又为何总能如闲云如野鹤般的洒脱飘逸?因为你一直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了一片蓝蓝的天空。
  于是,掠过天空的雁鹤就拥有了一份鸟瞰大地的权利。 ――选自《宋人诗词写意系列》



【温馨感悟】:



鉴赏的上级是化用



 <<题西林壁》是水晶做的绝句还是钻石,不是很重要,虽然我个人认为钻石更能展示原诗主题的多角度审视事物的哲理性。但似乎水晶更美,更晶莹,更有诗意。
  文章从思想者、美学家、社会学家、佛门中人四个角度演绎原诗的哲学主题,让读诗朦胧者豁然开悟。
  这是以原诗之意蕴主旨为纲,以个人领悟为线,以新的角度和联想为面积织出的新意境,是对原有诗歌的扩张和重新诠释。
  苏轼因为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生命中的荣辱得失,“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了一片蓝蓝的天空”。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宽容洒脱的看待生命,那么谁都会“拥有了一份鸟瞰大地的权利”。
  看,诗的主题竟如果亲切地显露庐山真面目。
  但要化用意境必须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没有鉴赏就没有化用。



第四节、故事新编法



  想象新编法,简言之就是把一则既有的故事进行重新加工,使之改变情节,赋予新的意义,呈现新的特点。江苏省阅卷组组长曾说过:“《赤兔之死》、《刘备访友》、《新西游记》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造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



例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上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大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灭因。岂不闻秦爱纷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才导致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
   “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略秦也。略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略者丧。故曰:弊在略秦。由此观之,秦在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收贿。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收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
   “非也,非也。”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鉴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他很自信地说)
  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愕,“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豕贪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呜呼,秦国方统—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
   “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
  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
   “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散会!”



【温馨感悟】:



抄一盘名人的大杂碎



  泡椒抄鸡杂、鸭杂是民俗名菜。
  很好吃。
  抄一盘名人杂碎很有味,绝对不易偏题。
  这种形式很勇敢,古代人物不分年代先后,齐集一堂,共同讨论对事物的认识,完全乱了套。高考作文这类写法不少。
  但让人很刺激,很新鲜。
  这类文章要把握好历史人物原来的个性特点,甚至语言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有认同感。
  本文其实相当于一次辩论,或是一篇议论,但采用这种新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如果是王老八、阿三、瘪三们进行的讨论,那肯定是没有洗净的内脏,吃了会呕吐。
  名人是底蕴文章的基础,没有这些义演角色,就没有作文的精彩。
  这类文章高考出现的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得分不错,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类似的美丽佳作。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