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350阅读
  • 5回复

(课题讲座)谭蘅君老师张家界民族中学讲座及教师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06
— 本帖被 admin 执行加亮操作(2013-03-06) —
  前言2013224日,“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在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举行了“全民阅读进校园,文明中国迎春风”全民阅读活动。本次活动聘请“文化教学”专家谭蘅君老师作全天讲座,谭老师提倡教师通过“文化阅读”积淀学养,实现“文化教学”;通过“文化课堂”“文化校园”增强文化气场,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养育学生“文化人格”,进而构建“文明中国”形象。
  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怀民和市教育局副局长侯泽勇亲自出席会议,并全程听取谭蘅君老师关于“文化阅读·文化教学·文明中国”的精彩讲座。“中国全民阅读网”“中国出版网”等国家主流媒体门户网站进行宣传报道。全校300教师深受鼓励与震撼,现摘录部分教师心得如下:


             让中国文化成为每个学生的永远的根          
                      ——听谭恒君先生“文化教学”报告有感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  于杰
新学期伊始,当空气中还残留着春节欢庆气氛的时候,老师们走进了熟悉的校园。一走进校园,人们或许已经发现了一丝丝与往日稍微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人们说不出来,但确实存在,只能靠心灵去感受。这种感受,给人愉悦、欢快,让校园变得幽香,让心灵变得温润、充沛。是的,给人们带来这种感觉的,是来自北京的文化教育专家谭恒君先生的讲座。


226日,受学校邀请,北京“文化教学”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负责人谭恒君老师在我校举行了“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的系列讲座。谭老师的讲座历时4个小时,分为三个板块,以“文化教学”为主题,详细讲解了“文化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课堂操作的方法及其模式。谭老师的讲座,时而严肃,时而幽默,引来阵阵掌声,给人以视野的开阔,智慧的启迪。借着谭老师讲座的东风,学校内掀起了文化校园、文明中国”的全民阅读活动。目的是以中国文化浸染学生灵魂,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的今天和明天负责。


依稀还记得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批判中国教育的文章《为中国教育招魂》。文章中说,现在的中国教育越来越陷入功利化、实用化、技术化的泥淖而不自知,缺乏人文的关怀,文化的关怀,不能感悟生命,敬畏自然,体悟宇宙苍穹。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功利的人,平面的人,机械的人。为此,我们应该为中国教育招魂,呼唤中国教育的“魂兮归来”!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应该用什么为中国的教育招魂呢?今天听到谭老师的讲座,我情不自禁的蹦出一个答案,也许是唯一的答案: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为中国的教育招魂。用殷商的甲骨文、雍容肃穆的青铜器吸引学生的目光,用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嵇康临刑前的《广陵散》叫醒学生的耳朵,用《诗经》的芳香,陶渊明的田园丰富学生的魂灵,用唐诗的风、宋词的雨滋养学生的血液,用老庄的恬淡无为,孔孟的浩然正气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让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成为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根。种下一棵读书的种子,把这个根深系于学生的心田,那么这条根就会不断延伸,上穷碧落下黄泉,根深,则叶茂,开花,结果。


有了这个根,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会有灭族的灾祸,中国的文明也永远不会失去传承的薪火。那么我们也就永远不会失去家园,即使流浪天涯,也能找寻到回家的方向。不像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旦国破家亡,那么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精神栖息的处所,只能永远的流浪。比如吉普赛人,甚至犹太人。


此刻听了谭老师的讲座,我很庆幸,在现在的中国教育界,已经有一部分人认识到了中国的教育的失魂现象,也正在用他们的努力改变着这一现状,比如谭老师进行的“文化作文”的研究,把“文化”这一宽广的现象与中学作文教学相联系,对于我们语文教育来说,无疑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再比如,余秋雨的一系列的文化讲座 ,也分别进入了北大学子与台大学子的课堂中。
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就在过去的这个寒假,我正在捧读余秋雨先生的《问学》与《中国文脉》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心潮起伏,激荡不已,找回了久违了的那种当初看《文化苦旅》时的兴奋。看《文化苦旅》时我正是青涩的高中阶段。一不留神,二十年的光阴快要溜走了。


想要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同仁,我可以向大家推荐余秋雨的《问学》和《中国文脉》,以及另一本《何为文化》这三本著作。就以这作为本人在此次“文化阅读、文明中国”校园活动中的一丝绵薄之力吧!





听“区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教育”讲座有感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  尚书


开学伊始,学校邀请谭蘅君教授给全校教职工讲课,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来说是珍贵的。谭教授提出的“文化教育”,也给我们很大启发,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在工作中,总是以工作繁琐为借口,而很少进行专业的提升学习,每天思考较多的总是与班级繁杂事务相关的总总,很少提升高度进行思考,也很少探究当今教育的前端理念。这一次的讲座,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接受了一次有关文化的熏陶。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以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突出语文课堂的文化特色。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其目的是传承文化。作文语文教师,并不能定位自己为传授某种技能的“匠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内外的学习,增长见识,收获文化的洗礼。这样的话,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有着高的要求,平时注意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力争做一名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根据课文的设置,为自己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利用闲暇时间多阅读多交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当然仅仅是书本知识是不够的,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有着令其他职业人员所羡慕的寒暑假,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多出去走走。当然这样的行万里路,并非现在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而是以感受文化为目的,纯粹的“文化之旅”,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带上一颗接受文化洗礼的心,恰似余秋雨先生般的“文化苦旅”。自己在途中增长的见识获得的感受,经过整理与学生交流,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有所了解。


二、探究本土文化,传承区域民族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历史文化的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区域文化。不同的区域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洗礼有着自己固定的并且是独特的文化体系,现代社会虽然各个城市的建设是相差不多,但是本土文化应当传承。张家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张家界人所拥有的不仅仅是风灵毓秀的山山水水,更是蕴藏在这灵动的山水间的古老文化,这里的一物一人都打上了“古庸文化”的印记。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大家对张家界的印象都聚集在了这一方山水,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对“古庸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利用语文课的阅读时间,通过文字材料的阅读、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张家界这一方土地所流传的文化,为自己是一名张家界人而自豪。


三、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与核心,而一个班级的文化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观。作为班主任,要根据区域文化特色以及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不应当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形式,而应该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点滴,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接受文明的洗礼,感知文化,传承区域民族文化。



                            文化教学理念及课堂操作有感                         
                        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  储文霞


谭蘅君先生的讲课分为三部分:“文化教学”理念及课堂操作。“文化作文”定义及写作特点。古庸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让我感动最深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此谈谈个人的感受。


 学校的课堂教学,不单纯是教育科学课程理论意义上的活动,也是文化意义上的活动,必须体现文化的教养与熏陶,学校的教风实际上就是教学文化的高度概括。有教无类是文化,教学相长也是文化。严谨治学是文化,师生平等也是文化。教学特色必须基于教学文化才能形成并长久保持。我设想我校教学文化的核心就是:创造和谐互动、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用学生群体平行激励推动班级的学习管理,形成文化教学的特色校园传承中华文化。学校是教师和学生文化素养的策源地。学校的管理必须是基于教育科学文化理性的行为。学校的管理不应是行政权力为主或唯制度化刚性管理,而应该是学术权力占有相当比例的柔性管理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教师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教师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谋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管理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


我们初中部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今天听了谭老师的课,又让我有了新的收获,比如文化教学可以贯穿德育教育,课堂教育,行为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奠基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只有以文化承载的德育,才能长久植根于学生的心灵。2012年暑假我参加了张家界市委举办的道德大讲堂,当我走进会场,看到组委会布置的文化会场,接待人员九十度的鞠躬,会上贯穿全会的中华文化,中华礼仪,无不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敬仰,受到熏陶,每一天会前的三字经朗读,没有人不愿意读,每次向孔夫子三鞠躬,向父母三鞠躬,没有人不愿意做,中午几千人吃盒饭,从第一个座位发放到最后一个,又从第一个收回,没有噪杂声,没有垃圾,秩序井然。四天的学习几乎没有听到手机的响声。我想假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有如此之氛围,学生的思想怎能得不到陶冶。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仅仅是组织活动,更多的应该是文化浸润。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坚实的文化底蕴,会对学生的终身产生久远的影响,并且会对学生的气质、风度和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我校的德育文化建设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民中学生的特质,以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为基础,引导学生共有的文学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积淀和人格文化涵养,既有传统道德的底蕴,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能力,健全知识和文化结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课堂操作方面,我认为谭老师所说的区域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很有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使师生达到向善的境界,使师生具有厚德载物之心,悲天悯人之情。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完善自己,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成就事业。上善若水是我国古代君子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水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可以承载,可以滋润,可以包容,而水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可以荡涤污浊,可以摧枯拉朽,这正是人生修养的至高境界。同情弱小是善,扶危济困是善,灾难救助是善,残疾募捐是善。教育学生向善可以引发学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态度、意志和情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珍惜生命,爱护环境。


班级文化就是教育人要研究本地文化和校园文化,研究本班孩子的个性、特长、家庭背景、学业状况,从而派生独特的班级文化,要体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校的特色。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制定好班名,班歌,班训,班旗用来表达班级的志向,形成集体合力。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发现118班的班级文化日益的影响到许多同学,班风大大的好转,学风日益的浓烈,卫生天天在改变,成绩步步在提高。校园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漫步林荫大道,与同学们一起端坐在草地上,仰望苍天,激扬文字那种豪迈之情;走进古香古色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内,那种宁谧、神圣的氛围让你融入到书海的世界里,享受那五千年的人文情怀;一方池塘,芬芳的花香,让我们感受那花园般的清新。


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造就是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以及对校园环境进行升华,让学子们有着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环境孕育希望,理念放飞未来,教学楼走廊墙面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3-06
           用文化引领个人成长,用文化引领教学方向
                 ——聆听谭蘅君讲座心得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 姚金秀


2012年2月26日,谭蘅君老师在我校举行了“推进教育文化,践行文化兴国”的讲座,他从“文化教学理念及课堂操作”、“文化作文写义及写作特点”“古庸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们耳目一新。整个过程,谭蘅君老师意气风发,显现了文化理论倡导者的奕奕风采,讲座中所透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清醒的文化意识、丰富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前瞻性的文化理念、灵动的文化语言让我深深的折服,也唤醒了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梦想。


一、 做大文化观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对文化应当是敏感而有激情的。如果我们能用文化引领精神高度,用文化影响价值取向,用文化养育人格,那么是完全可以增强个人职业幸福感,实现个人最大程度的发展的。谭老师倡导的文化理念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语文老师眼中的“人文文化”,它涵盖了我们所有的生活领域。作为一个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所受的文化教育背景下的缩影,都打上了我们所受的文化教育的烙印。我们教育的核心是用我们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与文化培养文化人,使教师个人及学生积淀深刻的文化底蕴,并用文化的视野观察生活,用文化的眼光去思辨人生、生命及至世界,从而获得更高境界的提升。有一个财富叫精神,有一个高度叫文化,当我们的灵魂和思想都浸润上文化时,我们就不会迷失于当前纷繁复杂的迷雾中,面临抉择时我们就不会迷茫彷徨,就不会拥有那么的痛苦和无奈。执著于一种理想的高度是无疑是幸福而又生动的,但我们普通老师却常常被琐碎的工作蒙蔽了双眼,从而漠视了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幸福。我们需要思索、重构我们的人生观,需要对我们的职业行为、职业意义、职业定位重新审视,重新换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有些凄苦落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些孤独高蹈,在浮躁的大环境中,我们若只取“我们所急需的一瓢饮”,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刻的大彻大悟,做一个拥有大文化观的教师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和人格成长。


二、 用文化引领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践行文化本身就是我们应有的使命,我们应用文化指导引领我们的教学,并让其成为个人名片、课堂名片、教育名片。


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浸润上了文化的痕迹,只是我们把没有这种个别经验提升为一般规律,没有深入地对教学文化进行挖掘和总结。如果我们能用这种理念去指导、突破我们的教学,那么,我想我们是可以打破桎梏,让语文教学翻到新的层次上来的。站在初中这样的高度,我们目前迫切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加强学生文化积淀,以量实现质的突破转变
教师要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和合理安排,制定出科学的积累目标和积累措施。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及其他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平时的积累。积累侧重古诗词、历史故事、名人事例、古典名著,及现代经典美文,以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2、 加强作文课的文化指导
用学生丰富的积累来带动学生的语文的转变,指导学生用心灵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并通过针对性训练,来确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我们可以以谭老师的“九步作文法”为蓝本,创新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把技巧的指导与思辨能力的提升巧妙地融入课堂中,打造有特色的作文课堂。


3、 加强阅读指导
名著、时政、及时鲜美文都是语文教师应斟选的内容,老师既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位,还要舍得花时间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在班级内,要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倡导“绿色阅读课间”。


4、 开放语文教学观念
我们的教学观念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既不唯考,也不唯名。教学生在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去认识生命、认识世界,从而拥有敏锐的思辨力。


总而言之,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以教育目标为着眼点,以语文教学为阵地,创造一个大的文化教学环境,养育教师自身的文化人格和学生的文化人格,打造校园的文化气场,打造市民中文化特色。





品尝文化大餐
——听谭恒君老师《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有感
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 谭小会


  226日有幸听了文化教学专家谭恒君先生《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的报告,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品尝了一顿文化大餐,以前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也一下子豁然开朗,真是听君一场报告,胜读十年书。


   谭先生总共讲了三大点,分别是“文化教学”理念及课堂操作,“文化作文”定义及写作特点,古庸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此次报告让我彻底明白了:文化兴国,教育重任!教育导向与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中国文化的兴衰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国崛起靠文化,文化兴盛靠教育,教育之本在育人,育人之要在价值观!  


  文化有具体我们能摸的着,看的见、包容世界的特性: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息息相关。

    首先它具有第一的特征就是具有传承性:我们讲中国的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说来说去,说的就是文化的传承性。
     中国的中华文明与文化,能够连续不间断的传承上下五千年,这就说明中国是一个世界级的文明古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对比,中国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文化不能传承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会消亡。我们打开世界历史课本看看,就会发现很多国家已经消失不存在了,所以文化的第一大特性:就是具有传承性,它能延续下去,它是有生命意义。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包容性:它能融合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化,可以包容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它能融合到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博大、强大的东西。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融合了56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它具有包容性。所以,我们的民族是博大自强不息的!


     第三个特征具有区域性:比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深圳、新疆、西藏、大连、巴黎、古希腊、巴比伦、新加坡等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它具有区域性。


     第四个特征是具有民族性:因为文化它不光是我们汉族有文化,比如:西藏的藏民也有他独特的藏族文化,但它统统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华夏文明与中华文化这个大的概念里,把这些所有的区域文化通通包容在一起。


     第五个特征是文化还具有艺术性:就是说完了以后,还能给你画出来,我把你刚才说的话,用图画表达出来,所以它还具有艺术性。不光是有中国画,还有西方的油画,把你所说的这些事务,用图画给你表达出来,因此,文化它还具有艺术性。


   第六个特征是文化还具有形成产业链的特性:可以为相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县域文化等一系列的学科或产业项目提供智慧的源泉、发展的方向、达到惠及民生、文化兴国、文化惠民的发展战略目标对于教师这份职业,我明白自己的职责,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传承文化,养育人格。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只有通过“文化阅读”积淀学养,才能实现“文化教学”,提升学生文化内涵,进而构建“文明中国”形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文化的传承 ,它也有可能会消亡。我是一名教师,有责任在文化传承这一点上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课堂,完善个人人格
              ————听北京谭蘅君老师讲座有感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语文组   龚楚萍


  开学初,我们学校有幸请到了北京来的谭蘅君老师,他给我们全校老师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听完了这堂课,我感触颇多。


    他讲课的主要内容是: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教育兴国。其中特别讲到了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念及课堂操作。在他的讲座中,教育的目标是:传承文化,养育人格。教育的本质是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相互传承……一天的讲座中,“文化”是一直没有漏掉的词汇,这个一直没有漏掉的词汇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乃至自己的人生都有了新的思考。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社会上所说的:知道鲁迅的少了,知道周迅的多了;知道端午节的少了,喜欢圣诞节的多了;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了……这都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特别是青少年中,这种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青少年又是受教育的主体,所以如何让青少年能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美国的英格尔斯曾说:“从历史发展看,现代化倾向本身就是人类传统文明的健康的继续与延伸。”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语文文化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去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通过老师的教育,争取能让我们的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传递传统道德文明。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身后的文化土壤中去粗取精,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注重诵读,体验情感
  语文能使学生在读中进入意境,从中得到激发,感情产生共鸣,这是其他学科的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别是富于声情韵律的古典诗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其中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吟诵,像品尝美酒那样去品味语言,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从而获得没的享受和感情的陶冶。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大声读,轻声读,分组读,全班读,交替读,示范读……指导学生把握文章悲痛的感情基调,注意排句、呼告的语言形式和文言虚词尤其是语气词的用法,进行或高或低,或急或徐的诵读,从而感受作者的感情。


(2) 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教材所选文正洋溢着人文情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有时需要教师的发挥才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古代文学作品,要把几千年前的诗文情境与现代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诗文的境界,深入感受、领悟,从而取得二者的和谐一致,并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表情、手势,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之进入诗文所体现的艺术境界中。当激昂或悲痛的感情在教室中弥漫开来的时候,学生的情操必将得到陶冶而渐趋纯真。


(3) 联系现实,沟通情感
  在对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客观分析时,还须挖掘其人文内涵,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社会的哲理,并联系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沟通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深沉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本学期我教学的第一篇文章是朱自清的抒情散文《背影》,作品通过四次写父亲的背影,尤其是父亲到车站送我给我买橘子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以致后来只要想起这个场景,就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这个场景不仅仅打动了“我”,也应该能打动每一个读这个作品的人。别具用心的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爱的父亲形象。“我”的四次流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懂得理解父亲心疼父亲的儿子形象。在教授的过程中,我只是针对教参上应解决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讲解,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意境让学生融入情感当中,如果在正式上课前播放一首张和刚演唱的《父亲》,也许同学们会更快地进入角色。新课结束后也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延伸课文的内容。说到底,还是缺少文化的东西。只要稍稍增加点文化的内容,我想课堂效果肯定会强得多。


  我想,我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充实了,我想要让我的学生成为一个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那作为老师的我首先得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而我离这样的要求还有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充实自己,用文化来武装自己,并充分把文化教学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正如谭老师所说的,要找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文化人。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3-06

用文化铸就当代“教育魂”
----听谭蘅君先生“文化教学”讲座有感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 蒋海波


在当前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当今教育界教师这一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在一线的很多老师还是很迷茫。因此,从文化的视角观照、审视课堂、探寻教育的真谛与内在本质,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谭蘅君先生结合全国各大教育强省的特色教学方法,从高考作文作为嵌入点,逐步探索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和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元素,那就是“文化”。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课堂是文化传承的的基本点。教师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者。学校的品牌是打造特色的教育文化。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校能够成为或者可以称之为名校?从谭蘅君先生这次的讲座,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能够拥有特色教学文化的教师是一个优秀教师,一个能够体现文化传承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一个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学校才可能成为名校或者称之为名校。”


教师不应该以中考中学生的优秀率或是高考中学生重本上线率作为评价的唯一的标准。更不能以某一堂公开课作为评价的核心。一个教师,它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者”。那么这个教师是否优秀,应该看他的学生是否是一个有文化的学生。学生的人格,人品是不是优秀。而这些恰恰不是考试中的分数,或者是将来学生口袋里有多少钞票可以衡量的。比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当属颜回。可是关于颜回的著名言论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孔子是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但是如果他们生在今朝就什么都不是了。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没有一个孔子的原因。高效课堂是不是由一节课教师完成了多少教学量来决定呢?显然不是。是不是由课堂上学生守纪律的程度决定呢?这显然过于牵强。高效课堂,应该是拥有自身的高效课堂文化的课堂。这种课堂文化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五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它可以是以“勇敢的少年,秀出自己”为核心的展示型课堂。也可以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探究型课堂。对于具体的课文,更是可以探究课文后面的深层的区域文化,比如:《五猖会》:民俗文化;《想北平》:京都文化;《碗花糕》:饮食文化;《命名记》:中西文化;《这思考的窑洞》:建筑文化;《汉家寨》:历史文化;《听听那冷雨》:中华文化;《道士塔》:宗教文化。在大的文化范围前提下,我们可以结合岭南文化相关的特色,进行必要的定向伸展,比如,由《五猖会》到民俗文化,再到岭南的逛花市飘色游街万人宴等;由《碗花糕》到饮食文化,再到岭南的粤菜;由《这思考的窑洞》到建筑文化,再到岭南的骑楼碉楼祠堂等建筑特色。……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甚至生命体验,对教材旨趣的把握,对文化意蕴的探寻,必将升华到一个更积极内动的层次。


这种升华,激活了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增添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触角,丰富了语文的活动课堂,甚至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们通过课堂内阅读教学的区域文化激活,课堂外则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借助采访、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观摩等多种途径,将本区域文化的特色、文化精神内涵、文化意义和价值,进行亲历性地感知,进而内化为语文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趣味,将课内与课外结合了起来,将文本与生活结合了起来,将间接感知与直接感知结合了起来,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力度与效度。那么,我么可以知道当今以学生的升学率出名的诸多名校,其实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在不远的将来注定会成为昨日黄花。因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不可能没有他自身强大的文化。如果一个学校不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那么这个学校一定会走向灭亡。


中国在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天,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不是说它就抛弃了文化这一关键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高考,可以看到高考文化的前沿阵地---“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状元”试卷内容。能够打上满分的作文,无一不是有着文化因子的传承的作文。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天的三尺讲台上,不应该还像昨天一样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更不是盯着考试题库不放。我们应该塑造我们自己的教师文化,我们应该打造自己的课堂文化,从而形成张家界市民族中学独具特色的“民中文化”。如果说,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是“亮剑”。那么中国的教育之魂就应该是“文化”。有自身文化的特色的教师才是人人喜爱,人人敬佩,有大学问的优秀教师;有特色文化氛围的课堂才是学生参与度极高学生收获度极高的高效课堂;有特色文化的学校才是能够培养出真人才,万世不倒的名校。


总之,文化兴师,文化兴课,文化兴校。用文化才能铸就当代社会的“教育魂”。



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听谭恒君先生的讲座有感
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 周 


226日,我有幸聆听了谭恒君先生以“文化教学”为主题的讲座,深受启发,感悟良多。对镜自照,我发现自己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课堂教学缺少文化内涵。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人,“道”和“业”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教师理应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任务,努力实践文化教学,让你的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一、传承优秀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尤其是优秀文化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养料,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其精神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等,所以,传承优秀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堂”又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把传授学科知识与优秀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以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体现德育价值


德育目标是传统教学的三目标之一。但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学课堂成解题车间、中学生成为解题机器课堂教学永远以升学考试做挡箭牌,重知识目标的实现,完全忽略其德育目标,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甚至阻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而优秀的中国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价值、精神价值,如儒家学说中的“仁爱”、“克己复礼”的思想,能帮助学生树立“平等”、“无私”、“明礼”、“博爱”的思想意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使学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完善品格。


三、课堂教学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体现情感价值
忽视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情感,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就是情知交融的课堂,而优秀文化中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因子,经典的古诗词往往以含蓄蕴藉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精妙的散文凭借丰富深沉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灵。学生还喜欢用情感教学用情感演绎教学内容的老师,老师完全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能量,以充满情感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视频图片等等,让文化与情感黏合,达到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蕴含情感的文化特质,只要教师能重视文化的熏陶作用,挖掘其内在的情感价值,我们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借助文化中最具感染力的武器——情感,与学生做心灵的交流,征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果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文化气息,将促成学生以审美的、同情的、友爱的目光守护一棵小树、一只麋鹿、一块绿地、一泓溪水、一片蓝天,我们的孩子就会懂得去守护心灵中那片圣洁的真诚,那片葱茏的诗意。
                                                            




                  提高文化素养,践行文化教学                    
              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 段向群

    2013年2月26日,“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在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举行了“全民阅读进校园,文明中国迎春风”全民阅读活动。本次活动提倡教师通过“文化阅读”积淀学养,实现“文化教学”;通过“文化校园”增强文化气场,提升学生文化内涵,进而构建“文明中国”形象。这次活动主要由谭恒君老师主讲,他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演讲,主题是:推崇文化阅读,提倡文化教学,建设文化校园,打造文明中国。听了这次演讲,我颇有感触:一是认识到自己以往教学的不足,二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感到欣慰,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是要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路途中,树立语文教学文化观,用文化的视野教语文,一定要提高文化素养,践行文化教学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学以及文化的精髓,了解本民族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现状和走向,还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学和走向,了解各国的文学和文化特色。这样,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能站在文本的制高点,游刃有余,妙趣横生。这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更好地践行语文课程改革的前提。语文老师面对的是生活在现实文化背景下的诸多个体,要培养塑造这些个体的人文素养,就应具有更高水平的文化素养。语文老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理解和领悟,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有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纳百川以成海,观千剑而晓器,广闻而约取,慎思而明辨。这样才能使语文老师有常饮常新的活水。


其次,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践行文化教学。在这里,谭恒君老师以《白杨礼赞》为例,讲到课堂教学的“三观”,即“史观、格观、情观”。“史观”就是课文的文化底蕴,包括它的教材史、文学史、教法史、考试史、地域史、变化史;“格观”就是文章的人文境界,教育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白杨树和楠木的象征意义不同,人们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如果你是站在文化的制高点来教课文,那么不管是象征抗日军民的白杨树,还是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楠木,他们都是挺珍贵的,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这样教学就超越了党派之争,消除了学生心中的歧视和仇恨。同时,还举了美国历史书中关于“南北战争”的编写事例,也更好地佐证了这一点。至于“情观”嘛,主要包括学情、师情和校情,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主要反映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总的说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是要真正以人为对象,用文化的视野解读文本,组织教学。从而唤醒学生的文本意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塑造学生的文化品质,达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听了这次演讲,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中践行文化教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三槐客

发帖
6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3-06
有视频一起学习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3-06
          听谭恒君老师“文化教学”心得体会
                      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  杨惠英


    2013年2月25日,我校邀请谭恒君先生讲座,我有幸聆听谭老师的精彩教育理论.谭老师是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探索者,实践者.文化像一缕春风飘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和作文中,让人沉醉.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校园这块净土也飘散着物质化的味道,谭老师创建文化校园是很及时也很珍贵的.用文化来养育孩子们的心灵,让女生出落成彬彬有礼的淑女,让男生出落成温文尔雅的绅士.学生们走进社会也将是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素质有教养的公民.      


      细品谭先生的文化教学十大目标: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
  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
  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
  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
  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这十大目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语文教学的土壤中,文化是肥料,有了文化的养分,校园的花儿才开的灿烂。有了文化,低俗庸俗就会远离,无知浅薄就会逃遁。有了文化,学生的心灵就会沐浴在阳光雨露中。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我们老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也应该是文化的承载者,自己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要不断吸收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精髓,丰富自己,更要丰富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谭先生的文化作文更是给我这个语文老师很大帮助和启示,他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丰富更有方向感。谭先生的文化作文有十大追求: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文化就像香草美人融汇在我们的写作中。为民生呐喊的屈原从汨罗江走来,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从史记里走来,精忠报国的岳飞从满江红里走来,还有精美的唐诗宋词来了,叹为观止的敦煌莫高窟来了,古老的丝绸之路来了,历史的文化沉淀丰富着我们单薄的心灵。我们的身上在文化的滋养下有情义有担当有内涵有魅力。


  “文化作文”带着历史的沧桑、文化的浪漫、岁月的绵长,以古典的方阵、精美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生动的场景、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直抵我这位语文老师的内心。这正是我作文教学中所向往的美好境界。


    听谭先生讲座,如沐浴阳光雨露,沁人心脾。我会沿着他文化教学的征途走下去。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3-11
        听谭恒君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感想
           张家界市民中    覃 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价值,是一个群体的精神家园。无论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还是培养学生完美的文化人格,“文化作文”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作文”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重视;二、与国家文化兴国战略不谋而合;三、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典范;四、它是中考高考应试的法宝;五、“文化作文”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六、“文化作文”有助于学生文化成长。


  第一、“文化作文”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重视。
  以谭恒君老师为核心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重视,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亲自为“文化作文”题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题词说:“文化作文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的有益尝试,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文化型教师,培养文化型学生,弘扬祖国文化。”当代著名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莫怀戚说“让文化作文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对传承文化、促进教育文化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课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第二、“文化作文”与国家文化兴国战略不谋而合。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兴国”战略。旨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理念,与六中全会“文化兴国”战略十分吻合。该课题目前已有80多个子课题,全国十多个省近100所学校加盟研究,其目的是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促进教育文化化,最终目标是复兴中华文化。提出的前瞻理念,如“素教”理念,“素写”理念,及“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手段”等等,在全国影响极大。


  第三、“文化作文”与素质教育相切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文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手段。文化教学以养育学生的文化人格,营造校园的文化气场为目标,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以文化人格的方式代代相传,让优秀文化以群体人格的方式,体现在思维、价值、行为、心理、礼仪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为达成这个目的,吸收传统教育教学的优秀理论成果,“修身”与“教化”并重,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人。把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意蕴传授给学生,用文化强健我们民族的血液,增强民族自信。这是一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教学思想。


  第四、“文化作文”是高考应试的法宝。
  “文化作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新课标要求。谭蘅君老师的“文化作文”应考理念:“把文化作为高考作文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这是‘文化作文’千年的追求,也是高考满分作文的备考法则。这几年很多高考考生写出一篇篇佳作,如2012年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广东的许多满分或高分作文,都是文化作文。



第五、“文化作文”促使教师继续学习。
  1、教师自身成长。
  学生要成才,老师也要成才。“文化作文”可以让教师感受祖国文化精神,感受人类文化的思辨,从而形成终身学习、文化终身修炼的观念。做一名文化型教师,要懂得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用文化的品格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用文化的思维去认识周边的生活,用文化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这样,教师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与专业水平;这样,教师才能成长为文化型教师。老师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教学、完善自我,将文化内化,再传授给学生,从事文学创作,都会如虎添翼。
  2、改善课堂教学。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理念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的文化气息更浓,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让课堂聚集更多的文化情感元素,增添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六、“文化作文”有助于学生文化成长。
  学生人格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影响,中学是文化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推进教育文化化,传承五千年文化灵脉,打造现代文言,重塑中华文化。”打造校园文化气场,砥砺学生文化思维,养育学生文化人格。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