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622阅读
  • 0回复

(强国文化)杨东平:印象以色列之二:与战争和平共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03
现代世界最旷日持久而且难以解决的地区冲突,就是以巴冲突了。我们在《新闻联播》中经常看到叙利亚或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人扩建定居点、以及加沙地区、约旦河以西、伯利恒等等,却不知其详,在地图上也找不到,感觉就是一个乱字。刚回北京,又在电视上看到巴勒斯坦战俘绝食、阿拉伯人与军警冲突的消息,仔细听后才知发生在拉马拉,于是付之一笑。只有亲临其境,才知道以色列其实是一个安全的国家,对巴以冲突的实情也才略为明白。


在国内获得的印象,以色列似乎一味强硬,甚至蛮不讲理。现在才知道并非如此。一个真相是,经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国土面积增加了36万平方公里;同时,产生了100多万难民。但此后,按照以土地换和平的思路,以色列已经陆续将战争所占领的土地还给对方,首先是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然后将加沙走廊、伯利恒、耶利哥、希伯伦等归还巴勒斯坦。


      戈兰高地的哨所-战争纪念馆

                                  

戈兰高地沿途的坦克



戈兰高地的鲜花



摄于戈兰高地,背景是希赫门尔雪山。



因此,在以色列境内存在着伯利恒、拉马拉等十来个由巴勒斯坦人自治的巴人居住区,如国中之国。阿巴斯的法塔赫政权在拉马拉,而哈马斯则在毗邻埃及的加沙地带,那里是目前最主要的动乱源。2000年前后,阿拉伯极端分子不断在以色列公交车上进行自杀式爆炸袭击,达到每周两起的频度。为此,以色列痛下决心,于2003年在伯利恒、拉马拉等问题最为严重的几个巴勒斯坦居住区建立了隔离墙。尽管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大为受损,但自杀式爆炸自此绝迹。在隔离区的阿拉伯人可坐专用大巴进入以色列工作,但以色列人严禁入内。游客也可以进入,著名的主诞大教堂就在伯利恒的隔离区内,旅游收入是这座四、五万人的阿拉伯人封闭社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以色列战后占领的土地,只有戈兰高地尚未归还叙利亚。据介绍,这既由于对叙利亚缺乏信任,也由于戈兰高地居高临下的战略位势,处于约旦河上游,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我们来到戈兰高地的哨所,也是当年战争的纪念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这里曾发生以色列军以2个装甲旅和11个火炮连的兵力,抵挡叙利亚5个师与188个连入侵的激烈战斗。沿加利利湖北上,昔日旧战场初春的山花已渐次开放。导游介绍加利利湖西岸的野花,被评为世界最美野花的第二名。每年三四月春花烂漫,其品种之丰富、花朵之美丽,成为著名而独特的风景。在鲜花开放的旷野之中,到处掩藏着军营、坦克、雷达、火炮。从新闻中听说叙利亚战局突变,俄罗斯开始撤侨,经询问以色列军人,称边境并无异常。


这是一种与战争近在咫尺的和平。在耶路撒冷,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男女军人,吃零食,打手机,也不列队行走,全无中国军人的军容风纪,可是真打仗。他们都是刚毕业的高中生。以色列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高中毕业后男生三年,女生两年。但正统派的学生不参军,某些中间派也不参军,但要到公益机构参加两年社会服务。虽说学生兵自由散漫,面无杀气,与战争却也形影不离。正在读研的导游说,几个月前发生真主党火箭弹袭击事件时,班上的男生都不见了,冲突结束又回来上课。所有服过兵役的成人每年都要接受2周至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以更新军事技能。战争离他们就这么近。



      伯利恒一瞥



伯利恒市中心的广场



伯利恒的隔离墙




      耶路撒冷:集市中的女兵



耶路撒冷:等待集合的士兵


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冲突要从《旧约》创世纪谈起。先祖亚伯拉罕4000多年前逃难到地中海东岸的迦南,他与妻子撒拉和来自埃及的偏房夏甲生了两个孩子,即犹太人的祖先以撒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以扫。因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上帝就是这么安排的。两个民族数千年来都在同一地区居住,也曾有过和平。在经历了2000年的流离失所和纳粹大屠杀之后,犹太人独立建国已成国际社会共识。1948年联合国决议通过的,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别建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巴勒斯坦国至今未能建成。时至今日,两方的极端民族主义都有否定对方、建设单一国家的主张。以色列内部有企图以军事手段建设“大以色列”的主张,即将阿拉伯人全部移至曾为“东巴勒斯坦”的约旦。阿拉伯极端势力的哈马斯组织,仍以消灭以色列为己任。然而,真正的和平之道只能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享土地,和平共处。两方的有识之士都在追求这一目标,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埃及前总统萨达特,都是以土地换和平者的倡导者,都为本族的极端派同胞所枪杀。


经与以色列的知识分子交流,关于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当前的现实主要是巴方尚不具备条件,没有阿拉伯人共同接受、可与以色列谈判的政治领袖。阿拉伯内部的争执,主要出于不同的宗教意识形态,极端派的原教旨主义拒不接受以色列合法存在的现实。如智者所言:政治可以谈判,而宗教是不容讨论的。中东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不是对与错、善于恶之争,而是“对”与“对”之争。
     问题又回到了上帝那里。



耶路撒冷:苦路的阿拉伯商贩



特拉维夫:拉宾遇害处



特拉维夫广场,远处是大屠杀纪念碑。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