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033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江津先锋初级中学分赛点快讯(初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4-30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民族基因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江津区先锋初级中学简报

    中国传统文化凸显立德树人的崇高境界,倡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大美至德,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育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博大胸怀,具有重要意义。
    为响应十八大“文化强国”追求,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提出的“文化中国·文化阅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校七、八、九年级共500余位学生参加了“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通过本次比赛,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蕴藏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和民风民俗之中。古典诗文、寓言传说、名人传记、格言名句、成语典故、家训家书、音乐美术、服饰礼仪、民间工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中华文化之美无处不在,熠熠生辉。本次活动借助文化作文大赛这一形式,打造了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气场,从而激励我校学生开展“文化阅读”。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校学生形成个性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思辨。这次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对我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改进作文教学方法的一次检阅。学校将以赛促研,推动我校“文化作文”教学研究的发展。
    经过层层评选,在全校参赛的500余名学生中,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5名,共50名学生获奖。



二等奖
追寻那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但现在,我们耳旁听不见京胡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眼前看不见草书龙飞凤舞的笔法,我们手中拿不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年画。我们应该深思:我们是否应该去追寻那渐行渐远的灿烂文化。
    如果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艺术是枝叶,思想是根须。而现在,这棵树已叶黄枝枯根损了。
    汉字,这种神奇的文字,如今被网络用语弄得面目全非。某年重庆中考,一位考生的作文竟出现了一连串连标点符号也没有的网络用语。由于人们也习惯键盘输入,召集,在报刊、杂志、书籍中出现错字也是屡见不鲜。网络用语、错别字充斥着青少年的大脑,如死缠烂打的蛀虫,蚕食着纯洁的汉字。
    周杰伦的几句“哼哼哈嘿”就把中国民歌挤到了角落;“星光大道”也占用了中央电视台的相当大的资源;娱乐节目也出现了大排场。人们习惯了娱乐模式,而逐渐忘却了民歌的韵律,传统乐器的悠扬,年画的古朴,汉字的意蕴……
    枝叶枯央根须损
    在娱乐时尚的时候,我们忘却了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无知也无涯;在腐朽成风的时候,我们忘却了老子曾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当金钱至上迷了心志时,我们忘却了孔子的呼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先贤圣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被抛在一边,实在令人痛心,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去追寻那渐行渐远的灿烂文化。
    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过时了,京剧太缓慢,没有跳跃的节奏。书法太单调,没有丰富的色彩。其实并非如此,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一直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的精华存在:忠孝、仁义、诚信、礼让、爱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这幼……是道德文章,是游子的思乡泪,是勇士的精气神,是支撑中国走过兴衰荣辱的强大动力,它嘴跨越了时代,到今天依然闪耀中华。
    我们应追寻,追寻那渐远的中华灿烂文化。多听一听婉转的二胡,多看一看优美的书法,多摸一摸精美的陶瓷,多读一读诸子百家、二十四史……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华灿烂的文化绝非是庸俗一家。
先锋中学2015级1班  罗乔月     指导教师  鲁德秀

                              
正在消逝的礼仪

   “兄台好见识,鄙人受益匪浅。”这样耳熟能详的台词,在古装剧中听过多次了吧!是的,千百年来规矩积淀,让中华成为礼仪之帮。
   “哎哟,你把我撞了,快赔钱,”而现在,你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碰瓷”?这令人心寒的画再找不到旧时规矩方园的礼仪。是的,礼仪在消逝。
    新时代的到来免除了当初繁琐的礼节,长幼相见亦不用再行叩拜之礼。而这份最初的好心,却使人们忘记了文明大国的史实——遵循礼仪。面对相同血脉的至亲,本应该恪守孝道,严遵礼节地对待双亲,却反而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多少血淋淋的事例鲜活呈现,因各种小事与父母顶嘴,趾高气扬地辱骂双亲,各种不堪在字句脱入耳的字眼而脱口而出,有甚者更是动手殴打父母。当他们对父母高分贝地说出第一个字时,这礼仪,便已经流逝了。
    长辈都已经如此了,便更何况同辈呢?
    班级学校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通常见的便是一位同学不小心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碰掉了,但却未捡起亦未道歉便径直走过。这位同学心火急躁使力截住他便气势汹汹地要找他理论。而他被截后亦是火冒三丈,开口便骂,两个同样无礼暴躁的人,怎么可能更是听到自己被骂之后还心平气和的受着,于是,越吵越激烈,渐渐开始动手。当双方扭打在一起皆未讨到便宜之后才被后知后觉的人强行拉开。试问,为何古时几乎没有发生这样的事,而如今,在这却是屡见不鲜?不正是因为流逝了礼仪吗?!若撞书的同学能礼貌地将书捡起来再轻轻道个歉,若被撞书的同学怀揣着礼仪微微一笑,细细说声:“没关系”,又怎么会发展到后来拳脚相加。
    曾经严肃的礼仪被嘲笑成刻板,如今无理的行为被推崇成骨气,似乎看起来合情合理。终究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无理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清醒吧!从迷糊黑暗中醒来,去找寻光明和谐的礼仪文化。你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的民族中挺直脊梁的中国人!你会真正感受到来自血脉里的骄傲!那份傲气,沉淀于上千年来的文化礼仪!
     45度前倾身体,拾起正在消逝的礼仪!
                                                                               先锋中学2015级2班   袁玉洁     指导教师  夏培祥
                        
正在消逝的色彩

    属于这个时代的风不小心吹过那个时代的墙,那个时代仅有的色彩稀疏展现。只有一些色彩随风飘出墙外,而剩下的那些却被落叶覆盖等待着有一天人们拨开落叶,发下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那些消逝的文化啊!那些斑斓的色彩啊!
    交错在详见的白墙黑瓦,看似单调的黑、白两色,却是时代的艺术品。几十根木条架起几百块瓦片,放一块干净的玻璃瓦,阳光透过天窗一道光柱投在屋内。微尘在光柱下掀起耀人裙摆翩翩起舞。夜晚时躺在凉床上透过天窗看夜空中星星微笑着向我眨眼。现在一躺下头上只有刺眼的灯光、坚硬的墙顶。下雨时,雨滴落在瓦片上发出悦耳的声音,黑瓦白墙仿佛钢琴上的黑白键,但歌声却越来越远。
    变幻于瞬间的五颜六色,衣服上精美的图案,色彩均匀地分布在脸上,川剧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绘制变脸脸谱笔锋要锐利、粗犷,颜色对比要强烈,这样才能形成炫目的礼堂效果。常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特征,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川剧脸谱以颜色变现人物的基本特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形成的。电视上有太多精彩的综艺节目,人们往往停顿一秒后你就跳开了戏曲频道。我们忽视的不只是戏剧而是中华文化。
    原来校门口卖糖画的担子早就不知去向,走出校门却能看见各式各样的街头小吃,烧烤、奶茶、包子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糖画的记忆却永远抹不去,吃惊的看着老板用勺子,起金黄诱人的糖汁熟练的勾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这糖汁也需要技术兑制,过热太稀易变形太冷则太硬无法定形。从宋代就出现了糖画,传到了今天。经历了许多的演变。怪不得每次吃时都能感觉到糖汁熔化到了心里,让人无比的幸福、甜蜜。我离原来举着糖画蹦蹦跳跳的时光越来越远了。
找回消逝的色彩,为未来画一幅美丽的图。
                  先锋中学2015级3班   黄永思   指导教师  任文


三等奖
正在消逝的历史文化
    过去拥有很多的回忆。那些过去,那些回忆,却在不知不觉中消逝—题记
    小时候,我和父母在广州居住过一段时间,有人告诉我:浏览广州就得去有特色的祠堂看看,那里才有最纯、最正的广州文化。
    在我居住地旁边有一家祠堂,可与我听到的完全不同。外墙上到处是小孩们的涂鸦,古老而厚重的大门上满是触目的伤痕,没有庄重肃穆的气氛,孩子们在祠堂里到处追逐打闹、嘻嘻哈哈。我问一位爷爷:祠堂里不是很庄重的地方吗,这里怎么……爷爷忧郁地看看远处,半响才叹口气说:“谁说不是啊!小时候我们是不敢随意进祠堂的,可现在的青年人,谁还在意这些,没了没了,都没了。”我抬头望了望那曾经做工精细、宏伟大气的祠堂,如今,也只有一副空洞的身躯,再也找不到他的蕴味,只留它是风中摇曳、叹息……
    提到四川,人们会提起川剧。提起川剧,人们自然会想到“变脸”, “变脸”这一绝活,那才真叫绝,一亮相,走几步,手一抺,就是一张新的脸谱:红脸关公忠肝义胆,白脸曹操奸诈狡滑;黒脸包公正大无私……这一张张生动的脸谱让人拍手叫绝。而现在呢?“变脸”失去了它的粉丝,没有人愿意花半天时间去听一场咿咿呀呀的川戏。于是,我们只有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上才能窥见它漏洞百出的身影。真是让人可笑可悲可叹。
    “川江号子”是另一个让巴蜀人民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用雄浑、高亢、荡气回肠来形容毫不为过。“川江号子”曾激励了多少巴蜀人的心,几乎人人都能吼上两句。然而现在,“川江号子”只存在在音乐的历史博物馆里,谁还愿意,谁还会吼上两嗓子?只有在那波涛汹涌的川江上,才有“川江号子”的灵魂,只有在那里,“川江号子”才有它的血肉这躯。然而在这平坦的江面上,在这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年代里,谁还会去吟唱这带有几分悲情的“川江号子”。
古老的祠堂、悠久的川剧、豪迈的川江号子。这些曾经让人们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正在一点点的消逝。或许可以用罗大佑的一句歌词来形容最为形象: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这不禁让人悲从中来。
    朋友们:珍惜我们的历史文化吧!那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别让历史文化慢慢消逝。失去以后,就再难找寻。
先锋中学2015级1班     吴钰莹   指导教师  张基德
正在消逝的“天堂”

    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情思,那就是文化遗产。
    历史的洪钟叩响了浑厚的清音,穿越时光的河流,震撼今人的魂魄。在千年后的今天,这光华、这火苗、这烈焰竟成了暗淡之势,正慢慢上午消逝。在人们漠视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用带着体温的双手去轻轻抚摸文化遗产是否有些奢侈?又是否有一点迟?
    穿梭于北京故宫,我们可以欣赏到富丽堂皇的宫殿、精美的雕刻艺术,还有古老的洋溢着历史魅力的文物,真是巧妙绝伦啊!可是,在一个大铜缸上有人竟在此刻下了“XXX到此一游”,这不仅仅是对文物的毁坏,也是对我国文化遗产的轻蔑,若干每个人都这么做,那么文化遗产将会从我们的世界里彻底消失。还好,在微博上,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我们应当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回望历史,明清时期,光绪帝为表达自己的孝心,下令为慈禧太后修建一座宫殿——圆明园,这座宫殿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工精巧,有着独特的建筑方式。可在依次战争中,英法窃贼进入圆明园,肆意破坏,带走有价值的、易于携带的文物,并在离开前,电容火焰烧毁这座无价之宝。火焰灭后的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它失去了原有的光艳美丽,也失去它高不可攀的价值。正是因为这些自私贪婪的人类,我们的“天堂”——文化遗产才会逐渐消失。爱护文物,尊重文化遗存。
    在当今社会,经济在不断地相牵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杂技、变脸、民歌和特产产品等行业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传承下去。可是现在,对这些感兴趣的青年人越来越少,都认为这些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没有多大意义,他们大多痴迷于电子产品、化工食品。却不知道现在人们不大感兴趣的都是闲人传承下来的手艺和技巧,是珍珠,是宝藏!我们应该传承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的火焰永不熄灭!
    流年的浪花涤荡在邈远的心际,一朵朵小花,激起最灿烂的瞬间。文化遗产,是正在消逝的“天堂”,也是人类与地球永恒的情结。
先锋中学2015级3班   罗乔丹  指导教师  鲁德秀

正在消逝的古韵

    墨绿色的长袍,修显出他英俊不凡的身姿,那头乌黑的长发披及肩头,条条金龙喧闹不已,层层云雾泛着朦胧,望见绾簪上的蕴绿,思绪飘向远方。
    滔滔江水边上,一位古装男子端坐于柳树边,悠悠抚琴,那琴声时而如嘶吼的烈马般疯狂,时而如潺潺的小溪般柔和,时而如晴天霹雳般决绝,时而如寺庙古钟般悠长。静静地听,轻轻的嗅,连空气都弥漫着音乐那神圣的音符,它们像活泼的精灵,洗涤着人们的心灵,陶醉着那世俗之外的高洁情操。
    我瞰望那山峦,连绵起伏的绿色波浪带动着人们那永不停息的热血在天地间奔腾。看那高高筑成的城墙下,那如蚁巢般密集的人群。他们手握铁锤,粗布短衣间,挥汗如雨。他们有自己的血汗筑建了智慧的城池,用他们粗糙厚茧的双手支撑起伟岸的长城,他们将他们的灵魂与血肉之躯融进了这一砖一石。长城,气势磅礴,它那蜿蜒曲折的身姿便是龙的化身。它像龙那么高大伟岸,是一切强权所不能比拟的。龙是古代最高权力的象征,是长城这条威武不凡的“  龙”又岂是任何人可以蔑视的?
    那屋檐高高翘起的尾角,仿佛是狴犴的化身,那傲娇的姿态像是不把世间万物放在眼中。红木粗梁柱添上了精飞的雕琢之风,那朵朵国风富贵的牡丹栩栩如生。棕榈般的门檐,墙角那亭亭玉立的瓷瓶,那釉彩鲜艳的花色,青釉的花胎,那江南的秀美景便从脑海中浮现出来。
    俱往矣……看今朝——
    霓虹灯在城市的喧闹中闪烁不停,在这里听不到俞伯牙那《高山流水》般的绵绵琴声,听不到余音绕梁的美妙乐声,却只能听到那狂卷沙尘的重金属味的“噪音”,那些京剧与琴音结合成的“变味琴音”,这是在摧残古典的琴乐,在摧残人们想寻一方净土的纯净心灵。
    现在的秦长成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成为废墟,曾经有人想要恢复长城英姿,大家纷纷开展“找砖”行动,结果有人用城墙砖去建公共厕所,当作彻墙的角料,这无疑不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蔑视?现在的长城尽管气势不减秦长城但是这份巧夺天工的手艺又怎可复制呢?甚至有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总爱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不也是对文化的破坏与亵渎吗?
    网上现在最流行着富贵人用着古董器具来喝水,喝茶,甚至于有人重金购买景德镇年代久远的古青花瓷瓶只为用来泡酒,这种行为不禁让人咂舌!中华那精美的青花瓷瓶是用于人们赏心悦目,撑面子的吗?不,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为中华儿女这种损坏文物的行为而感到可耻!。
    那西洋味十足的琴声,那周而复始修建的长城,那青花瓷瓶呈装着食物的样子,这不是一种破坏民族文化的败行吗?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于我们身上,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保护我们的文化家园。

                                                                               先锋中学2015级2班   马雪  指导教师  李治文
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初赛获奖名单
学校:重庆江津 先锋中学     联系人:鲁德秀    

姓名 作文题目 名次 指导教师    
吴贞珍 坚守共同的财富 一等 代永胜    
金丽萍 正在消逝的乡音 一等 任文学    
钟珮漓 文化铸就中华魂 一等 夏培祥    
罗乔月 追寻那渐远的灿烂文化 二等 鲁德秀    
黄永思 正在消逝的色彩 二等 任文学    
袁玉洁 正在消逝的礼仪 二等 夏培祥    
吴钰莹 正在消逝的历史文化 三等 张基德    
罗乔丹 正在消逝的“天堂” 三等 鲁德秀    
马雪 正在消逝的古韵 三等 李治文    
刘中萍 遨游传统文化 二等 代永胜    
屈金鱼 敬畏中国文字 二等 张基德    
黄艳秋 濒临灭绝的文化 二等 代永胜    
周瑶瑶 正在消逝的遗产 二等 鲁德秀    
吴燕艳 正在消逝的乐趣 二等 张基德    
张旭 正在消逝的年味 二等 夏培祥    
杨洪婷 正在消逝的活文化 二等 夏培祥    
况德利 正在消逝文明 二等 夏培祥    
胡娜 传统文化哪儿去了 二等 李治文    
李天文 正在消逝的铁环时代 二等 夏培祥    
王嘉米 正在消逝的文化 二等 夏培祥    
周小凤 正在消逝的“锦绣繁华” 二等 任文学    
吴雨凤 别让文化染上伤 二等 任文学    
廖心梦 正在消逝的小文化 二等 鲁德秀    
黄秀静 正在消逝的味道 二等 鲁德秀    
王兴余 正在消逝的财富 二等 鲁德秀    
陈静 正在消逝的瑰宝 三等 夏培祥    
钟传庆 我拥有悠悠中华文字情 三等 夏培祥    
丁冠铭 正在消逝的足迹 三等 李治文    
赵代财 正在消逝的过去 三等 李治文    
梅宗清 正在消逝的黄梅戏 三等 李治文    
黄荣杰 那些消逝的节日 三等 李治文    
邹雁妮 正在消逝的瓦房 三等 夏培祥    
李天源 正在消逝的遗产 三等 夏培祥    
张月 正在消失的圆明园 三等 夏培祥    
杨成睿 正在消逝的道德品质 三等 任文学    
赵富永 正在消逝的古典 三等 任文学    
高云 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 三等 任文学    
程启桓 信息时代里的传统文化 三等 任文学    
江淋 墨染吟咏的传统文化 三等 任文学    
顾易纯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三等 鲁德秀    
程兴兰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三等 鲁德秀    
赵开旗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等 鲁德秀    
胡梦蝶 传统文化的美 三等 鲁德秀    
郑吉鍶 正在消逝的文明村落 三等 代永胜    
邹远 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等 代永胜    
江亮 正在消逝的泰山 三等 代永胜    
田瑞涛 正在消逝的文化 三等 代永胜    
李星渝 正在消逝的文化遗产 三等 代永胜    
刘均莉 正在消退的中国文化 三等 张基德    
王云飞 传统文化伴我行 三等 张基德    
张源源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三等 张基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