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82阅读
  • 0回复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9年湖南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李占威
 

发帖
5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10
 

(09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分析】A项,考生可据构词方式判断。“季秋”应该和“暮春”、“仲夏”之类的意思差不多,那么,这个“季”就不是“季节”的意思,而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深秋花事萧瑟,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读文言材料,据平时积累,据语感,通过语法分析,再辅以排除法,一般可以正确作答。


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考生可据对照句该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推断(用代入法进行排除)。A项:代词,指“天地变化”/语气副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B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代词,“……的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思路点拨】考生可能会在C和D间犹豫。可以仔细辨识,反复推敲。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而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因此,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思路点拨】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文,不要草率。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答案】(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_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采分点】(1)的“明”,(2)的“仰食于我”(3)的判断句式和两个“者”的含义的区别。


【思路点拨】三个句子,难度不大。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顿、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考点】考查对文章构思的分析。


【解析】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如何阐述……的道理”的隐含信息就是让考生回答作者说理的手段、方式、方法。如果把它看作议论文,就是回答议论文“三要素”的问题。这样转换思路后,结合选文来分析,应该不成问题。另外,第11题的D项也可借用。


【思路点拨】作为一篇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往往将叙事与说理、劝勉融为一体。考生可结合课文知识和相关文体知识进行判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