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827阅读
  • 0回复

(百家杂评)这四人给鲁迅作品差评:为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7

这四人给鲁迅作品差评:为什么?

文化作文的思想底蕴,最核心的思维是文化思辨。文化思辨首先来自于历史轴线上不同的观点汇集与碰撞。比如对于鲁迅作品,如果我们只看到一边倒的称赞,看不到差评,那么无论我们怎样进行思辨,都是自欺欺人人。因为我们首先的思维的时候,手上的资料就不客观。这样思维的结果,无法辨析,无法提升思想的底蕴与提炼思想的纯度及高度。

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的大文豪,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在文学创造、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等领域,对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在韩国、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影响非常大!

所以,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说,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日本文学评论家竹内好说:“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可以说,在东亚三国中,鲁迅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文学上是一座丰碑!

那么,鲁迅作品究竟怎么样呢?毫无疑问,正面的评价一大箩筐,把鲁迅夸成一朵镶嵌99k氪金的鲜花,在此就不多说了。本文重点讲述的是,有四个文学大师,竟对鲁迅的作品不屑一顾,甚至可以说是负面评价!

第一个,成仿吾(1897—1984),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关系不错。曾在1924年写了一片文章《<呐喊>的评论》,如此评价鲁迅:“我们中国人有一种通病,小说流行的时候,便什么文字都叫小说,这是很容易使人误会的事情。作者是万人崇仰的,他对于一般青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像这样鱼目混珠,我是对于他特别不满意的。”

第二个,蒋梦麟(1886—1964),曾是北大校长,与胡适、蔡元培等是好友。有人评价,北大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蔡元培,而是因为蒋梦麟。他在《谈中国新文艺运动》中写到:“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第三个,当代作家王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他的作品之一。此人语言犀利幽默,嘴特贫。2000年的时候,王朔在《我看鲁迅》中写到:“我从来没有觉得鲁迅的小说写的好,他的小说写的过于沉闷。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

第四个,苏雪林(1897—1999),她表哥冯友兰和女作家张爱玲关系极为复杂。在1937年,她在《关于当前文化动态的讨论》一文中,对鲁迅口诛笔伐:“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青年.......读其书而慕其人,受他的病态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个个都变成鲁迅,那还了得?”

当然,苏雪林对鲁迅的评价,太过于偏激,变成了人身攻击。鲁迅在世的时候,苏雪林将他夸成“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但鲁迅死后,就立即大骂他“褊狭阴险,多疑善妒”,“无廉无耻”等!

因此,以上四个人对鲁迅的负面评价,未必就正确。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这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对于鲁迅的作品,大家读来觉得有收获,那就是好的,觉得没收获,那就换一个人的作品看!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鲁迅还有两点值得一提,(1)鲁迅在世时,的确是“毒舌”,属于超级喷子,在那个年代的文坛上,十有八九都被他喷过,包括帮助过他的邵洵美——民国孟尝君,(2)本命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因为作品影响力大,为众人所知,后来就成了他的代名!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