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被杀原因 梁启超极力隐瞒 百年后一本日记揭开真相
晚清七十年众生相(六十五):围园杀后
清政府指控维新党人谋反,但康、梁却拒不承认。那么,究竟纠众包围颐和园,绑架甚至杀害慈禧太后的计划,是否真的存在呢?
从遗留下来的史料看,尽管康有为等人曾试图掩盖真相,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残存了下来。综合各方面的证据,应当认为维新党在当时,是有过“围园杀后”的意图的。
证据一:康有为篡改光绪密诏
在维新变法后期,光绪自知变法过急,已经触怒慈禧太后,自己的皇帝之位也是朝不保夕。为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光绪通过杨锐向宫外的维新党人发出了一封衣带诏。这份诏书,后来辗转于杨锐的儿子杨应昶、学生黄尚毅之手。1909年,他们将这份密诏交还给了清政府都察院。
“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从这份诏书中可以看出,光绪的意图最多只是罢黜老谬昏庸之臣,推行变法,但前提是不能“有拂圣意”。可见,光绪当时的想法是比较保守的,其本人并未敢有劫持太后的念头。
光绪这份密诏,主要是发给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这军机四章京的,康有为可能也曾见过这份密诏。后来戊戌六君子被处斩,康有为流亡海外之时,以为这份密诏已经丢失,无人知道真实内容,于是对其内容进行了篡改。
“朕维时局艰危,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十分焦灼,不胜企盼之至。特谕。”
在这份诏书里,康有为不但把光绪的主要求助对象从杨锐换成了自己,而且还将光绪对变法之策的询问,变成了走投无路的呼救。这样一来,虽然康有为并不承认有“杀后”计划,但万一事情败露,也给自己铺好了后路。凭着这一说辞,康有为在海外募集了许多华侨捐款,说要杀回瀛台,救出皇上。但他却始终不肯把这份诏书的原件公布出来。
证据二:袁世凯的说法与梁启超的信件
关于维新党人意图谋反的举动,主要是由袁世凯抖出来的。后来,袁世凯也在《申报》上公开了他当年的日记。在这段戊戌日记中,袁世凯记录了在政变前夜,谭嗣同前来邀他共谋大计,劫持慈禧以归政光绪的过程。
“(谭嗣同)出一草稿,如名片式,内开:‘荣某废立弑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性命亦不能保。……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宫,人事可定,如不听臣策,即死在上前。’各等语。予闻之魂飞天外,因诘以:‘围颐和园欲何为?’谭云:‘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问。’”
也正是基于袁世凯的指控,清政府才给维新党定了谋反之罪。对于袁世凯的说辞,康、梁二人均矢口否认。在1908年,康有为给光绪的同父异母弟,摄政王载沣写了一封书信。在书信中,康有为给自己进行了辩白。
“戊戌春夏之交,先帝发愤于中国之极弱,强邻之侵凌,毅然维新变法以易天下。其时慈宫意旨所在,虽非外廷所能窥伺,就令两宫政见小有异同,而慈孝感召之诚,终未尝因此而稍杀。自逆臣世凯无端造出谋围颐和园一语,阴行离间,遂使两宫之间常有介介,而后此事变遂日出而不穷,先帝所以备历艰险以迄今日,实惟此之故。”
按康有为信中之意,维新党意图谋反,完全是袁世凯生造出来的。他还把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十年的责任,全都推到了袁世凯一人的头上。当时载沣正想借机打击袁世凯,因此康有为的说辞,颇能中其下怀。
但是康有为的说法,却有一个疑点。因为当年谭嗣同想拉袁世凯下水,袁为保命而向太后出卖他们,道理上是说得通的。但若维新党没有谋逆之举,袁世凯却诬告他们谋反,不但对袁自己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因此担上巨大的风险。袁世凯乃精明绝顶之辈,断不会为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事,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近年来,学者杨天石在《万木草堂遗稿外编》中,发现了当年梁启超寄给康有为的一封书信,对破解上述难题颇为关键。信中说道:
“师所上监国书奉到时。袁贼已败,故措词不能不稍变易,已僭改若干,誊写递去矣。戊戌密谋,鄙意谓必当隐讳,盖投鼠忌器,今两宫皆殂,前事非复嗣统者所忍言。非伤德宗,伤孝钦,为监国计,实无从理此曲直也。故弟子写信入都,皆力辩戊戌绝无阴谋,一切悉由贼虚拟,专归罪于彼一人,则能够开脱孝钦,而事易办,师谓何如?望尔后发论,跟此一线,以免异同,为叩。”
原来康有为前面这封《上摄政王书》,原稿是先寄给了徒弟梁启超,再由梁启超代呈给载沣的。梁启超在信中说,自己对康有为的上书进行了一些修改,而修改的部分,就是当年的“戊戌密谋”。
从梁启超的字面意思理解,应该可以推断,在康有为一开始的上书中,是透露了些许当年维新党谋反的秘密的。但梁启超认为此事若公告天下,舆论将对己不利。于是梁启超对这封上书进行了“僭改”,并要求康有为和他统一口径,咬定“一切悉由贼(袁世凯)虚拟,专归罪于彼一人”,以免两师徒说法不一致,让人给留下了口实。
此封书信本意为掩盖戊戌真相,不料后来未被销毁,反而成了揭露真相的关键证据之一。
证据三:尘封多年的日记浮出水面
在当年的“围园杀后”计划中,谭嗣同对袁世凯说,“我雇有好汉数十人,并电湖南招集多人”。因此,这里面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即维新党雇佣而来,组织进行最后“杀后”这一步骤的实施者。他的名字,叫做毕永年。
毕永年是湖南长沙人,在“围园杀后”失败后,他逃到了日本,后来加入了孙中山的兴中会。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外务省公开了一批档案,其中就有毕永年当年关于这一事件的日记《诡谋直纪》。
在日记中,毕永年记录了行动开始前,康有为与他的秘密对话。一则为:
“或以百人交汝率之,何如?至袁统兵围颐和园时,汝则率百人奉诏往执西后而废之可也。”
另外一则是梁启超转达康有为的命令:
“顷梁君谓我云,先生(康有为)之意,其奏钢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乎?”
若毕永年此日记不是伪造,从公布的资料来看,基本坐实了当年康有为等维新党策划“围园杀后”的阴谋。只是康、梁师徒为了自己政治上的利益,对此三缄其口,一直在竭力掩盖真相。而袁世凯公布的所谓真实记录中,其实也有为自己文过饰非,篡改史实的行为。因此,袁世凯和康有为等人在这段历史上纠缠不清,无非都是为自己一方的利益集团服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