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19阅读
  • 0回复

复旦回应“朱学勤抄袭”:乐意接受方舟子举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27
“如果我们之前的调查确实有疏漏的地方,我们会修正错误,如果方舟子的举报有新的材料,足以推翻我们的结论,我们也会实事求是;如果没有新的举报材料,而且我们之前的审查大体站得住,我们也会坚持原来的意见”。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俞吾金说。
昨天,本报报道了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实名举报著名学者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涉嫌抄袭,要求复查的消息,俞吾金对此表示欢迎。而朱学勤则对本书此前的读者表示歉意。
程序
集体研究如何处理
俞吾金表示,自己还没收到方舟子的举报信,但是已经在网上看到了。如果方舟子实名举报,那么学术委员会将根据方舟子举报信的内容,认真进行研究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再给他本人一个回复。
俞吾金说,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老师是用业余时间做这个事情。学校现在已经放假了,具体的回应要等到春节以后了,因为有的老师已经回老家,有的要出国。我们用email交流还是可能的,但是肯定要面对面集体进行研究,自己也是服从大家的意见。

要点
关键是看有没有新证据

对于方舟子的举报,俞吾金说,“原来我们受理此事,主要是涉及到举报抄袭的部分,我们不可能对整个著作所有的部分负责任。比如,你认为他第几章哪些部分是抄的,我们对此进行核对,我们的结论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的。如果方舟子提出的问题,涉及我们原来审查过程中没有出现的新材料,那么我们将针对这些新材料作出回应。如果涉及老的材料,我们已经回应过了,那么也会表明我们的态度。如果老材料我们没有作出回应,那么这次也要作出相应的回应。总之,所有的问题,我们要等收到他的公开信进行研究,并对我们原来的调查进行比对后,才能具体的答复。”

俞吾金说,学术委员会以前没有遇到过像方舟子这样质疑结论,明确提出要求复查的情况。“因为我们对于实名举报,一般会把调查结论反馈给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有时候,被举报人是否接受调查结论,主要还是根据事实来认定。我认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抄袭,主要还是看事实,而不是看一个人的主观态度。”

匿名
更欢迎实名举报
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公布后,水木清华社区有网友发起了签名活动,称朱学勤抄袭。其中既有实名,也有 匿名。也有网友开设专门的博客,公布证据。

俞吾金说,“一般说来,我们更乐意接受实名举报。因为 匿名举报,举报者做学术批评时,可能说话也不那么严格,因此,我们更倡导实名举报。但是,如果 匿名举报的内容是实事求是的,如果在我们的工作范围之内,我们也会处理。”

俞吾金同时表示,“ 匿名举报有时涉及一些问题,比如,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是同一单位的,他担心打击报复,因此我们要看具体内容,经过甄别后看是否属于我们的工作范围。因为有的事情是学校的纪委管的,有的可能属于研究生院管的。”

- 调查回应
俞吾金就第一轮调查答疑
结论 有争议不可避免
对于委员会调查结论存在的不同意见,俞吾金觉得很好理解。他说,对同一个事情,总会有不同的看法。严格说,委员会还朱学勤清白,主要是涉及到指控他抄袭的那些章节。这分两种性质,一种就是抄袭,一种是在学术规范上不严格的地方。严格说,上世纪80年代也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但是也要看到当时的情况,有些学者可能对学术规范不太了解,有些疏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分析。

俞吾金也谈到,“朱学勤引用美国学者Carol Blum《卢梭与道德共和国》的部分,有些地方做了注,有些地方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没有做注,考察起来比较复杂。根据我们当时的分析,还是认为属于学术不规范的范围。如果我们的结论总体上是合理的,那么我们会坚持这个结论;如果有新的材料足以使我们推翻原来的结论,那么我们会修正自己的错误。”

原则 审查结论出于公心
对于有些指责称,因为朱学勤是从复旦毕业的,所以委员会包庇他。俞吾金说,“我们很难避掉这个嫌疑,也不太好说。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做到尽量出于学术公心,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希望维护学术的尊严。但是我希望,大家用事实来说话。引起各种各样的误解,我们也能承受。”

俞吾金希望,“学术界有一个团体,组织史学界的人来审查这些材料,没有我们复旦的人参与。也许,这样的审查结论会更好。但是,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个名单如何产生?因为一个学者在他所在的领域,可能很多人,他都已经熟悉了。这些人的资格该如何认定?另一方面,即使人员组成这个问题不存在,一旦公布结果,可能还是会有各种争论。”

- 当事方意见
朱学勤为疏漏向读者道歉
此前,朱学勤曾希望委员会公布自己所写的9000字解释性的陈词。俞吾金说,“这应该由他自己做决定,如果他委托委员会,我们可以代为公布。”

昨日,朱学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布这9000字陈述词,我正在考虑。这个陈述词,实际上已经回应了现在一些人对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结论的质疑。在2010年8月18号提交的这份陈述词中,最后有一段说明,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学术论文,入门之作,怎么可能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此书一定会存在疏漏、以及翻译方面的问题,在修订再版时,我将一一订正,并向此前的读者致歉,同时也请委员会批评赐教。调查结果对外公布后,我当时强调两点,第一,感谢复旦还我清白,第二,感谢结论中对我的批评。” (记者张弘)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