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85阅读
  • 1回复

柏杨:让中国古代的帝王死得很难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6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6
 

众所周知,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自问世以来,得罪了不少国人,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灵魂丑陋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示出来,让他们很不自在,很尴尬。而柏杨还有另一本书,却是得罪古人的,而且包括自黄帝轩辕、尧舜以来的帝王,这本书叫《帝王之死》,让这些至尊的帝王灵光尽失,龙颜失色,让他们死得很难堪。
??
??据柏杨的考究,从黄帝轩辕到清代溥仪,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百九十七个帝君和一百六十二个国王,在这五百五十九个帝王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死于非命的;他们最后的结局,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不得好死。这些帝王,要么被绞死、烧死、饿死或者囚死;要么被谋杀、流放。其内因皆是自作孽的制度结构,政治是无形的杀手,一旦被触及,则命不保矣。
??
??本来,在我们的思想中,那些帝王坐拥天下,无论是世上的财富,还是佳肴美女,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本应该享尽荣华富贵,并得以颐养天年,为何会死于非命呢?正如柏杨在《帝王之死》序中写的:盖任何人都没有力量干掉一个帝王,有力量干掉一个帝王的,只有帝王自己,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充当可怕的掘墓人;掘他自己生命的墓,掘他王朝政权的墓,掘百千万别人的墓。
??
??在古今争权夺势的世界,政治因素始终高于一切。在权利和政治利益上,丝毫没有感性和亲情可言。为了自我的最高利益,父母可杀,亲兄弟可以牺牲,女儿可以送入虎口,忠臣可以不要,甚至可以乱伦。在政治权利、色欲金钱、私欲阴谋之间,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使人非命,即使是处在权力峰巅的人们。何况实际上,这些因素往往是纠缠在一起,象潜网,让人无法逃避。以此观之,对于中国古代帝王多死于非命这一命题,也就容易理解了。
??
??翻开中国历史,阅尽王朝兴亡,在王朝更迭过程中,无不是经过暴力对抗、踏过万千尸骨、涉过涓涓血河,才最终问鼎天下的。古诗云: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说明的正是这种史实。一个王朝诞生后,帝王及其臣属,往往只顾自己骄奢淫逸、酒池肉林、夜夜笙歌;往往是苛捐杂税使黎民不堪重负,加之连年战火连天,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帝王焉能不死,王朝焉能不亡?故曰:盖帝王将相自掘坟墓也。
??
??即使象尧舜那样的先帝又如何?所有正史告诉我们,尧舜是远古贤明的帝王,而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禅让传奇。但在柏杨的《帝王之死》一书中,把这两位贤君说成是笑里藏刀、包藏祸心之辈,二者其实也想家天下;所谓的禅让,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然而,二者之所以会成为千古称颂、万代敬仰之人,全是传统儒家政治挂帅与政治意淫之所致;古今王朝更迭,哪有禅让之理?
??
??即使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明君,深刻意识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以之告诫后代继承者,但唐朝最终也无法避免其覆没的命运。李后主李煜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却庸驽无能,最后成为唐朝的掘墓人;而他自己也当了宋太宗的俘虏,最后因感念故国不堪回首,抒写了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亡国之君的哀怨,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死时,痛苦不堪,身体呈弯曲痉挛状。
??
??而夺嫡之争,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政治斗争的具体表现。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起于商末,定于周初,绵延数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一制度几乎成了父子兄弟之间、君臣之间钩心斗角、相互杀戮的导火线。综观中国的封建王朝,夺嫡之战几乎永不停息。不知有多少帝王骄俊之才,被这一制度葬送了美好嘉年,甚至性命。
??
??此外,夺床之战在封建的中国也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在古代,因女人而失去朝代国都,因女人而丢掉老命的帝王,大有人在。都说红颜祸水,不是无中生有的。后宫的争床之战,可与战场之激烈相比拟,女人发起的不流血的战争,比起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的战场更加可怕。令人胆寒的是,清朝光绪帝之死,原来都认为是殓于疾病。而据最新考证,他是被人毒死的,据说是老佛爷让自己的内侄作为陪葬,或许另有隐情,至今还是一个迷。
??
??其实,中国古代帝王的非正常死亡现象如此惊人,除了以上所说的一些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并被柏杨视为普遍之规律。柏杨说: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至第二代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将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而这样的历史宿命观,孟子早就有类似的说法,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朝代权力的延续一般不超过五代,便将面临更迭的危险了。
??
??说到帝王的宿命,中国春秋时期诸侯晋国的一位君主晋景公,是死得最臭的君主了。他是如厕时跌入茅坑而死的,但柏杨的书里却没有提及。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柏杨这本书的评价,应该说,这是对中国历史上帝王命运最深刻的洞见,最辛辣的表达。柏杨关于现实或历史之见,往往另辟蹊径,鞭策及里,达到发人深省的奇效,成为现代中国批评家当之无愧第一人。
??
??他认为,要想中国现代化成功,第一件事应该是砸碎政治挂帅的枷锁,先使史迹显示出来真正面目,这是一个开端,用它训练我们的思考;中国人必须有能力说真心话、说老实话,洗清涂抹在事实头上身上的任何东西,不管它是污垢,或是脂粉。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从《帝王之死》看出来的现实意义吧。
??
??

离线客人
发帖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10
该主题已被管理员屏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