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35阅读
  • 2回复

古代武探花功夫到底有多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12
古代武探花功夫到底有多高




    在即墨博物馆见识了刀币、金印、《妙法莲华经》等稀世珍宝以后,我对即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陈海波副馆长的博学多才,以及他对即墨地方文化的透彻了解,更是佩服有加。
    于是,我在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找陈馆长聊天。
    一天下午,秋雨连绵无法出门,我再次前来拜访陈馆长,一起喝茶。正是这一次闲聊,使我意外地认识了即墨历史上的一位大人物———他在清代官至二品,武艺超群,曾考中过武举探花,他就是即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李廷扬。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传奇人物呢?

从小喜欢武把式


    李廷扬,生在即墨七级镇西南村一个大户人家,家里不差钱,车子、房子、票子都不缺。李延扬从小身体结实,没事儿的时候喜欢和小朋友们动动拳脚。虽然读起 “四书五经”来经常会偷懒,但他特别爱读兵书,研究起谋略来总是废寝忘食。
    俗称说“穷文富武”,望子成龙的李友仁看到儿子如此爱好武术,于是就不惜高薪聘来了武术教师,从市场上买来了马匹、刀枪、弓箭等练武器械,在村西南开设了跑马场,让他习练武艺,专攻武科。
    几年下来,李廷扬不但精通兵法谋略,十八般兵器也样样拿得起。据说李廷扬最喜欢使用的兵器是一口一百多斤重(清代每斤合598.4克)的大刀。



    嘉庆初年,李延扬经州、府、院三级考试合格,考中武生员(武秀才),嘉庆五年十月初九,李延扬又参加了山东的乡试,高中庚申科武举人,入围来年举办的辛酉科武会试。
    嘉庆六年(1801年)九月初九,李廷扬来到首都京师参加辛酉科武会试。
    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为了网罗民间人才,首先创立了选拔文官的科举制度;后来,为了充实军队方面的人才,又创立了武举制度。
    这两种制度给当时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同时也为维护王朝统治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它们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才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这样选拔军事人才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明清。
    明清武举考试,考生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也就是在县里、省里、京城都通过后,才能考中武进士,才有机会接受皇帝的殿试。
    殿试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头三名设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考中之后非常荣耀,高官厚禄大大的有,即使没考过也可以在兵部任个一官半职。



  但是,要想在殿试中考试通过又谈何容易?
    在殿试上,不管任何级别的考试,都要举办三场,只有三场全通过了,才不被淘汰。
    一场先考验的骑马射箭的本领,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才算合格,达不到三箭的就被淘汰。
    二场考的是马下射箭和臂力的大小。考试的项目有“头项拉硬弓”,弓按照硬度大小,分为三种,应试者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硬度的弓,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二项舞大刀,刀分120斤、100斤、80斤三号,试刀者应先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



    第三项是“拿石墩子”。石墩子最少200斤,有提手,考试时,考生将石墩提到胸口,然后再将石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意识就像左右翻看印章似的,但动作只有一次完成才能算作合格。据说,经常有考生石墩落地,把脚背砸烂。



    考武举的武林好汉们,最怕的还是第三场考试,这不是考武术,而是考“文化课”。清初是考策、论,也就是问答和作文,题目多要求根据《孙子》等古代兵书。
    三场考试完毕,李廷扬的马上箭、步下箭及策论均合格,中式为武贡士,单等参加由嘉庆皇帝亲策的殿试了。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2-12
皇帝面前“耍大刀”


    且说殿试那天,嘉庆皇帝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来到了考场,主考官举行了祭祀仪式,“主持人”就开始点名,让一位位武举人进行才艺表演。
    轮到李廷扬上场时,只见他提着那一百多斤重的大刀,缓步走进了考场中央。初次见到皇帝,周围观看的都是顶戴花翎的大官,见到这样的情景,李廷扬不免有点紧张。
    紧张也得练啊!
    深吸一口气后,李廷扬扎好马步,徐徐挥动大刀,按照练好的套路,由慢至快、由易到难,一招一式地舞了起来。舞到快处,刀风飕飕、寒气拂面,把考场的人都看呆了。
    就在这紧要关头,李廷扬忽然双手一滑,刀柄脱手而出。眼看着大刀就要坠地,全场的武贡士、大臣,包括嘉庆皇帝都不由得一声惊呼。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廷扬飞脚将刀踢起,顺手一抄,又继续操演起来。因这一招歪打正着,动作连贯顺畅,外行人还以为是套路中特有的招式,顿时赢得满场喝彩,但李廷扬却吓出一身冷汗。
    操演完毕,嘉庆皇帝问:“李爱卿,刚才飞脚踢刀的那招叫什么名堂?”
    李廷扬连忙叩头上奏,低着头撒谎说:“启禀皇上,那一招叫做‘珍珠倒卷帘’”。
    嘉庆皇帝听了龙颜大悦,御笔钦点李廷扬为一甲三名武探花,赐“进士及第”,并授二等御前待卫。
    等到殿试结束后,李廷扬回到寓所,脱靴一看,脚趾已被刀背砸得血肉模糊了。

功成名就的一生


    李廷扬被授二等御前侍卫以后,没多久被调到四川达州当了个三品官,后来成了部门的一把手。
    嘉庆十三年(1807年),四川边境土匪闹事儿,四川总督派他的副将前去镇压,李廷扬一同前往。李延扬等人在达州太平竹峪门一带堵住土匪。
    等到了阵前,李廷扬刀光翻飞,一招就把土匪首领砍于马下,土匪大乱,四散逃奔。李廷扬乘胜追击,歼敌数百名,把盗寇打败了还不算,直捣土匪老窝。
    大刀李廷扬一战成名。
    嘉庆二十三年,四川总督蒋攸贤,以军功荐举李廷扬,说他可以胜任总兵一职,嘉庆皇帝也知道李廷扬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于是就赏了他花翎,而且还提升他为广东高州镇正二品总兵、署理(代理)惠州提督。后来,李延扬历任直隶宣化镇总兵、浙江衢州镇总兵。
    李廷扬任衢州镇总兵的时候,正值鸦片战争爆发,第二年,英侵略军攻占浙江定海,在浙江军民的打击下,英军退出定海,但英舰仍然在浙江海上横行,李廷扬于是带着手下来到宝山一带抗御敌人。
    后来,英军攻陷了定海,进攻镇江,官军接连失利,督办浙江海防的钦差大臣裕谦,几次打仗都败下阵来,守将大多战死。



    李廷扬到绍兴一带布防。由于兵力不足,李廷扬便招募当地“猛男”两万多人守城,并修筑防御工事、清除内奸,招抚土匪共同抗击英军。英国舰队后来到钱塘江,看到防守严密,于是退去。
    虽然军民同仇敌忾,多次给予进犯的英军以重创,但终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以签定丧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终。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为李廷扬坚持主张与英军交战,结果被腐败的清政府找了个莫须有的理由,和两广总督、民族英雄林则徐一起,被发配到了新疆。
    后来因协同林则徐垦荒屯田有功,经伊犁将军布彦泰保奏,道光二十五年(1848年),李廷扬与林则徐一起被释免回乡,咸丰三年(1853年),李延扬病逝于七级西南村老宅。



    武术不光是一种技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
    近年来,霍元甲、黄飞鸿、叶问等明清武术高人,被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人演绎得名满天下,家喻户晓。央视也出来个《武林大会》,虽然目的出于娱乐和收视率,却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国术复兴的希望。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12
古代考场的确是为选拔人才而设的。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