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68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河南片区安阳市第一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27
获奖佳作
文化之思
安阳一中 高二(3) 刘剑坤 指导老师 雷俊

  当我身着百衲衣双掌合十仰望舍利塔;当我面壁独坐而忘机,入了那骖鸾腾天的画;当我挥毫泼墨三千丈,素纸点点梅花。当我吐纳这纯正的“中国味”,总是难掩兴奋。但我知道,真正的中国文化并不“纯粹”。
  它“不纯粹”,只因和而不同。它来者不拒,如海纳百川。青史悠悠,不知几人倾尽一生只为它的千锤百炼,当年赵武灵王一言九鼎胡服骑射,当年孝文中兴元宏迁都学汉,当年佛由西转东渡鸿胪白马驮经,当年马可波罗东亚浮沉一十七载。当年中国扫阶迎客,于是四海朝归。风俗迥异的人们携带各自的文明从西亚,从北欧,经由九折运河或黄沙古道聚于此百川交汇之处,这最懂他们的地方。
因而,闹市街头,会看到峨冠博带的儒士自作风雅,也曾见下里巴人高唱巫腔;会有戴兽骨头饰的南人,金发碧眼的洋人同处一堂;乐馆悠扬,可闻正宫雅乐,特鲁管簧;那礼殿里会有金钗云鬓红盖头的新娘静听弥撒,那学堂中会有摇头晃脑的扶桑人朗诵九章。那是最辉煌的时代,那是世界文化的十字路口。我们无数次被教导要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骄傲,我却总觉得,真正的财富只能是在那远去的时代里像这样对和而不同的文化的包容。
  而今,文化的交流在扩大,在加剧。世界打开了,异域的民族讶异地放下手中碗筷,望邻巷炊烟徐徐,那是别家的饭香。不知多少人前仆后继,俯身化作供由内而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桥上人来人往,桥下沧海成陆。那些桥梁注定会消失,远隔千里万里的文明注定会连成一片而再不分彼此。时空之外,“不同样精彩”的文化逐一列在长廊中,若不曾并蒂的芙蓉,花期同,各芬芳。长廊下流连忘返的人会随手指去,“看,那是古希腊的民主文明,这叫古中国的礼乐文化,还有古印度佛文化,太多太多,太美太美了……”
  可是中国,那为百国之先而最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国,暗潮涌动。我们终于可以走出国门,追随思维尚未定式的中国少年去体会异邦千种风情,去见识老祖宗力所未及之事。无奈人食古而不化,逆流而上的卫道士愤怒了,他们质问何以国学之日衰,洋学之益盛,经史子集之无人问津,韩音日漫之蒸蒸日上?于是他们卫道。封禁了西边的歌舞,打倒了东边的和服,曰“以中国之博,夷无可师之长”或“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
  我不同意。传释、孔、老三金身曾会于一庙,适僧入,则置佛祖象于首,儒入,则置夫子象,道入,置老君于首。三圣曰,吾等本无尊卑之异,凡夫俗子弄巧尔。
  是啊,俗人弄巧罢了。生来离经,未必叛道,国学从未沦丧。因为会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宣布这一切辉煌都属于我们,就像汉服西装都传自我们的祖上,就像诗经神曲传唱同一个地方。届时,我们自称“人类”这同一个名字,我们珍惜“地球”这你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届时,当重游万水千山,览天下风物。
文化走向
安阳一中 高二(3)班 鲁延雨 指导教师:雷俊

  文化是什么?是蛮荒时期人类在洞穴中深深刻下的烙印,承载了文明与野性;是奴隶社会独裁者手中鞭子沥下的鲜血;渗透着痛苦和发展;是封建社会歌舞升平中灯红和酒绿,氤氲着虚浮和妖艳,而今,文化又是什么?
  文化不是有意为之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现状和文明程度的映射。文化服务于社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四起,礼坏乐崩,社会亟需一味良药。于是乎,百家争鸣,百花开放,恰好满足了社会需求,同样也为后世弥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粮食;隋唐伊始,世家大族,垄断专权,统治者迫切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忠于且符合统治需求的知识分支,科举制度应运而生,向帝王将相输入新鲜血液,更将诗词歌赋升华到前任所未曾企及的高度;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重燃古希腊的文明烛光,驱散中世纪的阴霾和黑暗,其目的,归根结底,仍是为了竖起资本主义的旗帜,但将戏剧文学,哲学民主流传给了后世,创造出鲜存的历史奇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同样,当今和未来的文化走向和发展,亦要看当下的社会需求和风气。
  不可否认,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虽中有荆棘曲折,但整体上一帆风顺,如此顺利带来的后果便是社会风气轻浮。年轻一代人骨子里透露出一股浮躁与轻薄之气,有识之士对于这般风景自然深表担忧。
  如此挑战下,中国文化走向何去何从?梁思成教授生前把建筑形式分为四等,一是中而新,二是西而新,三是中而古,四是西而古。这何尝不是文化的等级?中是中国文化,西是西方文化,新是创新文化,古是古典旧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过去时,她必将与时代意义下的创新文化结合,她在新时代下继续传达着自身的意义与力量。我们看到世博会上中国结形状衍生出来的中国馆的惊艳;我们听到借助新型转播技术传播到全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人击缶而歌的场景;我们品尝到中国餐饮借鉴国外餐饮管理理念打造的中餐西吃——西餐的环境,西餐的装盘,西餐的服务,但口味是中式的。“中而新”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文化走向必然是以我国文化为内核,综合新生先进文化。
  中国人不能沉迷于改变世界文化,我们也绝不允许中国文化被吞噬的面目全非。十七大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引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面对各国文化,中国文化宽容以待,既有追求有容乃大的风度,也有誓死捍卫的文化精髓的自信。
诗词切莫抛
安阳市一中  高二(3)班 贺玺桦 指导老师 雷俊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不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古诗词不仅应存在于教材里,它更应该浸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换句话说,古诗词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一面旗帜、一个标志,它化作一股正气、罡气,夹杂着柔情与婉约,也许还有壮志与胸怀,甚至是惬意与田园,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它虽来自古时,但流传至今已证明了它的不朽。所以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从这些珍贵的古诗词中,挖掘并继承那古人留下的风骨、傲骨、柔情、细腻,还有潇洒与浪漫等这些象征着中国的精神文化。
  若你陷入无穷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时,你要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拥有这般豁达,这等决心信心,你必会冲出重围。这就是古诗词里蕴藏的力量,在我们眼中,它不应只是晦涩难懂的文字,它更应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物。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穿越时空,领略我国的锦绣河山,也可与古人对话,汲取他们身上的中国精神。所以说,让古诗词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不再仅局限于背诵默写,这样我们这一代人才会更加坚强、更具豁达、更有责任……由于这些“更加”,中国才不会被轻视忽略,会更加稳若磐石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但尽管人们熟谙古诗词的历史份量,还是有那么些人不明事理,胡作非为。为了给学生“减负”,便愚昧地拿这些宝贵的古诗词开刀,又删又减,这种行为令人发指。他们难道不知给学生减轻的不过是鹅毛般的重量,但是加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却是泰山般的压力。如果在学生们正集中汲取知识的最佳时段,不向他们输送这些象征中国文化的诗词文学,那么他们丧失的将不仅是品读鉴赏诗词的能力,更会缺失古人传承的那些难能可贵的中国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中学生,便是鼎鼎当当的中国少年,所以继承发扬中国诗词文化是我们一份重任。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更会带给国家一股排山倒海般势不可挡的文化力量。
  任重道远,切莫摒弃诗词文化!

文化天地,诗意栖居
安阳市一中   高二三班  李孟茹  指导老师:雷俊

  古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
  异与同的矛盾与平衡是智慧的处世之道。对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亦是如此。不同的文化在开放包容中交相辉映,我们才能在精神家园中诗意地栖居,才能在匆忙喧杂的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中华文化正是秉承着和谐共存的包容理念,于是创造与沉淀出文明的博大与厚重。封建专制并没有为灵魂与思想固定枷锁。在这片灵魂自由和多样的土地上,不仅孕育出孔子、老子等哲学伟人,他们思想的魅力凝聚成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星辉,而且滋养出羽化成仙的道教、温文尔雅的儒教、清净自适的佛教等各种不同精神内涵的教派。甚至在那样一个流血漂橹、杀人盈野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激烈冲击也从未停止。百家争鸣为后世之人流下了无价的精神文化财富,令我们不禁感慨,那个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文化的盛世?那个时代的人享受着怎样的精神自由?
  包容,滋养了文化的繁荣。因为思想文化的光辉,中华文化拥有了永恒的价值,中国人有了最饱满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得以在这天地之间优雅而从容。而纵观世界历史的长卷,欧洲基督教和西亚伊斯兰教的兴起却带来西半球的“东征”与“圣战”,以神和善的名义,对异教徒进行杀戮。世界正是因为文化的交融而多姿,不同的文化构建了多彩的世界。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包容中才会进步,才会在时间长河的检验中幻化成为纯粹的精神内核。狭隘的文明只会在一味地固步自封中走向末日的余晖。因此,文化共存才是构建精神家园的唯一出路。
  时代的车轮匆匆而过,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不少文化生态正迅速萎缩,甚至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绝。语言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令人忧心,平均每隔十四天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目前约有七千种在用语言,长此以往,到下个世纪很可能有一半的语言消失在时代的轨迹中,淹没化为历史的尘埃。不可否认,文化的共存融合,导致英语、汉语,西班牙语等大语种逐渐流行并取代了原来的语言,加快了小语种文化的覆灭。因此,我们深思,应该怎样保护和追求现代文明的多样,使灵魂的自由更加广阔,文明的沉淀更加博厚?
  中国走过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向英美、向苏俄学习的现代转型,这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文化共存,既是对原有文化的冲击,又是新文化的生长。只有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文化,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开辟璀璨夺目的天地。而一成不变的文化缺乏这种活跃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充满多样性的世界,但我们的文化包容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构成现代文明的丰富与弹性。
  我们渴望精神的自由与灵魂的富裕。包容的文化创造出诗意的天地,那里,是心灵自适的归宿。
                
让花儿永远美丽

安阳一中高2.3班 陈玉杰     指导老师  雷俊

  青灯一盏,素纸两张,当幻想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古籍中凸现时,当我把心中一切隐秘的情感托付给他们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至今都没有停止那优美而优雅的生活。
  当莎士比亚的《罗比欧与朱丽叶》使今天千万情侣为之倾倒的时候,陆游和唐婉的曲折恋情却更让我怀念。当那对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忠贞情人双双殉情、一了百了时,陆游却不得不在当初“红酥手、黄藤酒”的柔情情蜜意中苦苦挣扎,“错!错!错!”“莫!莫!莫!”,有相思之苦的感情才有质量。当我们从早到晚研究英语,把和外国人眉飞色舞的攀谈几句天气引以为荣时,我却醉心于汉语的凝练,简约、隽永。打个比方吧,汉语中的一个“郎”字,用英语则要说“a handsome boy without a girliend ”,那么,“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英文又将怎样还原这个至情至性的美丽画面呢?
  当我们不得不赘话连篇地表达一个简单的念头时,唐诗宋词是否让你惊艳、得到慰藉?
  曾记否?宋唐时期,外国人争着学汉语,特别是日韩文化,几乎可以说是中华古典文化的派生。一部日本古典文化名著《源氏物语》更是引用白居易的诗歌多达九十余处,第一回《桐壶》更是有赖《长恨歌》而成立。长时间以来,异域民族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沉浸在近乎虔诚的顶礼膜拜中。
  然而,曾几何时,岁月悄悄带走了我们的骄傲,我们陷入了尴尬之中——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大国却至今只有莫言一人获若贝尔文学奖。尽管李敖说“我们不为诺贝尔奖写作,”尽管那仅仅是一个11名瑞典人评出的文学奖,我们可以不在乎,但是,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诸如日本的川端康成蜚声世界时,我们的文化在哪里?我们的骄傲在哪里?当外国人要到日本赏樱花、品茶道,欣赏穿着和服、蹬着木屐的日本女子并称之为“东方文化”之时,有多少人明白陆游的“晴窗细乳戏份茶”的心情,有多少人愿意去体味登高时节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苦楚,而又有多少中国人对日本女人的温良恭顺嗤之以鼻,却在满街毫无个性的烈焰红唇中标榜个性。
  个性?一个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能抛弃的人何以谈个性?这样的所谓时尚,无非是西方文化的劣质拷贝。我怀念,怀念那红袖添香的温柔;我渴望,渴望那芙蓉出清水般的清纯;我期待,期待那出土的汉代编钟,重新唤醒远祖的精魂,千年的文明。
  今天,汉语是否真的到了虎落平阳的境地?我们还能拥有那把汉语晤谈境界推到最高的阵阵茶香吗?笑脸只能在脸上凝结,心底卷来绵长的感叹。
  山那边邻国的一位老人说:“你的花的浓郁芬芳弥漫着如今已成梦境的岁月的声声叹息——那已消亡的世界的眷念情深的哀思,你的轻风里轻载着已从人类语言中消失的古老的爱的传奇。”
  让花儿永远美丽。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