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32阅读
  • 0回复

(11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南岸区珊瑚中学西校区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平
 

发帖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03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中学西校区第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简  报

    2015年5月5日下午1、2节课,“第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在我校举行。我校全体学生积极参加。
    本次活动是将“文化作文”新理念借助大赛形式推向全国。本届大赛试题组成的命制、审阅、修订、校对等得到部分作家、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各地名师等支持。本次作文比赛集聚了半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
    学生们通过参加这次作文大赛,能初步感知民间文化良知对教育的思考,对文化的构建,对未来的责任。尤其是材料作文,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能够理性地看待娱乐文化,不痴迷于娱乐节目,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成为了娱乐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品位,追求崇高。



重庆市珊瑚中学西校区参加全国第“11届”文化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班级姓名        作文题目名次指导教师
八年级一班姚鑫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一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屈彦伶正在消逝的诗意一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陈玉玲正在消逝的诗文化一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四班陈娅欣青水碧于天一等奖 李宛颦  
九年级四班何婧飞舞在纸上的文化一等奖 苟渠江  
九年级二班焦柯炜正在消逝的文明一等奖唐莉娟  
九年级一班李疏影正在消逝的糖画味道一等奖 许霞    
九年级三班吴静正在消逝的丽江古城一等奖 唐莉娟  
七年级四班杨紫依粽叶微苦一等奖徐波
七年级三班彭城斌蓦然回首的文化一等奖 胡杨  
七年级二班李梓宴正在消逝的春节传统二等奖徐波
七年级三班唐小堞正在消失的美丽二等奖胡杨
七年级四班曾祺琦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二等奖徐波  
九年级四班李柯蔚正在消失的佛二等奖 唐莉娟
九年级一班张月正在消逝的长江文化二等奖许霞
九年级三班周爱玲正在消逝的庄严二等奖唐莉娟
九年级四班李泷滟寻找文化的方向二等奖苟渠江
八年级一班张希然正在消逝的文明二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秦俊豪坚守自己的路二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韩谨怡在历史大河中流淌二等奖肖桂蓉
九年级二班唐逸正在消逝的重庆方言三等奖唐莉娟
九年级二班谭洋正在消逝的吆喝三等奖唐莉娟
九年级一班李欢中华戏曲丰富我的生活三等奖许霞  
九年级一班殷彬我心中的中华书法三等奖许霞  
九年级三班何凤丽正在消逝的中药炮制技艺三等奖唐莉娟
九年级三班黄晨雨正在消逝的皮影文化三等奖唐莉娟
九年级四班孙墁用笔书写传统文化三等奖 苟渠江  
九年级四班于佳文急需被救赎的中国传统文化三等奖 苟渠江  
八年级三班司玉婷追逐文化的脚步三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三班唐怡正在消逝的文化三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刘祖滢走在文化大路上三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陈文捷正在消逝的文化三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一班廖诗雨百年喧哗三等奖肖桂蓉
八年级四班李佳 正在消失的庙宇三等奖 李宛颦
八年级二班李泳翰长城,我们的梦三等奖 周冬林
七年级二班汪滨艳正在消逝的文化活动技艺———打铁花三等奖徐波
七年级四班范睿熙正在消逝的稻香三等奖徐波
七年级一班吴安琪正在消逝的剪纸艺术三等奖胡杨
七年级一班周思琦正在消逝的剪纸艺术三等奖胡杨
七年级三班李雨笑中国的汉字文化三等奖胡杨
八年级二班木兰莹正在消逝的耍牙三等奖 周冬林
八年级二班罗心苹 正在消逝的丽江古城三等奖 周冬林  



                         正在消逝的剪纸艺术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1班  周思琦  指导老师:胡杨

  现在,传统文化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用老旧的传统文化,换来的只有新颖的创意。
  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变得透明无法被看清。
  我印象最深的是民间的剪纸艺术,虽说剪纸,人人都会,但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用心对待这一传统文化了。
  走在古老的小镇,四周流动着古色古香,别有韵味的气息。推开一扇古老的旧房门,踏进屋,朴实简朴的一切映入眼帘,宽大而又敞亮。木屋上贴着远看着简单,近看却无比复杂的剪纸,精巧而细致,让人赞不绝口。
  走出小屋,一位老人正在慈和安详的用小刀雕刻着,凑近一看,便会觉得这副剪纸惟妙惟肖。
  剪纸,陪了我们多少年,花开花落,就算一切徒劳无功,就算结果不过如此,我仍然选择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决定。剪纸。
  剪纸,一个流传多年的民间艺术,现在却不被我们珍视,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的笔,调整为良好的心态,踏进传统文化,去拥抱它,去感受它!已经流传多年的文化,不能就这么断在我们这里。
  剪纸,一个被我们遗忘,但却被老人铭记和爱戴的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不知是谁第一个创造了它,诞生了剪纸这个美丽的传统艺术。我至今还能看到这种带有古色古香和各种韵味的民间艺术,对此我感到很是幸运,毕竟能在现在看到这么精细而美丽的剪纸。花开花落,陪我们一起度过的传统文化。
  剪纸虽然不能给予世人温暖,但他却能给人无穷无尽的希望。
  剪纸虽然不能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但它却能够带给我们信仰。
  剪纸虽然不能被我们所有人认可,但它却始终活在这个世上,活着我们的心中。
  剪纸,一个简单而又美丽精致的传统艺术。
  回头望去,身边已经没有文化的影子了……
正在消逝的文化活动技艺———打铁花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2班 汪滨艳  指导教师:徐波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也沉淀出许许多多的文化和不同的文化艺,而现在,祖辈们经过漫长的时间所创造出的文化和活动,却正在慢慢地消逝,慢慢地离开人们的视线。
     从北宋年间开始,我国又多了一门文化活动技艺———“打铁花”。所谓打铁花,就是将生铁熔化成铁汁,将铁汁抛到一定高度,再用击打技法,将铁汁大道空中,如天女散花一般,形状千变万化,比起如今的烟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铁花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影响十分大,技艺性十分的强。虽然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应为现在百分之90以上都是老人们在打铁花,年轻人也不愿意学,所以传承变得十分困难。
    第一次看打铁花表演,是小时候跟着父母去铜梁那边拜年时看到的。那一片金光定格在我记忆的相册里。那时,男女老少都围着看打铁花表演,在他们所围的中心,几个老伯正在忙碌着。抛起铁汁,木板一挥,顿时金光闪烁成一片。动作一气喝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夜幕成了一个没有边际的舞台,任金色的精灵在上面欢呼、跳跃、舞蹈。孩童们的嬉笑声,老伯们的喘息声,大人们的喝彩声,成了最恰当、最美妙、最动听的伴奏。
现在虽说还依旧能见到那脱凡的表演,但次数页渐渐减少,老伯们的团队人数也越来越少了,或许是老天爷也喜欢着脱凡的表演,嫉妒人们可以常常观看者样脱凡的表演吧,想将老伯们召过去,只给它表演。
打铁花者项文化活动技艺,承载了祖辈们智慧的结晶,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它的消逝,受害者是我们。
    每当先到这门脱凡的文化活动技艺会随着时间那双无情的的手,被慢慢推向一个名叫消逝的悬崖。心中总会涌出那么一股情,或许是无奈,无奈于这个新的社会将他挤下了台;或许是惊讶,惊讶于流传了如此漫长的历史的技艺,竟会在不久之后消逝;或许是不舍,不舍那脱凡的表演消逝在我的生活中。不管是什么情,其中一定夹杂着那份留恋!
正在消失的美丽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3班  唐小堞  指导老师:胡杨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那样一部《论语》怕是最经典的文化遗产了。其中的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深,平凡中见伟大。可如今,除了风以外,我还能听见什么,那些美丽的文字在风中飘摇,正在慢慢消失……
    放眼中国历史长河,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之后《论语》便被列入学官,被视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元祐年间,《论语》更是“自学子来发诵读,至于天子推施奉行”。成为悬清日月而不刊的金科玉律。
    可见古人是如何重视这《论语》,但到了如今,不知早已变成何样了?
    21世纪今天的人们,早已认为《论语》是无趣的了,以为那“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过是谈笑风生罢了。之中的优良品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确不过是眼前的五颜六色,心中的喜怒哀乐,以及现实的浮华罢。
    虽然现在的学生们都在学习《论语》,可终究不过是硬式教育,仅仅限于对字义的理解。又有几人会读到其中的精髓,真正去体会之中感情的,怕是寥寥无几。从来没有人去重视这平凡却深沉的传统文化,即是其中的文字有多么美丽,多么精湛。难道我们真的看不到吗?不,只是为世俗所遮蔽了双眼,心中也许会有一丝丝的触动,但一转眼却又不知了烟云。
    大人们不也是一样吗?总是被眼前那些华丽的却只是泡沫的现实所捆绑,束缚。早已无力挣脱,更不会去感受《论语》中的道德。他们怎么会不明白呢?更是多时候只是不想去承认罢了。
    看着现在人们的无趣,甚至无知,有时还茫然到不知所措!可为何始终不会停下脚步,翻开一页《论语》,细细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我们所需要的呢?它的思维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可只是潜意识而已。不知能否发掘出来呢?
    《论语》,是中华千年来最伟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让它消逝,更应该珍视它,让它更加成熟。我们真的不能让它这样消逝啊……
    再让我翻开《论语》的一页,走进这本书,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年的沧桑,看看他那淡定的容颜。
                                                        ——后记


                              正在消逝的稻香
        重庆市珊瑚中学七年级4班 范睿熙     指导教师:徐波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太阳每天早晨从东边升起,黄昏时在溪边落下。月亮每天傍晚从大海边升起,凌晨从山腰间落下。而活在当下的我们·,每天在晨光微曦时背着书包去上学,直到万家灯火通明才踏着月光满载而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便是如此。
    大街上的行色匆匆,公交车上的漠然和喧嚣,成了如今大城市中的象征与标志。我们每天努力地学习工作,却不知这是为了什么;每天机械化地重复着每一件事,却淡忘了曾经的那些最初的梦想,忘却了那些质朴纯洁的心灵。
  有时我会停下脚步,仔细地思考: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充实,庸庸常常,忙忙碌碌的呢?我到底缺了什么,遗弃了什么?风把答案从远处带到了我的身边。风中夹杂着的麦香味,萦绕着我的思绪。香气在四周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达州市的一个小县城。很小的时候。我与爷爷奶奶住在一个远离闹市区的一个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人们过着淳朴普通的田农生活。┅┅那时,四周都是低矮的平房,带着潮湿的泥土的气味。脚下是陈旧的木板,一踏上去,便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穿过居民房,身后是大片金黄的田野。厚实的黄土地的土壤黑得发亮,那是村民们心血的凝聚。上面种满了庄稼:高过人的玉米,缠在木头杆子上的努力向上爬的老南瓜藤,还有一些洁白的牵牛花;红红的尖尖的,穿着灯笼袖一般的红辣椒;肥大的扁扁的酷似小船的豆角┅┅还有好多好多碧绿的青菜,叫不出名字的小飞虫。蚂蚁在地上辛勤地运输着食物,美丽的蝴蝶总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这些都是那些一辈子“面朝土地背朝天”,风云无阻,为了种地驼了挺直的身躯,用满身热汗去播种的农民们的劳动结果。这是大城市的人民所没有的满腔热血。因为他们知道,青山是他们的骨骼,绿水是他们的血液,土地是他们的皮肤。只有热爱自己的身体,热爱自己的家园,努力开垦,才不会一辈子碌碌无为。
   土地旁的小河也是一番风景。河水又清又亮,潺潺的流水从远方缓缓流来,缠绕着每一块土地。河边总会看见一群正在捣衣的妇女。花花绿绿的脏衣服在她们勤劳的双手下变得干净,还带着专属于小河的甜味。
   纯赚的小树林也别有一番趣味。阳光透过秘密的丛林,罗在片片油绿的树叶上。微风拂过,绿影婆娑,那几束阳光调皮的在树冠上跳跃舞动。飘逸的云朵,想遗失的童话,静静的躺在梦幻般蓝色的梦境里。这也是大城市里,所不能见到的。
   还记得稻子丰收的时候,那一片欢欣的情景。温暖的空气中夹杂着麦子的清香,村庄里到处都是一片热热闹闹的场景。人们满心欢喜,大家都热烈地谈论着今年自家的收成。小孩子们在麦地里飞奔着,累了,躺在成片的麦浪上,也不会觉得刺痛。大家都高兴地做着丰盛的晚宴,全村的人坐在一起,让麦子的清香暖进了心里。
   那时的感情是多么的淳朴,多么的温馨,亲切而悠远,使我至今难忘。这些都是现在冷漠喧嚣的城市中所没有的。而宁静质朴的生活环境,也能滋养出恬静,悠闲的心境,能够更好地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享受阳光沐浴下的生活。
  我们身上遗失了什么,我似乎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在历史大河中流淌
    珊瑚中学西校区八年级一班韩谨怡    指导教师肖桂蓉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以及各类地方戏剧堪称中华国粹,其技艺之高深,艺术之细腻可沁人心脾,陶冶情操。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各类文化大家,宛如天空的星辰灿烂夺目,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并指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纵观近代以来,为什么我们的国粹日渐萧条,文化各家,寥寥可数?
    不妨打开电视,整天进入我们视线的都是在舞台上发光的明星,而且我们所有的文化传播机构无一例外地把大量镜头给了他们于是这些所谓的明星,渐渐变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效仿的榜样;虽说,电视中的大多节目都无意义,但总有一两个成为绿叶中的红花,宣传着积极向上,鼓励着大家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可始终不够啊!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多么优美的诗句啊,李商隐在诗中抒发着自己对爱的向往,然而现在却成了嘲弄的对象,李白,杜甫,武则天…大多在历史上对中国有重大意义的人通通都成了网民们茶余饭后调侃的人选;随着时代进步没有错,但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当牢记中国历代文化,尊重文学著家啊!
    中国学者许思园先生曾经叹道:“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合与自由。”融合并没有偏差,然而现在却成了代替,新的事物正取代着传统文化。
    提笔忘字,当代人常犯的毛病;读错字音,更普遍不已。而电视中演出者们常常字音错读,导致观众们也跟着犯错,这可影响了文化的传承。
    在当代,我们应大势宣传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身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并携手传播机构将历史作为一个新兴节目,让大家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
坚守自己的路
珊瑚中学西校区八年级一班 秦俊豪指导教师 肖桂蓉  
    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没有选择,道路则会渐渐消逝。----这是席幕容所说过的话。
    是的,人生本就是由一条条交叉的路口组成,而在每一个交叉路口,你都要选择自己将要走的方向。但,只有按照自己的真正愿意来进行选择,才能获得人生的真谛。如只能按别人的意愿选择的,那么,或许是一种悲哀。
    纵观悠悠历史,细看那古今名人雅士,试问有几人会因为周围的目光而改变他们的想法呢?又有几人,会畏惧周围那犀利的目光?
                        陶渊明
    是谁,在鸥翔鱼游的山水一色,闻笛鸣而衔觞?是谁,在菊花开满的南山西畴,临消遣而赋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同僚们面对雕梁画栋而对其想入非非时,他却正襟危坐;当同僚们面对灿然溢光的白银而心旌摇荡时,他却甘愿撑一叶扁舟,浪迹五湖,隐居山林。尽管周围的人是如此反对辞官,但他,却坚持着自己的意愿。
    在周围那贪婪的目光下,陶渊明毅然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他,也更用他的事迹谱写了一曲人生之歌,获得了今天世人对他的赞美。
                         李白
    铺一地黄金,他将其抛进云霄;摆一壶酒,他将其吞进酒肚。
    ------李白下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
    当天子亲自来招人仕时,他却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下高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当贵妃亲自来请他为其赋诗时,他却在众人惶恐的目光下长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敢于勇敢的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不愧为诗仙!
    不羁的诗仙,用他的事迹在艺术奇葩中谱写了一首人生之歌,获得了今天世人对他的赞叹。
    历史已在昨天流入水中逝去,但直到今日,我们依旧敬佩那些敢于选择自己道路的人。
    风在我的耳畔吹过,而无数个声音却在我耳边轻诉,勇敢地选择自己所要走的路,路明且广!
娱乐VS文化
珊瑚西校区八年级3班  刘铭扬     指导教师 肖桂蓉  
    高尔基曾说过——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可是,现在却由于我们的背叛,让着充满历史的境界成为了一个寸草不生的战场。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这原本可以避免的战场吧!

    一个崭新的战场,娱乐VS文化,却让人沉闷了下来。当今社会,注重文化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更不用说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而娱乐节目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剥夺了大多数的人眼光,站在了收视率的顶端,无人可挡。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兵器刺穿了文化节目的防线,攻破了文化节目的营地,打败了文化节目的第一层防线。
    一个崭新的战场,娱乐VS文化,文化军团在经历了第一次战斗失败以后,终于像一只雄狮一样毫无保留的站立了起来。“汉字听写大赛”“我爱发明”等一些文化节目组成的先锋队向娱乐节目冲去。不过,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娱乐节目组成了新的防军,例如“中国好声音3”“男生女生一起冲”“星光大道”,甚至还有“全家一起冲”等节目。并且又一次给了文化军队深痛的教训。“养生堂”等节目最终脱离了我们的视线。难道我们真的愿意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吗?其实,我也是一个追捧娱乐节目的中学生,我有事也会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是处在亢奋,新奇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正在待在家里,无日无夜地准时收看着自己喜欢的娱乐节目,而真正去静下来拿起一本有益的书,或者是走出家门去了解我们世界文化的时间越来越少。回想以前,人们在茶饭后谈论的都是文化类的知识,可现在呢?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熟悉的人都只会谈论那个节目好看,哪些人晋级了之类的话题。根本不会谈论有关文化的话题。这迫使文化军团又一次战败。
    一个崭新的战场,娱乐VS文化。现在大多数人都更愿意收看娱乐节目,而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老年人会收看文化节目,这样的比例,又使文化军团受到挫折,不战而退。
    我们应该中式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成功从来不是说说就行的,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没有汗水,没有坚持,胜利之花永远不会绽放。成功的果实永远不会成熟。
    草书,龙飞凤舞——做人应大气,有棱有角。
    茶道,行云流水——做人应谦和,心胸宽广。
    昆曲,婉转动人——做人应灵活,面面俱到。
    娱乐VS文化,一场简单的比赛如果能让我们唤醒心中的雄狮,那么它就是值得的!它就是令人尊敬的!它就是令人感慨的!
                                                              
                                     追逐文化的脚步
珊瑚中学西校区八年级三班 司玉婷     指导教师 肖桂蓉  
      现在的我们,正在追求什么?
      我们常常会忘记传统文化历史,会遗忘历史文化的本真,不会好好去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长辈言传身教明祖训,子孙心领神会承家风.
       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慢慢的让现在的我们忘得门风.
      也许在有些地区的宗 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也许也会看到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不学好家风的我们,怎样又更好好的去传承传统文化?
        记得胡适的文章,在《我的母亲》中说:"如果我学的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给感谢我的慈母”学父亲做人,学母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母亲对历史文化的内心追求.
        人人都知道传统文化,但又有谁知道他所真正的内涵?其实,只要我们多去了解,追寻和关爱,你会发现,中国所独有的文化遗产是我们  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概是以道家、法家、儒家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佛教、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也许我们知道这些较浅的内容,而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历史遗产就这样一笔带过?
       笔、墨、纸、砚,传承了华夏文明最绚丽的篇章,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能摒弃的名族特色;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于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有文化价值的它,是中国的"活化石“.
    亦不会再去翻阅历史文化的书记,品味书中作者所带来的文化的真谛;我们早已忘却那些有着传统味、文化历史性的东西-----书、句,词,歌,诗,名胜古迹,还有历史英雄人物.还记得现在脚下的草地是曾布满硝烟的战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古人付出汗水和精神财富的最高体现.....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太少,我们的文化需要我们传承.
      我们已经被西方的文化教育所深入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受到改变,我们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却已被他人所替代,迟早会有一天,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也会渐渐被遗忘和失传.
       有多少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多少事多少人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记从此陌路.有多少绝迹的灿烂需要我们去追寻,有多少文化迫切需要我们关爱,挽留.
        《中国成语大会》这类型的综艺节目还在追寻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却渐渐被娱乐性综艺节目取代,什么”男生女生向前冲,闯关一百秒,男生女生GO等让人们认识到,也许只要做好游戏,提高收视率和知名度就能赚大钱.现在的我们只会整天想着怎样一夜成名,为自己编造着“明星梦”,更亦忘却我们的内心精神财富在何处?
        现在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的我们,怎又能让历史文化随时间消逝,随生命凋零?
        就让我们静下来思考一分钟,让我们停留在历史民族文化的足迹上.

正在消失的庙宇  
珊瑚中学西校区八年级4班袁靖康   指导老师 李宛颦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没有朋友没有嬉笑,眼前只有一座庙和庙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老家是农村的一座院,坐落在山里。平时好饲养一些鸡鸭,日子过得平静而有滋味。但每逢家里有什么人死了,外婆就会说:“有一个人被你外公带走了。”然后便解下围裙,拭干眼泪,打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一席白衣,刻不容缓地出门跑到庙里去。因家中无人,我便跟着外婆同去。只见她跪下双膝在一尊金佛像面前。这尊佛像有些破旧了,佛像的顶部和横梁之间的破布已经结满了蜘蛛网,佛像的面部也被顽皮的孩童涂了个四不像。外婆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弓下腰,在弓下腰的同时她把龟裂的双手手指与地面贴合,随即磕了三个响头。完毕之后她走到我身边,把我抱入她的怀中说着“孩儿啊……孩儿啊……”便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那是件丧事,但有时又会因为喜事和这座庙扯上关系。
    那时外公还健在。在一个腊月的晚上,我正帮外婆喂鸡,因为母亲怀上了弟弟不能做事,所以这些小事便由我担下了,我望着我撒下谷粒之后蜂拥而至的小鸡,恰似一颗颗黄色的绒球,便又会有一丝喜悦涌上心头。这时只听见卧室里传来母亲痛苦的叫喊,便闻声而去。父亲得知母亲要生了之后二话没说便把母亲背在背上。风风火火地跑向医院,医院在县城里和家隔着几里山路,但父亲一路上没叫一声累,仿佛背上的是一块至宝,所以一直不肯放手。外公外婆也没闲着,他们拉着我跑到庙里,神情更加紧张兴奋,我呆滞地望着他们满是汗珠的脸和急红了的眼不明所以。只是游戏一般和他们一同兴奋,一起紧张。他们搂着对方望着那尊佛像念叨着“保佑,保佑啊!”那尊佛像居高临下望着我们仿佛有一丝孤傲,冷清的月光撒到庙里,撒到地面上结着的薄霜,感觉像一潭水,或者是仙湖。在冷清的月光下波光粼粼,由于我耐不住困倦便依偎着外公外婆早早地睡了。
    当太阳钻出黑云时,灼人的阳光倾泻下来,催促着我苏醒。此时外公外婆和我依旧在庙里,三个人中只有我还保持昨夜的呆滞,而他们显然换了另一副模样。两个人都喜极而泣地跪倒在佛像前,连磕着头,我显然不知道他们这么做是为哪般,也不知道家中又有了一个玩伴
    家中的喜和忧都有这座庙的的牵绊。而这座庙又更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年代和生活的变迁类似庙一类的文化遗产已经得不到完好的保存了,随着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祠堂一座座古庙也在逐渐消亡,这些庙这些祠堂是古代人民智慧文化的结晶,曾有多少人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古庙之上,随着它们的消亡自己的精神也逐渐残损,随着它们淋上喷漆和垃圾自己的精神也受到玷污。谁能保证那些祠堂里没有一段传奇佳话呢?或许这些“遗产”已经老旧,但人的精神不会老旧,正如那月光下波光粼粼的仙湖永远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没有电脑,没有高楼只有被庙牵绊的喜和忧。


                             走在文化大路上
                  珊瑚西校区八年级1班 刘祖滢   指导教师 肖桂蓉  
   当今社会已被五花八门的娱乐信息所覆盖,打开电视,难以再寻找那些文化知识节目的足迹。究竟我们能不能将文化深度地保留,认真走好文化这条悠久的大路呢?
  古时候,人们娱乐的方式莫过于看戏,游乐两种。
  对于看戏来说,戏曲的种类繁多,但每一种戏都趣味横生。
  听一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还有那《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张飞,叫喳喳。”,在闲暇时间听到如此有趣的说唱,不也是美事一桩吗?
  有时一大家子人聚坐在一起,除了聊聊天来消磨时间,还会点上几出京剧,看着或红或绿的身影敏捷地上蹿下跳,戴着浓密的胡子,穿着别致的毛衫,仿佛真的将戏中的人物带到了面前。
  说它是娱乐,似乎还不准确,因为就连这看似的玩乐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意味。
  而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所谓的娱乐也多种多样:选秀节目、真人秀、旅游探险等等,就连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档期也被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占有,同样娱乐性的方式吸引观众的眼球。
  人们习惯于追逐热潮,《史记》中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波而扬其波?”,郭沫若的《屈原》中写道:“你心胸多么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如果一味追逐热潮,而不抬头看路,那么就算在赶路,也会适得其反。
  娱乐节目仅仅适合让人们放松心情,不适合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它的产生,为社会增添了生气,让社会变得缤纷多彩,但它就如烟花,只存在表面,实质却是空虚的。
  虽说是没有内涵,没有真实意义的节目,但却成为文化大路上巨大的阻碍。
  20世纪的中国,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劳动中传递着坚持不懈、勤劳致富、改变社会奔向小康的精神。文化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再以单一的文化教育为发展中心,而是扩大文化范围,开拓思维,学会接受和容纳多姿多彩的各国文化。
  文化的大路上,布满经济和坎坷,起初会遭遇反对、失败,但最后,我们多学会了从文化中汲取知识,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珍贵的也是沉重的,它象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魂。任意让娱乐节目的光芒盖过文化的光彩,仿佛将文化推人底层,而文化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推崇的呀!
  让我们冲淡杂念,不再痴迷于娱乐节目,而是脚踏实地的走好文化建设之路,不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理想与追求,找回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文化。
正在消逝的吆喝
重庆市珊瑚中学九年级(2)班 谭洋  指导教师:唐莉娟    
    吆喝在古代只是一种招揽生意的方式,而如今的吆喝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打广告,打招牌,网上销售已成为卖东西的主要方式,随之,吆喝也褪去了它原有的色彩。

    我最熟悉的就是北京的吆喝声,听北京老人说,老北京的大街小巷上天天回荡着吆喝声。卖布的夸布、卖菜的夸菜、卖冰糖葫芦的夸葫芦……每一次卖糖葫芦的一吆喝,一区小孩就会蜂拥而上,就算是不买葫芦也可以听听卖葫芦人的吆喝。
    “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卖葫芦的人声音圆润而又洪亮,那富有吸引力的一下子传遍了北京城的小巷子。有的人吆喝的比着还简单一些,直接一声“冰糖葫芦~”也可以吸引不少顾客。又或者一声满载京腔的“葫芦~”。简单、利落,让人听了舒服,也变愿意买他的糖葫芦了。卖东西的人在结尾时都会转几个弯,像“卖白菜~”之类的。这几个弯像钩子一样勾着顾客们的心,引着他们来买东西。卖东西的人吆喝声一般都嘹亮,向黄河一样磅礴,流过了整条巷子。他们还要气沉丹田,这样叫出来的声音才强而有力。仿佛在告诉人们:我的东西很好,货真价实,快来买吧!
    其实,吆喝不仅仅是一种吸引顾客的方式,还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了北京人的智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吆喝也隐退了。现在去老北京的大街,早已没有那一声声令人激动又回味无穷的吆喝声了,取而代之的是音响和喇叭放着的这种流行音乐。如今的北京城,很多人从没听说这种吆喝声了,想要找一个会吆喝的,恐怕就更难了,这真是一种遗憾。
    吆喝被现代生活给吞噬了,只剩下残影,这些残影以相声之类的形式被展现出来了。我十分庆幸,至少,我们还知道这样的文化存在。而有一些文化却鲜为人知了,不仅在中国,还有外国,像玛雅文化,虽为人知,却早已消失。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请给文化留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在那里,任何文化都可以自由地茁壮成长,不被遗忘。
    给文化留一片天地,让他们存活,让他们成长,让他们散发出迷人的光,让他们开出炫丽的花…
                           中华戏曲丰富我的生活
重庆市珊瑚中学西校区 九年级(1)班 李欢  指导老师:许霞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如中华书法展现着汉字的形体美韵,国画尽显着山水的墨趣,古建筑更是技艺精湛,风格独特。
    我最喜爱的中华艺术莫过于堪称国粹的传统戏曲。传统戏曲是古老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风韵独具,这美妙的中华戏曲丰富着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舅公是传统戏曲的忠实追求者,在舅公的影响下,我对戏曲也有特别的兴趣。“七仙女下凡”,“孟江女哭长城”的故事牢牢的刻画在了我的心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跟着舅公参加了一个关于戏曲故事的活动,这个活动里有两支队伍,每支队伍都表演戏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多,谁的故事精彩,由观赏的游客进行投票决定胜负。
    由于两支队伍各有各的特色,票数相当所以比成了平手,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人们更加了解戏曲的内涵,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义非凡。最后,由两位戏曲爱好者高歌一曲,为这个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他们嘹亮的歌声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是天仙配中七公主与董永奴役期限到后,在回家途中他们所唱的歌谣,这是黄梅戏中的经典,令人回味无穷。中华戏曲丰富着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诗意。
    川剧的经典—变脸。对于我来说,它是是魔幻的,其中代表的含义更是让人懂不得。当我观赏完变脸节目时,我曾几度缠着舅公询问变脸的精髓之处。然而,我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尽我意。“变脸是川剧的经典,其中的寓意博大精深,以你现在的阅历确是难以懂得。如果你真的喜欢戏曲,你就多多学习知识,让知识充盈你,不用解释你自然会懂得变脸中的内涵”舅公用手摸着我的头,带着慈祥的笑脸回答着我。中华戏曲丰富着我的生活,使我得生活变得更加有内涵。
    我曾亲身体验过练习戏曲的辛苦,只是一个简单的甩袖动作就可以使人陷入抓狂状态中,戏曲服装的袖子一般都比较长,长袖搭在另一只手臂上,抬及腰高,两手优雅自然的甩出长袖,用力不可过大,不然会表现不出长袖飘动自然的感觉。用力太小,又甩不出长袖,想要甩出优美的长袖,还需一定的技巧。中华戏曲丰富着我的生活,是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中华传统戏曲堪称国粹,是古老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我的生活。
正在消逝的皮影文化
重庆市珊瑚中学西校区九年级(3)班黄晨雨   指导教师:唐莉娟  
    微薄的身躯,刻画出厚实尊严;小小的屏幕,撑起大大一片天。

    以光源为衬托,在隔亮布后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进行演出,这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皮影戏。
   小时候在老家,只要谁家娶了媳妇或葬了老人,都要表演皮影戏。记得第一次回老家就赶上了皮影戏的精彩演出。
   夜幕降临,各家的孩子就早早搬出凳子在一个院坝上等候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期待的神情。表演皮影的人上场了,他慢慢地支起一面白色的大幕,接着整个人就藏在了幕布后边。“咣”几束灯光骤然间亮了起来,直接打在了白幕上边,映出演戏人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表演的人终于拿出了几个像是用纸片糊在棍上的彩色小画人在幕布后边舞动着。小人儿在幕布上灵活地或走着或跳着,栩栩如生。台下看戏的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对这出戏也赞不绝口。
    我开始便看出了这戏的出处。在那喜鹊搭成的鹊桥上,两头各站着一位牵牛的男子和轻衣女子。男子缓缓地挪动着步子向女子走去,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怕是惊扰了这搭桥的喜鹊,在快要靠近女子时,男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快步朝女子跑去……女子笑靥如花,伸手牵住了男子的手,两人便依偎在一起抬头看着星空享受这短暂的美好……
    表演人精湛的技艺和逼真的画片形象让看戏的人们都感同身受,为牛郎和织女的重逢感动落泪。那极薄的皮革配上精致的色彩搭配,整个人物形象仿佛从幕布里走了出来。不过皮影戏的制作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是一个复杂且奇妙的过程。
    制作皮影首先要选稿,画稿就是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画完稿就采用牛皮或羊皮去毛、挂挺、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把设计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皮上,拷贝好的皮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皮影制作十分体现功力的,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搭配不同的色彩。
    由于皮影人物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竹签棒。通常,一个人物只须两根签棒,但动作复杂的形体则多达四、五根。画完后的皮影戏喷上一层清漆再套上签棒,这样完工后的皮影就可以演出了。
    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但因为它的做工过于精致复杂,制作时间太长加上成品难以保存等局限性以至于它很难适应如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以前的老北京常能见到表演皮影戏的艺人,可现在寻遍大街小巷也很难再找到皮影的踪迹了……
不过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内外戏迷;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
朋友们,热爱皮影这一民族瑰宝,传承皮影这一传统文化,让皮影戏陪我们度过更多的漫长的快乐时光。
用笔书写传统文化
重庆市珊瑚中学西校区九年级(四)班孙墁  指导老师:苟渠江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时代变迁,中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它孕育了无数的精神文化,让我们发展起来。现今我们已进入科技时代,电子产品正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新时代所掀起的潮流正让我们逐渐淡忘历史文化,在今天,请问问自己是否还记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

    现在我们随意的走在大街上,随地都可以看见琳琅满目的各种现代产品,而传统文化的东西确实越来越少。而很多人则是崇尚外国文化。比如,平安夜、圣诞节都为现在的年轻人所喜爱,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过得十分清淡,身为一个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发展自己的文化吗?我们丢失了许多珍贵的精神文明,而我们现在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正在提醒我们吗?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困难,也许是日常中的一件小事,也许是心灵的一次洗礼……
    现在我们的汉字也正面临着一次大危机,提笔忘字已是普遍现象了,正因此,国家才会倡导发扬汉字文化,也正因此才有了《汉字听写大会》,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仅是因为电脑、手机的出现,也是出于人们对文化的不重视,自身的懒惰。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不是无内涵,不是无韵味,更不是无意义,而是我们缺少一颗去了解它的心。
    现在我们一名中学生,汉子也认得写得许多了,本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可那一次的汉字听写大会才让我知道自己有多么孤陋寡闻,那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听写,说起来不多,一共才九十来个,也不陌生,都是平日里经常听到的词语,可是到动笔的时候怎么就写不出来呢?本以为简单的汉字也变得复杂,难道真的是字变了吗?其实是我自己没有关注那些自己觉得简单的词。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情况,而现在我也在改正了,现在我们老师会叫我们每天写两篇小字,回到我们的起点。让我们再一次铭记我们的文化,守护我们的精神。  汉字的形态各种各样,而且一个汉字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正是楷体,而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繁体字和行书。但实际上我们的汉字又很悠久的历史,从最先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八种字体,无一不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你是否曾听说过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书圣之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没有见过正真的兰亭序,但从它的图片上我就能感受到它的精彩。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不说古人,就说我们身边的人,比如在班上有人字写的很好,那么他的成绩一般都不会太低,因为你的一手好字考试的时候会加分,别人也会对你很羡慕,而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也会更好……  所以汉字的魅力是无限的,传承它,保护它,一定会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加璀璨!
正在消逝的中药炮制技艺
重庆市珊瑚中学西校区九年级3班何凤丽  指导教师:唐莉娟    
    山空,花喧,青衫,弹拨琵琶。好古,弘景,元素,成无己。时珍,溯了时空,滤了光阴,聚在深山古树下,看泉听风,争论草木。

                                               ----题记
    在一个江南偏僻的小巷里,有着一个独立的小院,古朴典雅的大门上,低调的挂着一块镀金的暗黑色牌匾,上面写着四个苍劲的大字“邱氏药店”。
    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跨入潮湿的门槛,向前望去,小小的前院里,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一米宽小径通入堂内,周边的药圃内种着最平常,最时令的药材:鱼腥草、艾蒿、天名精、柴胡、黄连……
    堂屋中,一个大药柜占据了一半的空间,其中装药的匣子大小一致,并统一用方方正正的小楷字体写着药名:枸杞、黄连、决明子、子苓、天麻  白芍、白芷、白果、芫荽、苁蓉、苦菜、苡仁、当归、茱萸、何首乌、谷精草、垂盆草、金钱草、金银花、茯苓皮……
    进了后院,一棵银杏树傲然挺立,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坐在树下,布满干茧的手上拿着不知名的药材细细的看着,周边放着炮制用具:切药刀、片刀、锉、铁锤、碾槽、冲筒、乳钵。再旁边则是晒着弄好的药材。
    终于,老人开始动了,只见草药在粗糙的大手上翻飞,周边的用具轮番上场,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天色已晚,老人叹一口气,兀自起身收好药材与用具转身离开。黄昏的背影下透着萧索,那是不为现世人所理解与接受的苦闷。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带动着医药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医院、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取缔了原来的老中医药馆。
    广大的市场前景也带动了制药业。而今,制药业发展迅猛,各制药工厂兴起,厂中各种机械制药速度快、效率高、成本小,而其中西药凭借着见效快,方便,不麻烦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但是,毒胶囊等事件的出现,并未让人们清醒的意识到西药的局面性与企业的不道德做法的危害,反而,人们便开始了对中药的远离。
连带着学习中医药人的减少。现今我国的精通中药炮制技艺的还剩5人。当然,不得不说这也与现代人的心境息息相关 。
   现在的人很少懂得心静,面对世俗的淡然,不为利益所动了,就连中医怕也很难做到。  
   不禁回首,只见时珍,粗布衣衫,芨芨草鞋,背篓小锄,踏着一山的空寂,独自采药。
    万径人踪灭,空山鸟鸣长。只愿坐拥一处庭院,里面,藤椅,石桌,药圃,工具,青花瓷盛药,葫芦盛药。无闲人打扰,自己制药。石桌上,一帧处方,一印落款,一杯百草茶。从藤椅上偶然抬头望去,蔚蓝天下,一两只鸟飞过,篱笆门前,一两行人路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