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84阅读
  • 1回复

(讲座宣传)白沙片区聆听谭老师关于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讲座感想选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 本帖被 长河 执行加亮操作(2014-01-09) —
文化作文教学有感
塘河中学熊福银

   20131211日,我们有幸在风景优美的聚奎中学奎星大讲堂听了著名文化作文专家的关于“千年古镇文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专题讲座”。
  说来惭愧,在听到谭老师的讲课之前,我们对文化作文的理解就是:尽可能地多引用诗句、化用诗句、多引用名篇名家语段、或者罗列几个名人故事,这就是文化作文。现在看来,我们对文化作文的理解太片面了。谭蘅君老师在我面前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耳目一新,对于文化作文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受益匪浅。
     谭老师的报告对文化作文进行了更深刻的阐述和解析,使我以前一直迷惑的许多问题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文化作文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文化作文是根植于生活的土壤的,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他让我认识到文化作文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名人名著名句,文化不仅仅指传统,当代生活的热点焦点及生活常态都算文化,文化应该是包括了当代文化,外国文化和生活文化的总和。这样我的视野在谭老师的引领下得到了开阔,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思路会宽广许多,不至于走进传统文化的死胡同。
   学生的作文语言缺少文采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只会泛泛叙述,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没有灵动鲜活的语言。 谭老师强调学生写好文化作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丰厚的积累。他的雅语作文教学就强调先去体会经典,然后积累一些妙语佳句,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才能使写出的文章神采飞扬,才能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一份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美文语言流畅优美,用灵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唯美的画面。他为学生的积累指明了方向。平时的积累应该侧重古诗词、历史故事、名人事例、古典名著,及现代经典美文的积累。善于积累这些,会加深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为文章添色增彩。因此,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会鼓励学生多读古典名著
  谭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那么多的优秀作文,让我们惊叹不已,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个和文化联系如此密切的学科的老师,决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搬运工,而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是一个文化型的厚重的老师,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文化熏陶,领导他们在语文的世界中徜徉,让他们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瑰丽、现代文化的多彩,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进而启发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支笔来描述美丽的语文,美丽的世界。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型的老师。让我们谨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种气质  一种修养  一种文化
                        塘河小学   漆凤苹

  严冬,我去参加了由教办举行的文化作文理念与操作研究会。在参天耸立的千年大树中,在奇石丛生的幽静校园里,虽然寒意一股股袭人而来,但是在听完专家的讲座和教学后,我的唯一感受是全身热血沸腾。在我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在自己作文教学不知所措的迷途下,此时,这样的一次切身体会,让我了解到语文习作的教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学习到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点睛之笔、精华之谈,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化作文所讲的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当谭老师把一篇篇如诗如画的作文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人们无不发出啧啧赞叹。令在座的老师们很难想象的是,一篇篇文章是如此时尚却又不浮华。散文、小说、记叙文、寓言-------,眼花缭乱。表现的是一幅幅美丽而不失真的文化作文场景,体现的是那一颗颗蕴藏着文化底蕴的学子们的真心。
  在这个讲座中,无不体现着文学修养,仿佛一个个“淑女”在伴随着整个会场,显得那么恬静,那么柔美。我,一个公认的“假男子”,此时仿佛也跟着“淑女”了一把。优雅的文字,优雅的形态。缓缓流过的篇幅,如“淑女”那轻盈的步履飘然而来,我也跟着飘飘然起来。行云间时而贤淑、时而忧郁,时而温柔浪漫,时而热情奔放---------
  谭老师在体现文化底蕴和文化色彩时采用了一个比较的方法,小沈阳的小品和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两种不同的文化呈现,学生们喜好各有千秋。但是偏爱周杰伦的较多,除了对本人的特殊喜欢外,仅针对这首歌和图画视频,孩子们觉得歌词和曲调体现了浓浓的江南气息,有一种美感是凄美,柔美。并且青花瓷一具有文化特征的景德镇瓷器代表,是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以及演化,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用一个学生的话说“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文化产物的“代言人”!”
  惟有创新才有发展,惟有创新,才有不朽。文化作文给了我新的视觉体验和精神洗礼,我期盼着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学科教学,都能彰显文化风采,创造自己的文化教育课堂。



加强文化修养与积淀,让“文化作文”的鲜花绽放
重庆市江津区滩盘小学校  陈家茂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教师更应该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2013年12月11日,我参加了江津区教科所组织的在聚奎中学举行的“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会,受益匪浅。我也更加明白在作文、在各科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让中国传统文化渗入作文  
  “文化作文一般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这是厚重的文化向作文强势渗透,并在实践中使作文逐渐文化化后结出的硕果。“文化作文”就是学生写作的文化化,这种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二、拥有文化的构思与追求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文化作文的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
  三、加强深厚的文化积淀
  “文化作文”的内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善引名言、诗句或历史故事,即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情,他们的诗句,以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积淀”,是指考生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组合。切记,是自然融合,是学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不是为,生搬硬套,那样就适得其反了。所以,并不是引几句名言、几句诗句就可以使作文有了文化底蕴,关键在于是不是将这些引用与自己的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关键在于自己的语言是不是能够透露出一种文化的气息,关键在于自己的思想是不是达到了一种文化的深度。
  要想写出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必须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朝夕之间,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首先,必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做到知识丰富,这是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必须将这种丰富的知识内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深思,尤其是读后深思,通过深刻的思考使知识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思维,这样才能运用自如;以上都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的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熏陶。怎样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熏陶呢?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透出一种文化的味道,语言丰富多彩,既能文才华丽,又可以朴实无华;既能洋洋洒洒,又可以言简意赅;既能悱恻动人,又可以振奋人心。
  总之,教师的语言应当起到一种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在这种优美的语言熏陶下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提高。其次,教师的授课内容应当有厚重的文化含量。教师应当适时地从教材中挖掘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思想的深度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丰富。当然,这种挖掘不能仅停留在纯知识的层面,而更应上升到一种思想的、文化的高度。再者,教师还适时引入课外文化内容 丰富学生的见闻。阅读是学生的第二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重要材料。在抓好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看报活动,大量阅读,多做读书笔记,以此开拓视野,增广见闻,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作为教师的我,应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愿意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让文化作文彰显她无穷的魅力。




教育文化化刻不容缓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有感
滩盘小学:梁仁彬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20131211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白沙教管中心组织的“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会,感受真是受益匪浅,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在学校教育中推进教育文化化刻不容缓,其理由是:“文化自觉”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回望数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一个拥有深刻文化自觉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化复兴的关键。新世纪的文化建设之路,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文化认识论上的成熟与提升。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人民日报一篇约7800字署名任仲平的文章——《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列举了一系列“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500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文章称:“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
    目前国际市场的三个特点:“制定规则的人已经占领制高点,而且仍然想重复经济全球化时代惯用的手段,将我们的文化生产压制到全球链条的最低端。”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是我们的优势,但雄厚的资本与成熟的商业运作却是西方的强项,在文化的自由市场,与文化产品逆差同时而来的,还有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文章以“兵临城下”形容目前的竞争态势:“文化交流中的逆差,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关系的绝不只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产业较量的成败,更关乎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得失、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强大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
  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王善平教授说,中央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文化兴国”战略,与“经济兴国”一样重要。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得更加紧迫、更为重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国际上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基本还是停留在过去,有的甚至还是负面的印象。有的国家,包括土耳其,对我们国家现状的信息基本都是来自西方的一两家媒体如BBCCNN。我们国家的宣传机构和媒体也在作些有关报道,但似乎很难进入普通大众的视线,或者说他们宁愿听信西方的媒体。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增强外宣,还要改变外宣的方式。“创新对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双重努力。我国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孔子学院大多是设在国外的名校,宗旨是促进文化交流,因此相比政府层面的作用,孔子学院对他国的影响更直接,也更容易被接受。在对外交流方面,孔子学院的角色再好不过了。
  反观国内教育,特别是各级给类学校在教学中太过功利,据考施教,崇洋媚外,忽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此以往,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不知自己是谁,上述事例充分说明,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推进教育文化化势在必行,我以疾呼我们有良知的教育人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尽快渗透民族文化,让我们的教育文化化。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江津区滩盘小学:白辉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20131211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白沙教管中心组织的“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会,感受真是受益匪浅。从谭蘅君老师的讲座和精彩的展示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老师的讲座和展示课上都显示了 “文化作文”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文化作文”的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这样,厚重的文化在作文中强势渗透,在作文实践中涌现文化的硕果,小学阶段就必须为之奠定基础,将作文文化化,这也是我们小学作文发展的必然阶段,所以,我们必须多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以育人为本、轻松习作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以培养发展人真、善、美的品格为导向,鼓励学生放飞心灵去感受、想象,自由如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心声。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三、作文应回归生活本质,落实习作训练
    作文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生活的充实。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四、落实作文的修改
    何其芳曾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现在,很多学生下笔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师了,而老师的精批细改,往往换来很多学生的“不屑一顾”。这样,怎能让学生的水平得以提高呢?所以,落实作文修改练习,效果绝不低于写一次习作练习。
   因此,我要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作文教学需要出发,精心设计作文教学和制定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听谭蘅君专家讲座的一点体会
重庆市江津区滩盘小学校  潘敏


  20131211日在聚奎中学听了谭蘅君老师的关于文化作文的讲座及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悔自己的文化底蕴浅薄,竟不如学生般出口成章。看来真的得好好补充一下自己的精神食粮啦!
  欣赏谭老师的课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堂课的中心是雅语训练。课一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小沈阳和周杰伦入手,引导学生区分俗语与雅语,并体会雅 语的文气和底蕴, 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从而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接下来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几个典型的雅语片段后,学生走进了雅语。然后就看图动手仿写,规定时间内学生必须快速思维。自己审美,组织语言,锤炼语言。这节课体现了入格升格破格的文化作文教学内涵学生的写作节奏和写作层次是逐层递进,越来越深刻优美。 谭老师提倡讲雅语,雅语的音韵和美,给我深深的精神震撼,听了谭老师的授课,让我感受到了美让我发现了美,雅语的美不得不为之一动,给人一种美不 胜收的感觉。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和作为一个和文化联系如此紧密的语文老师,决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是一个文化型的厚重的老师, 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文化熏陶,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进而启发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支笔来描述美丽的语文,美丽的世界。
  总之,这次听课,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提高了对文化作文及文化教 学的认识,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习,把新的 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能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上有所突破.


听专家谭蘅君关于“文化作文”讲座有感
重庆市江津区滩盘小学校  黄廷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的,这次到白沙三中鹤延堂听了专家谭蘅君的讲座,收获颇多,感触挺深。
  一、听了谭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讲解,让我对小学作文的教学有了新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为我指明了今后在小学作文教学之路的方向。
  二、看了谭老师所上的“文化作文课”,我钦佩不已。作文,多数学生畏之如虎,谈“虎”色变,都为之而“头痛”。课始,害怕写作的同学们的表现是拘束、惶恐,怕谭老师抽他们回答。可是随着谭老师运用高超的娴熟的讲课本领,如鱼得水地讲解着,是那么的风趣、幽默,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渐渐地,学生们都被谭老师所吸引着,喜欢上了他的作文课,是那么投入,是那么的开心,兴趣是那么的深厚。我不禁为谭老师的丰富的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三、和谭老师相互沟通后,我钦佩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视学习为粮食;钦佩他的执着,一心为了教育事业而呕心沥血......
  我惭愧,教学十几年而碌碌无为。我要以谭老师为榜样,向他学习。



文化作文教学培训体会
重庆市江津区滩盘小学校   何灼兰

  2013年12月11日,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在聚奎中学举行的“千年古镇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活动,聆听专家谭蘅君深入浅出的讲座及其与名师谢筱婷的“文化作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展示,收获颇多。联系“文化作文理念与操作”专题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当今考试现状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情况,我觉得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自己要尽可能的博览群书,用丰富的语言和较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意识无意识中感受读书的益处。待学生有了那么一点兴趣时,告诉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求学生利用早教育时间及自习时间多阅读课外书,尤其经典作品要朗读成诵,逐渐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从而积累习作的好词佳句及好的构思方法。
  其次,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身边的人、事、物。因为作文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再次,要让学生勤练笔。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及所感受到的景、事、物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写时结合自己在课外书(作文书、成语故事书、童话故事书、励志故事书等等)上看到、学到或记到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顺序等等表达方法合理的“借”过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丰富的想象,把内心真实的想法、感受倾诉出来。也就是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逐渐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原来并不难。
  第四,要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学生完成习作后,一定要反复修改。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自改、互改、小组中改。
  最后,我还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激发其写作的信心;对优秀的习作,要读给全班听,让大家评价好在哪里,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还应不断摸索,以更能适应文化作文的特点和追求。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会及课堂实际操作
心得体会
石坝街小学校 龚建伟

  12月11日上午,我有幸在聚奎中学鹤年堂参加了由江津区教科所指导、白沙教管中心牵头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会及课堂实际操作。
  在会上,我认真听了江津区教科所副所长胡才富就起源于江津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实施以来,其凸显的意义做了生动形象的诠释:一是影响广泛、生命力强;二是有效参与、提质减负;三是建“根据地”,创“参观地”。同时勉励白沙教管中心课题组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切入点,利用白沙得天独厚的教育文化与抗战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展好该课题的子课题“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同时认识到白沙文化底蕴深厚广博,又是中国抗战大后方文化第一镇。丰富的抗战史实和集中的抗战遗址是白沙巨大的精神财富。教育文化与抗战文化是白沙梦绕魂牵、抹之不去的魂。教育文化与抗战文化是白沙改革开放,大发展大繁荣的根。
  下午,我认真听了由重庆大足二中谢筱婷执教作文课《雅书诗意》、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谭蘅君执教《雅语训练》两节作文课。我很少有机会能够听作文课,所以能够有机会听两位专家的作文课,觉得太幸运了。
  听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原来是这样上的。谢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以猜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我顿时联想到自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时缺少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得到重视。同时谢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了解本次习作的方法和要求。所以我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例文,让学生得到方法的指导。
  谭老师的这堂作文课,让我对习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原来作文是可以这样的。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习作,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作文,在作文的时候趁势教给学生一些优美句子。为了让学生了解作文重点处要重点写,老师播放了一段一些录像和图片,在观察时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美”等,然后说一说。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如写大自然的“美”。
  总之,今天我的收获很大,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参加这样的学习。



文化教学,先修教师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石坝街小学校      蒋勇


  20131211日有幸参加了白沙镇教办发起的在重庆聚奎中学校“鹤年堂”召开的“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会。会程一天,上午主要是听谭蘅君老师的专题讲座,下午主要是听两节文化作文课与谭老师的会后互动交流。整个一天下来,收获良多,感慨万端,现不揣冒昧,把一些心得体会粗疏写下,一则不忘逝去的时光,二来就教于方家。
  一.教师方面。从谭老师的讲座及授课教师的情况看来,我感觉到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功底深厚,文化知识渊博。教师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与深刻的文学素养,一是不可能把随意裁剪所教的教科书文本,二是不可能深入浅出的对文本进行讲解,三是不可能有强烈的自信心表现在学生面前,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熠熠生辉,从而让学生在敬重老师的同时喜欢语言文学。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教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要多长时间才能初见成效?采用哪些手段与方式方法才能让教师乐意自己去发展自己?谁是榜样?这些都需要想想。现实是严峻的,现实是现实的。而我们都明白,教师功底深厚了,自然就成功了一半。展示自己的才能,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讲台就是展示的舞台之一。所以,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们渴望像谭老师那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但为什么多数没有像他那样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我以为是我们自身功力不够。所以,要想成功教学,要紧事务是先修自己。
  二.教学方面。首先要有扎实的常规教学基本功。其次要教师努力创造,常怀创造之心,常思创造之力。第三要学会文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反复运用直至成熟为止。第四,对教学设计进行创造性变革,促进教学的纵深发展。推动白沙区域性文化教学走向新一级台阶。
  三.观念方面。其一,在物化如此强烈的世界上,在功利心如此疯狂的现实中,让教师不现实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建立在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上强迫教师做这做那,为了工作而工作和因热爱工作而工作,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一是给人痛苦的压抑,另外的是给人愉快的享受,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其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热爱之心,热爱之情,让教师自己加强自身修炼,让教师热爱教学的信心与热情持久不熄,是作为教育管理者应面对的严峻现实与问题。如果利益就只想到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处自己努力捞,吃香喝辣不吐骨头,而做事就只想到别人,用强权与行政手段推行那能行得通一时,也绝行不通一世。其二,教师要保持观念的更新。只有常常保持观念的更新,才能不会孤陋寡闻,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同时也才会少有偏见,常保持一颗公正、平常、公平、良善之心。其三,教师是多少有点知识的人,要说雅语,行雅事。这样,才能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文化作文的教学形式是新颖的,内容是广博的。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好的文化底蕴才行。这是教师做好文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石坝街小学  周尚芬

  12月11日,我在江津聚奎中学鹤年堂参加了白沙教管中心组织的“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聆听了专家谭蘅君的关于《推进教育文化,践行文化兴国》的专题讲座,观摩了专家谭蘅君和名师谢筱婷的文化作文展示课,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一、 我们要多读书,做文化人,以文化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驱动力,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我们做有文化的人,作为教师,更得做一个文化人,我们要作一个文化人,就必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因为书是文化的积淀,读书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我们要多读古代经典、文学名著、儿童文学、文化杂书等,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人,要“以文化人”,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文化校园。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校的核心和灵魂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文化校园,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二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谭蘅君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文化作文、经典名著等好书,我们也将这些好书推荐给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充盈校园,让文化浸润校园。
  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
  白沙是千年古镇,又是抗战文化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教育文化与抗战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依托地方文化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白沙这个千年古镇,潜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
  我们还要重视开展综合实践学习,发挥地方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近自然,采撷生态文化资源。谢筱婷老师在作文课上,展示了她写的一篇范文,就是她来到聚奎中学,走进黑石山中,面对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选取了这一鲜活的素材,她用雅语、美文描写出了这里的美景,写出的文章情真意切,富有鲜活的地方文化气息。
  为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等人文资源,感受我们白沙传统的元宵节玩龙灯、端午节划龙船等节日文化,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生成作文资源。
  听了谢筱婷老师执教的《雅书诗意》和谭蘅君老师执教的《雅语训练》两节作文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作文就是一段文化的吸纳和吐露的心灵历程,它的习得自然有一种文化浸润的境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深入到地方文化中去,选择合适的地方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从而焕发出文化创造的激情。作文教学也就在这一过程中追寻着文化的视野、情趣、境界与精神。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们深深地感悟了文化教学的魅力,文化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之功,我们将坚持不懈,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民族未来。
2013年12月13日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心得体会
                       三口小学校  蔡沁邑

  12月11日,有幸到聚奎中学听了专家谭蘅君的专题讲座,以及谭蘅君和谢筱婷这两位专家的文化作文教学。对于刚涉足于教学行业的我来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从他们的讲座和精彩的课堂中,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及了解了语文习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上午谭蘅君专家围绕“文化作文的操作、关于作文教学的根本性理念、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应该如何去开展”等方面为专题培训会开设了一场精彩、实用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文化作文的实质就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在小学阶段,就应该为这样厚重的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午重庆大足二中谢筱婷执教作文课《雅书诗意》、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谭蘅君执教《雅语训练》,他们在课堂中,信手拈来的各种语言,对课堂的深度把握,对学生到位的评价,让我惊叹不已。让我明白了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他们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放飞心灵去感受、想象,自由如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心声。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将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作文教学的需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开发地方课程,提升学生文化作文
江津区三口小学校  苏加才


  12月11日,我参加了在聚奎中学举办的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暨“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专题培训,认真听取了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谭蘅君先生关于“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的讲座,收获颇多,结合白沙镇及我平时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增强课程开发意识,依托地方文化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学校而言,所处之地潜藏着极度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写作文也是一种创作,其来源就在师生的生活世界里,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自觉地变革与创新。具体地说,作文课程观上,要扩充课程概念,突破教科书的限制,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孤立的设计,重视教育情境、社区环境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作文资源观上,要改变过去仅仅囿于校内课程资源的课程资源观念,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自然类资源、人文类资源和社会类资源;作文课程开发主体观上,需要具有强烈课程意识的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去开发,去生成,去建构。作文课程实施观上,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对话、交流和沟通,使初中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表达”的架构下进行学习和创作,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具有人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作文课程来。
  二、链接课程生长点,寻求地方文化资源与作文教学的契合
  虽然优质的作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限广博,学习也绝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但是我们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让地方内容取代所有的学校课程。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其中就牵涉到发现、挑选、连接和整合的问题。
  1、建立地方文化作文资源素材库。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皆留意,把自己的眼睛当作摄像机那样捕捉和记录信息,像最出色的记者追踪新闻那样追逐独特的优势资源。在学校要留意校园生活资源,在社区要留意人境资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资源,同时要关注社会和家乡的时事和变化,尤其要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有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处理素材,把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素材归为一类。素材的形式可以是编排的目录、日记等文字载体,也可以是“魅力泉州行”等音像软件和网络资源等。让学生不断丰富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寻求地方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之后,更重要的是有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效益。我们要充分考虑作文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兼顾到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指导的需要,把地方文化和作文课程同步链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素材、体验的历程和人文的熏染。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发挥地方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中更应让学生从课本中抬起头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
  1、亲近自然,采撷生态文化资源。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应适时地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每次出发前,应精心准备,要采取自愿原则,征得家长同意,带队老师要充足,落实责任,安全事项要交代清楚。同时,要提前备好课,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注重观察,重视体验,让学生尽情“享受”大自然,尽兴而归。尤其是长期居住在城区的学生,即使是青青麦苗,小桥流水;春夏秋冬,时序更替,一切都会是那么新鲜,那么美丽,面对这鲜活的素材,学生自然期盼用笔来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富有鲜活气息。
  2.深入社会,了解社区人文资源。为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名人、仁人志士,汲取营养,引发激情;要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了解风土人情,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采用多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激活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像元宵节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都极具参与性、观赏性,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能捕捉到许多鲜明的习作素材。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在各类节日活动中当小观众、小记者、小礼仪员,在挑战各种角色的体验中,积蓄丰富的经验。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报道家乡的建设进程,如开发区建设,点击开发创造的社会乡贤,写出各种体验类的习作来。
   总之,要把文化教育融入我们平进的生活,让学生在身边发现一些,记录一些,深度挖掘历史人物,与我们平时的教学结合起,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气息,提升学生的文化作文能力。

文化作文教学,为学生抹下亮丽的人生底色
江津区三口小学校  肖庆全

  1211日,我有幸到聚奎中学听了《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讲座,从谭蘅君老师的讲座以及谢莜婷老师带来的两节精彩展示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真是受益匪浅。
  一、 文化作文教学打破了一般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为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进行了积极尝试
  在“唯分数论”的今天,作文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进行,学生都是在背作文、编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内涵。而文化作文恰恰是从表现一个民族或人类文化精神出发,以文化的角度审视话题,以写出本民族群体的内在心理、生存状态等充盈着文化精神的作品作为最高形态。它的特点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访华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物质,丰满的文化语言。文化作文的教学由最初的名人名句名著的运用演变到古代文化材料的立体运用,由古代文化材料的运用演变到当今文化材料的运用。因此,它对培养学生文化的眼光,传承五千年悠久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进行了积极尝试
   二、文化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高尚情操为本,让学生进行轻松习作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以培养发展人得真、善、美的品格为导向,鼓励学生放飞心灵去感受、想象,自由如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心声。如谢莜婷老师在执教的《雅书诗意》一课中,先让学生列出自己认为最美的6个意象,再在放在记忆中最诗性的场景中,最后进行感觉延展,动态拉升,经过三步练习,不少学生都写出了文质兼美的文章,获得了同学和听课老师的一致赞赏。因此,文化作文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而且也让学生在中国深邃的文化海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浸润,自觉地变得儒雅有礼。
  三、文化作文教学提倡回归生活本质,落实习作训练
  文化作文认为作文教学最大的创新就是“回归”,即回归生活。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生活的充实。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谭蘅君老师在执教的《雅语训练》中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生活中的景物图片,再以“美”为话题,让学生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结构上的组合,把语言扮“雅”,很快,学生都能动用知识储备,加上大胆想象,写出极富诗意的语言,谭老师还积极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寻找美,走进社会寻找美,走进人文诗词寻找美,写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四、文化作文教学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以滴水,首先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老师的讲座和展示课上都深刻展现了“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文化作文的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这样,厚重的文化在作文中强势渗透,在作文实践中涌现文化厚的硕果。如何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师的知识储备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用文化丰满自己,有深厚的积累,才会具有文化的眼光,才会产生文化的思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胜任文化作文教学。
  作为千年古镇白沙的一分子,每一位老师都要有文化的自觉,并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文化作文教学置身于白沙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带领学生去感受文化,去继承文化,去发扬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抹下最亮丽的底色!


从此也要诗意教学
——参加“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 ”有感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唐平英


  序: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今  天寒风彻骨,但走进聚奎中学的鹤年堂却心头一热。古朴文雅的建筑内充盈着一股暖气—书卷文化气。聆听专家的讲座更是如沐春光暖阳。观摩两节文化作文课后更觉心中暖流涌动。原来作文课可以这样灵动,这样雅致,这样诗意。原来语文教师可以这样优雅,这样潇洒,这样智慧。立马心中有一冲动:从此我也要诗意教学。
  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语言的积累,知识的储备和素养的提升。当我引导孩子学说学写雅语时,自己能信手拈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年往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当我讲到送别诗时,我能抓住不同诗的诗眼进行对比教学:能和学生一起品《送元二使安西》的“送”,《芙蓉楼送辛渐》的“送”,《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和《别董大》的“别”;当我的学生大声诵读课本里的诗词的时,我能深情的吟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燕在深涧的呢喃,你是爱,你是暖,你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想让我的语文课很美,我想让我的学生有诗情有爱意,我想让我们都能成为文化人。我要做的很多,我要学的很多。那就从这里出发吧!我想我们以后会是幸福的。
  人生的真正快乐时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萧伯纳。


    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
——培训心得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江永红

  从目前作文教学的整体现状审视,日常的作文教学体系基本属于应试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选题命题、过程指导,评价反馈等等策略与方法都带有鲜明浓厚的应试色彩,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体式表达,都在应试作文的框架和规则下波澜不惊地运行着。诚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分数,但现在的作文教学提高分数的普遍办法就是去真求深,唯深至上,深刻被过分拔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学生作其文,深其意,以博取批改者亲睐的目光和慷慨的分数;老师观其深,察其思,以检阅写作者思辨的深浅与为文的境界。个别学生和老师更是固执一端,剑走偏锋,非深不下笔作文,非深不足以为佳。其实,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为主要内容的深刻”“发展等级评价标准,或许正是学生作文伪主体、伪事件、伪情感的客观源头之一。当学生的材料储蓄,思维水平,技巧积淀,难以支撑和展现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的作文格局之时,为了迎合老师深刻的口味,讨取诱人的分数,只有勉为其难地故意编造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勾描几个空中楼阁式的人物角色,叫喊几句苍白乏力的空洞口号。于是乎,虚假的事件就此上演,高大的形象因此诞生,空泛的思想从此萌芽。可以说,唯深是判、唯深是写的作文评价和写作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假、大、空的作文乱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为了求深,可以杜撰事实,谎话连篇;为了求深,可以掩饰个性,故作高大;为了求深,可以虚情假义,蒙骗老师。勿庸置疑,叙假事,抒假情,表假意的假打之风的滋生和泛滥,对学生说假话、做假事、为假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不仅文将不文,而且必定人将不人。如果说深刻至上对学生的写作影响是现实而可见的,那么它对孩子的个性成长和精神世界的负面辐射则是长远而无形的。在虚假浸染和包裹的写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最终成果只能是生产一批批貌似深刻、实则孱弱的假文,造就一个个湮没自我、善于逢迎的人。如果这样,那将是深刻的沉痛悲剧,是作文的最大悲哀。
    这样的现状多年来也一直困惑着我,今天的“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的培训活动,让我茅舍顿开,让我一下明白了文化这个独特的要素,作为人类长期生活实践活动的积淀成果,文化渗透于各个社会的子系统中,特别是教育系统中,文化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资料的构成要素,又是深刻影响教育运行质量的外部因素。要想避免 唯深至上的尴尬局面唯有文化。一篇思想健康、关注现实、探究历史而又充满诗意的文章,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味很高的优秀之作。循着作文改革的轨迹,作文命题的文化色彩会越来越浓厚。“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唐代这两句诗写的是:夜晚行舟,月伴人影移动;白日游山,花随马蹄追逐。它描绘了一幅雅静宜人、快人心意的境界。那么,被浓郁的文化色彩“包装”的作文一定是魅力四射、令人动容的!学生作文如果能在材料的选择、语言的使用、论证说理、叙事描写、写作风格诸方面张扬文化品位这个个性,尽情挥写,一定能使文章亮丽起来!


由“内涵”与“技法”审视文化作文之根性
——参加“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黄波

  1211日,有幸参加了在聚奎中学鹤年堂举行由江津区教科所指导、白沙教管中心牵头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会及课堂实际操作活动,聆听了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文化作文系列图书的编写者谭蘅君专家围绕文化作文的操作、关于作文教学的根本性理念、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应该如何去开展等方面为专题培训会开设的讲座,并观摩了谭蘅君专家执教的《雅语训练》重庆大足二中谢筱婷执教作文课《雅书诗意》,同时还参加了专家解答的互动交流活动。感觉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作文的内涵,及有效指导孩子参与文化作文创作在孩子将来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会有两点: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作文的内涵
  “文化作文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这是厚重的文化向作文强势渗透,并在实践中使作文逐渐文化后结出的硕果,莫怀戚教授说这是学生写作的文化,我们就把这种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称为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
   文化作文的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作文写作技法
  “文化作文写作技法主要包括诗词引用法、情景再现法、文化审视法、故事新编法、典型人物法等多个方面
   诗词引用法——诗词中蕴藏智慧,诗词中蕴含哲理,诗词中不乏大智者的治国之道,不乏生活的精华写照,诗词之美是因为她精炼而不失丰富,明洁而不失深远。对于中学生来说,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  
    情景再现法——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即为情景再现。如对王维的《渭城曲》,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用想象的镊子将粘结的历史篇章轻轻翻开,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补充或剪切。一幕幕由语言拍摄的历史场景或片断缓缓流过脑屏幕。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诞生了。
   文化审视法——文化作文除了要有大量的文化积累外,最关键的是还要有文化的精神、文化的眼光和文化的品位,要懂得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话题,这种方法为文化审视法。从文化的角度打量话题,审视话题后,有时会在表达的时候隐去一些文化的外在的东西,诸如诗句、名人、历史事件等,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话题,用文化的精神提炼话题,用文化的意识构思并叙述或议论,那么文章才能展示出一个人的文化品质和文化思辨能力。
   故事新编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和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点染成篇的小说是写作话题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如:《红楼选美记》、《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等文章,就是强调写熟人,就是强调写陌生的熟人
  典型人物法——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回顾以往的作文教学历程,我有一种相形自愧的惭懊。此前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处于一种自我陶醉似的分析、借鉴、归纳去引导孩子作文的种种罗列,而很少探究与追源孩子文化根性的理解与培养,更不谈认真审视作文与文化积淀相结合的审视之美,此次培训,我领悟更多的,是传承与发展文化积淀在孩子作文教学中的相长性,文化源自于人,源自于生活,文化作文的显现,文化作文内涵与写作技法的显现,更多的应该是体现与传承文化积淀对人生活的影响力与判断力,丰富孩子成长的人生历程,幻化为作文实践中孩子的所思所悟,形成以文字,创作于或优雅或和美或犀利或铿锵或幽默等千万变化之间,我们的文化作文之根性,还有什么不可以审视的呢?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专题培训” 学习心得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龚堪琼

  首先我要感谢教委、教管中心、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平台,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精心组织,既有理论方面的讲解,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在教育教学以及教师内涵发展两方面受到很大鼓舞。
  在教学方面,谭教授首先给我们提出,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而育人首先要育心——用文化来育心,这样的教育思想,让我对教育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前,不知道教育的着眼点究竟于何,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不知道“备课”、“教学”的中心该从何入手,听了这次讲座,让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挖掘其中的内涵,充分发挥好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教学。
  从教师内涵发展方面,让我感受到自己知识、业务水平的欠缺。同时也让我对写作,对作文教学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以前,写作和作文教学都是我感到比较头疼的事情,自己不善于写作,更不善于写作教学,都是由于自己知识的贫乏,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禁锢、素材缺乏、语言梗涩……听了谭教授的讲座,让我在写作和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思路上都有所提高。
  总之,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我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把这些理论和实践不断消化吸收,内化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学习心得
——用地方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的几点思考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校——刘勇  杨雪梅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历史文化托起人类精神的家园。国民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文化,国家没有文化则失去灵魂,人民没有文化则失去智慧,民族没有文化则失去精神支柱,迟早即将没落,为追求真理,追求文化,何去何从尽在群众心目中,这个道理很深刻:文化富则国富,文化智则国智。当今社会各界人士,需重视教育,热爱文化,更需做学问,唤起民众,为将来造福社会,造福百姓,成为一个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正不断融进我们的生活,而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正从我们身边悄然流失。因此,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精神力量。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精髓,是本地区的魅力与特色的体现。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的爱乡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本地传统艺术文化的延存和发展。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充实课本教材,弥补课本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文化素材,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还可以通过学生群体的参与,开展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
  如何更好地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用地方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本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
  各地区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以及风俗习惯,所形成的地域文化不尽相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各地文化艺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如今遗存下来的艺术文化类别繁多,既有本土的特色,也参杂了其他艺术文化的成分,因此要明确本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特点,才能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
  作为一个江津区白沙镇人,自然应该先对白沙镇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白沙镇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是国务院命名的抗战历史文化古镇白沙,水陆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工、农、业兴旺,文化教育繁荣,山川秀美,文物名胜良多人才辈出。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的盛誉,“小香港”之美称。抗战时名列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与重庆沙坪坝、北碚夏坝,成都华西坝并列。享有“歌舞圣地”、“诗书画摇篮”、“川剧窝子”等美誉,是重庆市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白沙镇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先进区。她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勇于站在救国救民的风口浪尖上,举办抗日万人大合唱,让多少人奔赴前线。倾己之囊,让多少仁人志士、世人感动。送子抗日,踏歌送行,弟子在前线英勇杀敌,捷报频传,战功赫赫。白沙也因抗战热情一浪高于一浪,感动了许多学者、文人,他们为赞白沙人书写了大量的篇章,誉白沙为“最爱国的市镇”。白沙镇抗战史实丰富,抗战遗址集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历史和文化财富。  
  白沙建筑类型丰富。寺庙书院、洋楼、民居等,店铺建筑一应俱全,折射出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白沙古镇的建筑风格一方面体现了移民文化的东南西北兼容并蓄和西洋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又受巴渝地区民风影响,同时吸取了北方建筑和微派建筑的特色,反映在建筑风格上,寺庙显得古朴、厚重;书院显得幽深、宁静;洋楼则简练、轻颖,传统民居则朴素、粗放。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有机地组合,既体现了历史的脉络,又结合得自然、和谐。白沙古镇的建筑,充分利用依山傍山,南高北低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又有有机统一。众多民居随地形高低错落、随宜布局、街巷、山石、绿化随机组合、曲折蜿蜒、空间上极富变化、景观上生动自然。
  二、选择性地学习地方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让学生接触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事物才是打动他们情感的最佳方法,运用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地方文化素材,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接受了,还可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进一步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因此,我们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地方传统文化,尽可能的选取那些本土特色浓厚的,独具代表性的内容来进行整理融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的爱乡之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更有利于本地传统艺术文化的挽救、延存和发展。

  任何城市的魅力,首先来自于她的历史文化,而文化信息,又存在于城市中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物古迹。白沙,历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楼台廊院、都可以诉说一些激动人心或悲欢兴亡的故事。而历史名人则是一个地方的魅力与特色的体现,是一个地方崛起的精神与脊梁,在遗留下的文章中,保存较好的有宋富和五年(公元1123年)刘斡的《邻母洞记》;近代的是清末江津知县国璋的《募建聚奎书院后序》、《聚奎书院序》等5篇文章;民初吴芳吉十三岁时写的《读外交失败史书后》、邓鹤翔的《聚奎初等班课开言》、五四运动后,新诗兴起,吴芳吉探索诗歌改革,融新旧为一体,发表了《婉容词》、《护国岩词》、《巴人歌》、《明月楼》等佳作,名震诗坛。曾出版《白屋吴生诗稿》。其《婉容词》、《护国岩词》、《两父女》被许多中、小学选作补充教材,有的还被译为英文发行。肖湘的《聚奎学校为白沙首义布告全川父老文》、传奇小说《屠狗记》,朱近之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祸水》等短、中篇小说。这些都应正白沙文化具有渊源历史。然最具时代性、最具文化内涵、最典型的是抗战文化。
  抗日时期,由于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和一批学校迁来,白沙人文荟萃,文化活动达到空前的繁荣。国际国内知名学者、文人,如胡小石、佘雪曼、欧阳渐、陈独秀、蒋复璁、陈可忠、台静农、周光午、冯玉祥等汇聚白沙,创作了大量的、与时俱进的、爱民爱国的、激励抗日的诗文、书画,报刊、文章,曲艺等。此间白沙先后创办各种报刊杂志13种,开办含各类学科、进步书籍的图书馆、阅览室、综合性书店共12家。为抗日所组的社团有国立的女师学院主办建立的白沙音乐教育推进委员会,白沙业余评剧研究社,青年文化服务部,教育部第三巡回戏剧教育队等。他们组织的各类活动,波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如吴伯超指挥抗日的“万人大合唱”,在中国音乐史上绝无仅有; 冯玉祥来白沙组织的“募捐活动”,感人肺腑。其意义之深,效果之好,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碧野创作长篇小说《没有花的春天》及散文《奔流》、卢前撰写《白沙镇歌》、散文《写就梨花付与谁?》以怀念谭祖尧烈士的未婚妻李琬玉,胡光炜的《小石白沙集》;万和甫的《覆瓴集》;叶广度的《蕉桐集》。让多少人爱不释手,奔赴前线。音乐、话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无疑为民众抗战激情注入新的催化剂。当时寓居白沙的文人,还有卢前、欧阳翥、唐圭璋、曹刍、叶广度、成善楷、吴宓、黄炎培、萧公权、刘泗英、吴白匐、吴练青等人,他们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诗、词、曲等。学者、文人为发展繁荣白沙地区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白沙能以镇制挤身成为陪都三大文化区之一。显现了白沙既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又有杰出的忧国忧民的文化先驱,觉悟的大众,还有适宜创作的环境,才成就了当日的辉煌。同时也奠定了今天的白沙。
  三、将可利用的地方传统文化素材更合理地使用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才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因此,教师搜集地方艺术文化资源,并将之整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只是先前工作,接下来应该是在有效地利用教师已经收集的资源、素材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加入到挽救地方传统文化和继承发扬地方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白沙名人辈出,也有许多名士在白沙留下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或不朽诗文。这些名人在当地及全国,都曾产生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白沙这座城的精神脊梁,激发着人们的自豪感,催生人们开拓进取的激情。那么,首先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多种方式,向学生讲述名人的故事。这可以满足学生瞻仰先贤、访古探奇的需求,也可以让其受到思想教育,并在写作方面起到积累素材,拓宽思维的作用。如:郭沫若、冯玉祥、于右任、吴宓、欧阳渐、周光召等历代文人的手书题辞、石刻碑文、诗、联七十馀处。在梅林、紫金林的绿树丛中,有辛亥革命历史人物肖湘之墓,有白屋诗人吴芳吉、史学家、书法家邓少琴,国画家张采芹(聚奎三杰)之墓。白沙镇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先进区。她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勇于站在救国救民的风口浪尖上,举办抗日万人大合唱,让多少人奔赴前线。倾己之囊,让多少仁人志士、世人感动。送子抗日,踏歌送行,弟子在前线英勇杀敌,捷报频传,战功赫赫。白沙也因抗战热情一浪高于一浪,感动了许多学者、文人,他们为赞白沙人书写了大量的篇章,誉白沙为“最爱国的市镇”。白沙镇抗战史实丰富,抗战遗址集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历史和文化财富。      
  其次,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素材的整理,合理有效地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历史人物和我们距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历史人物素材时,深入把握人物的精神和思想,从人物的内在精神切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文真字切,惟有文真字切,打动读者的心。
  最后,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课外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自主性,学会如何进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展开研究,并将过程记录下来,回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样,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调查实际情况,充分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成功的乐趣。除了尽可能地去了解地方传统文化,还可以将意义健康向上的地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做有效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传统文化,提高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它们得以最大程度的传承和发展。宣传并推广传统文化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影响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以继承、推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听“文化作文讲座有
重庆市江津区河口小学  王川

   怀着一种期待,一种崇拜走进聚奎中学,拜听了谭衡君老师的讲座,并且领略了他的讲课的风采, 我被谭老师那种博学震撼和感染“文化作文”这个概念,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在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觉得离我很遥远,认为他并不是我们的学生所能企及的一种作文体式。今天亲耳聆听了谭老师对文化作文的解读,我对文化作文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文化作文”涵盖了古今中外自然、社会、人生、宇宙的方方面面,涉及人类物质与精神能够抵达的最远最深最高最广的所有地方。同时也是一种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尤其是今天在外语热的中国,作为打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负有历史使命。
  诚然,的文化积淀还很欠缺他的博学对我来说是金子塔尖上望尘莫及。可是我们每天都在和文化打交道,校园感受着校园文化,竞赛、评比、活动等;家庭中体验着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道德文化;交往中体验着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我们过中国的春节,和父母兄弟在鞭炮声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但是,我也清醒的认识到,真正要把文化作文写得精彩,写出神韵,是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必要地训练的。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哪里?无外乎读和记。离开这两点,学生是不可能在现有的层次上写出高水平的文化作文来的,所以我准备将在我的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象谭老师指导的那样,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在用心生活、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从浩瀚的传统诗歌海洋中撷取语言菁华,丰富写作语言,提高作文水平。第二做好必要地写作训练,就按照谭老师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我觉得做好以上两点,学生作文定会扎根于文化的土壤,穿上文化的彩衣,散发文化的馨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黄昏已近,但我相信夕阳无限好。我将有限的教学生涯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努力让我的学生写出优美的文化作文,也努力让自己文化型的老师靠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13年12月12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2-30
“千年古镇背景下的文化教学”课题建议
石坝街小学校  


  一.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要求参与课题的所有行政、主研人员及实验教师根据不同要求系统学习国学及文化知识,扩大自身知识面及钻研精神;
  二.在总课题下形成子课题系列。
  三.根据课题计划,给不同的参与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教科书,该书要有保存价值;
  四.提出要求,参与者公开发表论文或上各种形式的公开课;
  五.分类要求相应人员原创作品进行发表;
  六.每期在本镇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竞赛活动;
  七.以文件形式出台激励方案。

                                              2013年12月15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