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写好文化作文 民族中学 陈 实 9月18日,在县进修校的组织下,我聆听了谭恒军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讲座,以及两堂精彩的文化作文课。谭恒军老师从文化作文的概念、重要性、发展等方面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文化作文的理论知识,并亲自示范教学将理论联系到课堂,为我们展示了文化作文课的精髓。通过学习我对文化作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写好文化作文的重要性。下面就自己学习的收获谈谈“如何让学生写好文化作文。” 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老师要想学生写出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并非朝夕之间,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多看书,做到知识丰富,这是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必须读后深思,通过深刻的思考使知识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思维,这样才能运用自如;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透出一种文化的味道,语言丰富多彩,既能文才华丽,又可以朴实无华。总之,教师的语言应当起到一种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在这种优美的语言熏陶下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提高。第三,老师的授课内容应当有厚重的文化含量。老师应当适时地从教材中挖掘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思想的深度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丰富。 二、平时要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学生的第二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重要材料。在抓好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从课外积累丰富的素材: 可以让学生从课外感悟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渺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蚊,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往往引发人们物是人非的感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生的经历是一本书。“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写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对崇高理想的孜孜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年青时立下的人生誓言……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伟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人生的经典。 学生生活圈子窄小,生活空间大多局限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我们现有的空间,留心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发现和捕捉学校、家庭生活中的闪光的东西,作好积累。另外,让学生大胆地走出去,充分接触社会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生活。如拜访作家,探访下岗工人,与农民交谈,与战士联欢,服务孤寡老人等等,主动地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就会发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积累下丰厚的生活素材。 三、要善于运用修辞 学生在作文中,要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会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会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枝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它可以百川汇海,激清澎湃;也可以轻风拂琴,嘤嘤成韵。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作用,如写人状物,多选比喻、对偶和夸张,析事论理则多用排比,设问和反问。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听谭蘅君老师讲作文有感 清溪场镇美沙小学 听了著名文化作文大师谭蘅君老师的报告和讲课,深深折服于谭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他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们耳目一新,对于文化作文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受益匪浅。 谭老师的报告对文化作文进行了更深刻的阐述和解析。谭老师的九步教学法即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我们觉得应该是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法则。一步步训练,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作文水平会迅速提高,培养学生积累和背诵课外素材的习惯,也许行之有效,因为当某种行为一旦成为了习惯,坚持下去,就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了。不间断的阅读和积累,最后一定有非常丰硕的回报。尤其是,当学生尝到了阅读和积累给自己的写作带来进步的甜头,积极性自然会更高。 谭老师上“雅语训练”示范课,新颖的形式、前瞻的设计、动感的课件、培养学生学力的课堂实践,给全体听课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启发。 首先,课堂氛围既轻松又紧张。课始,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小沈阳和周杰伦入手,引导学生区分俗语与雅语,并体会雅语的文气和底蕴,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学生与老师的生疏拘谨感一扫而空,课上回答问题也不断得到表扬和鼓励,回答不理想却没有批评,是靠学生自己通过比较而知,由此我们也感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但课堂又是紧张的。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几个典型的雅语片断后,学生走近了雅语。然后就是看图动手仿写,规定时间内同学们必须快速思维,自己审美,组织语言,锤炼语言。这种紧张既加快了课堂节奏,更有助于消化新知识。比起我们平时上课需要课下做好多准备,这种课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更简捷高效。 其次,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课上先感知后训练。训练先易后难,走进自然寻找美,继而走进社会寻找美。他教给了学生发现美的眼光,这种美的发现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张扬;他帮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珍惜生活。他又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生活,美是会被打碎的,我们不避讳,我们要勇于面对。因为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思想,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从这点看,谭老师的课灌输的是一种高贵的文化精神。 谭老师的课上得如此轻松有效,这得益于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和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分不开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个和文化联系如此密切的 学科的老师,决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搬运工,而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应是一个文化型的厚重的老师,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文化熏陶,领导他们在语文的世界中徜徉,让他们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瑰丽、现代文化的多彩,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进而启发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支笔来描述美丽的语文,美丽的世界。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型的老师。 我们的书本中,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文化。今天我们对文化作文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就可以为我们的文化作文注入新的血液。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写作中不但要贯穿唐诗宋词,更要用鲜活的语言表现美好的生活。记得谭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妈妈带孩子去公园,需要排队买票。大人十元,小孩五元。这时,孩子抓住妈妈的手大叫,妈妈,妈妈,蝴蝶没有买票就飞进去了。相信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印象深刻。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是没有被污染的原汁原味的素材。 听了谭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他让我们思考了很多,我们语文的教学不就是要让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会美,用手中的笔去书写美吗?谭老师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让我们明确了今后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把生活写进作文,把我们的文化底蕴展现在作文中。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涌洞乡中心校 罗 超 本学期开学刚不久的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师进修校主办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会”,培训为期一天,时间不长,但意义深远,全县的语文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及中小学教导主任都参加了这次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来自重庆市的专家对我们分别进行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讲解和现场授课,使我们对文化作文与文化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认识,下面就我在这次培训中谈谈我的一点点心得体会。 上午,来自重庆市的谭蘅君老师为我们作了第一讲“推进教育文化化,践行文化兴国---文化作文理念与操作”和第二讲“作文的革命“两个内容的专题培训。在第一讲的内容中谭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为什么提倡“文化作文”,通过历史上的五大重要事件:南宋崖山之灾、清军入关、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分析了当前我们国家的文化形势,现在的文化处于断层的局面,当今社会是文凭第一,是文凭型社会。强调了我们国家文化改革的目标是教育文化化,要形成一个文化型社会,谭老师给我们列举了近几年各个省市的中高考作文中文化作文的若干例子,其中得满分的优秀文化作文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也可以看出国家对文化作文的高度重视。 谭老师给我们讲了文化作文的具体涵义,使我们明白了文化作文是表现一个民族或是文化精神的作文,它的最高形态就是文化创作,写出能够体现民族群体的内在心理、生存状态等充满着文化精神的作品,文化作文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文化作文的特点是眼光重视、材料表现、意蕴丰美、笔法写作、思辩挖掘、品位的提升、精神鲜亮的话题。知道了文化作文追求的是浑厚的底蕴、深刻的认知、丰沛的精神、较高的品味、鲜活的生态、时光的前瞻、灵性的体验、独特的风情、生动的特质、丰美的语言。介绍了文化作文的演变以及具体呈现的形式,例如:陈道明似的学者,李连杰似的表演家等等。 详细分析了文化作文的七大分类:通过“雨天读古诗”理解了文化作文的诗词底蕴;“读书消得泼茶香”的典故理解了文化作文的历史底蕴;作文《给四郎的信》了解了文化作文的文学底蕴;民俗文化的介绍了解了文化作文的民俗底蕴;2008年高考作文四川卷的《悲中行》知道了文化作文的文言底蕴;冯杰《乡村的瓦》,08年南京卷《寻》了解了文化作文的情感底蕴;最后通过2009年的江苏卷《品味时尚》、2010年的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2年的《忧与爱》让我们明白了文化作文的精神底蕴。 要求我们要培养文化的眼光,深入认识文化作文的意向,用流水的绵延不绝来象征仇怨之多,用水比喻离情、爱情、友谊、比喻流逝的时光,通过“老子的故事“、”“舌头与牙齿谁更刚强?谁更柔弱?”使我们明白了“智者如水”等文化作文的主要意向,通过“自然之水、友谊之水、亲情之水、爱情之水”使我们知道了文化作文的构思巧拨。 在第二讲“作文的革命”的内容中,谭老师先介绍了近几年通过文化教学、文化作文决赛、游学、培训以及文化作文大赛等各种形式和活动在文化作文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接着便对如何写文化作文做了详细的培训。 给我们分别讲解了文化作文全能写作的三大定律:生命系统与作文系统同步、生命的心灵感官与生理感官和谐同步。文化作文的三大层级:入格(让学生学会一生写作的技巧)—升格(在中学阶段成长为合格写手)—破格(破茧而出,自成风格,蔚成大家)。三大和谐原则:人品与文品、文化与文凭、素质与考试。三大阶梯:素写(原思维,原感官,原情感,为底色写作)---仿写(立足自我,为我所用,开拓个性自我)---创写(形成个性风格,创作文学作品)。三大根基:经典(对应浮躁,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典籍文章)--游学(是古代的一种语文综合活动)---悟化(对知识的内化,从内化的文章中感悟文章)。三大特训方法:仿写—盲写—音训。写作的四大“素”理念:素读、素解、素写、素教。三大目标:打造现代文言(现代的文章语言),回顾教育本质(传承文化与育人),重塑中华文化(建立中国文化价值体系)。 谭老师最后给我们传授了文化作文的“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通过“洪承畴降清”和“拒售鞋子”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用个性的眼光看人物;通过农民作家刘亮层的《对一朵花微笑》、《城市牛哞》和席慕容的《女儿》教育我们要用生命的眼光看万物;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大庆油田设备案””两个历史事件以及鲁迅的《阿Q正转》教育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看世界;通过艺术人生“不要拦住我的阳光”、艺术世界“濠梁之辩”教育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看生活;通过“我来过,我很乖”、中国体操运动员李月久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用文化的眼光看事物。鼓励我们要推进文化教学,培养文化人,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掌握文化作文的教学方法,对这一代学生的今天和明天负责。 下午,我们有幸听了两节文化作文课,在谢筱婷老师的《打造文段的意蕴》这节课中,谢老师以展示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词语快速的形容引入主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也体现了来自我们凤凰中学的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非常的丰厚。接着便以王禹的《点绛唇》为范例,出示这首词的水墨山水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然后出示这首词的译文让学生阅读欣赏。最后这节课以水墨山水画的技法为主线让学生在美丽的意境中逐步学会了怎样写出有意蕴的文段,整节课水墨山水、意蕴深远,富有诗情画意。 在谭老师的《学习雅俗体验与思想》节课中,通过娱乐欣赏小沈阳的小品片段和周杰伦的青花瓷MV片段,对于小沈阳的小品和周杰伦的歌词,使学生还有我们这些听课的学员们了解了什么是俗文化和雅文化,告诉同学们到学校是来学习“雅语”的。在接下来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谭老师指导学生要如何扮“雅”你的语言,让同学们以美为话题寻找美,以仿写的形式通过一些优美的画面让学生用优美的句子描写出来。最后指导我们要走进社会寻找美,走进人文诗词寻找美,鼓励同学们多读古诗、赏名画,多尝试雅述意境,雅语篇章。 在接下来的交流互动中,有部分学员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实施文化作文教学提出了各种问题,谭老师耐心的给我们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学员们似有很多的困惑,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紧张而匆忙的一天中结束了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第一次听说了文化作文这一概念,明白了什么是文化作文,以及文化作文的历史意义,它对于延续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美而内涵丰厚的古诗词、古文学是祖先留给我们华夏民族智慧的精髓,我们有义务要传承和发扬它。在谭老师的理论培训和与谢老师现场的文化作文课中,我们有幸观摩了文化作文课的基本教学模式,也领略到了文化作文课可以讲得如水墨山水画那样的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采取措施,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时,在文化作文这一版块,为我乡的老师们指明方向,挖掘传统文化,以兴激趣,以新求活,以生活为源泉,实现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写出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独特思考的个性化的文化作文,全面提升学生作文的技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为孩子们的明天而努力! 2013年9月24日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 培训心得 秀山县官庄中学:蒲小平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有17年历史的乡村语文教师,在这17年的时间里,我也曾努力探寻中学语文的教学教法,可是直到今天,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我依然处于迷茫状态。当今天有机会能够获得这次“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学习的机会,亲临现场接受专家指导,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方面的指导,我倍加珍惜,通过聆听谭蘅君老师的“文化作文理论知识”讲座和观摩谭老师与谢筱婷老师的现场作文教学实况,本人感觉受益颇多。 首先,谭老师关于作文教学中的“文化作文”理念,对于我这个长年植根于山区教育的一个乡村教师来说, 完全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全新的概念。他的讲座,犹如在我的作文教学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拨开了多年来萦绕在我心头作文教学的迷雾。 通过谭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化作文”?为什么要提倡“文化作文”? 那么,什么是“文化作文”呢?文化作文”即是能表现一个民族的内在心理状态、能够体现本民族群体的内在心理、生存状态等充盈着文化精神的作品。它需要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 其核心部分,即是凸显“文化”二字。也即是在学生的作文中越来越注重体现是否有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即是说,现在的学生的作文,越来越注重了文学味儿。 为什么要提倡“文化作文”呢?一是传承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使命使然,二是逐年的中高考满分作文评判标准的趋势所致。从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还有刚刚被世人所认可莫言作品,它们无一不是蕴蓄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精魂的宣泄。纵观这么多年来中高考满分作文卷,但凡满分作文,没有哪一篇不充溢着浓浓的文学情韵。 其次,谭老师讲到了作文的三个阶梯:素写-仿写-创写,也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仿写。在此之前,不知从何时起,“以我手写我心”这个教学的理念便指引着我。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我便错误的以为,学生作文只能写真人记真事,才有真情,才有自己别具匠心之作。然而却忽略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阅历还很浅,作为农村的孩子,阅读量远远不够,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无从说起,在学生完全没有文学积淀,也没有具体的模本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学生所能够写出来的作文,永远只能停留在他们最初始的水平阶段而难以有所提高。所以,谭老师提倡要学生仿写,仿名家名作,仿中高考满分作文。才使我如醍醐灌顶,明白原来自己的作文教学为什么收效甚微。 通过观摩谢筱婷老师和谭老师的两堂现场作文教学示范课,我获益也不少。 第一,谢筱婷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的实力。当然前提是老师要起到真正的“主导”作用。课上要能够充分的为学生创设浓郁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第二,谭蘅君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要让学生的语言“雅”起来,可以通过引用直接诗词或者化用诗词,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多诵读经典作品,注重文学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之,今天的学习受益匪浅:谭老师的理论讲座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作文教学领域这片干涸的土地。谭、谢两位老师的现场课堂教学,又开启了我课堂教学一片新的天地。 文化作文与文化研究专题培训后记 官庄中学 曾祥军 2013年9月18日,有幸参加了县进修校组织的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部分语文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研究专题培训”活动。活动在县进修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培训中既有文化作文方面的专家的理论引领,又有一线教师如何进行文化作文教学的课堂演示。我认为,该培训对一直困扰我校语文教师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为此,且谈谈在培训后的一点想法,记于此。 既然是说“文化作文”,我们就应对文化作文中的“文化”有所认识。那么什么是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又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 无论何种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哲学,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存思想与方法的各方面体现。文化与文明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文化达到高度发展,才有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文”者,综合古籍文义,知道天地相交,阴阳互依,刚柔相济,相辅相成之道,通其变化,知其必然,并以之律己。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文”。“化”者,‘教行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之谓也”。由此而观之,“文化作文”即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其构思上是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事迹,显示作文者的文化积淀等。其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 从作文内容上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引名言、诗句或历史故事。即作文者能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情,他们的诗句,以显作文者丰厚的文化积淀。但这里的“积淀”,是作文者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组合,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关键在于让自己的思想达到一种文化的深度。 综上所述,要想写出有文化底蕴的文章不,并非易事。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非朝夕之间,作文者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首先,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做到知识丰富,这是前提和基础。但有基础并不一定能写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必须将其内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深思,尤其是读后深思,使知识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思维,这才能运用自如。这是学习者的自我提升。但教师的用是不可缺少的,其角色作用发挥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课堂,使语文课成为一种熏陶。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透出一种文化的味道,语言丰富多彩。既能文才华丽,又可朴实无华;既能洋洋洒洒,又可言简意赅;既能悱恻动人,又可振奋人心。其语言应当起到一种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在这种优美的语言熏陶下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提高。其授课内容应当有厚重的文化含量,应适时地从教材中挖掘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思想的深度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丰富。再者,教师还适时引入课外文化内容,丰富学生的见闻。阅读是学生的第二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化作文”其意深远,通过打造现代文化语言,让教育回归本质,重塑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得到洗礼,让校园浸润在“文化”的气息中。 听《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所获 隘口镇中心校:杨再芬 2013年9月18日我有幸听了由谭蘅君老师主讲的《文化作文理念与操作》这一讲座,听了讲座后真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听讲座首先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文化作文,文化作文的最高形态就是文化创作,写出能体现本民族群体的内在心理、生存状态等充盈着文化精神的作品就是文化作文。文化作文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文化作文包含了古今文化、城市化进城文化、历史文化、热点文化、社会文化这几个大方面,这就让我忽然明白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习作时不能只局限于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得把自己融入至社会中去,甚至穿越古今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创作文化作文。 要怎样写好文化作文呢?谭老师告诉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文化作文的特点,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用文化的精神鲜亮生活,那么我们作为教师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创作文化作文呢?首先要让孩子们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饱读诗书才会文思泉涌。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从积累优美的词入手然后到优美的句段,最后让孩子们多去阅读有名的经典、名著,在读书时要多动笔,培养孩子们‘不动笔墨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孩子们的积累越来越丰富,习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了。 通过听谭老师的讲座,我还学会了更多可操作性的方法。谭老师告诉我们文化的全能写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及从素与—仿写——创写,谭老师讲的三个阶段无疑给我们三年级的作文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三年级作文教学起步可真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听了谭老师的课我豁然开朗,我们让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何不这样去做呢?首先面对一个习作话题,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让孩子们敢于下笔,接着让孩子们学习范文仿写或修改作文,不过谭老师说了给孩子们的范文一定要经典,只有经典的范文才能给孩子们更高的模仿起点,模仿多了就模仿精了,最后学生也能在这一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创作了。要想让学生创作出更多自己的好作品就必须要用个性的眼光看世界,用生命的眼光看事物,用敏锐的眼光看世界,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用文化的眼光看事物。只有经过自己的精雕细琢,精心打磨,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有血有肉,变得有灵魂。 要教好文化作文绝非易事, 作为教师只有自己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习作,老师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上真正做到“学到老,做到老”这一点吧! 经典 模仿 美文 隘口镇中心校;覃学 9月18日,有幸在秀山县进修校学术报告厅听了谭蘅君老师主讲的“文化作文”专题讲座,并听了谭老师的一堂现场文化作文示范课,真是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一、经典 这里的经典非历史性的教条式文章,而是泛指古今中外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厚,为世人所公认的优秀文学作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找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读,提高眼见,所谓见多识广,读的优秀文学作品多了,自然就能受到良好文化气息的熏陶,提高文学修养。 二、模仿 小学生作文,他和大人作文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已经从蹒跚学步过度到了紧走飞驰,而小学生作文就像出生的娃娃跟妈妈牙牙学语,他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作文。这时候,跟谁学就显得很重要了,你比如跟一位三流作家学习,那他以后最多就是一位三流作家;如果是跟一位二流作家学习,那他以后最多就是一位二流作家;如果是跟一位一流作家学习,那他以后就可能成为一位一流作家。所谓“名师处高徒”嘛,当然,也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毕竟是少数。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想我们的写作能力可能还及不上一名三流作家吧。所以,我们教学生写一篇好作文,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时候,我们不妨偷偷懒,给学生找来名家写的文章,让学生照着写,当然不是照抄,而是仿写。这样一来,学生仿写的多了,自然就能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式,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也就能够写一篇像样的文章出来。至于要创新,那是他上高中,甚至上大学时候的事情,我们替他瞎操什么心。 三、美文 学生在经历仿写之后,自己的文章也变得像模像样了。这时候,我们老师不妨伸出你的手来,和学生一起依照名家的文章进行修改、锤炼、美化,也许不经意之间,一篇美文就出来了。说不定有些作家的优秀文章就是这样的来的。 2013年9月25日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体会 隘口镇平所小学 余慧琴 进修校举办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会。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个培班中的一员。培训期间,老师们精彩讲座和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为了充分体验文化作文的魅力,谭老师采用讲座、上课与互动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从为何提倡“文化作文”,文化作文的特点、分类,文化作文全能写作定律、三大和谐原则、三大阶梯、三大根基、四大“素”观念,三大目标、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模式‘文化教学‘到文化教学的课堂模式,让我们认识文化作文。并现场上了一堂课,课堂上,谭老师通过展示文化作文片断,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文化作文,说明文化作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结合中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让现场师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作文的深刻内涵----用文化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思辨挖掘话题,赋予生活以文化的光芒,赋予作文以文化的厚重,赋予生命以文化的高贵。互动环节中谭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精妙适时的点拨,点燃了教师的思维火花,打开了文化作文智慧之门。 因此我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走进文化作文,感受美的熏陶 大溪乡中心校 吴丽君 这次,我有幸能够参加秀山县组织的文化作文教学培训,我的感触颇多,听的时候觉得老师们的文采太让人羡慕,也觉得他们讲的都是云里雾里,就像学生们说的一样——感觉在坐飞机。其实我也明白,这是因为自己的文化积累太少了的缘故。 要想写出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要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朝夕之间,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首先,必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做到知识丰富,这是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必须将这种丰富的知识内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深思,尤其是读后深思,通过深刻的思考使知识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思维,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们大量、广泛地阅读。 教师在指导文化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应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的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熏陶。怎样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熏陶呢?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透出一种文化的味道,语言丰富多彩,既能文才华丽,又可以朴实无华;既能洋洋洒洒,又可以言简意赅;既能悱恻动人,又可以振奋人心。 总之,教师的语言应当起到一种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在这种优美的语言熏陶下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提高。其次,教师的授课内容应当有厚重的文化含量。教师应当适时地从教材中挖掘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思想的深度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丰富。当然,这种挖掘不能仅停留在纯知识的层面,而更应上升到一种思想的、文化的高度。再者,教师还适时引入课外文化内容 丰富学生的见闻。阅读是学生的第二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重要材料。在抓好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看报活动,大量阅读,多做读书笔记,以此开拓视野,增广见闻,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只有多用心体会生活,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多走进文化的海洋,感受文学的气息,我们一定能够写出让人陶醉的文化作文来! 听《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有感 官庄小学 黄淑芳 2013年 9月18日,我有幸在教师进修校聆听了谭蘅君老师的讲座——《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专题培训》。有亲眼看了谭老师和谢老师的文化作文示范课,我是深受教育与启发,我心中的感慨颇多。 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民族的阅读史。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作为一名华夏儿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我们有义务振兴中华。重塑中华光辉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从何学起呢?谭老师一语中的,从经典开始,所谓经典就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文化知识,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季羡林先生对未来的青年要有三贯通,其中就有古今贯通,也要求未来青年要博古通今。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古代的文学,知晓我国古代伟人的伟大著作,阅读他们的伟大作品,知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知识,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经典知识的学习,在积累中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此次专题培训针对的是文化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也有自己的模式,谭老师告诉我们文化作文的教学模式1、活动2、素写3、展示4、范写5、仿写6、创写7、自评8、互评9、肓写这些活动步骤。谭老师告诉我们文化作文全能写作有三个阶梯,特别强调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唯一正途。对于这个理念,对于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我的生长果》一文中也曾说:“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也强调了作文练习模仿与借鉴,既然要模仿与借鉴,那么作为学生必须有大量的阅读才行,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阅读有限,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去进行大量的阅读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到目前为止,我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希望得到各位教育专家的帮助与指导。 从谢老师与谭老师的两节精彩示范课中我深受启发,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做。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也可借鉴此方法。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面设计的。文化作文的教学模式第一步骤是活动,其实就是一个情景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一个特设的情景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正所谓“欲发其声,”“先呼其情。”第2步是素写,所谓素写就是一个自由写作的过程。第3步展示学生的自由写作,其中挑选出写得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读。第4步展示范例,范例的作文可以从学生写得好的作文中挑选,也可以从作家的作品中挑选,对其范文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第是5仿写。把从范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仿写、创写。第7、8进行自评和互评。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最后是盲写。谭老师说的是把写这方面的作家作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阅读,达到一个融会贯通。如果按照谭老师所讲的教学模式进行作文,可以把教师从烦琐的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查找资料上。其实查找资料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一举两得而何乐不为呢? “无知者无谓”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听了谭老师的课,真正的感到自己的无知,自己学到的那点知识犹如沧海一栗。心中默默地催促自己抓紧时间学习吧,千万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心得体会 妙泉镇刘家小学 张雪莲 9月18日 我有幸参加了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研讨会,聆听了谭衡君老师的“文化教学理念与课堂操作”的讲座, 观摩学习了文化教学示范课,我真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谭老师丰厚渊博的学识,神采飞扬的激情,令在座的老师们无不折服,也令我感慨万千,而他有关文化作文的新理念更令我茅塞顿开。经过反复的积累,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善用修辞、巧运描写,妙化诗文,就能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成文一篇文辞兼美的文化作文。这只不过是对文化作文的一个浅显的认识,是谭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文化作文有了高层次的认识。 首先,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传承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化的精神融入到课堂,要结合课本把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意蕴传授给学生,应将学生从纯应试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用文化的光芒去关怀他们,从人格成长的角度去培育他们,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写出有文化素养的文章,要表现出一种高贵的文化精神。 我还明白了要想努力实践“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先要成为文化型教师,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有文凭的人,还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教学中要懂得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用文化的品格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用文化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传承文化,养育人格”的目标。在老师们上的示范课上,我明白了“入格——升格——破格”的文化作文教学内涵,知晓了文化作文九三大阶梯“素写——仿写——创写”的新教学理念,感受了文化作文课堂教学九步法——素写、展示、交流、仿写、创写、自评、互评、诵读、盲写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引领学生迅速“入格”,对提高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今语文学习与教学中常常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就更谈不上革新了,对对联、古诗词、赋的运用更是如此。过去的中国,是诗人的国土。然而,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立为“正统”,而视对联、古诗词、赋的学习运用不屑一顾,这也是现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对联、古诗词、赋集中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它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应以新的视角,大胆创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对对联、古诗词、赋的教学运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中国文化精粹得以代代相承,不断发扬光大。 通过聆听谭老师的报告,欣赏了谭老师的示范课,使我明白了文化作文教学的根本,厚重来源于积累,效率取决于能力,良好的素质如同源头活水,涓涓流淌,在文化的原野展现风采与魅力。这次研讨会,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交流中使我们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尽量使课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情怀、文化思辨。这一次的听课活动对我意义非凡,不但让我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而且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型的老师。 由谭老师的讲座想到的 溶溪镇中心校:刘亚飞 2013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秀山进修校组织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培训,虽然只有为期一天的时间,但我却受益匪浅,感触也颇深。特别是谭老师发给大家的“第8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让我眼前一亮。我一边欣赏着里面的文章,一边听着谭老师的解读。由于谭老师带的书数量有限,因此,在培训以后,纵然有些不舍,也只能还与其他老师。回到学校,我再次借阅了这本书,真有些爱不释手。这些文章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惊叹再惊叹,佩服再佩服,然后就只剩下长吁短叹,自愧不如了。 就拿文化作文的十大追求中的第一条“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说,我就脸红。小时候,家里穷,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父母哪里还有钱给我买闲书。邻居有位叔叔爱看武侠小说,因此,我看得最多的就是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偶尔还会有一两本《今古传奇》或《故事会》等翻阅,可那时也是囫囵吞枣。对于古诗词,会背的就只有教材中的了,自己所获取知识的途径,仅仅来源于课本。什么《唐诗三百首》《宋词108首》《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闻所未闻,更别谈运用。 师范毕业以后,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每天和办公室的杨胜权老师、胡琴老师、冉銀菊交流教学心得时,突然发现他们的文学造诣好高哦!回到家中,和邻居中那个擅长写诗歌、小说的“玉面灵狐”谈社会现象,自己更是孤陋寡闻。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才疏学浅。有时候明明心里是那个意思,嘴上就是表达不出来,正所谓“词不达意”,或者美其名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悲哉!从此以后,我发奋学习。可毕竟年纪大了,岁月不饶人,记忆力衰减得厉害,想记什么,就是记不牢,想说什么,就是说不出来,真是急煞人啦!于是,我和儿子一起学经典文化、诵经典文化,茶余饭后再谈经典文化,努力使自己的文化教学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是一种超越。除此之外,我常常喜欢利用假期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经典的文化著作,开学时再交流学习心得。当然,课堂上我也毫不松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拓展课外延伸。例如:我在教学《梅花魂》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关于写梅花的古诗词;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我就安排学生课外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我找好小学生必背的古诗60首印成册,每人一本,要求在两个星期之类背完。结果人人都在我这儿过了关。又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要求学生收集三十六计;教学《将相和》时,就要求学生收集历史故事……尽管我想了很多办法,努力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浑厚的文化底蕴,可那又谈何容易呢?听了谭老师的讲座,看了这本书,顿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想让学生写好文化作文,除了读经典文化,诵经典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经典文化,把经典文化与现实现象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这条路啊,任重而道远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化作文指导课听课体会 溶溪镇中心校 赵小艳 2013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秀山县进修校组织的文化作文指导课听课活动。这次活动中两位优秀的教师演绎了精彩的文化作文课堂教学,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从他们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现代语文教师的博学和精彩。我为他们丰富的学识,渊博的知识,机敏的应变,课堂上表现的睿智、幽默、风趣所深深的折服。我知道这些就是我所欠缺的,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追求的!在此,我针对此次听课,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十分重要 当一位老师,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老师自己就一定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两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如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更给人以享受的是诗一般的语言,他们出口成章,或铿锵有力,或温柔委婉,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看到了作文教学的精彩纷呈以及自己未曾想到的作文训练良策,感受到他们课堂背后的深厚底蕴。对比我们自己的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说,面对学生的困惑时我们也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们可以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像他们那样有更丰富的知识。在此,我呼吁大家多读文学作品,和学生一起静静地看课外书。 二、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高超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三、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两位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文化作文。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的一点浅见,在文化作文教学中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3-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