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增加早读,在读中成长
近几年来,有关教育部门规定,为了学生的健康,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这也许是正确的)。于是,初中、小学于8时正式上课,学校大抵都取消了早自修,校园里听不到朗朗书声,读书与阅读量便成为空中楼阁。而对于多出来的时间,许多学生和家长并不懂得如何运用。这种硬性规定是否正确,或者如何引导学生成长的问题,值得思考。
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郭沬若先生也曾说:“胸藏万汇凭呑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足见诵读的作用。据说,郭沫若先生6岁时就能背诵唐诗300首,巴金先生12岁能背《古文观止》,茅盾背诵《红楼梦》120回,胸中有文不愁写不出文章来。也许,以往我们所知道的就是郭老诗风豪放,气势宏伟,境界开阔;茅盾文笔的潇洒流畅;巴金文章的情深意切;却不知道他们的诗文是读出来的!
教育界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把课文还给学生——让学生读起来。笔者颇有同感,对长期“失读”(仅阅读漫画小书、看电视、网上聊天)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效的地读起来,老师给予步骤、方法上的指导,齐读与散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粗读与细读相结合;详读与略读相结合;速读与嚼读相结合;整读与跳读相结合……让读书声还给校园,还给学生,让读厚积薄发,让劳于读而逸于文,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