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66阅读
  • 0回复

(人物新议)胡适:两个社会的缩影 一个时代的象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21


(人物新议)胡适:两个社会的缩影 一个时代的象征





文/吴荣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边,有着鲁迅太多的回忆。说起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形象立马现身。与鲁迅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胡适是“笑呵呵”式的,胡适对现代中国有文学、哲学、历史、考据学等等领域的伟大贡献。文章写得不比鲁迅逊色的胡适,为何却在中国的语文教课书上一篇文字未录?



如果不是胡适,或许今天的我们还会艰涩地运用着文言文来写作表达,还是“之乎者也”的那个晃头的姿态。可是,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胡适的仅仅是那么一小段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小文字,令人欣慰的是,胡适年轻的照片编者能为我们提取以目睹这位先生的容貌: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学士头”,头发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身着长袍;微笑地既可爱又显志气。这肖像完全可以诠释胡适提倡的“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以及鼓舞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相信:“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信念。

李敖曾经提出把他在凤凰卫视主讲的《李敖有话说》的一年年薪捐出来,为胡适立个铜像捐给北京大学,由于胡适的一些问题,中共并没有答应,并一了了之。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还得说说胡适的一些经历。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开创着白话文的改革,这是一件开天劈地的历史事件。仅仅于此,胡适已经在中国的文学界置有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锐意进取,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有为青年胡适一展露荷角就如此锋芒,日后的成绩更不言而喻。博学中西的胡适博士受到了国人的普遍欢迎,特别是青少年的群体,他们渴求新知,追求进步,面对动乱的社会,怀抱贡献一份力量以扭转乾坤。胡适既是他们的好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好朋友,那画面如此热闹融洽。

胡适是一匹千里马,那么,他需要一位伯乐去挖掘。伯乐不仅仅一位,不仅仅是把胡适介绍给蔡元培的陈独秀,也不仅仅是把胡适给提拔上去的蔡元培。胡适既然如此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德高望重,更重要的是他怀抱那份宏大的报国理想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蒋介石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他需要这么一位德才兼备的博士“辅佐”的政治事业,而胡适想趁这机会好好要求政府实现宪法政治,民主自由。一拍即合,将士爱才惜才,才子怀抱实现理想。

蒋介石是货真价实的伯乐,可蒋的意图并不在真正实现胡适提出的宪政政治,民主自由。拉拢胡适维护自己的执政才是蒋真正的用意。胡适当然会积极争取他所要蒋公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尽管多次不成,可他依旧坚持,或许就是他“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跟“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在作怪。

随着蒋介石的步步退败,毛泽东的百万雄师解放了整个大中国,胡适却毅然离开祖国飞往他的留学之地、被胡适称为第二故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在度过十多年的美国亡命生涯后,他应邀蒋介石的请求回到宝岛台湾当任所谓的“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

所以,当李敖想要捐钱送胡适的铜像给北京大学时,尽管李敖说明他捐这铜像是为纪念前半生呆在北大的胡适,中国共产党会依旧无回应而不了了之告终。

       因此,在历史课本上只会出现那么一点关于胡适的历史印迹,不大不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以毛泽东的名义向逃居在台湾的胡适、傅斯年等文化学者以猛烈批判,一时胡适在大陆被骂得昏天暗地。改革开放后,胡适终于得到了大陆的客观评价,赞成其成就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大陆关于胡适的书籍也放宽了,描述评论胡适的书籍也雨后春笋。这对于胡适而言,还他个公平,对读者人们来说,还他个真面目。

“不过一书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胡适的整体形象,但他的留美旅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提倡者、北大教授兼校长等身份,深深地刻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是一个面临国危家亡读书人的命运,是那个旧中国时代的鲜明象征,更是国共两党之争的缩影,两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缩影。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