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清末民初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据史书介绍,即便那么一个大人物,居然每当其念着光绪帝的时候,总是五体投地。为什么?讲不清楚。留给研究康有为的史学家去回答。
好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各种形式聚焦清王朝历代帝皇的故事,其中犹以康熙、雍正、乾隆居多。历史题材文艺化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从一个侧面让老百姓晓得了当皇帝实属不易.不过在上一个世纪的大半时间里,传播文化的人并不那么诠释皇帝。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是远离历史故事发生的年代,人们越是容易看清历史故事中蕴藏的真谛。对历史越发抱宽容的态度,这大概就叫后社会文明的进步。
清朝十二代皇帝,光绪帝倒数第二位,他一生似乎没有做过太惊天动地的大事,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被软禁在瀛台,直至结束生命。
戊戌变法充其量只不过是清朝统治阶级核心层面上的一次小小的政变,就当时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技术而言,恐怕知道政变的寥寥无几。影响也可想而知。
但是,光绪帝在康有为的 眼里不知什么原因是一个了不得的人。戊戌变法是流产了,引发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光绪帝采纳了主要是康有为的救国思想与主张。康有为的变法主张触犯了满族统治阶级的家传祖规,触怒了慈禧身旁的附庸。
光绪帝本来根本不知道有一个什么康有为的人,经推荐与康有为见面几次,谈话几次,有点象商鞅劝秦孝公变法那样。
光绪帝为了国家未来,居然言听计从一个汉族知识分子,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而不是满族利益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是太不容易了。
汉族向来没有民族歧视和沙文主义,这是值得汉人骄傲的。不过我相信即使是一个普通汉族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就采纳同族人的建议,更何况做皇帝的。皇帝纳谏是一种胸襟,一种胆魄,一种鲜明的国家意识。
康熙、雍正、乾隆和许许多多满族精英为了大清帝国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他们也善用汉族精英,也听取他人的好建议。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那些个帝皇在触及根本利益问题上从不游离满族统治集团整体。汉族自始至终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否则,孙中山高举“驱除鞑虏”的旗帜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响应。
光绪帝不耻下问令康有为敬佩。光绪帝采纳康有为变法主张,令康有为诚惶诚恐。光绪帝因变法失败而软禁令康有为终身负疚。康有为什么人都可以不买帐,唯独光绪帝做不到。据说,当年康有为听到光绪帝驾崩时,他立刻下跪磕头,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康有为的感触已经超越了其自身。光绪帝没有满汉之分真的是一万个不容易。假如这个推理不错的话,汉族人的后代就当摆好评价满汉皇帝的位置。